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Quanzhou
泉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泉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篇一:泉州环境专题铸绿色长城,造美丽泉州1、泉州地区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泉州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资源数量多,总量大。
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
但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
部分农村没有合理的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
对工厂的排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没有注意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有退化的现象。
另外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
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
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
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
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
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
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海域沿岸的水污染。
(一)泉州市陆域及海域水污染(1)陆域水污染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
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
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
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
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和cod排放直接导致水污染。
(2)海域水污染根据实验调查,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 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
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
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
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
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
磷是海洋含量浮游生物的营养物质,磷氮等营养元素如大量增加,再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就,有可能诱发“赤潮”污染的发生,近年来我市海域己发生过“赤潮污染”,给沿海渔业及养殖也造成很大损失。
泉州水环境现状分析报告

泉州水环境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简要介绍泉州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情况和水环境现状。
可以描述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近年来受到水质污染的影响,水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还可以提到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即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了解泉州的水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泉州市水环境现状进行概述,然后介绍了本篇报告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泉州水环境概况、水质污染现状分析和水资源管理措施三个部分,分别对泉州市水环境的整体情况、水质污染问题及管理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结论部分对整个报告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地分析泉州市水环境的现状,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泉州市水环境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水资源管理措施的调查与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泉州市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本报告还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水环境问题的重视,激发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推动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大力度,共同致力于泉州市水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2.正文2.1 泉州水环境概况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以重要港口为特色的城市。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泉州的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目前,泉州的水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水体污染严重。
在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下,泉州的水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受到了影响。
水中污染物超标的情况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其次,水资源短缺。
虽然泉州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
泉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

泉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泉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泉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泉州市环境保护局二??六年十二月目录一、项目总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1二、组织机构......................................................................1 三、调查点位的布设................................................................2四、采样技术及要求................................................................ 7五、样品流转、制备与管理...................................................... 9 六、调查监测项目与分析要求................................................ 11 七、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2 八、各专题成果与总报告......................................................... 13 九、时间进度..................................................................... 15 十、经费预算安排........................................................... 16 十一、经费使用年度计划.. (19) 附图1泉州市土壤环境污染调查点位设置图泉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污染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项目基本情况表

一、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名称惠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建设单位惠安县惠东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海域)惠安县泉惠石化园区内(惠东污水处理厂用地范围内)建设依据闽发改备[2018]C08526号主管部门建设性质技术改造行业代码D4620 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建设规模建设水解酸化池1座、磁混凝澄清池1座,接触消毒池1座,流量计井1座、加药间1座。
总规模建设水解酸化池1座、磁混凝澄清池1座,接触消毒池1座,流量计井1座、加药间1座。
总投资1000万元环保投资2万元主要能源及水资源消耗名称现状用量新增用量预计总用量水(吨/年)821.25 0 821.25 电(kWh/年)95万20.1万115.1万燃煤(吨/年)/ / /燃油(吨/年)/ / /燃气(Nm3//年) / / / 其它/ / /二、当地环境概述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惠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位于惠安县泉惠石化园区内(惠东污水处理厂用地范围内),项目地理位置坐标为N25.027311°,E118.904625°。
惠东污水处理厂厂区东面、北面均为空地,西面为泉惠石化工业园区污水厂,南面隔惠安县泉惠石化园区道路、排洪渠为空地。
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见附图2。
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东临台湾海峡,西接洛江区,北邻泉港区,南隔泉州湾与晋江市、石狮市相望。
介于东经118゜38ˊ~119゜05ˊ,北纬24゜49ˊ~25゜08ˊ之间。
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
县域面积72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33平方公里。
泉惠石化工业区位于外走马埭肯区内,规划范围北至外走马埭大堤,南至在建向莆铁路湄洲湾南岸斗尾支线和中化泉州公司大管廊,东至县道309线,西至许人溪排洪沟,规划用地面积为31.65km2。
产业发展定位为:以炼油乙烯项目为龙头和基础,以清洁燃料、合成染料和有机原料为主体,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特色产品,远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型大型石化产业基地。
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三钢闽光产能置换(泉州闽光部分)炼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三钢闽光产能置换(泉州闽光部分)炼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24.05.08•【字号】泉环评〔2024〕书14号•【施行日期】2024.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三钢闽光产能置换(泉州闽光部分)炼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泉环评〔2024〕书14号福建泉州闽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你单位报送的由福建省冶金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三钢闽光产能置换(泉州闽光部分)炼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以下简称《报告书》)及申请审批的报告收悉。
经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泉州市安溪生态环境局意见,现批复如下:一、三钢闽光产能置换(泉州闽光部分)炼钢项目位于安溪县湖头镇,根据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产能置换方案的复函》(闽工信函新材〔2021〕512号)和《福建省投资项目备案证明(内资)》(闽工信备〔2023〕C090011号),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钢230万吨。
主要建设内容为:在泉州闽光钢铁现有厂区内(原炼铁场地)及新征A-35地块建设,建设2座100吨顶底复吹转炉,2座吹氩喂丝站,1座LF精炼炉,2台6机6流小方坯连铸机,同时淘汰现有3座50吨转炉,3台4机4流小方坯连铸机,退出炼钢产能255万吨/年。
项目生产设备和工艺以报告书核定为准。
根据《报告书》评价结论、专家评审结论及泉州市安溪生态环境局意见,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泉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2024年本)》、《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等国家产业政策;项目选址符合《安溪县湖头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规划环评要求。
项目建设和生产应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主要污染物削减措施,采取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监控措施后,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在项目严格落实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产能置换方案的复函》(闽工信函新材〔2021〕512号),确保改建项目完成后,炼钢产能不增加的基础上,经综合考虑,我局原则同意该项目按照《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以及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建设。
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福建省南安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福建省南安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24.10.11•【字号】泉环评〔2024〕书27号•【施行日期】2024.10.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福建省南安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泉环评〔2024〕书27号福建省东田抽水蓄能有限公司:你公司报送的由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福建省南安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
经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泉州市南安生态环境局意见,现批复如下:一、福建省南安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该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东田镇,为日调节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200MW(4×300MW),连续满发小时数7h。
福建省南安抽水蓄能电站由永久工程、临时工程、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环保工程等项目组成。
其中主体工程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发电厂房、办公生活区、永久道路等永久工程和施工导流、施工辅助企业、仓库、弃渣场、暂存场、表土堆存场、施工营地、施工道路等临时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包括移民安置和专项复建;环境保护工程包括施工期措施和运行期措施等。
上水库正常蓄水位615.00m,死水位585.00m,调节库容930万m3,总库容1067万m3;下水库正常蓄水位188.00m,死水位156.00m,调节库容937万m3,总库容1218万m3。
输水系统布置于上、下水库间的山体内,引水系统采用两洞四机,尾水系统采用一洞一机的布置方式。
输水系统总长约2135.6m,其中引水系统全长约1739.1m,尾水系统全长约396.5m。
工程建设征地影响土地总面积5229.80亩,其中永久占地3429.53亩,临时用地1800.27亩。
工程建设总工期81个月,工程总投资786561.70万元。
泉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研究

泉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研究陈绛云【摘要】本文通过对泉州市不同类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本状况、水质现状、饮用水源地周边工业污染点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和非点源污染现状的分析,提出重点污染地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water qua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Quanzhou�It also analyzed the industrial, urban life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Focusing on the reasons and problems of water pollu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key pollution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卷),期】2016(041)003【总页数】3页(P198-200)【关键词】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保护对策;泉州市【作者】陈绛云【作者单位】泉州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引言饮用水水源地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环境功能区划中具有最高使用功能的水域。
水源地生态系统在水分调节、水质净化等服务功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水源地生态保护问题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泉州市政府十分重视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近几年先后完成了市级、县级及乡镇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
随着泉州市经济的发展,饮用水源地周边及上游地区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土资源,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导致水源地周边区域生态功能衰退,同时企业污水、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以及坡地耕作方式不尽合理,施用的化肥、农药和有机物等点源、面源污染也对饮水安全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2]。
泉州山美水库水质分布特征与富营养化趋势

泉州山美水库水质分布特征与富营养化趋势摘要:根据近年水质监测结果,着重研究山美水库库区及进水水质分布特征,评价和预测库区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从入库、库区至出库的表层水体,除pH之外,DO、CODMn和BOD5浓度呈递减趋势,入库前后浓度降低尤其显著;而TN、NO32--N 和TP浓度除入库前后有所降低之外,其他呈递增趋势。
现状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为中营养;预测2010至2015年,水体富营养水平由中营养向中富营养状况过渡。
关键词:山美水库水质富营养化山美水库是泉州市一座以供水为主,兼灌溉、防洪、发电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山美水库是维系下游南安、晋江、石狮、惠安、泉港、鲤城、丰泽、和洛江等八个市、县、区450万人口生存的主要供水源地。
为了深入了解区域人为活动对库区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根据近年山美水库水环境监测结果,着重研究库区及进出水体的水质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防止山美水库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对水库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水库概况与调查方法1.1 水库概况山美水库位于泉州市晋江东溪中游的南安码头镇山美村,地理位置见图1。
流域面积1023km2,正常蓄水位99m,相应库容4.72×108m3。
水库来水主要是东溪上游永春县的桃溪、湖洋溪两大支流和德化县大樟溪龙门滩水库跨流域调水。
东溪年平均入库径流量为9.69×108m3,龙门滩水库年均引水量4.0×108m3,山美水库年平均出库水量为8.97×108m3。
山美水库主要污染源来自桃溪中游约9km永春县城的工业和生活废水以及库区网箱养殖的污染物。
据调查,2000年永春县城排放废水量960×4 t、CODcr 2628t、NH4+-N 366t;库区水域有500个网箱养鱼,估计每年过剩饵料约2700t(不含鱼类排泄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18年度泉州市生态环境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现发布2018年度《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泉州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6月5日目录综述 (1)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水环境状况 (3)声环境、固体环境状况 (5)生态保护与建设 (6)环境保护措施与行动 (7)公众参与 (11)综述2018年,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4.8%,各县(市、区)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全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5.9%。
主要河流及实际供水13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小流域水质稳中向好;山美水库和惠女水库总体均为Ⅲ类水质,水体均呈中营养状态;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87.5%。
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域及道路交通的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18年,泉州市区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达标天数比例为94.8%。
全市降水pH均值为6.00,与2017年持平。
1.环境空气质量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泉州市区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达一级标准,一氧化碳(CO)日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和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均达到年评价指标要求;全市11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范围为89.0%~98.4%,全市平均为95.9%,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
根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环办〔2014〕64号),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小到大排序,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依次为:永春县、德化县、泉港区、鲤城区、安溪县、石狮市、晋江市、惠安县、丰泽区、南安市、洛江区。
2.降水全市降水pH均值范围在5.21~6.46之间,酸雨频率范围在0~33.3%之间。
石狮市区属轻酸雨区,泉州市区、晋江市区、南安市区、泉港区、德化县、惠安县、安溪县和永春县属非酸雨区。
水环境状况2018年,泉州市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晋江水系水质为优。
实际供水的13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山美水库和惠女水库总体为Ⅲ类水质,水体均呈中营养状态。
省重点考核小流域水质稳中向好。
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87.5%。
1.主要河流水质2018年,泉州市主要河流晋江水质状况为优,13个国、省控监测断面的功能区(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为38.5%。
泉州市地表水水系图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泉州市实际供水的县级及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共13个,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与2017年持平。
3.水库水质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山美水库总体为Ⅲ类水质,参考指标粪大肠菌群达Ⅰ类水质标准,总氮仍劣于Ⅴ类水质标准。
按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山美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营养状态指数为44.2。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惠女水库总体为Ⅲ类水质标准,参考指标粪大肠菌群达Ⅰ类水质标准,总氮达Ⅲ类水质标准。
按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惠女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营养状态指数为40.9。
4.小流域水质2018年,泉州市纳入省重点考核的52条小流域的59个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81.4%(48个),Ⅳ类水质比例为3.4%(2个),Ⅴ类水质比例为15.3%(9个)。
5.近岸海域水质泉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点位共16个,包括评价点15个,远岸点1个。
按点位比例评价,2018年泉州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为87.5%,较上年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
按功能区类别评价,水质达标率为86.7%,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6个百分点,其中,泉州湾(晋江口)和泉州东部海区均未能达到功能区目标要求。
按面积比例评价,全市近岸海域优良水质(第一、二类水质)比例97.1%。
第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水质海域主要分布在泉州湾内湾和安海湾,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声环境、固体废物状况2018年,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域及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医疗废物处置率和泉州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高。
1.声环境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泉州市区昼间声环境功能区质量达标率为100%,与上年同期持平;夜间达标率为75%,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2.5个百分点,超标出现在4类声环境功能区。
晋江市区昼间达标率为100%,与上年同期持平;夜间达标率为0%,较上年同期下降16.7个百分点。
石狮市区和南安市区的昼间、夜间声环境功能区质量达标率均为100%,均与上年同期持平。
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全市城市(县城)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其中南安市区和德化县城的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达二级水平(较好),其余的城市(县城)均为三级水平(一般);永春县和德化县的夜间区域声环境质量达二级水平(较好),石狮为四级水平(较差),其余的城市(县城)均为三级水平(一般)。
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泉州市区及各县(市、区)昼间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中泉州市区、惠安县城和泉港区的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水平(较好),晋江市区和石狮市区的噪声强度等级为三级水平(一般),其余地区的噪声强度等级均为一级水平(好);夜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中德化县城的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水平(较好),南安市区的噪声强度等级为三级水平(一般),泉州市区的噪声强度等级为四级水平(较差),石狮市区和泉港区的噪声强度等级为五级水平(差),其余地区的噪声强度等级均为一级水平(好)。
2.固体废物2018年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4.65%;全市医疗废物处置率为100%;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生态保护与建设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抓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服务保障全市GDP总量、增速全省第一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在生态保护方面: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与上一年度持平;森林蓄积量为4017.7万立方米,较上一年度增加219.6万立方米;湿地保有量96172公顷,与上一年度持平;海洋保护区面积11520公顷,较上一年度增加56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134公顷;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228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28067公顷,保护区生态环境总体良好。
在生态建设方面:一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年度实施空间规划编制试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生态损害赔偿等22项上级改革任务和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正向互动机制、“生态连绵带”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新机制、流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等24项我市特色改革任务;二是持续推进环保设施与能力建设大会战;三是组织开展“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四是2018年12月15日永春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环境保护措施与行动(一)主要环境管理措施1.大气污染防治有效加强。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大气十条”和省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泉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质量提升整改方案、臭氧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大气轻中度污染控制方案等。
落实各地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把产业准入关,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进燃煤电厂、钢铁、建陶和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工业污染源整治;加强移动源污染、扬尘污染管控等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轻微污染天气应对机制,不断完善空气质量会商、污染天气预警等制度;完成臭氧成因和防治对策课题研究,指导臭氧污染防控;重点督导泉港、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等县(市、区),确保《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和改善方案》落实到位。
2.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水十条”、省、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及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决议》,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整治、流域综合治理等各类涉水项目110个,累计完成投资23.45亿元。
二是制定实施清新小流域提升整治方案,重点推进菱溪、坝头溪、九十九溪、林辋溪等15条小流域综合整治。
三是完成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排查,制定出台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限期整改方案,跟踪督促相关地区做好后续整治工作。
四是完成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内1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 提标改造。
五是有序推进泉州市加油站(私营)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
六是印发实施排污源清理整改工作方案,分类管控各类污染源。
3.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一是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样品的采集与流转工作。
二是全面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采集及风险筛查工作。
三是完成4个疑似污染地块的场地调查评估报告。
四是按要求推进我市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工作。
五是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2018年度泉州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每季度组织对各地和产废企业进行现场督查考核,开展危险废物存量清理专项行动和“2018清废行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行为。
六是加快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建成4个危险废物处置项目。
七是从严控制废塑料、废纸等固体废物的进口量,全年进口审查上报量,比2017年减少60%。
4.优化环评审批服务。
一是严格执行环评审批制度,把好环保准入关口。
二是优化提升服务,保障重点项目落地,认真做好重点项目管理台账,定期调度全市重点项目环评进展情况,及时协调推进项目环评审批工作。
三是推进简政放权,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规范窗口服务行为,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流程,制定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审查工作规范,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备案工作,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执行泉州市环评机构考核、通报制度,提高环评机构服务水平。
四是强化规划环评导向作用,督促、指导湄洲湾(泉港、泉惠)石化基地、福建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园区做好规划环评的修编和落实,引导优化产业布局。
(二)环境安全与应急能力建设一是持续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做到对环境安全隐患问题和违法问题排查不到位不放过、查处不到位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2018年共通报督促66家问题企业落实整改。
二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成《泉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泉州市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完成136家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完成修编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