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历史人教九上)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历史人教九上)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历史人教九上)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本课时编写: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吴燕妮老师教学分析

西欧城市兴起以后促进了欧洲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市民阶级,与世俗文化,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增加了欧洲的财富积累,改善了欧洲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和近代科学的兴起,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同时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大学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

【过程与方法】

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材料和图片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

提示:逃往城市。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城市,既新颖有趣,又能增强课堂互动性。

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

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

6.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

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8.问题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目标导学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教师提问:如果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凭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艺就能够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吗?

提示: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

2.教师提问: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提示: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②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3.教师提问: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

提示: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问题思考: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

提示: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5.拓展延伸:乔治打算开一家裁缝店,你觉得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吗?

提示:他不能随意开店,需要加入一个叫“行会”的组织。行会内部的首脑称“行头”,基本成员即作坊主称“行东”,行东以下为“帮工”和“学徒”。乔治需要从学徒做起,在学艺期间要向行东缴纳学费,并为其做家务劳动,期满后可升为帮工。帮工要在行东作坊里帮助工作数年,领取少量工资,经行会考核后才能独立开设作坊。

6.问题探究:

(1)城市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城市重新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等级——市民阶级,这些市民的经济力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还在稳步提高,这就意味着国家日后要更加重视和支持这些人的利益。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

(2)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对比:

【设计意图】以表格来对比庄园和城市,前后两课对比起来,加强历史知识的联系。

目标导学三:大学的兴起

1.教师讲述: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2.问题思考: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大学的教育自主权表现在哪里?

提示: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3.教师提问: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

提示: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4.教师提问:你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

提示: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课堂总结】

从法兰克王国到强盛的查理曼帝国和德、意、法三国的雏形,从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到自给自足的西欧庄园和那规模不大但却有着“使人自由”的空气的城市,我们看到了西欧文明前进的脚步。

【板书设计】

1.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

2.市民阶层的形成

3.大学的兴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围绕“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市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大学的兴起”展开教学,并通过一些谚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有趣味,是本节课应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全解读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全解读 教材分析 明确认识 1. 对唯物史观的认识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上一切重要的历史 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发展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其中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从纵向看,人类历史 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的按照这个系 列向前发展,而是先后不一、形态各异,但是这个从低级社会向高级 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仍然是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的意义。 2. 对世界历史分期的认识 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 世界近代史是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发 展的历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世界古代史与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之间,并不是以某一个明确的年代而断然分割的,它们之间的转换,也是历史渐进发展的结果。

3.对点线结合的认识 “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就是历史发展的主线。 提示:学生对线的把握需要教师的帮助。 总体特征: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人类社会的演进呈现出从分散到整体的基本脉络。 根据社会形态可划分:五种社会形态。 根据生产工具的使用可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 根据文明程度划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世界近代史部分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产生、确立、发展并向世 界扩张的历史,也是世界日益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历史。 纵向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产生并向北美、日本等国发展的历史。横向发展:在扩张和掠夺中,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最终形 成世界市场,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逐步形成密切联 系、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整体。 4. 对三维目标的认识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古代埃及 1、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2、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3、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4、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5、古埃及文明没能延续。★★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2、“两河流域文明”大体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周围。★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4、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并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 5、《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5、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6、《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2、古印度文明遗址:哈拉巴遗址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 4、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5、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的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6、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世称他为释迦牟尼。★ 7、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7、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古代希腊城邦 1、古代希腊的地理特点:多山、耕地有限、港湾众多。★ 2、希腊最早的文明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 4、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3、雅典的民主不是充分的民主。★ 三、亚历山大帝国 1、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统一希腊,并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推荐电影:《亚历山大大帝》) 2、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共和国 1、位置:意大利半岛。★ 2、罗马共和国的权力长期掌握在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 3、平民和贵族斗争争取到的政治权利: (1)设立保民官。★★★ (2)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4、罗马通过布匿战争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部地中海地区。★★★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专题七:人物篇

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测验卷(本卷满分8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二战结束后一直延续到80年代,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C)A建立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华约B“热战”C“冷战”D部署导弹核弹 2、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A)A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B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在1960年宣告独立 C1960年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D1960年开始整个非洲大陆吹响了独立的号角 3、下列哪些事件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D) ①以色列修建隔离墙②古巴导弹危机③北约的建立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C)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和平解放西藏 5、1951年,一位美国将军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你认为“错误的战争”的含义是:(B) A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世界人民反对战争B美军入侵朝鲜是非正义战争 C美国选择中国作为对手是错误的D美国错误估计了中国的力量和气魄6、下列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D)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B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B) ①反映了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正确思想②反映了人类必然战胜自然界的坚定信心 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④导致了高指标、浮夸风的出现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造;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些 创造最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可以用下列哪一句话来概括其中的道理?(D)A密切联系群众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2017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直接打印印刷版本)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一战后)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名的创建) 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 势浩大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课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第一个陈独秀 1920年上海) 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 二、工农武装割据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提出者:毛泽东②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就能够存在和发展。 (3)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充分调动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一)(2017-10-9) 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 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3. 北洋军阀分裂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新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自行车 2.新通信方式的出现:邮政、电报、电话 二、头脑中的变化 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 2.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变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表现:①改称呼: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② 青年争取婚姻自由;③妇女地位提高: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

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历史与社会》九上)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A奥匈帝国;C意大利。D法国;F俄国。2.欧洲。二、1.(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重新瓜分殖民地;(3)军国主义;(4)萨拉热窝。2.1914;1918。3.同盟国;协约国。4.是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5.坦克;大炮;飞艇;飞机;毒气弹等。6.欧洲;西线;东线;南线。 7.(1)1914;马恩河;英法。(2)1916;凡尔登;绞肉机。8.同盟国集团。 第三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2.1919;凡尔赛宫。3.战胜国;美;英;法;意;日;美;法;英。4.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5.德国;中国山东。6.凡尔赛条约。7.日本。8.(1)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欧洲;西亚;非洲。(2)欧洲;东亚;太平洋。二、1.(1)东亚和太平洋。 (2)1921;华盛顿。(3)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4)九国公约。(5)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收回租界;门户开放。(6)巴黎和会。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课辛亥革命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第二框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掠夺。2.民族资产。3.知识分子。二、1.清政府;民主共和;革命军。2.(1)1894;夏威夷的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振兴中华。(2)1905;日本东京;孙中山;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民报;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E民族主义;F民权主义;G民生主义;H三民主义;革命;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三、1.铁路国有;铁路修筑;保路;同盟会。2.保路;湖北;文学社;共进会;武昌。3.1911;10;10;武昌;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4.清政府;清朝。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1.南京;孙中山。2.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五、1.袁世凯;共和。2.1912;2;12;共和。3.北京;中华民国。六、1.清朝;君主专制;共和。 2.思想解放。 第三框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南京;北京;北洋政府。2.(1)正式大总统。(2)日本;二十一条。3.中华帝国;洪宪;护国运动;撤销帝制。二、1.直系;皖系;奉系。2.军阀割据混战。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一框新文化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知识分子;民主;科学。二、1.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2.民主;科学。3.青年杂志;新青年;北京大学。4.1915;青年杂志;新青年;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青年》编辑部。5.民主和科学;专制和愚昧;陈独秀;民主;科学;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新文学;旧文学;胡适;白话文;文言文;陈独秀。新道德;旧道德;鲁迅;狂人日记;鲁迅。三、1.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1)思想文化;思想启蒙。(2)极大解放。(3)马克思主义。 第二框五四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巴黎和会;势力范围;二十一条;山东;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二、1.1919;5;4;还我青岛;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2.北洋;上海;工人阶级;工;学;商;全国性。3.工人阶级。三、1.被捕学生。2.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凡尔赛条约。四、1.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极大解放;新的眼光;新文化运动。

温州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历史与社会

温州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历史与社会部分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2019.1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共30分) 11.(1)洋务运动李鸿章/奕?等;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辛亥革命孙中山(任意 写出一组,得2分) (2)关键事件:上海大规模罢工罢市,全国多地响应(2分) (3)“全国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工人群众也有发出了怒吼”说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说明五四运动令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任意分析出一点得2分,满分4分;若未结合材料每点得1分,最多得2分;单纯照抄材料未分析,不得分) 因为工人运动陷入低谷,必须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同时,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就 是一个革命党派(2分) (2)确立了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分)(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日本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2分)(4)依据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是中共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保存与发展力量的战略选择。(2分)依据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中共为了挽救祖国危亡,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民族利益,积极与国民党和解。(2分) 依据三:第二次公共合作破裂前,面对内战,不同于国民党的阴谋发动,中共秉持着坚决反对的态度,力求为人民群众维护抗日战争结束之后难得的和平。(2分)

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评估

活页部分 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评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B.《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C.甲午战争和“五四”运动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 某班拟举办“辛亥革命”主题纪念活动。小明同学搜集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资料,其中不可采用的是() A. 创立中国同盟会 B. 提出三民主义 C. 发动南昌起义 D. 成立中华民国 3.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帝制 4. 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其中一组图片内容为:《民报》发刊词、武汉新军使用的火炮、“大总统誓词”。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国共合作,抗日烽火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D.外争国权,实业救国 5. 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同盟国的是()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B.英国、法国、俄国 C.英国、奥匈帝国、法国D.德国、俄国、意大利 6. 同盟国集团与协约国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第一单元】 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特点:以人性发对神性,以人权发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时间:15—17世纪。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动机:获取黄金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1492年从西班牙(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自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5.对哥伦布的评价:他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世界历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但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因此他又是殖民强盗。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探险。 6.哥伦布等航行家给我们的启示:要使一件事情做成功,必须要有知识技术,更需要勇气决心和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一)“三资革命”的相同与不同: 1.相同点:①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②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③方式:都以暴力革命形式进行;④结果: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⑤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⑥都颁布法律文件。(这三部法律文件的共同作用:都是本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都推动了本国革命的发展。共同主张:都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2.不同点:(1)革命任务不同:①英、法:*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②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2)革命成果不同:①英: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②美:颁布《独立宣言》,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③法:颁布《人权宣言》,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3.英、美、法革命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0分。请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1、新中国成立后,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的是………………() A.肃清反革命残余 B.成功实行了土地改革 C.和平解放西藏 D.抗美援朝的胜利 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现象出 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3、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庆祝公私合营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4、在土地问题上,新中国成立后,有过三次重大变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改后,农民耕种“自己的地”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民耕种“公家的地”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D.三次变革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是………………………() A.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B. 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 D.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6、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有利于……………………() A.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B.扩展资源开发的空间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改变资源的时空分布 7、下列是党和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设立汕头、福建、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8、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 ①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②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③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9、2013年4月,日本媒体编造莫须有的新闻,以及领导人物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中日矛盾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人类的出现﹡ 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如“露西”)进化而来。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种族无优劣: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且具有共同的祖先。 ﹡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特征: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二、氏族社会 ﹡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群婚制。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父系氏族:婚姻关系相对固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形成。 ﹡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 ﹡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金

【历史】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1.在尼罗河西岸,漫漫黄沙吹拂下的金字塔,就像一群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默默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悠深久远。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 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2.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题 号 答 案 题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号 答 案 1、以下对右图建筑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B.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C.该建筑是古埃及的军事防御工程 D.该建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下列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古埃及——西亚——金字塔 B、古巴比伦——北非——象形文字 C、古印度——南亚——种姓制度 D、古代希腊——欧洲——太阳历 3、古埃及国王全力的象征是 A、金字塔 B、狮身人面像 C、木乃伊 D、石雕人物像 4、“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材料反映的是() A、古埃及奴隶制 B、《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种姓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 5、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不属于古代两河流域的是() A、制定阴历 B、发明60进位制 C、制作木乃伊 D、制定完整法典 6、某考察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7、“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 联想起亚历山大的征服。”下列对材料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同时建立 B.亚历山大征服迦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征服迦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D.罗马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称霸地中海 8、下列关于大化改新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B、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