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合集下载

破“四唯”背景下理工类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工作难点及解决对策探析

破“四唯”背景下理工类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工作难点及解决对策探析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No.5,2021 Sum No.5212021年第5期总第521期摘要该文分析了“四唯”束缚下的国家奖学金评定过程,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目前破“四唯”的大环境下,从学校建立评定机制、院系建立评价体系、研究生导师作用的发挥、国家奖学金的后期效应等方面,阐述解决国家奖学金评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四唯;国家奖学金;评价体系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National Scholarship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Breaking the"Four Sole Criteri-ons"//YANG Fengzhu,ZHANG Ying,YAO Jianli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f national scholarships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the"four sole criterion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of breaking the"four sole criterions",the solu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national scholarships will be elabo-rate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valuation mechanism by the university,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valuation system by the col-lege,the role of graduate tutors,and the later effects of national scholarships.Key words four sole criterions;national scholarship;evaluation system1奖学金的设立及意义奖学金,是以经济手段奖励优秀学生的一种方式。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推荐立项公示名单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推荐立项公示名单

重点课题
3 4 5 6 7 8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丁曙晴 戴建国 卢金花 邹冲 周春祥 韩旭 汪悦 沈旭
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 助理研究员 副主任中医师 教授 教授
重点课题
整合性PBL教学在中医院校医学研究生教 重点课题 学及能力培养中的创新作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重点课题 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生学位课程设计与统 一般课题 计》慕课(MOOC)课程的探究与应用 针对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开展《伤寒 论》MOOC教学新模式探讨 基于中医名医病案导学式教学法为基础 的慕课教学模式研究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推荐立项公示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主持人1 主持人2 职称 课题名称 申报类型 (重点课题 /一般课 题)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王光耀
战丽彬
讲师
在境外研究生教学中导入我国传统文化
Hale Waihona Puke 重点课题2南京中医药大学
洪骏
助理研究员
供给侧改革下的研究生教育 基于排便障碍性疾病远程一体化诊疗系 统的临床案例式教学研究

关于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经费预算及入账

关于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经费预算及入账

关于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经费预算及入账的通知
各学院、项目申请人或导师:
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经费预算及入账工作已开始,请有关学院组织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导师或负责人根据附件一的项目类别填写项目预算表(附件二)并签字;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预算表需申请人和导师共同签字,导师为项目负责人。

学院资助的项目预算表需写明经费支出项目号并由负责人签字,同时提供专项资金审批表(附件三)。

常州工学院资助的项目请项目所在学院通知资助单位资助并提供相关证明。

学院汇总审核签字后(纸质和电子版各一份)于年月日前报研究生院培养科。

常州大学研究生院
附件一、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名单
1.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资助(项)
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
年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项)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奖补
附件二、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经费预算表(电子版提供表)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经费预算表
备注:、各项目经费使用范围及用途按照《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管理办法(版)》执行。

、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必须由申请人和导师共同签字,导师为项目负责人。

附件三、专项资金使用审批表
专项资金使用审批表。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书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书
3.增进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
在“互联网+”的理念下建立的创新性实验室平台,能够提供一个及时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有利于新思想、新理念的诞生,而且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带来不同的测试课题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将不断研究和创新的测试方法,对实验实践教学认识和了解会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和得到强化,从而为开展技术创新积累了必要的经验和技能,使得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成为可能。
2. 云实验中心的建立
目前高校实验资源主要还是以现场实验为主,实验资源利用率低,实验维护成本高,实验更新换代难以和技术发展有效协同发展,实验也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少量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来优化高校实验教学环节迫在眉睫。
国内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利用互联网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从实验教学角度,建立了云实验中心,通过建立服务器池,搭建桌面虚拟机环境,在同一系统上同时运行多台虚拟机,快速部署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构建了灵活可靠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
云实验中心的可以起到实验室宣传介绍的功能,有些高校实验室不为学生熟悉,不知道哪些实验室可以做哪些实验和研究,不知道实验室是否对学生开放,不知道每个实验室具体的开放时间,建立云实验中心就是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展示平台。对各个实验室的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包括实验室的成立背景和成立时间,实验室所取得的成就,实验室目前的人员组成以及实验目前所具有的实验设备,实验室可以做哪些实验。实验室相应的实验指导数据资料以及实验指导老师等。在实验室的主页上列出实验室开放的时间以及预约情况。
2.推动整个实验教学的转型发展。因为有了实验室和互联网的结合,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渠道,他们不仅在线上得到教学,也在线下得到更好的教学与服务。我们不仅能够把传统的教学做得更好,同时也能够让实验、实践等平台上的教学做得更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让各学科的教师、设备产品受益,以服务学生为目的.推动整个实验教学的转型发展。

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第9期2019年3月No.9March ,2019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秦岭,杨小健(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816)摘要:文章以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从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紧密围绕产学研用结合的特色优势,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教结合、产学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培养体系,以突出实践、激发创新思维,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项目名称: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项目编号:JGZZ18_028。

作者简介:秦岭(1980—),男,江苏扬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信息化、计算机网络应用及集成技术、高等教育管理。

引言2009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

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加,导致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研究生缺乏创新能力,不能及时适应相应的工作状态。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多年来在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积极参考全国各高校关于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丰富经验,以适应行业需求、提高人才质量为主线,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形成学院担当主角、师生广泛参与、校企协同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新格局,构建全方位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加强船舶与海洋工程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加强船舶与海洋工程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10.3969/j.issn.1671-489X.2019.18.063加强船舶与海洋工程课程建设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魏萍 刘大双 高俊亮 兰睿摘 要 研究生课程质量是保障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基本保障。

探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与经验,总结该学科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进展和成效,指出目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江苏科技大学对该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为例进行探索分析。

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课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文献标识码:B 1671-489X(2019)18-0063-03Strengthen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Case Study of Naval Architecture and //WEI Ping, LIU Dashuang, GAO Junliang, LAN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ourses is the basic guarantee to guarante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and also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of the postgraduat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 and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and ect in the postgraduate course setup, th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evaluation metho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at present, and take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Key words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 graduate course; talent cultiv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1 前言课程是知识的载体,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对三所工科类高校的访谈为例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对三所工科类高校的访谈为例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75㊀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基于扎根理论的导生关系对研究生知识产出影响研究 (J G L X 19_064);201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食品科技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及对策研究 (2018S J A 0201).作者简介:俞建光(1979-),男,江苏宜兴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对三所工科类高校的访谈为例俞建光㊀李元梓㊀朱㊀涛(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江苏南京226019)摘㊀要:引入扎根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三所工科类院校各个年级研究生的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后开始资料分析,找寻到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㊁学生积极性㊁教育资源㊁奖惩机制㊁职业规划㊁工业实践九个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四个关键影响因素对研究生质量影响的作用路径,尝试构建起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以期对工科类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探索提供相应的资料支撑和理论支持.关键词:扎根理论;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 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21.09.039㊀㊀工科类研究生教育培养是工科类高等教育金字塔中最顶尖的层次,其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发展水平和层次.在现实意义上,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会受到纵横不同层次和维度多种因素交织的合力影响.在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作用发挥的异同比较,以及若干不同因素处于同一系统内部相互影响作用的关系之后,加强对可监测影响因素持续的过程控制和不断深入的改革,力使培养质量的发展方向保持正向,从而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立足扎根理论,将其作为质性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基础,通过研究生㊁导师访谈第一手资料的直接获取,并深入分析原始资料,探讨影响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因素,梳理出影响效果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从而构建出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以期为工科类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探索提供资料支撑和理论支持.1㊀资料分析与研究结果1.1㊀资料与数据分析通过对扎根理论基本内容一般性理解,在遵守基本操作原则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对收集到的访谈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三级编码(开放式编码㊁关联式编码㊁核心编码)将现象概念化,并把概念整合打造成范畴并逐步确立出核心范畴,以寻求发现资料中具有关联性的因素.在对访谈资料按照操作程序一级编码的过程中,将访谈的关键记录以及相关录音资料转录所得到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从经过凝练的文字资料里探寻存在关联的概念类属,提取出若干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简单命名化,再进行概念化处理,最终可以获取得到28个开放式编码,分别是导师个人性格㊁导师指导方式㊁导师指导频率㊁课题方向难度㊁科研课题创新性㊁产业化可行性㊁课题组内部关系㊁高校科研重视度㊁科研参与度㊁考研初试难度㊁考研复试难度㊁学生科研素质㊁学生目标规划㊁学生科研占用时间㊁学生主动学习能力㊁高校科研经费投入㊁实验室硬件设备㊁学术论坛㊁师资力量㊁毕业考核机制㊁高校研究生奖励水平㊁延期情况㊁学位获得情况㊁工作想法㊁专业社会认可度㊁工厂实践频率㊁实习㊁生产认知.在经过对开放式编码继续加工总结提炼后得到9个二级编码.访谈资料二级编码获取的价值意义在于找寻到并确认各个概念类属之间的联系,加以利用,将开放式编码有机地串联㊁整合在一起,更加全面更加清楚地去解释若干现象的萌发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如此,在28个开放式编码中有效提取整合形成9个关联式编码,包括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㊁学生积极性㊁教育资源㊁奖惩机制㊁职业规划㊁工业实践.这9个关联时编码就是影响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将访谈资料进行科学化的三级编码旨在分析多个概念类属及其内在联系,确定出具有强大关联连接能力和关键影响作用的核心概念类属,薄利出一条主线作为主体,这就是集中抽象出来的核心编码.它可以较为紧密地联系其他的概念类属,更为有效地表达关系之间的内部逻辑,并最终完成整个理论的构建.深入分析9个关联式编码,发现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㊁学生积极性这5个核心编码是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1.2㊀研究结果1.2.1㊀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9个影响因素和3个重要影响因素表1㊀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编码情况关联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提及频数参考点覆盖率导师指导导师个人性格㊁导师指导方式㊁导师指导频率142073%科研课题课题方向难度㊁科研课题创新性㊁产业化可行性122062%学术氛围课题组内部关系㊁高校科研重视度㊁科研参与度122058%生源质量考研初试难度㊁考研复试难度㊁学生科研素质102051%学生积极性学生目标规划㊁学生科研占用时间㊁学生主动学习能力82042%教育资源高校科研经费投入㊁实验室硬件设备㊁学术论坛㊁师资力量72037%奖惩机制毕业考核机制㊁高校研究生奖励水平㊁延期情况42018%职业规划学位获得情况㊁工作想法㊁专业社会认可度32014%工业实践工厂实践频率㊁实习㊁生产认知2209%㊀㊀进一步对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㊁学生积极性㊁教育资源㊁奖惩机制㊁职业规划㊁工业实践这9个因素进行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这四个因素被关注的频率相对较高,分别为占比73%㊁62%㊁58%和51%.由此可见,这4个因素对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最劳动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76㊀㊀为明显,是重要影响因素.1.2.2㊀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4个直接影响因素表2㊀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4个直接影响因素及作用途径直接因素作用于其他影响因素被提及的频率导师指导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72%科研课题学术氛围㊁学生积极性63%学术氛围生源质量㊁学生积极性58%生源质量职业规划㊁工业实践52%㊀㊀对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九大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可以直观看出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这4个核心编码,除了自身直接作用之外,也会作用于不同的路径方式,作用于其他影响因素,以深刻影响培养质量(见表2).导师指导这个直接因素(相关频次占比72%)作用于科研课题㊁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的全过程,协同式对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科研课题(相关频次占比63%)与学术氛围㊁学生积极性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学术氛围(相关频次占比58%)直接影响着学生积极性,合力提升着研究生的科研综合素养.生源质量(相关频次占比52%)与职业规划和工业实践之间广泛地也存在着显著联系,研究生的生源质量间接体现着研究生个人的职业规划水平,进而影响工业实践和科研产业化的相关进程,直接影响工科类研究生的工科学术知识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1.2.3㊀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三级编码程序性方式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将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这四个直接主要影响因素串联成主线,探寻其与教育资源㊁学生积极性㊁工业实践等因素之间的联系,可以建立出如图1所示的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它不仅直接将9个影响因素生动展现,同时也直观性揭示了各个因素影响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复杂多重的作用关系和内在联系途径.图1㊀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2㊀讨论本文尝试从工科类高校研究生切身感知的角度,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小组访谈为主要形式,确定了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㊁学生积极性㊁教育资源㊁奖惩机制㊁职业规划㊁工业实践等9个概念类属,即影响工科类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九大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清晰反映现象的核心类属概念及其价值关系,进而构建出基于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4个直接影响因素及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途径.2.1㊀导师指导导师指导是影响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是工科类研究生培养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稳固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居于高水平位置的关键.研究生导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研究生的大面积参与有助于导师尽早结项其承担的纵横项课题项目,在单位时间内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不同于本科阶段导生关系交往局限于实际课堂上的教与学,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导师往往肩负了更多的义务与责任,与研究生在思想㊁课业㊁心理㊁生活㊁交际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着紧密和深层次地交流.这不但有利于导生之间逐步建立起稳定且深厚的导生情谊,而且对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有着正向的激励.2.2㊀科研课题在工科类高校中,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方式与本科生较为不同,研究生强调教学与科研的双重结合,而且研究生在科研方面所用的时间更多一些.所以,工科类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科研素质和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部分受访研究生认为,科研课题这一因素促进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是整个大的学术团队内部存在明确且科学的合作与分工,有了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个人才能从环境中受到熏陶.也有其他受访者认为,科研课题的难度大小会影响研究生本人的科研积极性以及未来科研素养的发展趋势,间接地影响着工科类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质量,从而体现出工科类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㊁学术氛围等综合评价.2.3㊀学术氛围学术氛围是影响每一个学科内涵建设的核心因素,究其原因在于它不仅决定了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深度,还决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高低.学术氛围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密切相关,若一所工科类高等院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那么在该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就会受这种学术氛围的潜在影响,学生相互激发对科研更多的兴趣与热爱,愿意投身科研事业,久而久之,影响着该校研究生教育培养.2.4㊀生源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科院校以 创一流学校,培养一流人才 为办学宗旨.因此,提高高校生源质量是高校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关口是精准把好入学质量关.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无可厚非地直接影响研究生未来培养目标的潜力与后劲.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输出质量,继而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潜力,也决定着高校教学㊁科研等工作的出发点.2.5㊀学生积极性众所周知,在日常实际教学过程中, 兴趣天然就是最棒的老师 ,是学生探索知识的第一动力,也是发明创造不竭的精神源泉.在本科生教育教学中,实际课堂上学生展现出的积极性或活跃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该门课程教师授课水平.当谈到工科类高校研究生的积极性,不仅仅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表现在各实验室中,体现在对科研的兴趣上.若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积极性水平保持较高水平,那么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可以提升自身的科研综合素养.对于高校来说,研究生对科研事业的积极性体现着该所高等院校在教育培养上隐性作用.2.6㊀教育资源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要积极发掘和利用校内外尤其是互联网上的各种现有可依托的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达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工科类高等院校要适应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需求,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创造条件,着力加强工科类学科的软硬件建设.在软件建设方面,营造严肃活泼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术活动,树立良好的学术作风.硕士点㊁博士点㊁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是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在硬件建设方面,实验仪器设备先进与否是很大程度上成了决定了研究生掌握新技术㊁新方法的关键因素.为适应新时代下工科类学科内涵建设的需要,工科类高等院校应加强实验室的规范化㊁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稳定的研究生培养科研平台.2.7㊀奖惩机制近些年,各大高等院校为激发学校的科技潜力,提升学校的科研综合实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77㊀基金项目:交通强国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与稳就业研究项目(Z J S 202028).作者简介:任圆圆(1986-),汉族,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与铁道工程.奖惩机制.若在校科研团队或教师,发表高质量学术文章等高水平学术成果,各大高校都会给予适当的奖励以鼓励其继续为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研究生而言,每所高校都会存在一定的毕业考核机制,以 鞭策 学生认真完成自身学业,更多的是促使学生科研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实力的提高.2.8㊀职业规划高水平高质量且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但学术成果孕育的整个过程则始终以科学的方法贯穿其中.如何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将学术成果的孕育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融合起来,形成协同发展效应,这是对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难题挑战.若一位研究生头脑中有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那么这位学生的未来发展也较为明亮.对于各高等院校,无论是培养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应注重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使每位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有较为清晰的目标,这样高校人才教育培养输出总量和质量都会有所提高.2.9㊀工业实践与许多文科类高等院校不同,工科类高校会注重将科研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业生产中,将科创成果产业化㊁实践化,以满足国家对工业生产的需求.因此,在工科类高校中,提升研究生的工业实践能力,科创实验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效能的能力,培养其工程实践意识也是较为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将技术工业化,能否将科创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也是一个工科类科研项目应考察和注意的问题.教育培养出科创技术应用型人才也是工科类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满足市场对各个行业的需求.3㊀总结本文采用以扎根理论为基础的质性研究方法,对三所工科类高等院校各年级研究生的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的资料分析,从中找到了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等9个影响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9个影响因素相互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联系,部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㊁相互作用.总的来说,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高校教育水平与教学方式等众多因素都有所联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是各所工科类高校的办学宗旨,各大高校应适应当今工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参考文献[1]郅军锐.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155.[2]邓婕,吴林海,王晓莉,等.面向协同创新的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与模式构建[J ].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8):226G229.[3]潘娟华,郑庆岚,林伟连,等.研究生教育生源质量提升的四个关键环节 基于浙江大学的个案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05,(10):71G73.[4]潘娟华,郑庆岚,林伟连,等.研究生教育生源质量提升的四个关键环节 基于浙江大学的个案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05,(10):71G73.[5]李小青.博士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剖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 1):27G30.交通强国建设时期交通类高职院校绿色创业教育研究任圆圆(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与铁道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18)摘㊀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进入交通强国建设时期.交通类高职院校在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的过程中,肩负着培养高素质㊁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重任.本文分析了交通强国建设时期交通类高职院校开展绿色创业教育理论基础,剖析了交通类高职院校绿色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方向出发,提出了明确绿色创业人才培养定位㊁营造绿色创业文化氛围㊁加强绿色创业实践教育等交通类高职院校实现绿色创业教育的路径,为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㊁就业提供参考.关键词:交通强国建设;交通类高职院;绿色创业教育中图分类号:F 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21.09.0400㊀引言2019年,我国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明确了交通强国的建设要分两个阶段进行实现,2021~2035年交通强国基本建成,到2050年,交通强国全面建成.交通强国的建设必不可少的是高质量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交通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此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而光荣的使命,应准确把握交通强国时期交通人才应该具有的素质标准,为高效㊁绿色㊁经济的现代交通体系的打造提供支撑.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不仅给交通类高职院校带来发展机遇,也对其进行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建设交通强国的短板是绿色创业人才短缺,借助交通类高职院绿色创业教育,培养绿色创业人员可以使一部分就业人员转换为创业人员,不仅可以解决我国交通类人才的就业问题,还能够助力交通强国的建设.1㊀绿色创业教育绿色创业教育由绿色创业和教育两个概念组合而成.绿色创业是创业者以绿色创新为导向,识别㊁开发和利用创业机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行为与过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绿色发展成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末, 绿色大学 的概念被提出,王大中教授对绿色教育进行了初步阐释.发展初期,绿色教育注重环境㊁课堂㊁科技㊁师资㊁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随着其发展,目前已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希望通过绿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兼具生态㊁经济㊁环保等多重价值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催生更多能够解决环境问。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附件1: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2012年)1、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一、实施目的实施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项目,为研究生提供科研机会与条件,促进其开展系统、规范的科研训练,发挥创新优势,发掘创新潜能,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创新水平。

二、申报对象1、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学术型在读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和一、二年级博士研究生,基本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者;2、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申报对象主要为博士研究生;3、同等条件下,非定向、非自筹经费研究生以及撰写学位论文无相应研究课题的研究生可优先申报;4、已承担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者不得申报。

三、申报条件1、申报者具有较好的科研素质与基本条件。

2、申报者所在学校、学科及其指导教师积极支持其创新课题研究工作,所在高校能够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和配套资助。

3、项目选题或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或围绕重大理论和学科前沿问题,申报者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

申报项目应是研究生独立设计的课题,可以与学位论文选题一致,也可以与学位论文不同的选题。

对与学位论文选题不一致的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申请者所在学校应通过组建跨学科导师组等措施,积极支持课题研究,切实加以指导。

4、项目设计科学、规范,论证客观、充分,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清晰,可行性强,且理论、实验、方法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课题可优先申报。

5、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1年,项目结题后,项目承担人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四、项目管理1、创新计划项目由符合申报对象要求的研究生申请、学科推荐、学校按限额申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对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进行审核批准后,立项公布。

2、立项项目分省立省资助和省立校资助两类,省立省资助项目按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类别,由省教育厅给予不同额度的经费资助,培养单位应给予不低于1∶1的经费配套,省立校资助项目由培养单位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