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从全球变暖谈起((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从全球变暖谈起((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1从全球变暖谈起1、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汞(水银)、酒精、煤油等。

2、摄氏温标:(1)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读作1摄氏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中乙正确、甲和丙错误。

注:测量前先估计被测物体温度,再选取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进行测量。

4、温度计读数:如图所示中甲的示数为18℃;乙的示数为-16℃。

5、体温计:①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③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④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前应先用力将水银甩回玻璃泡;⑥如图所示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6.8℃。

习题演练一、选择题1.估测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下列数据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深圳全年平均气温为23℃B.教室中普通标准日光灯管长度约12dmC.中学生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9sD.成年人正常行走的速度为5km/h2.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B.一个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为0℃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D.冬天,江阴市最低气温可达-30℃3.关于温度计的使用,阿甘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计在使用前都必须要将液体甩回玻璃泡B.量液体温度时,读数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C.体温计在使用后,应该在沸水中高温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D.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所以去南极考察可以用酒精温度计4.温度计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第四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固液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完整)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C : 摄氏度;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

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

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A B C D 图(1)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清单及复习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清单及复习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清单及复习练习题知识清单考点一:温度1.温度表示。

2.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沸水的温度是_____℃。

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的温度选择。

(2)使用前认清_____和。

(3)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或_______。

(4)待示数_____再读数。

(5)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视线与。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5.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要_____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_____,要_____热。

6.叫熔点。

7.固体分为_____和,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_____,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8.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_____,这一过程要_____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_____,这一过程要_____热。

9.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和_____,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10.蒸发是在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指液体在_____温度下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

1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2.物质由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_____热。

13.物质由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_____热答案:1. 物体的冷热程度2. 0 1003. 热胀冷缩4. (1) 合适的温度计(2) 量程分度值(3) 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容器底容器壁(4) 稳定(5) 留在被测液体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熔化吸凝固放6.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7. 晶体非晶体晶体非晶体8. 汽化吸液化放9. 蒸发沸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10. 任何表面一定表面和内部同时11. 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空气的流速12.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13. 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复习练习题1.(2014,上海)上海一年中最高气温约为( )A.20 ℃B.30 ℃C.40 ℃D.50 ℃2.为了预防禽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

初二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及随堂例题

初二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及随堂例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10 2040 30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 量程:35℃~42℃;分度值:0.1℃.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八上物理 物态变化专题(内含答案详解)

八上物理 物态变化专题(内含答案详解)

八上物理物态变化专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A.33℃B.35℃C.37℃D.39℃2.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3.图中甲、乙两只温度计,内部所用测温物质是同一种液体。

观察它的外形,可以推断出,可以制成分度值更小的温度计是()A.甲B.乙C.甲、乙相同D.无法判断4.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C.冰铁铝D.冰铁沥青5.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波的熔点是48℃B.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C.在第6分钟时海波已全部熔化D.海波在CD段是气态6.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的冷却剂,这是由于这种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B.较高的熔点C.较低的凝固点D.较好的冷却效果7.下列关于雾、露、冰、霜形成原因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是水汽化形成 B.露是水蒸气凝华形成C.冰是水凝固形成 D.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8.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9.星期天,小芳在家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她觉得锅里的水放少了点,于是又往锅里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的少).将水再次烧开。

如图中能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C.D.10.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A.都会沸腾B.都不会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11.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全部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全部重要知识点

(每日一练)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答案:B解析:A.海水吸热,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故A错误;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B正确;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晶,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故C错误;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D.草叶上的白霜答案:D解析:A.冰逐渐化成水,是固态冰吸热后熔化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落在叶子上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白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遇冷放热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答案:C解析:A.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A错误;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C.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小孔,故C正确;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一、填空题1.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有一定的熔点,而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最小刻度是.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C,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C),测量的结果是;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C),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和;蒸发现象是在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C.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和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现象.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C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C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11.水银的熔点是-39°C,它在-38C时处于态;它在-40C时处于态;它在-39°C时处于态或态.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二、选择题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C,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C(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C,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A.29CB.32CC.30CD.35.5C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15.小昌同学在26°C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CB.先下降,后上升到26CC.低于26CD.等于26C16.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达到100C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C.水的温度达到100C才能汽化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17.(多选)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A.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B.熔点低于0C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C.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D.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18.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19.如果把5000g0C的水和5000g0C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C的冰好B.用0C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2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21.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C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C,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C,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B.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C.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2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C、-30C、-117C,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煤油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24.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C、纸的着火点是183C、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C~500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26.关于热胀冷缩现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冬季从户外拿进屋内的玻璃杯,可以马上倒入开水B.往储油罐中灌油时,不能灌得太满C.长距离输送暖气的管道,装有Q形的伸缩管D.铁轨接头处留出一定的缝隙二、实验题27.下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什么物质?(2)在AB、BC、CD、DE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3)在BC段与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4)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28.请你把关于六种物态变化的表格填写完整:【物态变化】参考答案:1.固体,晶体,非晶体,相等2.35°C~42°C,0.1°C,36.8°C,37°C3.表面,表面,内部,任何,沸点,剧烈4.液化,吸5.教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6.507.升华8.液化,汽化,液化,凝华9.压缩体积10.气压降低,沸点降低11.液,固,液,固12.48C,5min,海波13.C14.B15.B16.B17.ABC18.B19.A20.A21.C22.D23.B24.A25.D26.A27.(1)水(2)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CD段是液态,DE段是液态(3)BC段吸热融化,DE段吸热沸腾(4)熔点是0°C,沸点是100°C28.如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基础)责编:小志【考纲要求】1.知道温度计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能正确区分;3.知道熔化、汽化、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要放热;4.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5.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6.知道液化有两种方法:加压和降温。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要点一、温度、温度计【高清课堂: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主要考点梳理一、温度、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常用的单位是摄氏温度,单位名称:摄氏度,可以表示为“℃”。

3、温度计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点:(1)使用前“三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2)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1、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记为100℃,0℃和100℃间有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2、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要点诠释:1、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凝固图象: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要点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3、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要点诠释: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汽化方式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温度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沸点时剧烈程度缓慢剧烈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要点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2、现象:(1)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2)凝华: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要点诠释:1、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

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2、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体。

【典型例题】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1. 如图中A、B、C、D分别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举一反三:【变式】【高清课堂:中考复习—物态变化金题精讲例1】小李感觉身体不适,小张陪着他到医院去看医生。

测试体温后,小张说:“体温38度”。

小李看了看体温计,告知小张:“我的体温是__________”。

类型二、辨别六种物态变化2. 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人类的用水问题,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出来,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和凝固B.汽化和凝华C.汽化和液化D.升华和凝华举一反三:【变式】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类型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图像3.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举一反三:【变式】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水的凝固点是O℃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类型四、蒸发和沸腾4.有关蒸发和沸腾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发生在液面的汽化现象 B.提高液体的温度可减缓液体的蒸发C.要提高液面沸点必须减少液面的气压 D.蒸发可以在任何的情况进行举一反三:【变式】蒸发可以在温度下进行,它是只在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过程是过程(填“吸热”或“放热”)。

沸腾也是一种汽化现象.它是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不像蒸发那样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它必须在温度下才会发生.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

类型五、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所以蒸发不需要吸热B.物体吸热,温度就会升高C.水的温度降低到0℃,不一定就结冰D.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冰可以继续熔化举一反三:【变式】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后,湖南长沙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向日本捐赠一台62米混凝土泵车,参与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冷却作业。

这台62米泵车在给高温机组注入海水进行降温时,机组上空腾起白雾。

关于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由于海水的升华形成的 B.白雾是由于海水遇热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C.白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白雾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6.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根据正确实验获得的信息,画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从图象中可看得出的信息有:①;②;(2)如图丙,在实验的某时刻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读出此时温度是℃,物体处于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

(3)试管内物质在第7min具有的内能在8min具有的内能(选填“等于”、“大于”“小于”),你判断的依据是。

【巩固练习】一、选择1.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铁块化成铁水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湖水表面结冰 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2. 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摄氏温标把冰的温度规定为0℃C.摄氏温标把水蒸汽的温度定为100℃ D.体温计也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3. 晶体的熔化过程中()A.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 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C.温度上升,吸收热量 D.温度下降,放出热量4.下面是小明画的四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反映晶体熔化图象是()5.如图所示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C.地膜种植 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6.高山上不容易把饭煮熟,是因为()A.水的沸点较低 B.空气稀薄,燃烧不完全 C.水的沸点较高 D.水不容易沸腾7.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气象部门多次用火箭弹向适当云层中抛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增雨.在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液化 D.熔化8. 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B.冰C.松香D.石蜡二、填空9.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

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________,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________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10.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的像。

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11. 如图所示是中国女子冰壶队在温哥华冬奥会比赛中的一个场景。

两名队员在冰壶前方用力“刷冰”,使表面的冰成薄薄的一层水以减小阻力(填物态变化名称),这是通过的途径增加了冰的内能。

12. 今年3月底。

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成雨滴落到地面。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3.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和。

液化石油气是采用方法使它成为液体储存在钢罐里的。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的水烫伤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的缘故。

三、简答与实验探究14.图中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15.在“观察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中,小辛同学发现海波熔化过程,温度计示数不断上升,小辛百思不解:海波是晶体,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分析合理的可能原因。

回答两点即可。

(1)。

(2)。

16.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2)当观察到时,说明水已沸腾;(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像是(填“A”“B”“C”或“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