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病例处方练习
中医方剂医案大全

中医方剂医案大全一、胃痛-黄连黑糯米粥患者胃部疼痛,伴有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应用黄连黑糯米粥进行调理。
方剂:黄连黑糯米粥原料:黄连10克,黑糯米100克。
制作方法:1. 黄连研粉备用;2. 黑糯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的水中煮熟;3. 煮熟的黑糯米粥中加入黄连粉,搅拌均匀。
用法用量:早、中、晚饭后各服食一次。
二、感冒-银翘片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等感冒症状。
应用银翘片进行调理。
方剂:银翘片组成:银翘10克,连翘10克,板蓝根10克,甘草5克。
制作方法:1. 将银翘、连翘、板蓝根研粉备用;2. 甘草研粉备用;3. 将银翘、连翘、板蓝根粉末混合均匀,加入甘草粉末,搅拌均匀;4. 将混合粉末包入片剂。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2-3片,每日3次。
三、失眠-安神颗粒患者出现失眠、焦虑、多梦等症状。
应用安神颗粒进行调理。
方剂:安神颗粒组成:黄连10克,黄芪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酸枣仁10克,龙眼肉10克,川芎10克,远志10克,红枣10克。
制作方法:1. 将黄连、黄芪、茯苓、白术、酸枣仁、龙眼肉、川芎、远志研粉备用;2. 红枣去核备用;3. 将以上所有药材粉末混合均匀;4. 将混合粉末包成颗粒状。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6克,每日3次。
四、消化不良-健脾丸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应用健脾丸进行调理。
方剂:健脾丸组成:黄耆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制作方法:1. 将黄耆、白术、茯苓研粉备用;2. 甘草研粉备用;3. 将以上所有药材粉末混合均匀;4. 将混合粉末包成丸状。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2-3丸,每日3次。
五、头痛-逍遥丸患者出现头痛、眩晕、偏头痛等症状。
应用逍遥丸进行调理。
方剂:逍遥丸组成:牛膝10克,甘草5克,天麻10克,青蒿10克。
制作方法:1. 将牛膝、甘草、天麻、青蒿研粉备用;2. 将以上所有药材粉末混合均匀;3. 将混合粉末包成丸状。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2-3丸,每日3次。
方剂处方练习1

一、处方练习(分析题)1.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及其证候。
鳖甲15g 青蒿6g 知母6g 生地12g 丹皮9g2.某患,女,20岁。
平素四末不温,畏寒喜暖,月经量少,经来腹痛。
有血块,舌淡苔白,脉沉细。
此系何证?并答出病机、治则、方药及方义分析。
3.某患,女,36岁,近半年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月经不调,量多色淡,经期延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此系何证?并答出病机、治法、方药及方义分析。
4.某女,36岁。
平素小便稍频,近2日因劳累尿血,如洗肉水色,小便频急,尿道涩痛,心烦不宁,尿常规可见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10—15个,舌红苔黄脉数。
此为何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5.患者李某,女,60岁。
主诉一年前出现脚踝浮肿,后遂渐加重为双下肢肿,伴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弦滑而涩者。
分析上述病案,写出病证、治法、处方,并简要分析其组方原理。
6.分析下列处方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症状。
猪苓9g 茯苓9g 泽泻9g 阿胶9g 滑石9g7.某女,43岁,常心悸失眠,虚烦不安,头晕目眩,两目干涩,口燥咽干,手足心热,时便燥,舌红,脉弦细。
此为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简述方义。
1.写出四首治疗“厥逆”的方剂,并答出其病机及药物配伍意义有何不同。
2.麻黄汤、白虎汤、青蒿鳖甲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均可用于发热证,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
3.试述黄芪在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中的配伍意义。
答案:1.方义:鳖甲滋阴退热,青蒿透邪外出,两药相合,共为君药,二者相伍,此即《温病条辨》所言“先入后出之妙”,生地滋阴凉血,知母降火共为臣药,丹皮泻阴中伏火,使火退而阴生,为佐药。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2.病名:血虚寒厥证病机:血虚受寒,寒凝血滞治则: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药:当归12g 桂枝9g 细辛3g 芍药9g 甘草6g 通草6g 大枣4枚方义分析:当归、芍药养血,桂枝、细辛温通散寒,通草通经脉,大枣补血,甘草调和诸药。
方剂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方剂学练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81题,每题1分,共81分)1.下列内容不属于“⼋阵”的⼋项为()A、寒、热B、补、和C、燥、湿D、固、因E、攻、散正确答案:C2.治疗脾虚⼋滞的常⼋⼋为()A、枳实导滞丸B、健脾丸C、⼋⼋槟榔丸D、保和丸E、枳实消痞丸正确答案:B3.独活寄⼋汤中含有下列基础⼋的药物()A、⼋陈汤B、⼋脉饮C、四物汤D、四君⼋汤E、六味地⼋丸正确答案:C4.定喘汤所治哮喘的病机要点是()A、外感⼋寒,内有寒饮B、痰热内蕴,⼋热外束C、痰热内蕴,⼋寒外束D、外感⼋热,内有寒饮E、外感⼋热,内有痰浊正确答案:C5.⼋化汤中⼋量最⼋的药物是()A、当归B、炙⼋草C、桃仁D、川芎E、炮姜正确答案:A6.下列除哪项均为是⼋脉散的主治证()A、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B、⼋阴两虚证C、久咳伤肺,⼋阴两虚证D、温热⼋阴两伤证E、暑热耗⼋伤阴证正确答案:A7.⼋⼋⼋枣汤主治()A、结胸证B、脏躁证C、梅核⼋D、失眠证E、⼋下痞正确答案:B8.紫⼋锭的功⼋为()A、辟秽解毒,清热化痰,⼋⼋⼋痛B、辟秽解毒,化痰开窍,⼋⼋⼋痛C、清热开窍,豁痰解毒,消肿⼋痛D、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消肿⼋泻E、辟秽解毒,化痰开窍,消肿⼋痛正确答案:E9.苏⼋降⼋汤组成中不含有()A、紫苏⼋B、⼋姜C、⼋姜D、⼋草E、紫苏叶正确答案:C10.“⼋阵”的分类法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成⼋⼋B、张景岳C、张仲景D、赵佶E、徐思鹤正确答案:B11.患者⼋痛牵引头疼,⼋颊发热,其⼋喜冷恶热,⼋⼋热臭,⼋⼋⼋燥,⼋红苔⼋,脉滑数。
治宜选⼋()A、⼋⼋汤B、⼋⼋煎C、泻⼋散D、清胃散E、⼋连解毒汤正确答案:D12.养阴透热法的代表⼋是()A、⼋蒿鳖甲汤B、⼋补阴丸C、当归六⼋汤D、清营汤E、导⼋散正确答案:A13.下列⼋剂中,柴胡⼋量宜⼋的是()A、补中益⼋汤B、⼋柴胡汤C、逍遥散D、四逆散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A14.牵正散的功效是()A、祛⼋定搐B、凉肝熄⼋,增液舒筋C、镇肝熄⼋,滋阴熄⼋D、疏⼋养⼋,清热除湿E、祛⼋化痰,通络⼋痉正确答案:E15.临床应⼋以饥不欲⼋,⼋⼋咽燥,⼋红少津,脉细数为辩证要点的⼋剂是()A、清胃散B、增液汤C、⼋液汤D、⼋⼋冬汤E、益胃汤正确答案:E16.⼋承⼋汤的组成药物中⼋()A、枳实B、芒硝C、⼋⼋D、⼋草E、厚朴正确答案:D17.乌梅丸的君药是()A、乌梅B、⼋参C、蜀椒D、细⼋E、附⼋正确答案:A18.⼋枣汤的功效是()A、攻下通便B、攻逐⼋饮C、泻热破瘀D、峻下热结E、温下寒积正确答案:B19.将治法概括为“⼋法”的医家是()A、朱橚B、张景岳C、孙思邈D、徐之才E、程钟龄正确答案:E20.⼋化汤的君药是()A、当归B、炮姜C、⼋草D、桃仁E、川芎正确答案:A21.⼋承⼋汤的证治要点是()A、燥、实B、满、燥、实C、痞、满、实D、痞、满、燥、实E、痞、满正确答案:D22.易⼋汤中具有清热燥湿功⼋的药物是()A、⼋柏B、⼋药D、⼋连E、⼋前⼋正确答案:A23.半夏⼋术天麻汤君药是()A、半夏、茯苓B、半夏、陈⼋C、⼋术、天麻D、半夏、⼋术E、半夏、天麻正确答案:E24.三仁汤的功⼋是()A、宣畅⼋机,清利湿热B、利湿化浊,清热解毒C、利⼋渗湿,温阳化⼋D、利湿清热,疏⼋⼋痛E、清热化湿,理⼋和中正确答案:A25.主治肝阳偏亢,肝⼋上扰证的⼋剂是()A、天麻钩藤饮B、⼋定⼋珠C、羚⻆钩藤汤D、镇肝熄⼋汤E、独活寄⼋汤正确答案:A26.外感⼋寒。
广中医方剂考试病例

一、病例分析* 李××,女,36岁。
·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
·病史:患者素有胃炎,时有腹胀,纳差。
昨天外出应酬,回家后即感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自服头痛散(具体用药不详)一次,病未好转,今晨并见胸腹痞满胀痛,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头痛加剧,微恶风寒,大便二次,如水样,舌淡,苔白腻,脉浮弦。
·分析:辨证: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証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舌苔白膩、脈浮滑。
辨证: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治法:散寒解表化濕,理氣和中选方:藿香正氣散处分:(要求写出药物、剂量或药物的特殊用法)藿香12克紫蘇5克白芷5克大腹皮5克茯苓5克白朮9克半夏9克陳皮9克厚朴9克桔梗9克甘草5克生薑10克大棗4枚【辨證要點】1.夏月時感或四時感冒、風寒束表、濕滯脾胃。
2.寒熱頭痛、腹痛吐瀉。
3.舌苔白膩。
二、病案分析:* 患者潘XX,男性,42岁。
患者三年前曾患“浸润性肺结核”而经“抗痨”治疗,但病情不稳定,进三年来自觉胸闷隐痛,咳嗽气喘,并咳出四口鲜血,随后在某医院急诊,经注射止血后,咳血得以控制。
现觉咽喉燥痛,咳嗽微喘,头目眩晕,手足烦热,午后低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分析:辨证(病机、病证):肺肾阴虚,之咽喉痛证(喘咳证)。
肺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肺肾之阴。
选方:百合固金汤处方:(写出药名、药量以及药物的特殊用法)生地黃2錢熟地黃3錢麥冬5分百合1錢芍藥炒1錢當歸1錢貝母1錢生甘草1錢元參8分桔梗8分三、病例分析题陈XX,男,60岁。
主诉:咳喘反复发作10多年。
病史:因受凉咳喘又发。
现微恶寒发热,体温38℃,胸闷气促,咳吐黄稠粘痰,纳差,大便不畅,舌暗红,苔黄白腻,脉浮弦滑。
诊断:胁肋喘咳证(喘痹) 病名:哮喘(喘痹) 病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治法: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代表方:定喘汤处方:(写出药名、药量及用法)麻黃9克桑白皮9克白果21枚黃芩5克蘇子6克杏仁5克半夏9克款冬花9克甘草3克白果去殼打碎炒黃,水煎。
方剂学-病例分析题

(一)解表剂:病案题要求:分析病案,写出病证,治法、处方,并简要分析方药配伍关系。
病案:患者男性,55岁,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平素咳稀白痰,昨日受凉,夜间即咳喘加重,痰多而清稀,并有恶寒发热,无汗,诊舌苔白滑,脉浮。
1、病例分析:本案患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平素咳稀白痰,属素有水饮之人,又因外感受凉,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寒饮射肺,肺失宣降,则咳喘痰多而稀。
恶寒发热,无汗,是因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毛窍闭塞引起,属风寒表实证无疑。
小青龙汤在临床多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属外寒内饮证,也符合此病例。
2、病证: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3、治法:法当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小青龙汤主之。
4、处方:麻黄9g 芍药9g 细辛3g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五味子9g 半夏9g5、配伍关系:(君)以麻黄、桂枝,开宣肺气,化气行水,以发汗解表,散寒邪。
(臣)以干姜、细辛,干姜辛热温脾以退化水饮,细辛辛温以温肺化饮。
(佐)以半夏、白芍、五味子。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白芍和营养血,五味子敛肺止咳,这二药与辛散之品配伍。
散中有收,又可防诸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八味相伍,解表与化饮配合,辛散与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温化与敛肺相伍,开中有合。
(二)泻下剂: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病案:患者男性,36岁,2004年10月5日就诊,自诉于昨日清晨突然出现左胁下疼痛,曾服用解痉药物治疗疼痛减轻。
今日就诊仍诉左胁下疼痛,体温37.8°,按之疼痛加重,大便二日未行,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1、病例分析:患者左胁下疼痛,体温37.8°可见发热,又有手足不温,腹痛便秘,舌苔白腻,脉弦紧的症状,判断为里寒积滞内积,阳气不运所致的寒积里实之症。
阴寒凝滞,冷积内结,腑气不同,所以腹痛便秘,胁下疼痛;积滞内积,气机被郁,故见发热;阳气不运,则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浮紧,是寒实内结之象。
方剂题库

纳差欲呕,舌质红苔薄而干,脉数无力。
③处方: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15g,生石膏30g(先煎),麦冬15g,法半夏5g,太子参15g,鲜石斛15g,山药10g,炙甘
请据案进行辨证、立法、处方(要求写出代表方名、具体药物、配伍用量、制服方法)。
草6g,干芦根30g(3分)。3剂,1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分)。
数。请写出中西医诊断,辨证,立法,方药,调护。
意休息。(2分)
仇某,男,10岁。发热咳喘1周。在某院被诊为“大叶性肺炎”,曾用抗生素及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高 答题要点:①辨证:热病后期,余热未清,留恋肺胃,气阴两伤,胃气不和。(3分)
热、气喘基本控制。刻诊:午后身热(T37.5℃~38℃左右),有汗,心烦不眠,呛咳气短,口干喜饮, ②立法:清热养阴,益气和胃(3分)。
罗某,男,36岁,工人。感冒5天,呕而发热,间有恶寒,大便3日未解,以为热结,于是投与调胃承气 汤。药后发热未退,心下痞满难受,呕吐加剧,肠鸣便溏,一日3次,舌淡苔腻微黄,脉虚缓。请对此案 例进行辨证、立法、处方[要求写出证候名(不需证候分析)、治法、代表方名、具体药物、用量用 法]
①辨证:脾胃虚弱,湿热蕴结(寒热错杂或寒热互结之痞证)。(3分) ②立法:清热燥湿,和中除痞(平调寒热,散结 除痞)。(3分) ③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姜半夏12g 干姜6 g 黄连3g 黄芩9g 枳实9g 炒白术12g 生 姜6 片 炙甘草6g (3分) 5剂 水煎去滓再煮温服 (1分)
(1)辨证:阳明腑实证,或热结肠腑证;(2)立法:泻热通便,消痞除满;(3)处方:小承气汤(药物、用量); (4)制服方法:剂型、服法和疗程剂数。 评分标准:辨证、立法各2分;处方4分、制服2分;其中方药或主要配伍与小承气汤相同、接近者为正确;制服各点分别为 1分,如未作交代或交代不够正确者酌情扣分。
方剂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方剂学试题(含参考答案)1、五苓散与五皮散的共同病机为:A、祛风利水之剂B、脾肾阳虚,水气内停C、水湿内停,小便不利D、脾虚肝郁,湿浊不化E、健脾利水之剂答案:C2、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治宜选用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生脉饮D、桂枝汤E、竹叶石膏汤答案:A3、酸枣仁汤的药组是A、酸枣仁.知母.人参.甘草.川芎B、酸枣仁.山药.知母.川芎 .茯苓C、酸枣仁.甘草.山栀 .茯苓.川芎D、酸枣仁.知母.大枣.茯苓.川芎E、酸枣仁.知母.甘草.茯苓.川芎答案:E4、四物汤的主治证是A、阴虚内热证B、阴阳不足证C、阴血亏虚证D、血虚阳浮发热证E、营血虚滞证答案:E5、补阳还五汤的药物组成中含有:A、黄芪.地龙.甘草B、当归.川芎.桃仁.红花C、赤芍.川芎.丹皮D、柴胡.瓜蒌根.芍药E、穿山甲.大黄.甘草答案:B6、脾虚湿盛证。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宜选A、真人养脏汤B、参苓白术散C、芍药汤D、理中丸E、葛根芩连汤答案:B7、脏躁。
精神恍惚,心中烦乱,睡眠不安,舌淡红苔少,脉细略数。
宜选A、甘麦大枣汤B、磁硃丸C、归脾丸D、真人养脏汤E、朱砂安神丸答案:A8、组成中有猪苓.茯苓.泽泻的方剂有:A、猪苓汤B、萆薢分清饮C、防已黄芪汤D、八正散E、五皮散答案:A9、桃核承气汤证的病机是:A、下焦蓄血B、下焦湿热C、下焦热结D、下焦实热E、下焦蓄水答案:A10、旋覆代赭汤的功用是A、温中益气.降逆化痰B、降逆化痰.益气和胃C、降逆止呕.益气健脾D、降逆止呕.益气清热E、温中益气.降逆止呕答案:B11、枳术丸的主治证是A、食滞胃脘证B、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C、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证D、脾虚食积证E、湿热食积证答案:C12、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用的方剂是:A、桂枝人参汤B、吴茱萸汤C、大建中汤D、理中丸E、小建中汤答案:D13、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为A、疏肝理气B、升阳举陷C、和解少阳D、引药上行E、发表退热答案:B14、真人养脏汤的主治病证是:A、脾肾虚寒之久泄久痢B、寒湿泄泻C、肝脾不和之泄泻D、脾虚挟湿泄泻E、脾虚泄泻答案:A15、平胃散证涉及的脏腑是;A、脾肾B、肠胃C、脾胃D、肺脾16、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235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235期)闫某,女,30岁。
患者泄泻五日,每日3~4行,大便无脓血,无里急后重,服用消炎药四日无效,故来求诊。
刻下: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肠鸣,口干,口苦,不思饮。
心下痞满,脐周无压痛。
舌苔黄腻,脉沉细弱。
处方:██,3剂。
服上药1剂后泄泻止,3剂后心下舒适,黄腻苔退。
仍纳差,以理中汤加味善后。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四逆散加味(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郝某,女,36岁,合索村人。
泄泻半年余,日行五六次,便中带血,血色鲜红,便前腹痛里急,便后痛解,稍冷即泄泻无度。
由于久病不愈,致形体瘦削,面带菜色,神疲倦怠,纳化呆滞等症状日甚一日。
据云健脾温中、燥湿举陷之剂亦曾多服,终不见好。
既无效应,必有其因。
诊其脉,沉而弦,按之不弱,触其腹,脐左右拒压(经外科检查,知便血为内痔而起)。
拟四逆散加减:柴胡12g,枳实10g,白芍15g,甘草6g,川军10g,附子10g,细辛6g,当归10g,槐花15g,薤白10g,三剂。
二诊:药后泄泻脓秽甚多,脐左右压痛消失,便血减少,色泽淡红,脉仍见弦。
此积滞虽去,肝逆未平。
改刘草窗健脾柔肝之痛泻要方:防风10g,白术20g,白芍15g,陈皮10g,炙草6g,槐花15g,鸡内金10g,三剂。
三诊:腹痛止,大便日行一二次,便中无血,纳谷增加,精神大异往昔。
后遂移治于脾,以脾土坤元,滋生万物也。
拟理中汤加白芍、山药,五剂。
解说:观其脉症,知非虚寒泄泻,乃肝木犯土,肠有积滞所致。
肝木犯土之痛泄,其治莫如《伤寒论》四逆散。
四逆散者,为肝气郁结、肝木乘土所设,非专治四末逆冷也。
原文复习《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各家论述《注解伤寒论》: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
《内经》曰,热淫干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