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法国巴黎总结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以巴黎拉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以巴黎拉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拉·德方斯区规划与实践刘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摘要拉·德方斯从50多年前的郊区住宅区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商务办公区之一,其城市设计及实施过程是一部从艰难曲折走向成功辉煌的史篇。

它阐明了新区规划不可能由一张规划蓝图确定,应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而不断更新调整,是一个逐渐生长互动的过程。

这对我们的城市设计,特别是CBD的规划和实践,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德方斯CBD 新区规划1拉·德方斯概况拉·德方斯从50多年前的郊区住宅区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商务办公区之一,其城市规划及实施过程是一部从艰难曲折走向成功辉煌的史篇。

德方斯位于法国巴黎西北塞纳河畔,距凯旋门5公里,与卢浮宫和星型广场在同一条东西轴线上。

出于改善巴黎老区住宅拥挤、交通不畅的现状,同时又必须完好地保护古城历史原貌这一考虑,在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和继任者蓬皮杜的倡议下兴建了拉·德方斯新区。

这个新区的规划可追溯到1932年,那时塞纳省会搞了一个“设计竞赛”,对从星型广场到拉·德方斯一带的道路进行整治美化,使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东西轴线得以进一步加强。

在1958年成立了“德方斯公共规划机构”,提出要把德方斯建设成为工作、居住和游乐等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的商业事务区,以作为公元2000年巴黎的“橱窗”。

1963年通过了第一个总体规划,包括东部事务区和西部公园区。

1962~1965年制订的《大巴黎区规划和整顿指导方案》中,德方斯区被定为巴黎市中心周围的九个副中心之一;全区规划用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l 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

并在此后的40多年里不断完善,80年代初已经基本建成。

现今已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新兴国际性商务办公区,世界著名、最成熟的CBD,这里聚集了法国一半以上的大企业总部。

3拉·德方斯规划●第一轮规划德方斯规划为2个片区,即商务办公区130公顷,公园区620公顷,在进行德方斯开发规划的第一轮草图期间,EPAD就开展了实质性工作,购买3土地,确立德方斯边界范围,1956年10月制定的德方斯第一轮规划草图中明确了德方斯建筑的功能、高度、和每栋建筑的面积。

巴黎城市完整体系的搭建_第二帝国时期_1851_1870_巴黎的规划改造

巴黎城市完整体系的搭建_第二帝国时期_1851_1870_巴黎的规划改造

·11·
建筑与设计
建材与装饰 2007 年 9 月下旬刊
好经济上的准备。 (5)资产阶级设计出城市规划的新模式,对各集团的利益进
行了调整。 (6)国家管理机构限制了企业主的绝对自由,颁布建筑法,
实践建筑措施。 (7)从“自由资本主义”城市向“自由资本主义后”城市过渡。 (8)l871 年 3 月 18 日,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
(3)1848 年巴黎颁布了征地法,1850 年颁布了卫生法。这使得巴黎可能在相当 短暂的时间内有效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城市规划工作。
(4)政府通过征地和卖地赢得巨大的资金,为巴黎改造做
!!!!!!!!!!!!!!!!!!!!!!!!!!!!!!!!!!!!!!!!!!
保在 1.3m 以上。设备高度在 1.4m 左右,形成全视野宽敞的商品 展示。柱子根据环境要求处理的有强有弱,除少数几根为突出气 势采用不锈钢包柱,多数围柱成展架。柱面墙面采用简单喷白的 淡化处理,整个货场看起来异常开阔,具有很强的通透感。照明 的多层次立体结构,使组合光线亮而柔和,确保了店堂明亮的风 格。消费者在商场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对整个环境进行观察。 在这样的环境中,消费者有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产生了自信, 有了支配欲,不知不觉用自己理想中的身份行使了购买行为。意 境设计的多维型就在于让消费者置身在环境中而思想却因环境
(2)新建了主要的基础市政设施:自来水管网、排水沟渠、煤 气照明等。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技术措施。
(3)新建了学校、医院、大学教学楼、兵营、监狱等基础设施
2 巴黎改造的事件整体
2.1 改革的具体内容
(1)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重新形 成中心区和确定郊区街道的走向,延伸了巴洛克时期的林荫道。 路网形成大十字和两个内环。

巴黎城市公共空间

巴黎城市公共空间

我于2011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到法国考察城市规划与建设。

考察了巴黎、圣马洛、第戎、里昂、尼斯、戛纳、马赛、图卢兹、波尔多、图尔、博维等城市,期间与当地有关部门、规划学会、事务所进行了拜访和学习。

在出行之前,我学习了法国的历史,认真观看了《大国崛起》(法国篇)和《城市的远见》(打造世界之都——巴黎),阅读了《巴黎手记》(王受之著)、《法国城市规划40年》等介绍法国及巴黎的书籍,一旦亲身面对,与自己想象中的它,或是似曾相识,或是迥然大异,不一而足。

20天的学习考察,时间虽然短暂,但感触颇多。

1、依法办事。

法国——法律之国,《拿破仑法典》是世界各地编撰新法典时当做基础来使用的法典,没有拿破仑法典就没有现代民法,就不会有大陆法系。

在现在的法国,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以法律为依据。

办理任何事情首先是看法律是如何规定。

2、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1789年法国大革命,从巴黎传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了整个世界的天空,推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被载入了联合国的宪章和世界文化遗产。

1789年之后的不到100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次王朝复辟、两个共和国,这个政治哲学的大实验场最终选择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思想,从第一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一个国家的历史上出现5个共和国,这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可见自由、平等、博爱的弥足珍贵。

3、对思想与文化艺术的尊崇。

建成于1791年的先贤祠是法国思想和精神圣地,这里供奉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居里夫妇等72位伟人,有艺术家、思想家、作家、科学家。

但是政治家仅仅只有11人;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中心是巴黎乃至法国的三大艺术宝库。

法国对思想与文化的尊崇,已经浸润到人们的灵魂。

一个拥有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力量。

4、实用主义。

在法国,尤其在巴黎知道了实用主义在一个国家、在一个民族有着多深的积淀,它直接影响了法国人的生活空间。

巴黎城市规划分析

巴黎城市规划分析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法国最大的城市,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与纽约伦敦东京并称为国际四大都市。

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艺术之都。

巴黎地处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

广义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

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上塞纳省等七个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10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接下来从巴黎的历史规划讲起。

巴黎在历史时期主要有三次重要的历史阶段,对其城市规划起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要介绍一下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巴黎,整个欧洲都如出一辙的肮脏,而巴黎甚至可以被称作是最脏的城市。

在中世纪,街道没有铺路石,满地都是垃圾粪便堆积成的泥浆,下雨天更是肮脏不堪。

巴黎的所有下水道都直接通向塞纳河,而市民又直接从塞纳河取水饮用。

当时居住在凡尔赛宫中的贵族都直接在房间内排泄,因此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个房间居住,弄脏的房间就有人来清洁。

这样一个肮脏的时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基督教对人们精神的黑暗统治,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疾病常发的社会现象促使城市改革发生。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统治地位被强烈动摇。

16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统一,到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

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典主义”。

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到18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

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豪斯曼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前文提到的绝对君权时期,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开始有了些发展,巴黎昔日破破烂烂的房屋被整改成了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

这些改建工作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和街道景观。

绝对君权时期最伟大的产物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1.法国拉维莱特公园PPT中: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在大众眼中,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总是被看作异类,“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建筑作品,??屈米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概念艺术作品”,拉维莱特的设计被理解为“与《乔伊斯花园》,《曼哈顿抄摹》没什么区别,都是屈米的思想,是他的一次建筑思维的投入和活动,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用屈米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建筑游戏”。

然而在分析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他却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声音———在那些所谓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堆积之下,设计师在拉维莱特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随机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不要成为传统的公园设计,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鼓励表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的理念”。

公园基地在历史上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1)1876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2)在基地内有两条水渠穿越。

一条是Ourcq水渠它为巴黎提供水源,还有一条St. Denis水渠,它是用来通航的。

正是由于屠宰厂和这些渠道的存在,所以最后的设计中关于人的活动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拉维莱特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需要疏散城市人口,创造一个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焦点;其次,还要为巴黎的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文化理念。

屈米的这件作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件实际的工程项目,他和《乔伊斯花园》一样,仍然是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屈米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哲学理念,从而产生多种多的合成和替换的方法。

所以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性的,屈米只是引起这一开放性的发起人。

1.拉维莱特公园与秩序理论:拉维莱特公园,在理性的平面格网中,设置了30多个被称为“Folies(疯狂)”的大型构架。

巴黎改建及巴黎总体规划图示布局分析

巴黎改建及巴黎总体规划图示布局分析

巴黎改建及巴黎总体规划的图示布局分析说明一、巴黎改建巴黎改建时间为18世纪初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雅各宾时期;2.拿破仑时期;3.拿破仑第三时期。

改建内容如下:雅各宾时期:最下层的贫苦人民的专政,城市建设重点是第三等级和城市贫苦手工业和工业者的聚居区①改善城市交通,增辟几条交通干道,特别是为劳动人民居住区铺设街道和路面,增加供水水井,清除垃圾,添置街灯;②将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广泛绿化;③提出建筑应该追求简单,体现“建筑就像平民的道德一样单纯的”原则。

拿破仑时期: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权,城市建设活动主要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为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服务。

①出租牟利的多层公寓为居住建筑的主要类型②改建贵族,市中心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群点缀广场与街道,以控制帝都风貌③改善城市面貌,对街道两侧的建筑高度及坡度做了明确规定④修建协和广场,并以其为控制城市的中心⑤修建凯旋门和明星广场拿破仑第三时期:背景:法国国内国际铁路建成,成为欧洲的最大交通枢纽之一。

城市迅速发展,使城市原有功能结构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城市现状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目的:城市的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要求、还有政治目的:从市中心迁出无产阶级,改善贵族和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拓宽大道,疏导交通功能,消灭狭窄街巷,以便镇压起义者。

功能要求、艺术要求、政治目的内容:1)完成了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2)在市中心开辟95公里顺直宽阔的道路3)为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对道路的宽度与两旁建筑高度,屋顶坡度都规定了一定比例的限制4)改建市中心大型公共建筑5)为适应城市结构变化带来的分区要求,市中心分散为几个区中心6)建造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和其它市政设施,促进城市近代化7)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

1.不足:1)未能解决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2)城市内外交通衔接问题3)以巴洛克的风格对城市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的原有面貌;2.意义:1)基本上达到了改建的预期目标——功能要求、宣传帝国、军事防御2)使得巴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美丽、最现代化的城市3)对后世城市改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提供了实践奥斯曼改造的经验、教训及启示19世纪中叶,奥斯曼对巴黎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巴黎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产生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等问题。

奥斯曼——巴黎大改造资料讲解

奥斯曼——巴黎大改造资料讲解

奥斯曼——巴黎大改造谈起对老城区的保护和新城区的协调发展,对巴黎的溢美之词已泛滥至陈腔。

法国巴黎一直是全球观光客最喜欢造访的城市之一,今天巴黎所呈现的风貌,是法国著名都市计划专家奥斯曼男爵于1850到1860年代规划和建设的。

1、奥斯曼简介奥斯曼男爵全名乔治·尤金·奥斯曼,1809年生于巴黎,于1830年出任法国西南部内哈克镇副镇长,自此展开其公职生涯。

1859年,时任塞纳-马恩省省省长的奥斯曼获拿破仑三世委任,负责巴黎市的重建工作。

2、巴黎大改造背景“1848年后,巴黎几乎变得不适合人居住了。

铁路网的不断扩张……促进了交通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人们挤满了狭窄、肮脏、弯曲的旧街道。

人们挤在一起,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迪康自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以来,巴黎经历多次动荡,除了大革命期间的大破坏,还有拿破仑战败后遭到反法同盟占领、1830年以及1848年爆发的革命。

至拿破仑三世时代,巴黎已残破不堪。

存在千多年的巴黎,原来也是个杂乱肮脏的地方,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到拿破仑时期才被彻底整治了一次,而在其侄子拿破仑第三执政之后,又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巴黎了。

3、改造难题“1848年后,巴黎几乎变得不适合人居住了。

铁路网的不断扩张……促进了交通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人们挤满了狭窄、肮脏、弯曲的旧街道。

人们挤在一起,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迪康迪康的这段文字点出了奥斯曼在改造巴黎城中遇到的几个问题:①交通:在这个“全球联系”的时代,大部分修建于中世纪的狭窄街道,只适合步行,限制了城市交通,尤为严重的是在城市的重要节点时间,在各个独立街区之间,缺乏道路联系。

②卫生:私搭乱建造成民居区的开敞空间越来越少,中世纪和古典主义时期修建的花园被废弃,很多简易住宅中缺乏空气和光线,缺少散步活动的空间,垃圾成堆,造成了传染病的流行。

③社会和谐:错综复杂且狭窄的街道引发并扩大社会滋事行为。

国内外城市轴线的建设经验与作用分析

国内外城市轴线的建设经验与作用分析

较 完整地保持 了老城 区的历史风貌 ,又为 经济发展提 供了组织 有序的增长空间 ,但
是郊区各县 之间 ,新城 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现 象仍 然相 当突出。 2 . 堪 培拉。澳大利亚堪培拉 的规划者 是美国的格 呈芬 ,他 尊重并利用原有的 自
验 。最后 提 出城 市轴 线 的作 用 ,为城 市 建设 和 发 展 提 供 思 路 。 关 键词 : 国 内外
峰 高处 可 以看 到其 全 貌 ,又是 人们 在 实
际生 活 中可 以感 受到 的 ,是城 市所 固有 的一种特 性。 广 义的城 市轴线 :与城市 形态 有关 ,
实 轴—— 轴线是 客观 存在 的 , 给人 以 强烈的 空间形 象 , 构 成城市 的肌理 , 每根
轴线都 可 以得 出建 造 建筑 群体 或城 市 发
轴线 以空间延续的方式演绎着巴黎 的文化、
历史和城市建设成就。
第一 ,巴黎城市轴线范围界定 。巴黎 的 中轴线 :凯旋 门——香榭丽舍大街——
协和广场—— 卢浮宫。 第二 ,巴黎城市轴线总体特点 。巴黎 轴线平行于塞那河 ,它充分利用开 阔的水
副教授 ( 北京财 贸职业 学院旅游 系 北京
空间, 是 客观存 在 的 , 能反 映城市 空 间结
构 发展 现 状 。城 市 轴 不仅 在天 空 中或 山
式包括实轴与虚轴 两种 。作 为广义或狭义
的轴线 ,往往 与城市的物质形态相结合。
区,三个角点分别是首都 山国会大厦 、城
市 山首都塔 和政 府大厦。正对国会大厦 以 国会 山和格里芬湖对 岸的伦伯布兰斯 自然 公园 ( 安斯利 山 ) 为端点 的气势恢宏 的景
向空间发展 战略 既保 持 了中心 区 的繁 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巴黎发展历程
• 初建阶段(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十五 世纪中叶) • 发展阶段(十五世纪末叶至十九世纪 上半叶) • 基本布局形成阶段(十九世纪五十至 七十年代)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
• 巴黎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一个位于塞纳河边名叫 西岱的小渔村,后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中世纪”欧洲社会处于全面萧条状态。当时的巴黎,街 道狭窄曲折,沿街市民房屋多为木结构。由于基督教对人 民精神上的黑暗统治,除了教堂,居住区完全处于无规划 杂乱无章的状态,零零散散的商铺和作坊散布其中。直到 10 世纪,工商业开始复苏,城市发展开始有所转机。 •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地位 被强烈动摇。16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统一,到17 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这一时期,城 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典主义”。在建筑外 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 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到18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 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 对后来的Haussmann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 上的教堂建 • 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 堂。圣母 • 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 哥特式建 • 筑形式。
• • • • • • •
这座庞大的建筑同时 也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道 ----香榭丽舍田园大道 的大门,由于它特殊的位 置和历史,凯旋门成为继 艾菲尔铁塔之后巴黎的又 一个标志性历史建筑。
二、凡尔赛宫的规划思想
• (一) 宫前三条放射性大道,使人们观赏景物时能把包括凡尔赛花园 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包含在一个单一的视野中。 • (二) 建筑巨大体量与规模同其两边花园的宏大规模取得协调。 • (三) 强烈的轴线,对称的平面,十字形水渠以及利用列树装饰的道 路造成无限深远的透视。 • (四) 凡尔赛宫的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它的规划 思想,它的三条笔直的放射大道,它的对称而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 一些城市规划有借鉴作用。
法国巴黎
城市设计
主要内容
• • • • • 一、巴黎简介 二、代表建筑 三、历史规划 四、现代规划 五、规划总结
一、城市简介
• 巴黎(Paris),法兰西 共和国首都和最大城市,法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 业中心,全球仅次于纽约、 伦敦和东京第四大国际大都 市,素有“浪漫之都”“时 尚之都”“世界花都”之美 称。巴黎在自中世纪以来的 发展中,一直保留过去的印 记,甚至是历史最悠久的某 些街道的布局,也保留了统 一的风格。
三、法国广场建设
• (一) • (二) 法国城市建设最突出的成就是广场。 巴黎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统规划。
四、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 法国旧城改建 • 拿坡仑帝国时期的巴黎改造 • 豪斯曼改建
法国旧城改建
• (一) 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巴黎改建
• 1. 城市建设重点是第三等级和贫苦的手工业工人的聚居 区,改善了那里的基础设施。 • 2. 规划新干道与香榭丽舍大街相接,减轻交通压力。 • 3. 市内广泛绿化,修建绿化广场。
• (二) 拿坡仑帝国时期的巴黎改造
• • 1.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胜利服务。 2. 出租牟利的多层公寓成为居住建筑的主要类型,决定 了城市多数地区的面貌。 • 3. 改建里沃利大街。 • 4. 在巴黎西部改建贵族区,在市中心区以纪念碑、纪念 柱和纪念性建筑点缀广场与街道,使彼此呼应,以控制巴 黎中心地区的帝都风貌。 • 5. 修建雄狮凯旋门,改造协和广场。在规划布局上形成 了以协和广场为枢纽,控制巴黎市中心的格局。为了改善 交通,在雄狮凯旋门处修建明星广场,为12跳大道交会点。
香榭丽舍大道
巴黎四大建筑
• • • • 凯旋门 艾菲尔铁塔 卢浮宫 巴黎圣母院
பைடு நூலகம் 埃菲尔铁塔
该塔是为了庆祝 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 制造的,并以其设计 师居斯塔夫·埃菲尔 的名字命名。铁塔自 1887年建成。塔高 320.7米,耗资11万多 美元。铁塔既是名胜, 也是别有情趣的娱乐 场所。
卢浮宫是巴黎的心脏,是西方色彩的宫殿被安上了东方 的大门。卢浮宫是一座真正的迷宫。它的整体建筑呈“U” 形,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 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收藏了大量珍品。同时,卢浮宫也是 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绝对君权时期
一、巴黎改造
• (一) 亨利四世 1. 建造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设施; 2. 建造法兰西广场和皇家广场; 3. 最重要的工作是是改巴黎旧日破烂房屋为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 建筑。 4. 改造多在广场上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和街道景观。 • (二) 路易十四 1. 继续改造卢浮宫和建设一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并与主干道、 桥梁联系,成为一个区的艺术标志。 2. 建造路易十四广场和胜利广场等几何封闭型广场。 3. 绝对君权最伟大的纪念碑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 中轴,后改造为巴黎城市中枢主轴——香榭丽舍大街。 4. 贵族们建造大批府邸,房地产商投资建造大批砖石联排公寓, 使巴黎的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豪斯曼改建
•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三世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 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 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 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 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 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 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巴黎区位图
二、代表建筑
• 香榭丽舍大道

东起巴黎的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位于卢浮 宫与新凯旋门门连心中轴线上的香榭丽舍大道(又 称“爱丽舍田园大街”)地势西高东低,全长约 1800米,宽100米,是巴黎大街中心的女王。它以圆 点广场为界分成两部分:东段是条约700米长的林荫 大道,以自然风光为主;西段是长约1200米的高级 商业区,雍容华贵也是全球世界名牌最密集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