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实施方案

为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x〔x〕6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请认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有关工作的通知》(x〔x〕42号)和《关于印发xxx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x〔x〕24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x、x第x次党代会和县委x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教育科学和谐理念为引领,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取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公民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思想、教育条件、教育管理和教育水平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三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常住人口规模需求。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使教师、校舍、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优化状态,切实提高政府在县域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保障程度,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质量大幅提高。力争三年内,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三大类”、31项指标全部达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启动阶段(x年3月—x年9月)。建立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领导机构、工作小组,明确责任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召开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动员大会,部署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认真学习国家、x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文件,掌握相关标准及要求,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复验认定的基础上,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三大类”、31项指标逐校核查,找出差距和不达标项目,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建立台账,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在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把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全力抓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建设,抓好城关一小扩建项目,着力实施大班额化解工作,科学合理调配师资,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师资均衡配置取得显著进展,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巩固率均达到95%以上。

(二)实施创建阶段(x年10月—x年12月)。全面落实“改薄”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x规定的标准。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的配备全部达标,更新使用年限已满的计算机,加强学校网络及多媒体教室建设,使每所学校每百名学生

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小学不低于2.3间,中学不低于2.4间,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按照《x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x-x年)(x〔x〕46号)精神,通过调整县城中小学招生区域,实施县城区域内联合办学模式,进一步均衡各学校生源,有效化解大班额现象,县域内56人以上大班额全部消除。控制学校办学规模,解决县城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活动场地不达标的问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巩固率分别达到97%和96%以上。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师配备,使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骨干教师比例、学科结构全部达标,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县政府会议精神,召开本部门动员会,明确创建目标与责任,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加强指导和督促,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适时召开研讨会、现场会、推进会,攻坚克难,有效推进。到x年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项指标通过x验收。

(三)迎接验收阶段(x年1月—x年12月)。对标自查,查漏补缺,对不达标的项目全力整改,对处于临界状态的指标进一步加强,城乡学校布局结构更加合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校际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化解“乡村弱”“县城挤”的问题,城乡师资配置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三大类”、31项指标全部达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验收。

四、重点任务

(一)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

1.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坚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国家性,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财政对城市教育费附加的统筹比例达到100%,县财政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强教育财政保障力度,落实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并将所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县政府承担全县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同类学校的教师待遇和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一致,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进一步明确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日常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力争每年有所增长。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

2.进一步落实县、乡(镇)政府的教育职责。根据《义务教育法》等规定,进一步落实乡镇政府维护学校周边秩序、提供师生安全保障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管理职能,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职责。县、乡镇政府在制定城镇建设规划时,必须考虑学校布局和建设,要负责新建、扩建中小学建设的选址和征地拆迁工作。

3.进一步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在城乡学校发展合作体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城乡学校共同体管理模式,城乡学校紧密联动发展,

积极开展发展共同体特色创建、环境美化、教师互派、师资培训等活动。

(二)合理配置,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优质均衡。

1.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稳妥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优化总体结构,提高学校规模效益。加快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重点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到“x”末,力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根据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合理地调整中小学学区。

2.推进教育装备现代化,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抓好中小学教学设备与设施标准化建设,并加快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步伐。积极构建中小学校园数字化环境,完善以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远程主播教室“一网三室”为特质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框架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的以数字化、交互性和多媒体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逐步实现教学资源、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应用的全面数字化。高质量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再研究、再实践、再创新。深化教育技术装备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加大资源开发整合力度,依托教育信息化示范县创建,促进教学模式创新,切实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城乡师资队伍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