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_XIII_电化学测量方法

合集下载

锂电池技术与测试方法

锂电池技术与测试方法

目录锂离子电池技术与测试方法目录第一部分锂离子电池简介 (1)1.1锂离子电池简介 (1)1.2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1)(1)钢壳/铝壳系列 (1)(2)软包装系列 (1)1.3锂离子电池原理 (2)1.4锂离子电池的种类 (2)1.5锂离子电池优缺点 (4)(1)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优点 (4)(2)锂离子电池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4)1.6如何正确使用锂离子电池. (4)(1)如何为新电池充电 (4)(2)正常使用中应该何时开始充电 (5)第二部分ST-BTJCY3000型智能电池充电放电检测仪 (6)2.1性能特点 (6)2.2技术指标(ST-BTJCY3000) (6)2.3技术支持与网站信息 (7)第三部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规格、测试方法和标准 (9)3.1聚合物锂离子充电电池规格 (9)3.2测试标准 (9)3.3文档参考的国标依据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287-2000 (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943-2001 (10)第一部分锂离子电池简介第一部分锂离子电池简介1.1 锂离子电池简介锂离子电池(Li-ion Batteries)是锂电池发展而来。

在介绍Li-ion之前,应先介绍锂电池。

举例来讲,以前照相机里用的扣式电池就属于锂电池。

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锰或亚硫酰氯,负极是锂。

电池组装完成后电池即有电压,不需充电。

这种电池也可能充电,但循环性能不好,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容易形成锂枝晶,造成电池内部短路,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电池是禁止充电的。

后来,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了以炭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

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

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达到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电化学测量方法课件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电化学测量方法课件
锂离子扩散系数 的电化学测量方 法课件
目 录
•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电化学测量方法基础 •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量原理 • 实验设计与操作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实验结果的应用与展望
contents
01
CATALOGUE
锂离子电池简介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实现充放电过程。
02
CATALOGUE
电化学测量方法基础
电化学测量方法的原理
测量原理
通过测量电极上电流或电 位随时间的变化,利用相 关公式计算锂离子的扩散 系数。
实验装置
包括电解池、恒电位仪、 恒流仪、数据采集系统等。
实验操作
将电极置于含有锂离子的 电解液中,施加一定的电 位或电流,记录相关电学 参数。
电极反应动力学基础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用于实时 采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的设计与操作
准备电极和电解液
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与准备要求,准备 好电极和电解液。
02
组装电解池
将电极和隔膜放入电解池中,加入电 解液,密封电解池。
01
03
启动实验
通过电化学工作站设置恒电位或恒电 流条件,启动实验。
D= MSD ,其中 D 为锂离子扩散 系数,M为锂离子迁移数,S为电 极表面积,D为锂离子在电极材 料中的平均自由程。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量方法
交流阻抗法
通过测量电极系统的交流阻抗随 频率的变化,推算锂离子在电极
材料中的扩散系数。
恒电位阶跃法
通过测量恒电位阶跃下电流响应随 时间的变化,利用Cottrell方程计 算锂离子的扩散系数。
实验结果的展望

干货分享锂电池电化学测量方法

干货分享锂电池电化学测量方法

干货分享锂电池电化学测量方法
锂离子电池电极过程动力学探究中常用的有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恒电位间歇滴定技术(PITT)、电流脉冲弛豫(CPR)、电位阶跃计时电流(PSCA)和电位弛豫技术(PRT)等。

锂电池的电极反应主要包括哪些
电池中电极过程一般包括溶液相中离子的传输,电极中离子的传输,电极中电子的传导,电荷转移,双电层或空问电荷层充放电,溶剂、电解质中阴阳离子,气相反应物或产物的吸附脱附,新相成核长大,与电化学反应耦合的化学反应,体积变化,吸放热等过程。

这些过程有些同时进行,有些先后发生。

电极过程的驱动力包括电化学势、化学势、浓度梯度、电场梯度、温度梯度。

分清两电极和三电极
电化学测量一般采用两电极电池或三电极电池,较少使用四电极电池。

两电极
两电极由研究电极(W),亦称之为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C),亦称之为对电极组成。

锂电池的研究中多数为两电极电池,两电极电池测量的电压是正极电势与负极电势之差,无法单独获得其中正极或负极的电势及其电极过程动力学信息。

三电极
三电极电池包括,W和C分别是工作电极和对电极,R是参比电极。

W和C之间通过极化电流,实现电极的极化。

W和R之间通过极小的电流,用于测量工作电极的电势。

通过三电极电池,可以专门研究工作电极的电极过程动力学。

参比电极的特征
1、参比电极应为可逆电极:
2、不易被极化,以保证电极电势比较标准和恒定:
3、具有较好的恢复特性,不发生严重的滞后现象;
4、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31708520423-刘平

31708520423-刘平
峰电位之差ΔEp(阴极峰电流Epc与阳极峰 电流Epa之差,ΔEp=|Epa-Epc|)约为60 mV(25℃),即ΔEp= 2.22RT/nF。
循环伏安法实验
实验仪器:计算机控制的LK98A电化学分析 系统,采用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对极。 主要试剂:1.0× 103mol/LK3[Fe(CN)6] (铁氰化钾)溶液(含 0.1mol/LKCl的支持电解质)。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通过对SEM 照片的 图像处理与数据分析,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来 测定研究对象的微观结构,用于研究锂离子电池负 极表面的研究。为研究电化学性质和进行电化学分 析的最基本手段之一。
天然石墨负极的SEM图
透射电镜(TEM)
由于常规SEM 技术分辨率较低,只能观测 到碳材料外部形貌的变化,不能直接观测到SEI 膜,采用高分辨率的TEM技术,可以直接看到 SEI 膜的形貌。
不同条件下Li3V2(PO4)3表面TEM图[1]
[1] YANG L, TAKAHASHI M. A study on capacity fading of lithiumion battery with manganese spinel positive electrode during cycling[J]. Electrochimica Acta, 2006, 51: 3228-3234.
TGA 的图谱[2]
[2 ]YANG H, SHEN X D. Dynamic TGA-FTIR studies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lithium/graphite with electrolyte in lithium-ion cell[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7, 167: 515-519.

电化学测量原理及方法

电化学测量原理及方法

第三部分 电化学测量 第一章 电化学测量的基本知识1、学习电化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如下:对”未知”施加扰动信号 得到相应信号 判断分析得”已知”扰动信号:是测量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响应信号:是试验结果; 分析判断:是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2、三电极与两回路a 、三电极与两回路的实测图:三电极与两回路的原理图:b 、两回路① 极化回路(串联电路)由:极化电源、WE 、CE 、可变电阻以及电流表等组成。

功能:调节或控制流经WE 的电流;目的:实现极化电流的变化与测量② 测量回路(并联电路)由:控制与测量电位的仪器、WE 、RE 、盐桥等组成。

功能:实现控制或测量极化的变化;目的:测量WE 通电时的变化情况c 、三电极的优点研 WE辅助CE通回为了记录通电后WE 电位变化,需RE极化电源经典恒流法测量电路① 可以同时测量极化电流和极化电位; ② 三电极两回路具有足够的测量精度。

d 、两类溶液体系① 被测体系:研究电极所处的溶液体系。

② 测量体系:参比电极所处的溶液体系。

3、三电极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要求a 、电解池/容器:是装电解质溶液、WE 、CE 所用,是一种容器,要求稳定性好,不溶出杂质,不与电极物质、电解液发生反应,大部分无机电解质是玻璃的,强碱电解液例外,具体要求如下:① 化学稳定性高;② 体积适中,太小:研究体系浓度变化;太大:浪费。

浓度变化: ,可见c 与J0有关→η。

③ 鲁金Luggin 毛细管距离;太近:电位测不准;太远:较大的欧姆压降;距离(管直径) ,这是半定性半定量关系。

④辅助电极的位置、大小及形状;位置:与WE 平行放置;大小:S CE >5S WE 。

φ研-φ参=φ研-φ界+IR Ω⑥ 恒电位测量中,电解池的内阻要小。

b 、参比电极作用:比较,本身电位的稳定。

应具备的条件:① 可逆电极(浓度不变,电位不变);这是热力学说法,符合Nernst 方程。

② 参比电极是不极化电极(i 0→∞);实际上i 0不可能∞,所以需要控制流经RE 的电流非常小,即:I 测<10-7 A/cm 2。

锂电池电池检测基础知识(完整版)

锂电池电池检测基础知识(完整版)

锂电池检测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主要有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外壳等五大部分组成。

2、锂离子正极材料种类有钴基材料、镍基材料、锰基材料、铁基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等。

3、ISR18650PC-1300正极合浆需要的主要材料有三元材料、SP、KS-6、PVDF、NMP。

4、ISR18650PC-1500mAh中I指负极为碳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S指正极材料为三元 ,R 指圆柱型 ,PC指高功率型 ,1500mAh指电池额定容量为1500mAh 。

5、IFP36115200-60表示为电池高度为 200mm ,宽度为 115mm ,厚度为 36mm ,铁基正极能量型方形锂离子蓄电池,额定容量为60Ah。

6、型号为IFP36115200-60Ah的方型锂离子电池化成分容工步:常温搁置→__高温搁置__→真空脱泡→化成→测OCV1→老化→真空脱泡→打钢珠→点胶→清洗→贴面贴→分容→测OCV2→常/高温搁置→测OCV3→___配组__。

7、型号为ISR18650PC-1300/1500圆柱型锂离子化成前后搁置:化成前搁置方式: 常温正立 ,搁置时间: 24-32h ;化成后搁置时间: 7天。

8、锂离子电池充电方式有恒流充电、恒压充电、恒流恒压充电。

9、铁锂材料电池的标称电压是3.2V ,三元材料的标称电压是3.6V。

10、型号为ISR18650PC-1300mAh电池若放电倍率为5C,则其放电电流为 6500mA ,大概12min 放完电。

11、型号为ISR18650PC-1300/1500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分容温度: 23±1℃。

12、型号为IFP36115200-60的方型锂离子电池配组要求:二、选择题(含多选题)1、以下电芯状况属于报废级别的是( ABC )。

A、短路B、断点C、漏液D、低容2、同一支电池,压降最快的时刻应该为( A )。

A、满电或放完电B、荷电1/3C、荷电50%D、荷电75%3、同时启动化成充电时,个别电池电压明显偏高,可能原因是( C )。

电化学测量方法

电化学测量方法

2、传荷过程控制下的小幅度电流阶跃暂态测量方法:若使用小幅度的电流阶跃 信号,使得电极电势的改变值满足小幅度条件(通常△E≤10mV),同时单向极 化持续时间较短,浓差极化何以忽略不计,电极处于电荷传递过程控制。此时等 效电路中的传荷电阻,双电层电容等可视为恒定不变,在此情况下采用等效电路 的方法可测定溶液电阻、传荷电阻及双电层电容等,进而计算电极反应的动力学 参数。 3、浓差极化存在时的控制电流阶跃暂态测量方法:对于具有四个电极基本过程 的的简单电极反应,采用大幅度的电流阶跃信号对电极进行极化,且极化持续时 间较长,使得反应物、产物粒子刘翔电极表面或离开电极表面的扩散速率不足以 补偿电极表面上的消耗和积累时,电极表面附近的粒子浓度就会发生变化,导致 电极电势变化,为了确定电极电势的响应曲线,就必须先确定粒子浓度的分布函 数。该测量的优点是可以认为腐蚀金属电极上只有一个电极反应在进行,所以测 得的极化曲线也只反应了这一个电极反应在进行测量的电位区间内的动力学特 征。
五、稳态测量方法
1、稳态系统的特点:界面双电层荷电状态不变,充电电流 为零,稳态电流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极化电流密度 对应着电化学反映的速率;电极界面上的扩散层范围不再 发展,扩散层厚度δ恒定,扩散层内反应物和产物粒子的 浓度只是空间位置的函数,与时间无关。 2、控制电流法和控制电势法 3、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 4、稳态测量方法在金属腐蚀方面的应用
六、暂态测量方法
1、什么是电极的暂态过程,暂态过程的特点 2、暂态过程的等效电路 3、暂态法的分类及特点 4、控制电流阶跃暂态测量方法 5、控制电势阶跃暂态测量方法
1、什么是电极的暂态过程,暂态过程的特点
⑴暂态是相对于稳态而言的。当极化条件改变是时,电极会 从一个稳态像另一个稳态转变,期间要经历一个不稳定的、 变化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称为暂态。 ⑵暂态过程的特点:暂态过程具有暂态电流,既双电层充电 电流ic。暂态过程中,极化电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双 电层充电,称为双电层充电电流;另一部分用于进行电化学 反应,称为法拉第电流。当扩散传质过程处于暂态时,电极/ 溶液界面附近的扩散层内反应物和产物粒子的浓度不仅是空 间位置的函数,而且是时间的函数。

锂电池检测方法

锂电池检测方法

锂电池检测方法锂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储能设备,在电动汽车、移动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化学性质,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

因此,对锂电池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锂电池检测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常见的锂电池检测方法——电压检测。

电压检测是通过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来判断其电荷状态和性能状况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电压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电池的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判断电池是否需要更换或维修。

电压检测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的日常监测中。

其次,温度检测也是一种常用的锂电池检测方法。

锂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温度的变化可以反映电池内部的工作状态。

通过监测电池的温度变化,可以及时发现电池是否存在过热、过冷等问题,以及预测电池的寿命和性能。

温度检测通常通过在电池周围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的工作温度,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测方法。

另外,电流检测也是一种常用的锂电池检测方法。

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会产生电流,通过监测电流的变化可以了解电池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电流检测可以帮助判断电池是否存在过充、过放等问题,以及评估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电流检测通常通过在电池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电流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流的变化,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检测方法。

最后,容量检测也是一种重要的锂电池检测方法。

电池的容量是指电池可以存储的电荷量,通过监测电池的容量变化可以了解电池的寿命和性能状况。

容量检测通常通过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通过测量电池的放电时间和电压变化来评估电池的容量。

容量检测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可以为电池的维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电压检测、温度检测、电流检测和容量检测是几种常见的锂电池检测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电池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估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为电池的维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电池电极过程一般经历复杂的多步骤
中阴阳离子,气相反应物或产物的吸附脱附,新相 成核长大,与电化学反应耦合的化学反应,体积变 化,吸放热等过程。这些过程有些同时进行,有些 先后发生。 电极过程的驱动力包括电化学势、化学势、浓 度梯度、电场梯度、温度梯度。影响电极过程热力 学的因素包括理想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势,受电极材 料形貌、结晶度、结晶取向、表面官能团影响的缺 陷能,温度等因素。影响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因素包 括电化学与化学反应活化能,极化电流与电势,电 极与电解质相电位匹配性,电极材料离子、电子输 运特性, 参与电化学反应的活性位密度、 真实面积, 离子扩散距离, 电极与电解质浸润程度与接触面积, 界面结构与界面副反应,温度等。
极化的类型及其特征 在施加了外来电场后,电池或电极逐渐偏离平 衡电势的状态,称之为极化。在不具有流动相的电 池中, 存在着 3 种类型的极化: ①电化学极化—— 与电荷转移过程有关的极化,极化的驱动力是电场 梯度;②浓差极化——与参与电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和产物的扩散过程有关的极化,极化的驱动力为浓 度梯度;③欧姆极化——与载流子在电池中各相输 运有关的极化,驱动力是电场梯度。 图 3 锂离子电池电极过程 若还存在其它基本电极过程,如匀相或多相化 Fig.3 Electrode processes in Li-ion batteries 学反应过程,则可能存在化学反应极化。 极化电势与平衡电势的差值的大小被称之为过 针对不同的电极材料及电极体系,上述基本过 电势。 程可简化为锂离子电池中离子和电子的传输及存储 1.6.2 极化的影响因素 过程。所涉及的电化学过程有电子、离子在材料的 各类极化的影响因素如下。 体相、 两相界面和(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 SEI) (1)电化学极化的大小是由电化学反应速率决 的形成等过程。典型的电极过程及动力学参数有: ①离子在电解质中的迁移电阻( Rsol) ;②离子在电 定的,电化学极化电阻(Rct)的大小与交换电流密 极表面的吸附电阻和电容(Rad,Cad) ;③电化学双 度(io)直接相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电极电 电层电容(Cdl) ;④空间电荷层电容(Csc) ;⑤离子 位、电极电位与电解质电化学势差、反应物与产物 在电极电解质界面的传输电阻( Rincorporation ) ;⑥离 的活度、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电极的真实表面积、结 子在表面膜中的输运电阻和电容( Rfilm,Cfilm) ;⑦ 晶取向、有序度、表面电导、反应温度、催化剂催
电化学反应,并伴随化学反应,电极是非均相多孔 粉末电极。为了获得可重现的、能反映材料与电池 热力学及动力学特征的信息,需要对锂离子电池电 极过程本身有清楚的认识。 电池中电极过程一般包括溶液相中离子的传 输,电极中离子的传输,电极中电子的传导,电荷 转移,双电层或空间电荷层充放电,溶剂、电解质
收稿日期:2014-12-04 ;修改稿日期:2014-12-08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51325206 )及国家重点基 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2012CB932900 )项目。 第一作者 :凌仕刚( 1988—)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无机固态 电解质及全固态电池, E-mail: lingshigang@ ;通讯联系人 :李 泓, 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固体离子学与锂电池材料, E-mail: hli@。
图1 Fig.1
电化学测量的基本步骤
Basic steps of electrochemical meas]
测量的基本内容
电化学测量主要研究电池或电极的电流、电势 在稳态和暂态的激励信号下随外界条件变化的规 律,测量反映动力学特性的参数。 1.2 测量电池的分类及特点
第4卷 第1期 2015 年 1 月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4 No.1 Jan. 2015
专家讲座
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Ⅻ Ⅰ)——电化学测量方法
凌仕刚,吴娇杨,张 舒,高 健,王少飞,李 泓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90) 摘 要:电化学测量方法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于电极过程动力学基本信息的测量。本文
(Institute of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
Abstract : Electrochemical measuring metho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s on lithium ion batteries for obtaining kinetic properties of electrode. In this paper, the features of electrode, electrochemical polarization and measuring methods are introduced firstly. The application of cyclic voltammetry (CV),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galvanostatic intermittent titration technique (GITT) and potential relaxation technique (PRT) techniques in researches on lithium ion batteries is discussed mainly. Key words:electrochemistry ;electrode process ;stability state;transient state;measuring method; lithium ion battery
84年







2015 年第 4 卷
为了理解复杂的电极过程,一般电化学测量要 结合稳态和暂态方法,通常包括 3 个基本步骤,如 图 1 所示。
作电极的电势。通过三电极电池,可以专门研究工 作电极的电极过程动力学。 由于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和负极的电化学响 应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通过测量两电极电池电压 电流曲线,对曲线进行 dQ/dV 处理,结合熵的原位 测量,也能大致判断电池的电流或电压响应主要是 与负极还是与正极反应有关。 1.3 参比电极的特性及门类 参比电极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极电势的准确测 量,通常参比电极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①参比电 极应为可逆电极;②不易被极化,以保证电极电势 比较标准和恒定;③具有较好的恢复特性,不发生 严重的滞后现象;④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⑤快速暂态测量时, 要求参比电极具有较低的电阻, 以减少干扰,提高测量系统的稳定性;⑥不同的溶 液体系,采用相同的参比电极的,其测量结果可能 存在差异,误差主要来源于溶液体系间的相互污染 和液接界电势的差异。 常用的水溶液体系参比电极有可逆氢电极、甘 汞电极、汞-氧化汞电极、汞-硫酸亚汞电极等;常 用的非水溶液体系参比电极有银-氯化银电极、Pt 电极以及金属锂、钠等电极。此外,也可以用银丝、 铂丝做准参比电极,或者采用电化学反应电位稳定 的溶解于电解液的二茂铁氧化还原电对。关于准参 比电极细节可参考 A.J.Bard 编著的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1.4 研究电极的门类及特性
首先简述了电化学测量的基本原理、电化学极化、测量方法特点等,并讨论了常见的测量方法在锂电池基础研 究中的应用,包括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恒电流间歇滴定、电位弛豫技术。 关键词:电化学;电极过程;稳态;暂态;测量方法;锂电池 doi: 10.3969/j.issn.2095-4239.2015.01.010 中图分类号: O 646.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4239 ( 2015 ) 01-083-21
Fundamental scientific aspect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Ⅻ Ⅰ)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LING Shigang ,WU Jiaoyang,ZHANG Shu,GAO Jian,WANG Shaofei ,LI Hong
第1期
凌仕刚等: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Ⅻ Ⅰ )——电化学测量方法
年 85
;⑧电解质中离子的扩散电阻 电 荷 转 移 ( Rct ) 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固体电极包括含有活 ;⑨电极中离子的扩散( Zdiffusion )——体 性物质的多孔粉末电极、多晶薄膜电极、外延膜薄 (Zdiffusion ) 相扩散(Rb)和晶粒晶界中的扩散( Rgb) ;⑩宿主 膜电极、单颗粒微电极以及单晶电极等,多数测量 晶格中外来原子 /离子的存储电容( Cchem) 时采用多孔粉末电极。 ;相转 1.5 电极过程 变反应电容(Cchem) ;电子的输运(Re) 。 上述基本动力学参数涉及不同的电极基本过 电极过程一般情况下包括下列基本过程或步 骤:①电化学反应过程: 在电极/溶液界面上得到或 程,因而具有不同的时间常数。典型的电池中的电 极过程及时间常数如图 4 所示。 失去电子生成反应产物的过程,即电荷转移过程; ②传质过程: 反应物向电极表面或内部传递或反应 产物自电极内部或表面向溶液中或向电极内部的传 递过程 (扩散和迁移) ; ③电极界面处靠近电解液一 侧的双电层以及靠近电极内一侧的空间电荷层的充 放电过程;④溶液中离子的电迁移或电子导体、电 极内电子的导电过程。 此外,伴随电化学反应,还有溶剂、阴阳离子、 电化学反应产物的吸附/脱附过程, 新相生长过程以 及其它化学反应等。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复杂的电化学体系,其电 图 4 储能电池中的动力学过程及典型时间常数 极过程同样具备上述几个基本步骤。其工作原理如 Fig.4 Kinetic process in energy storage batteries and its 图 3 所示。 typical time constant 1.6 1.6.1 电化学极化的类型及其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