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报道技巧入门2014版
最新 新闻记者现场报道中应掌握的技巧-精品

新闻记者现场报道中应掌握的技巧进行现场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应当将新闻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细节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要拥有较强的现场驾驭技巧,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新闻记者现场报道技巧探究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1、充分掌握背景资料第一,记者要多层次收集信息。
媒体无法左右新闻事件的进程,现场报道记者也只能够按照现场情况来对自己所播报的内容进行调整,而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便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功课。
要掌握第一手材料,记者应当深入现场寻找相关信息,从而掌握更多有价值的细节与材料。
例如说中央电视台在报道澳门回归的新闻时,现场记者柏杨为了做好降旗仪式的直播,曾经多次到澳督府进行采访,与其中的工作人员沟通了解,从而非常详细的掌握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及降旗仪式的具体流程,主要官员,降旗手的背景资料甚至乐队指挥等。
正是在前期做足了功课,才让柏杨能够在现场报道中如鱼得水、信手拈来[1].第二,记者要学会逆向收集信息。
其实在新闻现场中,记者的局限性很大,他心中要考虑播报内容,同时要根着演播室主持人的提问走,还要结合现场的变化。
而对于重大新闻的现场报道,记者越靠近一线,看得越具体,对于信息的收集也容易出现困难。
比如说凤凰卫视着名现场记者邱露薇在喀布尔进行现场采访时就因为语言不通而陷入无助状态,为了防止重要新闻的遗漏,她选择在外交部、酒店与其他记者交流信息,求助于后方编辑团队来协调各方资源,从而获得了更准确的参考意见,这便是很好的信息逆向收集,能够让现场记者利用好相关信息来丰富报道内容。
2、合理选择报道现场记者在出镜之前,应当选择一个最能够体现新闻内容的“标志性场景”作为出镜地点,从而利用环境和现场的气氛来实现语言无法传达的新闻现场内容,而这便需要现场报道记者具备较强的判断力以及敏锐的细节发现能力[2].其一是要选择具有独特意义的报道地点。
选择一个可以突出新闻事件重要性和意义的报道地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现场报道是否能够获得成功。
最新 新闻记者现场报道中应掌握的技巧-精品

新闻记者现场报道中应掌握的技巧进行现场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应当将新闻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细节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要拥有较强的现场驾驭技巧,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新闻记者现场报道技巧探究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1、充分掌握背景资料第一,记者要多层次收集信息。
媒体无法左右新闻事件的进程,现场报道记者也只能够按照现场情况来对自己所播报的内容进行调整,而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便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功课。
要掌握第一手材料,记者应当深入现场寻找相关信息,从而掌握更多有价值的细节与材料。
例如说中央电视台在报道澳门回归的新闻时,现场记者柏杨为了做好降旗仪式的直播,曾经多次到澳督府进行采访,与其中的工作人员沟通了解,从而非常详细的掌握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及降旗仪式的具体流程,主要官员,降旗手的背景资料甚至乐队指挥等。
正是在前期做足了功课,才让柏杨能够在现场报道中如鱼得水、信手拈来[1].第二,记者要学会逆向收集信息。
其实在新闻现场中,记者的局限性很大,他心中要考虑播报内容,同时要根着演播室主持人的提问走,还要结合现场的变化。
而对于重大新闻的现场报道,记者越靠近一线,看得越具体,对于信息的收集也容易出现困难。
比如说凤凰卫视着名现场记者邱露薇在喀布尔进行现场采访时就因为语言不通而陷入无助状态,为了防止重要新闻的遗漏,她选择在外交部、酒店与其他记者交流信息,求助于后方编辑团队来协调各方资源,从而获得了更准确的参考意见,这便是很好的信息逆向收集,能够让现场记者利用好相关信息来丰富报道内容。
2、合理选择报道现场记者在出镜之前,应当选择一个最能够体现新闻内容的“标志性场景”作为出镜地点,从而利用环境和现场的气氛来实现语言无法传达的新闻现场内容,而这便需要现场报道记者具备较强的判断力以及敏锐的细节发现能力[2].其一是要选择具有独特意义的报道地点。
选择一个可以突出新闻事件重要性和意义的报道地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现场报道是否能够获得成功。
广播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

广播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摘要:广播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质量关系到广播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以及播出质量,对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现场观察以及语言组织、记者的现场评述以及语言描述还原现场三个方面,对广播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记者;现场报道;表达技巧0 引言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迅速发展,电视新闻作为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在电视新闻行业中,记者现场出镜报道的现象十分普遍。
记者通过深入现场,利用其技巧进行采访、现场描述、即兴评论,以精准、有效的语言表达及时地给予报道,将现场展示在观众眼前,提高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
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 现场观察与组织语言1.1 案头工作是现场出镜语言表述的保障所谓案头工作是采访前的准备,这里包括新闻背景的了解、材料的准备等等,但是,突发新闻没有更多准备的时间,需要记者通过现场细致的观察和全面的采访拿到第一手材料,所谓全面就是现场所有元素齐备的采访。
1.2 术语与新闻的真实性现场报道的真实性十分重要,新闻的真实性源于记者现场亲历、亲闻并跟随新闻的发生发展全过程,现场的还原,一段有紧张的救援镜头的出像就因为“术语”不明而被作为空镜使用了,这实在是太可惜了,没有了记者亲临现场的画面,这条新闻就减色了不少。
2 出镜记者的评述现场评述:是指记者在采访现场面对镜头直接交代、播报、评论新闻事实报道方式。
现场评述的意义在于,结合现场进行事实的评述,可以使采访现场的各种信息通过记者的口语、动作、亲为的活动直接呈现给观众。
比事后加配解说和演播室播报更生动、直接、真实。
2.1 记者亲历、目击者使评述更直接以中央电视台2009年播出的《早稻为何不成熟引发的思考》为例,在记者出镜环节,把评述语言直接呈现给了观众:“观众朋友,我现在就站在绍兴县鉴湖镇和平村的稻田里。
大家看一下,在我的左边,是一片金灿灿的稻谷,一派丰收的景象,农民们已经在收割他的晚稻了。
记者现场报道表达技巧

炸 的 年 代 ,各 色 媒 体 、各 种 信 息 终端 数 不 胜 数 ,听 众 选 择 什 么 样 的 方 式 去 接 受 信 息 ,往 往 是 由媒 体 的 特 色 决 定
很 多节 目都 开 通 了 热 线 ,与 听 众 交流 时 ,你 的 态 度 、 情 绪 ,会 直 接影 响到 受 欢 迎 的 程 度 。
确清晰 。记者的普通话虽不要 求像播音员 、主持人那样 字正腔圆 ,但必须咬字准 确 ,发音清晰 ,让受众一听就
懂 。 如 果 记 者 满 嘴 方 言 ,不 仅 影 响 受 众 对 报 道 内容 的 理 解 ,还 容 易 造成 语 意 歧 义 。
等 同于 大白话 ,在语言的修辞和词 汇选 择上还应兼顾它 的 美感 ,善 于结 合书面 语 ,这 就需 要记 者在平 时 多积
明这 体现水平 。其 实 ,主持人的观点~ 是代 表媒 体 ,
二 是 代 表 自 己 。如 果 是 发 表 自己 的 观 点 ,要 放 低 身 架 ,
用平和的态度 。主持 人可以把节 目看作是和听众共度 的
一
广播具 有伴 随性 特点,主持人因此要关注听众听节 目时的感受 ,他是否喜欢 你的音色 ,是否喜欢你 的主持
累 。台 湾华 视 新 闻 主 持 人 李 砚 秋 在 19 年 华 东 发 水 灾 时 91
到大陆采访 ,在一次新 闻报道结尾时 ,站在 齐腰 深的水 里说 : “ 自从 大禹治水以来 ,历经 几千年 中国人还在 同
洪 水 搏 斗 ,但 是 老 天 爷 在 发 怒 的 时 候 就 要 找 这 块 土地 泄
累 了 ,困 了 ,还 是 无 聊 了 ,才 能 为 节 目定 调 子 ,营 造 气 氛 ,用 音 乐 和语 言 加 以渲 染 ,吸 引 听众 的耳 朵 。 在 乎 听 众 的 感 受 ,要 让 节 目对 听 众 有 所 帮 助 。 生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首先了解一下出镜记者和现场报道的概念;现场报道是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
新闻调查主持人王志说:“在现场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伪装,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神情去把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否则就是失败的开始。
”什么是出镜记者;出镜记者一般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总称。
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出镜记者的诞生虽然看似偶然,但从这种报道方式引发的强烈反响来看,记者出镜是适应电视媒介特性的,是一种可以广泛采用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尤其是对突发事件而言,记者出镜对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会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们通常现场出镜记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报道,第一个画面展现时就要入画,现场记者开始入画的拍摄方式有这样几种:(1)直接将镜头对准现场记者.第一个画面是现场记者近景镜头,现场记者站在固定位置上进行口头报道,然后镜头拉开或转移。
(2)拍摄全景.慢慢地推向现场记者后镜头固定,现场记者开始讲话。
(3)拍摄中景.主持人慢慢走向镜头,位置是由后往前走,一般先站在一个地方,讲上几句话,然后边讲边向前走。
以上这三种方法主要是从观众收视的角度来进行画面的“现场编辑”。
第一种方式多数是用于消息类的报道,后两种方式用于专题类的报道.一般情况下,记者第一个画面不要从侧面走进屏幕,如果要走动应该是从后往前走,而且不要走动太多,因为观众这时要注意听记者在讲什么内容。
另外不要走走停停,要考虑到摄象机的活动。
在现场报道时哪些信息必须说哪些又不必说,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如何才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现场信息,如何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一次现场报道,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现场记者。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现场报道的特点与优势。
现场报道表达技巧

现场报道表达技巧一、规范化的表达1.良好的普通话基础2.善用口语化表达在词语使用上,多用口语词、惯用语、歇后语。
在语音上,多用轻声词和儿化词。
一般不使用生僻词,多选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
双音节词富有韵律感,说出来朗朗上口,在报道中可多用双音词,不用或少用单音词。
口语化表达并不等同于大白话,在语言的修辞和词汇选择上还应兼顾它的美感,善于结合书面语,这就需要记者在平时多积累。
Eg:台湾华视新闻主持人李砚秋在1991年华东发水灾时到大陆采访,在一次新闻报道结尾时,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说:“自从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几千年中国人还在同洪水搏斗,但是老天爷在发怒的时候就要找这块土地泄愤,土地无知,洪水无情,但苍生何辜,面对这片疮痍,真让中国人对中国人感到慨叹。
”这段话有古文的功底,又有口语化特点,比如“老天爷”,把书面语和口语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流畅化的表达有声语言的流畅化,直接决定传播信息的准确度和受众的接受度。
要想实现报道的流畅,记者在平时报道中应尽量采用提纲+腹稿的形式,抓要点,然后口头复述几次,加深记忆。
不要背诵稿件,因为记者在写稿时容易使用复句,而口语表达多用单句。
平时多做“说”的练习和丰富词汇的练习以加快语言编码的迅捷性。
三、条理化的表达讲究表达的逻辑性。
在很多口头(现场)报道中,记者表达不失流畅,但逻辑混乱,废话连篇,脱离主题,给受众接受信息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做好一篇逻辑严密的现场报道,记者一定要在了解了事件大致的来龙去脉以后,迅速总结出主体,并开始构思报道的框架、结构、主题与基调,现场特点和气氛,以及如何开头、结尾。
然后迅速扩充。
在报道前没有很好地谋篇布局,缺乏构思能力,容易导致逻辑混乱。
强化构思和逻辑性能力,一是要掌握一些逻辑学的知识,如总分与分总关系,递进与并列关系,养成说话前拟订提纲的习惯,这样讲话时思路能更清晰;二是加强口头复述训练。
四、生动化的表达表达清晰、严谨、流畅只是初级要求,现场报道记者在语言表达上还需要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替受众的眼睛、耳朵、鼻子感受现场。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现场报道中最有力的传播载体是有声语言,用清晰、准确、适度的有声语言进行现场报道可以提升出镜记者的专业形象,有时新闻事件现场环境不可控,对记者报道也有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出镜记者掌握基本的发音与发声技巧,使语音、语法更规范。
1.字音准确一部分出镜记者没有接受过专业吐字发声学习,所以在现场报道中会出现语音错误,声母、韵母发音不准,多音字读音混淆等。
比如后鼻音发为前鼻音,“ing”读成“in”,“eng”读成“en”;“n”“l”不分;尽管(jǐn guǎn)读成(jìn guǎn)等。
要提升语言的规范性,平时要多注意练习基本功,生活中发声时稍加注意,多练习普通话发音,就能改正一些发音习惯。
2.声调标准一个方块汉字是一个音节,声、韵、调这三种因素构成这个音节。
声调高低是声带松紧造成的,声带颤动频率高音调就高,声带颤动频率低音调就低。
声调可以纯正字音,区别词义。
一个音节中声母、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就表示不同的词义。
例如:通知(tōng zhī)——同志(tóng zhì)——统治(tǒng zhì)——痛指(tòng zh ǐ)。
如果音调说不准,就会引起受众对表达意思的误解。
例如:教师同志——教室通知,大家立志——打架离职,从山西运来一火车松树——从陕西运来一货车松鼠。
不同地区的方言声调也存在一定差异。
比如:平时生活中多说普通话,多练习绕口令,纠正不规范及不准确的声调,加强语音清晰度和准确度。
3.变调规范轻声:每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在词中或者句子里有些音节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而念得较轻较短的调子,就叫作轻声。
在现场报道中应注意哪些字音要轻读,例如:语气词“吧、吗、啊、呢”等;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等;名词后缀“子、头”等;重叠式名字、动词的后一个音节等。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上声变调:上声字单念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现场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使观众/读者/听众更加接近事实,并通过与记者面对面的方式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所以,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呈现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1.选择合适的背景: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背景非常重要,它扮演着视觉吸引力、信息传递以及增加现场真实感的角色。
记者可以选择一个直接与事件相关的背景,比如事件发生地点或相关场所,或者选择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背景,以增强新闻的视觉效果。
2.注意妆容和仪表:出镜记者的整体形象对于现场报道的呈现非常重要。
记者应该注意自己的妆容和仪表,保持整洁且专业的形象。
衣着应该合适并与报道的主题相符,不要过于花哨或引人注意的服饰。
3.抓住核心信息: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需要快速而准确地传递核心信息。
记者应该在报道前充分了解事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信息,并选取最重要的信息进行传递。
在报道中注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以确保观众能够理解。
4.控制节奏和语速: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节奏和语速。
过快的语速或连贯性较差的报道容易让观众感到困惑或无法跟上。
记者应该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节奏和语速适中,让观众感到舒适并能够轻松地理解。
5.运用身体语言和手势:出镜记者可以利用身体语言和手势来增强现场报道的表达力。
记者可以合理运用手势来配合自己的讲述,以更加生动地描述事件的发生过程或重点内容。
同时,记者的肢体语言也能够传递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增强报道的说服力。
7.注意节目整体效果: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不仅仅是讲述事实,还需要注意整个节目的视听效果。
记者应该与制作团队密切合作,了解节目框架和导播要求,并在报道中合理安排镜头切换、画面特效等元素,以增加报道的流畅性和观赏性。
总结起来,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背景、注意妆容和仪表,抓住核心信息,控制节奏和语速,运用身体语言和手势,注重眼神交流,以及注意节目整体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技巧
大约90%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地在访问,也就是以向人 提问题为基础的。 ——杰克· 海敦 如 何 提 问 1. 提问要具体简洁 2. 提问是对未知的探寻 3. 学会追问 4. 问题之间要形成逻辑链条 5. 平等的姿态面对采访对象
6. 提只有采访对象才能作答的问题
表达技巧
恰当的出镜位置 调动综合感官
如何表达
化抽象为具体 寻找信日上午10点左右,南京栖霞区和燕路塑料四厂发生巨大爆炸,目击者称发生两次爆炸。
Step 1 • 记者的自我介绍
•记者对所在时间和位置的介绍
现场报道流程
信息收集 观察,基本确定事件大小、性质
融入现场环境,总结直观感受
信息整理
确定方案
寻找采访对象,获取关键信息
组织语言,用动态语言和短句子完成报道
准确传达
寻找采访对象的金字塔原理
• 事件:假定,有人在某大楼5 楼的咖啡店纵 火,造成至少8 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现场烈 火升腾。记者抵达现场,他看到了火在烧, 消防在喷水,救护车停在路边等待伤者, 上千围观者在惊叹。 • 问题:现场记者如何选择采访对象?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即时性
现场报道就是主持人手持话筒将新闻事件 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口头叙述,同时通过 镜头或者典型音响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
现场报道的结构要求
Step 3 • 新闻当事人的采访 Step 2
• 事件影响的简要分析
• 事件发展进程概述 • 新闻现场环境描述
新闻现场报道技巧
主讲人:闫冬
目录
1 2
新闻现场与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的采制要求 现场报道的流程控制 采访和表达技巧
3
4
什么是新闻现场
上海老业主围攻售楼处
伊春鞭炮厂爆炸
新闻现场就是新闻事件正在发生的动态和环境
什么是现场报道
• 同步性和不可分割性
记者说话的声音和现场环境声音同步不可分割
• 地点不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