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南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5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5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1.2重点海域海水质量状况春季,12个重点监测海域中第一类海水海域面积占总监测面积的93.36%;第二类海水海域面积占总监测面积的6.64%。
夏季,12个重点监测海域中第一类海水海域面积占总监测面积的98.79%;第二类海水海域面积占总监测面积的1.21%。
海口湾海域春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夏季,监测到第一类海水海域面积约占监测总面积的92.23%,第二类海水海域面积约占监测总面积的7.77%(以上监测海域未含海口湾排污口邻近海域)。
文昌清澜湾海域春季,监测到第一类海水海域面积约占监测总面积的99.40%,第二类海水海域面积约占监测总面积的0.60%。
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琼海博鳌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万宁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陵水湾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三亚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乐东莺歌海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东方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昌江昌化江口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洋浦湾海域春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二类海水海域,超过第一类标准的要素是溶解氧。
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临高后水湾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澄迈马村海域春季、夏季,监测海域均为第一类海水海域。
2011年~2015年,海南岛重点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优良,第三类、第四类及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维持在较低水平,第一类海水海域的面积呈现上升趋势。
常见污染要素含量比较近年来海南岛各重点海域最常见的污染要素是无机氮。
2015年文昌清澜湾、琼海博鳌、东方、昌江昌化江口海域的无机氮平均含量比2014年有所增加,其它海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2011年~2015年,海南岛重点海域中无机氮平均含量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018年度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11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全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11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二О一二年六月综述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2011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以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中心,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着力推进污染减排、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环境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省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态势。
第一部分全省环境状况一、水环境(一)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废水排放量2011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33947.6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6665.64万吨,占19.6%;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7235.37万吨,占80.2%;集中式治理设施排放量为46.68万吨,占0.1%。
与2010年比较,全省废水排放总量减少7.5%,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15.3%,生活污水排放量减少11.9%。
全省2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年处理污水量为25581万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2%,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
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全省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0.0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22万吨,比2010年增加32.7%;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7.96万吨;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0.13万吨,农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0.69万吨。
氨氮全省废水污染物氨氮排放量为22755.23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为919.86吨,生活氨氮排放量为12781.71吨,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为97.91吨,农业氨氮排放量为8955.75吨。
(二)水质状况1、河流水质状况2011年海南省主要河流水质状况全省河流水质总体优良,89.7%的监测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海南省水体污染

循环经济取得累累硕果
近年来,昌江县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各重点耗能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相继取 得突出成效,受到省人大调研组的充分肯定。一是实施水泥行业余热发电项目, 其中昌江华盛水泥有限公司按发电量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多吨,减少了 大量的粉尘、SO2、CO2排放量,并利用余热发电装置对水泥窑粉尘的沉降作用, 减排并回收利用大量的水泥熟料,使单位能耗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公司与瑞典 签订合约,成功实施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为海南推进生态省建设树立了榜 样。二是昌江糖业有限公司投资213万元进行冷却水循环利用,2006~2007年榨 季生产情况良好,可节约新鲜用水86.5%,极大地减少了污水排放。三是金林橡 胶加工分公司通过推行油改气技术,使用管道天然气,以及把污水处理过程产生 的沼气进行利用,使每吨干胶消耗能源成本从127元下降到60元。四是提高矿产 资源综合利用率,国投海南水泥有限公司2003年以来,共投入2000多万元对矿 山开采进行技术改造,购置大斗溶液压挖掘机等先进设备,解决了低品位灰岩的 铲装搭配问题,低品位灰岩使用量逐年增加,2006年使用量达到40万吨以上, 矿石回采率达到100%,实现废石零排放。五是完成叉河水泥厂废气治理,投入 180万元,较好实现污染减排目标。
昌江污染
海南昌鑫钴业“三废”污染致昌江水田不能 种—海南新闻,废渣:昌鑫钴业的废渣有浸 出渣、铁矾渣、钙镁渣等,主要是浸出渣。 每年产出的浸出渣3.5万吨,含有金属钴铜镍 等有色金属以及砷,其中砷含量为0.23%,长 期堆放,渣中的有害物质渗到土壤和水体里, 从厂内到厂外,严重污染周边的环境;其常年 卖给周边的水泥厂作生产水泥添料,砷在高 温煅烧时将会氧化变成氧化砷排入环境(大
入海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洋 环境质量状况
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溶解无机氮的浓度组成、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Journai of Hainan T/picai Ocean University 第28卷第2期2021年4月Voi. 28 No. 2Apo.2021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溶解无机氮的浓度组成、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任茂兴,徐阁,王德鸿(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海口 570311)摘要:通过研究2020年3个季节的表层海水数据,分析海南岛近岸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氮的浓度、组成、分布和季节变 化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无机氮浓度变化范围为0.008 19 -0. 397 mg - L",平均值0.053 2 mg - L 1。
硝酸盐是溶解无机 氮的主要构成部分,达60%以上。
夏季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氮浓度最低,秋季最高,春季略低于秋季。
受到人类活动和水 团的影响,溶解无机氮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特征。
陆源输入和上升流是海南岛近岸海域溶解无机氮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无机氮;海南岛;近岸海域;分布特征;季节变化中图分类号:P73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3122(2021)02 -0045 -05DOI :10. 13307/j. issn. 2096 -3122.2021.02.070引言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海南经济正在快速发展。
但随着海洋经济的 开发,旅游产业带来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近岸海水养殖功能区的养殖废水入海,使得海南 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 o 海水中的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是指硝酸 盐、亚硝酸盐和氨氮3种营养盐类,是海水中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盐之一,与海洋初级生产力密切 相关[2]。
溶解无机氮也是反映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监测指标,是构成海水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是引起赤 潮、绿潮爆发的原因之一⑻。
叶绿素a 是存在于浮游植物中一种色素,是估算海洋生产力和生物量的重要 指标,同时也是赤潮监测的重要指标。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试题答案及解析1.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并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富产钨等,从整个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是()A.铝B.铁C.氧D.硅【答案】A【解析】要记住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名称。
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含量最丰富的是氧元素,铝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有关的信息,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相同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B.质子数C.中子数D.电子数【答案】B【解析】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解答。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里的“一类”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或者是质子数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及元素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到能力。
3.某硫的氧化物中,硫与氧的质量比为1∶1,则该氧化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6B.-2C.+2D.+4【答案】D【解析】要计算硫的氧化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首先要确定硫、氧两元素所组成氧化物的化学式;而确定物质的化学式需要确定分子中的S原子和O原子个数;利用元素质量比,可确定原子个数比,从而写出化学式,然后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硫元素的化合价。
设硫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2OX,则硫氧元素质量比为64:16X=1:1,解得X=4,化简得SO2,从而求得S的化合价为+4,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点评:本题是化学式的推断与化合价的计算相结合的综合题,由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化学式的推断是计算化合价的基础和关键。
4.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之间的最根本不同点是()A.质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意义。
海岸环境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海岸环境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岸环境现状,为海岸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对海岸环境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沿海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监测部门等公开的统计数据、调查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论文。
数据涉及海岸线长度、海岸带面积、海滩侵蚀、水质、生物多样性、污染排放等多个方面。
三、海岸线长度及海岸带面积分析1. 海岸线长度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我国海岸线总长度为3.4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长度为1.6万公里。
从沿海省份来看,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线长度较长,分别为4312公里、3322公里、3111公里和2444公里。
2. 海岸带面积我国海岸带面积约为18.6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海岸带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岛屿海岸带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
沿海省份中,广东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带面积较大,分别为4.6万平方公里、3.7万平方公里和3.2万平方公里。
四、海滩侵蚀分析1. 侵蚀现状近年来,我国海滩侵蚀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中国海岸侵蚀监测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海滩侵蚀总面积约为6450平方公里,其中侵蚀严重区域约为2470平方公里。
海滩侵蚀严重影响了海岸带生态环境、旅游业和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
2. 侵蚀原因海滩侵蚀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人为因素主要有海岸工程、过度开发、海洋污染等。
五、水质分析1. 水质现状根据《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2018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水水质总体良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78.1%,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21.9%。
部分海域存在污染问题,主要污染物为氮、磷、有机物等。
2. 污染原因沿海地区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陆源污染、海洋污染和船舶污染。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批复年产13.58万吨新型环保建材外加剂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批复年产13.58万吨新型环保建材外加剂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3.10.23•【字号】•【施行日期】2023.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批复年产13.58万吨新型环保建材外加剂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海南东方悦达科技有限公司:你公司报送的《年产13.58万吨新型环保建材外加剂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及有关材料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年产13.58万吨新型环保建材外加剂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位于东方市东方临港产业园,属于新建项目。
建设1条3万吨/年减水剂生产线、1条2万吨/年泵送剂生产线和1条3.58万吨/年水泥添加剂(包括助磨剂2.5万吨/年、脱硫剂0.3万吨/年、生料助磨剂0.3万吨/年、节煤剂0.3万吨/年、除铬剂0.18万吨/年)生产线,共计8.58万吨/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外加剂及AM反应车间、仓库、储罐、综合办公楼及配套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等。
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58万元。
根据《报告书》评价结论,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本批复要求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可以满足国家、我省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因此,我厅原则同意《报告书》结论和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应严格落实《报告书》和本批复提出的要求。
二、项目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的二级标准。
地下水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评价区域海水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三类标准,海洋沉积物执行《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二类标准。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 o r m C l g , ia nvr t, io 7 2 8 hn ) T ui o ee Ha nU ie i Haku5 0 2 ,C ia s l n sy
Ab ta t T i a e e n dteC N 印 t f o rs wae n i n n n etu im tre vrn n nHan nP o ic sr c : h sp p rd f e O C tu im tre vr me ta dt rs wae n io me t la rvn e t h o o h o i
第3 6卷第 6期
21 0 1年 6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 RONM ENTAL CI S ENCE AND ANAGE Ⅱ£ hI NT
V0 6 Nn L3 6
பைடு நூலகம்
Jn 0 1 u e2 1
文章 编 号 :64- 19 2 1 )6-03 o 17 63 (0 1 0 13一 6
wae u py i i e n u a o s a d u b n s c o fter e al a s e e e vrn e tlfn t n c tr n,ato g trs p l n ct sa d r rltwn n r a e t n o h v r C l s t f dt n i m na u c o r e o lh u h i is i s ii h o i i i
a du d rru dw t a e eal ila do l w s pe xedtes n ad mogtekytuim w t rt t npo n n ego n a r s n rl hgl ny ew g y n e m f a l ece t d r.A n e r a r o c o r- s h a h o s e p e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海南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综述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之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以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生态立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力推动“多规合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狠抓“六大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污染减排,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优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态势。
水环境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2015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38568.19万吨,比上年减少2.0%,其中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式治理设施废水排放量分河流水质类别评价 Ⅱ类59.8%Ⅲ类34.4%Ⅳ类4.6%Ⅴ类1.2%别为6322.77万吨、32205.95万吨、39.47万吨,所占比例分别为16.4%、83.5%、0.1%。
城市(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0.2%。
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8.79万吨,比上年减少4.0%,其中,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0.88万吨、9.92万吨、7.84万吨、0.15万吨;氨氮排放量为2.10万吨,比上年减少8.7%,其中,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分别为0.05万吨、0.84万吨、1.20万吨、0.01万吨。
水环境质量河流水质状况2015年,全省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为优,监测的32条主要河流87个断面中,94.2%的监测断面氨氮排放比例农业源40.0%生活源57.1%工业源2.3%集中式治理设施0.6%化学需氧量排放比例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劣于Ⅲ类水质的断面主要分布在部分中小河流的局部河段,主要受农业及农村面源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影响,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与2014年相比,全省河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2015年海南省主要河流水质状况南渡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达到优级。
万泉河支流营盘溪红岛畜牧场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干流和其余支流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达到优级。
昌化江支流南圣河冲山镇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干流和其余支流监测河段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达到优级。
中小河流监测的18条河流42个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断面占88.1%,Ⅳ类标准的断面占9.5%,Ⅴ类标准的断面占2.4%。
九曲江、龙首河、龙尾河、太阳河、陵水河、保亭水、藤桥河、宁远河、望楼河、珠碧江、北门江、文澜江和湖库水质类别评价Ⅱ类50.0%Ⅲ类33.3%Ⅳ类16.7%演州河水质优良,劣于Ⅲ类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东部文昌河、文教河和东山河,南部三亚河,以及西部罗带河的局部河段。
城市河段开展监测的14条河流16个城市河段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断面占87.6%,Ⅳ类标准的断面占6.2%,Ⅴ类标准的断面占6.2%。
劣于Ⅲ类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文昌河和三亚河的城市河段。
入海河段开展监测的20条主要入海河段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断面占80.0%,Ⅳ类标准的断面占20.0%。
Ⅳ类水质主要分布在文教河、文昌河、东山河和罗带河的入海河段。
湖库水质状况2015年,全省主要湖库水质总体良好,监测的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等18座主要大中型湖库中,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石碌水库等15座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占监测湖库总数的83.3%;湖山水库、石门水库和高坡岭水库水质仅符合Ⅳ类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高锰酸盐指一类76.4%二类16.4%三类1.8%劣四类5.4%近岸海域水质类别评价 数。
湖山水库和探贡水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余湖库呈中营养状态。
与2014年相比,全省湖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2015年海南省主要湖库水质状况✧ 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2015年,全省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的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优良。
监测的29个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年取水总量为57974.22万吨,取水量达标率为100%,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与2014年相比,水质总体达标率由99.4%上升为100%。
临高多莲饮用水源地水质受化学需氧量影响减轻,水质达标率由83.0%上升为100%,其它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 近岸海域水质状况2015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优。
海南岛近岸海域80个监测点位中一、二类海水占92.8%,西沙群岛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均为一类;97.1%的功能区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管理目标要求。
清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监测点水质为三类,万宁小海和三亚河入海口近岸海域监测点水质为劣四类,主要受养殖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影响,主要污染指标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
与2014年相比,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海口秀英港水质好转,清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万宁小海和三亚河入海口海域水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5年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假日海滩、东寨港、亚龙湾、大东海、天涯海角、海棠湾、盈滨半岛、东郊椰林、博鳌湾、石梅湾、香水湾、棋子湾等20个主要滨海旅游区水质监测指标均保持一、二类海水标准,其中一类海水占85.0%,均达到或优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区或娱乐区的海水水质要求。
海口假日海滩、三亚大东海和亚龙湾等国家重点滨海浴场水质优良,均适宜游泳。
与2014年相比,全省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重点工业园区近岸海域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和老城经济开发区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优于水环境管理目标要求。
与2014年相比,全省重点工业园区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西沙群岛近岸海域西沙群岛近岸海域水质为优,监测的永兴岛、赵述岛、七连屿、东岛和甘泉岛等主要岛屿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均为一类。
与2014年相比,西沙群岛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地下水质量状况2015年,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地下水水位全省地下水水位变化主要表现为基本稳定~下降状态。
从区域分布看,海口市区金盘和白沙门、石山镇、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等地区地下水水位表现为上升状态;海口市白驹大道、龙桥镇,琼海市官塘地区地下水水位表现为下降状态;其他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主要表现为基本稳定状态。
从含水层分布看,海口市潜水水位总体呈基本稳定~下降状态;海口市承压水水位,总体呈基本稳定~下降状态,少部分地区呈上升状态。
海口市第2层承压水降落漏斗面积(陆地部分)为743 km2,比2014年增加17 km2。
地下水水质全省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
海口地区大部分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达到或优于地下水Ⅲ类标准,与2014年相比,石山镇、长流镇的潜水水质有所好转。
三亚市凤凰山庄热矿水、琼海市官塘热矿水、万宁市兴隆矿泉水及热矿水、儋州市蓝洋农场热矿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大气环境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2015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2338.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1.4%。
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2万吨,比上年减少3.0%,其中工业源、城镇生活源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3.1万吨、0.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8.9万吨,比上年减少6.3%,其中,工业源、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6.0万吨、2.9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2.0万吨,比上年减少13.0%,其中,工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6万吨、0.1万吨、0.3万吨。
2015年海南省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比例40%60%80%100%排放比例工业源机动车城镇生活源例优73.5%良24.4%轻度污染2.0%中度污染0.1%环境空气质量城市(镇)环境空气全省总体状况2015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7.9%(优级天数比例为73.5%、良级天数比例为24.4%),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0%,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0.1%。
全省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微克/立方米、9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20微克/立方米,臭氧(O3)、一氧化碳(CO)特定百分位数平均浓度分别为118微克/立方米、1.1毫克/立方米。
SO2、NO2、PM10、CO浓度符合一级标准,PM2.5、CO浓度符合二级标准。
与2014年相比,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优良天数比例基本持平,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无明显变化。
市县状况2015年,全省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均开展SO2、NO2、PM10、PM2.5、O3、CO六项指标监测。
屯昌县有效监测天数不足,无法评价年度空气质量状况,其他17个市县空气质量均符合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范围为95.5%~99.7%,首要污染物为O3、PM2.5和PM10。
乐东、陵水、琼海、三亚、定安、澄迈、白沙、文昌、儋州、琼中、五指山等11个市县出现1~12天的轻度污染,万宁、东方、临高、昌江、保亭、海口6个市县出现5~15天的轻度污染和1~2天的中度污染,超标污染物主要为O3、PM2.5。
2015年海南省城市(镇)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我省大气颗粒物来源分析2015年,我省对海口和三亚等重点城市大气颗粒物进行了污染物来源解析。
其中,海口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扬尘、工业生产、海盐粒子、燃煤和其他(油烟、生物质燃烧等),分担率分别为27.0%、25.5%、13.7%、7.3%、0.8%和25.7%。
三亚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于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生物质源、工艺工程源和固定燃烧源,分担率分别为74.1%、14.2%、5.4%、5.2%和1.1%。
全省大气污染源排放中,机动车尾气和城市扬尘占比超过50%,是省内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
外来污染输入贡献比例均值为41%,外来污染物的输入对全省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主要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2015年,霸王岭、尖峰岭、五指山、七仙岭、铜鼓岭、吊罗山、呀诺达、亚龙湾8个主要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年均浓度分别为5049个/cm3、4625个/cm3、5933个/cm3、5975个/cm3、3759个/cm3、5990个/cm3、5735个/cm3、5285个/cm3,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1000~1500个/cm3标准,对人体健康极有利。
与2014年相比,各主要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
2015年海南省主要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大气降水2015年,全省18个市县均开展城市(镇)大气降水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