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图片)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15《古诗二首》绝句课件

诗词赏读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堂展示
为古诗配画。在理解 诗句的基础上,为诗文配 画,可以为整首诗配画, 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看 谁的画符合诗的意境。
学习生字
绝含岭吴
请认真书写吧!
学写生字
左窄右宽。
jué
绝句
táng fǔ
[唐]杜甫
课前准备
黄鹂
课前准备
白鹭
课前准备
杜甫:字子美,唐代诗 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 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为国为民,人称“诗圣”, 与李白并称“李杜”。
课文导入
听着好听的歌曲,欣赏 着好看的图片,我们一起走 进《绝句》。
认识生字
jué lí míng 看谁读得又
行人
hán g
行家
它是多 音字!
诗词赏读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把这首诗读通 顺哦!
诗词赏读
lí míng 动态画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
háng lù
一行白鹭上青天。
鸣:欢唱。
诗词赏读
lí míng
两个黄鹂鸣翠柳,
hánglù
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岭
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占格。
学写生字
上下结构,注意上下 两部分的占格。
含吴
上宽下窄。
上窄下宽。
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You made my day!
《古诗配画》教学课件

写景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两岸青山 相对出, 孤帆一片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 ,欣然 归家。 痴幻也 好,感 悟也罢 ,在这 青春的 飞扬的 年华, 亦是一 份收获 。犹思 “花开 不是为 了花落 ,而是 为了更 加灿烂 。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 ;吸者 ,争一 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 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 有限制 你发挥 的藩篱 。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 一道路 。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 没有阳 光一样 。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 的积累 。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 却办不 成任何 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 本不可 能的事 也许明 天会实 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 短的路 ,不迈 开双脚 也无法 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 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 境绝望 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 定能行 。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 容易: 被习惯 所掩盖 ,被时 间所迷 离,被 惰性所 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教学目标:
• .学习给古诗配画的创作方法,能选择已学的或自 己喜爱的一首古诗,抓住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 配上适合诗情的图画,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 (了解)
精美的诗配画

精美的诗配画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力。
2、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如何使用word文档,了解信息技术和探究方法的一些常识。
(2)通过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学习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和文本框。
(3)通过练习操作学会在文字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编辑图片,使学生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各种技巧。
3、过程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的学习过程,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感受学习插入图片和文本框的过程。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在以前的信息技术课中已经掌握了word处理软件进行打字排版的方法,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分组教学,通过温故知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图片及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重点:1、插入图片的方法,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会使用文字环绕工具。
2、插入文本框,用文本框写一个制作人的落款。
教学难点:使用文字环绕工具调整文字与图片的关系。
3、教学准备图片、课件、任务卡片一、导入在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学过很多古诗,请大家欣赏老师手中的两种古诗作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图文并茂的宣传作品,那么如何用word 制作一幅精美的诗配画作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传授新知师出示任务卡片引导出第一项任务:1、输入文字(1)学生将《江雪》这首古诗输入到word文档中然后对所输入的文字按作品要求进行相应的字体、字号和颜色的设置。
如输入: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插入图片我们的古诗已经输入完了,那么怎样才能将我们的图片插入到里面呢?(1)在Word “插入”菜单中选择“图片”“来自文件”项,将已有的满足要求的图片素材插入到文本文档中。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先完成的同学为小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发现方法进行创新,将自己发现的方法以小老师的身份交给大家,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同学们的信心,并让同学体会图片的选择要遵循美观、大方、适宜原则。
幼教教资面试真题古诗《游子吟》临摹配画ppt

05.
总结与反思
06.
古诗《游子吟》的 背景介绍
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孟郊
创作背景: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 亲接来住。这首诗就是作者此时得到的启发下写出的。
古诗的主题及情感基调
主题:母爱 情感基调:感恩、孝道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配画以淡雅的色调和简洁的线条展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色彩搭配:要协调、自然,体现古 诗的意境和氛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整体布局:要合理规划画面构图, 突出主题,避免过于拥挤或空旷。
内容理解:要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将画面的表现与古诗的意境相融合。
为古诗《游子吟》 配画的构思与设计
配画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画面的表现,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配画的表现手法及技巧
色彩选择:使用温暖、柔和的色调,如暖黄、淡蓝等,以表现母爱的温暖和孩子的天 真。
画面布局:将画面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侧为古诗原文及解读,右侧为配画,保持整 体美观、均衡。
人物描绘:在配画中加入母亲与孩子,形象要符合古诗的意境,如母亲可表现为正在 缝制衣服,孩子可表现为正在玩耍,突出古诗的主题。
互相听课,学习别 人的优点和长处
分享自己的教学经 验和心得
参加专业培训和研 讨会,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与其他教师建立良 好的合作关系,共 同探讨解决问题的 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 力,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增强古诗的视觉效果,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
传递文化价值观和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名家古诗配画(精美图片文字)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古风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元间田,农夫犹饿死。
古风其二-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金缕衣-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遣悲怀三首之一-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诗配画|苏少版

诗配画教学目标:1、感受利用诗句表现画面的情趣,培养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表现古诗意境。
2、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义,选择绘画素材,恰当表现古诗内涵。
3、感受诗、画着两种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中内涵,选择适当的材料表现诗中意境。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现“画中有诗”。
教学准备:教师:PPT、绘画材料、表演的道具、长方形画框、圆形画框、扇形画框、绘画纸张。
学生:炫彩笔、水彩笔、彩铅,熟读小学生古诗70首。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动画背古诗利用视屏导入,所用视屏是剪辑好的1分20秒的水墨动画片《牧童》。
师:在上课开始之前,我邀请同学们看个动画片。
但是请同学们要仔细观看动画片中出现哪些景物?请看大屏幕(播放动画片)看完动画片后。
师: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刚才的提问。
生:黄牛、牧童、笛子等。
师:通过黄牛、牧童、吹笛子这些景物,同学们能联想到哪首古诗?生:《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月。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这个水墨动画充分表现了《所见》这首故事中的内容和意境。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古诗中的内容和意境。
导入课题《诗配画》。
二、直观感知,连连看看诗句寻找相应的图片。
师:左侧是四首古诗,右边是四张图片,请一位同学上来请你把诗句与它对应的图片链接起来。
生:……师:请问这位同学,你是如何从诗句中找到它对应的图片的?生:……(从诗句中找到具体的物象,再找相应的图)。
师小结:我们首先需要品读诗句领悟意境,再从诗句中寻找到形影的形象来表情达意。
板书:形象师:如何从诗句中找到这些景物,这些景物如何表现才能表达诗句的内容和意境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重点讲解,小表演(一)《咏鹅》配图师:现在我想给《咏鹅》这首古诗重新配上插图,请你来当诗句中的主角——鹅,你会如何表现诗句中的内容和意境呢?在展示台上有一些道具:例如:红色的鹅掌、白色的衣服、鹅的头饰、一盆水……请一位同学上台选择好道具进行表演。
古诗《画》课件

课件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画》的作者 、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等 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 解《画》的诗意,并能够 分析其艺术特点。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画》所表 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 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02
画古诗概述
诗人简介
• 诗人王维(约699-759),唐代诗人,字摩诘,太原祁(今 山西祁县)人。开元十九年(731)状元及第,任大乐丞, 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安史之乱中,为安禄山所逼迫,作 诗明志“百官不反王,吾宁老农死。”后隐居蓝田辋川别墅 。
创作背景
• 唐代是田园山水诗的繁盛期,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特有的意境和风格著称。《画》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五言绝 句,写的是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美景。
古诗主题
• 《画》的主题是描绘自然山水的美景。诗中通过“远近高 低各不同”等诗句,表现了山水的壮丽和优美。同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等诗句则表现了自然的清 新和宜人。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 的热爱和赞美。
详细描述
《古诗《画》课件》作为一首五言绝句,语言凝练,结构紧凑。每句诗五个字,共四句,既独立又连贯,形象 地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同时,诗歌采用押韵的方式,使得整首诗读起来韵律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古诗意境解读
总结词
清新自然,意蕴深远
详细描述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描绘了一幅山水画的意境。前两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用鲜明 的对比手法,描绘出画中山水的特点。后两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 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06
古诗乞巧配画图片大全

古诗乞巧配画图片古诗乞巧配画图片大全《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
《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注释】⑴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⑵ 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⑶ 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背景/《乞巧》乞巧七夕的习俗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
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
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
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