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
☆应根据该物体是否具有生物基本特征。生物
一定具有一项或多项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单 纯的根据物体能否运动或者长大来判断。
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不断长大的珊瑚 会跳舞的机器人
随堂测试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 ②珊瑚 ③蘑菇 ④智能机器人 ⑤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
01 02
03 目 标 三 生物学的探究工具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显微镜的构造
1、目镜、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规律】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规律】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物、目镜组合与视野物像大小、数目、亮度、视 野范围及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的关系
【规律】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中的五变化:视野变暗、范 围变小、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图像变大、物镜与玻片之间 的距离变小。
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原则
1、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重复实验原则(多次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 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随堂测试
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移开花盆时,鼠妇会 很快爬到其他隐蔽潮湿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该兴趣小组开 展了如下实验: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 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 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 记录。
☆生长发育
☆遗传:保持一样 ☆变异:出现差异
生物的生命现象
☆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
生物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生长和发育 生物
繁殖后代 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巧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色1、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被称作——绿色学科。
2、生物:拥有生命的物体。
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此刻已知生物约200万种,此中动物约150万种,植物约30万种。
3、生物的基本特色:1)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色)如:吃饭、喝水、呼吸、出汗、排尿。
2)生长发育: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3)生殖后代: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
(4)遗传和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5)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害羞草的叶片遇到触动时会下垂。
6)适应并影响环境:神仙掌的叶子特化成刺(“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影响”)。
再加一条(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有生物生计的圈层。
范围:海平面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
包含大气圈基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绝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
生物生计的基本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分、适合的温度、稳固的营养供应等。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计、居住的场所。
如绿孔雀的栖息地是热带雨林,神仙掌的栖息地是沙漠。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迫生物生计的要点要素。
全世界人口数目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抢劫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要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科学研究:研究生命的重要方法。
研究中依照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2、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拟定计划、实行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此中研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吻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比较实验:除实验变量不一样外,其余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即比较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单一变量原则),目的是保证明验结果的不一样由实验变量引起。
初中生物会考资料(济南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奇妙的生物世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什么是生物学?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大概有多少种?生物科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大概有200多万种。
2、生物的特征有哪些?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和繁殖③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
3、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什么?病毒。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生物圈:1、什么叫做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3.生物圈的作用是什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二.栖息地1、什么叫做栖息地?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2、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三.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1.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分;2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间即有互助又有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
四、生物对环境的作用:1、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2、蚯蚓能改良土壤,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3、植物的光和作用提高大气中的氧含量,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
4、细菌等微生物在生物圈有何作用?分解动植物尸体,促进物质循环。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生物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是什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第四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显微镜的结构1、识记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2、显微镜各部分的作用:(1)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 生物的基本特征课件 (新版)济南版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年2月16日 星期三 9时41分41秒09:41:4116 February 2022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9时41分41秒 上午9时41分09:41:4122.2.16
当堂检测
谢谢收看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9:41:4109:41:4109:412/16/2022 9:41:41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2.2.1609:41: 4109:4 1Feb-2 216-Fe b-22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09:41:4109:41:4109:41Wednesday, February 16, 2022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人们通常把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 。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具有 新陈代谢现象。 2.生物能够 生长发育 ,由小长大。 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 繁殖后代 。 4.后代与亲代之间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 有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5.生物具有 应激性,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6.生物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并 影响环境 等。
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请分析上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小短文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
。
(2)你能告诉大家,它们为什么是生物吗? 。
(至少答出一点)
关闭
(1)柳树、小花、小鱼、蜻蜓 (2)因为它们具有新陈代谢现象或它们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合 理即可)
答案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2.2.1622.2.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2.2.1622.2.1609:41:4109:41:41Februar y 16, 2022
1.1.1 生物的基本特征 课件 (共17张PPT)2024-2025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1.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探究主题 一】
我们身边的生物
想一想 说一说
说出图中你所熟悉的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牛、羊、鱼等 非生物:水、空气等。
生物的种类 动物
生物
植物 微生物
真菌(如蘑菇等) 细菌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一项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的生活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C )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出的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
个妈妈所生,但还 是有差异的!
图示中的现象属于生物的哪种生命现象? 这种现象是生物共有的吗? 生物都有变异现象;是生物共有的现象。
看图片 说特征
含羞草被碰 触后叶片合 拢
图示中的现象属于生物的哪种生命现象? 这种现象是生物共有的吗? 生物能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是生物共有的现象。
看图片 说特征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说明了生物的哪一
特征( D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4.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子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
相同的生命现象是( B )
A.子女与父亲不同
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母鸡下蛋
D.大豆由小长大
5.学以致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元代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你能说出其中所包含的生物 吗?
济南版认识生命现象

探究的常用方法
阅读课本P11-12页“探究的常用 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探究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测量法
调查法
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生 物 学 的
1.探究的基本过 程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探 究
表达交流
方 2.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法
测量法、调查法等
2、标出探究的基本过程(6个)
体验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哪里?
观点之一: 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二: 来自于空气。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巴斯德的观点是(作出假设) :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空气以及空气中的 微生物均能进入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济南版 七年级
认识生命现象
一、教材分析
说课流程
二、教法学法 三、教学过程
四、设计说明
认识生命现象
我们身边 的生物
生物的生 命现象
生物的基本 特征
命认 现识 象生
探究的常 用办法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内容安排考虑到学生刚开始学习生物学,要让学生 从宏观上来认识生物,初步树立什么是生物”的概念,利用学 生熟悉的生命现象,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 依赖环境,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知道生物生活在哪里。在学 生对生物有宏观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怎么研究生物”,让学 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利用工具进行定性定量实验,力求让学生在亲历提 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 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的思维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 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济南版初中生物精品教案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全部教案

济南版初中生物精品教案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全部教案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教学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列举、辨认具体事例,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通过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举例分析生活中的生物及其特征,增强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1.重点:准确概述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难点:准确归纳和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准备: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一盆塑料质的含羞草;体现生物基本特征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探究一:我们身边的生物1.创设问题情景多媒体屏幕呈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
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
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
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
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引入,目的是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感到亲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2.提出问题质疑: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上课初始便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3.问题解决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尽管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形态大小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生命现象。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①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最基本的特征);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③成熟的生物个体能繁殖后代;④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现象;⑤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属第三章内容)注意:(1)能运动、生长的不一定都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具有以上基本的特征。
例如: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属于非生物,珊瑚虫属于生物。
(2)病毒是唯一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举例:①朵朵葵花向太阳(应激性)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③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能影响环境)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能影响环境)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
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的整体。
2.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1.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3.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正确性回答。
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4.生物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一、选择题:
1、将有数字b 的透明纸片移到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 )
A 、d
B 、b
C 、p
D 、q
2、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让视野中暗一些,应选( )
A 、大光圈、平面镜
B 、大光圈、凹面镜
C 、小光圈、平面镜
D 、小光圈、凹面镜 3、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我们一般选用( )。
A 、低倍物镜,较小光圈 B 、低倍物镜,较大光圈 C 、高倍物镜,较小光圈 D 、高倍物镜,较大光圈 4、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应将装片( ) A 、向左下方移动 B 、向左上方移动 C 、右下方移动 D 、向右上方移动 5、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要想在视野内所看到物象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A.目镜10x 物镜10x B.目镜10x 物镜20x C.目镜10x 物镜4x D.目镜10x 物镜40x 6、“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
A.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7、在载玻片上面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
A.↘
B.↖
C.↙
D.→
8、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A .目镜和物镜
B 反光镜和目镜
C .反光镜和物镜
D 折光器和反光镜.
班级 姓名 考号
9、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
A、细菌B、真菌C、病毒D、微生物
10、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
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11、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前,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需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镜对准光源
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伤 D防止污染镜头
1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太阳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13、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14、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5、地球上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是()
A、新陈代谢
B、生长和繁殖
C、遗传和变异
D、具有应激性
16、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生活在()
A、岩石圈的上部
B、整个水圈
C、大气圈的下部
D、生物圈
1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树林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18、关于显微镜的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显微镜使用的步骤有取放、对光、观察
B.对光是使光线要通过的部件在一条直线
C.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物镜和载物台
D.镜筒上升时,左眼看目镜,右眼闭上,以利于观察 19、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20、研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影响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 ②制定计划 ③做出假设 ④实施计划 ⑤表达交流 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⑥⑤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①③②④⑥⑤
二、填空:
1、栖息地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2、生物生存的基本的条件是 、 、 、 、 等。
3、现有一台显微镜备有5×、10×、15× 三个目镜,有10×、20× 两个物镜。
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__,最小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
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是_____________。
4、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___________。
(2)猫生小猫属于__________。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___________。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班级 姓名 考号
5、右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
请回答问题: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_瓶,而将其瓶
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__进入瓶
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3)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
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键是( )。
A. 运气好
B. 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 观察时认真
D. 实验用具好看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2、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3、300 50 薄而透明的
4、(1)生长 (2)繁殖 (3)遗传 (4)变异 (5)应激性
5、(1)A 、微生物(2)B (3)B (4)A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D C B D C A C A D B C C B C A D B D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