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高考真题必刷】2017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2017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历苏州知府,有政声。
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
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
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
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
遂为定制。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
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转左侍郎,还理部事。
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
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
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
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
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
”遂下齐诏狱。
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
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宜如毛恺例复官。
”诏以故官致仕。
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
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注:①恺,即毛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全国卷(卷1及卷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2010年全国卷1)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3分)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2019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

2019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
刘廷让字光义,其先涿州范阳人。
少有膂力,周祖镇邺,以隶帐下。
从世宗征淮南,以功领雷州刺史。
乾德二年春,诏领兵赴潞州,以备并寇。
冬,兴师伐蜀,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率禁兵步骑万人、诸州兵万人,由归州进讨。
入其境,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获蜀将南光海等五千余人,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等千二百人,夺战舰二百余艘。
又获水军三千人,因度南岸,斩三千余级。
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
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明年正月,次遂州,州将陈愈率吏民来降,尽出府库金帛以给将士。
蜀平,王全斌等皆坐纵部下掠夺子女玉帛及纳贿赂左降,惟廷让秋毫无犯。
及全师雄等作乱,郡县相应,寇盗蜂起。
廷让又与曹彬破之,以功改领镇安军节度,从征太原。
雍熙..三年,曹彬败于歧沟关,诸将失律,多坐黜免。
既而契丹扰边,时议遣将,无惬上意者。
时廷让与宋偓、张永德并罢节镇在环列,帝欲令击契丹自效,乃遣分守边郡,以廷让知雄州,又徙瀛州兵马都部署。
是冬,契丹数万骑来侵,廷让与战君子馆。
时天大寒,兵士弓弩皆不能彀,契丹围廷让数重。
廷让先分精兵属李继隆为后殿,缓急为援。
至是,继隆退保乐寿,廷让一军皆没,死者数万人,仅以数骑获免。
初,廷让诣阙待罪..,太宗知为李继隆所误,不之责。
四年,复命代张永德知雄州兼兵马部署。
是秋以疾闻,帝遣内医诊视,因上言求归京师,不俟报,乃离屯所。
帝怒,下御史按问,狱具。
廷让既黜,怏怏不食,行至华州卒,年五十九。
帝录其旧勋,赠太师..。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C.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D.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答案:A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目,要注意分析句中的专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02 文言文阅读之史传类(原卷版)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02 文言文阅读之史传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
疵谓智伯曰:”疵曰: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二子出,疵入曰:智伯不悛。
.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取材于唐代李翱《杨烈妇传》)注:①李希烈:唐德宗时为淮西节度使,建中三年称王,公然反唐。
4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力不足,死焉,职也职:本分B.不如亟去亟:赶快C.侃遂忍之,复登陴陴:城墙D.率其徒将超城而下超:超过4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B.君如逃,则谁守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C.以瓦石中贼者有以弱弓射贼者D.力不足,死焉,职也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49.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既无兵又无钱,怎么办?B.百姓皆其战士也老百姓都是你的战士C.虽然,岁满则罢去尽管县令是一城之主,但是任期一到就会离开D.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古代有贤德的人也不多,岂止是后代少?50.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希烈叛军攻取项城,县令李侃无计可施,其妻杨氏勉励他应忠于职守,为国尽责。
B.杨氏认为仓廪之积、府库之财及全城百姓,都是抵抗叛军进攻可以凭借的有利条件。
C.杨氏以项城百姓“义不为贼”、誓死抵抗的信念晓谕叛军,从而遏制了叛军的气焰。
D.作者认为,杨氏以妇人之身,而能明辨行列、攻守,她的勇、智,堪比宠旌守御之臣。
51.文中称杨氏为“仁者”,《论语·颜渊》中,孔子释“仁”为“爱人”。
请结合文意,概述杨氏的哪些行为体现了孔子所说的“仁”。
04 文言文阅读之多文本阅读类(原卷版)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04 文言文阅读之多文本阅读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反相贼害贼:伤害B.进其爵禄富贵进:增益C.故细之安必待大待:等待D.细大贱贵交相为赞赞:辅助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所贪者,货财也夫为人臣者B.或利尽而交疏欲安而逾危也C.君子则不然则天下治矣D.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不知祸之将及之也1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暂相党引以为朋者暂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B.但当退小人之伪朋只是应该废退小人虚伪的朋党C.其实无不安者他们的内心没有不踏实的D.区区焉相乐也怡然自得地一起嬉戏1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指出朋党自古有之,君子志同道合而结为朋党,小人利益相同而结为朋党。
B.欧阳修用对比手法剖析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进而得出“君子之朋”才是“真朋”。
C.孔子用只顾个人安逸享乐的燕雀比喻贪图利禄享受、结党营私进而危害国家的臣子。
D.《吕氏春秋》文中认为个人荣辱取决于国家的安危,但人臣不必为国家建功立业。
1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臣子结党营私不利于国家安定”。
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则材料中“君子之臣”的特点。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1】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及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遂饿死于首阳山。
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
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语文版高三总复习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语文版高三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4题,每小题3分;第5题6分)送薛存义序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
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赏:赏赐B、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假:代理C、今我受其直直:通“值”价值,钱D、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十一:十分之一2、分别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追而送之江之浒B、非以役民而已也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C、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D、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以下句子与“凡吏于土者”有相同语法特点的一项是()A、饮食之B、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C、凡民之食于土者D、崇酒于觞4、对本文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赠序不是文前的序言或序文,这种文体多半对主人公予以赞扬、勉励,同时又可自由抒发作者的观点。
B、本文在说理时采用类比、对比手法,使得观点更加鲜明、深刻。
C、文章以酒肉饯行开篇,又以酒肉饯别结束,反映作者与薛存义的深厚感情和惜别之情。
D、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薛存义政绩的颂扬,表明自己“贱且辱”的牢骚。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人物传记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二年,御试进士,时晏元献①为枢密使。
杨察,晏婿也,时知制诰,避亲,勾当②于三班院。
察之弟置时就试毕,负魁天下望。
未放榜间,将先宣示两府,上十人卷子。
置因以赋求察问晏公己之高下。
晏公明日入对,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出以语察。
察密以报置。
而置试罢与酒徒饮酒肆,闻之,以手击案叹曰:“不知那个卫子③夺吾状元矣!“既而唱名④,再三考定第一人卷子进御,赋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上不怿曰:“此语忌,不可魁天下。
”即王荆公卷子。
第二人卷子即王珪,以故事,有官人不为状元;令取第三人,即殿中丞韩绛;遂取第四人卷子进呈,上欣然曰:“若杨置可矣。
”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
置方以鄙语骂时,不知自为第一人也。
荆公遂于杨置榜下第四人及第。
是时,上令十人往谢枢密使。
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再三谓曰:“延评乃殊乡里,久闻德行乡评之美。
况殊备位执政,而乡人之贤者取高科,实预荣焉。
”又曰:“休沐日⑥相邀一饭。
”荆公唯唯。
既出,又使直省官相约饭会,甚殷勤也。
比往时,待遇极至。
饭罢,又延坐,谓荆公曰:“乡人他日名位,如殊坐处,为之有矣。
”且叹慕之,又数十百言,最后曰:“然有二语欲奉闻,不知敢言否?”晏公言至此,语欲出而拟议久之,乃泛谓荆公曰:“能容于物,物亦容矣。
”荆公但微应之,遂散。
公归至旅舍,叹曰:“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心颇不平。
荆公后罢相,其弟和甫知金陵,时说此事,且曰:“当时我大不以为然。
我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
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复不知能容于物,物亦容焉二句,有出处,或公自为之言也。
”(取材于宋代王铚《默记》)注:①晏元献:晏殊,谥元献。
②勾当:做事情。
③卫子:驴的别称。
④唱名: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
⑤有官人不为状元:宋代在职官员可以参加科举,但不能录为状元。
⑥休沐日:休息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知制诰知:掌管B.上不怿曰怿:高兴C.饭罢,又延坐延:请D.何其卑也卑:卑劣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于三班院于:在B.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既:已经C.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以:把D.人人与之为敌之:他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负魁天下望辜负了天下人想让他考第一的期望B.察密以报置审察的人把秘密报告给杨置C.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晏殊等大家走的时候,唯独留下王安石D.不知敢言否?不知你敢不敢说?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庆历二年的殿试中,开始王安石的试卷获得第一名,因犯了皇帝的忌讳而被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课标全国Ⅰ卷
10—13,史记+贾生,19
分
10—13,晋书+鲁芝,19
分
10—13,宋书+谢弘微,
19分
课标全国Ⅱ卷
10—13,史记+商君,19
分
10—13,后汉书+王涣,19分
10—13,后汉书+赵熹,
19分
课标全国Ⅲ卷
10—13,史记+吴起,19
分
10—13,宋史+范纯礼,19分 10—13,宋史+许将,19
分
江苏卷 6—9,汪容甫,18分 天津卷 8—13,王充,23分
浙江卷
山东卷
9—13,陈书+谢贞,22
分
【调研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
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
授翰林修撰。
习朝廷典故。
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
洪熙元年进侍讲。
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
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
进侍讲学士。
正统元年兼经筵官。
久之,进翰林院学士。
九年入文渊阁,典.
机务。
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
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
帝以杨溥老,宜优间,令循等预.议。
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
土木之变,人心汹惧。
循居中,所言多
纳。
进户部尚书,兼职如故。
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
疑敌。
帝皆从其计。
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
给事中林聪等极论.
循
罪。
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
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
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
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
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
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
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
帝亦不罪。
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戍铁岭卫。
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
循曰“彼亦忠爱也”,遂得释。
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
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
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
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
因事进言,多足者。
然久居政地,刻躁为士论所薄。
其严谴则石亨辈为之,非帝意也。
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天位,陛下所固有。
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
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而亨等儌倖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
臣服事累叶,曾著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
”诏释.为民,一年卒。
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
(选自《明史》,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年入文渊阁,典.机务典:掌管
B.宜优间,令循等预.议预:事先
C.给事中林聪等极论.循罪论:评定
D.诏释.为民,一年卒释:赦免
2.以下各组句子中,不能表现陈循“以才望显”的一组是()
①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
②循居中,所言多纳
③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
④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
⑤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
⑥循婉为解,得不死
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循因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得到明成祖的赏识。
陈循在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翰林修撰。
明成祖到北京时,命令他拿着相关书籍到自己巡幸所居之地,并留下他随侍。
B.宣德初,陈循深得皇帝喜爱:皇帝赏赐给他住宅,到各地巡视时让他跟随;即使陈循为官出了问题,皇帝也是把他放在一边,不加追究。
C.陈循敢于为其他官员说话。
宣德年间,陈循为因献诗触怒皇上的御史张楷求情,为上疏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