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史论文

合集下载

音乐史论文

音乐史论文

上了一学期的西方音乐史,我感觉受益非浅。

在还没有上西方音乐史之前,我只是个只喜欢听现代流行音乐的普通青年。

就连报这门选修课也是由于种种意外引发的结果。

记得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是抱着超级无奈的心情来上课的,就听着老师介绍一堆乱七八糟我没接触过的东西,然后在黑板上画上乱七八糟看不懂的蝌蚪。

本来以为这门选修课估计我也就是混混日子过了,直到越后面,伴随着老师一次次深情并茂的介绍和一首首动听旋律的想起,我发现了西方音乐的优美之处,也至此慢慢爱上了这门课程。

正因为老师讲课入胜,治好了我上课打盹玩手机的问题,以致能让我更认真地听讲。

这一学期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我前所未知的知识,更充识了我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接下来我就讲讲在这门课上我到底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在这些时间里,我通过课内课外主要了解西方音乐的6个时期的知识: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以及浪漫主义时期。

这6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会本时期独特的特点。

古希腊时期主要讲的是古希腊音乐和古罗马音乐。

古希腊音乐中汲及到音乐形式、音乐思想家、音列体系的产生和主要的器乐,而古罗马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音乐,但是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中世纪时期音乐主要学到了发展初期的天主教音乐,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功能和特征,还了解到了五线谱的发展过程以及产生的时间。

世俗音乐的发展和主要的器乐。

在没上西方音乐史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五线谱是怎么样产生了的?也不知道五线谱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直到学习了西方音乐史我才知道五线谱的产生时间和发展。

五线谱的前身是生产于8世纪的纽姆谱,大约在10世纪,音乐理论侬、作曲家、僧侣圭多发明了四线谱。

记谱法发展到13世纪时,德国音乐理论家弗兰克创作了有量记谱法,到15世纪时,线谱才渐渐定型为五线谱,由引产生了五线谱并一直延续至今,可见,五线谱的历史也算悠久。

文艺复兴时期我学到了和种音乐乐派,每一乐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标志,了解到了在中世纪发展起来的世俗音乐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多种声乐体裁,并学习到了这一时期的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现代中外音乐今天挑了一个下午认真听了外国音乐与中国的音乐。

感觉音乐上来说,都是通情达意的东西,中外音乐都是将生活的东西融入歌曲,也就像诗歌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首先通俗音乐主要是留意了外国的taylor swift跟adele,就个人而言更喜欢adele的歌唱,以Heartbroken Soul的歌曲为主,就歌曲而言,带出如此强烈的抒情感,是因为她继承了爵士乐的精髓,主要受到美国爵士、蓝调歌手埃塔·詹姆丝与“爵士乐第一夫人”艾拉·费兹洁拉的影响,她的独特的烟嗓配合耐人寻味的曲调,每一个字都直击心灵,散发出一种渗透到灵魂深处的震撼。

她有让人听后不忘的嗓音,直击灵魂深处的最柔软也是最脆弱的地方——她用心灵之声打动了全世界体验过失恋的人们,也用自己的心灵与自己的感受无与伦比地加深这些感受。

而taylor的歌词带有高度的自传性;她属于乡村流行音乐流派,她说过:“你听我的专辑,就像读我的日记一样。

”更多是贝斯,吉他三和弦的声音,听上去情绪更加高涨,比较适合年轻人去听。

而外国的文化相对比较开放,以宣扬英雄主义为主,强调个人力量的强大,以至于音乐会偏明快激昂。

如《梁祝》以小提琴演奏为主,运用了西洋协奏曲的奏鸣形式,很好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

在表现手法上,充分吸收了戏曲的表现形式,运用了京剧的倒版和越剧的嚣张。

而《罗密欧与茱丽叶》是主要运用了声乐二重的形式,以声乐的叙述来提示乐器的表达,有中提琴,大提琴,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等等。

可看出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八度叠置其次,整体是一种悠扬、舒畅的感觉。

西方音乐多是和声,多声部的,乐器教复杂,机构精细繁杂,音乐宽广,表现力强,弦律性更强。

各国的音乐都在不停的发展之中,百花争鸣可体现在音乐上。

中国现今为了音乐交流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努力。

作为“2012盛世音乐文化周”的组成部分,小提琴家盛中国将携手钢琴家濑田裕子,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梁祝—盛中国濑田裕子小提琴钢琴名曲音乐会”。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中国古典音乐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音乐从他的起源开始。

就代表他不可能像文字、诗歌和舞蹈一样来像读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但是音乐富有的感性是其他的艺术形式不能比拟的。

所以他要表达的内容也是最容易和听者产生共鸣的。

音乐是最早的艺术形式。

从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余姚河姆渡骨哨、陶埙、五代纹彩陶盆、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等古代文物就能看出,音乐的起源是非常早的。

世界上对音乐是如何产生的虽然都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综合每个观点会发现。

人们赞同音乐是人们相互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为了表达情感、工作娱乐时的一种消遣。

既然音乐能表达音乐作者的情感,那就需要我们去欣赏。

首先要了解音乐的作者、创作背景、民族特征、作者的创作个性,然后要从官能、感情、理智三个阶段逐渐的去感悟。

而我自己觉得中国的古典音乐特别注重理智这一层次。

因为中国的古典音乐要表达的是一种意境。

就像是诗词一样,不管作者是要表达什么思想。

总要将思想融入某种意境之中。

中国的民歌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突出词曲作者的个性,而是从集体劳动中产生,反映劳动人民一种生活的艺术形式。

像蒙古族的《嘎达梅林》就是劳动人民歌颂自己的英雄的方式。

虽然民歌现在不属于古典音乐但是他同样将情感融在意境之中,只不过这种意境是生活。

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

而意境则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境界。

可以使听众通过想象和联想,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极大的感染。

古典乐曲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灵魂。

而这种意境也是和音乐作者的人格涵养。

古人强调演奏时要将音乐的音响与自然的情怀和对生命的感悟结合起来,追求肤浅和人生态度淡漠的人,是很难演奏出深刻含义的。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嵇康善弹《广陵散》,他学识出众,终身与琴为友,文学、哲学、琴、棋、书、画精通,性格卓越,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气。

在押赴刑场之后,以《广陵散》来抒发自己嫉恶的悲愤之情,这种人格美反映在琴曲中,后人几乎不能仿效。

沈伟 西方音乐史毕业论文

沈伟 西方音乐史毕业论文

沈伟西方音乐史毕业论文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以中国音乐学家XXXX研究西方音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西方学术传统与理论诉求的把握与剖析,从音乐史学、音乐美学,以及音乐分析等三个理论层面进入,进而展开较为全面、深入的学术归纳与理论阐释.全文由三个部分九个篇章组成,即,第一部分:史学理论与实践,第二部分:美学思辨,第三部分:音乐分析。

第一部分以中国音乐学家编著的三部西方音乐史专著为主要研究对象(张洪岛《欧洲音乐史》、刘经树《简明西方音乐史》、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分三章论述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实践”,“风格主义史学理论与实践”,“文化形态史学理论与实践”。

第二部分以中国音乐学家对西方音乐美学的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音乐美学中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并围绕中国音乐美学学会自XXXX年至XXXX年召开的六届年会中的热点问题,以及XXXX年的“兴城会议”、XXXX年的“第一届读书会”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问题,分三章展开论述。

即“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对象、方法”、“他律与自律及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存在方式”。

第三部分以中国音乐学家对西方作曲家及其音乐作品的音乐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分析学,以及音乐学分析等三个不同学术阶段的基本方法与理论诉求,分三章进行归纳与论述。

通过研究,揭示中国音乐学家在西方音乐研究的学术发展中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参照、自我实现、自我批判的理论特色与学术品格。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安魂曲欣赏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七年制姓名:林锦浩学号:20140540331.作者简介: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

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1760年,莫扎特开始学习作曲。

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随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

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

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2.歌曲简介安魂曲其实也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罗马天主教用于超度亡灵的特殊弥撒,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荣耀经与信经,增加了“震怒之日”。

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

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

3.创作背景如果要一位粗通音乐的人说出历史上最出名的安魂曲,恐怕十个倒有九个要答莫扎特《安魂曲》。

某一天夜晚有位使者造访了莫扎特家,他约莫扎特为匿名的委托人创作一部《安魂曲》,并先付了一半酬金,这位信使穿一件黑色的斗篷,使莫扎特顿生莫明的反感,后来信使再次出现催逼莫扎特交稿。

莫扎特当时的身体情况非常糟糕,病中的人容易产生宿命感或是许多健康人所不理解的怪念头,莫扎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那黑衣人就是索命的冥间使者,而《安魂曲》将是自己的临终绝笔。

莫扎特曾经询问过黑衣人他所代表的委托人到底是谁?黑衣人警告莫扎特不要乱打听,那位委托人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无法理解的解释当然令莫扎特更加过敏,于他加倍相信这神秘的使者来自冥冥之中。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莫扎特疯狂地作曲,但《安魂曲》的创作却一直被他搁置,莫扎特只是在其他作曲活动的间隙中才写上几段,就在去世前几天莫扎特还邀请他的内兄申克与歌唱家戈尔到家里为他演唱了《魔笛》的片断,重病缠身只能卧床的莫扎特感到了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强打精神又写了几段《安魂曲》的音乐,并将创作的意图向助手绪斯迈尔作了交代,12月5日凌晨莫扎特去世。

世界音乐史学术论文(2)

世界音乐史学术论文(2)

世界音乐史学术论文(2)世界音乐史学术论文篇二外国音乐史研究摘要:音乐以不同于其它艺术的存在方式和丰富的内涵及千年不衰的风格。

带给人类无尽的享受。

音乐是一位闪烁着美的光环的使者。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音乐是一切艺术中的最伟大的一个,是最深入心灵的艺术,只有音乐的力量才能使我们返回本真。

”关键词:外国音乐史;形式美;旋律;节奏一、音乐的起源音乐的起源有诸多说法,如模仿说、劳动说、节奏说、愉悦说等等。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天体运动形成了美妙的音乐,整个宇宙是一个结构和谐的能发出乐声的物体,我们之所以听不到这个声音,是因为刚产生宇宙时就有了这个声音。

声音和它相对立的寂静完全区分不出来。

德漠克利特认为:在许多重要事情上,人类是模仿禽兽。

作禽兽的小学生的,跟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亚里斯多德亦认为:一切艺术实际上同是模仿。

只是攀仿所用的媒介不同。

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

中世纪后,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认为音乐是上帝的声音,是上帝自身性质的体现。

音乐的美“是上帝为音乐打上的烙印。

”作为音乐,她起源于什么,她所具有美的本质是什么,至今仍是人们继续探讨的课题。

我们认为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来求得答案是唯一科学可行的。

既然是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那么一切人的行为也是由劳动而产生。

音乐即是产生于劳动,而音乐的美是产生于主客观的完美结合之中。

音乐之所以具有美的品味,首先是构成音乐的诸要素已具备了美的元家,旋律、节奏、和声、音色,本身在经过组织后,产生了形式美的法则,即:和谐、对比、比例、整齐一津、对称均衡、调合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等、音乐从古至今,从古典主义发展到现代主义,其中形式美的法则仍在按传统的轴线发展,当代音乐家柯普兰在《阿伯拉契亚的春天》里所采取的各种手法。

也是在遵循着形式美的原则,我们可以从其鲜明的旋律和节奏中体味出来。

二、音乐的表达音乐是怎样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传感的?历史上以汉斯立克的自律论为焦点展开了不休的争辩。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篇一: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通过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

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然而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

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民族音乐风格上因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另外外国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

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

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

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

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

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中外音乐鉴赏选修课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选修课论文

古代与现代、西洋与民族音乐的差异、联系或结合音乐——心灵的舞蹈,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它,洗涤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说到古典音乐,人们就会想到诸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等,但真正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区别是什么呢?有人说除了朋克、摇滚、爵士乐,其他的都可以算做是古典音乐,当然,这并不准确。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本来是专指德奥在1750—1830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翻译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这就是狭义的古典音乐。

从这个狭义的古典音乐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向前追溯到巴赫、韩德尔,乃至更早的宗教音乐(含天主教即罗马公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向后延伸到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以及20世纪西方的现代音乐。

这些都是广义的古典音乐,也就是基于这个传统的,无论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还是试图以创新来突破这个传统的音乐创作尝试,都可以归入古典音乐之内。

而在这个传统外独立发展的音乐,虽然有借鉴和影响古典音乐创作的,但是一般也不归入古典音乐之内,比如爵士乐、摇滚乐,以及东方一些民族的音乐。

因此对于广义的“古典音乐”这个词来说,欧洲艺术音乐的定义更加准确。

欧洲艺术音乐与其他的非欧洲音乐和流行音乐体系的主要区别是记谱法有所不同,其规则大约源自于16世纪便开始使用的记谱法。

在西方记谱法中,作曲者给演奏者规定了音调、格律、速度,独特的节奏和对于一同段音乐准确的演奏方式。

这种即兴演奏发挥空间很小的记谱法模式,极大的不同于非欧洲艺术音乐(相对于传统的日本音乐和印度音乐)和流行音乐。

通俗的讲,古典音乐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作的。

而我们所说的“现代音乐”的范畴,实际上是一个历史范畴(音乐和历史是共同发展的),“现代”的本意即“现在这个时代”,它理应包容时下所有音乐创作的各类风格(甚至流行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音乐,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音乐在生活中存在之深、存在之微妙,几乎如空气一般陪伴你我左右。

人的一生,音乐为伴,儿提时,我们伴着母亲的《摇篮曲》酣酣入睡;稍大些我们唱着“队歌”,“团歌”光荣的
在国旗下宣誓;口袋你的MP3、车载CD、手机铃声、街头的喷泉、大自然的声响...... 生活离不开音乐,生活中处处有音乐。

音乐伴随人的终身,音乐让生活更美好。

当一首音乐响起时,它总是夹杂着作者的感情,用一个个可爱的音符组成的旋律来牵动着五线谱的潮起潮落,有激动人心的,柔情舒缓的,悲伤感人的,还有轻松快乐的,甚至是百感
交集的,它让人陶醉于作者的感情中,每一首歌都有它的故事,并不是凭空拈造的。

音乐是无国界的,它能穿越每个人的心灵,融化一切仇恨。

国歌是激昂的,悲愤的,民族音乐是优美的,
乡村音乐是淳朴的,爽快的,而流行音乐却是轻松的。

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沉浸于音乐世界的人心胸往往比较开阔,感情比较细腻,情绪比较平稳,更能体会别人的心情,因此比较容易与人相处。

同时,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

音乐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能够填补和慰籍每个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音乐就如一眼甘甜的泉水,而每个人心里都有
一片需要浇灌的土地;音乐是一种艺术的表达,陶冶我们个人
情操的同时,让我们体味音乐要向我们传达的真正意义,传达
关于对生活的更为深刻的理解。

音乐是丰富多彩的.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有高昂的也有低沉的.有激烈的也有缠绵的.但最美的能给人以心灵尉安的首推是
抒情舒缓的音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老师,有时候能给我们的人生进程带来很大的帮助,高兴的时候它会让我们手舞足蹈平添更多的欢乐,失意的时它会抚尉受伤或悲哀的心,使我们从困境中走出```
音乐是爱情的使者,给步入青春的人们带来斑烂的色彩,是爱情的纽带给相恋的人儿做了月下的老人,把一对对的情侣踏着喜乐的节奏弹着欢快的歌声送入了温暖爱巢.使相爱的人如愿以赏,把美好的生活进行最大最为壮观的喧染把对明天的憧憬乘着歌声的飞扬奔向未来!
音乐可以充当太多真善美的角色,在生活中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它是人类陶冶情操的良方,是文明传播的阶梯。

曾经听人说喜欢音乐爱好者都是性情中人。

我觉得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因为热爱生活的人都会对音乐一往情深,把内心世界溶于歌的活泼流淌之中,把对自然的一切予以赞赏歌颂!音乐与生活不可分割,和命运密切相连接,它会把忧滤丢尽到远远的海洋!它会把幸福深情的寄托给高山寄托给蓝天。

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当音乐悄然走进我的生活,一切似乎都变得那么美好,音乐,它不仅是艺术,它还是生活中我们对心灵的感悟。

我喜欢有音乐伴随的生活,喜欢夜晚躺着静静的看着书听着MP4,喜欢心血来潮时拿着麦克风K几首歌,更喜欢听着摇滚歌曲一边看着人家迈着欢快的舞步。

流淌的歌曲给我的心灵带来清新的陶冶.音乐是生活的歌,也是人生路上的\"挚友\".有音乐的生活是美丽的.
清晨起床的时侯,我喜欢听一些轻快、优美、宽广的歌、乐曲,如《春江花月夜》等,能使人精神饱满,驱走睡意,对一天的工作充满信心,给一天的学习生活带来全新的感受与无限活力。

吃饭的时候,我会听一些轻音乐最理想,它会增强我的食欲。

当我感到自己身心疲惫、不堪重负的时候,我会坐下来,静静地一些自己喜欢和歌曲或乐曲,那美妙的音符感染我的情绪,使我忘记烦恼,帮我赶走疲惫。

当我忙完了一天,准备上床休息时,我会选择一些节
奏舒缓,旋律优美,情绪平和的钢琴曲或弦乐曲,然后一边听、一边浏览书报,这样,一天的紧张情绪就会逐渐松弛下来。

音乐是一种艺术,一种流动的艺术。

生活不应该离开这种艺术,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需要音乐的加入。

我喜欢音乐,因为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之多,令我迷醉不已。

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值得我去品味。

但平心而谈,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更富有感情——就像那首《梁祝》的旋律,从一开始的凄美、缠绵,渐渐转化到高潮中的激烈、忧怨,然后再一次重现一开始的那种凄美、缠绵之音,是何等的凄恻动人!
在各种音乐中,我更倾向轻音乐,那有着柔和惬意旋律的轻音乐。

中国的轻音乐一般都是古典音乐,而且一般都还是以一段凄美、激烈的爱情为背景的。

相比较,其它西方国家的轻音乐就不同了,像瑞士的班德瑞,他的唱片《仙境》、《琉璃湖畔》等就有十二张了,都是轻音乐。

班德瑞的每一首乐曲都是如此轻柔,使欣赏者感到舒适。

交响曲,是另一奇峰,完全不同于轻音乐。

说到交响乐,就不能不提贝多芬了。

那首《命运交响曲》是何等的振奋人心!那强烈的节奏,那强劲是乐音,那高昂的乐调,无一不令人为之震撼。

《月光曲》却不同于《命运交响曲》。

《月光曲》轻柔、温和,听后使人心旷神怡,让人仿佛真的见到了海上月亮的缓缓升起,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也许,音乐就是一种魔法,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情绪,这应该就是音乐的魔力吧!
音乐赋予生活动感,生活因音乐而美好!音乐,让生活更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