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毁灭后文物资料

合集下载

圆明园中的珍贵文物的资料

圆明园中的珍贵文物的资料

圆明园中的珍贵文物的资料圆明园,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心生向往,仿佛能看到那古老而美丽的园林,那里藏着无数珍贵的文物,简直就像一个宝藏库。

说到圆明园,大家第一时间可能想到的是那段历史,哎,真是让人心疼的故事。

可你知道吗?里面的文物可真是个个都是“顶呱呱”的存在!想象一下,那些雕刻精美的玉器,光是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想摸一摸,真是让人流口水的艺术品呀。

说到玉器,我得先聊聊“玉兔捣药”这件事。

别小看这小兔子,乍一看,哎呀,才这么小一只,但它的工艺可不是盖的,细致得让人怀疑这是怎么做到的。

听说制作这玩意儿的工匠真是手艺了得,真是“巧夺天工”,每一刀每一刻都透着匠心独运。

想象一下,古人坐在灯下,聚精会神地雕刻着,每一刀下去都像是在和玉石对话,真是让人感慨不已。

这小兔子就像是在静静守护着历史,默默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还有那把名扬天下的“铜狮子”,哎呀,站在那里真是威风凛凛,气势如虹,简直可以让任何人都感到一丝压迫感。

这铜狮子可不是随便找块铜铸的,它背后可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寓意。

听说每当夕阳西下,它的影子在地上摇曳,就像在和你诉说着那些过去的辉煌岁月。

你不觉得,这样的感觉就像是在与历史对话吗?每一个铜狮子都是时间的见证者,真是让人感叹!再来说说那些精美的瓷器,真是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睛。

蓝白相间的花纹,宛如那绵延不绝的江河,带着古老的气息。

细细端详,你会发现每一件瓷器上都有着细腻的图案,像是一幅幅小画卷,描绘着古人的生活和梦想。

想象一下,古代的文人雅士在这样的瓷器上品茶,悠然自得,那画面简直美得令人羡慕得不行。

每当我看到这样的瓷器,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天上人间”的感觉,仿佛置身于那繁华的盛世,真是个美好的想象。

再说说圆明园的“花瓶”,听说那可是个大玩意儿!高得像个小山,雕工之精细让人咋舌,真是“雕虫小技”都显得逊色。

这么大的花瓶,上面的花纹简直就像一幅立体的画,光是想象就觉得让人心醉。

它不光好看,还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像是历史的印记,仿佛在告诉我们:“我曾经是多么辉煌!”这样的文物,真的是令人想要一探究竟。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引言圆明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占地约约350公顷,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然而,这座美丽的园林在1840年至1860年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与毁灭。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详细介绍圆明园的毁灭过程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1. 圆明园的建造与特点圆明园最初由康熙帝下令修建,雍正帝继续了修建工作,乾隆帝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改建。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园林景观和珍贵的文物收藏而闻名于世。

2.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圆明园的破坏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间,此时圆明园已经成为清朝皇家的夏令行宫。

然而,英国军队却在战争期间对圆明园进行了严重破坏。

据史料记载,英军在园内放火烧毁了许多建筑物,掠夺了大量的宝贵文物。

这次破坏不仅给圆明园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也对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尊严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圆明园的彻底毁灭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至1860年间,此次战争对圆明园的破坏更为严重。

据史料记载,英法联军在战争期间多次进攻并最终攻陷了圆明园。

他们不仅烧毁了圆明园内的建筑和文物,还掠夺了大量的财宝,并摧毁了园内的植被与湖泊。

这次彻底的毁灭使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悲痛,也成为了中西文化冲突和殖民侵略的象征。

4. 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是鸦片战争及其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圆明园的毁灭成为了中国人民反封建与抵抗侵略的象征,也凸显了中国在那个时期的弱势与无奈。

这次毁灭对中国文化遗产和国家尊严造成了巨大影响,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民来说,它是一个持续的记忆与教训,使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结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痛点,它是中国国家尊严和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资料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资料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资料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由中国最大的博物馆变成一堆废墟。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火烧圆明园详细资料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

1744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圆明园,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

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官僚、军阀巧取豪夺的毁灭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沦为废墟的“万园之园”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连烧3天3夜火劫:“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如何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10月6日,占领圆明园。

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于1860年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

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

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

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圆明园遗址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介绍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介绍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介绍圆明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而它的毁灭更是成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历史事件。

以下是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介绍。

一、圆明园简介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代乾隆、嘉庆和道光三朝皇家园林。

整个园林占地350公顷,包括了大小湖泊、山川、建筑群等。

园内建筑以中式建筑为主,又融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二、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发生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次战争是中国清朝与英法联军之间的冲突。

当时,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派遣军队前往圆明园。

由于清朝政府的无能和联军的肆意破坏,圆明园最终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掠夺与破坏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后,对园内的宝物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

他们将文物、书籍、绘画等珍贵文化品搬运到英法船上,运回了他们的国家。

同时,他们还对园内的建筑和景观进行了不可挽回的破坏,包括将建筑物烧毁、毁坏石雕和石刻、抢夺木雕和铜雕等。

2.美国驻华公使麦家廉的记录美国驻华公使麦家廉在其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圆明园被毁的情景。

他描述了联军对园内建筑的破坏、宝物的掠夺以及园内景观被火焚等情况。

他的记录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揭示了当时的悲惨景象。

3.毁灭的原因圆明园被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首先,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中国采取了强制性条约,清政府无法拒绝其进入圆明园的要求。

其次,清朝政府对于保护圆明园的意识薄弱,对园内的财宝和文化遗产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

最后,英法联军为了展示对中国的胜利,故意破坏圆明园作为报复和示威。

三、圆明园毁灭后的影响1.文化遗产的损失2.对后代的伤害3.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四、对圆明园的重建努力自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圆明园的重建。

根据历史文献和存留的破坏状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修复工作。

重建努力的目标是恢复圆明园的原貌,让后人能够亲眼目睹当年的壮丽景观。

总结: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剧,对于中国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总结《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

圆明园毁灭有关知识点总结

圆明园毁灭有关知识点总结

圆明园毁灭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圆明园的建立和繁荣圆明园又称圆明园,是清朝乾隆时期兴建的一座皇家园林,占地约350公顷,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建筑艺术,被誉为“皇家园林之冠”。

园内有山水、丘陵、湖泊、建筑等各种景致,是乾隆时期的一项宏大工程。

圆明园的建立体现了当时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汲取和借鉴,也展现了清朝盛世的辉煌和雄伟。

在乾隆时期,圆明园曾是清朝皇帝和宫廷贵族的乐园,也是宝贝们休憩游玩的地方。

园内的建筑,如方壶、智园、圆明堂等,皆为中西结合、精美绝伦。

同时,园内还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誉为“天下园林之魁”。

二、圆明园毁灭的原因1.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清朝国力衰落,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在此背景下,圆明园毁灭的主要原因是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并对圆明园进行了长达数日的掠夺和破坏。

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和法军联合进攻中国,攻占了北京。

在此期间,英法联军攻入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珍贵文物,将园内建筑纵火焚毁。

这些掠夺和破坏行为导致了圆明园的破产。

2. 战争行为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掠夺圆明园的行为是对中国主权和文化的严重侵犯。

他们以军事行动为掩护,掠夺了大量珍贵文物,并且对建筑进行了破坏。

这种对文化遗产的破坏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3. 文化冲突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的掠夺和破坏是中西文化冲突的一个缩影。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

而西方列强则出于殖民扩张的目的,对中国进行侵略,并试图破坏中国的文化传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剧。

三、圆明园毁灭的影响1. 对文化的破坏圆明园毁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严重伤害,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圆明园是中国古建筑的典范,它的毁灭意味着中国文化的损失,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宝贵文化消失。

圆明园历史文物资料

圆明园历史文物资料

圆明园历史文物资料全圆明园历史文物资料圆明园历史文物资料史上最全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

文物概况“十二兽首”制造者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

就在中法关系仍在低谷徘徊之时又一件引发中国强烈不满尤其是民间极大愤怒的事件在巴黎发生佳士得拍卖公司不顾中国反对于2月23日至25日在巴黎举办“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会拍品中包括圆明园的鼠首和兔首铜像。

然而就在关心兽首拍卖的同时选材为精炼红铜、历经百年而不锈蚀的12座人身兽首雕像的由来同样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6�7�6�7 十二生肖兽首的由来暴露女性的肌体是有违道德规范和中国审美的所以郎世宁就改用十二生肖来代替“12生肖兽首”是人身兽首选材为精炼红铜历经百年而不锈蚀。

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东边一块狭长的地带造一座豪华的西洋花园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是设计师他设计并推荐法国神父蒋友仁负责建造人体喷泉位于花园中央一天24小时12个生肖动物每隔两小时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于是一组以中国十二生肖为代表的小型水法作品顺利地进入实施阶段。

圆明园管理处副研究员宗天亮打开一函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册小心翼翼地取出海晏堂铜版画“这套铜版画在中国存有两处一处是沈阳故宫、一处是北京故宫。

”他说“这就是当年的海晏堂围绕喷水池两边各有6个生肖的雕像。

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看来暴露女性的肌体是有违道德规范和中国审美的所以郎世宁就改用十二个生肖来代替原设计中的女性裸体”。

事实上乾隆皇帝虽然没有他的祖父康熙大帝对待西方传来的自然科学的探究精神但他对西洋建筑却充满好奇和热情。

[火烧圆明园资料]圆明园资料

[火烧圆明园资料]圆明园资料

[火烧圆明园资料]圆明园资料圆明园资料一:《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批注及相关资料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资料:资料1:法国作家雨果的文章: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

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做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圆明园资料二: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圆明园的毁灭讲的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任意抢拿,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可恶行径,下面我们欣赏一下优质课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毁灭后文物资料
10月18日是圆明园遭劫149周年纪念日。

圆明园管理处表示将启动首次海外寻宝和“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动”,包括各大博物馆和各种文献照片在内的文物。

本月底,圆明园专家组即将远赴美国东海岸,利用一年时间走访美国、欧洲、日本,追寻圆明园流失文物线索。

流失国宝尚无总目录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此前介绍,自186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据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其中的精华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最多,分藏在各个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

美国、日本及其他博物馆和收藏机构也有不少文物。

圆明园管理处宣传科郑黎红科长对本报记者说,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

到目前为止,还有多少圆明园遗物存世,它们现在都在哪里收藏,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总目录。

圆明园管理处因此联合清华大学、央视《国宝档案》栏目组共同组织《寻找流失海外圆明园文物系列》调查寻访活动,开展学界最大规模的文物“摸底”考察,为圆明园的研究积累资料。

郑科长说,今年是圆明园遭劫149周年,明年是150周年,这项活动也是纪念圆明园遭劫15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一项。

摸底比追讨更现实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认为,现在恐怕还是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对圆明园当时的历史状况,包括当时受破坏的情况的调查上,应该使人通过文献、资料看到当时圆明园真正的辉煌,应该做的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上面。

至于追讨,一下子就定在那上面,会引起一些争议。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金运昌说,目前条件下,摸底比追讨更现实。

抢救流失文物,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摸清家底,摸清家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知道丢了什么东西,另外一个是这些东西现在在哪,是一个什么情况。

圆明园的文物流失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首先是英法联军抢掠之后带走了大量的文物,他们带走了多少?这个数量还是未知的,还有相当一批文物可能是流失到民间被文物贩子卖出去的。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长期处于混乱状态,导致大量文物外流。

可以说,圆明园文物流失的渠道是很复杂的,而且流失的过程是漫长的。

另外,跨国文物追讨还涉及到外交和法律多方面的问题。

从法律角度说,还要考虑追讨的国家是否是有关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等问题。

另外,大量斥资回购文物也是不理智、不划算的。

所以,追讨文物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而且也不是几十年就能完成的,这恐怕需要几代人不断努力才能实现。

所以说,我们不如先搜集资料建立信息库,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甚至博物馆间的馆际交流,这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

收集一些重要文物的照片、文物的流传记录,可以进行研究、鉴赏;机会成熟的时候,也是进行追讨的重要凭证。

首站为何选定美国
圆明园管理处启动的“寻找流失海外圆明园文物系列活动”为什么将第一站与重点寻访地选在了美国?
中国圆明园学会会员刘阳说,过去大家一直以为英、法两国是圆明园文物收藏所在地,但实际上美国收藏的圆明园文物数量远远超过欧洲,以文献、照片资料居多,美国东
海岸城市的诸多博物馆所收藏的圆明园文物以及资料从未经过系统整理,
该领域还是“空白”。

因此,赴美国东海岸收集圆明园相关文献、照片以及考察各大博物馆内的圆明园文物,将更全面揭示圆明园在历史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发展。

美国“寻宝”涉及三个城市,寻访组将从华盛顿出发,依次前往纽约和波士顿。

其主要行程包括: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纽约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其中,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着大量圆明园被毁后不同时期的老照片,数量超过100张,其中60多张从未对外公布过。

目前,美国寻访组总顾问、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已先期赴美,在华盛顿展开圆明园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

杜克大学已经同意将7张圆明园老照片授权圆明园管理处使用,并将高清的拷贝版传至圆明园,这批照片为美国摄影师甘博于上世纪20年代初拍摄,包括绮春园宫门、海晏堂、大水法、方外观等景点。

法律追索还很难
曾经参与中国海外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的济南律师李震仲对此颇有感触,他认为依靠法律手段跨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是一件十分耗时费财的事情,其中不但有复杂的法律程序问题,还要面对取证的难题以及对部分善意的购买者进行适当补偿的问题。

此前以法律手段追索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的艰难,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现实。

李震仲介绍,中国先后加入了四个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公约,并加入了世界最有名的几个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组织。

四个公约分别为《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中,1989年加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1997年加入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是禁止和防止文物非法出口和要求文物返还的重要公约,也是索回流失文物的主要法律依据。

他认为,目前主要的困扰是:第一,上述公约无法律溯及力,不能追讨公约生效前流失的文物;第二,由于各国(包括我国)均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因此如文物的持有人系善意取得(不知情且支付对价),则其有权拒绝归还原物,即使归还也需支付高额赔偿。

相关链接:实施文物追索的成功案例
依据国际公约和双边协定,我国多次成功追索了非法流失境外的中国文物。

如1998年从英国索回走私出境的文物3400余件。

2001年从美国佳士得索回走私出境的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彩色石雕像。

2003年从香港佳士得索回被盗的河北承德珍贵文物49件,从美国索回陕西西安汉墓中被盗掘的6件陶俑。

2008年从丹麦索回走私出境的文物156件。

同时,通过与国外有关博物馆和收藏者的沟通、合作,多批流失文物被归还中国。

如2001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将龙门石窟石雕佛像1件归还中国。

2004年、2005年海外华侨将龙门石窟佛造像捐赠回国。

2005年瑞典东亚博物馆将1件汉代陶马俑归还中国。

2008年日本美秀博物馆无偿归还我国被盗的山东博兴北朝石刻菩萨造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