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想象、思维案例
联想与想像发散性思维训练教案

联想与想象发散性思维训练教案第一章:联想与想象发散性思维概述1.1 联想与想象发散性思维的定义1.2 联想与想象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1.3 联想与想象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第二章:词语联想训练2.1 词语联想的概念与作用2.2 词语联想的技巧与方法2.3 词语联想训练的实践操作第三章:图像联想训练3.1 图像联想的概念与作用3.2 图像联想的技巧与方法3.3 图像联想训练的实践操作第四章:故事情节联想训练4.1 故事情节联想的概念与作用4.2 故事情节联想的技巧与方法4.3 故事情节联想训练的实践操作第五章:想象发散性思维训练5.1 想象发散性思维的概念与作用5.2 想象发散性思维的技巧与方法5.3 想象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实践操作第六章:类比联想训练6.1 类比联想的概念与作用6.2 类比联想的技巧与方法6.3 类比联想训练的实践操作第七章:想象创意训练7.1 想象创意的概念与作用7.2 想象创意的技巧与方法7.3 想象创意训练的实践操作第八章:思维导图训练8.1 思维导图的概念与作用8.2 思维导图的制作技巧与方法8.3 思维导图训练的实践操作第九章:实际应用案例分析9.1 联想与想象发散性思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9.2 具体案例分析与讨论9.3 实践练习与反思10.2 联想与想象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拓展活动10.3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联想与想象发散性思维概述补充说明:详细解释联想与想象发散性思维的概念,强调其在创造性思维中的核心地位,并探讨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二、词语联想训练补充说明:提供多种词语联想的具体练习,如自由联想、分类联想、逆向联想等,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日常积累和思维训练提高联想能力。
三、图像联想训练补充说明:介绍如何通过观察图像的细节、色彩、形状等元素进行联想,并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像联想应用于艺术创作和设计思维中。
四、故事情节联想训练补充说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从简单的情节出发,展开丰富的联想,并指导学生如何将故事情节联想应用于文学创作和叙事表达中。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一、第一章:观察力训练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事物、现象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观察力。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方式进行。
4. 教学步骤:(1)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共同点。
(2)提供一组事物,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3)描述一个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原因。
(4)学生展示观察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二、第二章:记忆力训练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记忆力,培养学生记住重要信息的能力。
2.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图片、词语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记忆力。
3. 教学方法:采用联想、记忆术、复述等方式进行。
4. 教学步骤:(1)讲述一个故事,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2)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记住图片中的物品。
(3)提供一组词语,让学生记住并能够正确运用。
(4)学生展示记忆力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第三章:思维逻辑训练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通过问题解决、推理、归纳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思维逻辑。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4. 教学步骤:(1)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并给出答案。
(2)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
(3)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问题。
(4)学生展示思维逻辑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第四章:创造力训练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 教学内容: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创意写作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创造力。
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分组合作、个别指导等方式进行。
4. 教学步骤:(1)提供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2)提供一个材料,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
(3)提供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4)学生展示创造力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一百个思维故事案例

一百个思维故事案例1. 想象力的力量想象力是我们大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通过想象力,我们能够创造出美妙的艺术作品、发明创新的科技产品,甚至能够开拓未来的可能性。
想象力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可能性,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2. 长者的智慧有一位长者,他年过八旬,但他的智慧却像年轻人一样充盈。
他告诉我们,智慧是一种积累,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经验积累而得到的。
他的经历和见识让他能够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长者的智慧是我们应该尊重和学习的。
3. 小草的力量有一株小草,它生长在一块石头的裂缝中。
虽然环境恶劣,但小草却坚持不懈地生长着。
它的生命力让人惊叹,它的坚持让人敬佩。
小草的力量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4. 美丽的微笑有一位女孩,她从小就面临着身体的残疾,但她总是带着灿烂的微笑面对生活。
她的微笑是如此美丽,它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女孩的微笑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就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快乐。
5. 勇敢面对挑战有一位年轻人,他从小就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
但他没有放弃,他努力学习,不断克服困难,最终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面对挑战,不轻易放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6. 团队的力量有一支足球队,他们个个都是优秀的球员,但他们没有团队合作精神,总是各自为战,结果一直没有取得好成绩。
后来,他们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
团队的力量告诉我们,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7. 激励自己有一位运动员,他曾经是一位优秀的选手,但因为一次受伤,他失去了信心。
他感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巅峰。
但他没有放弃,他通过不断努力,激励自己,最终重回巅峰。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激励自己,才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8. 爱的力量有一位妇女,她面临着家庭的困难和压力,但她总是用爱心和耐心对待家人。
《写作思维训练——放飞想象的翅膀》教学案例

1. 引言写作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放飞想象的翅膀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本篇文章将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写作思维训练来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帮助他们写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作文。
2. 教学目标与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写作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创意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将结合具体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
3. 教学过程3.1 创设情境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创设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情境,比如一幅神秘的画作、一个未解之谜的故事片段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想象力的氛围中。
3.2 启发思维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命题,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比如“如果我有超能力,我会选择什么样的能力?”“如果时光倒流,我会选择回到哪个时刻?”等等,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3.3 利用外部资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诗歌或影视作品等,让学生欣赏并借鉴其中的创意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3.4 引导表达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持作品中想象力和创意的连贯性和深度。
4. 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这堂课上不仅得到了写作思维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未来的写作中,他们可以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为作品增添更多的灵动和魅力。
5. 我的观点与理解在写作思维训练中,放飞想象的翅膀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教学案例的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们想象力的无限可能性,也进一步坚定了我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个性表达的信念。
6.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案例的实践,我们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写作的热爱和探索欲。
写作思维训练,就如同给学生们装上了一双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可以在想象的天空中尽情飞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
联想与想像教案范文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1让学生经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笔算时数位对齐,从个位算 起的算理,并学会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运用数学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明确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二、 新授1、出示例题的插图,请学生观察,指名说说图意。
(1)提问:要求“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应怎样列式呢?(板书: 43+31) (2)怎样计算呢?我们先用小棒加加看。
学生摆:第一行摆4捆3根,第二行摆3捆1根。
指 名一名学生演示摆小棒。
提问:你是怎样摆的?(捆对捆,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具实验课件、 计数器、小棒。
一、复习算: 50+30 43+150-30计算过程。
么要40-10 43+10 43-10 请学生口算时说说每题的 43-1 提问:43+1时为什么要3与1相加?43-10时为什 指出:在进行加减法计算时,个位上的数要教学随笔根对根)为什么要这样摆?教学过程教学随笔教学过程教学随笔⑶根据摆的小棒提问:1根要加在哪里?是几根?4捆要加在哪里?是几捆?就是几十?43加31 一共是多少?(4)也可以用计数器说明算理。
(5)介绍:我们可以按加小棒、拨算珠的过程列出竖式笔算。
因为3根要和1根相加,4捆要和3捆相加,所以写竖式时,要注意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提问:列竖式要怎样列?为什么个位要和个位对齐,十位要和十位对齐?(6)说明:计算时,要从个位加起,3根小棒和1棍小棒合起来是4根小棒,竖式中个位上3加I等于几?6表示几个几?应写在什么数位上? 4捆加3捆是7捆,竖式中十位上4加3得几?表示示7个几?应写在什么数上?43加31等于74,在横式等号后写74。
想象思维例子

想象思维例子【篇一:想象思维例子】有关于想象思维的案例1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非常喜欢吹牛的方士,远近闻名,四周无人不晓。
一天,有个人故意当着众人的面出方士的洋相,于是,他问起方士高寿多少,只见这个方士又借机大吹大擂起来。
他说:记得我在小时候去看过伏羲画八卦,而且吓得差点瘫死过去,幸亏伏羲用*药救活了我。
后来天崩地裂,天柱折断,天往西北倒,地下的南面积水数丈深,我幸亏在中间,没有被天砸倒,也没有被大洪水淹死,所以到现在还安然无恙。
后来在女娲补天的时候,我还去帮忙递过小砖块和小石子呢!还有,大禹治水经过我家门口时,我曾经用酒慰劳过他;姜太公,经常去喂我的黄鹤;穆天子在瑶池请西王母时,我坐在首席上,由于多喝了几杯,因此就醉倒起不来了,又幸亏两个俏丫头扶我回家,后来我一直醉着,到现在也没有清醒过来,记不清现在是哪一年了,所以也说不清现在是多少岁。
好一个吹牛的方士!根本不存在的事买,居然被他说得活灵活现。
他实质上就是运用了想象。
有关于想象思维的案例2 有个商人在外做生意。
他的同乡要回家,于是他就托同乡带10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给妻子。
同乡在路上打开信一看,原来只是一幅画,上面画着一棵大树,树上有8只八哥。
四只斑鸠。
同乡大喜:信上没写多少银子,我留下50两,她也不知。
同乡将书信和银子交给商人妻子以后,说:你丈夫捎给你5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你收下吧! 商人妻子拆信看过后说:我丈夫让你捎带100两银子,怎么成了50两? 那同乡见被识破,忙道:我是想试试弟媳聪明不聪明。
忙把那50两银子送给了商人的妻子。
商人妻子怎么知道是100两银子的呢?原来那幅画上写的意思是:8只八哥是八八六两四,只斑鸠是四九三十六,合起来是100,所以商人妻子知道是100两银子。
商人写信不用文字而用图画,商人妻子读信不是认字而是解画,他们两人使用的思维法就是再造想象思维法。
有关于想象思维的案例3 相对论的诞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是赋予它生命。
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 思维

总之,感觉和知觉只能使我们觉知到当前的具体事物,因而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维则不然,由于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人以感性材料和非感性材料为媒介,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 于人的种种事物,也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借助于思维, 人的认识能够从个别中看到一般,从现象中透视本质,从偶然中 洞察必然,从现存的事物中推测其过去,预见其将来。
第三节 概念的形成和掌握
一、概念及其结构
概念是人脑反应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思维最基 本的单位。概念和词紧密地联系着。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概念是词的思想内容。不依赖于词的赤裸裸的概念是不存 在的。但概念和词也不完全等同。一个词(多义词)可以 代表不同的概念(杜鹃),相同的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词 来表示(如“眼”和“目”),有些词则不表示任何概念。 概念总是反映一个个或一类类事物或对象。我们头脑 中的概念都有一定的结构。那么概念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的呢?关于概念的结构: 特征表说和原型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一 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只要把思维和感觉、知觉加以比较,就可以 明显看出思维的特点。感觉、知觉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 别事物,思维则能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感觉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思维总是通过 各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这就是思维的间接反映。间接反映 的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如果正确是由于实践 经验和知识经验的丰富推断的结果符合事物之间的规律联系。如 果错误,则由于知识经验的狭隘或推理违反逻辑规则,推断的事 物不符合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不论正确的推断还是错误的推 断,思维都是一种间接的反映过程。
普通心理学
上节回顾
通过上一节对心象的学习,我们了解了 心象的相关概念、种类、个性差异,并对 表象和想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 本节主要对心理过程的另一重要阶段思 维进行重点学习。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学习目标】 (2)【学习建议】 (2)【学习重点】 (2)【关键词】 (2)第一节表象 (4)一、表象及其特征 (4)二、表象的种类 (5)第二节表象理论 (7)一、表象理论及其研究 (7)第三节想象 (8)一、想象概述 (8)二、想象的种类 (9)第四节想象规律的应用 (11)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性想象 (11)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1)【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表象、表象特征、想象、想象种类的基本概念和表象理论、想象的基本规律,了解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能够运用表象的基本原理和想象的心理品质,分析和解决有关表象和想象的实际问题。
【学习建议】理解和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定义、表象的分类、想象的种类、表象的表征过程、想象的基本特征,以及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和想象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1.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人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操作和加工的过程。
2.表象是感知决痕迹经信息加工后再作用的产物,它既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表征形式,也是知识表征的形式之一;既可以存储,也可以被加工和编码。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
3.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表象分为不同种类。
根据表象形成时占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把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触觉表象;根据表象形成的概括程度,把表象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根据表象的创造性分,把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4.表象是信息编码和表征的主要形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独特作用。
主要的表象理论有基本表象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
基本表象理论通过心理旋转来说明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在人脑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信息编码和存储系统。
5.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高级认知活动。
想象最突出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新颖性,其功能有预见、补充和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例如,学生学习各种概念、原理、公式、法则都要通过抽象思 维来进行。
(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 1 .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向一个方 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辐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的思维活动。例如,由A>B, B>C,C>D,得出唯一结论:A>D。 2.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得出大量 不同的结论的思维。 例如,教师发现一名学生缺课,就会想出这个学生 缺课的各种可能性。发散思维得出的各种结论是否 适当,需要通过辐合思维进行检验。
尽可能多的写出砖的用途 (3分钟)
(三) 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 区分。
1.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 思维活动。 2.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 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四)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区分 1. 直觉思维: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 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 思维活动。 2. 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 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 乎逻辑的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四) 想象的功能
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 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 4.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
作用。
(参看《心理学导论》P384的例子:证明修 道士在往返中将于一天中的同一时间经过同 一地点。)
(五)想象的综合过程
1 .粘合: 粘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 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 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2.夸张:夸张又称为强调。这是通过改 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 特点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3.典型化: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 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4.联想:
(六)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 产生的想象。如,做梦。
2.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新颖程度和形 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 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的形成的条件: a.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基础. b.对言语和实物标志意义的正确理解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 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 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参看不同教材上的定义) (二)思维与感知、记忆的关系 (三)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2.间接性
二、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 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的特点:形象性与新颖性 (三)想象与表象的关系
1 . 区别: (1) 定义 (2) 表象属于记忆范畴;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3)表象无创造 性;想象有创造性。 2.联系: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 (四)想象与思维
(五) 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区分。 1 .常规思维。就是运用已获得的知识 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
2 .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 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 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一、
表象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 (image) 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 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讲,表象是物体或事 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表象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直观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
(2)创造想象
涵义: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 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 程。它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 形成的条件: a、创造动机 b、丰富的知识与表象储备 c、积极的思维活动 d、原型启发、灵感(inspiration )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 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第八章 想象与思维
人类智慧的明珠 ——思维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第三节 概念
第四节 问题解决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的 1、掌握思维的一般概念、种类; 2、表象的概念、特征,想象的概念、种类,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及其培养 重点: (1)思维的概念、种类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创造性的培养 难点: (1)概念结构的理论 (2)概念形成的策略 (3)推理的种类
(二)表象的特征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 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 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2.表象是从知觉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3.表象是想象活动的前提
4.表象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5.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四)表象的种类
记忆表象与想象表象
视觉、听觉等表象 个别表象与一般表象 遗觉像
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 1 .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 的思维。例如,儿童用小棒刺激抓到的小虫,看看它有何反
应,或是将小虫的身体支解开来,看看它的内部构造。
2.形象思维:以表象进行的思维 。例如,在布置教室
时,同学们会在头脑中将各种装饰物的形象进行安排,形成各 种方案,再选择最佳的方案。
(3)幻想
三、睡眠与梦
关于睡眠的研究
测查睡眠者的脑电,记录其身体各项功能的变化, 如呼吸、肌肉强度、心率、血压等,以这些指标的变 化作为睡眠研究的主要信息源。
波和波
当大脑处于清醒、安静和休息状态时,出现波。 波波幅稍大,频率较低,每秒8-13个周期。 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出现波。波波 幅较低,频率较高,每秒14-30 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