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2 丰田汽车如何进入美国市场
丰田汽车的发展历程

丰田汽车的发展历程1. 创业初期丰田汽车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该公司于1937年由丰田喜一郎创立,起初名为“丰田自动织机工业株式会社”。
创业初期,丰田公司主要从事纺织机械的生产和销售。
2. 迈入汽车行业在二战结束后,日本开始重建经济。
丰田公司决定进军汽车行业,并于1947年更名为“丰田汽车公司”。
此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重建自己的汽车工业,竞争异常激烈。
为了迅速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丰田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通过这项合作,丰田得以引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培训。
3. 第一款量产轿车1950年代初期,丰田公司推出了其第一款量产轿车——“皇冠”(Crown)。
这款轿车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
皇冠的成功使丰田公司在日本汽车市场上崭露头角。
4. 全球化战略20世纪60年代,丰田公司开始着手实施全球化战略。
该公司相信,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并降低成本。
丰田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并成功进入了这些国家的汽车市场。
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丰田逐渐构建起了一个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5. 环保与节能20世纪70年代,环保和节能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议题。
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丰田积极响应并主导了这一趋势。
1989年,丰田推出了第一款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Prius)。
普锐斯采用了电动机和内燃机结合的方式,在减少尾气排放和节约燃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普锐斯的成功使丰田成为全球领先的环保汽车制造商之一。
6. 创新与技术突破丰田公司一直致力于创新和技术突破,在汽车行业中赢得了声誉。
丰田不断改进汽车设计,引入新的材料和制造技术,提升汽车性能和安全性。
丰田还积极探索未来汽车技术,如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
该公司成立了丰田研究院(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专门从事前沿科技的研究和开发。
美国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技 术法 规 ,并 按 照汽 车技 术 法规 对 汽车 产 品实 施
法 制 化 的 管 理 制 度 ,实 现 政 府 对 汽 车 产 品 在 安
全 、环保 、防盗 和节 能方 面 的有 效 控制 。美 国联
邦 政府 根 据 国会 通过 的有 关 法律 ,如 《 国家 交 通
The M a ke c e sS s e fM o o e i l n Am e i a r tA c s y t m o t rV h c ei rc
Y U u Y U h n h 2 Zh o S a — u
(.u n z o nr-xt np cinadQu rnie ueu G a g h u5 2 , hn ; 1 a gh uE t E iIset n aa t ra , u n z o 1 6 3 C ia G y o nB 0
及 机 动车 安全 法 》 机 动运 载 车法 》 机 动车 情 、《 、《 报 和成 本 节约 法 》 噪声 控 制法 》 大 气 污染 防 、《 、《 治 法 》 及 《 动 车辆 防盗 法 实 施 令 》 等 为依 据 , 机
分别 授权 美 国运输 部( DOT 和 美 国 环 境 保 护 署 )
全 、环 保 、防盗 和节 能这 几方 面有 效 的控 制 。
不 容缓 的话 题 。
1 美 国车 辆 法 规 体 系
11 美国汽 车 安全技 术 法规 .
1 6 年 9 ,美 国颁 布实 施 《 96 月 国家 交通 及 机 动 车 安 全法 》 ,授 权 DO T对 乘 用 车 、多 用途 乘 用 车 、载 货 车 、挂 车 、大 客 车 、摩 托 车及 这 些 车 辆 的装 备 和部 件 制 定 并 实 施 联 邦 机 动 车 安 全 标
我国节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机遇

我国节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机遇摘要:节能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重要产品,具有经济性、实惠性、节能性等优势。
在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中,中国汽车行业将能够有效开发美国市场,利用其领先技术优势提高市场份额,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本文综合分析了对中国节能汽车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探讨了节能汽车行业的经济核心,探讨了节能汽车行业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并对未来节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节能汽车,机会,美国市场,经济核心正文:一、简介近年来,随着欧美国家节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节能汽车制造商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进入美国市场。
节能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重要产品,具有经济性、实惠性、节能性等优势,海外市场的发展机遇十分巨大,可以帮助中国汽车行业有效开发国际市场,利用其领先技术优势提高市场份额,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二、经济核心中国节能汽车在国内的发展有着众多的优势,如有竞争的价格、技术优势及环保等优势。
此外,通过进入美国市场,中国节能汽车制造商将获得许多经济利益,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向美国市场的供应,有效解决国内部分节能汽车制造商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在获得相当规模的美国市场份额后,可以更好地推动节能汽车行业的经济发展,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主要因素及策略尽管中国节能汽车制造商在国内具有领先技术优势,但在进入美国市场时还需要针对这个新市场做出合理的安排。
这里可以指出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在实施“质量先行”的原则下,中国节能汽车制造商需要积极开展节能汽车的质量保证和产品检测,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能;二是结合当地的市场情况,以更加灵活的定价策略和更丰富的活动,加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三是注重服务质量,提供优质的维修和保养服务,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四是关注美国政府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密切关注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策略和行动。
丰田的美国之旅

成功经验
(一)日本国内汽车业的迅猛发展为日本 一 企业重返美国市场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 础。 国内汽车产量1960年到1969年增长 国内汽车产量1960年到1969年增长 1960年到1969 10倍 近10倍。
(二)进入期的营销组合
1、产品策略 2、定价策略 3、分销四、乘胜追击,不计代价夺市场 乘胜追击,
主要策略: 主要策略 1、产品改进策略 、 根据市场调研的情况,不断改进产品, 根据市场调研的情况,不断改进产品,如可乐娜系 列的车就两次加大车身,加宽轮距,提高稳定性。 列的车就两次加大车身,加宽轮距,提高稳定性。 利用自动化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利用自动化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并 标准化本来可选择的配件,同时, 标准化本来可选择的配件,同时,给消费费者整体选择 的机会开发“适合消费者使用的产品” 的机会开发“适合消费者使用的产品”,而不是跟着竞 争走。 争走。 2、低价格竞争策略 、 日本公司之间相互压价,来共同打击其他的竞争者, 日本公司之间相互压价,来共同打击其他的竞争者, 他们普遍采用滚雪球策略。 他们普遍采用滚雪球策略。
丰田的美国之旅
小组成员: 姬阳 王佳 齐林 刘永兴 康斌
第一次进军美国
1957年,日本国内最大的汽车企 业—丰田,把目光投向了,具有很 大市场潜力的美国。 但是这次的进军出师不利,其中很 多细节问题导致其在1960年不得不 停止向美国出口轿车。
失败的原因
1、对当地市场以及人们的需求了解不 全面 2、决策过于仓促 3、忽略了竞争对手
四、乘胜追击,不计代价夺市场 乘胜追击,
3、大力开拓渠道 、 经销商的数量从1965年384家,发展到 经销商的数量从 年 家 发展到1976年的 年的 1000多家,以加州为基地,向东扩张,借助有实力的 多家, 多家 以加州为基地,向东扩张, 经销商发展二级商。1972年公司推出“经销商激励与 经销商发展二级商。 年公司推出“ 年公司推出 目标扩张”的全球营销计划, 目标扩张”的全球营销计划,并推广计算机零件管理 系统,加大对经销商的培训。 系统,加大对经销商的培训。 4、大笔投入广告宣传 、 数字:美国公司销27万量车投广告费 万量车投广告费1200万,丰田 数字:美国公司销 万量车投广告费 万 万量车投1815万,丰田的广告占外国公司的 销13万量车投 万量车投 万 丰田的广告占外国公司的39%
物流案例:丰田进军国外市场是如何做物流

2002年盛夏,墨西哥城街头,仿佛⼀夜之间,丰⽥汽车的⼴告语——“你感觉得到”充斥着⼈们的眼睛。
但对丰⽥来说,进⼊墨西哥市场并⾮瞬间的闪念,历时3年缜密的物流计划后,第⼀辆丰⽥车经过海运从美国的巴尔摩港运⾄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同时,第⼀批汽车配件也通过空运从美国安⼤略和⾟⾟那提起运。
丰⽥美国汽车销售公司的物流计划经理托尼·Minyon表⽰,⽬前⼀切运输都⾮常顺畅。
尽管经过如此周密的准备,丰⽥并不准备把这⼀物流计划在墨西哥持续运⽤下去。
⼀旦两三年内,丰⽥汽车在墨西哥的销量达到⼀定⽔平,丰⽥将会在墨西哥单独建⼀个零部件分拨中⼼,当然这其中决定性因素在于,在墨西哥储存零部件要⽐从美国空运过去成本更低。
相对于零部件来说,从美国和加拿⼤运输整车⾄墨西哥的战略将很快发⽣变化。
随着更多的经销商在墨西哥站稳脚跟,以及丰⽥汽车在墨西哥销售的车型⽇趋多样化,这些汽车将会通过铁路从美国和加拿⼤运出,⽽不再使⽤海运。
事实上,丰⽥进⼊墨西哥市场的途径⾮常保守。
起初,丰⽥只和6家经销商合作,其中4家在墨西哥城,另外两个分别在⽠达拉哈拉和蒙特雷。
刚刚进⼊墨西哥时,丰⽥只带来了⼀种车型——佳美,半年后,丰⽥才把另⼀种车Corollas运进墨西哥。
从概念上看,墨西哥市场应是美国市场的⼀个延伸。
丰⽥在墨西哥没有⽣产⼚,佳美和Corollas分别从美国和加拿⼤的⽣产地直接运到墨西哥的经销商⼿中。
汽车配件则通过空运从美国的丰⽥零部件配送中⼼运出。
但由于⽂化背景的原因,在墨西哥做⽣意实际⽐在北美其他地区要困难⼀些。
由于墨西哥使⽤的是西班⽛语,因此所有的⽂件都得使⽤西班⽛⽂,⽽不像原来使⽤英语,⽽且交易需⽤墨哥⽐索,不再是美元,墨西哥海关的要求⼜与美国和加拿⼤海关⼤相径庭。
作为世界第三⼤汽车⽣产商,开拓新市场对丰⽥来说并⾮新鲜事,丰⽥的经验是深思熟虑、缓步前进。
Minyon表⽰,丰⽥奉⾏逐步发展的原则,不会顷刻间变得⾯⽬全⾮,每⾛⼀步都是逐步积累起来的。
万向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pest分析

万向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环境分析一.万向电动车简介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万向集团全资子公司,公司致力于掌握情节能源技术,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按照“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公司在大功率,高能量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一体化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整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工程集成技术以及试制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美国市场PEST分析1.政治因素(1)美国政府的政策万向电动汽车进入国际市场一般在政治方面会遇见以下几种风险:①没收、征用、国有化。
②外汇管制。
③进口限制。
④价格管制。
⑥劳动力限制。
⑦政府违约⑧环保政策等等万向电动汽车在美国所遇到的最大风险是进口限制,美国政府调整税率的征收标准,例如:美国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汽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征收35%的关税,美国政府对电动汽车实施进口限制就直接造成了万向进入美国市场风险。
(2)美国对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实行税收抵免政策,能源危机,促进环保,也鼓励省油环保型的汽车进口。
(3)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来保护美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对进口车实行严格控制,提高进口关税。
2 .经济因素美国经济发达,经济基础设施完好,人们的收入偏高,消费者购买能力强,这是万向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有利条件。
由于美国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基础设施、区位优势以及人们的收入偏高,因此万向电动汽车进入该市场在经济上面临的问题不大。
但在另一方面上需要考虑整个经济的大环境,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国家的经济运转情况,是否有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等,通过对这方面因素的考虑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
因此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选择进入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3 .社会文化因素1.美国的汽车文化:车是美国人的代步工具,美国地大物博,美国人崇尚自由、奔放,宽松,大气的汽车观念,V8便是美国汽车文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汽车如何攻陷北美市场

中国汽车如何攻陷北美市场作者:龚炯来源:《中外管理》2008年第11期中国汽车近几年出口猛增。
于是,各自主品牌车厂都先后酝酿进入北美。
但是,北美市场对中国厂商来说,始终只是一个梦。
挑战是什么?三大障碍:第一,安全碰撞、排放标准;第二,整车和零配件的质量问题;第三,更重要的是改变新车开发流程。
根据乐观预计,中国汽车正式在北美销售最早也要到2010年。
北美市场交白卷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首次出现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
2008年上半年,汽车企业共出口35.8万辆,同比增长62%,自主品牌奇瑞、吉利、长城、华晨等企业为汽车出口的主力。
汽车出口的国际市场分布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对亚洲、欧洲、俄罗斯和非洲传统市场继续扩张。
2008年上半年,对欧洲出口量与金额分别占总出口的31.0%与31.1%,仅次于亚洲,排在第二位;对俄罗斯出口占汽车出口金额的15.4%,出口数量的13%。
2008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前三个国家为俄罗斯、越南和伊朗。
奇瑞在叙利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设厂,通过CDK模式出口,目前共有8家海外工厂。
但中国在北美市场整车出口仍为零。
奇瑞是最早开始计划进入美国市场的,2006年曾计划和Malcolm Bricklin(曾经把Subru 和Yugo汽车带入美国市场)的梦幻汽车合资开发适合北美市场的新车,但因商业纠纷而流产。
2008年8月Malcolm Bricklin把奇瑞告上法庭,索要14亿美元的赔偿。
进军策略各不同奇瑞本有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和Chrysler合作贴牌生产,另一方面和Quantum成立合资公司,开发面向全球发达国家市场的车型。
前者以低油耗的小型车为主,能弥补Chrysler的小型车车型空白,后者则主推高端豪华车型,用合资公司的品牌,但标以低于欧美日本同等豪华车型20%的价格出售。
中兴汽车也有类似计划,和中美汽车合作有限公司(Chamco Auto)正展开合作。
日本企业打入美国市场的经营策略

日本企业打入美国市场的经营策略
群山;杨金凤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日本企业打入美国市场的经营策略群山,杨金凤市场如同战场,国际市场竟争更是如此。
在现代国际市场竞争中,日本企业可谓是成功的受益者,日本企业已遍及世界各地,日本产品已销往全球。
日本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其首要目标是美国市场,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进出”口贸...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群山;杨金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313
【相关文献】
1.日商如何突破『西洋壁垒』——日本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的策略 [J], 车驾明
2.本田摩托是怎样打入美国市场的--日本本田公司营销案例 [J], 张国春
3.日商如何突破"西洋壁垒"--日本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的策略 [J], 车驾明
4.“高”未必胜“低”未必败——日本复印机如何打入美国市场 [J], 唐明理
5.日本企业如何打入美国市场 [J], 群山;杨金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