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设计三分离物镜

光学设计三分离物镜
光学设计三分离物镜

燕山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照相物镜设计

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仪表二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志斌

教师职称:副教授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3年 7 月 10 日

目录

一、引言 (4)

二、设计过程 (4)

2.1初始结构的选择 (5)

2.2输入参数和缩放 (6)

2.3在ZEMAX中进行优化 (9)

2.4优化结果 (12)

三、心得体会 (15)

四、参考文献 (16)

引言

照相物镜的简介

照相物镜的基本光学性能主要由三个参数表征。即焦距f ’、相对孔径D/f ’和视场角2w 。照相物镜的焦距决定所成像的大小 Ⅰ)当物体处于有限远时,像高为

y ’=(1-ωβtan ')f (1-1)

式中,β为垂轴放大率,l

l y y '

'==β。对一般的照相机来说,物距l 都比较大,

一般l >1米,f ’为几十毫米,因此像平面靠近焦面,''f l ≈,所以

l

f '=β

Ⅱ)当物体处于无限远时,β→∞像高为

y ’=ωtan 'f (1-2) 因此半视场角

ω=atan '

'

f y (1-3)

表1-1中列出了照相物镜的焦距标准:

即通常所说的截止频N

λ

λ u f D N == (1-4)

照相物镜中只有很少几种如微缩物镜和制版物镜追求高分辨率,多数照相物镜因其本身的分辨率不高,相对孔径的作用是为了提高像面光照度

E ’=1/4πL τ(D/f ’)2 (1-5)

照相物镜的视场角决定其在接受器上成清晰像的空间范围。按视场角的大小,照相物镜又分为

a )小视场物镜:视场角在30°以下;

b )中视场物镜:视场角在30°~60°之间;

c )广角物镜:视场角在60°~90°之间;

d )超广角物镜:视场角在90°以上。 照相物镜按其相对孔径的大小,大致分为

b)普通物镜:相对孔径为1:9~1:3.5;

c)强光物镜:相对孔径为1:3.5~1:1.4;

d)超强光物镜:相对孔径大于1:1.4;

照相物镜没有专门的视场光阑,视场大小被接受器本身的有效接受面积所限制,即以接收器本身的边框作为视场光阑。

照相物镜上述三个光学性能参数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这三个参数决定了物镜的光学性能。企图同时提高这三个参数的指标则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在侧重提高一个参数的同时,相应地降低其余两个参数的指标。

早期的照相物镜是单片的正弯月形透镜,其前置一孔径光阑,之后演变为双胶合弯月透镜以及正负分离透镜,这些简单的物镜相对孔径很小只能在室外照明条件良好时拍摄,又称为风景物镜。最早出现的对称型物镜,属于简单的风景物镜对称于光阑的组合,相对孔径仍然很小,如Hypogon物镜。之后又出现Protar物镜,Dagor物镜等一系列逐渐演变出来的物镜,之后出现的三片物镜是很多复杂透镜的基础,它由三片分离的薄透镜组成,在视场角为55°时,相对孔径可以达到1:3.5~1;2.8,在视场角适当降低时,相对孔径可提高到1:2.4以上。其他还有双高斯物镜、远距物镜、反远距物镜等等复杂物镜。

本次涉及所使用的三片物镜是具有中等光学特性的照相物镜中结构最简单,像质最好的一种,被广泛使用在比较廉价的135#和120#相机中,例如国产的海鸥—4、海鸥—9、天鹅相机等。这种照相物镜进一步复杂化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增大相对孔径,或提高视场边缘成像质量。

第二章设计过程

2.1初始结构的选择

照相物镜属于大视场大孔径系统, 因此需要校正的像差也大大增加, 结构也比较复杂, 所以照相物镜设计的初始结构一般都不采用初级像差求解的方法来确定, 而是根据要求从手册、资料或专利文献中找出一个和设计要求比较接近的系统作为原始系统。在选择初始结构时, 不必一定找到和要求相近的焦距, 一般在相对孔径和视场角达到要求时, 我们就可以将此初始结构进行整体缩放得到要求的焦距值。

原设计要求:

1、焦距:f’=11mm;

2、相对孔径D/f’不小于1/2.8;

3、图像传感器为1/2.5英寸的CCD,成像面大小为4.29mm×5.76mm;

4、后工作距>6mm

5、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取d、F、C三种色光,d为主波长);

6、成像质量,MTF 轴上>40% @100 lp/mm,轴外0.707 >35%@100 lp/mm。

7、最大畸变<1%

照相物镜的视场角和有效焦距决定了

摄入底片或图像传感器的空间范围, 镜头

所成的半像高y 可用公式y = - f tanw计算,

其中f 为有效焦距, 2w 为视场角。半像高

y 应稍大于图像传感器CCD 或CMO S

的有效成像面对角线半径, 防止CMO S

装调偏离光轴而形成暗角。

经过简单计算:y’=sqrt(4.29^2+5.76^2)/2≈3.6mm,w=atan(y’/f)≈18.12°视场角2w=36.24°。在光学技术手册查询后选定初始结构为后置光阑的三片物镜(如图1),初始参数为:焦距分f’=42.12mm;相对孔径1:2.8;视场角2w=54°,其余参数见表1-2。

r1=13.44 d1=4.41 n=1.67779 v=55.2

r2=30.996 d2=4.41

r3=-40.614 d3=1.01 n=1.59341 v=35.5

r4=13.44 d4=2.39

r5=32.508 d5=3.36 n=1.69669 v=55.4

r6=-27.006

将参数输入zemax:其中第六面设为光阑面,厚度设为marginal ray height,移动光标到STO光阑面(中间一个面)的“无穷(Infinity)”之上,按INSERT键。这将会在那一行插入一个新的面,并将STO光阑面往下移。新的面被标为第2面。再按按INSERT键两次。移动光标到IMA像平面,按INSERT 键两次。在LDE曲率半径(Radius)列,顺序输入表1-2中的镜片焦距(注意OBJ面不做任何操作);在镜片厚度(Thickness)列顺序输入表1-2中的镜片厚度;在第七个面厚度处单击右键,选择面型为Marginal Ray Height。在镜片类型(Class)列输入镜片参数,方法是:在表中点右键对话框Solve Type 选中Model,Index nd中输入n值Abbe Vd中输入v值。结果如下图2-1在system-general-aperture中输入相对孔径值2.8,在system-wavelength中输入所选波段,根据要求选d光为主波长。然后在tools-make focus中该改焦距为11mm进行缩放。

缩放后得到我们所设计的焦距f’=11mm的初始参数(如图2所示),

现在开始定义视场,我们根据之前所得像高y’=3.6mm,依次乘以0,0.3,0.5,0.7071得到所选孔径光束的Y-field,即0,1.08,1.8,2.5452输入到system-field 中,类型选择真值高度。

2.3在ZEMAX中进行优化

利用ZEMAX得到初始结构的M TF 曲线(如图8 所示)可看出成像质量很差, 因此需要校正像差。

该结构可以用作优化变量的的数据有:6个曲率半径,2个空气间隔,3个玻璃厚度。

首先使用Default Merit Function建立缺省评价函数进行优化,选择Editors-Merit Function,在第一行中先输入EFFL,目标值设为12,权重设为1。

Target中输入0.4,在Weight中输入1。第二个BLNK改为MTFT并Enter,在Freq中输入100,在Target中输入0.04,在Weight中输入1。同理输入MTFA 和MTFS。再选择Tools-Default Merit Function,设置玻璃厚度以及空气间隔,start设为2,再选择OK,建立缺省评价函数。

注:EFFL:Effective focal length的缩写,指定波长号的有效焦距。

SPHA:指球差,如果Surf=0,则指整个系统的球差总

和。

COMA:指慧差。

MTF:指子午调制传递函数。

然后在Analysis-Aberration Coefficients-Seidel Coefficients中查看,找出对赛得和数影响大的面,将这些面的曲率半径设为变量,优先优化。

发现第一面和光阑面影响较大,优先优化。先将STO面的类型改为Even Asphere,并将此行的4th term、6th term、8th term设为变量。将1、6面曲率半径设为变量,选择快捷选项Opt,然后进行优化,优化后取消变量,将剩余面的曲率半径设为变量,再次优化,完毕后取消变量。再将透镜间隔和玻璃厚度先后进行优化。

2.4优化结果

心得体会

通过为数不多几天的课程设计,加深了对光学的理解,对球差,慧差等的认识,初步了解了ZEMAX软件的使用,大致掌握了望远物镜的设计流程,掌握了一些设计方法。也认识到光学仪器的精密和设计的难度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学到的不只是光学上的一些知识,还学会了一种设计思路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的锻炼,在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这样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无疑是我们学习和发展的重点和优点,所以,这次课程设计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经历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几何光学像差光学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李晓彤,岑兆丰,2003.11

《实用光学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王之江,2007.1

《光学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刘钧,高明,2006,10 《实用光学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王之江,顾培森,2006,9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种类数目的判断方法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种类数目的判断方法 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同分异构体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常见的出题形式是以有机物的推断与有机合成为题来考察学生对有机物知识的理解,对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种类数目的判断,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为了让学生正确书写同分异构体和判断同分异构体种类数目,我认为同学们要使掌握下列要点和技巧: 一、同分异构体的异构方式 绝大多数有机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高中阶段的同分异构现象主要有4种情况。即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和顺反异构。 1. 碳链异构 碳链异构是指由于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异构,如,正丁烷与异丁烷。由于烷烃分子中没有官能团,所以烷烃不存在官能团位置异构和官能团类别异构,而只有碳链异构。再如,CH 3CH 2CH 2CH 2CHO (戊醛)与(CH 3)2CHCH 2CHO (2-甲基丁醛)也属于碳链异构。 2. 官能团位置异构 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由于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如, 33CHCH CH CH =和223CH CH CH CH =;CH 3CH 2CH 2CH 2 COH (1-丁醇)与CH 3CH 2CH (OH )CH 3(2-丁醇)。 含有官能团(包括碳碳双键、叁键)的有机物一般都存在官能团位置异构。互为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的有机物属于同类物质异构。 3. 官能团类别异构 所谓官能团类别异构是指分子式相同,官能团类型不同所引起的异构。除烷烃以外,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都存在与其对应的官能团类别异构体,如:烯烃与环烷烃,二烯烃与炔烃,饱和一元醇与醚,饱和一元醛与酮,饱和一元羧酸与酯,芳香醇与芳香醚及酚,硝基化合物与氨基酸,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

光学异构体的分离

光学异构体的分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化工专业实验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光学异构体的分离实验类型:_______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与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苯甘氨酸的拆分实验,理解对映异构体的各种拆分方法; 2、理解有机物溶解、结晶的原理及意义,并将其用于分离提纯; 3、掌握拆分、结晶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与仪器 1、实验原理 对映异构体(也称光学异构体、对映体)就是指分子为互相不可重合的镜像的立体异构体,其主要的拆分方法有机械拆分法,微生物化学拆分法,选择吸附拆分法,诱导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 诱导结晶拆分法就是指在外消旋体(两种对映体的等量混合物)的过饱与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一种旋光体的纯晶体作为晶种,形成溶液中该种旋光体过量,且在晶种的诱导下优先结晶析出。将这种结晶滤出后,则另外一种旋光体在滤液中相对较多。再加入外消旋体制成过饱与溶液,于就是另外一种旋光体优先结晶析出,如此反复进行结晶,就可以把一对对映体分开。 化学拆分法就是指利用手性试剂作为拆分剂加入外消旋体混合物中,使它与外消旋体发生反应,生成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复盐(非对映异构体指具有二个或多个非对称中心,并且其分子互相不为镜像的立体异构体),再利用它们物理性质(例如溶解度、蒸汽压、吸收系统等)的不同,用常规的方法将其拆分,最后再把这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分别复原为原来的对映体。化学拆分法最适用于酸或碱的外消旋体的拆分。 对于苯甘氨酸,诱导结晶拆分法得到的产物光学纯度较低,难以找到合适的溶剂使得两种对映体在其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且循环量较大,因此本实验采用化学拆分法,利用手性拆分剂与外消旋体形成的复盐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结晶拆分。 本实验中,D,L-苯甘氨酸(简写D,L-PG分子式如I),手性拆分剂为d-樟脑磺酸(简写d-CS,分子式如II),二者形成的复盐在水中溶解度有很大差异(如表1),可用结晶方法分离。D,L-苯甘氨酸与d-脑磺酸溶于热溶剂中,形成非对映异构体复盐的饱与溶液,降低温度则复盐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饱与溶液,在饱与溶液中结晶与溶解存在动态平衡,可以通过降温与/或加晶种破坏其平衡使一种结晶优先析出。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简写D-PG-d-CS分子式如ⅡI)溶解度相对较小,则加入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晶种后D.苯甘氨酸-d 一樟脑磺酸优先结晶析出,过滤时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被滤除,L-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留在母液中与结晶分离,从而达到拆分的目的。(如图1) 影响拆分效率的因素有: (1)温度。 1)起始的结晶温度。起始的结晶温度就是控制其溶液过饱与程度的,如果让溶液在结晶前过度地饱与, 专业: _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照相物镜的设计光学设计

照相物镜的设计 设计任务和要求 1设计一个照相物镜,焦距:50mm,相对孔径:1/2,全视场角:40°. 2 要求: (1)通过给定参数,计算出其他参数值; (2)分析系统需要校正的像差类型; (3)通过手册查询初始结构,并回答所属类型,然后输入到计算机软件中,给出输入结果的二维图; (4)采用上机学到的知识进行全局优化,给出MFF结果; (5)采用上机学到的知识进行对样板和公差分析,给出操作步骤图片和结果; (6)绘制出光学系统图。 设计过程 初始结构的选择 照相物镜属于大视场大孔径系统, 因此需要校正的像差也大大增加, 结构也比较复杂, 所以照相物镜设计的初始结构一般都不采用初级像差求解的方法来确定, 而是根据要求从手册、资料或专利文献中找出一个和设计要求比较接近的系统作为原始系统。在选择初始结构时, 不必一定找到和要求相近的焦距, 一般在相对孔径和视场角达到要求时, 我们就可以将此初始结构进行整体缩放得到要

求的焦距值。 (1)参数数据 焦距:1、f’=50mm; 2、相对孔径D/f’=1/2; 3、全视场角 40°; 照相物镜的视场角和有效焦距决定了摄入底片或图像传感器的空间范围, 镜头所成的半像高y 可用公式y = - f tanw计算, 其中f 为有效焦距, 2w 为视场角。 经过计算:其视场角为2w=40°所以w=20°。 其余参数见表: (2)输入参数 打开ZEMAX,将上表中参数输入ZEMAX:其中第七面设为光阑面

设置相对孔径值和波段:

更换玻璃,换成国产玻璃:

输入焦距50mm进行缩放 缩放后得到我们所设计的焦距f’=50mm的初始参数(如图所示) 到这里,初始结构及其参数已经完成。

美国FDA关于开发立体异构体新药的政策简介

美国FDA关于开发立体异构体新药的政策简介 作者:黄晓龙 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1前言与背景 立体异构体是指原子的组成及连接方式相同,而其三维空间的排列不同的分子。此处最引人注意的对映异构体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不对称(手性)中心,相互间成镜像关系的“立体异构体对”,它们的物理(旋光性除外)及化学(手性环境下除外)性质相同。 本文着重于单一对映异构体及消旋体的药学研究与开发,此类立体异构体通常需要特殊的手性技术来正确地鉴别、定性、分离及定量。然而它们可被生物体系区别,而体现出不同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和不同的药效或毒性,这种不同可以是数量或性质上的。 当立体异构体能被生物识别时,它们就成为不同的药物。尽管过去开发了消旋体(即50∶50的对映体)药物,而对单一的对映异构体的性质通常并没有很好地研究,因为消旋体的廉价分离是比较困难的,是否需开发对映异构体主要还是一个学术问题;而现在,技术的进步(大规模手性分离方法或不对称合成)使得许多对映异构体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所以有必要了解FDA对立体异构体混合物的政策。消旋体的开发带来了诸如合成与杂质的生产控制、足够的药效及毒性评估、代谢与分布的合理定性、临床的正确评价等问题。 应注意的是,“立体异构体”为一个总的概念,泛指所有因原子在空间的排列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它不仅包括镜像异构体,也包括几何异构体(顺反异构)及非对映异构体(有多个手性中心、互不为镜像的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与几何异构体均存在化学及药效的差异(除非它们在体内可相互转化),并且可不通过手性技术分离。因此几何异构体与非对映异构体应按单独的药物对待,但当它们会在体内相互转化时除外。开发几何异构体或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没有必要,除非它们恰好形成一合理的复方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应严格检查这两个异构体的最佳比例是否不加控制即可合成。非对映异构体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在此处不做深入探讨。从已有的研究结果看,两个对映异构体可有相同的活性:如多巴酚丁胺的两个对映体均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布洛芬的两个对映体均为抗炎药,华法林及苯丙羟基香豆素的两个对映体均为抗凝剂,布比卡因的两个对映体均产生局麻作用。 其中一个对映体有药理活性,而另一个则没有,如左旋普奈洛尔是β-受体阻滞剂,而右旋体则不是,另如都具有抗菌作用的喹啉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即为此类。 两个对映体具有完全不同的活性,如右旋索它洛尔属于III类抗心律失常药,而左旋体则为β-受体阻滞剂,或者对于一个特定的作用具有不同的浓度-效应关系。 尽管无活性的对映体可不予考虑,但存在毒性与该对映体有关的实例(如粒细胞减少与右旋多巴有关;左旋咪唑的呕吐作用是其中的右旋体杂质引起的;当从消旋卡尼丁中去掉右旋体后,就再也观察不到严重的肌无力不良反应),也存在一个对映体影响另一个的分布的例子。另外,很多对映异构体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也不同,这种不同不一定会引起治疗问题,尽管它会使非手性的血药浓度及与之相关的活性的解释变得困难,同时当异构体在动物中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与人不同时,也会影响非临床数据的解释。 虽然某些“对映异构体对”(如消旋索它洛尔、消旋多巴酚丁胺)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没有理由希望其组成与外消旋体一样,正好为1∶1,即其剂量效应曲线不一定是成正比

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分析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课题名称: 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分析

专业班级:_________ 2009级光通信技术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工作时间:2011620 至2011.7.1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设计一个成像物镜透镜组,照相物镜的技术指标要求:

二、进度安排 1、2011.6.20-2011.6.21 学习zemax手把手教程,掌握zemax输入 数据 方法和像差评价函数 和电路中各参数的计算结果。 2、2011.6.22-2011.6.23 根据实例,深入学习zemax像差控制和优化方法

3、2011624 光学自动设计及像差理论(上课),布置任务 4、2011627-2011628 确定初始结构,并进行像差控制和优化设计;给出 像质评价报告; 5、2011629-2011.7.1 撰写课程设计论文,修改定稿并交稿 三、参考资料或参考文献 1、《光学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美)莱金著,周海宪,程云芳译, 2009.10 2、《现代光学设计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李林,2009.9 3、《工程光学》,机械工业出版社,郁道银,谈恒英,2006.2 4、《应用光学(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张以谟,2010.7 5、《几何光学像差光学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李晓彤,岑兆丰,2003.11 6、《实用光学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王之江,2007.1 7、《光学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刘钧,高明,2006,10 8、《实用光学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王之江,顾培森,2006,9 9、“光行天下”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4312073718.html,/

光学异构体的分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实验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光学异构体的分离实验类型:_______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苯甘氨酸的拆分实验,理解对映异构体的各种拆分方法; 2、理解有机物溶解、结晶的原理及意义,并将其用于分离提纯; 3、掌握拆分、结晶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和仪器 1、实验原理 对映异构体(也称光学异构体、对映体)是指分子为互相不可重合的镜像的立体异构体,其主要的拆分方法有机械拆分法,微生物化学拆分法,选择吸附拆分法,诱导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 诱导结晶拆分法是指在外消旋体(两种对映体的等量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一种旋光体的纯晶体作为晶种,形成溶液中该种旋光体过量,且在晶种的诱导下优先结晶析出。将这种结晶滤出后,则另外一种旋光体在滤液中相对较多。再加入外消旋体制成过饱和溶液,于是另外一种旋光体优先结晶析出,如此反复进行结晶,就可以把一对对映体分开。 化学拆分法是指利用手性试剂作为拆分剂加入外消旋体混合物中,使它与外消旋体发生反应,生成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复盐(非对映异构体指具有二个或多个非对称中心,并且其分子互相不为镜像的立体异构体),再利用它们物理性质(例如溶解度、蒸汽压、吸收系统等)的不同,用常规的方法将其拆分,最后再把这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分别复原为原来的对映体。化学拆分法最适用于酸或碱的外消旋体的拆分。 对于苯甘氨酸,诱导结晶拆分法得到的产物光学纯度较低,难以找到合适的溶剂使得两种对映体在其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且循环量较大,因此本实验采用化学拆分法,利用手性拆分剂与外消旋体形成的复盐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结晶拆分。 本实验中,D,L-苯甘氨酸(简写D,L-PG分子式如I),手性拆分剂为d-樟脑磺酸(简写d-CS,分子式如II),二者形成的复盐在水中溶解度有很大差异(如表1),可用结晶方法分离。D,L-苯甘氨酸和d-脑磺酸溶于热溶剂中,形成非对映异构体复盐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则复盐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在饱和溶液中结晶和溶解存在动态平衡,可以通过降温和/或加晶种破坏其平衡使一种结晶优先析出。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简写D-PG-d-CS分子式如ⅡI)溶解度相对较小,则加入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晶种后D.苯甘氨酸-d一樟脑磺酸优先结晶析出,过滤时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被滤除,L-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留在母液中与结晶分离,从而达到拆分的目的。(如图1) 影响拆分效率的因素有: 专业: _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

专题——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 1、某烷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则该烃的分子式不可能的是 ( ) A .C 2H 6 B . C 4H 10 C .C 5H 12 D .C 8H 18 2、C 4H 10的二氯代物有( )种 A .5种 B .6种 C .8种 D .9种 3、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理论上得到的氯代物最多有几种( ) A .5种 B .6种 C .8种 D .9种 4、分子式为C 9H 11Cl ,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可能的结构有( ) A. 5 种 B. 9 种 C. 12 种 D. 15 种 5、分子式为264Br H C ,具有环状结构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6种 B. 9种 C. 10种 D. 12种 6、麻醉剂三氟氯溴乙烷(CF 3CHClBr )的同分异构体有( ) A. 3种 B. 4种 C.5种 D. 6种 7、分子式为C 8H 16O 2的有机物A ,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 和C ,且B 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C 。则有 机物A 可能的结构有 (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8、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物质的分子组成的是 ( )。 A .C 4H 8 B . C 3H 8 C .SiO 2 D .P 9.已知分子式为C 12H 12的物质A 的结构简式为,A 苯环上的二溴代物有9种同分异构体,由此推 断A 苯环上的四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 )。 A .10种 B .9种 C .11种 D .12种 10.有三种不同的基团,分别为—X 、—Y 、—Z ,若同时分别取代苯环上的三个氢原子,能生成的同分异 构体数目是 ( )。 A .10种 B .8种 C .6种 D .4种 11. 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结构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7种 B .6种 C .5种 D .4种 12、分子式为C 5H 10O 2并能与饱和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光学设计照相物镜的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现代光学设计》考核 ——照相物镜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系统设计要求: 1、焦距:f’=15mm; 2、相对孔径:1/2.8; 3、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取d、F、C三种色光) 4、视场角2w=74° 二、设计过程 1,在光学技术手册查询后选定初始结构为后置光阑的三片物镜,初始参数为: 1 输入初始参数

2,优化设计过程 将参数输入zemax:其中第六面设为光阑面,厚度设为marginal ray height,移动光标到STO光阑面的“无穷(Infinity)”之上,按INSERT键。这将会在那一行插入一个新的面,并将STO光阑面往下移。新的面被标为第2面。再按按INSERT键两次。移动光标到IMA像平面,按INSERT键两次。在LDE曲率半径(Radius)列,顺序输入上表1中的镜片焦距(注意OBJ面不做任何操作);在镜片厚度(Thickness)列顺序输入表1中的镜片厚度;在第七个面厚度处单击右键,选择面型为Marginal Ray Height。在镜片类型(Class)列输入镜片参数,方法是:在表中点右键对话框Solve Type选中Model,Index nd中输入n值Abbe Vd 中输入v值。结果如下在system-general-aperture中输入相对孔径值 2.8,在system-wavelength中输入波段,然后在tools-make focus中该改焦距为15mm进行缩放。3,设置相对孔径值和波长

输入焦距15mm进行缩放: 4,定义视场如下 此时得到初始结构及参数如下图

光学异构体的分离

浙江大学 化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化学专业实验Ⅱ 实验名称:光学异构体得分离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学生: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一、实验目得 1、通过苯甘氨酸得拆分实验,理解对映异构体得各种拆分方法; 2、理解有机物溶解、结晶得原理及意义,并将其用于分离提纯; 3、掌握拆分、结晶得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与仪器 1、实验原理 对映异构体(也称光学异构体、对映体)就是指分子为互相不可重合得镜像得立体异构体,其主要得拆分方法有机械拆分法,微生物化学拆分法,选择吸附拆分法,诱导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 诱导结晶拆分法就是指在外消旋体(两种对映体得等量混合物)得过饱与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得一种旋光体得纯晶体作为晶种,形成溶液中该种旋光体过量,且在晶种得诱导下优先结晶析出。将这种结晶滤出后,则另外一种旋光体在滤液中相对较多。再加入外消旋体制成过饱与溶液,于就是另外一种旋光体优先结晶析出,如此反复进行结晶,就可以把一对对映体分开。 化学拆分法就是指利用手性试剂作为拆分剂加入外消旋体混合物中,使它与外消旋体发生反应,生成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复盐(非对映异构体指具有二个或多个非对称中心,并且其分子互相不为镜像得立体异构体),再利用它们物理性质(例如溶解度、蒸汽压、吸收系统等)得不同,用常规得方法将其拆分,最后再把这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分别复原为原来得对映体。化学拆分法最适用于酸或碱得外消旋体得拆分。 对于苯甘氨酸,诱导结晶拆分法得到得产物光学纯度较低,难以找到合适得溶剂使得两种对映体在其中得溶解度有较大差异,且循环量较大,因此本实验采用化学拆分法,利用手性拆分剂与外消旋体形成得复盐溶解度得差异进行结晶拆分。 本实验中,D,L-苯甘氨酸(简写D ,L-PG 分子式如Ⅰ),手性拆分剂为d -樟脑磺酸(简写d-CS ,分子式如Ⅱ),二者形成得复盐在水中溶解度有很大差异(如表1),可用结晶方法分离。D,L-苯甘氨酸与d-脑磺酸溶于热溶剂中,形成非对映异构体复盐得饱与溶液,降低温度则复盐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饱与溶液,在饱与溶液中结晶与溶解存在动态平衡,可以通过降温与/或加晶种破坏其平衡使一种结晶优先析出。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简写D-PG -d -CS 分子式如Ⅲ)溶解度相对较小,则加入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晶种后D.苯甘氨酸-d一樟脑磺酸优先结晶析出,过滤时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被滤除,L-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留在母液中与结晶分离,从而达到拆分得目得。(如图1) COOH NH 2 Ⅰ S O OH Ⅱ COOH 3H D-PG (+)-CS Ⅲ · 表 1 PG-d-C S复盐溶解度

照相物镜设计报告实例

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分析 设计一个成像物镜透镜组,照相物镜的技术指标要求: 1、焦距:f’=12mm; 2、相对孔径D/f’不小于1/2.8; 3、图像传感器为1/2.5英寸的CCD,成像面大小为4.29mm×5.76mm; 4、后工作距>6mm 5、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取d、F、C三种色光,d为主波长); 6、成像质量,MTF 轴上>40% @100 lp/mm,轴外0.707 >35%@100 lp/mm。 7、最大畸变<1%

照相物镜的简介 照相物镜的基本光学性能主要由三个参数表征。即焦距f ’、相对孔径D/f ’和视场角2w 。照相物镜的焦距决定所成像的大小 Ⅰ)当物体处于有限远时,像高为 y ’=(1-ωβtan ')f (1-1) 式中,β为垂轴放大率,l l y y ' '== β。对一般的照相机来说,物距l 都比较大,一般l >1米,f ’为几十毫米,因此像平面靠近焦面,''f l ≈,所以 l f '= β Ⅱ)当物体处于无限远时,β→∞像高为 y ’=ωtan 'f (1-2) 因此半视场角 ω=atan ' ' f y (1-3) 表1-1中列出了照相物镜的焦距标准: 表1-1 相对孔径决定其受衍射限制的最高分辨率和像面光照度,在此的分辨率亦即通常所说的截止频N λ λ u f D N == (1-4) 照相物镜中只有很少几种如微缩物镜和制版物镜追求高分辨率,多数照相物镜因其本身的分辨率不高,相对孔径的作用是为了提高像面光照度 E ’=1/4πL τ(D/f ’)2 (1-5)

照相物镜的视场角决定其在接受器上成清晰像的空间范围。按视场角的大小,照相物镜又分为a)小视场物镜:视场角在30°以下; b)中视场物镜:视场角在30°~60°之间; c)广角物镜:视场角在60°~90°之间; d)超广角物镜:视场角在90°以上。 照相物镜按其相对孔径的大小,大致分为 a)弱光物镜:相对孔径小于1:9; b)普通物镜:相对孔径为1:9~1:3.5; c)强光物镜:相对孔径为1:3.5~1:1.4; d)超强光物镜:相对孔径大于1:1.4; 照相物镜没有专门的视场光阑,视场大小被接受器本身的有效接受面积所限制,即以接收器本身的边框作为视场光阑。 照相物镜上述三个光学性能参数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这三个参数决定了物镜的光学性能。企图同时提高这三个参数的指标则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在侧重提高一个参数的同时,相应地降低其余两个参数的指标。 早期的照相物镜是单片的正弯月形透镜,其前置一孔径光阑,之后演变为双胶合弯月透镜以及正负分离透镜,这些简单的物镜相对孔径很小只能在室外照明条件良好时拍摄,又称为风景物镜。最早出现的对称型物镜,属于简单的风景物镜对称于光阑的组合,相对孔径仍然很小,如Hypogon物镜。之后又出现Protar物镜,Dagor物镜等一系列逐渐演变出来的物镜,之后出现的三片物镜是很多复杂透镜的基础,它由三片分离的薄透镜组成,在视场角为55°时,相对孔径可以达到1:3.5~1;2.8,在视场角适当降低时,相对孔径可提高到1:2.4以上。其他还有双高斯物镜、远距物镜、反远距物镜等等复杂物镜。 本次涉及所使用的三片物镜是具有中等光学特性的照相物镜中结构最简单,像质最好的一种,被广泛使用在比较廉价的135#和120#相机中,例如国产的海鸥—4、海鸥—9、天鹅相机等。这种照相物镜进一步复杂化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增大相对孔径,或提高视场边缘成像质量。 设计过程

照相物镜设计

.. . . .. 汉口学院 《应用光学》 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照相物镜设计 学生: 学号: 专业班级: 授课老师:

二O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一、选题背景 (3) 二、设计要求 (5) 三、外形尺寸计算 (5) 四、结构选型及参数计算 (5) 1.结构选型 (5) 2.参数数据 (7) 五、ZEMAX初始数据 (7) 1.初始结构参数 (7) 2.缩放焦距 (9) 3.更换玻璃 (10) 六、ZEMAX校正数据 (11) 1.设置约束对象 (11) 2.设置变量 (12) 3.优化 (13) 4.最终结构数据 (13)

七、像质评价 (14) 1.2D草图 (14) 2.场曲和畸变 (14) 3.快速傅立叶变换调制传递函数 (15) 4.标准点列图 (15) 5.光线像差特性曲线 (16) 6.光路特性曲线 (16) 八、零件图 (18) 九、学习体会 (19) 十、参考文献 (20) 一、选题背景 照相机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城,已成为科研、国防、生产、教育以及文化生活各领域中的重要手段。它给人类的文明生活带

来了许多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的照相机也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普及了。 照相机是由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测距器,卷片,机身(暗箱)等主要部件构成的。其中镜头的作用是通过光线把景物集结成影像并投射到感光片上,使感光片接受清晰的影像,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照相机的性能。照相物镜的光学特性一般用焦距f'、相对孔径 D' f /、视场角ω 2表示。此外还提出分辨率的要求,作为保证产品质量的技术条件。 照相物镜的结构型式很多,而且不断有新的型式出现。选用照相物镜的原则应该是:既能满足光学性能和成像质量的要求,而结构又最简单。 双高斯物镜是具有较大视场(大约ω2=40o左右)的物镜中相对孔径最先达到1/2的物镜[1]225。双高斯物镜是以厚透镜矫正匹兹万场曲的光学结构,半部系统是由一个弯月形的透镜和一个薄透镜组成,如图1-1.1所示。 图1-1.1 图1-1.2 图1-1.3 双高斯照相物镜是目前多数大孔径物镜的基础,它的演变型式很多,它的复杂化目的是为了改善成像质量,如图1-1.2所示,或者是为了增大相对孔径,如图1-1.3所示,相对孔径可达1/0.95。由于

一款照相物镜设计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光学软件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一款照相物镜设计 专业、班级:13级光电2班 学生姓名:周观后 学号:130250202 指导教师:苏倩倩 分数: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光学软件课程设计

目录 一、照相物镜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确定初始结构 (5) 三、用ZEMAX优化 (9) 四、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照相物镜简介 照相物镜的基本光学性能主要由三个参数表征。即焦距f’、相对孔径D/f’和视场角2w。照相物镜的焦距决定所成像的大小

Ⅰ)当物体处于有限远时,像高为 y ’=(1-ωβtan ')f (1-1) 式中,β为垂轴放大率,l l y y ' '== β。对一般的照相机来说,物距l 都比较大,一般l >1米,f ’为几十毫米,因此像平面靠近焦面,''f l ≈,所以 l f '= β Ⅱ)当物体处于无限远时,β→∞像高为 ωtan 'f (1-2) 因此半视场角 ω=atan ' ' f y (1-3) 表1-1中列出了照相物镜的焦距标准: 表1-1 相对孔径决定其受衍射限制的最高分辨率和像面光照度,在此的分辨率亦即通常所说的截止频N λ λ u f D N == (1-4) 照相物镜中只有很少几种如微缩物镜和制版物镜追求高分辨率,多数照相物镜因其本身的分辨率不高,相对孔径的作用是为了提高像面光照度 E ’=1/4πL τ(D/f ’)2 (1-5) 照相物镜的视场角决定其在接受器上成清晰像的空间范围。按视场角的大小,照相物镜又分为 a )小视场物镜:视场角在30°以下; b )中视场物镜:视场角在30°~60°之间;

光学异构体的分离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实验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光学异构体的分离实验类型:_______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苯甘氨酸的拆分实验,理解对映异构体的各种拆分方法; 2、理解有机物溶解、结晶的原理及意义,并将其用于分离提纯; 3、掌握拆分、结晶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和仪器 1、实验原理 对映异构体(也称光学异构体、对映体)是指分子为互相不可重合的镜像的立体异构体,其主要的拆分方法有机械拆分法,微生物化学拆分法,选择吸附拆分法,诱导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 诱导结晶拆分法是指在外消旋体(两种对映体的等量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一种旋光体的纯晶体作为晶种,形成溶液中该种旋光体过量,且在晶种的诱导下优先结晶析出。将这种结晶滤出后,则另外一种旋光体在滤液中相对较多。再加入外消旋体制成过饱和溶液,于是另外一种旋光体优先结晶析出,如此反复进行结晶,就可以把一对对映体分开。 化学拆分法是指利用手性试剂作为拆分剂加入外消旋体混合物中,使它与外消旋体发生反应,生成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复盐(非对映异构体指具有二个或多个非对称中心,并且其分子互相不为镜像的立体异构体),再利用它们物理性质(例如溶解度、蒸汽压、吸收系统等)的不同,用常规的方法将其拆分,最后再把这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分别复原为原来的对映体。化学拆分法最适用于酸或碱的外消旋体的拆分。 对于苯甘氨酸,诱导结晶拆分法得到的产物光学纯度较低,难以找到合适的溶剂使得两种对映体在其 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且循环量较大,因此本实验采用化学拆分法,利用手性拆分剂与外消旋体形成的

照相物镜系统设计报告

照相物镜系统设计报告 一、系统设计要求 1.1 光学特性要求 系统焦距:f′=12mm 物方视场角:2ω=40° F数:F/# =4 工作波段:可见光 1.2 成像质量要求 MTF>0.3@67.5lp/mm 二、系统设计过程 2.1 系统选型 根据本次系统设计的光学特性要求,发现三分离式物镜可以很好的满足相关特性,所以接下来的设计与优化过程,是基于三分离式光学系统进行的。 2.2 设计及优化过程 2.2.1 初始结构参数录入 首先参考光学设计手册,选择对应光学特性参数均优于本次系统设计的光学结构参数,因此,录入初始光学结构参数如下图(图一)所示。 图一初始光学结构参数 同时,设定系统工作的光学特性参数,如下图(图二~四)所示。 图二系统孔径设定

图三系统工作波长设定 图四系统工作视场设定 以上工作完成后,根据软件提供的系统数据,此时系统有效焦距EFFL=77.2915mm。 2.2.2 系统焦距修改 为了使优化过程更加精确高效,这里先对系统焦距进行修改。此次设计,要求系统的有效焦距EFFL=12mm,因此,按照Tools->Miscellaneous->Scale Lens 过程,如下图(图二)所示的方式进行修改。 图五修改系统焦距

修改后系统结构参数如下图(图六)所示。 图六焦距修改后系统光学结构参数 此时,系统有效焦距EFFL=12.0034mm,相应的成像质量评价指标图像,如下图(图七~九)所示。 图七优化前系统光线追迹图 图八优化前系统点列图

图九优化前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 2.2.3 设置优化函数 从前面的系统像质评价指标的图像可以看出,初始结构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对系统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处理,在Merit Function Editor中,按照Tools->Default Merit Function的过程进行缺省优化函数设定,如下图(图十)所示。初始时,系统相差较大,设定系统根据光斑半径(Sport Radius)进行优化,当优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后,系统相差与波长可比拟,则根据波前(Wavefront)进行优化。 图十缺省优化函数 为了使优化结果满足要求,应对优化函数进行优化丰富。这里添加MTFA和EFFL操作数,其设定方式如下图(图十一)所示。

光学异构体的分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化工专业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光学异构体的分离 实验类型:_______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苯甘氨酸的拆分实验,理解对映异构体的各种拆分方法; 2、理解有机物溶解、结晶的原理及意义,并将其用于分离提纯; 3、掌握拆分、结晶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和仪器 1、实验原理 对映异构体(也称光学异构体、对映体)是指分子为互相不可重合的镜像的立体异构体,其主要的拆分方法有机械拆分法,微生物化学拆分法,选择吸附拆分法,诱导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 诱导结晶拆分法是指在外消旋体(两种对映体的等量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一种旋光体的纯晶体作为晶种,形成溶液中该种旋光体过量,且在晶种的诱导下优先结晶析出。将这种结晶滤出后,则另外一种旋光体在滤液中相对较多。再加入外消旋体制成过饱和溶液,于是另外一种旋光体优先结晶析出,如此反复进行结晶,就可以把一对对映体分开。 化学拆分法是指利用手性试剂作为拆分剂加入外消旋体混合物中,使它与外消旋体发生反应,生成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复盐(非对映异构体指具有二个或多个非对称中心,并且其分子互相不为镜像的立体异构体),再利用它们物理性质(例如溶解度、蒸汽压、吸收系统等)的不同,用常规的方法将其拆分,最后再把这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分别复原为原来的对映体。化学拆分法最适用于酸或碱的外消旋体的拆分。 对于苯甘氨酸,诱导结晶拆分法得到的产物光学纯度较低,难以找到合适的溶剂使得两种对映体在其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且循环量较大,因此本实验采用化学拆分法,利用手性拆分剂与外消旋体形成的复盐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结晶拆分。 本实验中,D ,L-苯甘氨酸(简写D ,L-PG 分子式如I ),手性拆分剂为d-樟脑磺酸(简写d-CS ,分子式如II ),二者形成的复盐在水中溶解度有很大差异(如表1),可用结晶方法分离。D ,L-苯甘氨酸和d-脑磺酸溶于热溶剂中,形成非对映异构体复盐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则复盐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在饱和溶液中结晶和溶解存在动态平衡,可以通过降温和/或加晶种破坏其平衡使一种结晶优先析出。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简写D-PG-d-CS 分子式如ⅡI )溶解度相对较小,则加入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晶种后D .苯甘氨酸-d 一樟脑磺酸优先结晶析出,过滤时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被滤除,L-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留在母液中与结晶分离,从而达到拆分的目的。(如图1) 影响拆分效率的因素有:

光学异构体的分离演示教学

光学异构体的分离

浙江大学 化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化学专业实验Ⅱ 实验名称:光学异构体的分离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学生: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苯甘氨酸的拆分实验,理解对映异构体的各种拆分方法; 2、理解有机物溶解、结晶的原理及意义,并将其用于分离提纯; 3、掌握拆分、结晶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和仪器 1、实验原理 对映异构体(也称光学异构体、对映体)是指分子为互相不可重合的镜像的立体异构体,其主要的拆分方法有机械拆分法,微生物化学拆分法,选择吸附拆分法,诱导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 诱导结晶拆分法是指在外消旋体(两种对映体的等量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一种旋光体的纯晶体作为晶种,形成溶液中该种旋光体过量,且在晶种的诱导下优先结晶析出。将这种结晶滤出后,则另外一种旋光体在滤液中相对较多。再加入外消旋体制成过饱和溶液,于是另外一种旋光体优先结晶析出,如此反复进行结晶,就可以把一对对映体分开。 化学拆分法是指利用手性试剂作为拆分剂加入外消旋体混合物中,使它与外消旋体发生反应,生成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复盐(非对映异构体指具有二个或多个非对称中心,并且其分子互相不为镜像的立体异构体),再利用它们物理性质(例如溶解度、蒸汽压、吸收系统等)的不同,用常规的方法将其拆分,最后再把这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分别复原为原来的对映体。化学拆分法最适用于酸或碱的外消旋体的拆分。 对于苯甘氨酸,诱导结晶拆分法得到的产物光学纯度较低,难以找到合适的溶剂使得两种对映体在其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且循环量较大,因此本实验采用化学拆分法,利用手性拆分剂与外消旋体形成的复盐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结晶拆分。 本实验中,D ,L-苯甘氨酸(简写D ,L-PG 分子式如Ⅰ),手性拆分剂为d-樟脑磺酸(简写d-CS ,分子式如Ⅱ),二者形成的复盐在水中溶解度有很大差异(如表1),可用结晶方法分离。D ,L-苯甘氨酸和d-脑磺酸溶于热溶剂中,形成非对映异构体复盐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则复盐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在饱和溶液中结晶和溶解存在动态平衡,可以通过降温和/或加晶种破坏其平衡使一种结晶优先析出。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简写D-PG-d-CS 分子式如Ⅲ)溶解度相对较小,则加入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晶种后D .苯甘氨酸-d 一樟脑磺酸优先结晶析出,过滤时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被滤除,L-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留在母液中与结晶分离,从而达到拆分的目的。(如图1) COOH NH 2 Ⅰ S O OH Ⅱ COOH 3H D-PG (+)-CS Ⅲ · 表 1 PG-d-CS 复盐溶解度

光学异构体的制备与拆分

实验十三(乙二胺)合钴(Ⅲ)盐光学异构体的制备与拆分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八面体配合物光学异构体的拆分和旋光度的测定。 2.掌握了解WZZ型自动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两种构造相同,但彼此互为镜像而不能重叠的化合物成为光学异构体(或对映异构体),虽然光学异构体分子内部的键角和键长都相同,它们与非光学活性试剂所发生的反应也相同,但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他们使偏振光震动平面旋转的方向不同,这是光学异构体在性质上最特征的差别。光学异构体最早是在有机物中发现的,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立体异构现象在某些八面体络合物中也同样存在。例如,顺式[Co(en)2(NO2)Cl]+络离子就具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构型: 从对称因素考虑,在上述两个八面体络离子中,无n>1的对称轴C n和对称中心i,也就是中心离子Co(Ⅲ)为手性中心(或不对称中心)。 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构型用符号△和△‘表示,它是根据上列结构按规定的法则确定的;而化合物的旋光方向是用旋光仪测出来的。(+)表示右旋,(—)表示左旋。至于哪种构型的旋光方向为(+),哪种为(—)这需通过特殊的X射线衍射法才能确定。左旋和右旋异构体的等量混合物不显光学活性,即不能使偏振光平而旋转,称为外消旋混合物。 用普通合成法不能直接制得光学异构体,而总是它们的外消旋混合物。由于左旋和右旋异构物的溶解度不同,不能用分步结晶法分开,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手续才能把它分开成左旋体和右旋体。这种手续叫外消旋体拆分。通常使此混合物的外消旋离子与另一种带相反电荷的光学活性化合物作用得到右旋—左旋式与左旋—左旋式两种盐类,这些盐类是非对映异构体,他们的溶解度不同,选择适当的溶剂可以用分步结晶的方法把它们分开。得到某一种纯粹的非对映异构体后,再用光学不活泼性物质处理,可使一对光学活性盐恢复原来的组成。 三、仪器与试剂

照相物镜设计

武汉工程大学 课程设计(学年论文) 说明书 课题名称:照相机物镜的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 课题工作时间: 2011年6月20日至 2011年7月1日 XXX大学教务处

一.前言 背景知识 相机镜头是相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因为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拍摄成像的质量。同时镜头也是划分相机种类和档次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般来说,根据镜头,可以把相机划分为专业相机,准专业相机和普通相机三个档次,无论是传统的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都可以适用于这个划分。镜头能分为变焦和定焦两大类。变焦镜头我们刚才已经试用了,就是焦距可变,也就是可以推拉的镜头。除此之外还有定焦镜头,就是焦距不能变只有一个焦段,或者说只有一个视角。在镜头外观上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定焦镜头只有对焦环(就是控制清晰度的,稍后介绍),而变焦镜头拥有两个环,一个对焦环(控制清晰度)和变焦环(控制视角,即推拉)。 定焦镜头因为其焦距固定,因此比较好分类:广角镜头:一般低于35mm的镜头为广角镜头,低于28mm的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视角广,纵深感强,景物会有变形,比较适合拍摄较大场景的照片,如建筑、集会等。 中焦镜头:一般在36mm到134mm的镜头为中焦镜头。中焦镜头比较接近人正常的视角和透视感,景物变形小,适合拍摄人像、风景、旅游纪念照等。 长焦镜头:一般高于135mm以上的镜头为长焦镜头,也被称为远摄镜头。其中,大于300mm 以上的为超长焦镜头。长焦镜头视角小,透视感弱,景物变形小,适合拍摄无法接近的事物,如野生动物、舞台等,也可以利用长焦镜头虚化背景的作用,拍摄人像。 变焦镜头因其焦段变化,不好一概而论。假设其焦段在广角、中焦、长焦的一段或者两段间变化,也可以称为广角变焦镜头、中长变焦镜头等。 二.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一个照相物镜 (1)光学特性要求:f’=100mm;2?=30?,D/f’=1:3.5. (2)成像质量要求:弥散斑直径小于0.05mm;倍率色差最好不超过0.01mm;畸变小于3%。 . 三、设计课题过程 1、通过查找资料,在镜头数据编辑页面输入物镜的初始值如下: 这是一个焦距为76mm、2ω为55.5、相对孔径为1:3.5d的Tessa物镜。 2、改变相关参数,使数据符合需要设计的照相物镜 将焦距改为100mm,入瞳直径改为28.5714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