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石刻景区北山摩崖造像
重庆文化遗产景点

重庆文化遗产景点
重庆世界遗产有:1、大足石刻,2、武隆喀斯特,3、南川金佛山,4、合川钓鱼城。
重庆(简称:渝或巴),别称江城、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是国际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
一、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旅游景区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城北1.5公里的北山。
二、武隆喀斯特
武隆喀斯特地貌景观位于重庆市,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深切型峡谷的重要代表。
它孕育出独立的三个喀斯特地貌系统:芙蓉洞洞穴系统、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以及后坪冲蚀型天坑喀斯特系统。
三、南川金佛山
金佛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境内,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其主峰凤凰岭为金佛山最高峰,海拔2238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四、合川钓鱼城
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庆十大文化符
号,是宋、元时期的古战场,也是创造中外战争奇迹的军事要塞、改变世界中古历史的英雄之城。
重庆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之二十二

重庆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之二十二重庆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
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区区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大足石刻是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
其中75处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市级有尖山子、妙高山、舒成岩、千佛岩;县级有峰山寺等66处。
造像1030龛(窟),约5万余尊。
内容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余为佛道合一、佛道儒三教合一、历史人物、供养人(又名功德主)等造像;碑文、颂偈、题记10万余字。
雕刻类别主要是高、浅浮雕,少数圆雕,极个别阴线刻。
宝顶石刻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千米处,海拔527.83米。
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
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在东、南、北三面。
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
宝顶大佛湾处有川东古刹圣寿寺,创建于南宋。
庙宇巍峨,雕梁满目,坐落于势峻秀、环境幽雅的林木之中。
寺侧南岩为万岁楼,是一座造型别致的二层飞檐翘角楼阁。
宝顶石刻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
大足石刻的介绍

大足石刻的介绍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是中国四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丰富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中的明珠。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代,历经宋、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开凿和维护,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整个石刻群分布在南河、北山、宝顶山、石门山等地,共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七处,石窟数目超过七千余龛,雕刻内容包括佛教造像、道教造像、历史题材、文学题材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大足石刻的佛教造像是其最为突出的部分,其中以大足石刻摩崖造像最具代表性。
这些佛像栩栩如生,神态各异,表情生动,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其中最著名的是卧佛,长达七十五米,是中国最大的卧佛造像之一,堪称世界之最。
此外,大足石刻还有众多立佛、坐佛、弥勒佛等造像,形态各异,风格各异,展现出了古代雕刻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底蕴。
除了佛教造像,大足石刻还有大量的历史题材石刻,如《三宝经》、《养性堂碑记》等,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这些历史题材的石刻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大足石刻还有许多道教造像,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这些神祗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展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些道教造像不仅在宗教上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展示了古代雕刻艺术的魅力和魄力。
总的来说,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珍品,不仅在规模上宏大,雕刻精美,而且在题材上丰富多样,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瑰宝。
大足石刻的存在不仅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对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艺术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大足石刻参观,感受这份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大足石刻

1354012923992878Simple introduction(物件)the Dazu Rock Carvings are made up of 75 protected sites containing some 50,000 statues, with over 100,000 Chinese characters forming inscriptions and epigraphs. (地址)The sites are located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within the steep hillsides throughout Dazu County, located about 60 kilometers west of the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It includes Mount Beishan, Mount Baodingshan, Mount Nanshan, Mount Shizhuan, Mount Shimen and the highlights of the rock grotto are found on Mount Baoding and Mount Beishan.(时间)The Dazu Rock Carvings are a series of Chinese religious sculptures and carvings, dating back as far as the 7th century AD, The earliest carvings were begun in 650 AD during the early Tang Dynasty, but the main period of their creation began in the late 9th c entury, when Wei Junjing, Prefect of Changzhou, pioneered the carvings on Mount Beishan, and his example was followed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Tang Dynasty by local and gentry, monks and nuns, and ordinary people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 (907-65). In the 12th century,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a Buddhist monk named Zhao Zhifeng began work on the elaborate sculptures and carvings on Mount Baoding, dedicating 70 years of his life to the project.宝顶卧佛是宝顶大佛湾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
大足石刻

六道轮回图
养 鸡 女
吹 笛 女
牧牛图(局部)
文的过大 物浩去足 、劫交石 雕和通刻 刻人不因 和为便地 旅破,处 游坏幸中 价,免国 值具了内 。有历地 很代山 高战区 的争,
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
这是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的一尊造像,横卧于宝 顶山大佛湾东岩,长达31米,为半身像。其造型比 例恰当,体形丰圆壮硕。由于匠师们多采用圆刀雕 刻,所以造像各部分的线条显得较为浑厚柔和,恰 到好处地表现出佛祖涅槃时的安祥之态。 涅槃变相是佛教艺术中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题材, 全国各地所造的涅槃变相很多。这龛造像和其他各 处的造像相比,在造型处理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整 个卧佛只表现了上半身,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于 地下,左肩在五色祥云之中,以示释迦牟尼横卧于 天地之间。这种处理使造像显得意境博大而有魄力。 从而还导致了民间一句夸张的俗语,说宝顶的卧佛 是“头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
千 手 观 音
一般说来,观音造像只要有十只手,便可称
“千手观音”。常见的千手观音多是造三十 二只手或四十八只手,以示观音的三十二变 相和四十八大愿,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 来表现,以达到“千”的涵义。
但是大足石刻中的千手观音却足足有1007只
手 ,是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而且手的姿势 无一雷同,没有一只手在当时被打坏,这真 可谓是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
在内容取舍和表现 手法方面,都力求 与世俗生活及审美 情趣紧密结合。其 人物形象文静温和, 衣饰华丽,身少裸 露;形体上力求美 而不妖,丽而不娇。 造像中,无论是佛、 菩萨,还是罗汉、 金刚,以及各种侍 者像,都颇似现实 中各类人物的真实 写照。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
玉 印 观 音 ( 左 ) 媚 态 观 音 ( 右 )
大足石刻的资料和故事

大足石刻资料与故事
哎,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咱们重庆市大足区,有个超级牛的景点,那可是咱们中国的宝贝啊,叫做大足石刻!这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它可是货真价实的世界文化遗产呢!
说起来,这大足石刻啊,它的历史可不短,从唐朝那会儿就开始刻了,一直刻到宋朝,中间还经历了五代十国那些乱糟糟的年代。
不过,这些都没耽误工匠们的手艺,他们愣是把这山崖刻得跟画儿似的,活灵活现,让人一看就忘不了。
咱们得说说这大足石刻的绝活儿,那就是“摩岩造像”。
听起来就挺有范儿的吧?没错,这就是在岩石上刻的佛像,有佛教的,也有道教的,还有儒家的,简直就是“三教合一”的艺术大展!这些佛像啊,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还摆着各种pose,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你知道吗?大足石刻里最出名的,要数北山和宝顶山的摩崖造像了。
北山的那些佛像啊,刻得特别细腻,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而宝顶山的石刻呢,更是不得了,那是南宋时候一个叫赵智凤的高僧花了70多年时间刻的,里面近万尊佛像,简直就是一座大型佛教密宗道场,让人看了就肃然起敬。
说到这儿,我得插一句,大足石刻啊,它不只是个景点,更是个文化宝库。
里面的佛像啊,不仅刻得好看,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从佛教到道教,从儒家到民间信仰,啥都有,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
而且啊,这大足石刻还特别适合拍照打卡。
你想啊,站在那些佛像面前,拍张照片,往朋友圈里一发,保证能收获一大堆点赞!
所以啊,朋友们,要是你们有机会来重庆,千万别忘了去大足石刻看看。
我保证,你去了之后,肯定会觉得不虚此行,说不定还能对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呢!。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大足石刻(The Dazu Rock Carvings),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山。
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
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
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
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
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神圣殿堂。
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
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宁,遍布100多处。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北山(包括北塔)、宝顶山、南山、石门、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张,很高兴能为大家提供这次旅游讲解服务。
今天我们游览的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它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石窟艺术的总称。
现在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有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
其中,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
大足石刻始于晚唐,历经五代而盛于两宋,它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大足石刻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背景,鲜明的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它是外来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它的摩崖造像与敦煌、云冈等石窟艺术不同,它从洞窟造像演变为以浅龛为主体的岩面造像,而且大量作品反映了佛教世俗化、生活化的显著倾向,这些现象在宝顶山石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一代密宗大师赵智凤创建的宝顶山石刻。
这里石刻内容非常的丰富,有很多石刻珍品。
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千手观音……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我们面前的这龛千手观音。
古代的艺术家在这里打造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尊拥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
在这八十八平方米的石崖上,雕出这1007只手,真可谓是鬼斧神工。
这龛造像采用了孔雀开屏的方式,纵横交错,上下重叠,不但很有规律,而且手的姿势没有一个是雷同的,看上去又非常的像女性娇嫩的手势,有些舞蹈演员还特地到这里来模仿做兰花手。
大家请看在它的两边还有四尊小的造像,左边是吉祥天女,右边为婆薮仙。
头戴猪首的是金刚亥母,头戴象首的是毗那夜迦。
他们原为婆罗门教中的一对凶神夫妻,被千手观音所降服后,在这里完全演变成了女像。
大家请看,在千手观音两边的角落还分别刻有一穷人和一饿鬼,这表示了阴阳两界都能得到千手观音的拯救。
关于这龛千手观音民间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做妙善,妙善公主小的时候就虔诚信佛,出家当了尼姑,她所在的庙子里住了500个大和尚,她要在这个庙里修行,她父亲却不同意,但她坚持要去,于是妙庄王一怒之下杀掉了这500个大和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庆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2111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北山摩崖造Beishan cliff statues in Dazu stone carving scenic spot in Chongqing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北山摩崖造像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之北而得名,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以北山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
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县城龙岗镇北1.5公里,海拔545.5米。
北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7.62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21.8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8.15公顷。
北山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公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
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高7~10米。
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通编为290号(1~100号为南段,101~290号为北段)。
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
北山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
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
其次有三阶教、净土宗等。
这些造像题材都是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
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页(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公元9世纪末的晚唐造像题材有12种类型,以观音及观音、地藏合龛和阿弥陀佛胁侍观音、地藏居多。
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
第5号毗沙门天王龛、第9号千手观音龛、第10号释迦牟尼佛
龛、第51号三世佛龛、第52号阿弥陀佛龛等都是其代表作品。
尤其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西方三圣"、"三品九生"、"未生怨"、"十六观"及伎乐天人、楼台亭阁等;人物造像539身,各种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公元10世纪中叶的五代造像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这一时期造像最多的地区,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造像题材有18种,出现了药师经变、陀罗尼经幢等新内容。
其艺术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纹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
如第53号的佛、菩萨像,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
第273号的千手观音及其侍者、第281号的东方药师净土变相等,薄衣贴体颇具唐风,仪容秀丽又似宋刻。
公元10世纪后期至12世纪中叶的宋代造像题材广泛,多达21种,尤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
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
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
最具代表性的是建于公元1142~1146年间的第136号转轮经藏窟。
该窟造像以恬静的面部刻划反映其内心之宁静,以玲珑的衣冠显其身份的高贵。
以线造型,线面并重,富有中国民族特色。
璎珞蔽体,飘带满身,花簇珠串,玲珑剔透,装饰味浓;且多保存完好,宛如新刻,被公认为?quot;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其它如第125号数珠手观音、第113号和第133号水月观音、第155号孔雀明王窟、第177号泗洲大圣龛、第180号十三观音变相窟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珍品。
这些造像的形象、姿态、性格、神情以至衣褶、饰物等,皆耐人寻味;组合变化丰富,刻工精美,步步移,面面观,出人意料的意境层出不穷。
北山摩崖造像中,现存碑碣7通。
其中,刻于公元895年的《韦君靖碑》,具有补唐史的重要价值;刻于公元1163~1189年间的《赵懿简公神道碑》,系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所书,为书法艺术之珍品;二十二章《古文孝经碑》,则被史家们称之为"寰宇间仅此一刻"。
此外,还存有题刻、诗词17件,造像记77件。
对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石窟断代分期、历史人物等的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