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多数表决电路教学提纲

三人多数表决电路教学提纲
三人多数表决电路教学提纲

三人多数表决电路

实验十九三人多数表决电路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1、掌握用门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2、掌握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芯片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3、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给定的题目,用几种方法设计电路。

二、设计要求

1、用三种方法设计三人多数表决电路。

2、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3、思考四人多数表决电路的设计方法。

要求用三种方法设计一个三人多数表决电路。要求自拟实验步骤,用所给芯片实现电路。

三、参考电路

设按键同意灯亮为输入高电平(逻辑为1),否则,不按键同意为输入低电平(逻辑为0)。输出逻辑为1表示赞成;输出逻辑为0表示表示反对。

根据题意和以上设定,列逻辑状态表如表19-1。

A B C F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4、6、7、8 项。故,表决器的辑逻表达式应是:

从化简后的逻辑表达式可知,前一项括号中表达的是一个异或门关系。因此,作逻辑图如下。

图19—1 三人表决电路

经常用来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MSI芯片主要是: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设计步骤前几步同上,写出的逻辑函数表达式可以不化简,直接用最小项之和的形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件,并且画出原理图实现。

四、实验设备与器件

本实验的设备和器件如下:

实验设备:数字逻辑实验箱,逻辑笔,万用表及工具;

实验器件:74LS00、74LS20、74LS138、74LS153等。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具体设计步骤,画出实验线路。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种设计方法的优点及使用场合。

实验二十序列脉冲检测器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1、学习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2、了解序列脉冲发生器和序列脉冲检测器的功能区别及设计方法。

二、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1、设计一个序列脉冲检测器,当连续输入信号110时,该电路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2、确定合理的总体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以电路的先进性、结构的繁简、成本的高低及制作的难易等方面作综合比较。自拟设计步骤,写出设计过程,选择合适的芯片,完成画出电路图。

3、组成系统。在一定幅面的图纸上合理布局,通常是按信号的流向,采用左进右出的规律摆放各电路,并标出必要的说明。

注意:还需设计一个序列脉冲产生器,作为序列脉冲检测器的输入信号。

4、用示波器观察实验中各点电路波形,并与理论值相比较,分析实验结论。

三、设计说明与提示

图20-1串行输入序列脉冲检测器原理框图。它的功能是:对输入信号X逐位进行检测,若输入序列中出现“110”,当最后的“0”在输入端出现时,输出Z

为“1”

。其他情

况下,输出端Z为“0”

时钟CP12345678

输入X 01101110

输出Z 00010001

调试要点:

1、分块调试,即先调试出序列脉冲产生器的电路,再调试序列脉冲检测器的电路。

2、序列脉冲产生器和序列脉冲检测器应保证同步。

脉冲发生器电路的形式很多,为使电路简单化,可以用十进制计数器的最高位作为输出。

四、实验设备与器件

本实验的设备和器件如下:

实验设备:数字逻辑实验箱、双踪示波器、逻辑笔,万用表及工具;

实验器件:74LS00、74LS112、74LS290、555定时器和电阻电容若干。

图20-1 串行输入序列脉冲检测器原理

四、设计报告要求

1、画出总体原理图及总电路框图。

2、单元电路分析。

3、测试结果及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故障分析。

实验十一多路智力抢答装置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数字电路中D触发器、分频电路、多谐振荡器、CP时钟脉冲源等单元电路的综合运用。

2、熟悉多路智力抢答装置的工作原理。

3、了解简单数字系统实验、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图11-1为供四人用的智力抢答装置线路,用以判断抢答优先权。

图中F

1

为四D触发器74LS175,它具有公共置0端和公共CP端,引脚排列见附录;F2为双4输入与非门74LS20;F3是由74LS00组成的多谐振荡器;F4是由

74LS74组成的四分频电路,F

3、F

4

组成抢答电路中的CP时钟脉冲源,抢答开始

时,由主持人清除信号,按下复位开关S,74LS175的输出Q1~Q4全为0,所有

图11-1智力抢答装置原理图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五节晶闸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重点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 电路。 【了解】:放大的概念。 【难点】: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第一节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第二节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三人表决电路

湘潭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实验名称三人表决电路页数 3 专业网络工程班级2班同组者姓名 组别学号 2015551610 姓名黄伟雄 实验日期2016/5/15 一、实验目的 1.验证三人表决电路的功能。 2.熟悉Quartus Ⅱ的Verilog HDL文本设计流程,掌握组合电路的设计仿 真和硬件测试方法。 二、实验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包括程序设计、软件编译、仿真分析、硬件测试和详细实验过程;给出程序分析报告、仿真波形图及其分析报告。 三、实验原理 三人表决电路中,当表决某个提案时,多数人同意,则通过提案;同时有一个人具有一票否决权。若全票否决,也给出显示。 设输入为A、B、C,且A具有否决权,同意用1表示,不同意用0表示。 输出X为1时表示提案通过;Y为1时表示全票否决,则三人表决电路真值表如下: A B C X Y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1 0 1 1 0 1 1 0 1 0 1 1 1 1 0

四、实验内容 1.三人表决电路的输入与仿真 利用Quartus Ⅱ完成三人表决电路的文本编辑输入和仿真测试等步骤,给出仿真波形。 2.在实验系统上进行硬件测试,验证此设计的功能。对于引脚锁定以及 硬件下载测试,ABC[2..0]分别接至键3、键2、键1;CLK接至时钟CLOCK0(256Hz),输出信号X接D1,输出信号Y接蜂鸣器。最后进行编译、下载和硬件测试实验(通过按下键3、键2、键1,控制D1的亮灭)。 五、实验环境与设备 在实验室用电脑和实验箱进行实验。 六、实验代码设计(含符号说明) module JG3 (ABC,X,Y); //Input Port(s) input [2:0] ABC; //Output Prot(s) output X,Y; reg X,Y; //Additional Module Item(s) always@(ABC) case(ABC) 3'B000: begin X<=1'B0 ;Y<=1'B1 ; end 3'B001: begin X<=1'B0 ;Y<=1'B0 ; end 3'B010: begin X<=1'B0 ;Y<=1'B0 ; end 3'B011: begin X<=1'B0 ;Y<=1'B0 ; end

《电路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学分: 二、实验总学时:8 三、应开实验个数:4 必开实验个数: 4 选开实验个数: 四、适用专业:物理学 五、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实际操作及实验报告评分 六、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10% 七、实验教材或自编指导书:自编指导书 实验一:叠加原理实验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加深对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的理解;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测量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DGX-1实验装置。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掌握测量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六)实验内容:测定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电路的外特性、入端电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测定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可调直流恒流源、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万用表、可调电阻箱、电位器、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板。26套(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三:一阶动态电路的研究 学时:2

(一)实验类型:设计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研究一阶电路方波响应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学习自拟实验方案,正确选择 元器件、确定实验参数;学习用示波器测定电路时间常数的方法;掌握微分电路与积 分电路的测试方法。 (六)实验内容: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分别分析和研究对应的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电路实验板。 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四: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学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交流功率表测量元件的交流等效参数的方法;学会功率表的接法和使用。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等效参数;测量电感、电容串联与并联后的等效参数;验证用串、并试验电容法判别负载性质的正确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自藕调压器、镇流器、电容器、白炽灯。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 电气及仪表专业 适用周数:54课时 南京化工技师学院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电工基础》是机电类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计算方法,并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利用软件里的测试仪器可以实时测量和显示数据;还可利用EWB软件丰富的电路元件库,实现多种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有关的后续专业课、进一步接受新的科学知识以及考工(中级维修电工)拿证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EWB仿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简单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 2.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3.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 4.对单相和三相照明电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熟悉其组成、接线及工作状态; 5.能利用EWB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

2021年三人多数表决电路之欧阳学文创编

实验十九三人多数表决电路的设计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设计目的 1、掌握用门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2、掌握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芯片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3、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给定的题目,用几种方法设计电路。 二、设计要求 1、用三种方法设计三人多数表决电路。 2、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3、思考四人多数表决电路的设计方法。 要求用三种方法设计一个三人多数表决电路。要求自拟实验步骤,用所给芯片实现电路。 三、参考电路 设按键同意灯亮为输入高电平(逻辑为1),否则,不按键同意为输入低电平(逻辑为0)。输出逻辑为1表示赞成;输出逻辑为0表示表示反对。 根据题意和以上设定,列逻辑状态表如表19-1。 第4、6、7、8 项。故,表决器的辑逻表达式应是:

从化简后的逻辑表达式可知,前一项括号中表达的是一个异或门关系。因此,作逻辑图如下。 经常用来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MSI芯片主要是: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设计步骤前几步同上,写出的逻辑函数表达式可以不化简,直接用最小项之和的形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件,并 图19—1 三人表决电路 且画出原理图实现。 四、实验设备与器件 本实验的设备和器件如下: 实验设备:数字逻辑实验箱,逻辑笔,万用表及工具; 实验器件:74LS00、74LS20、74LS138、74LS153等。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具体设计步骤,画出实验线路。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种设计方法的优点及使用场合。 实验二十序列脉冲检测器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1、学习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2、了解序列脉冲发生器和序列脉冲检测器的功能区别及设计方法。 二、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1、设计一个序列脉冲检测器,当连续输入信号110时,该电路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2、确定合理的总体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以电路的先进性、结构的繁简、成本的高低及制作的难易等方面作综合比较。自拟设计步骤,写出设计过程,选择合适的芯片,完成画出电路图。 3、组成系统。在一定幅面的图纸上合理布局,通常是按信号的流向,

三人表决器实验

三人表决器实验 我们实验采取3种输入方式:原理图方式,VHDL方式,VerilogHDL.你可以只看一种.下面我分别一一介绍 三人表决器的功能描述 三个人分别用手指拨动开关SW1、SW2、SW3来表示自己的意愿,如果对某决议同意,各人就把自己的指拨开关拨到高电平(上方),不同意就把自己的指拨开关拨到低电平(下方)。表决结果用LED(高电平亮)显示,如果决议通过那么实验板上L2(黄灯)亮;如果不通过那么实验板上L1(红灯)亮;如果对某个决议有任意二到三人同意,那么此决议通过,L2亮;如果对某个决议只有一个人或没人同意,那么此决议不通过,L1亮。 采用原理图设计三人表决器 我们根据三人表决器的直值表,可以通过卡诺图化简可以得到: L2=SW1SW2+SW1SW3+SW2SW3 L1=_L2 那么我们可以在MAX+plusII中用原理图实现上面的三人表决器 ~ 下面仅把和VHDL不同的详细写下,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就一带而过: (1)打开MAX+plusII (2)新建一个图形文件:File菜单>new 新建文件时选择Graphic Editor file

点OK (3)输入设计文件 我们现在在图形文件中输入电路,我们这个电路需要AND2、OR3、NOT三个逻辑门电路和输入输出端,你可以 Symbol ->Enter Symbol(或者双击空白处) 弹出窗口: %

在Symbol Name中输入and2,点OK 同样可以加入or3、input、output、not 对input、output,鼠标左键双击PIN_NAME,那么PIN_NAME被选中,并且变黑,然后输入你要改的名字,如SW1 把元件拖动到合适位置,将光标放到元件的引线出,可以发现光标变为十字星,此时摁住左键就可以进行连线。

《电路原理》(爱迪生班)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甲)Ⅰ》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范承志、孙盾;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与简介负责人:范承志 课程号:101C0040 课程名称(中文):电路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Circuit 周学时: 4.0 学分:4 课程类别:大类课程必修 预修课程:普通物理,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面向对象:电气学院“爱迪生实验班”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课程特色简介: 《电路原理(甲)Ⅰ》是电气信息类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静态、稳态、动态的教学过程体系,全面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电路谐振、互感分析;三相交流电路;非线性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过渡过程的经典解法。 爱迪生实验班教学采用独立开课方式,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变化,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思路,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仿真。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通过考试、论文报告、课程设计等手段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理论部分与实验结合,通过综合实验把理论知识及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电路理论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理论性和灵活性,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

根据“爱迪生实验班”的教学要求,课程教学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能灵活应用理论知识。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小)学期 每周4学时,共8周。打*部分为选讲内容。 (一) 电路概述……………………………………………………………… (5学时) 1.电路模型及电路元件 2. 参考方向概念, 基尔霍夫定律 (二)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 ……………………………(14.5学时) 1. 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 2. 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 网孔电流法 3. 节点电压法, 改进节点电压法 4. *割集电压法 5. 叠加定理、线性定理 7. 戴维南与诺顿定理 6. 替代定理 8. 特勒根定理, 互易定理 (三) 正弦交流电路…………………..……………………………………(10.5学时) 1. 正弦交流电量的基本概念 2. 正弦交流电量的相量表示 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三人多数表决电路之欧阳学文创编之欧阳家百创编

实验十九三人多数表决电路的设计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设计目的 1、掌握用门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2、掌握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芯片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3、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给定的题目,用几种方法设计电路。 二、设计要求 1、用三种方法设计三人多数表决电路。 2、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3、思考四人多数表决电路的设计方法。 要求用三种方法设计一个三人多数表决电路。要求自拟实验步骤,用所给芯片实现电路。 三、参考电路 设按键同意灯亮为输入高电平(逻辑为1),否则,不按键同意为输入低电平(逻辑为0)。输出逻辑为1表示赞成;输出逻辑为0表示表示反对。 根据题意和以上设定,列逻辑状态表如表19-1。 4、6、7、8 项。故,表决器的辑逻表达式应是:

从化简后的逻辑表达式可知,前一项括号中表达的是一个异或门关系。因此,作逻辑图如下。 经常用来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MSI芯片主要是: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设计步骤前几步同上,写出的逻辑函数表达式可以不化简,直接用最小项之和的形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件,并 图19—1 三人表决电路 且画出原理图实现。 四、实验设备与器件 本实验的设备和器件如下: 实验设备:数字逻辑实验箱,逻辑笔,万用表及工具; 实验器件:74LS00、74LS20、74LS138、74LS153等。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具体设计步骤,画出实验线路。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种设计方法的优点及使用场合。 实验二十序列脉冲检测器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1、学习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2、了解序列脉冲发生器和序列脉冲检测器的功能区别及设计方法。 二、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1、设计一个序列脉冲检测器,当连续输入信号110时,该电路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2、确定合理的总体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以电路的先进性、结构的繁简、成本的高低及制作的难易等方面作综合比较。自拟设计步骤,写出设计过程,选择合适的芯片,完成画出电路图。 3、组成系统。在一定幅面的图纸上合理布局,通常是按信号的流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黄辉编写日期: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94L120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96 /6 4.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 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电路方面的基础,获得良好的电路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体的,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能对一般交直流电路的稳态进行分析、求解; 3.掌握含耦合电感电路、三相及非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 4.掌握一般交直流电路动态过程的时域、频域分析法; 5.掌握现代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教学安排 1.本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 课堂讲授:82学时,(含19学时习题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的手段对电路基本内容进行课堂讲授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网上教学:22学时,根据需要,部分内容采用网上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14学时,对相应理论内容进行设计或验证实验。学生课堂演讲:选取适当内容采用学生课堂演讲的方式,以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外语的要求(英语) 掌握电路相关的名词术语。 3.作业安排要求 作业的作用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每次课后布置适量(4-5个)与内容相应的作业题目,努力使作业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手段之一。 五、课程的考核 1.考勤、平时作业、小测验(10%):每次作业、测验评分,作业抄袭或没有及时交作业者以当次作业计零分; 2.大作业(10%):研究性教学以大作业形式提交; 3.实验(15%):以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为基本依据; 4.期末考试(65%):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以计算题为主。作弊者以总成绩零分计。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本课程需要必要的数学、物理基础:如复数、傅里叶分解、一阶及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矩阵计算等。 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本课程为这些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电路分析计算基础。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 中文:邱关源.电路(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 英文:James W. Nilsson等. Electric circuits(第八版).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教学参考书: [1] 王仲奕.蔡理编著. 电路习题解析.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 Charles K. Alexander.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尼而森著.周玉昆等译. 电路(第八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2009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 课程编号:0707320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 授课学时:80 学分:5 一、课程简介 《电路》是电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并具备实验的初步技能,为后续电类课程作必要的准备。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电路元件、电路模型与基本定律 1.1 了解集中参数电路与实际电路模型的概念。 1.2 电路中的基本变量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3 电路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 1.4 功率、KCL、KVL。 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理解电压、电流的方向及参考方向、受控源、功率的计算。

◆了解集总参数电路的概念。 2、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等效的基本概念、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2.2 三角形与星形变换。 2.3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及计算。 基本要求 ◆掌握电阻的串并联计算、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等效电阻的 计算。 ◆理解电阻的三角形与星形变换。 3、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3.1 电路图论的基本概念、图、子图、支路、树、树支、连支、回路、网孔。 3.2 KCL独立方程数。 3.3 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 基本要求 ◆掌握电阻电路的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求解方法。 ◆理解电路图论的基本概念:图、子图、支路、树、树支、连支、回路、网孔。 ◆了解网孔法与回路法的关系。 4、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 4.1 关联矩阵。 4.2 基本回路矩阵。 4.3 基本割集矩阵。 4.4 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形式。 4.5 节点方程的矩阵形式。 基本要求 ◆掌握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的概念。 ◆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形式、节点方程的矩阵形式。 ◆了解割集电压法。 5、电路基本定理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程文件

《电路原理(一)/(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电路原理(一)/(二) 课程英文名称:Circuits Theory(Ⅰ)/(Ⅱ) 课程编号:C1280/ C1281 学分:3/2 学时:48/32 (其中:讲课48/32学时实验0学时实践0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必修 使用教材:1.吉培荣、佘小莉. 电路原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中文授课使用) 2.Charles K Alexander,Matthew N O Sadiku.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Fifth Edition.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双语授课 使用) 3.吉培荣、李宁、胡芳. 电工测量与实验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2012.(中文和双语授课使用) 开课单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与学位课,具有理论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电类问题准备必须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电气信息类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目标:(1)、掌握实际电路分析的一般步骤,建立实际电路模型化的概念,掌握实际电路模型化的处理原则,掌握实际电路具有的基本特性,具有初步的对实际电路(器件)建立电路模型的能力。(2)、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独立源、受控源、互感、理想变压器等元件的元件约束,掌握拓扑约束(KCL、KVL),深刻理解模型电路分析方法的实质。(3)、掌握电压、电流、功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时间常数、功率因数、网络函数、特性阻抗等参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掌握等效变换法、系统化方法(支

《电路原理》双语教学大纲(英文版)

Teaching Program Course Code: 101C0040 Course Name: Electric Circuits (Ⅰ) Weekly Hours: 4.0-0 Credits: 4.0 Teaching Goal and Basic Requirement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of circuits and their rol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n introduces and demonstrates the power of the fundamental circuit laws and analysis methods. This is followed b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 properties and operational amplifier circuits.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reactive circuit elements are introduced along with first and second order circuits. The basics of AC circuit analysis follow, the course will show how the sinusoidal steady state problem can be solved using phasor analysis. Students are prepared to analyze circuit properties with these tools and methods for each circuit type using both manual methods and PSpice tools. Content of Courses & Hours Allocation: Autumn Quarter Week 1: Introduction; Chapter 1-- Basic concepts; Week 2: Chapter 2-- Basic laws; Chapter 3--Nodal analysis; Week 3: Chapter 3--Mesh analysis; Chapter 4--Linearity property, superposition, source transformation; Week 4: National Holiday; Week 5: Chapter 4--Thevenin’s theorem, Norton’s theorem, Maximum power transfer; Week 6: Chapter 5--Operational amplifiers; Quiz 1; Week 7: Chapter 6--Capacitors and inductors; Chapter 7--First-order circuits: Source-free circuit; Week 8: Chapter 7--Step response; Chapter 8--Second-order circuits; Week 9: Chapter 9--Sinusoids and phasors;

三人表决器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三人表决器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一、实验目的 正确理解数字电路的要求,能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的含义;做到了解要用到的每个芯片是什么门集成电路以及芯片的各个引脚都具有哪些功能,我们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籍也可上网去阅读相关的网页资料。做到能真正了解数字电路的构造原理,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焊好我们想要实现的功能产品以及学好有关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 二、实验要求 1)判断正确的引脚位置; 2)理解数字电路的原理,掌握操作步骤,能正确安装所选定的电路; 3)掌握测试仪表仪器检测原件的使用及调整; 4)会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 5)会利用原理图纸,判断具体故障的原因; 6)会根据自己所仿真的电路原理图画出实物装配图。 三、实验所需元件清单如下表所示: 序号种类名称规格型号数量 1 U1 芯片74LS00 1 2 U2 芯片74LS10 1 3 R1、R2、R3 电阻1KΩ 3 4 R4 电阻300Ω 1 5 S1、S2、S3 按钮普通 3 6 LED 发光二极管单色发光二级管 1 四、实验产品所需主要芯片介绍 74LS00芯片是常用的具有四组2输入端的与非门集成电路, 74LS10芯片是常用的具有三组3输入端的与非门集成电路,他们的作用都是实现一个与非门。其引脚排列分别如下图所示。

74LS00管脚排列图 74LS10管脚排列图 五、三人表决器逻辑电路设计 5.1、设计要求:当A、B、C三人表决某个提案时,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意,提案通过,否则提案不通过。用与非门实现电路。 设A、B、C三个人为输入变量,同意提案时用输入1表示,不同意时用输入0表示;表决结果Y为输出变量,提案通过用输出1表示,提案不通过用输出0表示。由此可列出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以4人多数表决电路为例论述MULTISIM

理学院 School of Science 综合电路仿真设计选讲 期 末 论 文 学生姓名: 杨金平 学生学号: 所在专业: 201001129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所在班级: 102 成绩

以4人多数表决电路为例论述MULTISIM 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一,绪论 简介: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通过直观的电路图捕捉环境,轻松设计电路 ●通过交互式SPICE仿真,迅速了解电路行为 ●借助高级电路分析,理解基本设计特征 ●通过一个工具链,无缝地集成电路设计和虚拟测试 ●通过改进、整合设计流程,减少建模错误并缩短上市时间 直观的捕捉和功能强大的仿真 NI Multisim软件结合了直观的捕捉和功能强大的仿真,能够快速、轻松、高效地对电路进行设计和验证。凭借NI Multisim,您可以立即创建具有完整组件库的电路图,并利用工业标准SPICE模拟器模仿电路行为。借助专业的高级SPICE分析和虚拟仪器,您能在设计流程中提早对电路设计进行的迅速验证,从而缩短建模循环。与NI LabⅥEW和SignalExpress软件的集成,完善了具有强大技术的设计流程,从而能够比较具有模拟数据的实现建模测量。 特点: NI Multisim软件是一个专门用于电子电路仿真与设计的EDA工具软件。作为 Windows 下运行的个人桌面电子设计工具,NI Multisim 是一个完整的集成化设计环境。NI Multisim计算机仿真与虚拟仪器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动手实验相脱节的这一问题。学员可以很方便地把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真实的再现出来,并且可以用虚拟仪器技术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仪表。NI Multisim软件绝对是电子学教学的首选软件工具。 直观的图形界面:

三人多数表决电路教学提纲

三人多数表决电路

实验十九三人多数表决电路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1、掌握用门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2、掌握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芯片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3、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给定的题目,用几种方法设计电路。 二、设计要求 1、用三种方法设计三人多数表决电路。 2、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3、思考四人多数表决电路的设计方法。 要求用三种方法设计一个三人多数表决电路。要求自拟实验步骤,用所给芯片实现电路。 三、参考电路 设按键同意灯亮为输入高电平(逻辑为1),否则,不按键同意为输入低电平(逻辑为0)。输出逻辑为1表示赞成;输出逻辑为0表示表示反对。 根据题意和以上设定,列逻辑状态表如表19-1。 A B C F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4、6、7、8 项。故,表决器的辑逻表达式应是:

从化简后的逻辑表达式可知,前一项括号中表达的是一个异或门关系。因此,作逻辑图如下。 图19—1 三人表决电路 经常用来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MSI芯片主要是: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设计步骤前几步同上,写出的逻辑函数表达式可以不化简,直接用最小项之和的形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件,并且画出原理图实现。 四、实验设备与器件 本实验的设备和器件如下: 实验设备:数字逻辑实验箱,逻辑笔,万用表及工具; 实验器件:74LS00、74LS20、74LS138、74LS153等。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具体设计步骤,画出实验线路。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种设计方法的优点及使用场合。

《电路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大纲 (Theories of Circuit) 学时:88学时学分:5.5 (授课:88学时实验:另计) 一、教育目标(性质与任务) 电路原理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电类问题准备必须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电气信息类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电路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1.电路基础知识 (l)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和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掌握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4)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的特性。 (5)掌握电功率和电、磁能量的计算。 (6)掌握并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7)理解端口的概念。 (8)理解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概念。 (9)理解图论的基本概念:图、树与树支,连支、割集、平面图。 2.电阻电路分析 (1)掌握电路等效的概念和串、并联及混联电阻电路的计算。了解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互换。 (3)能用支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 (4)掌握回路分析法。

(5)掌握结点分析法。 (6)掌握叠加定理,理解替代定理和互易定理。 (7)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及其应用。 (8)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概念和应用。 (9)能分析简单的含受控源电路。 (10)掌握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3.复变函数初步 (1)掌握复数及其代数运算、复数的几何表示、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2)掌握区域的概念、复变函数的定义、映射的概念、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3)掌握解析函数的概念、解析函数的充要条件。 (4)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反双曲函数。 4.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掌握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掌握阻抗、导纳及其等效互换。 (4)掌握电路的相量模型和相量图。 (5)掌握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 (6)掌握平均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定义和计算。 (7)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 (8)掌握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和同名端的概念,能计算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9)掌握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关系和阻抗变换作用,能计算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 (10)掌握网络函数的定义。掌握RLC串联谐振电路和RLC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了解波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了解滤波器的概念和分类。 (11)理解三相电路的联接方式,掌握三相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 5.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1)理解非正弦周期电压、电流及其有效值的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6.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1)掌握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 (2)掌握动态电路的初始条件概念并能计算初始值。掌握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计算。

人多数表决电路

实验十九三人多数表决电路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1、掌握用门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2、掌握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芯片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3、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给定的题目,用几种方法设计电路。 二、设计要求 1、用三种方法设计三人多数表决电路。 2、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3、思考四人多数表决电路的设计方法。 要求用三种方法设计一个三人多数表决电路。要求自拟实验步骤,用所给芯片实现电路。 三、参考电路 设按键同意灯亮为输入高电平(逻辑为1),否则,不按键同意为输入低电平(逻辑为0)。输出逻辑为1表示赞成;输出逻辑为0表示表示反对。 根据题意和以上设定,列逻辑状态表如表19-1。 4、6、7、8 项。故,表决器的辑逻表达式应是: 从化简后的逻辑表达式可知,前一项括号中表达的是一个异或门关系。因此,作逻辑图如下。 图19—1 三人表决电路

经常用来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MSI芯片主要是: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设计步骤前几步同上,写出的逻辑函数表达式可以不化简,直接用最小项之和的形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件,并且画出原理图实现。 四、实验设备与器件 本实验的设备和器件如下: 实验设备:数字逻辑实验箱,逻辑笔,万用表及工具; 实验器件:74LS00、74LS20、74LS138、74LS153等。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具体设计步骤,画出实验线路。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种设计方法的优点及使用场合。 实验二十序列脉冲检测器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1、学习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2、了解序列脉冲发生器和序列脉冲检测器的功能区别及设计方法。 二、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1、设计一个序列脉冲检测器,当连续输入信号110时,该电路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2、确定合理的总体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以电路的先进性、结构的繁简、成本的高低及制作的难易等方面作综合比较。自拟设计步骤,写出设计过程,选择合适的芯片,完成画出电路图。 3、组成系统。在一定幅面的图纸上合理布局,通常是按信号的流向,采用左进右出的规律摆放各电路,并标出必要的说明。 注意:还需设计一个序列脉冲产生器,作为序列脉冲检测器的输入信号。 4、用示波器观察实验中各点电路波形,并与理论值相比较,分析实验结论。 三、设计说明与提示 图20-1串行输入序列脉冲检测器原理框图。它的功能是:对输入信号X 逐位进行检测,若输入序列中出现“110”,当最后的“0”在输入端出现时,输出Z 为“1”;若随后的输出信号序列仍为“110”,则输出端Z 仍为“1”。其他情况下,输出端Z 为“0”。其输入输出关系如下: 时钟CP 输入X 01101110 输出Z 00010001 调试要点: 1、分块调试,即先调试出序列脉冲产生器的电路,再调试序列脉冲检测器的电路。 2、序列脉冲产生器和序列脉冲检测器应保证同步。 脉冲发生器电路的形式很多,为使电路简单化,可以用十进制计数器的最高位作为输出。 四、实验设备与器件 本实验的设备和器件如下: 实验设备:数字逻辑实验箱、双踪示波器、逻辑笔,万用表及工具; 实验器件:74LS00、74LS112、74LS290、555定时器和电阻电容若干。 四、设计报告要求 1、画出总体原理图及总电路框图。 2、单元电路分析。 3、测试结果及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故障分析。 实验十一 多路智力抢答装置 CP 图20-1 串行输入序列脉冲检测器原理框图

三人表决器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三人表决器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学号2011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邓国辉 完成时间 2013年11月29日 手机号码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3设计方案与论证 (2) 3.2 表决方案的选择 (2) 3.3显示方案的选择 (3) 4设计原理及功能说明 (3) 4.1 三人表决器的原理框图 (3) 4.2 三人表决器基本原理图 (3) 5单元电路的设计 (4) 5.1 触发电路设计 (4) 5.2 表决电路设计 (5) 5.3 计数部分电路设计 (6) 6硬件的制作与调试 (7) 6.1 硬件的制作 (7) 6.2 硬件的调试 (8) 7总结 (8) 参考文献 (10)

附录1:总体电路原理图 (11) 附录2:元器件清单 (12)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记住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常用公式; 2、会用公式法和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 3、会识别、选购常用电路元、器件,掌握常用电路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4、掌握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与主要参数的测试和使用方法; 5、能合理利用门电路设计表决器; 6、能熟练掌握电路原理,及时调试和排除故障。 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熟悉各集成逻辑元件的性能和设置元件的参数。 2、对电路图的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原理图进行改良,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调试,弄清楚电路的工作原理。 3、元件安装符合工艺要求,既考虑其性能又应美观整齐。焊接元件要注意焊点的圆润。 4、对元件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替换、用性能和使用范围更好,更常用的元件进行替换,使自己实际的元件更接近实际使用。 5、学习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6、熟知74ls74、74ls08、74HC4075、74ls373各引脚的功能及内部结构。 7、学会使用各集成芯片组成逻辑电路。 8、学会真值表与逻辑表达式及的转换,能根据化简后的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 9、完成“三人表决器”的逻辑设计,及组合电路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