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2.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m 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cmC.人的正常体温是37℃D.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4.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6.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7.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8.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9.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气温在0℃时(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室内,水所处的状态为()A.固态B.液态C.气态D.三态都有可能2.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词句,其中包含了一种物态变化,这一物态变化的图像是()A.B.C.D.3.某类物质的微观特性表现为分子间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宏观特性表现为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则该物质可能是()A.雾B.水蒸气C.水D.雪4.如图所示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

该残图物的主要成份是()A.乙烷乙烯B.丁烷丁烯C.戊烷戊烯D.丙烷丙烯5.小明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温度不变,但不吸热 B.冰熔化吸热,温度不变C.冰熔化、沸腾各用4min D.图中DE表示冰的熔化过程6.每年冬季,张家界核心景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都会出现漫山遍野的雾凇景观,晶莹的雾凇一簇簇,美如仙境.雾淞是()现象.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的熔化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B.A是非晶体,B是晶体C.物体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A加热7min时是固态8.崆峒山是我省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美丽,如图所示。

关羽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从崆峒山中冒出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9.泰州引凤路河边的树“生病”了,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树木输液,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药液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液体的蒸发,原因是()A.提高了地面上液体的温度 B.增大了液体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减少了液体在地面的表面积10.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凝固点是45℃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11.我国黑龙江漠河地区冬季气温有时为零下四五十摄氏度,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C.酒精的密度比水银的密度小 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12.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13.天然气汽车储气罐内的天然气是经多级加压后变成液态的,燃烧前变为气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天然气汽车在行驶中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C.天然气从储气罐释放出来的过程中放出热量D.储气罐内天然气的压强大于大气压14.下列对生活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夏天,沿海地区的温度变化比城区小——水的比热容大B.灯泡用时间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现象C.夏天在屋子中放冰块后会感到凉爽——冰熔化和水汽化均吸热D.抛起的皮球会落向地面——皮球受到了重力的作用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中正确的是()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小水珠,是液化现象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C.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D.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16.下列现象中需要放热的一组为()A.冰变成水露的形成 B.霜的形成碘变碘蒸汽C.雾的形成冬天人哈出白气 D.水结冰液态铁浇铸零件三、实验题17.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___.(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______m2(选填“>”、“<”或“=”).1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像ABCD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气锅鸡是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

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______现象。

2.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___温度.3.小军同学学习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了,这是因为酒精在________时要吸热而造成的.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二、选择题5.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

“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是小冰晶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6.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7.小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8.如图所示为一款迷你隔水炖电炖锅.隔水炖是利用锅内的水沸腾时对内胆中的食物均匀柔和地隔水煲炖,锅与内胆不接触,如果汤的沸点和水的沸点相同,那么当锅内水沸腾后,内胆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三、实验题9.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根据图中温度计的放置情况可知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选填“高”或“低”).(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3)B、C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丙b,c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分析C组同学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4)若想证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10.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第三章物态变化(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第三章物态变化(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第三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

1.青蒿素的提取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而青蒿素因高温易失去活性,所以应采用的措施是()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升高B.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降低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液化成为小水滴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中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液化成微小的冰晶,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飘落大地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必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4.关于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相同B.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完全相同C.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都不同D.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结构不同5.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久的灯丝变细是汽化现象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时只有液化现象C.蒸发和沸腾是液化的两种方式D.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凝华现象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B.湿衣服变干C.树上结霜D.冰雪消融7.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

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A.18℃B.20℃C.22℃D.26℃8.两盆水里都装有冰块,甲盆里冰块比乙盆里冰块少,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两盆水中的冰都没有熔化完以前,则()A.两盆水的温度相同B.乙盆中的水温度高C.甲盆中的水温度高D.无法确定9.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那么在0℃时,水的状态是()A.固态B.液态C.气态D.都有可能10.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

1、0℃的冰和0℃的水相比较()A.0℃的冰冷些B.0℃的水冷些C.两者的冷热程度相同D.二者的状态不同,无法比较2、小明的玩具灯笼里的灯泡不亮了,爸爸检查后发现是电路板的线断了,于是爸爸用电烙铁把断开的电路重新焊接好,则焊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先熔化后凝固C.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 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4、下图中水的凝固图象是()。

5、在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关系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6、下列实例中,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是()A.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B.蒸饭的锅口上方喷出“白气”C.喝开水时眼镜片模糊D.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外壁“出汗”7、以下关于蒸发与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要吸热,所以都有降温致冷作用B.都是将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C.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D.都在液体的表面发生8、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淞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9、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红同学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的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B.帮助小红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10、冰的熔化温度为0 ℃,则0 ℃的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50℃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100℃D.加冰的可乐温度为-20℃2.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3. 下列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 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 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 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4.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在ab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 段处于沸腾状态D.c 到d 是熔化过程5.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 将湿衣服晾晒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6.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7.洗完澡后看到洗澡间的镜子上变得非常模糊,打开窗户,过一会镜子又变得清亮起来,这种现象先后经历的过程是()A.汽化熔化B.熔化汽化C.汽化液化D.液化汽化8.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9.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括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雪上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C.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滴-------液化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1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冬天哈出的“白气”B.正在消融的冰雪C.夏天湿衣服晾干D.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二、填空题11.有一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示数如图所示,用这支体温计给两个体温分别是38.2℃和39.1℃的感冒病人测量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和.12.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14.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________(填“高”或“低”)的结果.而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气”,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15.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把盛有-5℃冰块的试管放入盛有足量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则试管里的冰()A.温度能达到0℃、且能熔化 B.温度能达到0℃,但不能熔化C.不能达到0℃,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在舞台演出时,常常使用干冰营造出若隐若现的白雾,颇具梦幻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直接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周围的空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3.下列事例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4.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橡胶、玻璃B.沥青、蜂蜡、铁C.冰块、铁、海波D.松香、石蜡、塑料5.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再喝,这样做的目的是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6.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2m/s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cmD.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1/ 7A .用“干冰”来给食物保鲜是利用了“干冰”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B .水沸腾时烧水的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D .医生常用涂酒精的方法给发高烧的病人降温,原因是酒精比热容较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蝙蝠能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是因为蝙蝠的眼睛可以在夜间看见物体B .打雷时,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C .固态的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D .树上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而不会飞入空中9..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10.寒冷的冬天,小朋友在室外玩肥皂泡时,发现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1.冰的熔点是 0℃,那么在 0℃时( )A. 水为固态B. 水为液态C. 固态和液态共存D. 都有可能2.在- 10℃的冬天,水库中的冰的下表面温度为( ) ,上表面温度为 ( )A. -10℃B.0 ℃C.比- 10℃高,比 0℃低 D. 低于- 10℃3.固态氢的熔点是- 259℃,液态氢的沸点是- 253℃;固态氧的熔点是- 218℃,液态氧的沸点是 - 183℃。

则- 200℃的氢是 ( ) ,氧是 ( ) 。

A. 固态B. 液态C. 气态D. 固液共存4. 冬天下雪后,人们会往马路上洒些盐,雪就会化了。

这是因为它们混合后 ( ) A. 降低了熔点B. 升高了熔点C. 盐能放热D. 增大路面的摩擦程度5.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 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 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 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6. 把 5000g 0 ℃的水和 5000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 ) A.用 0℃的冰好B.用 0℃的水好 C.都一样 D.无法确定7. 在敞开的水壶中烧水,使水沸腾后改用急火继续加热,壶中水温将(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天,扇扇子时人感到凉快,是因为扇子扇出的是冷风B. 冬天, 墙角处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越来越少了, 这是汽化现象。

C. 把一盆 0℃的冰拿到 0℃的房间里, 冰由于不能吸收热量, 所以 不会熔化。

D.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所以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

13. 下表给出了水银和酒精的熔点、沸点。

如果要测量北极地区 的温度需用( )温度计,如果要测沸水的温度,需用( )温度计A. 水银B. 酒精C. 都可以D. 都不可以 14. 把温度为 -8 ℃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的质量减少了B .冰的质量没变化C .冰的质量增大了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A.升高B. 忽高忽低C. 降低D. 不变 8.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 80℃的条件下提取,则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 80℃ B. C.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D.9.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 先增大后减小 B. 先减小后增大 C. 一直增大10. 液态氮在常温下会冒出大量的气泡 , 这个过程是 ( ) A. 蒸发,吸热 B. 沸腾,吸热 C. 熔化,吸热 11.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D. 一直减小 D. 升华,吸热A.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球越来越小B. 雨后泥泞的路面被风吹干C.湿衣服在阳光下很快变干D. 用久了的灯泡壁变黑15. 工业上常用“分馏法”把石油中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矿物质提炼出来,具体方法是给石油加 热让其温度逐渐升高,在不同温度下得到各种油的蒸气,再让其分别冷却,得到各种油的液体。

这 种方法的依据是不同的矿物油具有不同的 ( )A .熔点B .凝固点C .多少D .沸点16. 上题中,发生物态变化的先后过程是 ( )A .汽化、液化B .熔化、汽化C .汽化、凝固D .升华、液化17. 图 1 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 A. 海波的凝固过程 B .蜡的凝固过程 C. 海波的熔化过程 D .蜡的熔化程18. 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块中,在烧杯底部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 熔化了大部分时,试管中的冰块将()A .也熔化一部分B .全部熔化22. 如图 9 所示的体温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它的测温范围是 0C 。

如图所示读数为 。

23. 如图 2所示的是简易气体温度计,它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当外界的温度上升时, 玻璃管中的液柱C .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 ,上边的没熔化20. 将盛水的试管放人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中沸腾,试管中的水将( A. 达到沸点,沸腾 C.未到沸点,不沸腾 二、填空题 21. 写出下列现象中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过程: (1)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2) 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水; (4) 洒在地上的水干了;(5) 用久的灯丝变细了上的冰花 ;(7)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8) 把铁水铸模湿衣服凉干了 ; (10) 用久的灯泡壁变黑了;(11) 自来水管出了 ;( 12)雾凇、树挂的形成;(13) 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粘着“白花 ;( 14)常温下的干冰很快就会消失,这是夏天, “汗” 花的”粉是 B. D. )。

达到沸点,不沸腾 未到沸点,沸腾 (3 )早晨有露(6) 冬天,玻璃;(9)19. 当室内温度为 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所示,水在烧杯24. 图 2-1 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乙的示数为25. 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6. 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27. 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 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28.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 的。

29. 如图 2-2 ,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 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

30. 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 而来的。

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 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 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

31. 戴眼镜的李强同学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教室,发现眼镜的镜片上“哈气”,过一会儿,“哈现象。

32. 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 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 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 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33. 如图 2-8 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 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

根据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 名称是 ,其熔点是 ,液态名称是 ,加热 2 分钟物体处 于 状态,加热 6 分钟时, 物体处于状态,加热 8 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 ,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 ,这种晶体 熔化经历了 分钟。

34. 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人纸杯里请 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1) 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2) 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面事例与 (1) 中属同种现象的是______. ( 填字母代号 ) 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B .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C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D .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三、简答题35. 霜是怎样形成的?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气”逐渐消失,“哈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哈气”消失是由于发生了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36. 冬天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37. 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38. 灯泡用久了以后为什么会发黑?39. 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汽水瓶外会“出汗”,为什么?四、综合题40. 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的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A、液体温度; B 、液体表面积;C、液体上方气流流动的快慢; D 、液体的种类;⑴实验中根据什么现象判断谁蒸发快?必须控制什么相同?⑵李丽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烧杯中酒精的多少。

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 A”、B、C或“ D”)⑶刘明在一个桌面上放三块相同的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看到的现象如图ll 所示。

过一段时间后,发现C 玻璃板上的水先干,其次是B,最后是A。

可得出的结论是:在水上方空气流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时,_______________ 越大,水蒸发的越快。

⑷他又在三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温度相等的水、酒精和煤油,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相同。

他要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

⑸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上方空气流速的关系”时,刘明用嘴对着水吹气来改变水上方空气流速,这种做法有哪些不妥?41. 小华同学从暖瓶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他想探究这杯水加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1) 实验前,他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气温,如图所示,此时室内气温是 _______________ ℃。

(2) 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时间t /min O2345678温度t /℃9094979899100100101100(3) 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⑷小华与同学交流时发现,在开始0-2 min 升温快,3-5 min 升温慢,请你给出合理的解释:⑸实验中收集9 组数据与收集6 组数据相比,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

A .只有9组数据才能得出结论B .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C .减小实验误差D .得到两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⑹由水的沸点判断当时的大气压(大于/ 等于/ 小于)标准大气压。

⑺图2 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

沸腾后引起气泡体积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前有_______ 。

⑻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