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多联机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多联机系统设计说明

多联机系统设计说明

多联机系统设计注意事项负荷计算一一室机选型一一室外机选型一一冷媒配管选择分歧管选择一一控制系统选择一一电气配线室机1、根据冷负荷确定机子大小:计算冷负荷,依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机型。

公共场所必须选取较大制冷量机型,办公区可选择较小机型。

欲降低价格,可在满足制冷需求的前提下选择较小机型。

建筑物冷负荷估算指标2根据设计环境确定类型:全吊顶:RCI系列适合于客厅,复式住宅的楼梯厅等,可对应4.2m的高天花板空间,形状统一,整齐美观,配管方向调整灵活。

局部吊顶:RPI / RPIZ系列。

RPI / RPIZ系列可能存在噪声问题,解决办法是加装软接头,装大风口。

RPI系列噪音、机外余压大,送风距离长,适合宽敞空间;RPIZ系列适用于各种空间,尤其是对天花板空间狭小时更具优势,噪音低,下回风、后回风灵活变换。

风管机:A、室机连接风管前后都应做50~200mm软接;B、应根据室机静压设计风管长度,一般按每米风管损失7Pa计算。

3确定安装位置:高于地面2.3米,不得有障碍物阻挡进出风,易于操作及维护的空间,且该位置能使室温度分布均匀。

较大容量机器应该加装送、回风管道,风管和风口的设置应该能达到降噪减震的作用。

50%~130%之间,视具体情况定;在北方,考虑多联供热量衰减较快,可能造成室外机配置比较小, 建议75%。

数量匹配:室机台数不应超过下表围:2、安装位置确定。

应将室外机设置于通风良好且干燥的地方。

室外机的噪音及排风不应影响到邻居及周围通风。

机组后侧及左右两侧的运行噪音会比前侧噪音值高。

在人行道路旁的建筑物上安装的空调室外设备,其托板底面距道路面的高度不得低于2.5m 。

空调室外设备的出风口与相对方门窗的距离室外机应远离电磁波辐射源,间距至少在3米以上。

不应将室外机安装于季风可以直接吹到室外机热交换器的地方或建筑物间隙风可以直 接吹到的室外机风扇的地方。

室外机安装位置选择尽可能离室机较近的室外,且通风良好。

多联机工作原理与设计注意事项

多联机工作原理与设计注意事项

多联机工作原理与设计注意事项多联机空调是一台或数台风冷室外机组连接数台不同或相同型式、容量的直接蒸发式室内机所构成的单一制冷循环系统,它可以向一个或数个区域直接供给处理后的空气。

多联机优点:①无需配置专用机房,节省机房建筑投资。

②直接相变传热,削减传热环节和能量输配系统能耗,整体性能较高。

③依靠相变制冷剂携带和输配能量,制冷剂管径小,节省楼层高度。

④(变频多联机)部分负荷下运行效率高。

⑤设计使用高度快捷。

多联机缺点:①一套系统的容量和安装高差具有肯定限制。

②能效比较低,一般在3~4左右。

③一般比冷水机组的初投资高。

④制冷剂充注量大,一旦泄漏将影响整套系统的运行性能。

⑤新风供应问题不简单解决。

多联机系统工程设计1、基本原则①系统小型化原则:室外机容量宜小不宜大;制冷剂环路宜小不宜大;室内机数量宜少不宜多。

②管长最短原则:夏季制冷:每百米管长冷量衰减20%~30%;冬季制热:每百米管长冷量衰减5%~10%。

③环境条件适用原则:室外环境符合室外机的工作范围;适用于舒适性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低于9℃的地区,不宜采纳多联机供暖。

设计步骤:VRV系统设计选用注意以下问题:1、高度与距离在VRV系统的设计中,一套系统负担的距离多大,高差多大,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尽量避开因布置不合理造成的冷量衰减。

室外机与室内机的高差当室外机位于室内机之上时,室内外机高差最大50m,当室外机位于室内机下方时,室内外机最大高差90m。

最高与最低室内机之间的高差同一个室外机所带的系统,最高室内机与最低室内机的高度差最大30m。

近来室内机与最远室内机的距离同一个室外机所带的系统,最远室内机与近来室内机的管长差最大40m。

2、衰减与修正除了负荷的因素外,VRV系统的选型还需要考虑温度、连接率、管长修正。

温度修正设备的额定冷热量都是额定工况下的数值,当你设计的室内和室外的工况与额定工况不同时,需要查出设备在设计条件下实际冷热量。

连接率修正一般在50%~130%,非100%连接率时需要考虑修正。

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

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

计算配管总长时,所有第一分歧管至最后一个分歧管之间的主配管长度放大一
倍计算,且总长必须满足小于1000米的要求; 室内机支配管长度必须小于40米;(常规条件下,限定为20米);
最近与最远室内机之间的配管长度差必须小于40米
制冷家电集团
中央空调事业部
配置数量限制
HP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内机数量(台) 13 16 19 23 26 29 33 36 39 43 46 50 53 56 59 HP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62 64 内机数量(台) 63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0 - 10 - 20 - 30 - 40 - 5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配管长: 相当长L (m)
配管长度、落差修正系数
室外机实际能力=(50 ~ 130%) ×修正系数×名义能力
室内机实际能力=(单台容量/内机总容量) ×室外机实际能力 制冷家电集团 中央空调事业部
制冷家电集团
中央空调事业部
系统分区注意事项
北向房间的最大 负荷一般出现在 下午13时
内区的冷负荷与外 气条件无关,一般 出现在下午14时; 冬季基本无需制热
西北

东北
东向房间的最大负 荷一般出现在上午 9~10时
西 西向房间的最大负 荷一般出现在下午 15~16时
东 南向房间的最大负 荷一般出现在中午 12~13时
室外7db6wb室内20db15wb室外室外温度温度修正修正室内温度室内温度修正修正连接连接容量容量修正修正配管长度落差修正长度落差修正室内湿球温度修正系数室外干球温度修正系数22制冷家电集团中央空调事业部室外机能力校核计算配管长度落差修正系数室外机实际能力室外机实际能力5050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名义能力名义能力室内机实际能力室内机实际能力单台容量单台容量内机总容量内机总容量室外机实际能力室外机实际能力23制冷家电集团中央空调事业部室外机安装位置选择设计600mm300mm250mm多联机外机距离

(完整word版)多联机空调设计说明书

(完整word版)多联机空调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为重庆办公大楼中央空调设计.通过方案比较,在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和大赛要求,采用了多联机空调系统形式.室内机均采用暗装,部分房间加新风系统。

冷媒管采用去磷无缝铜管,冷凝管采用硬制PVC管,风管采用离心玻璃棉.设计工程中考虑了消声、减振。

关键词:中央空调;多联机;新风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3)1.1 原始资料 (3)1.2 计算参数 (3)第2章空调负荷计算 (5)2.1 负荷计算概述 (5)2.2 负荷计算参数 (5)2.3 负荷计算方法 (6)第3章空调系统方案的选择 (8)3。

1 系统选择 (8)3。

2 系统分析 (9)第4章设备选型 (9)4.1 室内机的选型 (9)4.2 新风机组的选型 (12)4.3 室外机组的选型 (13)第5章管径的选定 (14)5.1 冷媒主、配管的选取 (14)5。

2冷凝水管的考虑 (17)参考文献 (18)第1章工程概况1。

1 原始资料本建筑物为重庆地区某办公楼,建筑面积约为4800m2,使用区域主要为办公室、客房,共6层。

其中1至5层为办公区域,6层为会议室.建筑层高:一层层高4。

8米,顶层层高3。

6米,其余层高3。

3米,参考立面图。

外窗及门高:窗高统一1800mm,宽度详见平面图,窗台高统一900 mm。

1。

2 计算参数1.2。

1 室外计算参数本工程位于重庆市,该地区室外气象参数摘录如下:北纬:29°35′东经:106°3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6。

5℃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

3℃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3℃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2℃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7℃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82%1。

2。

2 室内计算参数各空调房间室内计算参数表2-11。

2.3 一层其他设计参数照明功率密度值(w/㎡)表表2—2不同类型房间人员密度(人/㎡)表表2-3办公室、客房根据功能采用不同的人员数量计算。

第2章空调负荷计算2.1 负荷计算概述本工程主要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各个房间的逐时冷负荷。

多联机选型及设计注意事项含冷凝水管设计

多联机选型及设计注意事项含冷凝水管设计
避免反坡
尽量避免出现反坡现象,以免造成冷凝水滞留。
走向简短
尽量使管道走向简短、直接,减少弯头和阀门等 配件的使用。
冷凝水排放口位置确定
便于维护
选择便于维护和检修的位置,以 便在需要时能够方便地进行操作。
远离室内区域
尽量将排放口设置在靠近墙角或室 外区域,避免对室内环境造成影响。
考虑建筑结构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合理确定 排放口的位置,确保安全可靠。
能效比与性能系数选择
应选择能效比和性能系数较高的多联机产品,以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在比较不同产品的能效比和性能系数时,应综合考虑其测试条件和实际运行工况 的差异。
03 多联机设计注意事项
室内外机位置确定
室内外机位置应尽量 靠近,以减少制冷剂 管路长度,降低能耗。
室内外机位置应远离 热源和污染物,保证 空气流通和机器散热。
实际项目案例介绍
项目背景
01
介绍实际项目中多联机选型及设计的具体应用场景,包括项目
规模、建筑类型、气候条件等。
选型过程
02
阐述在项目中多联机的选型依据、考虑因素以及最终选择的多
联机型号和品牌。
设计要点
03
重点说明在项目中多联机设计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关键点,如室
内外机的布局、管道走向、风口位置等。
设计经验总结与分享
01
02
03
耐腐蚀性
选择耐腐蚀性强的材料, 如不锈钢、PVC等,以防 止冷凝水对管材造成腐蚀。
强度与刚度
确保管材具有一定的强度 和刚度,能够承受冷凝水 的重量和压力。
经济性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选择价格合理的材料,降 低工程成本。
冷凝水管坡度与走向设计

多联机设计注意要点

多联机设计注意要点

多联机设计技术要点
1.不同匹数的室外机所对应的室内机台数;
2.工程方案内外机选型设计时,18、22、28的内机冷量均以2.8KW计
算来选择室外机;
3.第一分歧管至末端的距离等效长度L等效≤40m
L等效=L+(0.5~1)*n≤40m
其中L----距第一分歧管最远配管的实际长度
n----距第一分歧管最远配管主干管分歧管个数。

4.超配问题
在做设计时,必须认真了解用户的需求,对于不全开的场所可以适当超配,但外机能力必须满足常开房间的能力需求,而且超配比例不能超过110%(由于回油问题除霜等原因内外机能力配比不能低于80%),对于同一个多联机系统内的所有内机全开的系统是绝对不能超配设计,以免影响客户正常使用。

一个多联机系统所配的绝大部分内机都在36KW 以下,其系统绝对不能超配。

5.配管总长
6.最远配管长度
7.室内外机落差
8.室内机与室内机落差
室内机与室内机落差<15m
9.主管、主配管规格尺寸(见附表)
10.单位面积冷负荷
根据设计规范,核算单位面积冷负荷。

11.低静压室内机应侧出风,且所接风管长度在无弯头情况下<0.5米。

12.室外机的摆放位置(散热问题)。

13.分
A.
B.
C.分歧管后连接室内机的水平直管段距离应≥0.5m。

特此通知!
技术支持部。

多联机设计技术要点

多联机设计技术要点

多联机设计技术要点1.控制系统设计:多联机设计技术需要一个集中式的控制系统来管理和控制多个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通信和协调。

这个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测各个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以及根据需求自动调节运行模式和温度设定。

2.室内机与室外机的连接:多联机设计技术需要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连接线路能够传输多个室内机的信号和数据。

这要求连接线路具备高速传输、低延迟和稳定可靠的特性。

同时,连接线路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不同房间或者区域的距离和布线,以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效果。

3.系统扩展和灵活性:多联机设计技术需要具备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需求增减室内机的数量,并能够灵活调整各个室内机的运行模式和温度设定。

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便利性,还能够节约能源和减少能源浪费。

4.智能化控制和优化算法:多联机设计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和优化算法来实现对系统的自动调节和优化。

通过智能化控制,可以根据房间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来自动调节温度设定和运行模式,以实现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5.节能设计和环保性能:多联机设计技术需要考虑节能设计和环保性能,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压缩机、优化系统的使用策略和控制算法,以及使用环保制冷剂等方式来实现。

6.低噪音设计和用户体验:多联机设计技术需要考虑低噪音设计和用户体验,以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和舒适的使用体验。

这可以通过优化室内机和室外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以及采用隔音材料和技术来实现。

7.安全性和稳定性:多联机设计技术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和用户的安全。

这可以通过采用防火、防爆和防震的设计和材料,以及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和监控机制来实现。

综上所述,多联机设计技术是一项能够同时连接多个室内机和一个室外机的空调系统设计技术。

通过合理的控制系统设计、可靠的连接线路、智能化控制和优化算法以及节能设计和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的考虑,可以实现对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优化,提高空调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多联机系统设计

多联机系统设计

多联机系统设计注意事项负荷计算——室内机选型——室外机选型——冷媒配管选择——分歧管选择——控制系统选择——电气配线室内机1、根据冷负荷拟定机子大小:计算冷负荷,依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机型。

公共场合必须选取较大制冷量机型,办公区可选择较小机型。

欲减少价格,可在满足制冷需求的前提下选择较小机型。

2、根据设计环境拟定类型:全吊顶: RCI系列适合于客厅,复式住宅的楼梯厅等,可相应4.2m的高天花板空间,形状统一,整齐美观,配管方向调整灵活。

局部吊顶:RPI / RPIZ系列。

RPI / RPIZ系列也许存在噪声问题,解决办法是加装软接头,装大风口。

RPI系列噪音、机外余压大,送风距离长,适合宽敞空间;RPIZ系列合用于各种空间,特别是对天花板空间狭小时更具优势,噪音低,下回风、后回风灵活变换。

风管机:A、室内机连接风管前后都应做50~200mm软接;B、应根据室内机静压设计风管长度,一般按每米风管损失7Pa计算。

3、拟定安装位置:高于地面2.3米,不得有障碍物阻挡进出风,易于操作及维护的空间,且该位置能使室内温度分布均匀。

较大容量机器应当加装送、回风管道,风管和风口的设立应当能达成降噪减震的作用。

室外机1、室外机选型。

容量匹配:内外机容量配置比应在50%~130%之间,视具体情况定;在北方,考虑多联机供热时随着室外气温的减少,供热量衰减较快,也许导致室内外机配置比较小,建议适当增大室内机型号,配比不小于75%。

数量匹配:室内机台数不应超过下表范围:2、安装位置拟定。

应将室外机设立于通风良好且干燥的地方。

室外机的噪音及排风不应影响到邻居及周边通风。

机组后侧及左右两侧的运营噪音会比前侧噪音值高。

在人行道路旁的建筑物上安装的空调室外设备,其托板底面距道路面的高度不得低于2.5m。

空调室外设备的出风口与相对方门窗的距离室外机应远离电磁波辐射源,间距至少在3米以上。

不应将室外机安装于季风可以直接吹到室外机热互换器的地方或建筑物间隙风可以直接吹到的室外机风扇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
负荷计算
计算负荷
上海某办公楼(全玻璃幕)标准层典型房间开间4米,进深5米, 层高3.6米,外立面为单框双玻玻璃幕,室内3人,照明及设备 40W/m2 , 无新风系统,考虑0.7次新风渗透,各朝向负荷:
夏季
冬季
朝向 计算冷负 各种修正 各种修正系
热负荷
荷指标 系数综合 数综合为 百分比 指标 百分比
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和工地情况,我们还需要拿到图纸
1.图纸的格式
电子版(CAD图纸&PDF图纸)& 纸质打印版 尽量索要cad版图纸方便后期软件设计
2.向谁索要图纸
业主 物业 装饰设计师无法索要时现场测绘
中央空调设计流程—用户需求
聆听客户的 个性化要求
是否有集中控制及分户计费要求: □手机APP □物业集中管理 □其它 空调同时开启的需求: □需要 □不需要 卫生间及特殊房间是否需要安装空调: □需要 □不需要 是否对冬、夏季室内温度有特殊要求: □是 □否 是否有三相电源: □是 □否 是否有集中供热等采暖措施: □有 □无 新风需求: □开窗 □其它 您是否还有其它特殊要求:
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
影响负荷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围护结构构造,外墙的朝向和面 积、窗户的朝向和面积、新风、人员、灯光、发热设备等等
通过屋顶传递的负 荷
通过外墙, 传递给室 内 的负荷
发热设备的负 荷
照明的负荷
通过外窗, 传递的负荷
人体的负荷
通过地板传递的负 荷
负荷计算
冷负荷的构成
8、渗透空气带入室内得热量
围护 结构
人体 照明
设备 及其 他
太阳 辐射
食品 或物 料
各种 散湿 量
渗透
第二步:计入新风冷负荷、各项有关的附加冷负荷,若 单独计算新风负荷,渗透新风负荷不应再计算。
第三步:考虑空气通过风机、风管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以及冷水通过水泵、管道、水箱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
空气调节室内设计参数
夏季
朝向
各种修正 各种修正系
计算冷负 系数综合
荷指标 (W/ m2)
为0.75
数综合为0.7

117
156
167

114
152
162

141
188
201
西
148
197
211
百分比
100% 97% 120% 126%
冬季
热负荷
指标 (W/
百分比
m2)
65 100%
86 132%
77 118%
77 118%
墙体改动(*)
是否有采暖措施(*)
卫生间及厨房处理(*)
吊顶方式
吊顶高度
内外机位置(*)
说明:带(*)为重点关注信息。
商务性需求信息
价位水平(*) 什么时候购买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权力分配(*) 消费观念(*) 个人行为性格-
感性or理性? 个人专业程度(*) 对品牌的认知(*)
中央空调设计流程—用户需求
多联机设计要点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Content
目 录
一 中央空调设计流程 二 负荷计算 三 室内外机选型 四 室内机布置 五 室外机布置及气流分析 六 冷媒系统设计要点 七 风系统设计要点
中央空调设计流程
1 中央空调设计流程 调查信息 负荷计算 内外机选型 方案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
1 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房间应采用18℃~24℃; 2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房间宜采用16℃~22℃; 3 设置值班供暖房间不应低于5℃。 3.0.5规定: 辐射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宜降低2℃;辐射供冷室内设计温度宜提高0.5 ℃~1.5 ℃。
负荷计算
计算负荷
上海某办公楼标准层典型房间开间4米,进深5米,层高 3.6米,240砖墙,单框双玻铝合金外窗3X2.1平米,室 内3人,照明及设备40W/m2 , 无新风系统,考虑0.7次 新风渗透,采用鸿业软件计算,各朝向负荷:
冷负荷:
西
东东 南南
热负荷:
北西 东东 西南
北北 南北
室内外机选型
室内机选型
样本中的制冷量、制热量为名义(或额定)制冷量、名义(或额定)制 热量,是空调设备在规范规定的测试工况下的制冷、制热能力。
实验条件
名义制冷 量
室内侧空气状态
干球温 湿球温


27℃ 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名义制热 量
20℃

室外侧空气状态
7.各种散湿过程 产生的潜热量
6、食物或物料散热量
冷负荷
1、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
2、通过外窗进入的 太阳辐射热量
3、人体散热量
5、设备、器具、管道及 其他热源的散热量
4、照明散热量
负荷计算
计算冷负荷计算
第一步: 将下列各项根据前面所述各项冷负荷的计算方 法,分别逐时计算,然后逐时叠加,找到综合最大值
Ⅰ级
24~26
40~60
≦0.25
Ⅱ级
26~28
≦70
≦0.3
注:1 Ⅰ级热舒适度较高,Ⅱ级热舒适度一般; 2 热舒适度等级划分按新规范第3.0.4条规定。
负荷计算 空气调节室内设计参数 t n取值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中3.0.1规定:供暖室内 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中 3.0.2规定: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类别 热舒适度等级 温度(℃) 相对湿度(%) 风速(m/s)
供热工况
Ⅰ级
22~24
≧30
≦0.2
Ⅱ级
18~22

≦0.2
供冷工况
(W/m2) 为0.75
0.7
(W/m2)

139
185
198 100% 79 100%

132
176
188
95% 105 133%

183
244
261 132% 94 119%
西
193
257
275 139% 94 119%
案例二
负荷计算
结论1:围护结构对室内负荷影响较大 结论2:朝向对负荷大小的影响
建筑基本信息:功能、结构 客户基本需求:外机位置、 新风方案
考虑室内外机修正系数 确定室内外机容量 确定室内机型号/噪音考虑
室内外机设计 送回风口以及风管设计 噪音解决
中央空调设计流程—用户需求
技术性需求信息
节能建筑(*)
1
冬夏温度需求(*) 同开需求
2
噪音需求
新风需求
使用特点
房屋朝向(*)
层高、玻璃窗面积(*)
干球温 湿球温


35℃

7℃
6℃
管道长 度
7.5m
管道 高度差
0m
当实际工程的使用条件与以上工况不同时,设备的实际制冷量、制热量就会 发生变化。
影响设备制冷能力的因素
影响设备制冷能力的因素 室内机选型计算
影响设备制冷能力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