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两栖类和爬行类

合集下载

两栖类和爬行类

两栖类和爬行类
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 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
稻田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放养青蛙能有效减 轻农作物的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对环境的 污染。
爬行动物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代表动物:蜥蜴
1、身体分头、颈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有颈,头能灵活转动,便于在陆 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只能贴地面爬行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或 甲,用肺呼吸,体内受 精,卵生,卵外有坚韧 的卵壳。
巨蜥
巨蜥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 国家林业局首次全国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 巨蜥的野外种群数量不足10万条;不少餐桌上 的巨蜥走私自东南亚,一次走私量就能达到 1885条;一条巨蜥体内的寄生虫多达400余条, 食用巨蜥对健康存在威胁。

白唇竹叶青
眼镜王蛇
扬子鳄(鼍tuó)是中国特有的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 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古老,现存数量非常稀少、濒 临灭绝。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对于人们研究古 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 要意义。我国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 杀。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 工养殖场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脊椎动物
蝌蚪:只能生活在水中。无
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象 鱼,有尾,用鳃呼吸。
成蛙:生活在陆地,也能在水 中活动,尾和鳃消失,生出四 肢,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 呼吸。
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
1、体色: 保护色 2、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2、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鳞片 既能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3、呼吸:肺

初中生物课件第七节两栖类和爬行类

初中生物课件第七节两栖类和爬行类
性强
爬行类:生 活在陆地上, 具有坚硬的 外壳和四肢,
适应性强
两栖类:皮 肤湿润,呼 吸器官发达, 适应潮湿环

爬行类:皮 肤干燥,呼 吸器官不发 达,适应干
燥环境
两栖类:卵 生,孵化后 生活在水中, 适应水生生

爬行类:卵 生,孵化后 生活在陆地 上,适应陆
地生活
06
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态价值
两栖类和爬行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两栖类的繁殖和发育
繁殖方式:两栖类通常采用体外受精的 方式繁殖,雌性将卵产在水中,雄性将 精子释放到水中,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结 合形成受精卵。
变态发育:两栖类的发育过程中,蝌蚪和 成蛙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现象被称为变态发育。
发育过程:两栖类的发育过程包括卵、 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卵在水中 孵化,蝌蚪在水中生活,幼蛙和成蛙在 陆地上生活。
态平衡等
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保护意义
生态平衡:两栖类 和爬行类在生态系 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有助于维持生态平 衡
生物多样性:两栖 类和爬行类是生物 多样性的重要组成 部分,保护它们有 助于保护生物多样 性
科学研究:两栖类 和爬行类在科学研 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如药物研发、基 因研究等
教育意义:两栖类 和爬行类是重要的 教育资源,有助于 提高公众对生物多 样性的认识和保护 意识
生命周期:两栖类的生命周期包括卵、蝌 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生 活习性和生理功能都有所不同。
04
爬行类的特征和分类
爬行类的特征
身体结构:具有鳞片或甲壳,四肢发达,尾巴长 生活习性:生活在陆地上,部分种类可以生活在水中 繁殖方式:卵生或卵胎生,部分种类可以孵化 食物来源:主要以昆虫、小型哺乳动物、植物等为食 分类:分为蜥蜴、蛇、龟、鳖等几大类

初中生物课件第七章 两栖类和爬行类

初中生物课件第七章  两栖类和爬行类
12/15/2013
青蛙是动物界著名的捕虫能手
青蛙的呼吸器官

青蛙的肺不发达, 结构简单,呼吸功能 不强,不能独立完成 呼吸作用。
但是青蛙的皮肤 里密布着毛细血管, 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 交换,有辅助呼吸的 重要作用。
青蛙与两栖生活相适应 的外部形态特点有哪些?
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
1.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为保护色。 2.皮肤:裸露,分泌黏液,游泳时减少阻力; 皮肤内有丰富的血管,可辅助呼吸,这是对 陆上生活的适应。 3.头部:呈三角形,可减少水中游泳时的阻 力;头部有口、鼻孔、眼、鼓膜等发达的感 觉器官, 是对陆地复杂环境的适应。 4.四肢:后脚强大,前脚短小适于在陆地上 跳跃;后肢五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 5.呼吸:青蛙有肺,能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皮肤湿润,在水中有陆地均可呼吸。
探究竟-实验
• 1、取一只活青蛙,观察它的体形、 体 色,青蛙背腹两面的颜色一样吗?注 意它的前肢和后肢各有什么特点,趾 间有什么结构。 • 2、用手摸一摸青蛙的皮肤,再轻轻 握 住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青蛙 的皮 肤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12/15/2013
探究竟-实验1.
观察青蛙的体形、体色,青蛙 背腹两面颜色一样吗?
1、观察蜥蜴图片,它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它的四 肢有什 么特点?
2、仔细观察蜥蜴的体表,有什么特殊结构?
1.身体分部: 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四肢: 短小,适于爬行。
覆盖有角质鳞片, 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体表:
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甲; 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四肢短小或无四肢; 爬行。
12/15/2013
12/15/2013

7.1.5两栖类和爬行类优秀教学案例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7.1.5两栖类和爬行类优秀教学案例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案例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实例,如青蛙在农田中的作用以及农药对青蛙生存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多个问题,如“为什么两栖类要进行变态发育?”、“爬行类为什么适合作为宠物?”等,这些问题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自主寻找答案。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4.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特征、生活习性等。
2.强调两栖类和爬行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这些动物的意义。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思考、讨论等,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特征、生活习性等。
2.分配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部分内容的研究,共同完成小组报告。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师对小组报告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知道两栖类和爬行类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医药等领域。
4.能够分析我国特有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措施。
5.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研究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态习性。

两栖、爬行类

两栖、爬行类

牛蛙
炸、爆、煮等烹调方法,制作多种菜肴,
代表菜式如“泡椒牛蛙”、“家常牛蛙”、
“干炸牛蛙腿”、“牛蛙炖土豆”等。
两栖、爬行类
棘胸蛙
棘胸蛙
别名、产地、产季 棘胸蛙又称石鸡、 石蛙、石鳞、棘蛙等。分布于湖北、湖南、 安徽、江苏、江西、浙江、云南、贵州、 福建、两广等地区。棘胸蛙蛙事最盛的季 节为夏季。 品质特点 棘胸蛙的肉质细嫩,滋味鲜 甜,可与仔鸡相媲美。是难得的珍稀佳肴, 被国内外美食家誉为“百蛙之王”。此外, 棘胸蛙肉还有药用价值。 烹饪运用 烹调中棘胸蛙适用于炸、熘、 炖、炒等方法,尤以软炸味道最美。代表 菜式如“软炸石鸡”、“清蒸石鸡”、 “香糟石鳞腿”等。用石鸡炖汤,汤色雪 白,香美异常。
两栖、爬行类
常用爬行类
爬行类原料是指可供烹饪加工运用的爬行动物。
两栖、爬行类

别名、产地、产季 龟又称金龟、水龟、
花龟、泥龟、乌龟等。我国黄河流域及其
以南地区均有分布,成群栖息于川泽湖泊
中,生命力强,断食数月不死,全年均可
捕捉,秋冬季为多。
品质特点 龟肉质较老,但肉味鲜美。
烹饪运用 龟适于烧、焖、炖、煨、蒸
烹饪运用及注意事项 鳖在烹饪中应用较为广泛,既可整只烹制也可拆 肉烹调;既可单独成菜,也可以与其他原料合烹。但总的来说甲鱼在烹调 中适于较为清淡的调味,且最好配以鸡汤佐味。由于结缔组织含量较高, 甲鱼入烹适用于烧、炖、蒸、扒、烩、煮闷等长时烹调方法,如“红烧甲 鱼”、“清蒸甲鱼”、“霸王别姬”等。烹饪运用鳖时必须注意,自然死 亡的甲鱼不能食用。因为甲鱼死后,不仅极易腐败变质,而且肉中大量的 组胺酸被分解后产生有毒的组胺,食用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另外,甲鱼 的血液中可能寄生着对人体有害的寄生虫,也不宜生饮。

七年级上册两栖类和爬行类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两栖类和爬行类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两栖类和爬行类知识点七年级上册:两栖类和爬行类知识点
两栖类和爬行类都属于爬行动物,但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包括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和身体结构等。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七年级上册学习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知识点。

1. 两栖类
两栖类有两个生活环境:水中和陆地上。

它们的身体结构适应了这两种生活环境。

以下是两栖类的基本知识:
(1)身体结构:两栖类的身体结构较为平坦,四肢较短而肌肉发达,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游泳和跳跃。

它们通常有两个呼吸器官:肺和皮肤,并且通过皮肤吸氧也是它们生存的必需品。

(2)生活习性:两栖类有两种生活习性。

水生两栖类,如蝌蚪、青蛙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水中;
陆生两栖类,如蛙蜓、蜥蜴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陆地上。

(3)繁殖:两栖类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产卵和胎生。

2. 爬行类
爬行类包括蜥蜴、蛇、鳄鱼等,它们通常生活在陆地上,并且适应了干旱的环境。

以下是爬行类的基本知识点:
(1)身体结构:爬行类是四肢爬行动物,它们的身体被覆盖着鳞片,防止腐烂和水分丧失。

它们通常只有肺,通过肺进行呼吸。

(2)生活习性:爬行类的生活习性通常是陆生,它们在陆地和半水中睡觉、进食和繁殖。

鳄鱼比较特殊,它们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陆地上行动。

(3)繁殖:爬行类和两栖类一样,也有两种繁殖方式:产卵和胎生。

总结
两栖类和爬行类在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的动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希望本文能够对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两栖类和爬行类时有所帮助。

两栖类和爬行类-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两栖类和爬行类-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两栖类和爬行类-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特征。

2.了解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分类和分布。

3.掌握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基本知识。

4.了解两栖类和爬行类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

2.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分类及分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入两栖类和爬行类是什么,让同学们回忆鱼类和昆虫类的特征。

2. 讲解环节1.两栖类的特征:•恒温动物。

•调节体温能力较弱。

•幼体为水生,成体为半水半陆生。

•皮肤通透性高,能呼吸氧气,并能从皮肤吸收水分和溶解的各种物质。

•在陆地上繁殖。

2.爬行类的特征:•恒温动物。

•能够通过皮肤、肺和口腔膜呼吸氧气。

•皮肤角质化,不通透性强。

•完全的陆栖动物,繁殖方式多样。

3.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分类及分布:•两栖类分为无尾目、有尾目、蝾螈目和无肺类。

•爬行类分为龟鳖目、蛇蜥目、鳄目和有鳞目。

•两栖类分布全球,生态地位重要;爬行类在温带和热带分布广泛,对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实验4. 实验环节观察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形态结构,了解其生活习性。

5. 作业环节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思考性问题的提出,促进了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

2.在实验环节中,同学们对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结构以及习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

3.作业的完成情况良好,同学们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预期。

五、教学设计说明深入浅出地讲解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特征,让同学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能够真正体会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环节的设计,加深了对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认知,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七年级生物上册《两栖类和爬行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两栖类和爬行类》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物学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以下方面存在疑问: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特征及其区别、变态发育的过程、两栖类皮肤呼吸的原理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两栖类和爬行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分类、特征及其生活习性,掌握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生物学术语描述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主要特征,如变态发育、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等。
3.掌握比较和对比的方法,能够分析两栖类和爬行类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生物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掌握比较和对比的方法,能够分析两栖类和爬行类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了解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理解皮肤辅助呼吸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与两栖类和爬行类相关的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点和差异,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的五步蛇,又叫蕲蛇,属蝰科 毒蛇,剧毒。被咬后会产生剧烈难忍 的疼痛,弄不好还会留下后遗症。这 种蛇是珍贵的药材,为我国特产。
← 这个是眼镜王蛇,长达5米 以上,是世界上最长最大最危 险的毒蛇。它是唯一筑巢而居 的毒蛇,常主动攻击对象,在 人类以往的历史上,死于毒蛇 之口的人中有一大半是被它咬 的。
• 蜥蜴的四肢比较短小,适于在陆地 上爬行。
• 蜥蜴的皮肤干燥、粗糙。皮肤表面 覆盖角质细鳞,这样的皮肤能减少 水分蒸发,利于在陆地上生活。
呼吸系统
蜥蜴的呼吸是通过肺来完 成的,肺泡数目很多 。
比较青蛙和蜥蜴的呼吸方式,说说蜥 蜴为适应陆地生活,它的肺有什么特 点?
5/18/2020
5/18/2020
第四章 第七节
学.科.网
两栖类和爬行类
5/18/2020
鲫鱼适合水中生活的特点
1、体形呈梭形,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2、背部颜色深腹面颜色浅,有保护作用。 3、体表有黏液,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4、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5、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鱼类的主要特征
终生生活在_水___中,用____鳃____呼吸; 体表大多长有__鳞__片___; 用__鳍____游泳; 体温_不___恒__定____。
一、两栖类
1、想一想,议一议
“两栖”是什么意思?
陆上、水中生活
青蛙和龟既可以在 水中游泳,也可以在 陆地上生活,然而,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而龟属于爬行动物, 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竟观察青蛙
看一看:
1、观察青蛙的体形、体色,青蛙背腹两面颜 色一样吗? 观察青蛙的前肢和后肢各有什么特点,趾间有 什么结构。
龟、鳖

5/18/2020
蛇目
• 最早的蛇类化石发现于白垩纪早期, 但蛇类的出现可能还要较早一些,大 概在侏zxxkw 罗纪。这时地球上出现了很多 品种的蜥蜴,所以生物学家认为蛇类 生物是起源于侏罗纪中叶时期,由某 些蜥蜴品种演变而成的。现时在地球 上蛇类约共有十大家族,约四十八属 和约有二千七百种。
zxxkw
大鲵:又叫娃娃鱼(传说它的哭声像婴儿 啼哭),是终身有尾的两栖动物,是现存 最大的两栖动物,最长达2米。生活在深 山的溪流中,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 等产的二级保护动物
5/18/2020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体温不恒定。
3.舌倒生。舌根生在前端,舌尖 生在后端
4.舌长面宽,表面布满黏液
5.舌软多肉,富有弹性,伸缩力 强,能将昆虫拉入口中
常见两栖类动物 青蝾 蛙螈
蟾蜍
大鲵
5/18/2020
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 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是皮肤腺, 眼晴后面有一对大型的毒腺,能分 泌白色毒液,可制中药蟾酥
5/18/2020
5.呼吸系统:青蛙有肺,能从空气中吸收氧气,皮肤 湿润,在水中有陆地均可呼吸。
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青蛙的体色 一样吗?
zxxkw
保护色
讨论2.青蛙对人类有什么益应
zxxkw
1.口腔宽阔,可容纳较大的食物
2.上颌生有小齿,可防止食物从 口腔内滑脱出去
• 蜥蜴生活在田野和山坡的草地上,在温暖 有阳光的日子特别活跃。它们白天出来捕 食昆虫、蜘蛛和其他小动物,夜间住在洞 穴里。到了冬季,就用草把洞口封闭,潜 伏在洞里过冬。蜥蜴的一生都是在陆地上 生活的。
探究竟观察蜥蜴
1、观察蜥蜴图片,它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它的四 肢有什 么特点? 2、仔细观察蜥蜴的体表,有什么特殊结构?
5/18/2020
两栖类的不完善性:
1.呼吸问题 肺呼吸不足以承担陆上生活所需气体 , 代谢需要皮肤
或鳃辅助 2、保水问题 根本未能解决陆上生活防止体内水蒸发的问题(皮肤
抗透性与皮肤呼吸对立 3、繁殖问题 繁殖及发育过程还须在水中完成。
5/18/2020
爬行动物
5/18/2020
提问:你曾经在什么环境下见到过蜥蜴?你 知道蜥蜴吃什么吗?
5/18/2020

四肢 躯干 颈

1.身体分部: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四肢: 短小,适于爬行。
2.体表:覆盖有角质鳞片, 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提问:蜥蜴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外部形态有哪些?
颈部
5/18/2020
四肢
皮肤
• 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蜥蜴的 头能灵活转动,以便在陆地上更好 地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1、体形: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头部呈三角形。 体色:背部黄绿色,有黑色斑纹,腹部白色 保护色。
2、四肢: 前肢短小,后肢肌肉发达 适于跳跃。
趾间有蹼 适于游泳。
2、用手摸一摸青蛙的 皮肤,再轻轻握住它 的身体,有什么感觉?
皮肤: 皮肤光滑,裸露,能分泌黏液。 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肺:肺不发达, 结构简单,不 能独立完成呼 吸作用
皮肤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为什么青蛙有冬眠的习性呢?
1.肺结构简单,吸收空气中氧的能力差, 必须靠皮肤辅助呼吸,产热能力弱 2.心脏有两心房,一心室,心室中有一部 分混合血,输送氧气的能力低 3.体表没有羽毛、毛等专门的保温结构
青蛙和鱼都属于变温动物
5/18/2020
讨论1.青蛙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5/18/2020
↑ 网蟒是世界上最长的蛇, 可达9米以上。它能吞下一头 猪。在我国有分布。
这是最常见的蛇,水 蛇,长约65cm。→
5/18/2020
←谁说三角 尖脑的都是 毒蛇?尖喙 蛇就不是, 它长约 150cm,我 国南方有。
↑ 美丽的珊瑚蛇看起来 象无毒蛇,其实它也是有 毒的。
5/18/2020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 池塘和稻田等处, 主要在水边的草丛 中活动,有时也能 潜伏到水中。
陆上、水中两栖生活
青蛙适于水陆两栖 生活的特点
1.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为保护色。 2.皮肤:裸露,分泌黏液,游泳时减少阻力;皮肤内有丰 富的血管,可辅助呼吸,这是对陆上生活的适应。 3.头部:呈三角形,可减少水中游泳时的阻力;头部有口、 鼻孔、眼、鼓膜等发达的感觉器官,是对陆地复杂环境的适 应。 4.四肢:后脚强大,前脚短小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后肢五趾, 趾间有蹼,适于游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