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与艺术美

合集下载

美在生活中的种类

美在生活中的种类

美在生活中的种类
美在生活中表现在各式各样的形式,无论是大的还是微小的,都能让人感觉到美德的光芒。

下面来简述生活中美的不同种类。

社会美——包括文化美、社会美和政治美,包含着古老文明的光荣传统、尊崇团结与谅解、和谐共处的美德,让社会更高尚、更和谐,是一种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美。

自然美——有自然的景色,有清新的空气,有美丽的日出和日落,有缤纷的花朵,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让疲惫的心灵得以宁静休憩。

艺术美——从表演艺术到文学艺术及美术艺术,它们将美构建成艺术品,让我们欣赏美的绚烂,品味美的抚慰。

哲学美——把美进行概念性的抽象和思考,以及辩论中对真理的追求;一些给予人们无穷积极力量的思想,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哲学的美。

生活美——在生活的日常中,有温暖的亲情、真诚的友情、惊喜的客人,还有智慧和勇敢,都让每个人的生活充满了美。

佛教美——以慈悲及宽容包容彼此的爱心,让人们更加能够认识到佛教的美,从而实现心灵的净化,修身养性,获得由心路之善的美。

技术美——一种运用科技以满足人口需求,同时又给予人们极大便利的美,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更愿意做的事情。

总之,以上美的种类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将我们的心灵安定、精神抚慰,从而让我们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美的三重境界

美的三重境界

美的三重境界美是人类永恒不衰的主题之一,历代文化和哲学中都有关于美的不同观念和表达方式。

然而,美的本质和意义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中也经历了演变和变化。

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美的定义和诠释少有固定不变的答案。

在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叫做“美的三重境界”的说法,可以较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美的本质。

本文将对美的三重境界进行阐述。

美的第一重境界是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大自然创造的、没有人工干预的美。

从大自然中发现美的感受,是人类最初、最朴素的美的体验。

自然美涵盖了天空、山川、河流、植物、动物等各种形态和表现方式。

在人类文化和美学中,自然美被认为是最纯粹和最本真的美。

自然美不需要修饰和装饰,它在唯美的自然状态下,就是最美的存在。

在中国文化中,自然美被视为道家思想的精髓,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

自然美在道家文化中的表达,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也表达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

美的第二重境界是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人类以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美。

在艺术中,人类将自然美进行了加工和创造,把自然中的美转化成了艺术作品中的美。

在艺术中,人类把感性的美转化成了理性的美,赋予了艺术作品独特的文化和情感意义。

艺术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文化中,艺术美被视为儒家道德文化的表现,强调“仁爱、礼仪、慈悲、公义”等道德观念的表达。

艺术美在儒家文化中的表达,体现了人类对社会价值和自我修养的重视,也表达出人类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美的第三重境界是精神美。

精神美是指人类内心追求的、无形的美。

在精神美中,人类不受外界的物质环境和艺术形式束缚,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

精神美包括品德、人格、道德、思想等方面的表现,是人类内在心灵净化和升华的表现。

在中国文化中,精神美被视为佛家禅宗文化的重要表现,倡导“心静自然凉”的理念。

精神美在佛家文化中的表达,体现了对个体内心的探索和修行,也表达出人类对生命和宇宙的哲学认识和探究。

美的形态分为

美的形态分为

美的形态分类客观世界是极其丰富的,美的形态也千差万别。

但是,按照它们所属现实世界的不同领域和范围,按照美的性质,可把美分为三大种类,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总称为现实美,而艺术美则是现实美的反映。

一、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即是指自然界中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

诸如日月星辰、山水花木、鸟兽虫鱼、园林田野等等,都属于自然美的范畴。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除了赋予了我们各种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如阳光、雨露、空气、水以及各种食物等,更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是人类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源泉。

根据是否直接打上人类实践的烙印这一基本标准,可以将自然美分成未经加工改造的和经人类直接加工改造的两种类型。

在神秘诡奇的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并未经过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作用;有些自然物,不但人们从未涉足,甚至连其真面目也未可知。

然而,就是这些自然物却也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日久天长地与人们的审美活动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像浩渺的星空,多彩的云霞,红彤彤的朝阳,皎洁的明月,辽阔深邃的海洋等,都属于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对象这一形态的自然美。

还有一类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自然对象。

这一类自然美带有人类实践活动的种种痕迹和烙印,直接体现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本质力量,带有人的能动创造的特定标记。

人的最重要的本质,就是能通过实践,通过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从事物质生产并创造一个对象世界。

正是通过物质生产,自然被改造了,成了人的作品,从而人在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观照自己,面对此类形态的自然美,人们能在直观自身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那绿化了的荒山,金黄的麦田,绵延千里的防风林,健壮的牛羊,碧波荡漾的水库等等,就都同时体现着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和大自然的造化。

在大自然四季转换、动静交替的过程中,蕴含着如音乐般的旋律起伏、节奏高低,本身就如一部和谐、完美的音乐作品。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音乐美的表现对象,也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相应的作品。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具有 方向性、连续性和长度。 线的不同形态和组合可以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如水平线表现平静、垂直 线表现崇高、曲线表现优 美等。
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具有 二维空间的特征。面的不 同形状和组合可以形成不 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如 方形表现稳重、圆形表现 圆满、不规则形表现自由 等。
色彩是形式美中非常重要 的要素,具有色相、明度 、纯度三个基本属性。色 彩的不同搭配和运用可以 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效 应,如冷暖色调的对比、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等。
形是点、线、面等要素的 综合体现,具有三维空间 的特征。形的不同变化和 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立体 感和空间感,如对称与均 衡、节奏与韵律等。
形式美的原则与运用
• 对比与统一:对比是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题、强化视 觉效果;而统一则是将对比的双方进行协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运用中 ,要注意对比的强度和统一性,避免过度对比或缺乏对比。
•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图形或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图形或 物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运用中,要注意比例关系的协 调和尺度的适宜性,避免失调或不合比例。
PART 04
艺术美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艺术美的定义与特点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美的 形态和内涵,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 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和情 感表现。
PART 05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 艺术美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审美活动中共同构成了 一个多元化的美学体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

自然美与艺术美

自然美与艺术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固然常说美的颜色,美的天空,美的河流,以及美的花卉,美的动物,尤其常说的是美的人。

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争辩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把美的性质加到这些对象上去,以及自然美是否可以和艺术美相提并论,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美高于自然。

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

如果我们只是普泛的说: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等于还没有说出什么,因为所谓“高于”还是完全不确定的说法,还是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左右并列地摆在同一观念范围里,所指的还是一种量的分别,因此,还是一种表面的分别。

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

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涵在心灵里。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比自然美高,就是因为,艺术美是人的作品,是人的精神的显现,自然只有在见出生命意味时才有美可言。

有人认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有人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其实,自然美和艺术美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优势,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在人们进行审美评价时,往往将这两种美互相参照,互为标准。

从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艺术美与自然美应该拥有同样的高度,站在同样的位置。

艺术美与自然美都存在于人们的知觉或想象这一媒介中,只不过,前者存在于通常心灵的转瞬即逝的一般表象或观念中,后者则存在于天才人物的直觉中。

艺术美,是人类在劳动实践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根据自然的形象,融合人的思想感情而加以表现的作品美。

艺术,是人的作品。

既然是人的作品,就必然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理想和情感。

美学学科对象

美学学科对象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起源、形式和功能的哲学分支。

它探讨了美的标准,以及人们如何感知和评价美。

美学的对象广泛,包括自然美、艺术美、音乐美、文学美等。

首先,自然美是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美丽景象,如山川、湖泊、花草、动物等。

这些美丽景象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其次,艺术美是美学的核心内容。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美,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

艺术美的研究涉及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艺术作品的风格和技巧、艺术作品的观赏和评价等方面。

再次,音乐美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美是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美,包括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各种音乐元素。

音乐美的研究涉及到音乐的创作、演奏、欣赏和评价等方面。

此外,文学美也是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文学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美,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

文学美的研究涉及到作家的创作意图、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评价等方面。

总的来说,美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自然界的美,也包括人类社会的美。

美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同时,美学的研究也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理论指导,推动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分及其价值反思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分及其价值反思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分及其价值反思当下艺术审美有些走向了自然,追求自然美成为当代美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理论之一。

那么,什么是“自然美”呢?笔者认为,“自然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审美范畴,与人们对“艺术美”概念的理解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1、在哲学基础上,“自然美”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从而表现出“自然美”审美形式的主观色彩明显弱于“艺术美”审美形式的主观色彩; 2、在审美标准上,“自然美”更多地指向客观存在本身,无需进行意义判断和价值评价; 3、在审美时间上,“自然美”与“艺术美”在审美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需要人的观赏,后者则是人的情感活动; 4、在审美过程上,“自然美”需要主体积极参与并积极能动,“艺术美”是被动审美; 5、在审美效果上,“自然美”更加单纯直接,“艺术美”往往带有模糊性,常常借助各种媒介来实现。

一、自然美的内涵及其价值特征首先需要界定“自然”的概念。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自然”已经演变为一个物质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由外部自然和内部自然组成。

其次,就自然界而言,“自然美”一般泛指那些富有生命力的、纯真质朴的事物,如生长在山野里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江河湖泊、白云蓝天、瀑布流泉等,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自然美”事物,“自然美”也指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观。

二、艺术美的内涵及其价值特征就自然美而言,“艺术美”主要指那些经过艺术家主观创造和加工的“艺术美”事物,比如画卷、雕塑、音乐、建筑、舞蹈等,它们更具有审美情感的特征,并且具备强烈的时空性、情感性、社会性和艺术性。

由于人类对于宇宙天体所进行的探索,使得人类的思维和目光被投向太阳系以外,即浩瀚无垠的星际空间。

在对自然美的不断探寻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宇宙中各种天体在运动轨迹、光谱特征、时间特点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然而,从艺术美的角度来说,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探索和欣赏也促进了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随着人类精神和智慧的不断提高,“艺术美”逐渐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领域,与此同时,“艺术美”也获得了与自然美迥然不同的审美特征。

艺术美与自然审美对现代人的特别意义

艺术美与自然审美对现代人的特别意义

艺术美与自然审美对现代人的特别意义在现代性背景下,自然审美对于人具有深远而特别的意义。

虽然艺术美在人类文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自然美却以其独特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给予人们别样的审美体验和人生启示。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观察和见解,结合自我体验和审美现象例子进行阐述分析:一、自然审美的体验更具真实性和生命力与艺术美相比,自然美更能体现真实的自然状态。

艺术美往往经过艺术家的创造和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是静态的,而自然美则是动态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变化性。

当我们欣赏自然美时,我们体验到的是真实的世界,而非经过艺术家加工或解读的世界。

这种真实性使得自然审美更能引发人们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思考。

以我个人的体验为例,我曾在一次旅行中站在海边,看着海浪拍打着礁石,海鸥在空中盘旋,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这种体验使我深深地感到自然审美的独特魅力,它让我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脆弱,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刻的生活。

相比之下,艺术美可能给人一种固定的、静态的印象,而自然美则以其不断变化和生动的形态,给予人们更深刻的审美体验。

二、自然审美能缓解压力,抚慰现代人的心灵。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常常使人身心俱疲。

在这种背景下,自然审美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压力缓解途径。

欣赏自然美景,如青山、绿水、蓝天等,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烦恼,舒缓压力,使身心得到放松。

以我个人为例,每当我遇到压力和困扰时,我常常会选择去郊外徒步或者露营。

在这些活动中,我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和谐。

这种沉浸自然的过程能够帮助我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并激发内心的积极情绪。

相比之下,艺术美虽然也能给人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但可能无法像自然美一样深入人心,抚慰现代人的心灵。

三、自然审美能拓宽视野,提升人的认知能力。

通过欣赏自然美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去理解和认识世界。

例如,登山可以让我们从更高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从而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广阔的视野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美与艺术美
鲍文玉
商学院项目管理
100610110
自然美与艺术美
鲍文玉10级项目管理学号:100610110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谓的“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皆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

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

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自然美不是自然物本身客观存在的美,而是人们心中显现的自然物、自然风景的意象世界。

自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是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

自然美的生成要依赖于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因素,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涉美活动的具体情景,因而自然物不能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能生成意象世界。

自然美的意蕴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影响,必然受社会的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艺术美的本体同样是审美意象,即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以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供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向人们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从而使观众产生美感。

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

除了审美的层面,还有知识的层面,技术层面,物质载体层面,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等。

艺术创作的过程包括两个飞跃,但其中心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

艺术作品的意蕴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

也就是王夫之所说的“诗无达志”。

艺术要实现自己的审美功能,自然也要遵循自然美这一美学原则。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有“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的主张,李白也在诗中写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纵观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能发现举不胜举的“自然美”的佐证。

可以说艺术是艺术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艺术家对于真实自然生活环境状态的瞬间定格再现,它所折射的是其生活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审美意象。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样式,不同的艺术作品都会打上典型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烙印。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古希腊人热爱体育竞技,因此健美匀称的竞技人体自然成为他们讴歌和赞扬的对象以及雕塑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人的审美标准。

说起绘画艺术的自然美,不得不提到壁画。

典型的古埃及壁画和中国墓室壁画,题材多是记录和再现墓主人或当时人们捕鱼、放牧的自然生活状态,具有纪实性和叙事性。

虽然艺术表现手法有很大差异,如古埃及壁画人物程式化的装饰味道很浓,中国绘画则是以线为主,但无论服饰还是发式及形象仍具有鲜明的地域人种特征。

中国的石窟艺术造型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如四川的乐山大佛及大足石刻具有典型的巴蜀人特征,龙门石窟的佛像是典型的中原人特征,云冈石窟则具有塞外突厥人特点,等等。

中国的唐代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作为贵族画家无论是张萱的《捣练图》,还是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都体现和反映出贵族妇女日常生活慵懒、闲适,妆扮华贵奢侈的特征。

这一时期石窟壁画将“贸鸽”、“饲虎”这样的悲惨宗教题材描绘成富有浪漫气息的丝竹盈耳、彩云飞舞的佛国极乐世界,反映了当时安定、富足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

再如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观者犹如置身其中。

这些艺术精华正是艺术源于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们以现实生活为原型,传递出自然之美,不仅成为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欣赏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审美愉悦,体现
了极高的美学价值。

用郑板桥的说法,自然美是“胸中之竹”,艺术美就是“手中之竹”。

它们都有赖于人的意识的发现、照亮和创造。

就是它们都是意象世界,都离不开人们的创造,都显现真实的存在,他们并没有高低之分。

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德理由在于艺术美是心灵产生的,其实自然美也是心灵产生的。

艺术美无非是将无数个自然美拼凑起来组成不存在的美,其基础依然是自然美。

然而你可以发现自然美同样离不开心灵的映射,所以自然美的意蕴也并不比艺术美的意蕴显得薄弱。

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过“余登高时,每有今古茫茫之感”。

李白诗“试登高而望远,咸痛骨而伤心”。

这都说明,古代诗人在登高远望时,他们心中产生的自然山水的意象世界,包含有极丰富的意蕴和极强烈的情感色彩,绝不亚于一幅山水画所给予观者的感兴。

自然美和艺术美一样,都是以意象世界,都是人的创造,都是真实的显现人的生活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