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先后位影像。
尺桡骨侧位
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暗盒,桡侧向上。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样可避免前臂挪移。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尺桡骨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叠现象。
7.测量肢体厚度:8.训练呼吸动作:摆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吸或者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彻底合作。9.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选择好球管与胶片的距离。10.选择暴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KV,mA及时间。11.暴光:以上各步骤完成后,再校正控制台各暴光条件,是否有错,然后暴光。在暴光过程中,密切注意各仪表工作情况。12.暴光结束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部位应做好记录。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先后位
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2)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台垂直,与暗盒成20度角。如不垫高暗盒,而将X线球管向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影像,而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影像尤其清晰。
尺桡骨先后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背面紧靠暗盒,前臂长轴须与暗盒长轴平行。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医院床旁x线机操作规程 (3页)

医院床旁x线机操作规程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医院床旁x线机操作规程篇一:X线机操作规程X 线机操作规程1、2、使用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规格、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操作前,应首先检查控制台面上的各种仪表、调节器、开关等是否处于正常位置(零位或最低)。

3、接通电源总闸和机器电源按钮,调节电源电压至额定电压(220V或380V),同时要给予足够的预热时间。

4、根据影像和透视的需要。

选择台位交换、技术选择开关和曝光条件。

曝光条件的选择应按mA、KV曝光时间的顺序进行,一般应将照射量限制在机器最大容量的80%以下为佳,以避免超负荷工作。

5、应制定完善的《X线投照技术条件表》,将其公布于各控制室的醒目处。

《X线投照技术条件表》可根据各机器的性能、容量、摄影部位及体厚制定出摄影技术量(mAs、KV焦片距)及增感屏、滤线器的选用。

6、在曝光过程中,应观察机器负载运转是否正常。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机检查。

7、每班机器使用完毕后,应首先将控制台各调节旋钮回复至正常起始点(零位或最低位),再切断电源开关。

8、每班工作完毕,应将辅助机件(压迫器、脚踏板等)和其它用品(砂袋、棉垫等)归还原处,清扫室内卫生,擦拭机器,使其保持整齐清洁。

篇二:X线机操作常规牙片X射线机操作常规一、牙片X射线机的操作规程1、首先先对X线的基本认识,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来自:WwW. : 医院床旁x线机操作规程 )意事项。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而熟练地操作,以保障机器的安全。

3、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可粗枝大叶。

4、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过载。

二、操作技术1、牙片X射线机开机自检后,工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状态、门-灯联锁装置、放射性警告标志牌等配套设施有无异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诊所负责人汇报,待检修完毕设备正常后,方可使用牙片X射机;2、根据医生放射检查单所述的病人病情及需投照牙位,按“成人/儿童键”和“牙位选择键”以选择适合的曝光条件;3、告知病人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为病人提供放射防护用品,告知并指导其正确使用。

X线摄影检查的基本操作—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操作

X线摄影检查的基本操作—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操作

2024/5/28
37
3.滤线设备应用原则 滤线设备有滤过板和滤线器两种。 一般被检体厚度超过15cm或应用60 Kv 以上管电压进行摄影时,应使用滤线器。 使用滤线器摄影时,必须熟悉所用滤线器 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2024/5/28
38
4.焦―片距及肢―片距选择原则 为了减小影像失真和模糊度,在X线管负荷量允
1.恐惧心理的对应 (1)医院环境 (2)临床处置和特殊检查 (3)对手术的恐惧 (4)消极暗示
2024/5/28
(二)被检者心理状态的应对
2.焦虑心理的对应 (1)陌生环境 (2)诊断不明确 (3)疗效不明显 (4)对家人的牵挂惦念 (5)经济负担重 (6)恐惧 (7)疼痛 (8)怕失去事业和生活能力
7.左后斜位 被检者左后部靠近暗盒,X线中心线 从被检者右前方射入,左后方射出的摄影体位, 也称第三斜位。
2024/5/28
30
8.右后斜位 被检者右后部靠近暗盒,X线中心线 从被检者左前方射入,右后方射出的摄影体位, 也称第四斜位。
9.轴位 身体矢状面与暗盒垂直,X线中心线与身 体或器官长轴平行投射。
2024/5/28
(二)被检者心理状态的应对
3.疼痛的对应 4.异常感受的对应 5.被检者需要的对应
2024/5/28
二、检查过程的基本服务
2024/5/28
9
(一)被检者的接待
1.被检者的登记和分诊 (1)登记 (2)分诊 2.候诊 3.危重患者的接待检查
2024/5/28
(二)被检者的移动 (三)检查床的准备 (四)辅助器材的使用 (五)受检者的隐私保护
射;中心线与地面平行的投射称为水平投射。中心线向头 端倾斜又称为向上倾斜,反之。

放射科X光技术操作规范全

放射科X光技术操作规范全

第—节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上肢X线摄影(一)肘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

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人暗盒.【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170°(女多为165°,男多为170°)。

【质控要点】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上髁。

(二)肘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迭显示。

【质控要点】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三)肩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X线摄影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无创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为了保证X线摄影检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下面将介绍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X线摄影检查技术要点1.准备工作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询问、解释和征得同意,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

同时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可能怀孕,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机器设备使用的X线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技术操作(1)检查姿势: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姿势,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检查效果。

(2)曝光因素: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如管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保证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3)技术安全: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护衣、手套和保护屏等,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图像处理获取到的图像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锐度等,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1.定期校准X线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包括曝光量和图像质量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定期质量评估定期对进行X线摄影检查的设备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评估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噪声等指标。

评估的结果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3.定期设备维护定期对X线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是否正常运转、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等。

定期的维护能够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

4.人员培训和持续教育总结起来,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准备工作的规范、机器设备的选用和维护、技术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图像处理的合理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定期校准、质量评估、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普放体位

普放体位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摄影距离因设备不同而有差异,本院除胸片是180cm外,均为150cm)四肢X线摄影【适应证】1.外伤。

2.感染。

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畸形。

5.关节病变。

6.骨骼生长障碍。

7.全身性骨疾患。

上肢X线摄影(一)肘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

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质控要点】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踝中点下1英寸。

(二)肘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

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lOO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质控要点】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肩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

对侧躯干略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

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上。

2.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

3.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4.摄影距离为lOOcm。

5.中心线经喙突,垂直射入暗盒。

6.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对肩部骨折或脱位的病人,仰卧困难,可采用前后立位摄影。

放射科胸部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放射科胸部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放射科胸部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一、胸部【适应证】1.肺部及支气管病变。

2.心脏及大血管病变。

3.纵隔和横膈病变。

4.胸膜和胸壁病变。

5.肋骨骨折及骨质改变。

6.常规体格检查。

【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7.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8.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9.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10清除病人胸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衣服和饰物。

11对病人进行吸气、屏气训练。

(一)胸部一后前立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取后前位,两足分开,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下颌略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贴紧摄影架。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50s180cm。

6.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第6胸椎垂直射入暗盒。

7.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8.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设备条件具备时,应采用高电压摄影,滤线栅比值不小于10:Io2.进行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4.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采取半卧位或仰卧正位摄影。

(二I胸部一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被检侧靠近胶片。

5.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

两足分开,以稳定身体。

6.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长轴中线。

7.胶片上缘应超出肩部,下缘包括前后肋膈角。

8.使用滤线器。

9.摄影距离为150-180cmo10中心线经腋中线第6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入暗盒。

11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12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进行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1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14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水平侧位摄影。

放射科X线乳腺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X线乳腺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X线乳腺摄影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乳腺筛检性体检。

2 .临床怀疑有乳腺病变者(包括良性、恶性病变及炎症)。

【禁忌证】年轻妇女致密型乳腺做乳腺摄影检查效果不理想。

【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3 .使用专用乳腺摄影机及暗盒。

4 .清除病人胸部衣物。

5 .向病人解释清楚乳腺摄影时乳房压迫的目的,以便消除其顾虑。

【乳腺照片的标记】1.乳腺摄影照片的标记包括体位、方位和医院名称、病人的惟一标识号和检查日期。

6 .所有标记都应尽量远离被摄取的乳房。

【乳腺压迫】乳腺摄影要加压。

压迫的适当程度,应界于乳房实际可被压迫的最大限度和病人可忍受压力之间的平衡。

一、内外侧斜位(M1.o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乳腺摄影机前。

7 .将乳腺机暗盒托盘平面调整到与水平面成呈30-600位,致使暗盒与胸大肌平行。

8 .X线束投射方向从乳房的上内侧射向下外侧。

9 .病人被检乳房侧的上臂抬高,肩部前旋,使乳腺及胸大肌尽可能靠近滤线栅的中心。

暗盒托盘的拐角放在胸大肌后面腋窝凹陷处,在背部肌肉的前方。

10 病人肩部放松,技师协助病人将胸大肌轻轻向前推移,使乳腺可移动的外侧缘更加明显。

同时,向上向外牵拉乳房,离开胸壁以避免组织影像的相互重叠。

11 开始压迫,直至有足够压力,并能保持乳房标准位置时为止。

12 最后向下牵拉腹部组织,以打开乳房下皮肤皱褶。

13 启动曝光钮曝光。

曝光完毕,释放压迫器。

14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为使乳腺压迫正确,在检查开始前,放射技师与病人间要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解释压迫会引起不适。

但不会疼痛,压迫会大大提高检查的质量。

15 乳腺摄影应在病人的乳房最不敏感期(即月经前期或月经期之外)进行。

二、头尾位(CC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对乳腺机站立,被检侧肩部放松、下垂,手置于腹部,以减少皮肤皱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按钮固定。

7. 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合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mA值和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摄影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5.虑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置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线摄影步骤: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如切线、轴位等。

3.摄影前的准备:去掉一切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有条件者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投照下腹部、脊柱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4.选择胶片尺寸:根据投照方式,要求范围,胶片应放置于适当位置。

5.安放照片标记:标记应放在暗合的适当部位,不可摆在诊断范围之内。

6.摆位置对中心线:依照部位及检查目的,按标准位置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范围。

7.测量肢体厚度:8.训练呼吸动作:摆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吸或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完全合作。

9.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选择好球管与胶片的距离。

10.选择曝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KV,mA及时间。

11.曝光:以上各步骤完成后,再校正控制台各曝光条件,是否有错,然后曝光。

在曝光过程中,密切注意各仪表工作情况。

12.曝光结束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部位应做好记录。

1、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

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

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

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

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

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骨骼部分)手正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

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手前后斜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外转,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

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前后位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2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

(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拇指侧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

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

中心线:对准拇指,与暗盒垂直。

腕关节后前位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

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桡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与掌骨近端的后前位影像。

腕关节侧位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

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

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和尺桡骨下端的侧位影像,但都相互重叠。

腕关节骨龄片位置:左手掌面向下,五指自然分开,平放并贴紧暗盒;中指与前臂成一条直线,拇指和食指约成30度角。

X线机球管焦点到胶片的垂线正对第三掌骨头。

焦片距85cm。

如左手有伤残应拍摄右手,方法同左手。

日期及编号铅字置于小指下方和尺骨外测的暗盒边缘处(以刚好照下为准),字头向外,字符由近侧向远侧依次排列,最后一个字符为汉字“左”或“右”。

显示:一次曝光拍包括左手掌、指骨、腕部至桡尺骨远侧端骨干3-4cm 的正位X线片。

腕关节轴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将腕关节掌面放于暗盒的前1/3处,腕部垫高约3cm左右。

然后嘱患者将手掌极度后倾,并用对侧手扳住被检侧手指,使保持后倾姿势。

为了使腕豆骨和钩骨的影像不致互相重叠,可将手指稍偏向桡侧。

中心线:向肘侧倾斜25~30度,对准第三掌骨底部上约2cm 处,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大多角骨掌面、舟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三角骨和腕豆骨等轴位影像。

舟骨后前位(尺偏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暗盒放于20度角度板上,或将暗盒前端用沙袋垫高20度。

腕部平放于暗盒上,这样可使舟骨与胶片平行。

然后将手掌尽量偏向尺侧,肘部也向外偏,使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分开,舟骨就能清晰显示。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台垂直,与暗盒成20度角。

如不垫高暗盒,而将X线球管向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影像,而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影像尤为清晰。

尺桡骨前后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背面紧靠暗盒,前臂长轴须与暗盒长轴平行。

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前后位影像。

尺桡骨侧位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

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暗盒,桡侧向上。

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样可避免前臂移动。

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

尺桡骨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叠现象。

肘关节前后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

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和桡骨上端的前后位影像。

肘关节侧位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约成直角。

手掌面对患者,拇指向上,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桡骨上端的侧位影像。

肘关节尺骨喙突斜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先将肘部放成前后位姿势。

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然后将手内转,手掌向下,上臂保持不动。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能将喙突清晰显示,不与其它骨骼重叠。

肘关节轴位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上臂紧靠暗盒。

肘部极度弯曲,使手指与肩部相接触。

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上方2.5~3CM处。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中心线:(1)对准尺骨鹰嘴突上方2.5CM处,与暗盒垂直。

(2)向肩部倾斜30度,与前臂垂直,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下端的前后位和尺骨上端的后前位重叠影像,鹰嘴突显示尤为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正位)遇有肘关节因外伤或疼痛不能伸直的患者者,可用下述位置(或者采用上臂正位或者下臂正位)投照。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

前臂下部和下臂上部离开暗盒,使前臂和上臂与台面形成的角度相等。

将沙袋垫在前臂和上臂下面,上下臂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