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
饶宗颐诗歌的清气

论饶宗颐诗词的清气饶宗颐先生,字固庵,又字伯子、伯濂,号选堂,广东潮州人。
饶先生长于书香门第,自幼天资聪明,弱冠之年,即续成其尊人饶锷之《潮州艺文志》。
年十九,受聘为中山大学广东修志馆兼任纂修。
饶先生治学甚广,设计甲骨、简帛、经学、礼乐、宗教、历史、中外关系、敦煌、潮学、史前文字、目录、艺术、古典文学等十数门类,又擅书画古琴,学艺双修。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之艺术大师。
著有《选堂诗词集》。
饶宗颐有两位伯父,一位叔父。
大伯父是画家,又是收藏家。
父亲饶锷,谙佛理,精考据,诗文造诣犹深,是晚清迄民初潮州颇有代表性的学者、诗人,选堂幼承家风,成为其自在、独立、充盈、坚毅的生命精神的基础。
常有人感慨,选堂先生是在娘胎里就读完书的,由此足见其早慧与禀性之天赋。
绕年少时曾赋联一对:山不在高,洞宜深,石宜怪园须脱俗,树欲古,竹欲疏清代刘熙载曾经指出“诗品出于人品”。
所以,这一对联在字里行间已经透露出饶宗颐先生清高之节气。
下面,我们从几首饶先生的诗词中,来感受绕先生的清气。
这是饶宗颐先生十六岁时作的《咏优昙花诗》:异域有奇卉,植兹园池旁。
夜来孤月明,吐蕊白如霜。
香气生寒水,素影含虚光。
如何一夕凋,殂谢亦可伤。
岂伊冰玉姿,无意狎群芳。
遂尔离尘垢,冥然返太苍。
太苍安可穷,天道邈无极。
衰荣理则常,幻化终难测。
千载未足修,转瞬讵为逼。
达人解其会,保此恒安息。
浊醪且自陶,聊以永兹夕。
优昙花,又被叫做优昙钵花、乌昙跋罗花,在梵语中为祥瑞花的意思。
《南史》曰:「优昙花乃佛瑞应,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佛家《法华经》有云:“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如优钵昙花,时一现耳。
”后来,人们便以“昙花一现”比喻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饶宗颐的咏《优昙花诗》,既描绘了昙花的形神姿色,又赞美了她的品质情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少年饶宗颐的成熟思想和诗歌艺术特色。
第一首,作者吟咏了在自家莼园的荷花池旁,种植的两株昙花,每当夏末秋初月夜时分,昙花吐蕊,皎洁如霜,芳香袭人,恍若白衣仙女下凡。
国学大师饶宗颐

国学大师饶宗颐饶宗颐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他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精通诗、书、画、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硕果累累。
在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饶老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学术和艺术等领域中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为潮汕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潮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饶老几十年来矢志不渝地进行“潮学”的研究和探索,使潮汕文化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饶宗颐1917年6月生于广东潮州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只上过一年中学,从幼年开始,饶宗颐就沉浸于父亲数以万计的藏书海洋中,每天与书为伴,与诗为偶,16岁开始便继承先父遗志,续编其父饶锷的《潮州艺文志》。
其编撰的《楚辞地理考》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领域,此书在上海的出版使29岁的饶宗颐一举成名,从此他便专攻文史而一发不可收拾,同时又从乡邦文化拾级而上,最终成为汉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饶宗颐教授后来成为海内外著名的经、史、考古和文学家,并且对诗、书、画造诣极深,治学的领域更加广泛,遍及10大门类,如敦煌学、甲骨学、楚辞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各种学科,著书立说不胜枚举。
仅其中的《20世纪饶宗颐学术集》便有12卷,内容超过1000多万字;专著六十多部;各种论文四百多篇;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等6国语言文字;他对中古梵文和巴比伦古象形文字颇有研究,有些文字连其本国人亦少有精通,作为一个潮籍的中国人,能通晓异国的“天书”,其天才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个国际著名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饶宗颐先生的足迹踏遍五大洲,从事讲学、研究和文化交流。
66年来,教授、研究员及院士之类的头衔有几十个,他任教、受聘的都是国际上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除香港和内地大学之外,他还在新加坡大学、法国科研中心、法国远东学院、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从事讲学或研究,先后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和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授予人文科学博士学位,并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顾问,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关于国学大师饶宗颐简介

关于国学大师饶宗颐简介饶宗颐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
他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他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小传1917年,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
父亲饶锷在家乡建有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
少年饶宗颐常躲进天啸楼里自学,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超强的自学能力。
在饶宗颐的回忆中:“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两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1935年,18岁的饶宗颐经温丹铭举荐,进入广东通志馆中,专职艺文纂修。
这段编纂地方志的经历,为他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体系打下深深的基础。
饶宗颐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也是第一个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
1962年,饶宗颐获得了被誉为“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的“儒莲汉学奖”。
自此,饶宗颐、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并称为“甲骨五堂”。
饶宗颐饶宗颐的研究领域,囊括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等十三个门类,他出版著作六十余部,著述3000万言,仅《20世纪饶宗颐学术文集》浩浩十二卷,就达1000多万字。
2017年6月27日,百岁高龄的饶宗颐前往法国巴黎,参加“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展”开幕仪式,并与两位老学生:90岁的法国汉学泰斗汪德迈、91岁的德国汉学泰斗侯思孟会面。
他所追求的正是将中国文化传播海外。
饶宗颐的人生哲学饶宗颐曾诗云:“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这是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饶漱石有几个子女

饶漱石有几个子女饶漱石,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而闻名。
除了在文学界有着卓越的成就外,饶漱石也是一个家庭人。
那么,饶漱石究竟有几个子女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根据相关资料,饶漱石共有两个子女,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他的儿子叫饶达夫,女儿叫饶宗颐。
饶达夫,生于1944年,是饶漱石的长子。
他继承了父亲的才华,是中国著名学者、散文家、翻译家和评论家。
他的成就在学术界广受认可。
饶达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并对饶漱石的作品有很深的理解和探索。
他也曾对父亲的作品进行过翻译和评论。
饶宗颐,生于1947年,是饶漱石的女儿。
她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
饶宗颐主要从事中国文学、艺术、文化和哲学的研究工作。
她以其深入的学术见解和坚持的学术态度而受到广泛赞誉。
饶宗颐也曾多次参与父亲的作品的研究和评论,对他的思想深有体会。
饶漱石的两个子女都继承了他的文学基因,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他们对饶漱石的影响也是相互的。
父辈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影响了子女们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
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和研究来传承饶漱石的文学遗产,同时也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饶漱石的子女们并不在文学创作方面像父亲那样被广泛关注,但他们的学术贡献和对饶漱石的传承确实让人敬佩。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为文学界和学术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总结一下,饶漱石共有两个子女,分别是饶达夫和饶宗颐。
他们都是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继承了父亲的文学基因,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以及对饶漱石的作品的翻译和评论,为文学界和学术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缅怀世纪老人 饶宗颐老先生

作为中国国学大师泰斗,饶宗颐老先生于今晨去世,享年101岁。
老先生生于1917年,原籍广东潮安。
幼承家学的饶宗颐,研究范围极广博,涵盖上古史、甲骨学、经学、宗教学、史学、敦煌学等十三大门类。
其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
他曾说“做学问就是求真、求是和求正,做人也是这样。
”
作为经历过一个世纪的历史见证人,他经历了民国,共和国两个时期,堪称两个新旧时代交替的亲历者。
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现当代国学家先后有钱锺书、季羡林与之并称,称“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
1982年,《选堂集林·史林》出版,被学界誉为继钱锺书《管锥篇》后的又一学术巨著,有人称誉为“南北学林双璧”,他造访钱锺书时,钱以自己批校过的《管锥编》手稿相赠。
虽然斯人已去,然而他却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堪称是一位最伟大的人,同时也是一位人人所敬仰的人。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接触到这些相关学科,都会想起老先生的呕心沥血和鞠躬尽瘁,作为年轻一辈当知感恩,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使得这些学科才能够真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此致,献给饶宗颐老先生。
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素材回放】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饶”。
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钟书、季羡林,南边只有一位,便是饶宗颐,按照武侠里的说法,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
他的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钱钟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不过这是个悬案,先说这句评价——“只要有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有报道说这句话出自金庸之口,也有记录说这是余秋雨说的。
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评价没人质疑过,观点经得起推敲。
1饶宗颐去世,人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再次说起“国学大师"这四个字。
当年有人纷纷争抢“国学大师”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时候,饶宗颐既犀利又幽默地表了态,“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季羡林与饶宗颐)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的帽子纷纷送上,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2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
饶宗颐进一步解释道,“‘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
”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素材解读】饶宗颐先生真是全才啊,罗列他涉猎的文化领域: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诗词、书画,会发现多数都是冷门,都是少人继承的事业.饶宗颐曾开玩笑说,在文化界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如今游子进入天堂,他留下的背影,显得愈加孤寂.最近这两年,甚嚣尘上的“大师饥渴症”有所缓解,伪国学大师人人喊打。
饶宗颐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饶宗颐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他与钱钟书并称为“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季”。
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在学问的天地里,硕果累累。
他就是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
有人说:“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
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
作者:聂薇做学问,是学习古人的智慧对于饶宗颐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在那些炫目的头衔之下,似乎有种尽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饶宗颐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他通晓英、法、日、德等多国语言文字,还精通梵文、巴比伦古楔形文字等“天书”,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诗、书、画、乐的造诣也极为高深,学贯中西。
阿里山神木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国内更称呼他为“第一国学大师”。
对于各种光环,九旬饶老淡然一笑,“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
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
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吃茶去白发白眉,颜容清癯,却如老顽童般“有趣”。
无论身处何种场合,说到动情处,他总是眉发伸张,笑声抒怀,意味深长,“我不带徒弟,我干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够了,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
”尽管辛苦,他依然坚持做学问,一做就是八十多年。
饶宗颐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神力相助”。
从小,饶宗颐便有“神童”之称,家中虽是当地首富,但父亲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
隶书汉人吉语二品“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二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
饶宗颐先生介绍

响 颇 大莲诸家,于李人物画不拘一山水画法造诣集 种篇 ,著 逾已 出 版学 、 简宗 教 学音 乐 、史 、 艺古 文 字围 广 博顾 问授 。中 文 大荣 誉奖,教授于理学院以后历文志》岁续,广东年
60
。
,。、,、,Fra bibliotek1917
他方来音
▪
作海饶短刊发专得及字在六渊作饶
出内教文及表著了华学文十博等教
了海授和各在六卓侨,学多,身授
不外为杂大世十越史敦,年精的是
可弘国文书界多的料煌语来通学学
磨扬际约刊各种成等学言,多者富
灭中汉有上大外就方,学孜种。五
的华学四的学,。面宗,孜外他车
贡文界百论术尚除都教古不语知,
献化及篇文期有了取学文倦。识著
。, 。,
,
▪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的文化明星,其对于历 史、考古、文学、经学、教育、书画等不 同领域均有涉猎,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香 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 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 漠了。”有人以为饶先生可以与季羡林齐 名,并称之为“南饶北季”。
贯通古今 海纳百川
▪ (三)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相 当高的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 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宗 匠。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 和谐的特点。整个二十世纪,一般知识人都觉得 一定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派”与 “旧派”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他却没有一种焦虑 与困惑。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 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 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 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 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 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饶宗颐
饶宗颐_360百科
https:///doc/948235-1002357.html###饶宗颐,男,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
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
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 >>>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官方账号艺评网以上内容由饶宗颐官方提供
官方大事记大事记内容由饶宗颐官方提供
2011-12-13 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1-07-17 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已批准南京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2013-03-23 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3-04 饶宗颐向四川雅安地震灾
区捐款50万元港币2014-09 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
终身成就奖" 简介饶宗颐,男,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
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
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2011年12月13日,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饶宗颐捐款50万元港币,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基本信息外文名Jaotsung-i 别名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国籍中国香港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省潮安县出生日期1917年8月9日毕业院校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中文名饶宗颐其他成就2000年获大紫荆勋章, 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 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教授其他作品《敦煌书法丛刊》、《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词集考》逝世日期- 目录1人物简介2成就贡献3学术研究4大事年表5参展记录6个人作品7人物评价8获得荣誉9著作列表10社会公益11相关新闻12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