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区别
美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

美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美学作为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关注的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还包括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是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美的存在和价值,丰富了美学的内涵。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和交往。
社会美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美的表现形式和价值。
社会美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如艺术作品、音乐、舞蹈等,它们不仅是个体审美体验的载体,更是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现;另一方面,社会美还包括社会制度的优美、道德行为的美等方面。
社会制度的优美体现在合理公正的社会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等方面,道德行为的美则体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关爱、互助与奉献等。
社会美不仅是一个社会共识,更是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往的目标。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
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自然美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的美与人的交往。
自然美表现在自然景观、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等方面。
自然景观是自然美的集中体现,如山川河流、林木湖水等,其壮丽和优美给人以心灵享受和精神愉悦;自然物体的美指的是其形态、颜色、纹理等方面的审美特征,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它们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纽带;自然现象的美是指自然界中具有审美性的现象,如日出日落、雷电暴雨等,它们的美在于其独特的形态和奇妙的变化,给人以震撼和启发。
总之,社会美和自然美是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美的存在和价值。
社会美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美,探索人与人之间的美的关系;自然美研究自然界中的美,探索人与自然的美的关系。
社会美和自然美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美的观照。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保护社会美和自然美,通过艺术创作和社会行为的美来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同时保护和维护自然界的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美与社会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1. 引言自然美与社会美是人们对美的不同观点和理解。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包括大自然中的景色、动植物以及自然的规律与秩序。
社会美则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包括建筑、艺术、音乐、文学等人类创造的美。
本文将探讨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特点、联系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2. 自然美的特点自然美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的美的感受和评价。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多样性自然界中的美十分多样化,包括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森林中的翠绿和鸟鸣声,夜空中的繁星和月光等等。
每一种自然景观都有独特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
2.2 自然性自然美强调的是其本身的自然性和纯粹性。
自然界中的景象和生物是自然生成的,没有经过人为的改变和加工。
因此,人们常常将自然界中的美与纯真、真实联系在一起。
2.3 和谐与平衡自然美强调的是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大自然的景色常常呈现出宏伟壮丽的同时也充满了柔和和谐的美感。
例如,大海的浩渺与宁静相融合,山川的险峻与宽广相和谐。
3. 社会美的特点社会美是人们对人类社会中的美的感受和评价。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人为性社会美的存在是通过人类的创造和努力实现的。
建筑、艺术、音乐、文学等都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美的表现形式。
因此,社会美更加强调人类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2 多样性社会美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的社会都有独特的美学标准和审美观点。
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体对于社会美的定义和理解也有所不同。
3.3 反映社会价值观社会美往往与社会的价值观和观念密切相关。
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美往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趋势。
例如,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追求秩序和对称,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独立性和突破传统。
4. 自然美与社会美的联系尽管自然美和社会美是有所区别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关联。
4.1 影响人的审美情趣自然美和社会美都可以影响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人们通过欣赏自然美和社会美中的作品和景观,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社会美与自然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第一节社会美的本质第二节社会美的基本类型第三节自然美及其价值关于美的形态分类的说明——1.美的形态,指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它是美的具体形式与体现。
2.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
绚丽多姿的美的世界中,每种事物的美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
3.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是现实生活中直接具有的、不需要经过人为的艺术加工即已存在。
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领域,为芸芸众生提供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审美营养。
社会美容易被忽视社会美需要被发现社会美应该被张扬4.从美的存在领域的角度分为现实美(含社会美和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
第一节社会美的本质一、社会美的本质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所具有美。
社会美是现实美的主体部分,与人、人的活动直接紧密相连,它既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又是艺术美的来源之一。
二、社会美的特征1.直接的社会实践性直接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目了然。
2.鲜明的社会功利性是社会实用功利与道德功利的统一,社会美应该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生存、发展有利。
社会美重在内容,更体现审美的社会功用。
3.突出的社会历史性社会美具有流动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社会美往往体现为时代差异、民族差异、阶级差异和角色差异。
第二节社会美的基本类型一、社会主体美1、人体美人体美是指人的形体所具有的美。
人体美究竟是自然性的还是社会性的,是一个理论难题。
人的美主要包含了两大构成元素:外在美:相貌、形体内在美:道德、情操、气质在这两个组成部分当中,人类对于自己的审美是从人体开始的。
这种对于人体的审美,经历了从最早的生殖崇拜期到后来的健壮体魄欣赏的转变。
前者是基于人类种族延续的需要,后者往往是因为战争等当时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人的躯体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存在,而是在形状和构造上既表示它是精神的感性的自然存在,又表现出一种更高的内在生活,因此就不同于动物的躯体,尽管它和动物的躯体大体上很一致。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自然属性虽然不是自然美的根源,但是由于自然美主要是
以它的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因此,自然的某些
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
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不同的风景,都有它独特的自然特征,正是这种
独特的自然的特征,构成各自独特的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社会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本质 (三)社会美的特征
(四)社会实践的主体
二、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产生
(二)自然美的现象及其根源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
美{
现实美 艺术美
{
社会美 自然美
第三章
一、社会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实践主体:实践活动中人的美。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实践主体:实践活动中人的美。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二)社会美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 社会美的特征
1、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直接关系
2、社会美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 3、社会美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人 体 美:介于自然美和社会美之间 ,基本上属于自然美 人体美的实质 1、人体美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因素表现出来 2、以自然因素为基础构成的人体美,是劳动实践的产物 人体美的特征
1、首先是指身材、相貌之美
2、除了自然性的因素以外,还有人工修饰的因素 3、风度,是人体美的重要表现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具有 方向性、连续性和长度。 线的不同形态和组合可以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如水平线表现平静、垂直 线表现崇高、曲线表现优 美等。
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具有 二维空间的特征。面的不 同形状和组合可以形成不 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如 方形表现稳重、圆形表现 圆满、不规则形表现自由 等。
色彩是形式美中非常重要 的要素,具有色相、明度 、纯度三个基本属性。色 彩的不同搭配和运用可以 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效 应,如冷暖色调的对比、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等。
形是点、线、面等要素的 综合体现,具有三维空间 的特征。形的不同变化和 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立体 感和空间感,如对称与均 衡、节奏与韵律等。
形式美的原则与运用
• 对比与统一:对比是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题、强化视 觉效果;而统一则是将对比的双方进行协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运用中 ,要注意对比的强度和统一性,避免过度对比或缺乏对比。
•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图形或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图形或 物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运用中,要注意比例关系的协 调和尺度的适宜性,避免失调或不合比例。
PART 04
艺术美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艺术美的定义与特点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美的 形态和内涵,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 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和情 感表现。
PART 05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 艺术美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审美活动中共同构成了 一个多元化的美学体系。
(优选)美学原理社会美

(一)人的外在美 2、人的装饰美
人的装饰美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装饰的历史进程: a、身体的本身装饰开始:纹身和绘身 B、自然物加在自己的身上作为装饰。(服饰佩戴) 例如:女孩子的发饰、腰饰、首饰、头饰;许多人夏天带的 手链、脚链。精品店-----为装饰服务 C、衣服的变化(面料、花色、图案、样式的变化) 原因:生产力的发达使人们的审美意识改变。
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极致,它包括人 的外在美和人的内在美,人的外在美 包括人体美、仪表美、语言美和行为 美; 人的内在美, 也就是心灵美,包 括人的知识美、意志美和情感美。
(一)人的外在美
1、人的形体美
形体美的三大特征: A、形体上有人的特征:形体含有人类文明的发展与遗传的沉淀。含有 社会的内容。人的形体在外貌上有别于动物。 B、健康美:健康与活力,与生产者联系在一起的。 例:国际选美上,都要以健康为基础的。健康的体魄与生产劳动联系在 一起。 C、自然:每个人省下来都有一定的容颜,自然就是要与环境相协调, 与周围的人相协调。 结论:形体美是外部形式的反应,并不涉及到内容。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上古军戎服饰: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 图。 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 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 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 窄,便于活动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商代武士复原图 战国武士(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 )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台湾耶美人原始藤甲复原图 西周武士复原图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 (以缣帛夹厚绵)和“铁甲”。
2.社会美的第二个特点是与社会功利性相联系 美是一种价值。美对人总是有用的,然而,美的效用都
不在于经济实用,也不是纯粹的道德工具,它是通过愉悦人 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达到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个体自由、全面地发展。社会美最初都明显地附丽于 与人的实践有用有利的事物,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的事物本 质上是不能成为美的。善虽然不就是美,但它是美的前提、 基础和内容,在社会领域,美与善是直接统一的。
美的基本分类教学课件

• (2)人的风度美。风度指“美好的举止 姿态”。包括容貌,但不只是容貌,还有 言谈举止所透出的精神气概,它是外貌、 服饰、举止、言谈等内外兼修的统一表现。
• (3)人的品格美,即人格美。中国传统 文化最为看重,与伦理道德等社会性善密 切相关。其重要性表现为:
• A人格美高于形象美。 • B艺术是人精神的体现,人品是艺术的本质。 • 《尚书》:“诗言志”。 • 《诗品》:“诗缘情”。 • 《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扬雄 • “言身之文,画心之文耳。学画当先修身,身修
偏爱优美的趣味。
• 崇高的实质:崇高的根源在于人的心灵,而 优美主要表现在形式。崇高的对象在形式上 多具有巨大、沉重、丑等特点,与人的认识 能力和心理接受能力产生一定抵触,对人造 成一定威胁,却并不带来真正的危险。人的 生命力遭到阻碍后,却更加洋溢迸发,精神 振奋,表现出人的精神力量的最终胜利。
• 崇高的对象:“压倒人的陡峭的悬崖,密布 在天空中迸射出迅雷急电的黑云,带着毁灭 威力的火山,势如扫空一切的狂风暴,惊涛 骇浪中的汪洋大海以及从巨大河流投下来的 悬瀑之类。”——康德
• C以山水品鉴人物。
• 嵇康“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 将崩。”
• 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王戎“眼烂烂如岩 下电”。
• 王羲之“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世说新语》
• D山水诗和山水画萌芽。展子虔《游春图》
• E山水画理论著作出现。王微《叙画》、宗炳《画 山水序》
• 2.地位
• 例子2:对传统符号形式的突破与再创 造。
•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 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滑霜 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 邦彦《少年游》
社会美学的概念与分类解读-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社会美学的概念与分类解读-美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社会美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美的形态,然而有关社会美的理论探讨却相对薄弱。
本文试图在与艺术美相对的现实美视野下,对现实美中与自然美并列的社会美作一个的系统的理论考察。
现实中除了自然之外,就是人的生活。
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将现实注解为自然和生活[1]97。
人的生活是以社会性为特征的,所以与自然美并列的生活美通常称为社会美。
所谓社会美,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物质性的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创造的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区别是明显的:自然美是天然的,不假人为的;社会美是由人构成的,寄托着人的社会理想,打着人的社会实践的烙印,是人的物质实践与道德实践的结果。
在美丑混杂的自然环境中,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面临生存问题。
在类人猿漫长的无意识的物质性谋生活动中,产生了具有高度发达的意识机能的大脑,从此宣告了人类的诞生。
人类具备的其他动物无可比拟的意识机能,指导人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自然、变革自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劳动实践创造生活财富。
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2]516于是,不仅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18,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4]90,人本身也是社会性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18;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5]270;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的动物[4]87;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2]510。
因此,人的生产实践乃至一切活动创造的美就都带有社会的属性,都可统称为社会美,从而与自然美区分开来。
一、劳动成果之美劳动成果的美是现实生活中社会美的主要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区别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最大区别在于:自然美以形式取胜,社会美虽然也有客观存在的感性形式,虽然需要通过人的外在形象及各种行为形式表现出来,但形式与内容相比,以内容取胜。
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社会美这种以内容为重点的特征,使得我们不能仅凭感官的感知进行审美评价,而必须在运用感官感知的同时运用理想思维,去深入把握社会美的内容。
关于社会美的具体特点,主教材讲了四点,也是与自然美的四个特点相区别的。
1.社会美具有直接的实践性。
一切美都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但联系的方式有不同。
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
没有具体的实践活动,社会美就无从产生和体现。
而自然美以自然事物的形式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的,与人类生活实践的联系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2.社会美是美与善的统一,重在内容,与社会功利性密切相关。
人们认为合功利性就是善,合功利性就是指合乎人类实践的目的和想达到的要求,对人有利、有益、有用。
社会美不同于善,但与善有着密切的联系。
善直接与功利相联系,集中表现为人的利益需要;社会美以善为前提,但功利的直接性已消融在感性的形式中,是对人在社会实践表现的对人类有益的品德、智慧、性格、才能等的形象体现。
因此,社会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重在内容。
自然美虽然也是内
容与形式的统一,但自然美重在形式,自然美的内容与善的联系是间接的,有时与自然事物的功利性是不一致的。
3.社会美具有实在性、稳定性;而自然美具有变化不居的特点。
许多自然物的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对自然物的观赏角度也是可以变化的,从而使得自然美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具有朦胧不定性。
而人们认识社会美,主要不是通过对某一社会事物的联想去把握它的社会意义,而是去通过社会事物本身去感受其固有的社会意义,社会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是明确的、稳定的。
4.社会美的特征还可以从时代、民族、地域、阶级等因素来分析理解。
社会美的时代性是指社会美内容与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不同历史时代的社会美观念往往不同。
这一点是由社会美直接体现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社会美的内容和形式随着人们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代的历史条件、科学水平、文化技术水平等条件影响着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使每个时代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图景、社会风尚与习俗,从而也使直接反映社会实践现实的社会美具有了时代特征。
比如我国人民对女性美的认识,因时代不同就有“以纤瘦为美”(南北朝以前大部分时期)和“以丰腴为美”(唐宋时期)的不同,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保存下来的美术作品中看出其鲜明区别,也可以通过历史文献得到证明。
这种差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女性地位等多种实践因素。
社会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是指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社会美
的内容和形式有不同。
这是由于不同民族、地区从事实践活动的条件、历史和具体内容不同决定的,不同民族和地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习惯、文化传统、宗教意识等,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美的内容和形式。
比如旧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女性“裹小脚”为美,在缅甸北部的一个部落,以女性脖子长为美。
社会美的阶级性是指处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集团的人,因社会生活内容和文化思想的不同,对社会美的观念也不同。
比如鲁迅讲《红楼梦》中的焦大绝不会认为林黛玉美,就是指出了社会美的阶级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通过各种比较发现这一点,比如作为普通劳动者的农民对男性形象美的认识和一般城市市民对男性形象美的认识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