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一、变量的概念变量(变项)(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例如:光的强度可以由弱变强,呈现的时间可以由短变长,智力的IQ可以由小变大,这些都属于量的变量。
又如,人的性别有男女,人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这些是质的变量。
质的的变量有时可以用数字代替类别,以便于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种类(一)自变量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
自变量一词来自数学。
在数学中,y=f(x)。
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
将这个方程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1、自变量的特点(1)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2)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3)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5)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6)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信度和效度

信效度(1)效度:实验是否有效、明确,确定实验的有效性,就是效度。
实验研究效度是一项实验所能揭示的事物本质规律的有效程度。
反应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提高实验内部效度的措施可能会降低其外部效度,而提高实验外部效度的措施又可能会降低其内部效度。
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目的和实验的要求。
一般而言,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
因此,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2)内在效度: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由于研究中有系统误差的存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固定的明确关系程度变得不明确了,也就是降低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可能有:生长和成熟、历史(经历)、前测的影响、被试的选择偏性、被试者的缺失、实验程序的不一致(例如台湾繁体字和大陆简体字)、统计回归的影响(向总体的平均水平靠拢的趋势)(3)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混淆自变量效果,从而降低了内部效度(4)统计回归的影响:在取样时,选取某些特质位于两极端的被试,而这些被试在前后两次测试时出现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被试其得分向中间回归,即高分组降低分数,低分组被试提高了分数这一自然回归现象。
(5)外部效度: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任何造成研究条件更具有特异性的因素都会带来对研究外部效度的损害,这些因素的特异性越强,越有可能导致研究情景与人们日常生活情景的差异性,也就制约了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可能有:实验环境的人为性(模拟研究和现场试验研究)、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6)模拟研究:监狱实验(7)现场试验研究:旁观者效应(8)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一、变量的概念变量(变项)(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例如:光的强度可以由弱变强,呈现的时间可以由短变长,智力的IQ可以由小变大,这些都属于量的变量。
又如,人的性别有男女,人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这些是质的变量。
质的的变量有时可以用数字代替类别,以便于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种类(一)自变量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
自变量一词来自数学。
在数学中,y=f(x)。
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
将这个方程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1、自变量的特点(1)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2)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3)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5)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6)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实验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自变量是被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
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可能性:①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直线增加。
直线的斜度可能不同,但关系总是线性的;(A)②自变量与因变量两者没有关系。
它说明行为不受自变量的影响。
(如B)③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却相应减少。
(如C)④自变量与因变量形成非线性的关系。
其中有的是一致关系(如D、E),有的是倒转关系(如F)。
在后一种情况下,因变量先随自变的上升而上升,以后,自变量继续上升,而因变量持续下降。
第二节自变量及控制、自变量的含义简述自变量的含义。
自变量的含义:自变量是研究者所操纵且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不同取值称为水平X自变量的变化水平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操纵。
又称为独立变量。
如反应时实验中的不同照明条件,记忆实验中的不同识记条件等。
理解:①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的代名词是"处理"或"处理变量〃。
任何一个心理学实验的目的都是发现自变量在心理或行为中的效应, 因此选择自变量是研究者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②在实验设计中,自变量也叫因素或因子。
通常讲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自变量的个数。
③水平是同一个自变量采取的维度,即自变量的不同取值,也叫实验处理。
每种自变量水平也叫一种实验处理。
AxB实验设计指自变量A水平的个数和自变量B水平的个数。
、自变量的种类举例说明自变量的种类。
实验的本质,无外乎是在有限个控制情境下的观察、比较,而这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自变量。
划分根据自变量种类自变量定义举例(1)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划分的种类①操作性自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直接操纵的变量,即自变量可很好地被量化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①在记忆实验中,学习的次数是研究者可很好地操纵的自变量。
②在汉字加工的研究中,研究者常选择汉字的频率作为自变量。
让被试对高频汉字和低频汉字进行命名反应。
实验心理学笔记

等距量表: 变量的值可以反映某种顺序或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能够进行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比例量表: 变量的值具有相等的单位,而且有绝对零点,因此可以进行加减和乘除算术运算。
反应时:从给予刺激开始到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一个反应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它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书上定义: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多为视觉和听觉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事先所规定的那个刺激进行反应。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间+辨别刺激的时间+选择的时间。(书上定义: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内隐记忆:又称为程序记忆,一种长时记忆的形式,指关于技术、过程或“如何做”的记忆。当人学习过某些知识,却无法回忆或再认时,这些知识的记忆依旧存在,只是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表现出来。被试者并非有意识的指导自己有用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所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第二章_实验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二、相关法
相关法是一种探求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
(一)相关法的指标 (二)相关法的改进——交叉滞后法
三、实验法
实验法在控制额外变量的情况下,操纵自变量,考察因 变量变化,以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间因果关系。
(2)统计回归
统计回归:实验中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高者,第二次测量平 均值有趋低的倾向;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低者,第二次测量 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因此第二次测量虽在实验处理之后, 其升高或者降低只是受统计回归的影响,可能并非是自变量 所产生的效果。
(3)其他影响因素
①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实验,必须考虑到个体本身的生长 和成熟因素也能影响效度。
(3)概念验证
概念验证是指这样一种信度验证类型:进行概念验证时, 研究者试图验证一个现象,但在某种程度上又与原先的实 验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这些实验也得到了与原实验一致的 结论,那么这些实验可被看作概念验证。
三、实验心理学的科学难题——伦理道德
研究者在实验中注意以下问题: (1)保护易感人群 (2)知情同意与欺瞒 (3)实验后的反馈 (4)实验结果的保密
②在对被试进行分组时,如果没有使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 配的方法,即存在被试的选择偏性的话,那么实验结果就 会发生混淆,从而降低效度。
③在一些长期实验中,要保持原实验被试的人数不变是相 当困难的。即使开始参加实验的被试样本是经过随机取样 和随机分配的,但由于被试的中途流失,常常使缺失后的 被试样本难以代表原来的样本,这也导致效度降低。
3.要确定好各检查点之间的间距。间距大小与自变量的范 围和检查点数目有关,但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实验研究中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实验研究中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在科学实验中,为了深入探究某个现象或问题,研究者需要许多不同的变量。
其中,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是两种关键的变量类型,对于理解实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验研究中的作用。
调节变量是指那些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
在实验中,如果研究者想要探究某个自变量(独立变量)对因变量(依赖变量)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这些其他因素就可能成为调节变量。
例如,在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时,温度是自变量,物质溶解度是因变量,但溶解度还可能受到压力、湿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就可能成为调节变量。
中介变量则是位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变量。
在实验中,如果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要经过一个或多个其他变量的中介作用,那么这些中介变量就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例如,在探究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时,教育程度是自变量,收入是因变量,但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可能要经过工作技能、工作经验等中介变量的作用。
在实验设计与实施中,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识别和控制至关重要。
对于调节变量,研究者需要在实验设计中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尽可能消除或控制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于中介变量,研究者需要通过适当的测量和统计分析来识别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和讨论部分,研究者需要报告各个实验组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讨论中,研究者需要探讨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原因。
例如,在上述探究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的实验中,如果工作经验这个中介变量的影响显著,那么研究者就需要进一步探讨工作经验是如何影响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的。
在总结部分,研究者需要概括实验研究的结果,并说明这些结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例如,如果研究发现工作经验这个中介变量对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具有显著影响,那么这就意味着在实际工作中,教育程度相同的人,拥有更多工作经验的人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 变量及控制

他们的体重,发现两个被试的体重正好都是300磅。然后,这两
个被试开始减肥计划,一个通过跑步减肥,另一个游泳。几个月 后,两人又一次用同一台秤称体重,结果发现两个人的体重都是
250磅。研究者认为两个人都减重50磅。因此断定跑步和游泳的
减肥效果一样好。请问该研究可能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叫一个动作不太协调的朋友打保龄球。你认为奖赏可以 提高作业水平,因此每当他打一个全中你就为他买一杯啤酒。
量的被试心理或行为的变化。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是指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程 度。凡是因变量的变化不能明确确定是由自变量引起的,都说明 此实验的内部效度有问题。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普遍性或可推广性。
例:研究作业难度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再如,有人用磅秤测量人的身高,虽然有信度,但却没有效度。
引起实验的复杂化,最终也很难探讨清楚变量的本质特性。 主要针对定量变量而言的。设臵原则:至少确定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检查点。
如,动机强度对作业成绩的影响
图1 检查点的数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间距的设臵要适宜
设臵原则:检查点间距至少要大于差别阈限。主要针对定量变量 而言。以上面的例子为例,距离太小、适中。
结果:证实了假设,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好
2、机体变量
可能对被试的心理或行为发生影响的被试自身的特征或身心特
征。如被试的性别、年龄、身心健康水平、认知方式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心理学实验中,可操纵的变量和机体变量 都可以作为自变量,但实验中至少有一个可操纵变量,才可以揭 示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实验 的自变量全部为被试变量,则该实验很难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
公园有四排石狮子,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 子,每只大石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 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史老 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你说共数 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