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实验报告
计算机实验报告心得(通用3篇)

计算机实验报告心得(通用3篇)计算机实验报告心得篇1标题:计算机实验报告心得日期:____年__月__日---尊敬的读者,在这次实验中,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编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通过编写代码,我体验到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直接和直接的影响。
实验的主题是“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
这个实验让我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步骤。
我不仅学习了如何使用现有的库和工具,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这个实验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如理解复杂的需求规格,设计优雅的界面,以及实现过程中的错误处理。
每一次的困扰都促使我深入思考,寻找解决方案,从而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计算机编程的本质。
实验结束后,我对计算机科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认识到,计算机科学不仅仅是编程,还包括了设计、结构、算法等多个方面。
同时,我也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需要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让我有了许多宝贵的收获。
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编程技能,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协作。
我深刻理解了计算机科学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并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和经验。
再次感谢您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提升我的技能,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实验报告完成后,我反思了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发现我在一些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对代码的理解和阅读速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效率等。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此外,我也明白了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更是对自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
通过实验,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让我有了许多宝贵的收获。
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编程技能,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协作。
我深刻理解了计算机科学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并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和经验。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结构、协议和设备;2. 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信号传输、编码和解码;3. 学会使用网络模型分析实际网络问题,理解不同层次的网络协议及其功能;4. 掌握TCP/IP协议簇,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网络故障排查、网络性能优化;2. 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技能,熟悉常见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进行网络编程和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网络的欲望;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网络知识体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北邮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网络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操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网络环境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介绍网络结构、协议、设备等基本知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网络层次模型-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设备与分类2. 数据通信基础:讲解信号传输、编码解码等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数据通信原理- 信号传输方式- 编码与解码技术3. 网络模型与协议:分析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学习各层协议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OSI七层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功能4. TCP/IP协议簇:深入了解互联网工作原理,学习TCP、IP、UDP等协议,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信息系统实验报告6篇

信息系统实验报告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信息系统实验报告6篇【第1篇】会计信息系统实习报告范文:13年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成我们的配合不是很默契,有时候我们感到很盲目,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计网实验报告3-路由器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路由器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及常用命令;
2、理解网络地址规划的原则及方法。
二、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环境)
路由器1台,交换机2台,PC机至少4台,RJ45双绞线。
Console控制电缆。
本次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进行仿真。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或方案设计及理论计算)
1、直连路由:用2个交换机组建两个LAN,用路由器将两个LAN连接;
2、基于三层交换机的VLAN间路由:用1个三层交换机组建两个LAN,用三层交换机的端口路由功能实现VLAN间的路由。
3、单臂路由:用1个二层交换机组建两个LAN,用路由器将两个LAN连接;(选作,有些设备不支持)
4、规划设置PC机的IP地址和掩码。
四、实验数据记录(或仿真及软件设计)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五、实验结果分析及回答问题(或测试环境及测试结果)实验一
实验二实验三
六、心得体会
可以熟练使用常用的路由器的操作指令;对于LAN和VLAN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计数器实验报告心得

计数器实验报告心得计数器是数字电路中的一种基本逻辑电路,用于计数或计时。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74LS169计数器,在实验中验证了它的计数和计时的功能。
通过实验,我深刻认识到数字电路中的计数器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下面是我的实验报告心得:我们需要了解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计数器是一种寄存器,它有一个时钟输入端和一个复位输入端。
在每一个时钟脉冲下,计数器的数值都会加一,当计数器的数值达到最大值时,它会从0重新开始计数。
在实际应用中,计数器可以用于计数、计时和频率测量等。
我们进行了二进制加法实验,将两个计数器级联,实现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在实践中,我们使用了两个74LS169计数器,将一个计数器的输出端口与另一个计数器的时钟输入端相连。
我们根据二进制加法的原理,在两个计数器之间添加了一个异或门来处理进位问题。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LED数码管来显示计数器的计数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计数器的加法计数器工作方式。
在计数器实验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数字电路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我深刻认识到计数器在数字电路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它们组合起来实现更加复杂的电路和功能。
在实验结束后,我还了解了如何使用示波器来测试计数器的输出信号,以及如何进行计数器的扩展。
通过计数器实验,我对数字电路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掌握了实现计数器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相信这次实验经验将对我的电子工程知识积累有所帮助。
计数器的实际应用十分广泛。
在数据传输和计时系统中,计数器被用来定位数据包和计算数据传输速率。
在计算机内存和CPU中,计数器用于处理CPU时钟和计算指令执行次数。
在信号发生器中,计数器可以用于生成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以及通过分频器实现不同频率的信号输出。
通过这次计数器实验,我也体会到了数字电路的实验难度和实验精度。
在数字电路中,一些微小的误差或干扰都会影响到计数器的工作稳定性和准确性。
太原理工大学Web系统和技术实验报告

课程项目报告书课程名称:Web系统和技术项目题目:_____勤工助学中心系统______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级:计Z1101姓名:莫家威学号:2011001496指导教师:马垚2014年 6 月 5 日三、数据库设计勤工助学系统数据库由3张表构成,分别是岗位表(jobs),勤工新闻表(qnews),用户表(users).(1)E-R图岗位表分E-R图如下所示.勤工新闻表分E-R图如下所示.用户表分E-R图如下所示.汇总后略去各实体属性之后,勤工助学系统的总E-R图如下所示,其中管理员和用户这两个实体属于用户实体.(2)数据表结构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系统为MySQL5.5,在数据库中新建一个名为myweb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包含的3个表如下所示.岗位表:勤工新闻表:用户表:四、详细设计(1)前台功能设计勤工助学系统的前台主要为广大普通用户服务.系统前台主页为FirstPage.jsp.其界面如图所示.主要为用户提供用户注册,登录,找回密码,查看新闻,查看岗位等功能.图例:FirstPage.jsp1.登录功能.登录界面主要实现用户的登录操作,采用一个check.jsp来实现,有一些简单的逻辑校验,当用户点击登录按键的时候系统会弹出一个登录框,如下所示.填写完用户密码之后就会跳转到check.jsp,通过对数据库进行交互后登录成功,则跳转至登录成功页面Success.jsp页面.图例:登录界面图例:Check.jsp部分代码2.注册功能注册界面主要实现用户的注册操作,采用MVC的servlet RegisterAction.java来实现注册功能,当用户点击用户注册的时候会进入用户注册页面Register.jsp如下所示.之后会将数据传到RegisterAction.java中,跟数据库进行交互后将数据写入到数据库中,注册不成功会提示重新填写,注册成功则会跳转到注册成功页面.图例:Register.jsp图例:RegisterAction.jsp部分代码3.查看勤工新闻用户通过快速通道,bannal面板和主页的动态现实面板均可以查看勤工新闻,动态面板通过一个JS代码嵌入到div中实现,当鼠标移动到相应分类的时候会动态的从数据库中提取出相应的分类数据到页面上显示出来,如下图所示.用户点击相应分类之后就会进入具体的查看页面qnews.jsp,页面现实每条新闻的简略信息,用户点击每条信息就会进入具体显示页面,根据传参的不同现实不同的新闻,用户也可通过左边的分类切换不同的分类新闻.当新闻数过多时还可自动进行分页显示.图例:动态显示1. 图例:动态显示2.图例:分类现实新闻图例:详细新闻显示图例:详细新闻现实newsdetails.jsp部分代码4.查看岗位查看岗位部分与参看新闻部分相同,在部分现实页面加入显示已招聘人数和招聘人数,在详细显示中加入了报名模块和显示已报名同学部分,通过jobsdetails.jsp实现.图例:报名模块图例:详细岗位查看图例:jobsdetails.jsp部分代码5.岗位报名岗位报名由一个servlet:Stusignup.java和若干jsp页面组合实现.当用户点击岗位详细显示页面下的我要报名按钮的时候,即可进入岗位报名界面,首先进入的是用工协议界面,由Signup.jsp实现,用户点击不同意本协议则跳转回原岗位详细显示页面,点击同意本协议则讲用户信息保存至一个用户session,并跳转至Stusignup.java,在这个servlet完成用户信息的读取和对岗位当前相关状态的修改,在对数据库进行交互之后弹出”报名成功”的提示框,并跳转至原岗位详细显示页面,并且页面会动态更新当前用户的报名信息,若岗位招聘人数已满则会显示报名关闭,并返回上一级.图例:用工协议部分图例:报名成功增加一个学生信息图例:Stusignup.java部分代码5.用户个人操作用户在个人信息显示模块上点击”当前状态”即可查看当前状态,点击注销则会退出登录并退回到主页,点击修改密码则会进入修改密码部分,其他部分同上.图例:个人操作模块图例:具体实现代码(2)后台管理功能后台管理功能主要针对管理员,管理员登录成功后可以进行新闻发布,新闻管理,岗位发布,岗位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如下所示,重点说明发布部分.1.管理员登录管理员通关管理员登录通道之后可以进入管理界面,在这里可以选择相应的功能进行操作,也可以点击返回首页退出管理界面.图例:教师登录通道图例:管理员管理页面2.岗位,新闻发布岗位发布由一个servlet:AddjobsAction.java和若干jsp页面组合实现,新闻发布由一个servlet:AddnewsAction.java和若干jsp页面组合实现.当管理员点击发布功能是,会进入一个填写发布内容的jsp页面,若填写不规范则提示错误返回提示修改,按规范填写之后系统将数据传递至功能对应的javabean,并跳转至对应的servlet后,servlet取出javabean中保存的数据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后将信息写入至数据库,并将返回的确认信息写如用户session,跳转至回执页面confirm.jsp,管理员可在此页面看到刚才发布的信息.图例:勤工新闻与岗位发布显示图例:confirm.jsp回执页面图例:AddnewsAction.java部分代码图例:AddjobsAction.java部分代码(3)其他代码包括数据库连接配置以及其他页面实现文件.图例:其他数据代码文件五、心得总结(1)项目缺点未能实现新闻,与岗位的删除功能,用户名之前被注册的还能再次注册,会更新掉原有的用户信息,新闻显示界面不够美观,底部的版权模块未部署到每一个页面上.(2)改进方案后续增加完善管理员界面的”内容管理”模块,并加入新闻,与岗位的删除功能,在用户注册是数据写入数据库之前应先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判断用户名是否已经被注册,并提示用户进行对应修改.系统后续将改为Struts2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所有页面进行显示以及界面的优化,并部署版权模块.(3)遇到的困难及解决途径1.快速通道无法固定在页面的一个位置,在页面拖动的时候消失,后采用了CSS的方法来实现即可,会固定在页面的右下角.2.首页的面试通知过多后显示不美观,采用了滚动显示的方法,在原DIV上新建一个DIV,将数据写在新DIV上,并加入一段JS代码,可使页面进行滚动,代码如下所示.图例:页面滚动代码。
eda计数器的实验报告

eda计数器的实验报告EDA计数器的实验报告引言:计数器是数字电路中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用于实现对输入信号的计数功能。
EDA计数器是一种基于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计数器,利用EDA工具进行设计和仿真,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计数任务。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EDA计数器,探索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EDA计数器,深入理解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并掌握EDA技术在数字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1. 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EDA工具的使用方法;3. 数字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二、实验步骤1. 确定计数器的功能要求: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能够实现从0000到1111的计数功能。
2. 使用EDA工具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EDA工具(如Verilog、VHDL等),根据计数器的功能要求,编写相应的代码。
3. 进行仿真:利用EDA工具提供的仿真功能,对设计的计数器进行仿真,验证其正确性和稳定性。
4. 进行综合和布局布线:将设计的计数器进行综合和布局布线,生成对应的逻辑网表和物理布局。
5. 进行时序分析和时序优化:对设计的计数器进行时序分析,优化其时序性能,确保其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6. 进行静态和动态功耗分析:对设计的计数器进行静态和动态功耗分析,评估其功耗性能,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以上步骤的设计和优化,我们成功实现了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
通过EDA工具的仿真功能,我们验证了计数器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在时序分析和时序优化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时序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优化,确保了计数器的正常工作。
在静态和动态功耗分析中,我们评估了计数器的功耗性能,并进行了一些优化措施,减少了功耗。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数器的原理和分类,并掌握了EDA技术在数字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ERP实验报告心得(共10篇)

篇一:erp实验心得与体会erp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五周的上机实验,我有颇多的感想与体会:首先,erp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通过对其认真学习,可以学习不少先进的管理思想,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等不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且对基本的生产计划编制目录等企业过程都有较清晰的认识。
erp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我想谁若能把里面的各个知识点都能牢固掌握,管理好一个企业就是很轻松的差事了,它充满了挑战与乐趣。
它使可以站在企业管理层的高度应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对我们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我们可以对企业经营的实际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不难发现,erp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其学习我感觉是对有些科目的一些回顾和综合,像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等。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了解和实践,回想刚开始接触erp那紧张和生涩的情景,感觉现在我成熟多了,对它感觉不是那么深奥晦涩难懂了,其实它就是应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编制的一套庞杂的管理软件而已,我是一做事很认真的学生,感觉既然要学就要学好,可有些同学总是埋怨所学的东西没用,我想既然存在必然由它存在的理由,对待erp的学习,我就是抱着十分的热情去学习的,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都使我收获颇丰,再次向辛勤耕耘的易文老师致谢!其次,之所以对erp的操作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关卡,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经验,由于对供应链的相关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缺乏了解,致使操作的速度比较迟缓,上机的时候老师把实验指导书发给我们让我们按上面的做,看了看,发现其实也并不是很难,可以这么说,我们的任务是输入数据,系统的功能就是把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产生新数据,因此只要留意相关数据的流向,对其步骤相关性有了较好了解,操作难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业务订单生成并审核后,生产部就会看得到如何计划生产,计划部知道该订哪些材料,而订材料又要考虑库存,而库存又是通过日常收料发料自动得来的数据,材料计划一量形成并审核,采购部就可以看得到并生成采购单,采购单一生成,货仓部又知道什么时候来多少货,会计部知道需要多少钱什么时候需要,计划部生产部都知道此材料是否安排,什么时候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实验名称: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姓名:苑博学号:08211575/06指导教师:张海旸实验日期:2011年4月15日实验报告日期:2011年4月26日目录一、环境 (3)二、实验目的 (3)三、实验内容 (3)四、实验步骤 (4)1、绘制网络拓扑 (4)(1)网络拓扑图 (4)(2).net文件 (4)2、启动实验环境 (6)3、配置路由器和主机(路由器模拟)各端口的IP地址 (6)4、RIP路由协议配置及流程 (6)(1)配置命令简介 (6)(2)路由器向外发送RIP包 (7)(3)路由器接收RIP包 (8)(4)距离矢量算法 (8)(5)水平分割法测试 (10)5、OSPF路由协议配置及流程 (12)(1)配置命令简介 (12)(2)利用Debug ip ospf events分析OSPF (12)(3)将所有路由器配上OSPF (13)(4)OSPF检查邻机故障 (14)(5)debug ip ospf neighbor命令的使用 (15)五、实验中的问题及心得 (15)1、Dynamips服务器自动关闭即CPU占用率100%的问题 (15)2、OSPF端口信息配置错误 (16)3、RIP无法解决三角环路问题 (17)六、实验思考 (18)一、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网络平台:宿舍有线局域网(校园网)●实验时机器IP地址:118.229.130.203二、实验目的通过自己建立网络拓扑结构,并分别赋予路由器RIP和OSPF协议。
通过两协议完成路由器IP地址表的自动配置。
通过DEBUG命令观察协议实现的过程并作出相应分析,通过Shutdown某些路由器观察路由器重新获取信息的方式并作出相应分析和比较。
本实验旨在让我们了解RIP和OSPF在获取路由表时的工作原理,熟悉Dynamips模拟器关于这方面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在上一次实验的基础上实现RIP和OSPF路由协议•自己设计网络物理拓扑和逻辑网段,并在其上实现RIP和OSPF协议•通过debug信息详细描述RIP和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
•RIP协议中观察没有配置水平分割和配置水平分割后协议的工作流程;•OSPF中需要思考为什么配置完成后看不到路由信息的交互?如何解决?四、实验步骤1、绘制网络拓扑(1)网络拓扑图(2).net文件autostart = false[localhost]port = 7200udp = 10000 workingdir = ..\tmp\[[router R1]]image = ..\ios\unzip-c7200-is-mz.122-37.binmodel = 7200console = 5001npe = npe-400ram = 64confreg = 0x2102exec_area = 64mmap = falseslot0 = PA-C7200-IO-FEslot1 = PA-4Ts1/0 = R3 s1/0s1/1 = R2 s1/0s1/2 = R4 s1/0s1/3 = R6 s1/1[[router R2]]image= ..\ios\unzip-c7200-is-mz.12 2-37.binmodel = 7200console = 5002npe = npe-400ram = 64confreg = 0x2102exec_area = 64mmap = falseslot0 = PA-C7200-IO-FEslot1 = PA-4Ts1/1 = R5 s1/0s1/2 = R4 s1/1s1/3 = R6 s1/0[[router R3]]image= ..\ios\unzip-c7200-is-mz.12 2-37.binmodel = 7200console = 5003npe = npe-400ram = 64confreg = 0x2102exec_area = 64mmap = falseslot0 = PA-C7200-IO-FEslot1 = PA-4Tf0/0 = PC1 f0/0[[router R4]]image= ..\ios\unzip-c7200-is-mz.12 2-37.binmodel = 7200console = 5004npe = npe-400ram = 64confreg = 0x2102exec_area = 64mmap = falseslot0 = PA-C7200-IO-FEslot1 = PA-8Ts1/2 = R5 s1/1s1/3 = R8 s1/0s1/4 = R6 s1/2[[router R5]]image= ..\ios\unzip-c7200-is-mz.122-37.binmodel = 7200console = 5005npe = npe-400ram = 64confreg = 0x2102exec_area = 64mmap = falseslot0 = PA-C7200-IO-FEslot1 = PA-4T[[router R6]]image= ..\ios\unzip-c7200-is-mz.122-37.binmodel = 7200console = 5006npe = npe-400ram = 64confreg = 0x2102exec_area = 64mmap = falseslot0 = PA-C7200-IO-FEslot1 = PA-8Ts1/3 = R8 s1/1s1/4 = R7 s1/0[[router R7]]image= ..\ios\unzip-c7200-is-mz.122-37.binmodel = 7200console = 5007npe = npe-400ram = 64confreg = 0x2102exec_area = 64mmap = falseslot0 = PA-C7200-IO-FEslot1 = PA-4Ts1/1 = R8 s1/2f0/0 = PC2 f0/0[[router R8]]image= ..\ios\unzip-c7200-is-mz.122-37.binmodel = 7200console = 5008npe = npe-400ram = 64confreg = 0x2102exec_area = 64mmap = falseslot0 = PA-C7200-IO-FEslot1 = PA-4T[[router PC1]]model = 2621ram = 32image= ..\ios\unzip-c2600-i-mz.121-3.T.binmmap = falseconfreg = 0x2102console = 5009[[router PC2]]model = 2621ram = 32image= ..\ios\unzip-c2600-i-mz.121-3.T.binmmap = falseconfreg = 0x2102console = 50102、启动实验环境3、配置路由器和主机(路由器模拟)各端口的IP地址利用ip add、clock rate、encapsulation等命令为各路由器各端口配置信息。
4、RIP路由协议配置及流程(1)配置命令简介(2)路由器向外发送RIP包(以R1为例)为R1配置完RIP协议后输入debug ip rip查看R1接发RIP包的情况。
由于只有R1配置了RIP协议所以现在R1只是单纯地发包。
方框中是R1建立的距离矢量路由表信息,第一列是其所能到达的网络的IP地址via后面的IP地址为下一条地址,由于RIP协议中只是相邻路由器间交换信息,所以下一跳地址是没有意义的,故在生成过程中置为0.0.0.0;metric是路径度量变量,即到达目的地址的跳数;tag是标签信息。
语义解释:把生成的RIP包通过某一串口送到邻居路由器。
(3)路由器接收RIP包将与R1相连的路由器R2配置完RIP协议后R2便可以收到R1发来的RIP包了,如下图所示:(4)距离矢量算法以R1为例说明:语义解释:从S1/0端口收到3.0.0.2端口发来的RIP协议包,协议包信息为:到1.0.0.0网络需要一跳便可以到达。
由上面三张图可以看出,R1从R3收到RIP包告知其经由R3到9.0.0.0网络需要2跳;R1从R4收到RIP包告知其经由R4到9.0.0.0网络需要1跳;而由图三可以看出R1到R3、R4的跳数均为1,所以R1到9.0.0.0网络的数据应该通过R4到达9.0.0.0网,跳数为2。
以用两台模拟PC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网络工作正常:路由表最前面的R代表是由RIP协议产生的。
由表可以看出,RIP协议产生的路由均为最短路由。
(5)水平分割法测试在控制台下将R1停止(stop R1),观察R2的RIP debug信息的变化情况:R2向其邻居通知R1 down掉的信息由图可以看出,当R1 down掉后,R2以及其他路由器迅速做出反应,仅经过几步有限的RIP包交换的过程就将R1 down掉的信息成功获取。
其他路由器也向R2发送R1 down掉的信息下面我们将R1各端口的水平分割协议去掉(在端口权限下使用命令no ip split-horizon),然后将R1 down掉,观察R2的RIP包信息。
由左边一系列的图片可以看出,当去掉R1各端口的水平分割协议后,R2检测到R1 down掉的信息明显变慢,它通过不断获取其他路由器到达R1的跳数来更新自己到达R1的跳数。
经过多次迭代,最终R2到达R1的跳数变为16,即检测到R1不可达。
实验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删除水平分割协议后最终RIP包信息稳定需要较长的时间。
5、OSPF 路由协议配置及流程(1)配置命令简介(2)利用Debug ip ospf events 分析OSPF为不使debug 信息过多导致分析的困难,本小节实验只为R1与R3配置了OSPF 。
由于R1和R3相连,所以首先将两路由器配置好OSPF 协议,观察两个路由器间的通信情况:当R2检测到R1 down 掉后便不再向邻居发送到达R1的信息。
(3)将所有路由器配上OSPF所有路由器句配好OSPF协议后,待各路由器稳定后,将R1的路由表show出来,可以看出其与RIP协议产生的路由表中的表项(即路由信息)相同,侧面验证了OSPF实验的正确性:(4)OSPF 检查邻机故障将正在运行的R2关闭(stop R2),在R1的debug 信息中观察到如下状态的改变:R1发现邻机down 掉后,在自己的路由数据库中将R2的工作状态由FULL 变为了DOWN ,并且停止向R2发送hello 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