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音韵部分习题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阳声韵”;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3.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音韵部分练习题及解答

音韵部分练习题及解答中央电大李杰群(2004年06月03日)浏览人次161练习题一.填空:1.韵图大约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盛行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韵图属于前期,__________的韵图属于后期。
2.__________有三十字母系统,__________有三十六字母字母系统。
__________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3.__________ 以前,诗歌押韵没有法定标准,大部分作品押的是__________韵,即按照当时的共同语音系押韵。
到了__________,被定为官韵,作为科举考试中文人必须遵守的押韵标准。
4.“官韵”长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界特别是传统诗歌,而不仅仅是科举。
宋王朝为了让文人使用起来方便,在纂修__________之外,还为这个系统编写了简缩本的__________ ,作为读书人手头必备的手册式工具书。
5.到南宋与北方的金朝对峙时期,金朝学者索性把同用的韵都合并在一起,并且略加调整,成为__________韵系统。
6.__________年,__________编了一本韵书叫《平水新刊韵略》,分106韵;公元1252年,又有编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107韵。
7.从__________规定了“同用”的《切韵》系统到平水韵,这个一脉相承的官韵系统在文化界的影响一直很大,千年内的近体诗用韵都以它为准绳。
8.从宋朝就有人试图分辨上古的韵部系统,__________代_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为十部,以后有更多的学者陆续对他的系统加以修正改进,近人__________定上古韵为30部,这是数百年来学者对古韵分部的总结。
9.构成韵部的语音条件是__________ ,但一个韵部里边还包含由介音区别的不同韵母。
诗歌押韵以及谐声字等都不能反映出介音的差别,音韵学家就凭借《切韵》音系的韵、开合、四等条件,给各韵部分出不同的韵类,再为各韵类拟测出韵母。
古汉音韵练习

音韵学参考答案:1、以前的音韵学者称周秦两汉语音为古音(现代学者称上古音)。
隋唐宋语音为今音(现代学者称中古音)。
现代学者还称元明清语音为近古音。
2、声、纽、声纽是音韵学术语都是声母的别称。
3、音韵学上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简称母。
4、韵书上把同韵(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字归为一部,称作韵部。
比如《广韵》206 部,“平水韵” 106 部,《中原音韵》 19 部。
5、韵目是指韵书的每一个韵部的代表字。
很像工具书的部首。
6、音韵学上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舌、齿、牙、喉音,统称五音。
后又增半舌音,半齿音,定为七音。
7、古代音韵学家以发声时声带是否振动把声母分为清浊两类。
其中声带不振动的称为清音,声带振动的称为浊音。
清音中又分全清和次清。
浊音又分全浊和次浊。
8、唐末首温和尚,制定了 30 字母,又经唐宋等韵学家增加了六个(非、敷、奉、微、床、娘)合成三十六母,这就是音韵学上传统的首温36母。
基本上代表了中古时期的声母系统。
9、四声是音韵学上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是齐梁时沈约、周等人首先使用,其中平是平声,上、去、入是仄声。
10、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迭韵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11、古人在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写本字而是写了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这就叫通假,一种是指书上所说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一种是本有其字,写了别字的通用。
12、读破是为了区别不同的词性或意义而改变字的读音的方法。
(一般是改变字的声调,大都把平、上、入读为去声)一般把变读音叫做破读或破读音,把原来的读音称作本读音或本音。
13、古人读诗,觉得某字不押韵,他们以为古人作诗时是可以临时改为自己认为合适的音,这就叫谐音或称叶音、叶。
14、古人多采用以字注字的注音方法,用一个读音相同的字给另一个字注音的方法叫直音法。
用一个与被注字的读音相近似的字来注音时,一般称读如某,读若某或读与某同,这是读若法。
用两个字切音给被注字注音的方法叫反切。
汉语音韵讲义习题解答

《漢語音韻講義》習題解答說明①《漢語音韻講義》是1956年初至1957年中教育部和語言研究所合辦的普通話語音研究班漢語音韻課的講義,由丁聲樹先生撰文,李榮先生製表。
後來登在1981年第四期《方言》季刊上,198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據1981年第四期《方言》季刊影印出版。
②《漢語音韻講義》由九部分和一個附錄組成。
第壹部分是《廣韻》聲母表、第陸部分是《廣韻》韻母表,這兩個部分既有表又有文字說明;第伍部分是古今聲母比較表、第玖部分是古今韻母比較表,這兩個部分只有表,沒有說明;第貳部分是古聲母清濁與今聲調的關係、第三部分是古聲母清濁與今聲母送氣不送氣、第肆部分是洪細與尖團、第柒部分是一二三四等的特點、第捌部分是古開合口與今開齊合撮四呼的關係。
附錄是《廣韻》反切上字表。
③《漢語音韻講義》每部分後都有一個習題,包括的習題共計133道。
習題玖是總復習,有些題目和前面一些部分的有重複。
④《漢語音韻講義》及習題中有些概念和說法這裏先總的做一交待。
首先是“古音”和“今音”。
所謂古音是指《切韻》、《廣韻》所代表的音系,也就是《方言調查字表》的語音系統。
對古音而言,現代漢語方言的語音都是今音。
不過今天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是北京音,所以,所謂今音有時也就專指普通話的標準音了。
其次,古來的“三十六字母”中的“並”不能寫作“幷”,“幷”是幫母字;“云”不能寫作“雲”;“溪”(母)讀qī()音,“禪”(母)讀shàn(Ƨ)音。
寫“並”、“云”也是專名的問題,“溪”讀qī()和“禪”讀shàn(Ƨ)是為了更清楚的看出古今語音的演變規律。
⑤習題中涉及到從《方言調查字表》舉例字的問題。
我們所依據的《方言調查字表》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輯、商務印書館1981年12月出版的新1版。
⑥習題中還涉及從方言裏舉例的問題。
筆者根據自己所熟悉的方言(主要是我的自然母語甘肅省靖遠方言)作答。
結合方言作答目的是能夠把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梳理清楚,了解古今語音的演變規律。
音韵学大纲及试题

音韵学课程考试大纲音韵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传统学科,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汉语史、汉语方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训诂学、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一、考试对象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音韵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主要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或普通本科生。
二、考试目标本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及一定的实践活动旨在使学员初步了解汉语音韵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研究概况,掌握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为从事音韵学或汉语方言学、汉语史、训诂学、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奠定基础,以便毕业后继续深造或更好地承担中学的古文教学工作。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的性质音韵学与语音学关系音韵学的分类音韵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音韵学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音韵学是训诂学的重要工具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学的基础第三节怎样学习音韵学运用现代语音学的知识学习音韵学除阅读大量有关的参考书外还要多做练习利用自己的方言和古音进行比较来学习音韵学第二章音韵学基本知识第一节反切反切注音产生以前的注音方法:譬况读若、读如直音反切的产生反切原理反切产生原理:双声叠韵反切注音的局限性反切变例反切的产生是汉语音韵学诞生的基础第二节汉语音韵结构的特点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声和韵“起舒纵收”和“头颈腹尾神”声母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国际音标第三节有关声母的概念发音部位:五音七音发音方法:构成阻碍的方式不同、清音浊音、送气不送气声纽辅音声母字母声类守温三十字母与宋人三十六字母戛透拂轹揉第四节有关韵母的概念元音韵母舌面元音韵韵类韵部韵目韵摄音韵学上对韵头的分析:开口呼和合口呼古代两呼指韵母是否圆唇来说的古代两呼与现代四呼的区别音韵学上对韵尾的分析: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阳对转旁转第五节有关声调的概念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声平上去入阴阳上去调类调值平仄舒促第六节等韵学基础等韵图概述《韵镜》呼的概念等的概念洪细轻重韵摄内转外转等韵图的种类第三章《广韵》音系第一节《广韵》概说韵书的产生《广韵》的编排体例《广韵》的性质《广韵》的版本王一王二王三第二节《广韵》的声母系统《广韵》声母的考求方法陈澧《切韵考》又音互见音和切与类隔切《广韵》的声类《广韵》41声类35声母第三节《广韵》声母和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比较全浊声母的清音化轻唇声母的产生轻唇十韵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合流精见两组声母分化出新的舌面音jqx 零声母字的大量增加第四节《广韵》的韵母系统《广韵》韵类的考求方法四声相承重纽重纽八韵《广韵》的韵类和韵母《广韵》的韵母系统就是《切韵》的韵母系统等韵图对《广韵》韵类韵母的分析十六摄内外转假等第五节《广韵》韵母和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比较《广韵》中有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而普通话中只有阴阳两类韵母韵头韵尾韵腹都有变化两呼与四呼第六节《广韵》的声调以及与普通话声调的比较平上去入阴阳上去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去声仍去入派四声(全浊阳、次浊去,清声分在四声里)古入声字的判断第七节《广韵》音系的构拟古音构拟的原理古音构拟的方法古音构拟的注意事项第四章上古音研究第一节上古声母的研究研究上古声类的材料研究上古声母的方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照二归定说上古音的声母系统第二节上古韵母的研究归纳上古韵部的方法各家归纳古韵部的结果及特点《诗经》用韵的归纳谐声字的归纳宋人对上古韵部的研究明人对上古韵部的研究清人对上古韵部的研究: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等对古韵的分部近人章太炎、黄侃、王力、罗常培、周祖谟等的古韵分部上古音韵部系统王力的古韵三十部第三节上古声调的研究古有四声说古无去声说顾炎武的四声一贯说江永的四声说段玉裁的古无去声说王念孙、江有诰的四声说王力的古无去声说周祖谟的古有四声说第五章近代音第一节近代音概述《景德韵略》《集韵》《礼部韵略》《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洪武正韵》《毛诗古音考》近代音的声韵调中古音到《中原音韵》时期的重要变化第二节《中原音韵》简介成书经过十九韵部与《广韵》的比较对《中原音韵》的研究状况第三节《韵略易通》简介早梅诗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对近代音的研究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音韵学》期终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8分)1、音韵学上有平仄和舒促两种概念,其中促声是指。
古汉语语音练习题

《古代汉语》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一、填空(每空1分,10分,考察语音和注解的基本知识)二、选择(每个1分,共20分,涉及面广,语音、古注、诗律、修辞、特殊读音)三、语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许行》《非攻》《国殇》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四、简答题(中古声母、上古声母的重要结论,20分)五、诗词格律(18分,平仄格式、对仗、拗救)六、古注阅读理解(18分,熟悉古注的体例,古注的内容)七、对对子(每个2分,共4分)古汉语语音练习题【练习一】一、填空题2、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是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
3、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朝陆法言的《切韵》。
4、《广韵》成书后,宋代又有两部韵书,一部叫《集韵》,另一部叫《礼部韵略》。
5、唐末守温和尚参照梵文,创制了能代表当时汉语声母系统的30 字母。
6、中古入声韵有-p 、-d 、-k 三种塞音韵尾,它们分别与阳声韵同部位的鼻音韵尾搭配,从而四声相承。
7、《广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韵书,依平、上、去、入四声分卷,共五卷。
其中平声卷15 韵,上声卷15 韵,去声卷60韵,入声卷34韵,共206韵。
8、《广韵》的全称是《《大宋重修广韵》》。
其中“广”的意思是“增广”。
910部。
11、在《广韵》平声字的反切中,被切字的阴平或阳平,取决于反切上字,切上字是阴平的,切出来的字是阴平;切上字是阳平的,切出来的字是阳平。
二、判断题12、《广韵》中同一小韵(纽)的字都为同音字。
(对)13、音韵学上所说的韵就是韵母。
(错)14、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对戏曲用韵情况研究的结果。
(对)15、上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
(对)16、《广韵》按韵分卷,上平声下平声就是后来的阴平和阳平。
(错)三、选择题17、关于韵的概念中最大的概念是( A )A韵摄B韵部C韵类D韵目18、在“东德红切”这一切语中“东”和“德”的关系是(A )A双声B叠韵C双声叠韵D非双声叠韵19、下列词语中属于双声的联绵词是( C )A狼狈B婵娟C参差D玻璃20、《中原音韵》中的韵部数是( B )A29 B19 C106 D20621、普通话中调类为去声的调值为( D )A55 B35 C214 D51四、名词解释题22、王力古韵三十部音韵学家在上古韵部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王力先生总结上古韵部为30个,分别为…….王力先秦古韵三十部具有很大普遍性,不仅适用于《诗经》,也适用于同时代其他诗歌韵文。
《古代汉语(2)》练习题一答案

《古代汉语(2)》练习题一答案一、填空:1.32,30.2.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3.衍文,脱文。
4.连绵词,叠音词,附音词,合成词。
5.平水韵(或诗韵),1066.唐宋(或中古)7.发音部位。
8.连绵9.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二、概念题:1.联绵词:又称联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2.五音: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粘、对: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4.读为:音韵术语。
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清、浊: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清浊”。
用现代语音理论去分析,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6.本义: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是这里所说的本义,只是取习惯的叫法,或称作一种操作概念,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但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意义。
7.同义词: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
8.拗救: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9.字母: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所以就用记录音节的汉字代表音节中的第一个音素——声母,这个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只代表它所记音节的第一个音素。
10、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词,也就是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
11.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也是钱大昕提出的。
12.双声: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

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001、古声母分系分组的名称是什么?答:古声母分为四系十二组。
分别是帮系、端系、知系和见系。
其中帮系包含帮组、非组;端系包含端组、泥组和精组;知系包含知组、庄组、章组和日组;见系包含见组、影组和晓组。
002、帮系有哪些声母?帮组有哪些声母?答:帮系的声母有帮、滂、並、明、非、敷、奉、微。
其中前四个是帮组的声母。
003、端系有哪些声母?每组都包含些什么声母?答:端系的声母有端、透、定、泥(娘)、来、精、清、从、心、邪。
其中前三个是端组的声母;泥(娘)、来是泥组的声母;精、清、从、心、邪是清组的声母。
004、知系有哪些声母?每组都包含些什么声母?答:知系的声母有知、徹、澄、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
其中前三个是知组的声母;庄、初、崇、生是庄组的声母;章、昌、船、书、船是章组的声母。
005、庄组和章组旧来的名称是什么?答:庄组和章组旧来的名称叫“照穿床审禅”(照组)。
006、“照二”我们叫什么?“照三”我们叫什么?答:“照二”我们叫“庄初崇生”,“照三”我们叫“章昌船书禅”。
007、云母和以母旧来的总名是什么?答:喻母。
008、全浊有哪些声母?次浊有哪些声母?答:全浊声母有並、奉、定、澄、从、邪、崇、船、禅、群、匣;次浊声母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009、古平声是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的?答:“平分阴阳”。
即古代清声母的字普通话中读阴平,浊声母的字普通话中读阳平。
010、试举五个古平声清声母字,五个古平声浊声母字。
答:天、花、山、东、开是古平声清声母的字;田、同、洪、才、徐是古平声浊声母的字。
011、“冰冯添甜烘红英迎”这八个字。
哪些是古清声母字,哪些是古浊声母字?答:冰添烘英是古清声母字,其余是古浊声母字。
012、从《方言调查字表》中举出十个全浊上声字,看看在北京语音里归到哪个调里了,在你自己的方言里是个什么调?答:湛、渐、朕、舅、纣、妇、部、厚、幸、静,这十个字在北京语音都归入了去声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顾炎武,段玉裁,292.《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陆法言,206,陈彭年3.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精清从心邪,知徹澄娘4、上古时代的韵部是根据__________的用韵和___________的用韵归纳出来的。
《诗经》和《楚辞》5、中古音以隋代的为代表。
隋代陆法言的《切韵》6、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流水对,借对7、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平平仄仄仄平平8、《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中“被”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遺”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pī/披加/wâi/赠与,送给9、《墨子·非攻上》“至攘人犬豕鶏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中“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甚”的意思是_______。
偷窃/超过10、《老子》“天之道,其猶張弓與”中“其”的意思是________,“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張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概/就像/把弦安到弓上/句末语气词,后作“欤”11、《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中“者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流派/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12、古注中的“曰”、“为”、“谓之”这几个术语不仅用来______,而且用来辨析_____________。
其意义略等于现代汉语的“_____”。
释义/同义词/叫做13、古注中“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分别就在于:前者必然是_____________;后者则一般是用于注音,但有时也是_____________。
说明通假字/用本字说明通假字二、选择题1、反映元明清时代语音的韵书是( )。
A《切韵》B《广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2、《诗经·鄘风·相鼠》:“《相鼠》刺无礼也。
”陆德明《毛诗音义》:“相息亮反。
”这说明“相”和“亮”两字的关系是()A双声并且迭韵B同义词C迭韵并且声调相同D双声并且声调相同3、下列韵部属于入声韵的是()。
A鱼 B微 C药 D耕4.根据教材所标注的古音,对“大宛、吐蕃、莫邪、僕射”标音全对的一组是A.Dàyuān Tǔbō Mîxiã pūyìB.Dàyuān Tǔbō Mîxiã pūshâC.Dàyuān Tǔfān Mîyē pūyìD.Dàyuān Tǔbō Mîyē pūyì5.下列工具书中,用部首编排、注音吸收“叶音”,基本上罗列古书旧注的一部是( )A.《言兑文解字》B.《康熙字典》C.《漢語大字典》D.《詞詮》6.下列注释书中,专门为古籍正文和注文作反切注音的一部是( )A.《經典釋文》B.《毛詩正義》C.《莊子集釋》D.《毛詩詁訓傳》7.下列各组注音,依次为“傳說、皋陶、伍員”等古人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Fù yuâ Gāo yáo Wǔ yuánB. Fù shuì Gāo yáo Wǔ yúnC. Fù yuâ Gāo táo Wǔ yúnD. Fù yuâ Gāo yáo Wǔ yún8、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
A《切韵》B《广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9、《诗经·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陆德明《毛诗音义》:“遄市专反。
”这说明“遄”和“专”两字的关系是()。
A双声并且迭韵B迭韵并且声调相同C同义词 D双声并且声调相同10、下列韵部属于阴声韵的是()。
A侯 B职 C月 D蒸三、名词解释1.韵目每一个韵部选用一个字作为代表,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叫韵目。
2. 叶音为了说明《诗经》押韵和谐,认为某字该改读某音。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3. 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时的三十六个声母,包括: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
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大体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
4. 出韵近体诗用韵,要求必须用“平水韵”中同一韵部的字,否则就叫“出韵”。
5、之为言古书释义术语之一。
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的方法。
6、疏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
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
7、粘: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8、对: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是指同一聯中對句和出句的平仄應當相對(尤其是雙數字及句尾)。
9、三平调:丁種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則為第五字)必須是仄聲,如果用了平聲,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連續出現三個平聲,這叫做“三平調”,是近體詩絕對不允許的。
10、孤平:乙種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為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句式就變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韻腳字是平聲以外只有一個字是平聲這叫做“犯孤平”。
11、流水对: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
四、简答1.简述《诗经》韵例的特色。
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韵是最常见的形式。
从一章中韵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
从韵脚相互距离看,有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交韵。
2.七音音韵学术语。
古人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将声母分为七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
3.传统音韵学的声母和现代汉语的声母有何异同?传统音韵学的声母和现代汉语的声母,都是指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这是二者相同的。
但二者又有区别,即现代汉语只承认音节开头的辅音部分是声母,而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就算没有声母;而传统音韵学则认为,即使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也有个声母叫零声母。
4.“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诗经·邶风·谷风》)句中的“匍匐”一词,在古书的引用中有的作“扶服”,有的作“蒲服”,这种现象应如何解释?古无轻唇音,即在上古,“葡”、“扶”、“蒲”都读重唇音,所以可通用。
5.古音通假的原则是什么?原则是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
6.什么是韵?韵和韵母是一回事吗?为什么?韵是从韵母的角度对汉字读音的一种分类,即只要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就是同韵,韵头如何是不计较的。
(韵腹、韵尾、声调三者缺一项则只可得1分)不是。
韵的构成:韵腹+韵尾+声调;韵母的构成:韵头+韵腹+韵尾7.什么叫破读?所谓破读,是指改变一个字的读音以表示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转变。
8. “澄”以“登”为声符,“都”以“者”为声符,可是“澄”与“登”,“都”与“者”的声母却都不一样,为什么?因为古无舌上音。
在古代,“澄”的声母应同“登”的声母一样,同为舌头音;同样,“者”的声母与“都”的声母一样,都读舌头音。
(“古无舌上音”及其后的解释各得1分)9. 以“非”为声符的字有“辈”、“排”等,可是,“非”是轻唇音“非”母,“辈”和“排”分别是重唇音“帮”母和“滂”母,这是为什么?声母有轻唇、重唇之分,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在上古并无轻唇音,一律读作重唇音。
“非”在中古虽是轻唇音,但在上古,它的声母也和“辈”、“排”一样,同读重唇音。
10. 什么是洪音、细音?洪音、细音是根据呼读时音量大小而对韵母进行的分类:凡是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且韵腹又不是i、u、y)和合口呼(以u 为韵腹的)这两类韵母,呼读时口型的共鸣腔大,声音洪亮,故称洪音;凡是齐齿呼(以i为韵头或韵腹的)和撮口呼(以u为韵头或韵腹的)的韵母,呼读时口型的共鸣腔小,声音较细,故称细音。
11.近体诗有哪些特点?(1)句数、字数固定(2)讲究平仄和押韵,一般只押平声韵。
(3)用韵要求严格,一韵到底,不许临韵通押。
(4)讲究“粘”、“对”和对仗12、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是什麽?古体诗句数不固定,近体诗句数固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古体诗押韵不严格,近体诗押韵严格,一般押平声韵,很少押仄声韵;古体诗平仄不严格,近体诗的平仄严格;古体诗不讲究对仗,近体诗讲究对仗。
五、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1、八月剥枣。
pū2、今也则亡。
wú3、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yí4、月氏zhī5、尉迟yù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2、城郭不辨。
3、臣不胜受恩感激。
4、吐谷浑5、伍员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shēn2、城郭不辨。
bàn3、臣不胜受恩感激。
shēng4、吐谷浑yù5、伍员y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