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脊柱X线摄影技术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摄影的原则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
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
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
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
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
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骨骼部分)手正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X线摄影规范

X线摄影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X线摄影规范【摄影前准备】头颅、胸部、四肢等部位不需要特殊准备。
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部位摄影时,要事先进行肠道准备以清除肠道内容物,否则影响诊断。
【摄影步骤】1.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摄片部位。
2.确定摄片部位。
3.依据检查部位的实际大小选择适当的照射视野。
4.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和头颅等较厚的部位,需使用滤线栅。
5.除去衣物或身体部位上能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如发卡、金属饰物、膏药和辅料等。
6.选择适当的曝光条件,如焦点大小、千伏、毫安、时间、焦-片距等。
7.摆好体位、对准中心点、调整曝光视野、手动曝光。
【注意事项】1.骨关节系统⑴患者处于最舒适体位。
⑵摄影部位与数据采集板长轴平行,置于数据采集板中心。
⑶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
四肢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
⑷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
⑸任何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还要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
⑹单侧摄影需在胶片显着位置标明方向。
2.胸部⑴常规采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怀疑气胸或支气管异物时,可同时摄深呼气相以资对别。
⑵使用滤线栅。
摄影距离150~180cm。
短时间、高千伏曝光。
3.腹部⑴摄片前清除肠内容物。
⑵曝光时屏气,使用滤线栅,摄影距离100cm。
⑶必要时检查当日禁食及禁服任何药物。
⑷摄片前可进行腹部透视,观察有无其他影响诊断的影像(气影或对比剂影),如有需进行处理。
2。
放射科四肢、脊柱和软组织X线摄影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四肢、脊柱和软组织X线摄影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一、四肢(一)适应证 1.外伤。
2.感染。
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畸形。
5.关节病变。
6.骨骼生长障碍。
7.营养障碍性骨病。
8.内分泌性骨病。
9.骨中毒性疾病。
10.其他,如累及到骨骼的全身性疾病。
(二)禁忌证怀孕早期不宜摄片。
(三)注意事项1.去除摄片范围内影响 X线穿透的体外异物(固定骨折的器具除外)。
2.观察骶尾及骨盆骨病变时,如肠内容物过多,可行清洁灌肠。
3.注意非摄片区域重要脏器的 X线防护。
(四)操作方法1.手后前位(1)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台一侧,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掌面紧贴床面,将第3掌骨头置于照射野中心,各手指自然分开。
(2)中心线对准第 3 掌骨,与床面垂直。
2.手后前斜位(1)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台一侧,肘部弯曲约成直角,将小指和第5掌骨靠近照射野外缘,手置于侧位,然后将手内旋使手掌与台面约成 45°。
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指尖靠床面上。
(2)中心线对准第5掌骨头并与床面垂直,这样可利用斜射线,使掌骨头不至过多重叠。
3.腕关节后前位(1)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台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腕关节置于照射野中心,手呈半握拳状,拳面向下,使腕部掌面与床面靠紧。
(2)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并与床面垂直。
4.腕关节侧位(1)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台一侧,患臂侧向伸直,将第5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床面,手指稍屈曲,尺骨茎突置于照射野中心。
(2)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并与床面垂直。
5.肘关节侧位(1)患者坐于摄影台前,患臂前伸,肘部弯曲约90°,肘关节置于照射野中心,手掌面对患者,肩部尽量放低并与肘关节相平。
(2)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中心并与床面垂直。
6.肘关节前后位(1)患者坐于摄影台一侧,前臂伸直,手掌向上,尺骨鹰嘴突置于照射野中心,肘部背侧紧靠床面,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2)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中心并与台面垂直。
7.肩关节前后位(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测上肢伸直且稍向后外展,手掌向上,将患者对侧肩部和髋骨垫高,头部转向被检侧,使被检侧肩部紧靠床面,照射野上缘超出肩部上方2cm,外缘超出上臂软组织。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92259

②听眦线,外眦角与外耳孔的联线,又称 头颅基底线。
a
3
• 另外,头颅骨摄影时要用滤线栅,吸收 散射线,提高摄影效果。由于新的检查 技术的出现(CT、MR),使许多传统 的头颅位置不用或少用,如:颌下顶位、 眼眶位、鼻骨、颞骨、乳突、鼻窦的一 些摄影和位置等,本节不再述。
a
4
1.头 颅 后 前 位
7. 尺 桡 骨 侧 位
a
63
8. 肘 关 节 前 后 位
a
64
9. 肘 关 节 侧 位
a
65
10. 肱 骨 前 后 位
病人取仰卧位。
被检侧上臂紧
暗盒。前后位
时手臂伸直,
手掌向上。侧
位时肘关节弯
曲,前臂内转
成侧位姿势。
中心线均对准
肱位
a
67
12. 肩 关 节 前 后 位
有生理弯曲存在。 摄影时要注意:
• ①矫正生理弯曲,尽量减少影像失真; • ②除第1、2颈椎外,其他颈椎、胸椎、
腰椎、骶骨前后位、侧位的摆法 基本 相同,中心线均取所摄位置的中心;
a
29
③ 下部脊柱摄影前要清除肠内容物及 排尿;
④ 脊柱多采用前后位和侧位,必要时 须加摄斜位片。如外伤、脊椎病等
⑤必须用滤线设备吸收散射线 ⑥ 拍摄脊柱片时必须深吸气后曝光 ★ ⑦ 胸腰段及骶骨侧位的摄影条件 ★
病人取仰卧位。 肩胛骨喙突对准 台面中线,肩部 紧靠台面。手臂 伸直,手掌向上。 中心线对准喙突。
a
68
(四) 下肢
a
69
1. 足 部 前 后 位
7. 乳 突 罗 氏 位
a
13
8. 乳 突 许 氏 位
a
DR操作常规要点

DR操作常规全身各部位x线摄影(1)四肢x线摄影(2)头颅x线摄影(3)脊柱x线摄影(4)胸部x线摄影(5)腹部x线摄影摄影技术(一)四肢x线摄影摄影时注意事项1、病人可根据需要取立位、坐位或卧位,但是,必须使病人处于最舒适的位置;2、任何部位包括四肢、脊椎摄影时,长轴应与胶片长轴平行,必须放于暗盒中心;3、一张胶片上拍摄两个位置时,身体的同一端,必须放在胶片的同一侧;4、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
四肢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
5、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或一张胶片(选择大小合适的胶片)包括两侧结构;6、任何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还要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7、摄影时中心线除特殊标记角度外,均须与暗盒垂直;8、摄影距离一般在75-110cm左右。
手掌后前位(PA Hand)【体位】(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曲肘约90°角。
(2)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向下紧贴暗盒,第3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
(3)摄影距离90~100cm。
【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
手掌后前斜位(Oblique Hand )【体位】(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曲肘约90°角。
(2)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指尖触及暗盒。
手指内旋,使掌心面与暗盒约成45°角。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
腕关节后前位(PA Wrist)【体位】(1)患者坐位,腕关节成后前位,肘部弯曲约成90°角。
(2)手半握拳,腕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腕部掌面紧贴暗盒。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腕关节侧位(Lateral Wrist)【体位】(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约成直角。
(2)手指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贴暗盒,尺骨茎突置于暗盒中心。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脊柱摄影

【影像显示】显示颈椎斜位 影像,右(左)前斜位显示 右(左)侧椎间孔和椎弓根; 椎间孔呈卵圆形排列,显示 于椎体与棘突之间,椎弓根 投影于椎体正中,上下关节 突显示清晰;椎骨纹理清晰; 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5.胸椎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胸椎正位形态及椎旁软组织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 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线;两臂置于身旁,下肢伸直 或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两足平踏床面;IR上缘平第7颈 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相当于胸骨体中点), 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第十一胸 椎至第二骶椎椎骨侧位及部 分软组织像;第三腰椎椎体 无双边现象;椎弓根、椎间 孔、椎间关节、腰骶关节及 棘突显示;椎体骨皮质和骨 小梁结构清晰显示;周围软 组织层次可见。
10.腰椎斜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椎斜位形态、排列曲度、棘突、椎 间孔、椎弓根、上下关节突及骨质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两臂上举抱头,身 体向后仰,使冠状面与床面成45°角,第三腰椎棘突置 于床中线后4cm。IR上缘包括第十一胸椎,下缘包括上 部骶椎。 【中心线】中心线经第3腰椎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 第3~12胸椎 侧位影像显示于照片正中, 胸椎序列略呈后突弯曲;椎 体前后缘呈切线显示,无双 边影现象;椎间隙显示清楚, 各椎体及附件结构清晰均包 括在照片中。
7.上段胸椎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上段胸椎侧位的形态、曲度及骨质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身体稍后倾,近床侧上肢上举, 远床侧上肢外旋并尽量伸向后下方,使双侧肩部交错。 【中心线】经远床侧锁 腰骶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骶关节面骨质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置于身旁,双 下肢伸直并拢,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 线;IR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5°~20°角,经两侧髂前 上棘连线中点处射入。
放射科脊柱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脊柱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外伤。
2 .感染。
3 .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
5 .各类骨病。
【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成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6 .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7 .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8 .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9 .清除病人欲检查范围内可造成伪影的物品。
10 准备好各种角度测量器具和固定用枕、垫等。
(一)第1、2颈椎一开口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 .使用滤线器。
4 .摄影距离为90-IOOcmo5 .中心线经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6 .曝光时,病人口尽量张大。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颈椎开口位摄影时,应取出口内的活动假牙。
8 .外伤病人的检查应尽量减少头的搬动,必要时应有临床医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病人报伤。
(二)颈椎一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头略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 .胶片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1胸椎。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IOOS1.50cm。
6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
通过甲状软骨下缘射入暗盒。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8 .根据颈椎的生理曲度调整中心线倾斜角度。
9 .第1肋弓及颈旁软组织均应包括在照片内。
(三)颈椎一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人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外耳孔与肩峰连线置于暗盒中线。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2)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2)X线常用摄影体位(一)上肢X线摄影一、手后前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测手掌伸直,掌心向下,五指伸直自然分开。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若同时摄取双手,中心线经两手第3掌骨头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显示被检侧手掌的正位影像。
被检测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像,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好。
二、手后前斜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桡侧抬高,手指内旋,使掌面与IR成45°角。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各指尖触及摄影台面,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手的斜位影像,被检侧二至五掌骨指呈正位影像,第四五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叠,手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的骨皮质呈切线位显示,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三、腕关节正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肘部弯曲成90度角,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3.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桡腕关节面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四、腕关节侧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包括尺桡骨远端和掌骨远端,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经桡骨茎突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腕关节,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侧位影像。
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八、前臂前后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面向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或掌心向上前臂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脊柱摄影注意事项 1.摄影前应详细阅读申请单。 2.摄影前应去除被摄部位体表不透X线的膏药、辅料及可显 影的衣物等。 3.摆放摄影体位时,利用调整被检者体位或中心线方向来 适应脊柱生理或病理弯曲,使X线与椎间隙平行。
4.脊柱外伤患者摄影时,应嘱其尽量自己移动。
5.脊柱摄影应包括邻近有特殊标志的椎骨,以识别 椎序。 6.腰椎摄影宜深呼气后屏气曝光,使腹部组织变薄, 利于提高影像对比。
胸椎侧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胸椎 的侧位影像,椎间隙显示 清楚,各椎体及附件结构 清晰显示。 【呼吸方式】重点观察膈上 胸椎时,深吸气后屏气曝 光;重点观察下胸椎时, 深吸气再呼出后曝光。
胸椎侧位显示图
(三)腰椎 1.腰椎前后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 摄影床上,两髋、膝 屈曲,双足踏床面, 使腰部贴近床面,暗 盒上缘平第12胸椎, 下缘包括部分骶骨; X线管阴极端置于组 织较厚的上部分腰椎。
颈椎仰卧前后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 第3~7颈椎正位影像, 颈椎棘突位于椎体正 中,横突左、右对称 显示;颈椎骨质、椎 间隙与钩椎关节显示 清晰。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 中屏气曝光。
4.颈椎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立于 摄影架前,被检者双手 各持一沙袋,使两肩尽 量下垂,头稍后仰,使 听鼻线水平面与暗盒垂 直,暗盒上缘平耳廓上 缘,下缘包括第1胸椎。
7.脊柱摄影管电压较高,需使用滤线器摄影技术, 并使用适当厚度的过滤板。
8.脊柱摄影用胶片尺寸。
二、脊柱常用摄影体位
(一)颈椎 1.第1、2颈椎张口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并
重合于台中线,两臂置于身旁;下颌稍仰,使上颌切牙咬 合面与乳突尖连线垂直于床面,上、下切牙连线对暗盒中 心;曝光时被检者口尽量张大并发“啊”声,使第1、2颈 椎投影于口腔阴影之中。
【中心线】经张大的口腔中心与暗盒垂直射入。
【标准影像显示】为口腔中寰、枢椎前后位影像, 尤其是枢椎的齿突位于寰椎两侧块之间,寰椎横 突位于侧块外部,下方枢椎的骨质棘突,椎弓及
寰枢关节清晰可见。
【呼吸方式】曝光时使被检者喉部做“啊”声。
2. 第3~7颈椎前后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身体正中 矢状面垂直暗盒,并重 合其中线,两臂置于身 旁;头稍上仰,听鼻线 水平面垂直于暗盒;暗 盒上缘平耳廓上缘,下 缘平胸骨颈静脉切迹。 【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0°~ 15°角,对准甲状软骨 射入暗盒。
【中心线】经甲状软骨水平 面,颈部前后连线中点, 垂直暗盒射入。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全 部颈椎侧位影像,椎体 骨质、各椎间隙及椎间 关节显示清晰。 【呼吸方式】深呼气后屏 气曝光。 【用途】概括观察第1~7 颈椎的影像结构。
5.颈椎斜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站立 于摄影架前;被检侧 颈部近暗盒,冠状面 与暗盒呈55-65 °角; 左后斜位时相反;暗 盒上缘平耳廓上缘, 下缘包括第一胸椎。 【中心线】经甲状软骨水 平面,颈部中点射入 暗盒。
【中心线】经脐上3cm即第 3腰椎平面,垂直暗 盒射入。
腰椎侧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椎体结构 及骨纹理、椎间隙清 晰显示为第1~5腰椎 侧位影像。上下关节 突重叠,横突与椎弓 重叠,棘突伸向后方, 关节间隙较宽而清晰,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屏气 曝光。
3.腰椎前后斜位
【体位设计】身体冠状面与 床面呈45°角,被检 侧髋、膝屈曲,棘突 后缘在床面上的投影 位于台中线外约4cm处, 暗盒上缘平第12胸椎, 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脐孔上方3cm处对暗盒 中心。 【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垂直 暗盒射入。
【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脐 上3cm)垂直暗盒射入。
腰椎前后位摄影体位图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 腰椎前后位影像,第 1~5腰椎、腰骶关节、 两侧骶髂关节及两侧 腰大肌包括在照片中, 并对称显示;第3腰椎 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 示, 【呼吸方式】深呼气后 屏气曝光。
2.腰椎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 于摄影床上,髋、膝 屈曲支撑身体;身体 冠状面与床面垂直; 棘突后缘置于暗盒中 线外约5cm处。暗盒 上缘平第12胸椎,下 缘包括部分骶骨。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胸 骨角与剑突连线中点) 垂直暗盒射入。
胸椎前后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第1 至12胸椎前后位影像, 胸锁关节,横突,肋 骨对称投影于椎体两 面侧;棘突序列于椎 体正中,两侧横突、 椎弓根对称显示;各 椎间隙清楚,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中屏 气曝光。
2.胸椎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 于摄影床上,两臂上 举屈曲,双侧髋、膝 屈曲以支撑身体,两 膝间放沙袋或棉垫, 棘突后缘置于台中线 外约5cm处暗盒下缘包 括第1腰椎。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6 或第7胸椎垂直暗盒射 入。
腰椎前后斜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腰椎附件 在斜位片上显示为 “小狗状” :近片 侧横突为“狗嘴”, 椎弓根为“狗眼”, 椎弓峡部为“狗颈”, 上关节突为“狗耳”, 下关节突为“狗前 腿”, “后腿”为 下关节突,“狗尾巴” 为横突。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屏气 曝光。
腰椎前后斜位显示图
4.骶髂关节前后位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颈椎 斜位影像。近胶片侧椎间 孔、椎弓根显示清楚,右 后斜位显示左侧椎间孔, 左后斜位显示右侧椎间 孔;。
【呼吸方式】平静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屏气 曝光。
【用途】观察颈椎椎间孔、 小关节及椎弓根。一般同 时拍左右两侧,以便对比。
(二)胸椎 1.胸椎前后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身体正中 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对 准台中线;两臂置于身 旁,下肢伸直或屈髋屈 膝,两足平踏床面;暗 盒上缘平第7颈椎,下缘 包括第1腰椎。
【体位设计】 摄影体位与腰椎前后位相同;暗盒
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5°或20°角(男性15°、 女性20°),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暗 盒。
5、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 被检侧的臀部抬高,身 体冠状面与台面成 25°~30°,被检侧的 髂前上棘内2.5cm处对 台面中线。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10°~25°对准耻骨联 合上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