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动植物染色体数目表 知识背景

合集下载

动植物中的染色体数目之最

动植物中的染色体数目之最

科名
拉丁学名 主要产地
禾 本 3.2B(2(!
?./:.;#07 1-3,#6./.3
科"
! P-(cF" PB'J2+'
地中区亚及高加索
禾 本 中亚及高加索 3.2B(2(!
I#(2-3#+ G#-G-3,>-#(#+(+
科"
! O+2/8F" PJ10).c
地区等地
莎 中美至南美洲 O*&(02B(2(! J*5(6*.,:.3+ >-(0#,L1), 草科"
于澳大利亚的蚂蚁#雌性个体拥有两条染色体#而雄性
个体是单倍体#因此只有一条染色体&>'% 杰克跳蚁是
世界上已知的染色体数目最少的动物%
>F#!植物!在植物中染色体最少的有 $ 种!表 >"#其
染色体数目都为 #) m=#全部属于被子植物!都为非国
产植物#故未提供中文名" &#' %
表 !"* 种已知染色体数目 &45( 的被子植物
!!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奠定了生物进化论的基 础#将人类社会从神创论带进了现代的科学生物史观% 但现在仍有一些人对达尔文的思想和生物进化理论有误 解%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常见的误解作出必要的指正% !"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 不等同于全部的生物进化 理论
达尔文是第一个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系统地提出生 物进化论的人#是进化论的奠基者% 但不应将进化论 等同于.物种起源/% 因为在达尔文之前就已经有不 少人提出了生物进化的思想#而且在达尔文之后仍不 断有新的生物进化假说产生% >F>!达尔文不是最早提出生物进化思想的人!在进 化论产生之前#创世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 创世说认 为世界是一下子被创造出来的#而且一旦被创造出来 就永远不变了#不仅是陆地$海洋#连各种生物也都是 永恒不变的% 到了 >$ H>D 世纪#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 和宗教势力的减弱#一些哲学家和博物学家提出了具 有进化论色彩的思想% 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前# 至少有三个人比较系统地阐述过生物进化的观点% 他 们是乔治(布丰$埃拉姆斯(达尔文!达尔文的爷爷"和 让 巴布提斯(拉马克&>'% 他们是进化论的先驱者#其 中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影响最大% 但他们的理论思 想哲学成分多于科学的成分#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撑%

第二节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精品文档40页

第二节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精品文档40页
27.03.2020 20
一、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27.03.2020 15
(3)反带(reverse band)法
❖应用本法染色后所显示的带与其他带型 相反,如用Giemsa染色显带的地区,即 G-带,用反带法则相反,成为明亮区, 故称R-带。本法可用吖啶橙染色,也 可用Giemsa染色,但染色程序与G -带的 方法不同。
27.03.2020 16
27.03.2020 9
一、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 近年来由于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发展,可以更确 切地鉴定各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分带技术开 始于1969年,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 项细胞学新技术。它使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 染色体产生明显的染色的色带(暗带)和未染 色的明显相间的带型,形成了鲜明的染色体个 体性。因此,可作为鉴别单个染色体和染色体 组的一种手段。同时,对研究染色体结构和功 能,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 着丝点所在的缢缩部分是主缢痕。 ❖在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还常另外有缢
缩部位,染色较淡,称为次缢痕。 ❖它的位置是固定的,通常在短臂的一端。某些
染色体次缢痕的末端所具有的圆形或略呈长形 的突出体,称为随体。 ❖它的大小可以不同,其直径可与染色体同样, 或者较小,甚至小到难以辩认的程度。联接染 色体臂和随体的次缢痕也可长或短。
27.03.2020 13
(2)吉姆萨(Giemsa)显带法
❖本法将材料经过处理后,进行Gimesa染 色,最后能做成永久的封片,在光学显 微镜下观察。因为它是用Giemsa 染色体 显带的,故称G带。一般讲G带与Q带 是一致的。
27.03.2020 14
*黑麦(Secale cereale, 2n=14)染色体 Giemsa C-带

染色体数目变异与特点

染色体数目变异与特点
同源多倍体的每个同源组含有三条或三条以上同 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前期I往往同时有三条以上 的染色体参与形成联会复合体,形成多价体 (multivalent),如:三价体(III)、四价体(IV)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和特点
1. 四倍体的产生—--自然产生
➢ 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偶然的染色体加倍
➢ 有性多倍体化(sexual polyploidization) --------自然界发生多倍体的主要途径
如果 A 对 a 为完全显性
AAaa × aaaa
AAaa × AAaa
1 AAaa : 4 Aaaa : 1 aaaa
5A : 1a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和特点
35A : 1a
同源四倍体后代的预期显隐性比例
4n 遗 传 组 合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依染色体随机分离
测 交 A:a
Gm n=RB=18
萝卜甘蓝属间杂种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和特点
普通小麦的产生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粒小麦
×
拟斯尔脱山羊草
2n=2x=AA=14=7 Ⅱ
2n=2x=BB=14=7 Ⅱ
F1 2n=2x=AB=14=14Ⅰ
方穗山羊草
2n=4x=AABB =28=14 Ⅱ
× 2n=2x=DD=14=7 Ⅱ
2n=3x=AB D=21=21 Ⅰ
倍体孢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情况,可以了解染色体组之间 的同源或部分同源关系。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和特点
二、同源四倍体的遗传
杜鹃花
矮脚苏州青
甘蔗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和特点
四倍体高梁
巨峰葡萄
马铃薯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和特点

染色体分类依据

染色体分类依据

染色体分类依据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结构,它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根据染色体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可以将染色体进行分类。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染色体的分类。

一、按形态分类1. 条状染色体:条状染色体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呈现出条状的形态。

人类的染色体中有22对条状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还有一对性染色体,即X染色体和Y染色体。

2. 球状染色体:球状染色体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呈现出球状的形态。

球状染色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如豌豆等。

3. 环状染色体:环状染色体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呈现出环状的形态。

环状染色体存在于一些原核生物中,如细菌等。

二、按基因组数量分类1. 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染色体数量较少,通常只有一个染色体。

细菌是典型的原核生物,其染色体为环状。

2. 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数量较多,分为单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指的是每一种染色体只有一条,多倍体指的是每一种染色体有两条或更多条。

三、按染色体带分类1. G带:G带是一种染色体带,通过浸染技术可将染色体分成不同的区域。

G带中富含AT碱基对,染色体呈现出暗黑色。

2. R带:R带是另一种染色体带,与G带相反,R带中富含GC碱基对,染色体呈现出亮白色。

3. C带:C带是一种染色体带,通过特殊染色技术可将染色体上的底物染色。

C带可染色的区域主要为不活跃的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端部。

四、按染色体的功能分类1. 常染色体:常染色体是指在细胞核中存在的染色体,它们携带着大部分的遗传信息。

人类的常染色体有22对。

2. 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是指决定生物性别的染色体,人类的性染色体为一对X染色体和一对Y染色体。

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线粒体染色体:线粒体染色体是存在于线粒体中的染色体,它们携带着少量的遗传信息。

线粒体染色体主要由母亲传递给子代。

通过以上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染色体的特征和功能。

染色体的分类对于研究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帮助我们揭示了生物的遗传规律和进化历程。

不同生物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不同生物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2、叶绿体
绿色植物所特有的一种细胞器 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 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叶绿体
3、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4、内质网
细胞质中的膜的管道系统 粗面内质网(rER) 滑面内质网(sER)
5、溶酶体
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吞噬外源异物 吞噬自体废物
四、细胞核(nucleus)
中心体 胞质分裂方式
动物细胞
无 无 无 有 无 无 间隙连接
有 收缩环
植物细胞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胞间连接
无 细胞板
第二节 繁殖
繁殖的概念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一、繁殖的概念
定义:生物繁衍后代的过程 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动物——雌性、雄性 植物——雌性、雄性 人 ——男性、女性
顶端着丝粒染色体 T 7.01~
0.124~0.000 I
三、染色体的数目
各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稳定的 不同物种之间染色体数目相差很大 染色体数目与物种进化程度无关 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比性细胞多一倍(n) 染色体的大小与携带的基因数目不成比例
部分生物的染色体数
核膜:双层膜,物质交换 核液:核仁和染色质 核仁:RNA和蛋白质,核糖体合成
五、细胞壁
植物细胞特有结构 保护植物细胞 植物体的支架
六、细胞形态
根据细胞的功能不同 具有不同的形态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壁 叶绿体 中央液泡 溶酶体 圆球体 乙醛酸循环体 通讯连接方式
通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并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 色体
不同生物之间的染色体大小有差别
染色体的类型

高二生物染色体知识点

高二生物染色体知识点

高二生物染色体知识点一、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组织形成的结构体,是载体遗传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具有重要的遗传功能。

二、染色体的分类1. 根据形态划分:染色体可分为厚染色体和细染色体。

厚染色体是指带有中节缢缩处的染色体,细染色体则是没有中节缢缩的染色体。

2.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划分:染色体可分为双着丝粒染色体和单着丝粒染色体。

双着丝粒染色体是指染色体上有两个着丝粒,单着丝粒染色体则只有一个着丝粒。

三、染色体的数目人类正常细胞中,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即23对。

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另外一对是性染色体。

四、染色体的形成过程1. 有丝分裂: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进行复制,由单体染色体复制成为具有姐妹染色体的染色体,并在分裂过程中被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2. 减数分裂: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复制,形成四倍体的染色体组,然后经过两次分裂,最终形成四个孢子细胞。

五、染色体的遗传变异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的变异会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染色体遗传疾病包括唐氏综合征、克氏综合征等。

六、染色体的重要功能1. 载体遗传信息:染色体携带了细胞遗传信息,通过DNA上的基因编码,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特征。

2. 稳定维持遗传信息:染色体可以保护和稳定细胞的遗传信息,防止信息的丢失和错误。

3. 参与细胞分裂: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起到重要的导向和分离作用,确保遗传物质正常分配给子细胞。

七、染色体与遗传疾病1. 数目异常:如多染色体症、单染色体缺失症等,影响个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2. 结构异常:如染色体断裂、易位等,会导致基因的重组与重构,进而引发遗传疾病。

八、染色体研究的应用1. 应用于亲子鉴定:通过对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亲子关系。

2. 应用于遗传咨询:染色体异常与遗传疾病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染色体的分析,可以提供遗传咨询。

3. 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揭示生命的奥秘和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核型分析(动物遗传育种课件)

动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核型分析(动物遗传育种课件)
任务1.2 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1、熟悉人类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特征。2、理解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分类、分组标准3、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二、实验原理1.核型 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 2.核型分析 根据染色体的长短、着丝粒的位置、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将全套染色体分组编号(性染色体排在最后),并按顺序成对地将染色体剪贴,制成染色体核型图,然后对核型图进行分析,确定染色体核型。3.核型分析的意义 是确定和发现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畸变综合征的基本手段和诊断基础,经过核型分析后,可以根据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来判断生物的病因,比如是由于缺少了什么样的基因才导致的这种疾病 。
F组(No19~20):小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G组(No21~22 +Y):最小,近端着丝粒。在No21和22染色体的短臂上可见到随体。
染色体分组
Y染色体:形态和大小,跟G组染色体相似。形态特征:①它的两条染色单体一般不作分叉状,几乎是平行的;②一般来说,它比第21、22染色体要长一些; ③没有随体。
二、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二、染色体的结构
二、染色体的结构
二倍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用2n表示。
单倍体性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单存在,用n表示。
三、染色体的数目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二者大小、形态、功能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性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中与性别发育密切相关的染色体(X、Y;Z、W) 。常染色体除性染色体之外同源染色体的统称。
一、染色体的形态
人类XY染色体

染色体参考资料

染色体参考资料

第一章染色体简介1、在间期核中染色体是以DNA-蛋白质的纤丝形式存在的遗传物质,因可被碱性染料着色而得名,在细胞分裂期变成染色体。

人类从双亲处继承的全部遗传物质是存在于卵子和精子这两种细胞的细胞核内。

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最为恒定,分化最清晰,便于观察和比较,因而是研究中通用的染色体分析时相,在光镜中观察时常选用油镜(100X目镜)。

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染色体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具有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具有控制分化和发育的作用。

正常人体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构成23对常用2n表示。

每一对染色体由两条形态功能相同,分别来源于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构成。

这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每一条染色体都是由两条染色单体连于一个着丝粒所构成。

着丝粒可将染色体分成两个臂,较长的:为长臂(q),较短的称为短臂(p)。

在23对染色体中,1~22号染色体为男女所共有,称为常染色体;另2条与性别分化有关,为性染色体,X和Y。

男性核型为46,XY;女性为46,XX。

生殖细胞中卵细胞和精子各有23条染色体,常用n来表示分别为22+X和22+Y。

人的性别是在受精时由精子和卵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所决定的。

人类女性除含22对常染色体外,还有一对和性别有关的X染色体,表示为:2n = 46, XX;人类男性除含同样的22对常染色体外,其性染色体则是一条X和一条Y,表示为:2n = 46,XY。

染色体的形态随着细胞周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染色体是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metaphase chromsome)。

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有着丝粒处相连。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分为四种类型,中部着丝粒,亚中部着丝粒,近端和端着丝粒染色体。

人只有前三种。

在哺乳类的其他动物、两栖类、昆虫的双翅目等的性染色体情况与人类相似;鸟类、昆虫的鳞翅目等则正好相反,雌性是异配性别,雄性是同配性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