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主义的来源及德国法西斯运动兴起原因

合集下载

法西斯主义的历史与思想

法西斯主义的历史与思想

法西斯主义的历史与思想法西斯主义是近代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想和运动,具有极端的民族主义、集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特征。

它与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政治思潮相互对抗,不断影响着世界政治和社会发展。

一、法西斯主义的崛起法西斯主义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意大利。

20世纪初,意大利还是一个新国家,但经济、政治的发展缓慢,贫困落后的南部地区民众反感中央政府腐败而愤怒。

这种国内不满与意大利在南斯拉夫对方的战争惨败形成了交织的局面,进而催生了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党领袖墨索里尼在罗马政府大厦前宣布了他的新政府。

在此后的几年里,他引入了极权主义元素,镇压了所有异议者、私人企业、工会,还实行了精神独裁,控制知识界,鼓励青年入伍。

同时,他推进意大利的军国主义政策,企图重新创造罗马时期般的强大军队,实现强国梦想。

与此同时,其他欧洲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运动,例如德国的纳粹党和西班牙的法西斯主义党。

这些政治团体共享某些共同点:民族主义、反共、反民主、统治阴谋论。

他们认为,只有强有力的领袖才能够领导民族走向伟大,而极权政治则是为达成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

二、法西斯主义的思想1. 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核心是民族主义。

他们强调民族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并认为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在他们的眼中,民族是“一种生命形式”,而国家则是“民族团结的明证”。

因此,他们强烈反对异族文化和种族,主张和谐和纯度。

2. 集权主义法西斯主义者追求强有力的政府,他们相信只有强有力的政府才能够领导国家向前进。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全力发展经济、建设民族、拓展领土。

在他们眼中,人民是愚蠢、无能的,无法运行一个民主政体,只有他们能够领导国家发展。

3. 社会达尔文主义法西斯主义者认为,强者生存并成长,弱者的死亡或弱化是社会进化或进步的必需品。

因此,他们支持种族纯洁性和文化优越性,认为某些人天生强大,而其他人则是天生弱者。

他们还主张对社会“淘汰”的人实行种族理论法,例如对残疾人、同性恋者、少数民族和犯罪分子的镇压,在他们眼中,这些人是推动社会退步的因素,必须淘汰。

法西斯主义崛起与纳粹德国的体制

法西斯主义崛起与纳粹德国的体制

法西斯主义崛起与纳粹德国的体制法西斯主义崛起与纳粹德国的体制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

纳粹德国以其极右翼的意识形态和集权政府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法西斯主义崛起的原因以及纳粹德国的体制构建。

一、法西斯主义崛起的原因法西斯主义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使德国社会陷入政治、经济和社会混乱。

法西斯主义提供了一种极端解决方案,以恢复国家的荣耀,并恢复民众对自己国家的自尊和信心。

其次,经济危机也是法西斯主义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1920年代末期和1930年代初期,全球经济大萧条使德国陷入了一片困境。

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导致人民对现有政府的不满情绪上升,法西斯主义提供了一种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的答案。

最后,社会与政治的不稳定也为法西斯主义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对于民众来说,政治腐败和政党之间的分裂导致了政府的无能和无视人民利益的形象。

而法西斯主义强调统一和集权,吸引了那些希望看到稳定和强大政府的人。

二、纳粹德国的体制构建纳粹德国的体制构建以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为核心。

在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下,纳粹党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法西斯政策。

政治上,纳粹德国实行了一党专政。

希特勒通过利用民众对政治秩序的不满和恐惧,逐渐剥夺其他政党的权力和自由。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迅速通过“全权委托法”,使自己成为德国的法定领导人。

纳粹党成为唯一合法政党,其他政党被禁止,从而确保了党的集权统治。

社会上,纳粹德国实行了广泛的社会控制和种族歧视政策。

希特勒和纳粹党将德国人民分为“优等种族”和“次等种族”,对犹太人、同性恋者、残疾人等少数群体进行迫害和歧视。

纳粹政权通过宣传、教育和法律手段对社会进行广泛的思想控制,以确保民众的服从和一致性。

文化上,纳粹德国实行了威权主义和宣传机器的统一。

纳粹党掌控了媒体、文化机构和教育系统,以传播其意识形态和宣传。

对于那些不符合纳粹意识形态的艺术家和学者,他们被迫离开或被剥夺了权力和言论自由。

法西斯指的是什么 它的起源来自什么地方

法西斯指的是什么 它的起源来自什么地方

法西斯指的是什么它的起源来自什么地方本文导读:20世纪初,意大利成立了一个Fasci政治组织,意思是集中在一起的公会。

受此启发,墨索尼里在1915年成立了法西斯革命党,随后他在米兰成立了“战斗的法西斯党”,后来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政党由他一个人独裁统治。

由此可以说,墨索里尼就是法西斯主义的创建者。

此时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已与源头的法西斯有了不一样的意思。

法西斯主义由此成为一种国家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

象征强权、暴力统治,后来它出现了三种形态,包括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世界各个地方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现代法西斯主义专政,对内主要表现为极端专制的统治,包括对人们的政治迫害和加强控制。

对外则表现为侵略和扩张,扩大版图,希望建立庞大的帝国。

法西斯盛行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反世界格局、经济危机以及镇压革命。

复兴的德国、意大利以及新兴的日本,不愿忍受英法美等国操控的世界格局。

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和日本的利益划分都不是特公平,于是他们都旨在打破对英法美有利的“凡尔赛体系”。

1929年,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

整个西方世界,股票狂跌,市场萎缩,工人失业,社会一片混乱。

德意日的统治阶层认为,要依靠扩张才能摆脱经济危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人运动频出。

德国、匈牙利、西班牙等都爆发过革命。

德国,希特勒夺得政权后,对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和工人运动进行了镇压。

日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了社会主义思潮、民主主义思潮以及劳工运动,同样被日本军国主义镇压下去。

直至今日,法西斯主义仍是需要世界共同谨慎防范的意识形态,一个国家需要有基本的政治正确观念,言论自由更要建立在法律和政治正确的基础上,不然容易被法西斯主义钻了空子。

法西斯主义兴起

法西斯主义兴起

法西斯主义兴起随着20世纪上半叶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开始兴起。

本文将探讨法西斯主义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对欧洲和全球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法西斯主义的起源法西斯主义起源于意大利,最早由贝尼托·墨索里尼于1919年创立的意大利民族法西斯主义党(PNF)提出。

法西斯主义一词源自拉丁语"fasces",意味着力量的集中和人民团结。

墨索里尼提出的法西斯主义主张强调国家主义、极权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力图恢复意大利的国际地位和权威。

二、法西斯主义的特点1. 强调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强调国家利益和民族集体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应该高于一切个人和团体利益。

它积极扩展国家领土,追求国家的强大和优越性。

2. 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追求集中化和集权制度,强调领导者的个人威权,并将国家的决策集中在一个中心化政府中。

它排斥民主和个人自由,认为个人应该服从国家的需要。

3. 社会达尔文主义:法西斯主义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认为社会和民族之间存在着竞争和优越性。

它主张通过征服和征服其他民族来增强自己的优越性,倡导种族纯洁和血统至上的思想。

4. 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强调军队和战争的重要性,认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必要手段。

它提倡军事化的社会和一切活动。

三、法西斯主义对欧洲的影响1.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政权迅速崛起,对该国进行了国家改革和经济发展。

然而,法西斯主义政权很快成为独裁统治,并在二战期间与纳粹德国结盟。

2. 德国纳粹主义: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侵略并征服了大部分欧洲。

纳粹主义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导致大屠杀和种族灭绝,对欧洲以及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3. 东欧和西欧:法西斯主义思想波及了东欧和西欧许多国家,如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罗马尼亚的康斯坦丁·陶勒括、匈牙利的米克洛什·霍尔蒂等均是法西斯主义的代表。

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的兴起与传播

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的兴起与传播

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的兴起与传播近年来,法西斯主义在国际社会中再度崛起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回顾20世纪,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的兴起与传播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的兴起原因,并分析其传播过程。

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兴起的背景具有相似之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

意大利战胜国却在《凡尔赛和约》中对战利品感到不满,认为自己应该有更多的回报。

德国则被《凡尔赛和约》中对其实施的巨额赔款所压迫,失去了经济与政治稳定。

在这个背景下,两个国家的法西斯党派崛起了。

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由墨索里尼领导,他承诺恢复国家的威望和经济繁荣。

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则由希特勒领导,他通过提出“国家社会主义”来吸引人们。

两个领导人都懂得如何利用国内的社会失望和挫败感,呼吁国家复兴,并以强权政治来解决困境。

法西斯主义在这两个国家的兴起并非偶然。

尽管意大利与德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不同,但人们对于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的失望是共同的。

特别是在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人们感到民主与资本主义无法解决问题,对社会的不公与贫困失望感日益增加。

法西斯主义提供了一种看似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强调国家与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而不是个人自由与权利。

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的兴起过程中,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和纳粹党与法西斯党的组织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墨索里尼与希特勒都具备出色的演讲技巧,能够动员广大民众。

他们实行了集权化的领导模式,将党的利益置于国家、社会与个人利益之上,从而形成了极权主义政体。

此外,法西斯主义的传播也受到了意识形态和媒体的影响。

纳粹党和法西斯党通过宣传和宣传工具,如报纸、广播和集会,来传播其思想和意识形态。

他们利用对国家、民族和种族的煽动性宣传,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支持者。

然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传播也受到了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

例如,战争的创伤与后果对于人们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是重要的推动力。

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4、德、日两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有何相同之处?又有
何不同点?
三、德、日法西斯专政的比较:
1、同:1)历史原因:都有军事、专制传统
2)利用的时机:都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
3)政权特征: 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职能无限扩大
4)内外政策: 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5)代表的利益: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2)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
2、过程:1)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排除异已
2)“九一八”事变,加强了军部的势 力 3)”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势力大大增 强 4)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3、内外政策:(对内独裁、扩军;对外扩张)
阅读课本《基本国策纲要》材料,回答:
1、《基本国策纲要》是什么性质的方案?
是日本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方案
2、材料中“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 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称霸亚太地区
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日本国 内外形势的特点。
国内:建立了军部法西斯专政,军部控制了 政权,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国外:德、意法西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凡--华”体系逐步瓦解,英、法、美奉行绥靖政 策。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
1)受经济危机打击,资产阶级倾向建立独裁政权 2)纳粹党的欺骗宣传取得了广泛的信任 3)纳粹党赢得了军队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2、过程:1932 1933 1934
1)政治:加强独裁统治
3、内外 2)经济: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政策 3)文化:用纳粹党理论钳制人们思想
4)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5)外交:退出国联 6)民族:种族灭绝政策
为克服危机美德所走的不同道路

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与发展

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与发展

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与发展摘要:法西斯主义,一种政治哲学,强调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国家荣誉不可侵犯。

是由民族主义、种族歧视、极权主义、国家价值主义的中心意义合体而成。

本文将详细解释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希特勒法西斯本义是“束棒”(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是一根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形式的社会主义、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它可以视为是极端形式的集体主义,《大英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

”法西斯主义是上世纪的20-40年代流行起来的,作为一种统治体制,它主要存在于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少数国家,并且随着1945年轴心国战败而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作为一种政治思潮。

它远不止出现在上述诸国,也远不止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而是在二战之后继续存在,直至今天依然潜滋暗长,时有表现。

一、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一)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

一战造成了一个满目疮痍、颓败不堪、精神备受创伤、充满动乱和绝望情绪的悲观德国。

取代德意志帝国的魏玛共和国软弱无能,经济崩溃,国家地位一落千丈。

这些都深深刺痛了向来自负的德国人的自尊心。

在广大群众中,尤其是军人中激发起强烈的复仇心理和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

人们自然又将这种民族屈辱归罪于共和国的无能,转而期盼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或个人来报仇雪耻,复兴民族。

而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萧条,又使德国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

德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0.6%,农业生产下降了30%,到了1932年,失业总人数达总人口数的30.8%。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5)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严重的的一次经济大危 机,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 以上。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 英法的绥靖政策
(1)含义:
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 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 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 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 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雅尔塔协定》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战后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
(2)内容: ⑤ 成立联合国:1945年10月24日
◇性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 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原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 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 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卢森堡不战而亡 39天 征服法国
(1940.6.22)
◇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 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1940.7 空袭英国 1941.6 入侵苏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西斯主义的来源 德国法西斯运动兴起原因
1
目录
一.法西斯一词溯源 二.法西斯主义 三.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二.经济原因 三.政治原因 四.社会原因 五.军事原因
2
法西斯是什么 意思?
束棒
“法西斯”一词来自于古罗马。“法西斯” 系用皮带捆扎的一束棍杖,其中间常夹有 一柄锋刃向外的斧头,得名“法西斯” (fascis或 fasces),在执法官出行时由侍从 肩扛。 在共和国时期之前,法西斯这一标 志应为罗马王治权(imperium)的外部象 征,在共和国时期,该标识为罗马拥有治 权的执法官所用。治权是一种原本的、统 一的最高权力。
经济原因
•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 德国走上垄断资本主义道路
• 扩大海外市场争夺殖民地
7
三.法西斯主义在阶级的支持 • 希特勒的个人才能和激迚思想
8
三.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 社会原因
• 严重的封建主义残余
• 极端的民族主义 • 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感
11
3
什么是法西斯主义
• 法西斯主义(Fascism)是20世纪20~40年代流行 的一种崇尚暴力的国家主义和极权主义政治思潮 与统治体制。作为一种统治体制,它主要存在于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意大利、德国、日本、西班 牙、葡萄牙、希腊等少数国家,随着1945年轴心 国彻底的战败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有半个多世纨,但 对于这场战争,谁也丌会否认暴力已成为 它所记载的大部分历史的特征——至少如 果我们从暴力和残酷行动的程度和受难者 的数目来衡量,这个时期的暴力比历史上 任何更早的时期都更加严重。
9
三.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 军事原因
• 为了稳定政权军国主义复活
一战后,按照《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军队虽 然遭到了严格的限制,但威信并未受损害,军官 团被原封丌动地保留了下来。德国还重新组建了 一支10万人的军队来维护德国国内秩序和专门迚 行边界巡逻。
10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兴起有着深刻的 历史和社会根源,同时它也受到当时政治特性、经济形势 的作用以及其国内军队的支持,最终,法西斯主义在德国 兴起,人类一段苦难的历史开始上演。时至今日,我们放 眼世界,法西斯主义并未消亡,它依然在某些国家潜滋暗 长着。
5
三.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
历史原因
• 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及德意志统一的方式
• 德国人在历史上就野蛮好战、侵略成性。德国的前身是 普鲁士王国,而普鲁士王国是霍亨索伦家族通过丌断地 侵略扩张建立发展起来的。 • 1848年在欧洲革命浪潮冲击下,德国也爆发了革命。
6
三.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