晏子使楚的故事

合集下载

晏子使楚故事文言文翻译

晏子使楚故事文言文翻译

宴罢,楚王请晏子观舞。

舞者翩翩起舞,姿态曼妙,楚王谓晏子曰:“吾闻鲁人善舞,今日得见,果然不虚。

愿公试为吾等舞一曲,以增宴乐。

”晏子对曰:“臣乃一介草民,岂敢舞于王前?然臣闻‘礼尚往来’,大王既欲观舞,臣敢不从命?但愿大王先舞一曲,以示尊贵,臣方敢献丑。

”楚王闻言,心中不悦,遂命宫女起舞。

舞罢,楚王笑曰:“观此舞,令人心旷神怡。

今公欲舞,可否以舞姿优美为标准?”晏子曰:“大王之舞,确乃妙绝,然臣之舞,当以辞令为舞。

大王若以辞令为舞,愿大王先出一言,臣自当以舞相应。

”楚王沉吟良久,曰:“吾闻鲁人善于辞令,今公欲以辞令为舞,不知能舞出何等风姿?”晏子对曰:“臣闻楚地多美玉,不知大王可曾见之?”楚王曰:“吾楚地虽多美玉,然吾人不知其美,岂能以玉为舞?”晏子曰:“然则大王可曾闻鲁人之舞?”楚王曰:“未曾。

”晏子曰:“臣闻鲁人之舞,以辞令为舞,舞者不舞,舞者舞言。

大王若不信,可令舞者起舞,观其舞姿,当自见分晓。

”楚王准奏,令舞者起舞。

舞者立而不舞,晏子遂以辞令为舞,曰:“大王,吾舞矣!舞者舞言,舞者不舞,此乃鲁人之舞也。

大王欲观舞,宜观舞者舞言,非舞者舞姿。

”楚王听罢,恍然大悟,叹曰:“吾不才,不知鲁人之舞,今得晏子指点,方知其妙。

愿公以辞令教吾,吾当铭记在心。

”晏子曰:“大王不必过谦,臣亦不敢当。

然大王若欲知鲁国之虚实,须以礼相待,不可以威压人。

今大王能以礼待臣,臣敢不以诚相告?”楚王曰:“吾当谨记公言,今后必以礼待人。

”宴罢,晏子归鲁,楚王深感晏子之才,遂以厚礼相赠。

自此,楚鲁两国交好,边境安宁。

译曰: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设宴款待。

晏子,鲁国的一位贤臣,以其辞令和智谋而闻名。

当时楚国强盛,鲁国弱小,楚王想以威势压服鲁国,因此设宴款待晏子,实则想探查鲁国的虚实。

宴会结束后,楚王请晏子观看舞蹈。

舞者翩翩起舞,姿态优美,楚王对晏子说:“我听说鲁国人擅长舞蹈,今天见到,果然名不虚传。

希望先生能为我们舞一曲,以增添宴会的乐趣。

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译

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译

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译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译1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meì)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字词注解延:请。

以:因为。

对:回答。

短:身材矮小。

延:做动词用,引进,迎接。

当:应该。

道:通“导”。

见:拜见。

将:将要。

使:出使。

左右:左右、近旁的人。

这里指近侍。

谓……曰:对……说。

习辞者:熟悉言辞的人。

习,熟练;辞,言辞;者:......的人。

今:如今,现在。

方:将要。

欲:想,想要。

辱:侮辱,羞辱。

之:代词,他(指晏子)。

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何以,即“以何”,用什么,凭什么。

对:回答,应对。

为其来也:当他到来的时候。

为,相当于“于”。

请:恳求,请允许。

缚:捆绑。

而:表顺承(或表承接),不译。

何:什么。

何为者:做什么的人。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盗:偷窃。

赐:赏赐,给予。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诣:拜访,谒见。

曷:同“何”,什么。

晏婴两度使楚的寓言故事

晏婴两度使楚的寓言故事

晏婴两度使楚的寓言故事晏婴两度使楚的寓言故事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相。

他第一次出使楚国的消息传出后,楚王对身旁的谋士们说:“晏婴在齐国是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

现在要来楚国,我想当众羞辱他一番,你们看有什么好办法呢?”于是他们商议出了一个坏主意。

这天,晏子如期而至,楚王设宴款待。

当酒兴正浓时,忽见两个差役押着一个被缚之人来见楚王,楚王假装不知地问道:“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赶紧回答:“他是齐国人,到我们楚国来偷东西。

”楚王于是回过头去看着晏婴,故作惊讶地说:“你们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吗?”晏婴早已看出了楚王是在演戏,这时便站了起来,极其郑重而严肃地对楚王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时就结橘,如果将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结的果实就变成又酸又苦的枳(zhi)了。

它们只是叶子长得十分相似而已,所结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水土不同的缘故啊!眼下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后却学会了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成盗贼么?”一席话噎得楚王尴尬极了,只好赔笑收场。

时隔不久,晏婴又被派往楚国公干。

楚王没有忘记上次宴会上的难堪,总想伺机报复。

他知道晏婴的身材十分矮小,于是就吩咐在城门旁边另外凿开一扇小门。

当晏婴到来之后,侍卫便让他从小门进去,晏婴见状,立刻正色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中爬进爬去。

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国,难道也要从这狗洞中进去吗?”侍卫们理屈词穷,只好眼睁睁看着晏婴从大门正中昂首阔步地进了城。

接着,晏婴在拜见楚王时,楚王又用嘲讽的语调说:“齐国大概没有多少人吧?”晏婴闻言,迅速予以纠正:“我们齐国仅都城临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户,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人人挥袖就可遮住太阳,个个洒汗即如空中落物,您怎么能说齐国无人呢?”楚王听罢,进一步用挑衅的口吻发问:“既然齐国人多,为什么总是派遣你这般矮小的角色作使臣呢?”晏婴对楚王的无礼早有思想准备,他冷笑了一下应道:“我们齐国派遣使臣的原则是视出使国的情况而定,对友好的国家就派好人去,如果出使国的国王粗野无礼,就派丑陋无才的`人去。

【成语故事】晏子使楚的故事

【成语故事】晏子使楚的故事

【成语故事】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姓儒名桓,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故事中记载了他对楚国的促进发展的重要
贡献。

晏子既是一个贤臣,又是一个有智谋的人,他能够在政治上取得很大的成就。

有一次,楚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国力并不算强大,而且国内的混乱也较多。

为了帮助楚国更好地发展,晏子决定出使楚国。

他深知楚国的内外政治情况,因此很快便从楚国国君得到了显赫
的地位。

在他的努力下,楚国的发展蒸蒸日上。

楚国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国家的实力也不断增强。

楚国也因此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富裕最强大的诸侯国之
一。

晏子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由于他的才智,更重要的是他的品德和行为。

晏子聪慧机智,
处理国家事务明察秋毫,绝对是一个有智慧的政治家。

他对楚国的贡献不仅仅是要求结果,而是建立在道德和真诚基础之上的。

他的高尚品德、高尚情操给楚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也是楚国的荣幸。

晏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就与品德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
德的人,他也会有美好的前程。

晏子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是凭借钻营和算计,而是凭借着
自己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无论在什
么岗位上,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

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

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关于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典故吧,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故事。

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典故?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àn)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来高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成语故事】晏子使楚的故事

【成语故事】晏子使楚的故事

【成语故事】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其以使楚而闻名于世。

晏子使楚的故事至今在中国历史上依然传颂不衰,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则关于晏子使楚的成语故事。

晏子是齐国的贤臣,他聪明睿智,深受国君的信任。

有一天,齐国的国君召见晏子,交代他一件重要的任务:“晏子啊,楚国与我国长期相争,我希望你能够前往楚国,用你的智慧和谋略,争取到楚国的支持,为我国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晏子听后点头应允,当即做好出使楚国的准备。

晏子离开齐国,来到楚国。

待到晏子入国,楚国的国君即刻派人前来接待他。

晏子和楚国国君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晏子言谈举止之间透露着自己的智慧和谋略。

楚国国君也被他的才华深深折服,因而对他给予了特别的礼遇。

晏子在楚国居住期间,不仅深入了解楚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还通过巧妙的手段建立了与楚国国君的深厚友谊。

在楚国居住期间,晏子还结识了一位叫做屈原的楚国大臣。

屈原是楚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学者,他深受楚国国君的信任,也是楚国政治决策的重要参与者。

晏子与屈原交谈时,发现这位楚国大臣的才智非凡,言谈之间无不透露着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对民生的关心与寄望。

晏子深感屈原是楚国的栋梁之才,是可以为楚国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

就在晏子居住楚国的齐国的国君却接连派出使者前来楚国传达紧急的国书,希望尽快争取楚国的支持。

这引起了楚国国君的不满和疑虑,楚国国君开始质疑晏子的目的和真实意图。

楚国国君派出一位忠臣前来审问晏子,希望能够看清楚他的真实用心。

晏子深知处境危急,但他决心不让齐国的希望落空。

于是,他以深入楚国的情况为由,请求楚国国君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接着,他以巧妙的言辞和丰富的知识,让审问他的楚国大臣对他产生了信任与信心,得以免去了危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晏子积极与屈原交往,并向他传授齐国的先进政治理念和制度,希望能够与其携手共同推动楚国的改革与发展。

而屈原也从晏子那里学到了许多齐国的先进经验和政治智慧,使他感悟颇深,对晏子的思想和个人修养也十分钦佩。

【成语故事】晏子使楚的故事

【成语故事】晏子使楚的故事

【成语故事】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曾被齐国拒绝入宫,后被吴国聘请为宰相,成为吴国的贤相。

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的是晏子曾被吴国派往楚国,与楚国的重要官员交涉,争取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

晏子来到楚国后,与楚国宰相交谈。

楚宰相对晏子的到来十分高兴,表示楚国重视与吴国的关系,愿意和吴国共同发展。

晏子也表达了吴国的友好愿望,并打算与楚国加强贸易往来,推动两国的经济发展。

楚宰相对此表示赞成,并邀请晏子到他的家中品尝楚国美食。

在饮宴过程中,楚宰相对晏子说:“我听说吴国有一个叫做‘三不朽’的人,他不会失言,不会失节,不会失信,很是值得敬佩。

”晏子说:“这个‘三不朽’的人就是我。

”楚宰相一听,十分吃惊,并要求晏子证明自己的话。

晏子很是不屑,他说:“如果我说三条假话,请您杀了我。

”楚宰相答应了,并让晏子开始。

晏子说:“第一条,我是齐国的人;第二条,我不是晏子;第三条,我不尊敬您。

”楚宰相听了这三条话,十分愤怒,并要求杀了晏子。

但是晏子解释说,这并不是他说了假话,而只是在做假设。

他说:“第一条,我现在是吴国的官员,而不是齐国的;第二条,这是一个假设的例子,并不能证明我不是晏子;第三条,这是因为我请求您杀了我,所以您才杀了我,并不是因为我不尊敬您。

”楚宰相听了晏子的解释,认为晏子确实是一个不失言不失节不失信的人,对他十分赞赏,并强烈支持吴楚两国的合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言行要一致,不能说假话,更不能失信于人。

晏子的故事也表明了一个道理,就是面对复杂的情况,我们要学会推理和阐明,不能轻易地认定一些事情。

伟大的外交官,晏子使楚的故事

伟大的外交官,晏子使楚的故事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伟大的外交官,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奉命出使到楚国,楚国人看晏子身材矮小,故意不开大门,只开旁边的小门让他进城。

晏子知道楚国人故意侮辱他,便不肯进去,说:“出使到狗国才开狗门。

今天我是到楚国,不应该走这个门。

”带路的人这才开大门让他进去。

等见了楚王,楚王故意讥笑他说:“齐国难道没有人才吗?为什么会遣你来?”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国都很大,人民多到张开袖子便足以乘凉,流汗便像下雨的程度,怎么会没有人才?”
楚王又问:“那为什么派你来?”
晏子回答:“齐国派任大使,是看情形而定的。

贤能的人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能的人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

我是所有外交使节中最没有才干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晏子以他举世无双的口才,把楚王不友善的嘲讽不客气地驳回,不但为自己出了一口气,也替国家争光,真可以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了。

我们待客,应该殷勤有礼,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不可以像楚王一样言语尖酸刻薄,结果到头来不但讥笑别人不成,反而自取其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

那时,楚国强大,总想欺压别的国家。

楚王听说晏子身材矮小,想侮辱他,就在大门旁边另外开了一个小门,准备等晏子来的时候,让他从小门进来。

晏子到了楚国,卫兵按照楚王的意思,叫晏子走小门。

晏子对卫兵说:“只有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呢。

今天我到楚
国访问,为什么让我钻狗洞呢?”卫兵没话可说,只好让他走大门。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说:“齐国的首都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总是挤满了人。

只要人们举一举袖子,就能遮住太阳;甩一甩汗水,就跟下雨一样。

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齐国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派你来
楚国呢?”晏子回答说:“我们齐国派使臣有个原则:对方是什么样的国家,就派什么样的人去。

如果对方的国王有才能,就派有才能的人去;如果对方的国王没有才能,就派没有才能的人去。

我是个最没有用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一天,楚王摆下宴席招待晏子。

大家正吃得高兴,忽然,两个卫兵拉着一个人从旁边经过。

楚王问:“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卫兵回答说:“这个人偷了东西,是齐国人。


楚王听了,转过身来,笑着问晏子:“怎么,你们齐国人都爱偷东西吗?”
晏子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过,橘树长在淮河以南,结的橘子又香又甜;如果把它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结的果实又酸又苦。

这是因为水土不同。

我们齐国人
从来不偷别人的东西,可是一到楚国就变成了小偷。

我看,这一定也是因为水土不同吧!”
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