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卫星测高(1,2,3)

合集下载

卫星雷达测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卫星雷达测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卫星雷达测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卫星雷达测高技术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测量工具。

卫星雷达测高技术通过使用卫星上的雷达系统,结合地面站的接收和处理设备,可以精确测量出地球表面的高度。

本文将探讨卫星雷达测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一、卫星雷达测高技术的原理卫星雷达测高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雷达测量的原理。

雷达是通过发送射频信号并接收返回信号来测量目标位置的一种技术。

而卫星雷达测高技术则是将雷达技术运用到测量地表高度的过程中。

卫星雷达测高技术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射信号:卫星雷达会通过天线向地面发送一束微波信号,这个信号也被称为雷达波。

2. 返回信号:当雷达波遇到地表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返回信号。

返回信号所携带的信息包括了目标的高度信息。

3. 接收和处理:卫星上的雷达接收到返回信号后,会将信号传送给地面的接收和处理设备。

这些设备会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地表高度信息。

卫星雷达测高技术与传统的地面测高技术相比,具有更广阔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测量精度。

由于卫星可以在空中飞行,并可以覆盖全球各个地区,所以可以实现对全球地表的高度测量。

而且卫星雷达测高技术由于使用了微波信号,所以对地表的测量不受天气和云层的影响,具有稳定的性能。

二、卫星雷达测高技术的应用卫星雷达测高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地质测绘:卫星雷达测高技术可以用于地质测绘中的高程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地方的高度,可以确定地表的形状和变化。

这对于研究地壳运动、地震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2. 水资源管理:卫星雷达测高技术可以实现对水域的高度测量。

通过测量湖泊、河流等水域的高度,可以了解水位的变化情况,并帮助水资源管理部门做出相应的决策。

3. 气象预测:卫星雷达测高技术可以用于气象预测中的大气测量。

通过测量大气层的高度,可以掌握大气层的结构和变化情况,提供有关天气和气候的信息。

4. 土地利用规划:卫星雷达测高技术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高程测量。

卫星测绘应用考核试卷

卫星测绘应用考核试卷
卫星测绘应用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答题日期:得分:判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卫星测绘中,以下哪种卫星系统主要用于定位服务?()
A.遥感卫星
B.地球观测卫星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通信卫星
2.在卫星测绘中,哪一个参数是描述地球表面某一点高度的?()
A.重采样
B.滤波
C.叠加
D.调制
(以下为其他题型,本题仅要求完成单项选择题,故不再继续编写。)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卫星测绘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地表温度的测量?()
A.红外遥感
B.多光谱遥感
C.雷达遥感
D.激光遥感
A.纬度
B.温度
C.湿度
D.土壤类型
9.以下哪个软件不是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的主流软件?()
A. ERDAS IMAGINE
B. ArcGIS
C. Photoshop
D. ENVI
10.在卫星测绘中,以下哪种技术主要用于消除图像中的噪声?()
A.滤波
B.调制
C.解调
D.叠加
11.卫星测绘中,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A.地面控制点校正
B.大气校正
C.辐射校正
D.传感器校正
11.在卫星测绘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效果?()
A.数据精度
B.软件性能
C.操作人员技能
D.硬件配置
12.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卫星遥感图像的镶嵌?()

验潮站与验潮站有效范围

验潮站与验潮站有效范围
56
垂直基准之间的相互关系
验潮站水准点 4
3 常值
验潮站零点 57
验潮站垂直基准选取:
应根据实际测量的任务要求选择:
验潮站零点 深度基准面 当地多年平均海面 筑港零点 国家高程基准 地方水位零点
58
垂直基准之间的相互关系
水准点
瞬时海面 多年平均海面
深度基准面 筑港零点
潮高
11
实际设置验潮站时关注因素:
• 海水自由流通 没有水下沙洲、浅滩的阻隔海水 • 观测仪器设置应牢固 应避免船只、急流的碰撞 • 考虑风浪影响 • 便于观测 • 便于设立工作水准点 • 海上定点站尽量选择平坦海底 • 尽量恢复旧站 • 适当考虑观测人员的安全、生活和交通便利
12
验潮站布设例子
13
改进数模
ha (t)
Ta (t)
s0 a s0b
sb
(t
65
)
2020/2/3
66
《海洋潮汐》
2016.3.2
1
内容
1. 验潮站 2. 验潮站有效范围
2
1. 验潮站
(1) 验潮站分类(按观测时间长短)
中国 长期验潮站( ≥ 2年)目前有80个左右(19年) 短期验潮站( ≥ 30天) 临时验潮站(应至少与长期验潮站同步3天) 海上定点站(3次大潮24小时观测)
美国 一级控制验潮站( ≥ 19年) 二级验潮站 (≥1年且<19年) 三级验潮站( ≥ 1月且<1年),临时验潮站 3

45
载重物
坐底框架
上浮装置
验潮仪
国产HYC-02深水压力型验潮仪
46
GPS 浮标 47
GPS验潮

星载激光测高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和发展

星载激光测高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和发展

航天返回与遥感第44卷第1期102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2023年2月星载激光测高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和发展邱庞合1陶宇亮1,2王春辉1,2伏瑞敏1,2(1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100094)(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激光信息感知技术核心专业实验室,北京100094)摘要激光测高技术在空间应用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价值,在高精度卫星测绘系统中已得到应用验证,显著提升了立体影像的高程精度。

目前对该技术相应的总结及分析较少,因此分析其应用和发展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理论。

文章简述了星载激光测高定位机理和误差源,并介绍了激光测高数据作为高程控制点的扩展应用方法。

通过分析国外典型星载激光测高系统技术和发展脉络,对星载激光测高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进行了总结,给出了适应不同任务需求的星载激光测高载荷的应用建议;对星载激光测高系统中所涉及的星载激光测距和激光指向测量技术及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最后,给出了国内星载激光测高技术的部分成果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激光测高仪激光测距指向测量光子计数卫星测绘中图分类号: TP7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518(2023)01-0102-10DOI: 10.3969/j.issn.1009-8518.2023.01.011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ser Altimetry in SatelliteSurveying and MappingQIU Panghe1TAO Yuliang1,2WANG Chunhui1,2FU Ruimin1,2(1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 Mechanics & Electricity, Beijing 100094, China)(2 Key Laboratory for Space Laser Information Perception Technology of CAST, Beijing 100094, China)Abstract Laser altimetry technology has importan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value in space applications. It has been applied and verified in high-precision satellite mapping systems,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elevation accuracy of stereo images. At present, the corresponding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is technology are few, so analyzing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can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and basic theory for follow-up research.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error sources of spaceborne laser altimetry, and introduces the extended application method of laser altimetry data as an elevation control point. By analyzing the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ntext of typical foreign spaceborne laser altimetry system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application of spaceborne laser altimetry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and application suggestions for spaceborne laser altimetry payloads that meet different mission requirements are given. The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spaceborne laser ranging and laser pointing measurement involved in the spaceborne laser altimetry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Finally, some achievements and research收稿日期:2022-03-16引用格式:邱庞合, 陶宇亮, 王春辉, 等. 星载激光测高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和发展[J].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23, 44(1): 102-111.QIU Panghe, TAO Yuliang, WANG Chunhui, et 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ser Altimetry in Satellite第1期 邱庞合 等: 星载激光测高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和发展 103progress of domestic spaceborne laser altimetry technology are given.Keywords laser altimeter; laser ranging; transmitter pointing determination; photon-counting; satellite surveying and mapping0 引言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战略资源,中国的国土地形测绘、极地冰盖测量、海陆交界测绘、林业生物量探测、城市规划管理、灾害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都迫切需要大量精确的三维遥感信息。

卫星测高技术-卫星测高技术及应用要点

卫星测高技术-卫星测高技术及应用要点

卫星测高技术及应用✦第1章卫星测高技术发展及应用概述✦第2章卫星雷达高度计观测基本原理✦第3章卫星高度计观测误差✦第4章卫星测高波形理论与处理方法✦第5章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第6章卫星测高反演海洋重力场理论与技术✦第7章卫星测高技术应用第1章卫星测高技术发展及应用概述卫星测高已成为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Global Climate Observing System)和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Global Geodetic Observing System)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海面高度:精度最高。

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脉冲间的时间间隔,确定卫星质心到星下点的距离,进而计算星下点的海平面高度有效波高(SWH):精度较高。

分析返回脉冲波形形状的特征,确定海洋的有效波高。

有效波高等于4倍海面的均方根波高。

海面风速:精度较低。

通过接受到的能量及其强度,可以获取雷达的地面后向散射系数,进而求定海面风速。

测高卫星简介:已结束测高任务:Skylab、GEOS3、SEASAT、GEOSAT、ERS1、T/P正在运行的测高任务:雷达测高:ERS2、 GFO、 JASON1、 ENVISAT、 JASON2(OSTM)激光测高:ICESat计划实施的测高任务: Cryosat、Saral(AltiKa)、HY-2、NPOESS 、 Sentinel3概念性卫星测高:Wittex、GPS测高、WSOA卫星搭载的仪器: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用来提供高质量详细的海洋和陆地雷达图像;雷达散射计,用来测量近地面风速及其方向;多频段微波辐射计,用来测量地面温度、风速及海冰覆盖;雷达高度计,用来测量海面和浪高。

GEOSAT前后工作了近五年,首次提供了具有重复性、高分辨率、长期性高质量的全球海面高数据集,标志卫星测高技术进入了成熟阶段。

两种卫星序列时代的开始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为了进一步改善仪器性能,高度计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卫星高度计从而进入了两个不同系列的时代。

6gps测量题目

6gps测量题目

70、按接收机所处状态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71、按观测量的不同,GPS定位的观测方法可分为码相位观测和载波相位观测。

72、GPS载波相位测量中,载波相位差可分为三个部分,它们是相位差的整周部分、初始历元到观测历元的整周变化数部分和观测历元的小数部分。

73、PDOP为几何(位置)精度衰减因子。

74、按照基准站数量不同,差分定位可分为单基站差分和多基准站差分。

75、按照基准站发送修正数据的类型不同,单基站差分又可分为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等。

76、按照对GPS信号处理时间的不同,差分定位可分为实时差分和后处理差分。

77、电离层折射的影响白天比晚上大,冬天比夏天小。

78、卫星的高度角越小,对流层折射的影响越大。

79、天球坐标系的原点在地球质心。

80、美国政府对不同GPS用户提供标准定位服务和精密定位服务。

81、δ技术干扰星历数据。

82、天球坐标系的X轴指向春分点。

83、地球坐标系的X轴指向格林泥治子午线与地球赤道的交点。

84、参心坐标系的原点是参考椭球中心。

85、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尺度。

86、参考历元的开普勒轨道参数,称为参考星历。

87、GPS绝对定位精度除了与观测量的精度有关外,还与卫星分布的几何图形有关。

88、载波相位测量测定的是载波从卫星到接收机的相位之差。

89、北京54坐标系使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90、GPS直接测定的是WGS-84坐标系中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

91、GPS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后处理软件和用户设备所组成。

92、升交点赤经是含地轴和春分点的子午面与含地轴和升交点的子午面之间的交角。

93、AODC是改正数的外推时间间隔。

94、卫星在摄动力影响下运动的轨道参数称为受摄轨道参数。

95、P码的精度比C/A码精度高10倍。

96、GPS卫星星历分为预报星历(广播星历)和后处理星历。

97、后处理星历星历必须事后向有关部门有偿才能获得。

98、受岁差影响下的北天极,称为瞬时平北天极。

卫星测高2

卫星测高2

简述共线平差和交叉点平差的目的和实现过程
共线平差
目的:1)消除卫星轨道误差;
2)确定平均海平面;
3)计算重复轨迹的平均时间轨迹
实现过程:首先为每一组共线轨迹选择一个时间历元,以保证具有相同的相对时间处,内插处同组内每条共线轨迹的海面高、纬度、经度,然后对共线轨迹进行平差,平差后即可求出所需位置的纬度、经度、海面高。

由于共线平差会遇到秩亏,因此可以对共线平差施加约束条件。

交叉点平差
目的:1)研究径向轨道误差的大小;
2)评价定轨中采用的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精度;
3)校准测高仪时标精度;
4)研究交叉点不符值在卫星定轨中的可观测性;
5)回复重力异常研究;
6)研究大洋潮汐;
7)研究湍流变化
实现过程:利用内插,一般采用多项式拟合升降轨道然后通过联立求解方程,确定交叉点的时间和位置。

求得与经纬度满足的待定二项式系数即可确定。

轨道误差克采用线性模型模拟,原理是:假定卫星测高观测值所包含的轨道误差形式满足一个线性关系:
则海面高观测值H可表示为:
其中小标a,b分别表示升弧和降弧,H表示平差前后的海面高,t为观测时刻,t0为起始时刻,根据交叉点处约束条件克列出误差方程,然后进行平差。

DB32T1223-2008GPS高程测量规范

DB32T1223-2008GPS高程测量规范
ICS 07.040 A 75 备案号:
DB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1223—2008

GPS 高程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height survey
2008-07-01 发布
2008-09-01 实施 发布
1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DB32/T 1223——2008 在 GNSS 连续运行参考站模式下进行的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 3.6 GPS 正常高差 GPS normal height difference 相邻 GPS 点间的大地高差,减去两点间的高程异常差得到的数值。
I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DB32/T 1223——2008


本标准是在综合江苏省似大地水准面与江苏省部分城市似大地水准面成果应用实践经 验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测绘局测绘科技基金项目《江苏省域 GPS 测高技术应用》的研究 成果,依据 GPS 高程测量要求,参照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 GB 12898—19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编写。 本标准按 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编制。 本标准由江苏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测绘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江苏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玉兵、吴炳友、佟洞、沈飞、杨胜万、丁玉平、王勇、薛峥、方 位达、李晓华、安艳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8
GEOSAT-大地测量卫星
发射时间:1985年3月12 发射机构:美国海军 发射目的
• 为美国海军测量海洋大地水准面
; • 为美国海军提供海况和风速观测 数据; • 增加人类对于海洋大地水准面的 认识。
轨道参数
高度约800km; 轨道倾角108° 重复周期:17天
9/38
ERS-欧洲遥感卫星
主要目标是以不低于T/P的精度水 平来测定全球的海面地形,从T/P 和JASON-1高精度、长时间连续 观测数据得到全球的海面地形; 研究海洋环流,全球气候变化。
轨道参数
高度:1336km,轨道倾角:66⁰, 重复周期:10天
海面观测精度
4.2cm(GDR);5.2cm(IGDR)
13/38
ENVISAT- ERS1/2的后续卫星
17/38
二、卫星测高基本原理
3、卫星测高原理(续)
卫星上的雷达测距仪沿垂线方向 向地面发射微波脉冲,并接受从 地面(海面)反射回来的信号 卫星上的计时系统同时记录雷达 信号往返传播时间 Δt 已知光速值c,则雷达天线相位 中心到瞬时海面的垂直距离ha为 : 卫星发射雷达波束到达海面的波 迹半径约为3~5公里。因此,测 高仪测得的距离ha相当于卫星天 线相位中心到这个半径为3~5公 里圆形面积内海面的平均距离。
h0 h ha
20/38
三、卫星测高误差分析
由于测高仪发射的脉冲信号在经过海洋表面反射 返回接收机之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卫星轨道误差 仪器误差 大气对微波信号的散射与折射等
因此,必须对卫星测高仪的测量值施以各项改 正,才能得到卫星质心到海洋表面的瞬时距离。 根据误差来源不同,将误差改正项分为三类:
14/38
4、卫星测高发展现状
测高精度由最初的米级提高到目 前的厘米级,分辨率由原来的上 百公里提高到现在的几公里。 观测对象也由最初的海洋扩展到 冰面、陆地沙漠等全球区域的覆 盖。 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多次重复 、准确地提供海洋、冰面等表面 高度的观测值,改变了人类对地 球特别是海洋的认识和观测方式 ,使我们有能力并且系统的进行 与之相关的各种研究。 平均海面高模型 海洋重力场
第六章、卫星测高
目录:
一、引言 二、卫星测高基本原理 三、卫星测高误差分析 四、测高卫星与数据预处理 五、卫星测高数据的基准统一与平差 六、卫星测高技术的应用 七、卫星测高技术的最新发展
2/38
一、引言
1、提出
卫星测高最早在1969年 Williamstown召开的固 体地球和海洋物理大会 上由美国大地测量学者 考拉(W. M. Kaula)首 次提出。 它以卫星为载体,借助 于
发射时间:1992年8月10日 发射机构: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 间局 目的:观测和认识海洋环流 卫星轨道
高度:1336km 倾角:66° 重复周期:10天
高轨道可以减小大气阻力和重力 对卫星的影响,同时有助于更加 容易和精确确定卫星轨道 2002年9月15日,T/P轨道调整 到新位臵,处于原始原始两轨道 的中间位臵。原轨道被JASON1 使用
6/38
GEOS3-地球动力学实验海洋卫星
发射时间:1975年4月9日 发射机构:美国宇航局 发射目的:海洋地形观测,是第一颗专门 用于测高的海洋地形卫星 轨道高度:840km 轨道倾角:115° 轨道径向精度可达2m 受到存储能力的限制,GEOS3只进行了 三年约1680个小时的数据采集和观测, 直到1978年12月任务结束。 卫星轨道高,造成返回信号强度减弱和星 下点足迹变大,使用脉冲压缩技术解决, 该技术的应用使得分辨率的提高成为可能 。
7/38
SEASAT-海洋卫星
发射时间:1978年6月28日 发射机构:美国宇航局 发射目的:观测海洋 卫星轨道高度800km,轨道倾角108º 搭载仪器: 合成孔径雷达(SAR),用来提供 高质量详细的海洋和陆地雷达图像 ; 雷达散射计,用来测量近地面风速 及其方向; 多频段微波辐射计,用来测量地面 温度、风速及海冰覆盖; 雷达高度计,用来测量海面和浪高 。
23/38
1、卫星轨道误差
2)大气阻力 轨道高度处的大气影响是用空气密度的经验公 式与已知的卫星形状和定向来计算的,这与实 际的大气影响有差异。 由于

对大气的物理属性,了解不甚深入 对中性气体、电离气体和多成分的混合气体与不同 卫星表面相互作用也了解甚少
使得空气动力学数学模型化变得极为困难。
利用DORIS跟踪系统与SLR一起,将大大减少 跟踪站坐标误差。
26/38
1、卫星轨道误差
4)பைடு நூலகம்踪站坐标误差(续)
日月,行星引力:潮汐形变

地球固体潮 海潮 大气潮
地球自转不均匀:自转形变 这些潮汐和地球的形变将引起地球引力位展开式中系 数的变化,从而地球的真实位将产生一个形变附加位 ,这个附加位将直接影响卫星的运动轨迹。
影响飞行器温度的辐射可以分为两类:内部和外部。 它们将影响飞行器的形状、定向和反射率。
25/38
1、卫星轨道误差
4)跟踪站坐标误差
不能准确确定跟踪站相对于地球中心的位臵 是这种误差最主要来源。SLR可以准确确定 跟踪站坐标相对于地球中心的位臵。 问题:

气候恶劣导致数据中断 大多数SLR站集中在北半球 大陆上而不是全球均匀分布
高度 r为卫星的地心距 rp为卫星星下点 P的地心距 hi为瞬时海面和似静海面 之间的差距 hs为似静海面至大地水准 面间的差距 为地理纬度 N为大地水准面高
19/38
式中各量相对关系如右图
二、卫星测高基本原理
3卫星测高原理(续)
卫星测高观测值应加入的改正项: 改正包括仪器校正 海面状况改正 对流层折射改正 电离层效应改正 周期性海面影响改正 卫星至选定的平均地球椭球面之间 的距离(即大地高)h可以根据卫 星的精密轨道数据得出,当精确求 得ha值后,可确定海面高h0:
发射时间:1991年7月17日 发射机构:ESA 主要任务: 进行地球观测,特别是对大气和 海洋的观测 轨道高度约785km,轨道倾角 98.52° 搭载仪器:

主动式微波仪器 雷达高度计 沿轨扫描辐射计 微波辐射计 精密距离及距离变 率设备 激光反射阵列
10/38
地形实验-T/P:TOPEX (TOPographic Experiment)

空间技术 电子和微波 激光等高新技术
3/38
来量测全球海面高。
一、引言
2、发展
卫星测高最初目的:采用遥测 的方法确定海面高。 经过近40年发展,卫星测高在 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和海 洋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全球海平面及其变化 地球重力场 海底地形 海洋岩石圈 海洋环流等
24/38
1、卫星轨道误差
3)光压
太阳辐射压和地球反照压是作用在航空飞行器上的两 个外部辐射量。 太阳辐射压:
当卫星受到太阳照射,则卫星表面吸收或者反射光子从而产 生一个微小作用力,与其他的非保守力摄动不同,这个力 称为太阳辐射压力,是由卫星的质量和其表面积决定的。
地球反照压:
由于地球受到太阳辐射,除了自身吸收一部分热量外,地面 或海洋面将反射一部分太阳能量返回太空,同时由于地球 自身的热辐射,卫星将受到地球光辐射压力(来自太阳的 反射)和红外辐射压力。
15/38
4、卫星测高发展现状
卫星测高任务已成为国际海洋和气象计划的组成部分 世界海洋环流实验WOCE 气候变化及预测WCRP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 观测厄尔尼诺(El Niño)现象的热带海洋-全球大气
TOGA 全球海洋数据同化实验GODAE
在上述计划中,卫星测高数据与这些计划观测数据的融 合处理,可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大大拓展了原有计 划的研究领域。 目前,卫星测高已成为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和全球 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38
ERS2
发射时间:1995年4月 发射机构:ESA 主要任务:进行地球观 测,特别是对大气和海 洋的观测。 轨道高度:785km、轨 道倾角98.5° 搭载仪器:与ERS1基本 相同。
12/38
JASON1-T/P的后续卫星
发射时间:2001年12月 发射机构: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 间局 发射目的
22/38
1、卫星轨道误差
1)重力场模型 开普勒轨道:
卫星只受地球作为均质球体的引力作用,不考虑地 球的非球形引力和其它外力的影响。 对于真实的地球外空间的测高卫星,由于所有的 星体都并非均匀密度分布的球体,通常为扁球体 加上各种形变,由此产生的引力位将不同于球形 引力位。 为了精确地确定重力对卫星轨道的影响,需要用 一个很高阶次的球谐展开函数来描述摄动的周期 性特征。
i 、 i 分别为振幅和相位
弹性海洋潮汐Δheot 负荷潮汐Δhlt
hlt fi [ci cos( i t i ui ) di sin( i t i ui )]
i 1
8
在开阔海洋,潮汐 的平均振幅可达 50cm。 目前潮汐模型的精 度可达几个厘米。
• 卫星测高提取地球物理信息 • 由ERS1 地形观测导出的南极洲冰
流速度
4/38
3、测高卫星
5/38
Skylab-太空实验室
最早搭载有高度计的卫星 - -高度计S193 发射时间:1973年5月14日 轨道高度:435km 轨道倾角:50° 脉冲宽度0.1ms 分辨率:15m 第一次得到因海底特征引起 的海洋大地水准面观测值, 奠定了卫星测高学的技术基 础
发射时间:2002年3月1日 发射机构:ESA 主要任务:对地球大气及地球 表面进行观测,用于环境研究 ,特别是气候变化研究。 卫星轨道:与ERS2相似,是 一个高度倾斜、太阳同步的近 圆形轨道 轨道高度:764~825公里,轨 道倾角:98.5°,重复周期: 35天 实际地面轨迹与标称偏差保持 在1km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