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村镇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最新日本乡村规划概述专业知识讲座

最新日本乡村规划概述专业知识讲座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
马路村
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村子的四周被上千米的高山所环绕。面积166平方 公里,96%为山林。很久以前,这个村落曾经依靠 卖树富得留油。但是1979年开始,政府立法保护生 态,村民也被断了财路,村里的人也骤减。 马路村的水源完全无污染村里唯一能种植的特产— —柚子(香橙,韩国引进的品种)成了村民保护村 子的一根救命稻草。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 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02 特色及借鉴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
特色及借鉴之处
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1.注重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
日本的村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一个恒定不变的主 题——农业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始终贯穿在村庄规划建设 的各个层面,示范村可以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其他的村 庄更多是要靠自身发展。
03
案例
妻笼宿 汤布院
美星町 马路村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
妻笼宿
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妻笼居民致力于维护旧有驿站景观,成功地把妻笼 变成充满历史风情的观光据点。
观光客的大量涌入,不但没有破坏笼站景观,反而 更刺激了居民对保存文化遗产的行动。现在,当地 居民仍然尊重以前订立的 《妻笼驿站居民宪章》, 不兴建可以接纳大批旅行团住宿用餐的设施,以保 存原有的街道风貌。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

日本农村建设修改3

日本农村建设修改3

关于对日本农村建设探索的综论世界史樊沛林1211061002“新农村建设”一个最近几年方兴未艾的词汇,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新农村建设运动如今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政府为主导的新一轮农村改革开展起来。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其农村建设的经验亦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学习。

这不仅会使我们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少走弯路,而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做到为我所用,真正实现农村现代化。

近几年,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和专著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大量的专家和学者,把目光投向农村。

其中不乏有许多研究日本农村建设的专家和学者,例如复旦大学的焦必方教授、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的宋金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金洪云教授等等。

他们建言献策,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如此浩繁的著述到底对新农村建设做了哪些研究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的宋金文教授撰文《日本农村社会建设的经验与特点》①,其中首先讲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含义。

他提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含义就是:新农村建设实际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关于日本农村建设,文中提到,1956年日本农林水产省提出了《新农山渔村建设综合对策》方案,这就是日本战后新农村建设的雏形。

虽然“新农村建设”一词后来消失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农村振兴”、“村落建设”、“村镇建设”、“地区振兴”等新词汇,它们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等各个方面。

①载《二十一世纪东北亚日本研究论文集》.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编.2009.pp.225-233。

一、社会保障方面:“制度、设施、法律”三驾马车宋金文教授的《日本农村社会建设的经验与特点》一文从日本农村的社会建设,尤其是战后农村的社会建设着手探讨日本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日本乡村振兴的3大路径,4大措施,5个阶段,10个玩法

日本乡村振兴的3大路径,4大措施,5个阶段,10个玩法

日本乡村振兴的3大路径,4大措施,5个阶段,10个玩法日本乡村振兴的3大路径:1. 农民合作社:推进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加强农民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福利。

同时,构建具有相互依赖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推动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旅游业发展: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农村生活。

通过开发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农村旅游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进一步扩大农村经济的规模和效益。

3. 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农民参与更多的非农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创办农产品加工厂、农业科技公司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乡村振兴的4大措施:1.政府扶持政策: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减税、补贴、贷款等方式,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各项活动,帮助他们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2.金融支持: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金融支持,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帮助他们开展农业生产和发展乡村产业。

3.教育培训: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和管理能力,培养更多的农村创业人才,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4.创新科技:加大对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支持,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和创新,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乡村经济的竞争力。

日本乡村振兴的5个阶段:1. 规划阶段:制定乡村振兴的规划和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2.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提升农村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水平。

3. 产业结构调整阶段:推动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加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提升农业和乡村产业的竞争力。

4. 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推广,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规模和效益。

日本乡村规划建设治理研究

日本乡村规划建设治理研究

日本乡村规划建设治理研究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美国城市地理学家Ray Northam将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概括为起步、加速、稳定三个阶段,其中,稳定阶段指“现代农业化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时期。

目前,虽然中国仍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但速度已有所放缓,城镇化率达到稳定时期的城、乡应该如何发展逐渐成为乡村研究的热点。

中国工程院“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课题组围绕“城镇化率稳定时期的乡村发展战略、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主题,对产业、传统民俗特色鲜明的日本京都府宇治市,以及在乡村规划建设方面有着领先地位的兵库县神户市进行了详细调查,重点研究了以下5个内容:①城镇化率稳定时期的乡村、农业风貌景观与存在方式;②乡村地区土地利用政策、制度、方法;③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④村民自治组织的运营与主要任务;⑤地方政府、村民自治会在乡村规划与治理方面起到的作用。

最后,结合我国乡村特征与发展趋势,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日本第七次国土规划与乡村发展战略日本新版国土形成规划(第七次国土规划)于2015年8月正式颁布,本次规划基于对未来(至2100年)的人口发展判断结果制定相应的国土空间战略。

人口预测分为上、中、下三档(见图1),无论是哪一档的预测数据,人口较现在均出现了大幅下降,而且出现人口下降的城市将从目前的占总数20%上升至48%。

其中,本州岛北部三县、四国地区东南两县将出现严重的人口减少,减少幅度将超过60%。

人口的大幅下降势必对国土空间产生巨大影响,如乡村地区废弃地、空宅增加问题,林业、海洋等环境资源的维持与管理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未来有限的人口盘活整个国土空间,“形成对流促进型国土空间、重视并强调地域特性”成为本次国土规划的战略构想。

对流包含三层含义,首先是单个地区内部的人、物、财、情报等的多向交流;其次,是单个地区内部为了实现地域活性的城与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流动,并形成创新动力;最后,是为了支撑国土空间结构的良性发展而形成的地区间的流动。

日本乡村规划概述

日本乡村规划概述

感谢聆听
Thanks
for
listening.
美星町
冈山县美星町被天文学家列为日本最 美星空的“日本三选星名所”之一,同 时被誉为星空观察圣地。
这座小镇制定了《美丽星空守则》, 规定户外照明在晚上10点以后要全部 熄灭,每家每户都要拉上窗帘隔绝室 内灯光,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造一个绝 佳的观星环境。
汤布院
汤布院作为日本国内屈指可数的温泉 旅游胜地而著名,与别府市只有一山 之隔。这里经常轻雾缭绕,使汤布院 这个遗世独立的小城更具有灵性之美 ,从眺望由布岳的JR(Japan Railway) 由布岳车站走出来便看到主要大道“汤 之坪街道”,土特产商店鳞次栉比却不 失悠闲恬静,还有时髦的餐厅、咖啡 厅和美术馆等。 这里,春天有烧山、夏天可夜莺、秋 天赏红叶、冬天观云海。四季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马路村
村子的四周被上千米的高山所环绕。 面积166平方公里,96%为山林。很久 以前,这个村落曾经依靠卖树富得留 油。但是1979年开始,政府立法保护 生态,村民也被断了财路,村里的人 也骤减。 马路村的水源完全无污染村里唯一能 种植的特产——柚子(香橙,韩国引 进的品种)成了村民保护村子的一根 救命稻草。
村↓
—历程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早期)
进行农村土地整理,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缩小城乡生活环境设施建
设的差第距二。 阶段(1977-1981)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定居社会,政府的 干预非常强。
01 第三阶段(1982-1987) 地区居民使用并参与管理各种设施,农村村民的价值观 开始改变。
03
案例
妻笼宿 汤布院
美星町 马路村
妻笼宿
妻笼居民致力于维护旧有驿站景观, 成功地把妻笼变成充满历史风情的观 光据点。

富有特色的日本农村建设

富有特色的日本农村建设

!城乡建设"!""#$!"#编辑王雷它山之石域外相对于欧美诸国,日本有着与中国国内更为相像的地方,并表现在传统文化、人口分布、建设历程(战后起步)等方方面面,而且日本在资源贫乏基础上的经济振兴更是为世人所称道。

如何借鉴日本战后!"多年来的农村村镇建设经验,并探索“部分地移植、复制”到中国国内农村建设实践中,是具有非常意义的。

半个世纪多的时间里,日本农村从初期较大的城乡差距,发展到中期的城乡一体化,再到如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农村生活魅力、谋求可持续发展,充分展示了日本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进程。

一、历史:分阶段推进的、长期坚持的农村综合建设从战后至今,日本的农村建设走过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历程。

这个历程并不是预先就策划好的,而是不断学习探索的结果。

日方的山形县金山町是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农村村镇建设的一个典型。

作为一个国内、国际发展大形势影响下的农村地区,金山町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消灭城乡差距开始,到推进农业生产环境整治,到提升农村生活水准,到着手营造农村景观,再到注重生态环境整治,经过了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步骤,是现实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日本国内农村不断学习取经、研究总结、不断实践的结果。

二、外观:坚持传统及富有民族特色的、风貌精致且讲究生活情趣的、分散居住的、功能划分的、适应防震需要的住区建筑形态日本全国的建筑形态高度地趋于一致,坚持传统建筑特色,较少特立独行的建筑形态;新时期的建筑虽然融入了一些时代的元素,但在外形上也基本以日本传统建筑形式为原形和基准,同旧式建筑的风貌区别不是非常明显。

在交流中了解到,这是与日本工匠和农民积极参与的共同结果分不开的。

由于日本的工匠在日本建筑建造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因此在日本国内很受尊重。

当然,农村居民在控制建筑风貌形态方面的积极参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日本的住宅风貌依旧保持原有的形态,在旧有建筑基础上配备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丝毫没有受西方建筑标准的影响。

二战后日本乡村规划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二战后日本乡村规划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二战后日本乡村规划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周力行刘宇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在美丽乡村等乡村再造运动的发展和带动下,我国乡村土地的利用、规划以及原有环境的整改和优化等乡村建设,在取得了可观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空间利用不充分、管理不合理等问题。

相比之下,同样面临人多地少等问题的邻国日本在70多年的乡村发展、建设和再造的过程中逐渐进行着乡村土地、空间的合理规划以及环境的整改,在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建成了均衡、稳定的乡村环境。

以日本乡村规划的演变历程、发展方向和采用的方法、手段为基础,探究这一过程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以便为将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乡村;乡村规划;空间;土地;环境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4-0209-07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4.057The Enlightenment to China of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Rural Planning after World War IIZHOU Li-xing,LIU Yu(Suqian College,Suqian, Jiangsu 223800)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 such as beautiful countryside, the r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re in full swing, including the use of rural land, planning and the rec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which has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but also exposed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space utilization and unreasonable management. In contrast, neighboring Japan,which is also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large population, less land, has gradually carried out reasonable planning of rural land and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rectif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for more than 70 years, and has built a balanced and stable rural environment while complet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development direction, methods and means of rural planning in Japa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experience of this process to Chin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Key words Japanese Village;Rural planning;Space;Land;Environment作者简介周力行(1994—),男,江苏宿迁人,助教,硕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日本农村景观规划桉

日本农村景观规划桉
機械利用協會
出貨協會
開拓銷路 銷售戰略 計畫生產
農協
貨物集散場 共同育苗屋 貯藏庫.冷藏庫 機械庫
貨物集散場 大型貯藏庫.冷藏庫 資訊中心
流通計畫的方向
○ 少量 多 樣 地進 入 當 地 市場 ( 名 護 )
○ 幾種 產 品 集結 起 來 輸 往中 南 部 ─ ─產 地 化
○ 多種 少 量 地進 行 契 約 出貨 ─ ─ 產 地直 送
地區的耕地進行交換(也 可只交換利用權)。因此,D ○地區的土地改良不只應 有
大區劃,也必 須有小區 劃。另一方 面, ○ C地區目前大部分 是以大區 劃進行甘蔗
與西瓜輪作。 ○ B地區所種 植蔬菜到達 可出貨階 段時,也應 進行區劃 整理、將這
裡指定為蔬菜產地。○ C地區的部分休耕田地可進行○ D地區的用途,或者取代 ○ D
有機質的活用
耕畜結合 老人可養肉牛。自己掌握飼料來源,並 且配合自己製作堆肥,實施永續經營
甘蔗 100 坪 肉牛 1 頭
運用難得的充沛家 庭勞動力 〈家畜〉 〈家〉
豐富飲食生活 1. 由奶奶做菜,壯年夫妻可以安心下田耕種 2. 自家菜園由奶奶與爺爺負責經營 3. 爺爺出海捕海產,讓全家人享用
A-3- 8
○甘蔗皮用來敷地(防止長草) ○甘蔗每分地收成 10 噸
○土地利用 ‧甘蔗-西瓜輪作田……………1,000(坪) ‧小黃瓜-蕃茄輪作田…………1,250(坪) ‧甘蔗-西瓜-蔬菜輪作田…… 750(坪) ‧土地改良區…………………… 660(坪)
A-3- 7
某農家的農業經營
〈土地〉 〈村落〉
維持地力
○B〈蔬菜菜園〉10~20ha 利用灌溉系統與土地 交換的方式,種植可販 賣的農產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亲水空间和或生态池(biotope )等的建设
原来村镇修建的农业用水渠、蓄水池等设施 的目的在于灌溉农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些设施的环保功能和休闲功能正在加强。长期 的实践证明大规模建设庭园式的人工设施不但不 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不利于吸引游客。近年 来,采取了各种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方式。 例如,采用接近自然的施工技术,在恢复或营造 当地生物的栖息环境的同时,又可以保持原来的 水利功能。
• 1.村镇道路
6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汽车 的迅速普及,道路建设成了村镇居民 的最基本要 求,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 首要任务。修建村镇道路的最基本是要使汽车能 直接进入各户住宅的用地内。在传统的村落里, 大都沿着道路设有生活用水的水渠。有的地方为 确保修建道路用地而填埋了水渠,这种做法不利 于保护自然景观和环境。以前的村镇道路大都使 用沥青路面,但是,现在在开始应用彩色路面、 可渗透路面铺设技术以及选用有利于环保的铺砌 材料。
• 4.村镇环境改善中心 村镇环境改善中心是举行各种集会或娱乐等 活动的大型多功能设施,每个项目实施地区只允 许修建一所。建筑面积大都控制在1, 500m2以内, 设有多功能大厅、会议室、进修室、烹调实习室、 洽谈咨询室、图书室、电化教室等,基本可以满 足居民的文化活动需求。平时,大厅可作为排球、 羽毛球等的运动场所或交际舞教室;特殊需要时, 还可作为成人节仪式、结婚典礼等的会场。为保 证该设施的正常运行,部分地区采用有偿利用的 方式,但是利用费用非常低廉。不会给居民带来 负担。
日本农村的建筑形态更为复杂和精致,特别是在房屋内部 的结构、细节处理方面,更见一功。这一方面归因于日本 经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家居环境方面的思考与改进得 到不断积累,根本上则同日本国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 讲求生活情趣、追求精致生活的群体意识有很大关联。分 散居住的农村住区特点则同日本土地私有制和国家不主张 干涉私人生活密切相关。 在以砺波平原为代表的散居化地区,以大家庭为单位的、 沿袭数代的农居随处可见。这些住宅往往建在私人拥有的 田地,互不接壤,自成一体。当然,随着日本国内农田整 备事业的展开,政府在规划过程中也逐渐注重地区性的整 体规划,开始兴建一些类似中国国内新城镇性质的社区, 不过在比例上尚显微小。 此外,以功能划分的住区的建筑形态也是一大特点。普通 农居住家往往辟有单独的工具房、仓库,以供堆放杂物; 而家居住房则单建他处,与其他功能用房有明显的距离空 间,以利提高家居生活标准与美感。而防震的需要则为日 本农具“低矮化”的特点写下了最好注脚。
第32小组:罗飞武、谢冠滔
• 村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 村庄规划正式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 提出要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 村庄治理试点,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 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 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 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
• 日本有岛屿众多,近4千多个;全国人均耕 地0.67亩。 • 战后,日本的村镇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五 个时期。第一期为粮食增产期(1945一60 年);第二期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期(60年代); 第三期是农村综合建设初期(70年代);第四 期为建立调整农业结构、振兴地区经济的 实施体制期(80年代);第五期是农业和农村 的综合建设期(90年代)
• 5.村落排水设施 在实施村镇综合建设制度的初期,主要兴建 排水渠,以排泄污水或雨水,进入80年代后,生 活排水再加上农业排水使水渠发出难闻的气味, 不但成为蚊蝇的滋生源,也成为环境的污染源, 加强污水的处理呼声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下,近 几年来建设村镇下水道成为村镇建设的主要项目 之一。村镇村落的下水道普及率虽然还低于城市, 但普及率在急剧上升。村镇下水道一般以村落为 单位修建,并通过小型处理场进行污水处理,也 可根据需要,几个村落共设一所污水处理场。处 理后的水质需要满足环境法规定的排放标准,如 再生为农业用水,还必须符合农业用水的标准。 由于处理过的水在村落附近排放,有利于当地的 水土保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 3.村镇公园
由于国土狭窄,日本村镇地区的所有角落都 作耕地加以利用。除神社、寺庙的院内外,很少 有可供学生练习棒球、足球或老年人休闲的开阔 空地。因此,在村镇示范工程的实施地区几乎都 把村镇公园的列入建设项目之中。以往的村镇公 园大都千人一面,没有特色,所以有些公园利用 效率很低。为避免重复建设这样的公园,在规划 和建设时,一般都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并请居民 参与。
• 村镇综合建设项目分为编制总体规划、编制项目 实施规划、项目实施三个步骤。。在村镇综合建 设规划中应明确以下几点: • 1.村镇现状与村镇建设的课题2.村镇综合建设的 构想:村镇未来前景的展望、产业的振兴、生活 环境建设、社会组织以及地区经营等3.建设计划: 村落、道路、上水道、排水设施、土地用途划分、 工商设施、公共设施等的建设目标4.地区行动计 划:为实现村镇综合建设构想,地区居民应开展 的行动目标。
可以将日本村镇建设的经验归纳为两大方面: 一是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居民的积极参与。 政府的支持包括政策上的支持、资金上的支持以 及技术上的支持,这不但为日本村镇建设指出了 宏观发展方向、提供了建设资金和良好的技术支 撑,而且还唤起了各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在各项 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各级政府纷纷立项、实施, 掀起了村镇建设的高潮,使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 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了村镇的生活环境, 迅速缩小了城乡差距。居民的积极参与也是日本 村镇规划的一大特色。从前期调查到规划编制、 项目实施直至后期管理,每个阶段都有居民的直 接参与。这种让居民参与的作法这不但使村镇建 设的整个过程都能充分反映民意,同时在
日本村镇规划主题:
自70年代初日本实施村镇示范工程以来,规 划主题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化。各个阶段的规划 主题如下:第一阶段(1973-76):缩小城乡生活 环境设施建设得差距;第二阶段(1977-81):建 设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村定居社会;第三阶段 (1982-87):地地区居民利用并参与管理各种 设施:第四阶段(1988-92):建设自立而又具 有特色的区域:第五阶段(1993-):利用地区资 源,挖掘农村的潜力,提高生活舒适性。规划主 题的变化反映了日本的村镇建设在不同阶段所突 出的重点不同,也说明日本的村镇建设是一个循 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 第一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最重要 的是确保粮食增产,因此需要积极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 进人第二期后,粮食问题已得到解决,但是,又出现了劳 动人口过剩、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又开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 完善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第三期以后,日本的工业生产 从战后的复兴期进人经济高度增长期,随着农村的年青劳 动力不断涌向城市,农村出现了农业接班人不足的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必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缩小 城乡差别。因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综合建设 成为第三期至第五期的工作重点。这一期间,为促进村镇 的可持续发展,日本采用过多种建设方式。其中 “村镇 综合建设示范工程(以下称村镇示范工程)”对当今日本村镇 建设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经验对于我国目前 的村镇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 2.日本房屋建设
坚持传统及富有民族特色的、风貌精致且讲 究生活情趣的、分散居住的、功能划分的、适应 防震需要的住区建筑形态。日本全国的建筑形态 高度地趋于一致,坚持传统建筑特色,较少特立 独行的建筑形态;新时期的建筑虽然融入了一些 时代的元素,但在外形上也基本以日本传统建筑 形式为原形和基准,同旧式建筑的风貌区别不是 非常明显。这是与日本工匠和农民积极参与的共 同结果分不开的。由于日本的工匠在日本建筑建 造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因此在日 本国内很受尊重。当然,农村居民在控制建筑风 貌形态方面的积极参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日本的住宅风貌依旧保持原有的形态,在旧有建 筑基础上配备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丝毫没有受西 方建筑标准的影响。除了配备有一个比较西式的 卫生间之外,外观上“一看就知道是到了日本”。
参与过程中也促进了居民对村镇建设的理解,加 深了居民的归属感。可以说村镇示范工程对日本 村镇建设的发展、产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 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一些统计资料也表明村 镇居民对此做出了积极的评价。但是,日本的村 镇建需求 的多样化、加强和完善村镇的多方面功能、应加 快向多功能方面发展、开展跨行政区域的村镇建 设等。总之,可以认为政策倾斜、资金扶助、技 术支撑再加上居民参与是日本村镇建设的成功所 在,这也是我国的村镇建设中值得借鉴之处。
日本村镇编制项目实施规划:
实施规划中应明确的内容包括:1.工程 实施地区范围2.建设目标3.施工计划4.实施 主体5.实施费用6.费用负担方式7.制订设施 管理单位和管理方式8.资金计划 编制规划时应充分反映居民意见。一般 通过民意调查、设立由居民代表和专家组 成的居民会、召开村落居民座谈会这三种 方式来听取居民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