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小学语文四年级)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总结课文中体现的民族精神。然后,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并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知。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感悟,要求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4.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整合与概括,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维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3.小组合作,促进互助成长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通过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之间的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共同进步。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些问题将围绕课文内容,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层层递进。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思维品质。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小学语文四上第九单元《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四上第九单元《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本文记叙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及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

课文以抒情议论开头(前两自然段),以抒情议论结尾(最后一个自然段)。

议论的中心是:《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激发着每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第3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简写田汉创作歌词,详写聂耳为歌词谱曲。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中国人民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这是这首歌创作的大背景,“奋起”一词显示了中国人民不愿屈服做奴隶而英勇反抗的信念;为电影《风云儿女》做主题歌是这首歌创作的具体背景。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屠戮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课文用“魔爪”一词比喻侵略者的罪恶势力像无恶不作的魔鬼的爪子一样。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田汉在自己身陷囹圄的危急关头创作歌词,将其写在香烟包装纸上;聂耳则“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用火热的心和激奋的情为歌词谱曲。

聂耳因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而名垂史册,《义勇军进行曲》因为是聂耳创作才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为什么聂耳能创作出这首歌?因为聂耳有音乐才华,更有热爱祖国、憎恨敌人、准备为祖国贡献一切的满腔激情。

得知田汉创作了歌词,他主动请缨,为歌词谱曲。

他在作曲时,“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小学语文四年级)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小学语文四年级)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小学语文四年级)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

同时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方式呈现多样化,搜集的资料内容越来越广,量逐渐增大。

教学中教师可紧扣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借助搜集的资料,从多渠道学习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材分析:课文详细继续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突出了其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社会价值。

课文浅显易懂,密切结合实际,切合学生的语言习惯,是一篇介绍经典音乐作品的说明文。

围绕“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文章汇集了大量的信息,并作了准确精当的阐述,表现出作者对作品的喜爱和唤醒世人报效祖国的强烈心愿。

一、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

3.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和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三、教学准备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学生搜集国歌的相关资料四、教学课时: 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

放国歌课件。

2.听了国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3.是呀,只要你是个中国人,无论你身处何方,一听到这歌声都会激动起来,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国歌有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自己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找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交流:(1)互相指读生字,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2)交流读懂的地方,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1)开火车读课文,评议朗读情况。

四年级语文课件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课件(优质精选)

四年级语文课件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课件(优质精选)

课件在线
20

1949年6月,周恩来主持新政协筹备会议,决定设立小组,
负责拟制国旗、国徽、国歌方案。7月15日以新政协会议筹备会
的名义向全国征稿。不久,收到了数以千计的国歌投稿,但却没
有一篇尽如人意。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召开了,议程中
有通过国旗、国徽、国歌条款,挑选工作不能再延迟。为此,毛
泽东亲自召开了20多人的讨论会,希望共同商议尽快确定。著名
1935年初,聂耳创作 了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7月17日,年仅23 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 课泳件在时线 不幸溺水身亡。 12
轻声读这段话,思考哪些词语表现 了聂耳“极大的创作热情”?
课件在线
13
课件在线
14
为什么说歌曲结尾“唱出了中华 民族的最强音”?画下文中的句子。
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 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 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 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 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 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3、《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是( ),曲作 者是( )。
4、《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电影《 》的主 题曲。
5、课文里“敌人”指的是(
)。
6、《义勇军进行曲》在什么时候被定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在线

9
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
1. 《义勇军进行曲》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2. 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3. 全文从《义勇军进行曲》的哪几个方面
国歌了。到了1978年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被
正式确定为国歌。
课件在线
22
全文从《义勇军进行曲》的哪几个方面 反映“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中华民族最强音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中华民族最强音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课设计教课目的:学会12个生字,理解要点词语。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累积出色词句。

领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觉“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激烈感情和愿望。

要点难点:领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觉“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课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收集国歌的有关资料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法学法:导读法小组合作沟通法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建导入揭题怀疑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很多,比方: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此刻就让我们大声歌唱国歌。

学生合唱国歌。

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觉?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觉。

师:这么雄伟、激动的歌曲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此刻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学生自读课文。

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阻碍后,同桌接力朗诵课文,而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同桌互读课文,沟通领会。

指名回答。

三、合作研究,精讲点拨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应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指名回答。

《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何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四人小组议论沟通。

全班沟通。

激励着中华子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其中华民族抗争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军号。

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信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期间的最强音。

雄伟的乐曲,激励了人们的斗志,表现了人民的信念。

师:你感觉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有触动?为何?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课件_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课件_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课件_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见这歌声,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

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

戏剧家田汉以此为题材,写了一个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电影的主题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是在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前,把这首歌词写在香烟的包装纸上的。

后来,这首歌词交到音乐家聂耳手中。

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

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

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

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935年7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爱国志士唱着它,走上抗日救亡前线,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热情地唱起这首歌,并灌制了唱片。

于是,这首歌又传遍世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

1949年9月,新中国建立前夕,全国政协讨论国歌时,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力荐用这首歌作为新中国的国歌。

毛主席、周总理都支持他们的意见。

这时有人提出:歌词中有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眼下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即将成立,是否应该把这句改一下。

周总理说:“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反动派,我们的建设越有进展,敌人越嫉恨我们,就越想法破坏我们,你能说不危险了吗?倒不如留下这句词,使我们耳边警钟长鸣。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9.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9.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精品课件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歌
义勇军进行曲
极大 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 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 立即 一会儿 一会儿 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 一会儿 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 倾注 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 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 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 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 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 聂耳谱曲 听歌 最强音。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歌
义勇军进行曲
轻声读第4、5自然段,完成填空: 1935年7月,这首歌传遍( 全国 ), 成 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1940年,这首歌又传遍了( 世界),成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线一首( 高昂的战歌)。
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 义反动派,我们的建设越 有进展,敌人越嫉恨我们, 就越想法破坏我们,你能 说不危险了吗?倒不如留 下这句词,使我们耳边 警钟长鸣 警钟长鸣。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歌曲欣赏
•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圈画生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思考: •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指的是什么? • 课文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写了哪 些内容?
读一读:
自豪、侵占、歌词、振奋人心、
奴隶、谱曲、气概、油然而生、
过渡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 曲。今天,我们唱起它,就会 想起祖国被侵略、受压迫的历 史,想起前辈们不怕抛头颅洒 热血、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唱起它,就会居安思危,振奋 精神,为保卫伟大的祖国、为 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精品PPT课件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精品PPT课件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上海 2006 高考 理科 状元-武亦 文
武亦文 格致中学理科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复旦经济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4分
物理145分 综合27分 总分585分
“一分也不能少”
“我坚持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每 天放学回家看半小时报纸,晚上10: 30休息,感觉很轻松地度过了三年 高中学习。”当得知自己的高考成 绩后,格致中学的武亦文遗憾地说 道,“平时模拟考试时,自己总有 一门满分,这次高考却没有出现, 有些遗憾。”
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中国唱片厂前身)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 代国乐队(又名“森森国乐队”)。这也是聂耳最多产的一年。1935年初,聂耳创作了 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 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 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 漱人、汉仙等。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 省长沙县。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 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 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 多才多艺,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长沙。早 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 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 戏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升华情感
1. 请同学们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2.全体起立,配乐齐唱国歌,再次感受中 华民族最强音。
作业:(任选一项)

1.把你搜集的与本课 有关的其他资料和同 学交流交流。 2.抄写课文中的好词 佳句。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小学语文四年级)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

同时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方式呈现多样化,搜集的资料内容越来越广,量逐渐增大。

教学中教师可紧扣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借助搜集的资料,从多渠道学习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材分析:课文详细继续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突出了其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社会价值。

课文浅显易懂,密切结合实际,切合学生的语言习惯,是一篇介绍经典音乐作品的说明文。

围绕“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文章汇集了大量的信息,并作了准确精当的阐述,表现出作者对作品的喜爱和唤醒世人报效祖国的强烈心愿。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

3.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和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准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
2.学生搜集国歌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

放国歌课件。

2.听了国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
3.是呀,只要你是个中国人,无论你身处何方,一听到这歌声都会激动起来,民族自豪
感就会油然而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国歌有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己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找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交流:
(1)互相指读生字,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2)交流读懂的地方,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开火车读课文,评议朗读情况。

(2)交流已解决的问题,讨论未解决的问题。

(重点问题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讲了哪些内容?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诞生传唱定为国歌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研讨
1.默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1)从国歌的诞生中体会。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并感情朗读。

②齐唱国歌的最后一句。

从这铿锵有力的旋律中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学生可能会想到影视中所见的英雄人物或某个战斗场面,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深入领悟国歌催人奋进的力量和反映出的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从而感悟其内涵。

教师相机板书:催人奋进
(2)从国歌的传唱中体会
①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里可以体会出国歌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重点结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来理解。

什么叫“战斗号角”?为什么说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②还能从哪些句子里看出这首歌的“战斗号角”作用?
教师相机板书:战斗号角
(3)从定为国歌中体会
①默读第六自然段,思考:当有人对国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出异议时,周总理是怎么说的?你有什么看法?
②齐读周总理的话,谈自己对这句歌词的看法。

“警钟长鸣”是什么意思?事实证明它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了吗?
③引读最后一段,指导学生认识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

教师板书:警钟长鸣
(二)领悟聂耳及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的感情
1.你喜欢国歌吗?为什么?
2.文中的人物对国歌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①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聂耳谱曲过程的句子,抓住四个“一会儿”体会聂耳谱曲时的
心情及曲子中包含的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这是谱出了他的“心”曲。

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认识周总理、徐悲鸿、梁思成等对国歌的深厚感情,通过谈周围的人对国歌的感情,感悟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所特有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国歌、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感情。

(三)整合信息,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介绍田汉、聂耳的相关资料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2.老师讲关于国歌被传唱、定为国歌的故事,学生讲有关资料。

3.了解了这么多资料,你对《义勇军进行曲》有什么新的认识?
4.当你高唱着国歌时,想到了什么?齐读最后一段,领悟国歌的现实意义。

(四)品味赏读,背诵积累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谈谈读后的体会。

2.和小组内的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3.背一背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陋、催、荐”的写法)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2.全体起立,配乐齐唱国歌,再次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

(七)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请把你在升旗仪式上听到国歌,唱起国歌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八)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最强音
《义勇军进行曲》
高昂激越催人奋进
警钟长鸣居安思危
课后反思:生对“抗日战争”这个概念不明晰,上好这一刻的前提是让学生了解“抗战”这段历史,有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进而理解“最强音”。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