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
医学影像学各部位影像学图

头颅CT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颅内 结构,但存在辐射损伤的风险。
详细描述
头颅CT能够清晰地显示脑组织、脑室、 脑池等结构,对于脑出血、脑梗死、 颅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适用人群
适用于脑出血、脑梗死、颅内肿瘤等 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前评估。
头颅MRI
总结词
头颅MRI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头部进行扫描,通 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影像,用于观察颅脑内部结构的一种检 查方法。
四肢影像学图
四肢X线片
总结词
用于观察骨骼结构,判断骨折、关节脱位等骨骼病变。
详细描述
X线片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四肢骨骼的结构和病变。 通过X线片,医生可以诊断骨折、关节脱位、骨肿瘤等疾病,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四肢CT
总结词
用于观察骨骼和软组织的细节,提高对病变的检出率。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腹部X线片主要用于观察腹部脏器的形态和位置,如胃肠道、肝脏、胆囊、胰腺等。它可以显示脏器的轮廓、大 小、密度以及是否存在异常肿块或钙化灶。腹部X线片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低,但敏感度较低,对于早期病变 可能难以发现。
腹部CT
总结词
腹部C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腹部进行详细检查的影像学方法。
胸部X线片
总结词
胸部X线片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 观察胸部结构和病变。
详细描述
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肺部、胸膜、胸壁、纵隔等部位的 病变,常用于检查肺炎、肺结核、肺癌、胸腔积液等疾 病。X线片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分辨率 较低,对一些微小病变的检出能力有限。
胸部CT
总结词
胸部CT是一种断层扫描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显示胸部结构和病变。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三节: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体表定位标志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常采用“九区分法”:即用两条水平线和两 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上水平线为经 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 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 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所分的九个区,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 右季肋区,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 下部为腹下区、左髂区和右髂区。
侧面定位标志 肩胛上角
肩胛下角
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
脐上3cm 脐 脐下3cm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耻骨联合
肋弓下缘(最低点) 髂嵴 髂嵴下3cm
体表定位标志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体表定位标志
五、头颅体表定位标志
颅骨形态结构复杂,相互重叠。在X线摄影 中须根据体表定位点、线、面,准确地摆放 头颅的体位及 中心线入射点(中心点)。
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1、内踝:胫骨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腓骨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胫骨上端前缘的突起。 14、髌骨: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髂嵴: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髂前上棘:髂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体表定位标志
五、头颅体表定位标志
1、定位点 (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称为眉间。 (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称为鼻根。 (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称外耳孔。 (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称为枕外隆凸。 (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 (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称为下 颌角。
X线技术 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部位焦-片距及中心线包括的影像注意的细节、用途上肢:手正位焦-片距75—100cm、中心线-第3掌指关节(或第3掌骨头)。
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影像,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影像;如需测定手部异物和观察骨折或脱位时的骨块移位情况是需加照手部侧位片(中心线对准第二掌骨头)手斜位75-100cm,中心线-第5掌指关节,掌面与胶片呈45度。
主要检查第2、3掌骨的斜位;第1-5掌骨、指骨及骨间关节呈斜位影像,第4、5掌骨基底部相互重叠。
腕关节正位75-100cm,中心线-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处,手半握拳显示腕关节正位影像还有舟骨后前位哦。
腕关节侧位75-100cm,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显示腕关节侧位影像,尤其对月骨脱位的诊断更有价值。
注意侧位腕骨解剖位置。
尺桡骨正位75-100,中心线-前臂中点,手掌朝上,腕部稍外旋显示尺桡骨、腕关节及肘关节的正位影像尺桡骨侧位75-100cm,中心线-前臂中点,肘部约屈90度,肩部与肘部放在同一水平,使肘部与肱骨远端贴在探测器上。
显示尺桡骨及腕关节与肘关节的侧位影像,肘关节正位75-100cm,中心线-肘关节横纹中点(或肱骨内外上髁间中点),肩部与肘关节在同一平面上,腕部稍上抬。
图像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上段;关节间隙呈一字样,肱桡关节面无骨性重叠肘关节侧位75-100cm,经肘关节间隙,肘关节屈90度,尽量在同一平面肱骨内外髁重叠构成圆形致密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肱骨正位片75-100cm,站立位、上肢伸直、手掌向上,上臂和肩部紧贴探测器面上。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
焦片上下缘包括肩关节与肘关节。
肱骨侧位片75-100、手臂上抬,前臂内旋、肘关节弯曲、拇指向上;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同上。
肩关节正位75-100,经肩胛骨喙突,屏气曝光,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叠呈切线显示应取15度斜位,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叠面;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cm不应重叠,肱骨大结节显示;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肩关节斜位75-100,经肩部上缘内下方各5cm处,倾斜45度角,屏气曝光显示关节盂和肱骨头间的关节间隙肩关节腋窝位肩关节穿胸位冈上肌出口位 1.体位:患者取后前立位或坐位,被检侧肩关节靠近并贴紧成像板,身体冠状面与成像板成60°夹角;检测手腕置于对侧肩上或者别于身前,使肱骨向对侧上移或尽量后移,使肱骨近段不与肩胛骨重叠。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对比剂

(1)钡剂
医用硫酸钡:为纯净的硫酸钡粉末,多用于食管、 胃、肠、窦道及瘘管检查。
(2)碘剂
1)泛影钠 为无色透明溶液,粘稠度较小,常用 于静脉肾盂造影和各种血管造影。也可用于瘘管、 胆管“T”型管造影。
2)泛影葡胺 常用于静脉肾盂造影、心血管及脑血 管造影。该药粘稠度较大,不易做高浓度快速 注射。
(二)对比剂引入体内的方法
1.直接引入法 是通过人体自然孔道、病理瘘管或 体表穿刺等途径,直接将对比剂引入造影部位。 有:①口服法②灌注法③穿刺注入法。
2.间接引入法 是将对比剂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入体 内,经过吸收,利用某些器官的排泄功能,将 对比剂有选择地聚集到需要检查的部位而产生 对比。有:①生理排泄法②生理吸收法。
一、对比剂
(一)对比剂的分类、种类及临床应用
对比剂分为阳性对比剂和阴性对比剂两大类。
1.阴性对比剂 是一种密度低、吸收X线少、原子 序数低、比重小的物质。
在X线照片上显示为密度低(黑色)的影像。常用 的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阳性对比剂 是一种密度高、吸收X线多,原子 序数高、比重大的物质。在X线照片上显示为 密度高(白色)的影像。常用的对比剂有钡剂 和碘剂。
7)碘苯六醇 为非离子型对比剂,可直接用于心血 管造影。由于此药较甲泛葡糖对神经的毒性更 低,副作用更少,且不需临时配制,常取代甲 泛葡糖。临床多用于椎管、心血管、尿路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CT增强检查等。
8)碘曲伦 是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椎管对比剂,也 常用于选择性血管造影等。
9)碘番酸 常用于口服胆囊及胆总管造影。 10)胆影葡胺 临床上仅用于静脉胆系造影。 11)碘化油 常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也用于瘘管、
(三)对比剂的药敏试验、阳性反应及急救措施
正常人体各部位X线详解

X线的物理特性
01
02
03
穿透性
X线能穿透人体组织,使 不同密度的组织在影像上 呈现不同的密度影。
荧光效应
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出 荧光。
感光效应
X线能使胶片感光,从而 形成影像。
X线成像原理
穿透与吸收
X线穿透人体时,不同组织对X线 的吸收程度不同,形成对比度。
聚焦与放大
通过特定的透镜系统,将X线影像 聚焦并放大,以便更清晰地观察。
均匀。
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的袋 状结构,密度均匀,蠕
动波可见。
泌尿系统的X线表现
肾脏
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密度均 匀,肾盂肾盏显影良好。
输尿管
X线表现为细长的管状结构,走行自然,密度均匀。
膀胱
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的囊状结构,充盈时呈圆形或 椭圆形,排空时呈锥形。
生殖系统的X线表现
男性生殖系统
颅内组织的X线表现
脑实质
由于脑实质富含水分,X线平片上呈现相对较低的密度,不易显示其细微结构。
脑脊液
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在X线平片上呈现黑色影像,有助于判断脑室大小 和形态。
颞骨的X线表现
颞骨骨质
颞骨骨质在X线平片上呈现致密的白色影像,可清晰显示骨皮质和骨松质的细微 结构。
颞骨气化
颞骨部分区域可发生气化,X线平片上呈现密度较低的影像,有助于判断颞骨气 化的程度和范围。
无骨质增生或破坏。
胸椎
胸椎X线表现为各椎体大小、 形态正常,椎间隙均匀一致,
无骨质增生或破坏。
腰椎
腰椎X线表现为各椎体大小、 形态正常,椎间隙均匀一致,
无骨质增生或破坏。
骶椎
骶椎X线表现为各椎体大小、 形态正常,椎间隙均匀一致,
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二、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骼嵴为骼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骼前上棘为骼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92259

②听眦线,外眦角与外耳孔的联线,又称 头颅基底线。
a
3
• 另外,头颅骨摄影时要用滤线栅,吸收 散射线,提高摄影效果。由于新的检查 技术的出现(CT、MR),使许多传统 的头颅位置不用或少用,如:颌下顶位、 眼眶位、鼻骨、颞骨、乳突、鼻窦的一 些摄影和位置等,本节不再述。
a
4
1.头 颅 后 前 位
7. 尺 桡 骨 侧 位
a
63
8. 肘 关 节 前 后 位
a
64
9. 肘 关 节 侧 位
a
65
10. 肱 骨 前 后 位
病人取仰卧位。
被检侧上臂紧
暗盒。前后位
时手臂伸直,
手掌向上。侧
位时肘关节弯
曲,前臂内转
成侧位姿势。
中心线均对准
肱位
a
67
12. 肩 关 节 前 后 位
有生理弯曲存在。 摄影时要注意:
• ①矫正生理弯曲,尽量减少影像失真; • ②除第1、2颈椎外,其他颈椎、胸椎、
腰椎、骶骨前后位、侧位的摆法 基本 相同,中心线均取所摄位置的中心;
a
29
③ 下部脊柱摄影前要清除肠内容物及 排尿;
④ 脊柱多采用前后位和侧位,必要时 须加摄斜位片。如外伤、脊椎病等
⑤必须用滤线设备吸收散射线 ⑥ 拍摄脊柱片时必须深吸气后曝光 ★ ⑦ 胸腰段及骶骨侧位的摄影条件 ★
病人取仰卧位。 肩胛骨喙突对准 台面中线,肩部 紧靠台面。手臂 伸直,手掌向上。 中心线对准喙突。
a
68
(四) 下肢
a
69
1. 足 部 前 后 位
7. 乳 突 罗 氏 位
a
13
8. 乳 突 许 氏 位
a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脊柱摄影

【影像显示】显示颈椎斜位 影像,右(左)前斜位显示 右(左)侧椎间孔和椎弓根; 椎间孔呈卵圆形排列,显示 于椎体与棘突之间,椎弓根 投影于椎体正中,上下关节 突显示清晰;椎骨纹理清晰; 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5.胸椎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胸椎正位形态及椎旁软组织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 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线;两臂置于身旁,下肢伸直 或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两足平踏床面;IR上缘平第7颈 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相当于胸骨体中点), 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第十一胸 椎至第二骶椎椎骨侧位及部 分软组织像;第三腰椎椎体 无双边现象;椎弓根、椎间 孔、椎间关节、腰骶关节及 棘突显示;椎体骨皮质和骨 小梁结构清晰显示;周围软 组织层次可见。
10.腰椎斜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椎斜位形态、排列曲度、棘突、椎 间孔、椎弓根、上下关节突及骨质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两臂上举抱头,身 体向后仰,使冠状面与床面成45°角,第三腰椎棘突置 于床中线后4cm。IR上缘包括第十一胸椎,下缘包括上 部骶椎。 【中心线】中心线经第3腰椎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 第3~12胸椎 侧位影像显示于照片正中, 胸椎序列略呈后突弯曲;椎 体前后缘呈切线显示,无双 边影现象;椎间隙显示清楚, 各椎体及附件结构清晰均包 括在照片中。
7.上段胸椎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上段胸椎侧位的形态、曲度及骨质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身体稍后倾,近床侧上肢上举, 远床侧上肢外旋并尽量伸向后下方,使双侧肩部交错。 【中心线】经远床侧锁 腰骶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骶关节面骨质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置于身旁,双 下肢伸直并拢,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 线;IR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5°~20°角,经两侧髂前 上棘连线中点处射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板。焦―片距取75~100cm。
三﹑上肢常用摄影体位 (一)手
1.手后前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 坐于摄影床一侧;被检 侧手置于暗盒上,掌面 向紧贴暗盒,五指伸直 并稍分开,第3掌骨头 置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第3掌 骨头,垂直暗盒射入
【中心线】对准尺、桡骨茎 突连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
腕关节后前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 显示腕骨、 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 远端的正位影像;腕桡关 节面清晰;软组织影像显 示良好
【用途】多用于腕部外伤, 观察小儿发育情况,需摄 取双侧腕部正位。
腕关节后前位显示图
2.腕关节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 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手 呈半握拳或伸直,腕部尺 侧在下靠近暗盒;尺骨茎 突置于照射野中心。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 不屏气曝光。
【用途】概括观察尺桡 骨及前臂软组织侧位 的形态和骨质变化。
尺、桡骨侧位显示图
(四)肘部
1.肘关节前后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 坐于摄影床阴极端; 被检侧肘关节伸直, 尺骨鹰嘴置于照射野 中心。
【中心线】对准肱骨内 上髁和外上髁连线中 点垂直暗盒射入。
肘关节前后位摄影体位
腕部尺偏位显示图
(三)前臂
1.尺、桡骨前后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 影床阴极端,背侧在下平放 于暗盒上;暗盒中线与尺、 桡骨长轴平行,并包括其两 端或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 前臂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 暗盒射入。
尺、桡骨前后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尺、 桡骨正位影像;软组 织影像显示良好
• 手后前位摄影体位图
【标准片显示】 显示2—5掌、 指骨及腕骨正 位影像,拇指 呈斜位像,软 组织轮廓显示清晰。
手后前位显示图
3.手后前斜位(掌下斜位)
【体位设计】被检查侧坐于 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手 掌向下,掌面与暗盒约呈 45°角;各手指均匀分开 且稍弯曲,并使指尖触及 暗盒;第3掌骨头置于照 射野中心。
二、四肢摄影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摄影申请单。 2.四肢长骨摄影时,肢体的长轴应与暗盒长轴平行。且包
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一端时,应至少包括邻近病 变一端的关节。 3.同一张照片上显示正侧位像时,应使肢体方向一致。 4.上、下肢正位基本为前后位,要求矢状面与暗盒垂直。
5.对外伤患者进行摄影时,应尽量采用改变X线中心线方向 或移动摄影床来满足摄影体位的要求。
【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 直暗盒射入。
腕关节侧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腕骨、掌 骨近端和尺桡骨下端的侧 位影像;腕骨重叠较多, 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 背侧及掌侧软组织影像显 示良好。
【用途】对检查腕骨,尺骨 和桡骨下端骨折移位和关 节脱位情况很有帮助。
腕关节侧位显示图
3.腕部尺偏位(外展位)
【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 垂直暗盒射入
手后前斜位摄影体位图
【标准影像显示】拇指 呈侧位。其他诸骨均呈 斜位影像。
【用途】用于观察第1、 2、3掌、指骨及其关 节的影像结构。因4、 5掌骨部分重叠,4、5 指骨显示为斜位影像, 故适于观察各掌指骨的 背侧皮质。
手后前斜位显示图
5.拇指正位
【体位设计】被检查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前 臂伸直,手及前臂极度内旋,使拇指背侧紧贴暗 盒,其余四指伸直。 【中心线】对准拇指掌指关节垂直暗盒射入。 【标准影像显示】拇指及第1掌骨正位影像。 【用途】观察拇指及其关节或软组织影像结构。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 摄影床旁;被检侧手和前 臂伸直,手掌面向下并向 尺侧偏移;腕部置于远端 抬高与床面而呈20°角的 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尺、桡骨茎 突连线中心垂直暗盒射入。
腕部尺偏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为舟骨长 轴展开影像,与其他骨的 邻接面显示清晰。
【用途】此位置可获得舟骨 正面投影,并避免与其它 骨重叠。
6.拇指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 侧前臂伸直,2~5指弯曲呈半握拳状,手背向上, 拇指外侧向下紧贴暗盒。 【中心线】对准拇指掌指关节垂直暗盒射入。 【标准影像显示】拇指及第1掌骨侧位影像。
(二)腕部
1.腕关节后前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 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手 呈半握拳,掌面向下紧贴 暗盒;尺桡骨茎突连线中 点置于照射野中心。
【标准影像显示】尺、 桡骨近端及肱骨远端, 肘关节前后位影像; 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用途】概括观察肘关 节正位投影形态和骨 质情况。
肘关节前后位显示图
2.肘关节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 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肘 关节屈曲约呈90°角,尺 侧在下平放于暗盒上;肱 骨内上髁置于照射野中心。
第10章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
技术
第二节 四肢摄影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外侧的突起。 3.尺骨鹰嘴为肘关节后侧的突起。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肩峰及到的突起。 9.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10.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到的内低外高的骨骼。 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为胫骨前上缘的突起。 14.髌骨为股骨远端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为股部远端膝关节内侧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为股部远端膝关节外侧的突起。 17.腓骨小头为股骨外上髁下方可扪及到的突起。 18.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 19.股骨大粗隆为股骨外上方的突起。 20.髂嵴为髂骨最高位置处的突起。
【用途】概括观察尺、 桡骨和前臂软组织的 正位形态和骨质情况。
尺、桡骨前后位显示图
2.尺、桡骨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 坐于摄影床旁。被检 侧前臂伸直,肘部弯 曲呈90°角,肩关节放 低与肘关节相平。前 臂中点置于照射野中 心。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 点垂直暗盒射入。
尺、桡骨侧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尺骨、 桡骨、腕关节或肘关 节的侧位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