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

合集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进行浅谈。

课堂导入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轨迹。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与历史有关的话题,然后通过讲述这些故事、举例子等方式,将学生的兴趣引向历史知识的学习。

我们可以讲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引发学生对于公平与机会平等的思考;也可以讲述二战期间的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于战争与和平、国际关系的思考。

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共鸣,增加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课堂导入应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历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学科,知识领域广泛而深奥。

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谜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

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历史文献、文物等,让他们通过观察、研究进行推测,从而引发学生对于历史事实的思考;也可以根据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和思考。

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和理解能力。

课堂导入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各不相同,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认知也存在差异。

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导入方式。

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我们可以播放一些与历史有关的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对于喜欢电影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放映历史题材的电影片段来引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个性化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课堂导入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历史是一门需要详细阅读和理解的学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需要集中精力和细致的思考。

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趣味性的讲解等方式,创设一个积极、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历史知识问答比赛,通过竞争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也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讲解,让学生在欢笑中学习。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教师用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参与程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背景和意义。

下面,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入策略进行浅谈。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通过讲述或展示历史事件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的导入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有历史背景的场景或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古代市场的场景,布置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商人、农民、手工艺人等,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到古代的生活、经济活动等,从而引起学生对古代经济发展历程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情境导入法,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理解历史知识。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历史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和讨论的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讲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古代中国的各种政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通过问题导入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探索历史问题,从而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三、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指通过使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携带一些与历史事件或人物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讲解二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携带一些二战期间的实物或图片,如军服、军帽、军刀等,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并鼓励学生猜测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导入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历史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每一位历史老师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展开探讨,探讨如何通过巧妙的导入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一、认识历史课堂导入的重要性1. 视觉导入视觉导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导入策略。

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地图等相关资料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当时的场景或者相关视频资料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历史的记忆和理解。

2. 故事导入故事是一种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方式,历史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和意义。

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能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欲望。

3. 问题导入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是另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策略。

通过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讲述历史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堂导入策略。

在讲解中国古代历史时,可以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实物或者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时,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

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导入中,老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是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为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导入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进行浅析,为教师提供参考。

一、利用热点事件吸引注意力利用热点事件作为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举个例子,可以结合当前时事事件,比如近年来的移动支付和支付宝等新型信用卡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指导学生思考,对于历史来说:“银币时代的零钱是如何应用的?”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快地投入到课堂中,达到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画面等多媒体素材吸引注意力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素材引起学生注意。

如图像、视频、PPT等等。

这些多媒体素材能够形象地表达历史事件背景和特征,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学习效果。

比如,展示一幅中外混杂的贸易港口图像,以此导入“茶马古道” 贸易的介绍;或者展示一个战亡将军的图片,以此引入在战争中军人的牺牲精神等等。

三、引入“游戏化”元素游戏化元素作为导入环节的一种,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本质就是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也在学习历史。

比如,以身边的举例,让同桌或小组之间竞争,树立一个最具历史性的“游戏所获奖金”等。

使游戏的整个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体验,在游戏的过程中带着一些小的故事,使学生兴致盎然。

四、“黑板报”导入法黑板报导入法还是很常见的。

它实现的本质是把内容加工化,课前在黑板上或课堂布置的一个小彩纸条上设置一些小标题,或者直接问一个问题作为导入,在学生注意和反应的过程中探究历史事件。

比如,导入全国人口普查这个课程,可以写:“在今年的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你知道都有些什么吗?” 这样,学生们在思考后会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案例分析导入法利用案例来导入,能够生动形象地介绍一个历史事件,解释和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并且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质疑,提高学生理解、分析、推断和判断的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十分重要。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图像导入策略: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展示一幅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并请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

图片可以是历史事件的插图、著名人物的肖像、古代建筑的照片等等。

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可以对本节课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图片还可以作为引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

图像导入策略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或事件,很难找到一幅恰当的图片来进行导入。

如果学生对图片中的事物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可能无法理解图片所代表的含义。

教师在应用图像导入策略时,需要选择与本节课内容紧密相关,对学生有启发性的图片,并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解释。

二、故事导入策略:人们对故事的兴趣普遍较高,在课堂导入中使用故事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或者引用一个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故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和情节,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故事导入策略也存在一些问题。

故事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果故事过于简单或者无聊,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注意把握好时间,不要过于冗长,否则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

教师在使用故事导入策略时,需要选择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故事,并进行适当的精简和调整。

三、问题导入策略: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是另一种常用的导入策略。

问题可以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也可以是对新内容的预测或启发性问题。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的兴趣。

问题导入策略也有一些限制。

问问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才能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课程要求的问题。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历史认识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第一步,起着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作用。

下面将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探讨几种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一、利用课前预习启发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预先了解相关知识,主动思考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预习内容,并提出问题。

这种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

在讲解古代希腊时期的历史时,可以通过在课前让学生研读相关材料,了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点、政治制度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比如“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激发他们对希腊古代民主制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

二、引用问题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个问题或者谜语等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种导入方式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讲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的王朝要进行科举考试?”这个问题既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了解封建社会的欲望。

三、运用故事导入故事是引人入胜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所教内容相关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故事的情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含义,并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讲解中国古代的“兵马俑”时,可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造兵马俑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学生可以了解到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等,增强他们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运用多媒体资源导入多媒体资源是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课堂导入策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

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历史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着联系,通过抓住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引出历史事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讲述二战的起因时,可以先问学生是否知道珍珠港事件,进而引导他们思考日本侵略的原因和国际局势的变化。

课堂导入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

高中生对于视听教育有较强的接受能力,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历史事件,能够直观地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受,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可以播放有关辛亥革命的影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的过程和背景。

课堂导入也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

有针对性的问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欢迎外国人来贩卖鸦片?"这样的问题既能够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又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事件背后原因的认识。

课堂导入还可以通过故事和案例的形式进行。

历史是一个生动的故事,通过讲述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在讲述三国演义时,可以通过讲述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故事,引出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课堂导入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

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复杂的背景,为了提高导入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历史事件采取不同的导入策略。

对于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可以采用原始资料的引入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多媒体、问题、故事和案例等形式进行,同时也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

只有恰当的课堂导入策略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教学在课堂中的导入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巧妙的导入策略,教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将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重要性以及若干有效的导入策略。

一、导入策略的重要性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进行历史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当教师要教授夏商周三代时期,可以用“商朝玉器的制作工艺如何影响了商朝文化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商朝文化的思考和探究。

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资料多媒体资料在导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当教师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可以播放一些关于秦始皇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秦始皇的传奇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利用历史故事历史故事是引入历史内容的常见方式,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人物的故事。

当教师要讲述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时,可以通过讲述李白流浪到黄州写下《登金陵津》这样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的探究。

4. 利用互动游戏在历史课堂中,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的游戏来引入历史知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当教师要讲述古代丝绸之路,可以设置一个小组游戏,让学生扮演丝绸之路上的商贩,体验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这样既能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5. 制定实例引发思考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制定一些相关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并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当教师要教授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时,可以通过给学生设置一个虚拟的古希腊城邦的例子,让学生通过模拟城邦内的民主政治参与决策,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
发表时间:2019-06-24T14:42:03.727Z 来源:《成功》2019年第5期作者:余淑芳[导读] 一出好戏从扣人心弦的序幕开始,一曲激昂的乐章由优美的序曲开始,同样一节好课也是从引人入胜的导入开始。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45分钟的授课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开头的五分钟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用什么样的素材和形式导入,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

本文以《辛亥革命》一节为例,就历史课堂导入作以下探索。

绍兴市上虞区崧厦中学浙江绍兴 312365
一出好戏从扣人心弦的序幕开始,一曲激昂的乐章由优美的序曲开始,同样一节好课也是从引人入胜的导入开始。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45分钟的授课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开头的五分钟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用什么样的素材和形式导入,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

本文以《辛亥革命》一节为例,就历史课堂导入作以下探索。

一、照片导入,激起学生兴趣上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张照片,问:“照片中这个女人是谁?” 许多学生议论纷纷,有学生觉得这个女人是一个宫女。

教师适时补充:“这是隆裕皇太后,慈禧的侄女,光绪帝的皇后。

” 学生哗然,因为照片中的女人和他们心目中的皇后形象相差太远了。

教师:“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统治结束。

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这位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

清帝为什么会退位?清朝统治是怎么被推翻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辛亥革命》。


二、情书导入,勾起学生好奇上课前,教师下发事先准备好的林觉民的《与妻书》,配以白话文,让学生阅读。

接着,教师提问:“林觉民的这封遗书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林觉民家境殷实、夫妻缱绻情深,为什么他毅然选择这条艰险的革命道路?”由此导入“辛亥革命”的背景。

这封情书情真意切,文采斐然,通俗易懂。

用它导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那个时代革命男儿的家国情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音乐导入,营造课堂氛围上课前,教师播放横山菁儿创作的《英雄的黎明》,这首歌曲不仅有气壮山河的气势,也有英雄男儿的柔情,或许还有一种悲壮的感情参乎其中,让人无限的回味。

不仅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更有无尽细腻感情的抒发,忽而严肃,转而柔情,更是加重了这种紧张而矛盾的气氛。

清晰壮观的收尾尽展英雄豪气,尽展音乐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的魅力。

整首歌曲就像一首英雄的骊歌,仿佛让我们穿越到那段激情飞扬的岁月,把我们带进那充满硝烟的战场,使人热血沸腾。

它帮我们营造了壮美的课堂氛围,和“辛亥革命”这一主题紧紧呼应。

四、漫画导入,引起学生思考漫画直观形象,诙谐风趣,富有哲理,寓意深刻,成为辅助历史教学的有效手段。

上课时,教师先出示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问:“这张漫画中你看到了哪些地名?” 学生:“四川、鄂”
教师:“‘鄂’是指哪里?”
学生:“湖北”。

教师:“漫画中的这个人代表什么?” 学生:“清政府。


教师:“这张漫画表明了什么意思?” 学生:“表明清政府统治已经危机四伏,顾此失彼”。

教师:“这张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呢?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 实践证明,漫画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问题导入,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同学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么?” 学生:“3月12日。


教师:“没错。

那你们知道植树节是与纪念哪个伟人有关的么?” 学生摇头。

教师补充:“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

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 教师提问:“为什么孙中山享有这么高的声望?” 从而导入新课“辛亥革命”。

通过这个方式导入,不仅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知道了植树节的来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六、实物导入,拉近师生距离上课时,教师拿出《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币》实物,(考虑到有些坐在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教师事先把纪念币的照片放在幻灯片上,并把“孙中山”几个字遮住)问:“这枚纪念币上的人物是谁?” 学生立即来了兴致,纷纷举手。

在学生回答“孙中山”后,教师补充:“纪念币是一个国家为纪念国际或本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珍稀动植物、体育赛事等而发行的法定货币。

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纪念孙中山呢?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呢?”从而导出“辛亥革命”。

实物导入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拉近书本与学生的距离。

七、叙述导入,明晰章节脉络
教师叙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为完成这个任务,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前仆后继,谱写了一系列壮烈的诗篇。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

那么,资产阶级领导了什么事件呢?
叙述导入比较平淡,但是它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明快,针对性强,能使教材章节脉络更清晰,所以,在应试教育中比较常见。

导入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时间。

好的导入应该语言精练,简洁明了,切忌拖沓。

时间最好控制在3—5分钟。

关注学情。

教师在设置导入环节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生理状况等,切忌过难、过偏,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遇到比较难的题材,教师要想方设法降低难度。

注意趣味。

生动有趣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因此,教师在导入时应尽量做到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呼应主题。

导入的内容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在导入过程中,很自然地过渡到上课内容。

切忌给人生拉硬套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