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XXX创业纪实_1

合集下载

下岗女职工再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下岗女职工再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下岗女职工再创业先进事迹材料下岗女职工再创业先进事迹材料下岗女职工再创业,是一种勇气、一种奋斗和一种信念。

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倒闭,大量职工下岗。

但是,有些下岗职工不甘于失业,爱拼爱闯,勇敢地走出了新的创业之路。

我所要介绍的这位下岗女职工叫做李丽(化名),今年48岁。

她是我临县某镇的一名农村女青年,在婚后便外出在城市打工。

李丽在工厂当过缝纫工、包装工等多种岗位,但是,由于企业倒闭和自身身体原因,李丽在2009年也遭遇了下岗。

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这时,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积极探索新的道路。

在被下岗后,李丽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加有了奋斗的动力。

她观察到,在这个物质丰富、消费日益升级的时代,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健康的食品则是人们健康生活的保障。

于是,她决定从事“绿色食品”的创业。

为了实现创业愿望,李丽拼命地学习,自费学习营养学、健康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多种课程,并与农业专家交流,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不停地实践、摸索。

经过多次努力实践和不断硬化,她成功将自家的小农庄改进成了一个有机绿色农庄。

别的庄子都是栽种资本农业,种地用各种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为了获得大量的农产品。

而李丽的庄子,严格按照有机循环农业做的,种植绿色有机蔬菜,采用粪便营养床、生物菌堆等手段来优化土地、水源的生态,去化学化肥、污染物,让农作物生长更加绿色、有机。

在创业初期,李丽的生活条件和资金不够充裕,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但是,她没有放弃,她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勇气,一步步让自己的企业“绿色农庄”逐渐发展壮大。

由于她的庄子是种植有机绿色蔬菜,味道好,品质保证,所以口味独特,颜值高,于是在消费者中影响逐渐增长。

如今,李丽的绿色农庄已成为该地区知名“绿色食品”品牌之一,她的生意逐渐壮大,营收也在不断增加。

在她的带领下,当地的一些农民也开始跟着李丽的方式改善庄园。

目前,园内的一些“小农庄”都已经想要借鉴她的先进管理模式。

一位下岗职工的创业之路 创业经验

一位下岗职工的创业之路 创业经验

一位下岗职工的创业之路我是1998年在抚顺钢铁公司下岗,妻子也同时失去了工作,不久一场意外的车祸,使我失去了部分劳动能力,胸部常常隐隐做痛。

谋生也越发艰难,怎么维持这个家的生活呢?我决定做点小本生意,但苦于没有手艺。

2001年一月,我走出家门,坐上赴沈阳的火车。

沈阳的现场加工香肠店很多,但没有人教,磨破嘴皮最后总算以2000元的高价与一家店主谈妥。

店主答应教我真功夫。

回到抚顺后,在道街支起了小摊,一边卖一边琢磨各种技巧,生意开门红,没过几天,就有不少人成了回头客。

一算帐,每天能赚上100多元呢!更多创业故事为了满足食客们的需要,我又学习了几种香肠制作,先后共学了10种风味香肠的制作,店铺里的香肠琳琅满目。

由于我的潜心研究,精湛的技艺,在市区的大街小巷,许多人都知道“刘记香肠”,色香味美,吃起来“香喷喷,筋叨叨”,食客激增,创下了一天卖100斤的记录。

从沈阳回来到2006年年底,我足足赚了10多万元,有了钱,我买了房子,洗衣机,电视,电脑。

40多岁的我,满是皱纹的脸上,常常挂满了笑容。

我的第一个开门弟子是我的朋友。

那是2003年的一天上午,天气寒冷,我的朋友头发蓬乱,面色憔悴的来到我的摊位,跟我说,他已经离婚了,我说:“有啥想不开的,非闹离婚不可”,朋友满坏颓丧的倒出原尾:二人年初双双下岗,夫妻俩一个比一个急,经常互相抱怨对方,“战争”频频爆发。

我说:“要不你跟我学做香肠吧,起码有碗饭吃”,我边说边拿跟香肠,“你先尝尝我的手艺,保证有钱赚!”“学做香肠?”朋友一脸疑惑,“哥们我上哪弄那么多钱啊!再说我一个人也干不了啊。

”我说:“用不了多钱,你只买一台绞肉机兼灌肠机,一台电子称,一口大锅就行,一个人也能干就是辛苦点,我就想帮帮你。

”第二天朋友成了我的上门弟子,学习和馅,配料,灌肠。

我把自己看家本领都说了出来半个月后朋友出师了。

在望花光明早市摆上了自己的香肠摊,心里怦怦直跳。

谁知一天下来还真不错,许多人品尝之后都说味道真很好,晚上盘点钞票210元!朋友乐得合不拢嘴。

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

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

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苦难与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定会倍懂珍惜,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

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1:下岗工翻身成富翁贩藕从负债到800万年产值早上5点,蔡甸区永利村的刘吉本已经起床梳洗完毕,开始打电话。

电话那头是广州、郑州、北京等地的采购商,他们电话的内容,则是咨询当天莲藕价格,刘吉本说,这是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功课。

贩藕让他“腰缠万贯”,但入行比较偶然。

“2002年年底,我回蔡甸过年,发现家乡的莲藕品质很好,但农户却很愁销,”仔细考察后他发现,当时蔡甸藕的经销大部分靠政府,反之,农户自主的营销渠道太少了。

这让从供销社下岗一直在外跟朋友做汽车配件生意的他有些兴奋。

春节后,他放弃外出“闯江湖”,拉了6个同伴,凑齐8万块钱,圈了一块宅基地,“合资”成立了蔡甸区永利村莲藕专业批发市场。

“这是蔡甸区最早的莲藕专业批发市场之一。

”刘吉本说,但万事开头难,市场开业正逢非典,以及大雨天气,本地市场莲藕消费力锐减,“一亩地能产4、5千斤莲藕,能卖出1千斤就很不错了。

”本地没市场,刘吉本托朋友在西安、郑州、北京等北方城市打探,发现其实早在1997年,蔡甸莲藕在北方就已十分出名,但因交通,莲藕损耗太大,商贩们才放弃。

但当时交通状况有所好转,运到郑州只需半天,所以他们打算推销出省。

在定价上,刘吉本耍了个巧。

“当时藕价一斤5毛钱,但我决定每斤定到1块5,”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来能突出莲藕的品质,二来也是一种尝试。

但没想到,这种策略的效果意外地好,批发市场就卖了900吨左右的货,年销售额2000-3000万,利润达80万元。

莲藕价格翻3倍,还让刘吉本“出了名”,很多媒体都前来采访,借着这股“宣传”的势头,刘吉本的莲藕开始远销全国,第二年,销量就翻番,许多外地商贩还主动到蔡甸找他要货。

除了批发市场负责人身份,刘吉本还是永新莲藕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人。

“现在,合作社已经有500多家农户,”刘吉本介绍,每家农户交2000块钱就可入社,上不封顶,农户缴纳的资金则作为合作社的发展基金,用于统一寻找销售渠道和合作社的正常运转。

下岗职工XXX创业纪实

下岗职工XXX创业纪实

下岗职工XXX创业纪实下岗职工XXX创业纪实办法自己想,路要自己闯,眼光面向大市场,不能随便找局长。

”这是县粮食系统下岗职工田其高说的一句顺口溜。

话虽朴素,却句句实在,透出了一名下岗职工不甘现状、勇于拼搏的气魄与胆量。

7年前,因为改制,田其高从县粮食局属下饲料公司的经理一下子成了名下岗职工;7年后的今天,他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拥有了千亩林木、百头猪场和一个水泥砖厂,资产近百万元。

1998年8月,县粮食局属下的县饲料公司因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由于一无经营场所,二无一分钱资金倒闭了。

在此严峻形势下,县粮食局积极引导下岗职工转变观念,尽可能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年,田其高独辟蹊径从城市来到乡村谋求发展。

因他本来就是个农家子弟,对农事样样在行,所以他计划当个“猪倌”。

第二年春天,正逢国家林权制度改革,个别地方尝试将林地使用权进行拍卖,田其高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商机,他当机立断,与小尖镇田荡村签订了15年的林地使用权合同,在该村的七、八两组的13条排水沟、2道龙渠、1条小河两旁的荒地上共栽植5000多株杨树苗。

栽树的那两个多月里,体重160多斤的田其高足足瘦了28斤,一把一尺多长新打的铁锹磨得锃亮,还剩下30公分长;他一个人挖了1万多立米的土……那段时间,田其高白天栽树浇水,晚上巡逻护林,累得靠在墙跟都能睡着,但他依然咬牙坚持。

三个月过去了,他栽的树苗成活率达100%;一年过去了,他的树苗枝繁叶茂;年复一年,他的树苗茁壮成长,五年过去了,树苗已长成树木。

如今,他承包的1200多亩林地,横竖成行,郁郁葱葱,高大挺拔。

成为县里有名的绿化样板工程。

就连《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都报道了他的事迹。

据测算,这片林每年增加效益15万元,到合同终年,收入可达200多万元。

林苗栽下去了,平日只需管护管护就行了,大部分的宽裕时间里,田其高又琢磨起其它事情来。

为充分发挥原在粮食企业懂经营,会管理的优势,他利用前几年粮食价格不高的有利条件,办起了养猪场,从原先的二十多头,四五十头到现在的一百多头,自己钻研养猪技术,购买母猪回来搞自繁自育,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下岗职工创业事迹材料

下岗职工创业事迹材料

下岗职工创业事迹材料下岗职工创业事迹材料下岗职工创业事迹材料她是一名粮食系统的下岗职工;她在闽西第一个为自己加工的大米申请注册商标(名为“喜浪”牌);她创办了武平县规模最大的超市——辉业超市。

她就是福建省龙岩市人大代表、武平辉业超市、喜浪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晓红。

近年来,富起来的温晓红乐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之歌...... “爱拼才会赢”“下岗女工也可创大业。

”1995年下岗后,温晓红立志要用自己的双手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她拿出家里仅有的五千元存款并向亲友借了三万元,创办了米业公司,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历程。

温晓红加工的精米分成焖干饭、煮稀饭、做米米反的等种类,深受广大客户的喜欢。

如今,“喜浪”牌大米已成了武平城乡及周边地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温晓红并不满足于这些,于xx年以年上缴30多万元租赁费租下了位于县城中心路段的供销大楼,创办辉业超市。

为扩大规模,去年12月,她还在城区西门开设辉业连锁超市;今年元旦,又在岩前镇开设连锁店。

爱拼才会赢。

温晓红谈起自己的创业历程,脸上总是漾溢成功的喜悦。

“把根留住”“把根留住”,这是温晓红爱唱的一支歌。

她常对手下的员工讲:诚信是企业的生命之根,大家一定要把“诚”字留住企业。

辉业超市投资了200多万元,其中还有部分银行贷款,早日收回投资是每一个商家的心愿。

但是,温晓红立志服务百姓、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没有改变,坚持以质为本,以诚为本,对大众化的商品如油、盐、酱、醋等不但质优而且价廉,比小商店还低。

由于她以一颗“回报”心来经营她的超市,使得辉业超市的人气一天比一天旺了起来,当消费者走进宽畅的大超市购物时,已经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时尚。

企业出名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之徒就对辉业超市打起了歪主意。

去年7月,一伙河北人提着中华牙膏找到温晓红,说愿以进货价格低于1元多的价格批发给超市。

温晓红眼睛一亮:“肯定是假货!决不能让他们侵害武平的消费者”。

下岗工人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下岗工人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下岗工人创业典型事迹材料"对于我们这地方来讲饲养竹鼠是个冷门的热行业。

一是饲养的人少。

二是投资不算太大。

三是市场前景看好。

"谈及饲养竹鼠,梁珍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年过不惑的梁珍原是**县**矿区职工。

20XX年,因企业改制她成了一名下岗工人。

20XX年,下岗不失志的梁珍作手饲养肉兔。

但由于养兔技术要求高,市场风险大。

为此,去年在**矿区管理处党支部的帮助下,她转产饲养竹鼠。

去年4月份,梁珍投资近5000元租用房屋100平方米、建鼠舍60小间,并到桂林阳朔引进种鼠7只进行饲养。

4个月后,母鼠纷纷产崽,梁珍打心里乐开了花。

但沉浸在成功喜悦之中的她,却万万没有想到刚出生不过一星期的20多只糼鼠,大部分隔三差五地"失踪"了。

这令梁珍迷惑不解。

为找到其中的原因,梁珍在鼠舍足足守了3个晚上,结果发现原先"失踪"的糼鼠是被产崽的母鼠吃掉了。

母鼠为啥会吃掉糼鼠?如何防止母鼠吃掉糼鼠?带着这些问题,脑子灵活、勤学好问的梁珍除认真研读有关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外,还四处请教养鼠高手,终于弄清母鼠产崽后,因身体缺少水份和维生素等营养,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补给,否则母鼠就会吃掉崽鼠给自已补充水份和营养。

通过半年的刻苦钻研,梁珍掌握了一整套饲养竹鼠过硬本领。

身怀养鼠绝技的梁珍,饲养竹鼠得心应手,在她的精心护理下,竹鼠由原先的7只,已发展到目前的150多只,且个大体肥,皮毛发亮,肉质鲜嫩,倍受顾客青睐。

为此,尽管南宁、桂林、柳州以及相邻县乡等地的竹鼠商贩纷至踏来,以每对250--300元高价购买,但梁珍只肯出卖少量的种鼠,大部分却留下自已饲养。

如今,面对"钱"前看好的竹鼠市场,梁珍充满信心,她坚持走自繁自养竹鼠致富新路子,力争牛年大发鼠财。

女性创业故事-一个下岗女工的创业轨迹

女性创业故事-一个下岗女工的创业轨迹

女性创业故事-一个下岗女工的创业轨迹创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还有的是经过多次创业之后才取得成功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创业之路确实艰难而困苦。

本文介绍的这位下岗女工的创业故事,就是她经历多次创业之后,才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才取得了最终的成功。

李英祥,下岗前是河北张家口长城毛纺厂的挡车女工。

1998年的一天,她正赶到厂里准备上班,突然就接到厂里的通知,说自己已经下岗了不用上班了。

虽然工厂不景气已有较长一段时间,而且厂里的职工随时都有可能下岗,但是,当这一天真的落到自己身上时,李英祥还是感到有些茫然。

挡车工是纺织企业最辛苦的工种,李英祥虽很不情愿干这个工种,可是毕竟每月有几百元工资,家里的生活开支还靠这笔工资维持下去。

现在下岗了,这就意味着每月稳定的几百元工资就没有了。

虽然厂里这次下岗的不只是她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但是李英祥心里仍然感觉到空落落的。

没工作了,就得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家里的生计问题了。

李英祥决定去学开车,学会后就去开出租车,当一名的姐。

一段时间后,李英祥如意地当上了一名的姐,开起了出租车。

然而,开出租车以后,李英祥才发现出租车司机比她做挡车工还要累。

每天早上6点多就开车出门,要一直忙到晚上7、8点钟才收工,一天的工作时间至少是在13小时以上。

当出租车司机确实非常累,不过收入还是颇丰的,一个月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这比起在厂里上班要高出好多倍。

李英祥当的姐一当就当了将近7年。

那时社会治安不是太好,不时发生出租车被打劫的案件。

家里人便为李英祥担心起来了,毕竟还是个女司机,最容易让犯罪分子盯上的。

开了7年出租车后,家里的经济条件已有所改善,为了安全起见,李英祥决定不当的姐了,自己找一个好项目来创业。

2005年底时,李英祥一朋友乔迁新居,她前去贺喜。

结果她在新房里呆了不到20分钟就有些受不了屋里刺鼻的油漆和涂料气味。

她借故跑回去了。

到家后,她在想现代家庭装修应该是以环保和健康为主,所以,环保家装应该是一个比较看好的行业。

企业下岗女工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企业下岗女工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我叫××,今年48岁。

1978年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1985年,就职于内蒙古××乳业,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20年来每天从事着重复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却很知足。

知足的是我同丈夫和没工作的人相比我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可以养家糊口,可以供养儿女上学,实现自己儿时没能继续上学的梦想。

但是,天不遂人愿,想也想不到的事情降临到我们一个即将要退休的老工人身上。

事情发生在20xx年4月末的一天。

当时记得我还正在车间工作,突然一位女同事慌张跑了进来(jìn lái),大声喧哗着:“不好啦!不好啦!我们厂子要关停了,要黄了,我们都要下岗了〞。

当时我们几个同事谁也没有搭理她,都认为她是在开玩笑,简直是天方夜谭。

谁都知道我们的乳品企业是呼伦贝尔响当当的乳品企业,虽说企业规模不是太大,但是我们的影响很大,几乎全国都有我们的销售根据地,怎么可能呢?简直是笑话。

下午2点,厂子突然临时决定召开职工大会(dàhuì)。

听到通知以后,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想完了,估计不是什么好事!说不定,还真是……自己再也不敢往下猜疑了。

会上,辛明光董事长,非常严肃地说:“我很对不起大家,我们奋斗多年的乳品厂就要停产了。

这不是传言,是千真万确的。

〞“关停的目的是为了(wèi le)引进世界五百强的龙头企业——瑞士雀巢公司〞“请大家一定要理解,理解政府(zhèngfǔ),理解企业。

〞……20xx年5月1日,就这样(zhèyàng)我同丈夫荣耀地下岗了。

从此,我成了下岗失业大军中的一员。

心中有梦匆匆走上创业路要说我是怎么走上创业之路的,好似是一个偶尔,但更是被逼出来的。

下岗后,每天是心事重重,可以说是寝食难安。

为了打发时间,不得不找几位麻友一起玩玩,好来可以乐呵乐呵。

一天,一位麻友像往常一样唠嗑说:咱们苏沁好似缺个正宗的清真饭店,你又是回族,为什么不自己开个店,创业做老板呢?我苦笑着答复,“没钱呀〞,朋友却爽快地说“我来帮助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岗职工XXX创业纪实
方法自己想,路要自己闯,眼光面向大市场,别能随便寻局长。

”这是县粮食系统下岗职工田其高说的一句顺口溜。

话虽朴素,却句句实在,透出了一名下岗职工别甘现状、勇于拼搏的气势与胆识。

7年前,因为改制,田其高从县粮食局属下饲料公司的经理一下子成了名下岗职工;7年后的今天,他经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别懈的努力,拥有了千亩林木、百头猪场和一具水泥砖厂,资产近百万元。

1998年8月,县粮食局属下的县饲料公司因打算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由于一无经营场所,二无一分钞票资金倒闭了。

在此严重形势下,县粮食局积极引导下岗职工转变观念,尽可能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实际咨询题。

这一年,田其高独辟蹊径从都市来到乡村谋求进展。

因他本来算是个农家子弟,对农事样样在行,因此他打算当个“猪倌”。

第二年春天,正逢国家林权制度改革,个别地点尝试将林地使用权进行拍卖,田其高敏锐地感受到这是一具别可多得的商机,他当机立断,与小尖镇田荡村签订了15年的林地使用权合同,在该村的七、八两组的13条排水沟、2道龙渠、1条小河两旁的荒地上共栽植5000多株杨树苗。

栽树的那两个多月里,体重160多斤的田其高脚脚瘦了28斤,一把一尺多长新打的铁锹磨得锃亮,还剩下30公分长;他一具人挖了1万多立米的土……那段时刻,田其高白天栽树浇水,晚上巡逻护林,累得靠在墙跟都能睡着,但他还是咬牙坚持。

三个月过去了,他栽的树苗成活率达100%;一年过去了,他的树苗枝繁叶茂;年复一年,他的树苗健壮成长,五年过去了,树苗已长成树木。

现在,他承包的1200多亩林地,横竖成行,郁郁葱葱,高大挺拔。

成为县里有名的绿化样板工程。

就连《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都报道了他的事迹。

据测算,这片林每年增加效益15万元,到合同终年,收入可达200多万元。

林苗栽下去了,平日只需管护管护就行了,大部分的宽裕时刻里,田其高又琢磨起其它情况来。

为充分发挥原在粮食企业知道经营,会治理的优势,他利用前几年粮食价格别高的有利条件,办起了养猪场,从原先的二十多头,四五十头到如今的一百多头,自己钻研养猪技术,购买母猪回来搞自繁自育,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他还瞄准国家墙体改革,提倡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的契机,利用靠近国道的优势,办了个水泥砖厂,生产新型节能环保空心水泥砖,产品供别应求,年产值达100多万元。

他还依照附近村民的需要,上了一具小型粮食加工厂和家禽购销点,每年都可以赚上两、三万。

富裕了的田其高无法不记得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当时饲料公司倒闭时有十多名职工工作没有着降。

这十多个人中,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30来岁。

田其高对他们说,情愿干的,别怕吃苦的,你们就跟着我,有我吃的,决可不能让你们饿着。

就如此,有6名职工跟着他下了乡,他们都敬佩田经理、信任田经理,他们觉得跟着田经理内心踏实。

田其高总是依照各人的特点、专长安排他们各显其能。

现在,他们每月都能拿到七、八百元工资,高的达到一千多元。

在水泥砖厂工作的李立东,经过几年的锻炼,现已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去年,县开辟区一家建材厂高薪来挖他,被他断言拒绝。

他说:“是田经理在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如今也该我们帮助田经理了。

”原公司的总帐会计小潘下岗后,就业无门。

老田知道后,利用自己的关系、门路帮他开了一具自行车配件门市,指导他经营,几年下来,收入颇丰。

小潘逢人就夸田经理是一具关怀职工的大好人。

前年,原公司有两位即将退休的老工人寻到田其高,向老田要工资。

按理说,公司倒闭几年了,他能够别管别咨询。

当老田了解到这两位老工人家庭日子实在困难时,便安慰他们说,你们放心,你们的工资我发别了,但日子费由我发,将来别用你们跑,我每月给你们送上门去。

就如此,田其高从自己的口袋里拿
钞票发老职工的日子费一年多,去年又掏出一万多元为他们补交了劳动保险金,并且为到龄老职工办理了退休手续,使他们晚年的日子有了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