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黄酮的提取和测定研究进展
竹叶黄酮的提取和抗氧化性研究

实验提出:
结合竹叶黄酮类化合物所具有的优点及在药 物市场的前景,实验提取竹叶黄酮,对其抗氧化 性进行研究。
实验方法
1、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鉴定 2、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3、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评估竹叶黄酮应用于药物市 场的前景
一、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 1、乙醇回流提取与纯化
3、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 取一定量上述所得产物,加入适量 盐酸、镁粉,产生红色络合物,说明 所得为黄酮类化合物。(黄酮化合物 基本骨架是2-苯基色酮,其母核含有 碱性氧原子,又往往带有酚性羟基, 因此能与某些还原剂产生颜色反应, 与某些金属离子及其他一些试剂产生 有色络合物。)
2、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 性研究
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 抗氧化性的研究
指导老师:王平华 小组成员:杨楠楠 杨啸 许亚波 伍安乐 罗延庆
一 实验背景
1、黄酮类化合物的特点及市场应用前景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称黄酮体、黄碱素和类黄 酮,基本骨架是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
黄酮类化合物对于预防疾病,如骨质疏松,血脂升高 等;对于高激素水平者可产生抗激素功能.黄酮有利于预 防肿瘤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炎,降低胆固醇, 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其作用很大部分是因为黄酮类化 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并且竹叶黄酮不含任何有害 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酒类、保健品、 生物医药、化妆品、饲料等领域. 国内研究黄酮类化合物 状况 目前国内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料主要是葛根、苷草, 而以竹叶为原料尚未广泛采用.,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不大.
(1)将新鲜竹叶洗净后自然晾干,在60℃烘箱中烘干10h, 粉碎后备用 (2)称取15.0g烘干的竹叶粉末装入1000ml三口烧瓶内,加 入500ml 80%的乙醇溶液,投入几粒沸石,安装好提取装置。 用电热套加热,回流提取3h。 (3)将三口烧瓶内的溶液冷却至50~60℃,抽滤,取滤液 (4)将滤液减压浓缩,静置至不再产生絮状物质,分离去 杂 (5)将上述滤液在低温真空浓缩至近干,用正丁醇萃取至 水溶液无黄酮反应为止,得水相、醇相。取醇相低温真空中 浓缩至近干,然后再在问题和黄酮具有 的前景优势 •(1)竹叶黄酮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性 •(2)营养成分上那个更适于动物乃至人类 •(3)比较添加食品时的抗氧化性强度随时间 的变化,是否无毒、无产生副有害物质。那个 更适于做为绿色食品的抗氧化添加剂。 •(4)开发美容护肤饮料或药品以及护肤品的 前景
【推荐下载】关于竹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关于竹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2012-12-24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关于竹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淡竹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方法以20 g原药材的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用量(倍)、提取时间(h)、提取次数(次)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确定醇提取淡竹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
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5%乙醇18倍量提取1.0 h,共提取1次,乙醇用量为显著影响因素。
结论首次进行了淡竹叶总黄酮正交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比较可靠。
【关键词】淡竹叶;总黄酮;正交试验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optimum ethanol extraction process of total flavonoids in Lophatherun gracile Brongn. Methods The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choosen as the assessment index. Ethanol volumn extracting time and times were the studing factors. The optimum ethanol extraction process was selected with the orthogonal design. Results The optimum ethanol extracting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adding 18 fold of 75% ethanol, extracting for 1.0 h and one in all. Ethanol dosage was the predominant influencing factor. Conclusion This optimum extradion process of total flavonoids in Lophatherum gracle Brongn is reliable. Key words: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total flavonoids;orthogonal design 淡竹叶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竹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竹叶又称为淡竹叶,属单子叶植物中的禾本科,竹亚科,其形态各异,多数为杆茎直立,但也有少数蔓生或攀生。
竹叶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1]。
据《本草纲目》记载,竹叶性冷,无毒,主治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发汗,疗中风暗哑[2]。
又据古代药典《本草求真》记载:竹叶具有“凉心缓脾。
清痰止渴,为治上焦风邪烦热,咳逆顺促,呕秽吐血,一切中风惊痫”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等有效成分,此外竹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内酯、生物碱等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
由此可看出竹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等活性氧自由基,而人体内也有一套内源性SOD–Px能清除这些活性氧化自由基,使之低于一定的水平,而不至于造成生物膜脂质被氧化。
生物膜脂质的氧化分解会导致皮肤弹性降低,细胞膜的通透屏障发生改变[3]。
黄酮及其甙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
大量的研究表明,黄酮素SOD和GSH–Px ,既有清除人体内活性氧化自由基以防止生物膜脂质被的作用,因此,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善脑组自由基氧化的作用,亦有类似于VE织营养和脑神经系统功能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抗癌、防衰老、防止血管硬化、预防老年性痴呆的药理作用。
在这些基础上,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科学学院研制成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黄酮类产品——竹康宁胶囊以及片剂型产品,被卫生部批准为国产保健品[4]。
研究表明竹叶黄酮以C–糖甙黄酮为主,因此具有结构稳定,亲水性强,能深入病灶部位等特点,工艺品质优良,故适宜于各种剂型的开发。
本文对竹叶中的有效成分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最优的提取条件,并对传统的黄酮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和黄酮水溶液的稳定性作了检查,以期为竹叶黄酮工业化生产及对竹资源的深入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1器材1.1 材料毛竹叶(07年3月摘自成都大学校园内)芦丁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无水乙醇(C2H5OH ,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亚硝酸钠(NaNO2,分析纯,吉林省军区化工厂)硝酸铝(Al(NO3)3 ,分析纯,重庆申渝化学试剂厂)氢氧化钠(NaOH ,分析纯,伊嘉利工贸有限公司(中国上海))1.2 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7200型,尤尼科(上海)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沉淀机(800型,上海手术器械十厂)电子天平(BS110S型,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上海科析实验仪器厂)旋转蒸发仪电热保温干燥箱(重庆实验仪器厂)2原理及方法2.1原理2.1.1 竹叶选取:我国竹种资源丰富,现有竹林面积为700万hm2,其中毛竹林就有300万hm2,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用途最多的竹种,在竹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
竹叶中黄酮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竹叶中黄酮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摘要:采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浸提与超声波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竹叶黄酮,并通过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enton反应测定其抗氧化性能。
结果表明,竹叶黄酮的提取率为5.30%,粗提物中黄酮的含量为13.90%。
0.2 mL 1 mg/mL竹叶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为17.39%;0.7 mL 1 mg/mL竹叶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为58.20%,表明竹叶黄酮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竹叶;总黄酮;提取;抗氧化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Bamboo Leaves and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yAbstract:Total flavonoids were extracted from bamboo leaves by 95% ethanol as solvent and ultrasonic. The oxidation activity of flavonoids in bamboo leaf wa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s of pyrogallol autoxidation and Fenton re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flavonoids from bamboo leaf was 5.30%,and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in the crude extract was 13.90%. The clearance rate of O2-· by 0.2 mL 1 mg/mL bamboo leaf flavonoids was 17.39%;while the clearance rate of ·OH by 0.7 mL 1 mg/mL bamboo beaf flavonoids was 58.20%,it showed that flavonoids in bamboo leaf had good antioxidant activity.Key words:bamboo leaf;total flavonoids;extraction;antioxidant activity竹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其性淡、寒、味甘、微涩,具有清热利尿、明目解毒、止血、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艾滋病和抑制肿瘤等功效,且无毒无害,可作为绿色食品进行开发。
竹叶黄酮的提取、检测、分离、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

摘要
竹叶黄酮是我国新开发的一种植物类黄酮制剂,由于其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 抗氧化、抗衰老、及保护心血管等方面的生物学功效,目前已受到国内外市场的 广泛关注。为了全面考察竹叶黄酮的性质,本论文采用天然的刚竹属毛竹叶为原 料,对竹叶黄酮的提取、含量检测、分离纯化、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等方面作 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
II
英文摘要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structure relationship of flavonoids. From the above series experiments, it was proved that the bamboo leaves
flavonoids was a excellent flavonoids preprat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tical guidances for exploiting and using of bamboo resource. Key words: bamboo leaves flavonoids, extraction, enrichment, antioxidant,
近年来,自由基生命科学的进展,使具有强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类黄 酮受到空前的重视。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来,有研究报导[4-5]从竹叶中提取食品防腐 剂、杀菌剂和叶绿素等;90 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关注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 及其生物学活性[6-9]。1998 年,我国研究人员在借鉴国内外植物黄酮提取方面的各 种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的特点,创造了经济、适用、 独特的提取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率先在浙江实现了产业化生产,至此, 竹叶黄酮提取物正式面世。同年,(淡)竹叶被卫生部正式批准列入了“药食两用的 天然植物名单”[10]。1999 年竹叶黄酮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其衍生产品---竹康宁 胶囊获卫生部保健食品批文,竹叶啤酒和竹叶饮料等也纷纷上市[11]。
竹叶黄酮提取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其新进展

陈彦 [ 12 ]等以水和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 ,对影响 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 ,得出乙醇最佳提取浓度 为 75%。 2. 1. 2 微波提取法
微波法原理 [13 ]是利用磁控管所产生的每秒亿 次超高频率的快速震动 ,使材料内分子互碰撞 、挤 压 ,使得位于细胞内的有效成分从细胞壁周围自由 流出 ,传递转移至萃取介质周围 ,在较低的温度下背 萃取介质获取并溶解其中 。此法具有提取率高 ,准 确 ,快速 ,操作成本低 ,减少原料预处理费并于环境 无害 。微波射线穿透性好 ,在接近环境温度下抽提 竹叶中所需的有效成分 ,对于热敏性成分的萃取非 常有效 。微波萃取作为一种新的顺应潮流的高新技 术必将得到迅速发展 。然而 ,微波萃取在理论和实 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有机溶剂的残留以及微波 穿透物质内部时的衰减问题等 ,而且目前这种提取 方法仍沿袭高温煎煮法 ,长时间高温煎煮会影响许 多有效成分 ,降低药效 。 2. 1. 3 超声波提取法 [ 14 ]
- 6 - 葡萄糖苷连同芹菜素 - 8 - 葡萄糖苷和木犀 草素 - 7 - 葡萄糖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 杆菌 ,绿脓杆菌起保护作用 ,对白鼠进行注射实验中 表明 ,对肝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 6, 7, 8 ] 。竹叶中的 黄酮 C - 苷可细分为 5 类 :荭草苷和异荭草苷类 ( 4 种 ) 、木犀草素苷类 ( 4 种 ) 、牡荆苷 ( 1种 ) 、洋芹苷 (1 种 ) 和其他 4′- OH 黄酮苷类 ( 10 种 ) [ 9 ] 。荭草 苷和异荭草苷类及牡荆苷为 C - 苷 ,其他为 O - 苷 。 1. 2 竹叶黄酮的理化性质 1. 2. 2 性状
关键词 竹叶黄酮 理化性质 水提法 微波法 超声波提取法 超临界 CO2提取法 破碎法 中图分类号 R28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9411 (2009) 03 - 0物 ,因多 呈黄色而被称为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优良的抗自由 基 ,抗氧化 ,抗衰老 ,降血脂 ,降胆固醇 ,预防心脑血 管疾病 ,治疗糖尿病 ,活化大脑 ,促进记忆 ,改善睡眠 等功效 ,是一种良好的中老年保健产品 ,广泛用于医 药 ,保健品 ,美容产品 ,抗衰老化妆品等领域 。[ 1, 2 ]经 研究表明 ,已有 4000多种天然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化 合物 ,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中 [ 3 ] 。竹叶中富含的这 类物质 ,该产品安全无毒性反应 ,是一种十分理想的 纯天然生物黄酮新资源 ,由于竹子资源丰富 ,且易种 植 ,存活率高 ,产量多 ,可在许多领域弥补银杏黄酮 资源量的严重不足 ,也与现有黄酮类产品如银杏黄 酮 ,茶多酚 ,葡萄籽提取物等相比 ,在功效 、价格和安 全性均有一定优势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 4 ] 。
竹叶黄酮的提取和测定研究进展

多年来关 于竹 叶 黄 酮 的研 究 颇 为 活 跃 , 别 是 日 特 本 、 国和美 国 , 国起 步 稍 晚些 。本 文就 目前 国 德 我 内关 于竹 叶黄 酮 的提取 测 定研 究 情 况 进行 了详 细
的综 述
杏 叶总 黄 酮 , 类 似 S D 和 G H —P 有 O S x的作 用 … , 具有 优 良的抗 氧 化 、 衰老 、 突 变 、 菌 、 炎 、 抗 抗 抗 消 镇静 、 清热 解毒 、 压 、 尿 、 降 利 防癌 、 制 脂肪 酶 、 抑 保 护心脑 血管 等生 物学 功 效 J 。竹 叶提 取 物 可 以用 于化妆 品 的生产 , 可作 为 天然 甜 味 剂 、 然抗 氧 还 天
同的研 究者分 别采 用不 同 的提取 方采用 单 因素或 多 因素 多水 平 正交 4
ss d tr n t n i ; ee mi ai . o K e r s b mb o f v n i s e ta t n; e e i ain y wo d : a o a o od ; xr ci d t r n t l o m o
类 黄 酮是 一 种 人 体 需 要 , 有 不 能 自身 合 成 但 的具有 许多功 效 的植 物 活性 成 分 。竹 叶 黄 酮是 其
化 剂 、 然 风 味 增 强 剂 、 然 色 素 等 食 品 添 加 天 天
剂 E3 l] ,
1 竹 叶 黄酮 简 介
竹叶黄酮类化合物 的有效成分 主要是黄酮糖 苷和香 豆素类 内酯 ] 。张英 等研 究 了竹 叶 黄酮 中
收稿 日期 :0 7- 2— 8 2 0 0 0
作者简介 : 陈伟 ( 98一) 男 , 17 , 主要从 事食 品、 水质理化分析与检测 。
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3 竹叶黄酮的分离提纯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在竹子中存在的部位不同,结合的状态也可 能不一样, 而有效活性物质主要为黄酮苷类, 常用某些极性较大 的溶剂 (如水、 甲醇、 乙醇、 乙酸乙酯、 丙酮 ) 进行提取。同时可以 采用一些高新技术提取和精制竹叶提取物, 如 CO2 超临界提取、 超声波提取等方法进行分离提纯。 3.1 水煮法[ 10] 根据相识相容原理, 黄酮类化合物能很好地溶于水中。水煮 方法取得的黄酮产品虽然比较粗糙,黄酮含量低,但具有在分 离、 纯化、 精制等后续工艺中不需脱除有机溶剂的优势 。有研究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热水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配比是提取时间 30 提取温度 80 ℃、 料液比例 1∶20[ 11]。 min、 3.2 有机溶剂提取法 用极性有机溶剂浸提竹叶, 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浸出, 可 以用于提取脂溶性基团占优势的黄酮类物质,常用的溶剂为乙 [ 12 ] 采用正交设计法, 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 15 倍原 醇。许钢等人 料重 75%的丙酮在 80 ℃下浸提 1 h。高志强等[ 12]进一步利用用 L9 (34 ) 正交实验研究, 找出最佳提取条件为: 30 倍原料重 70%的 乙醇溶液, 在回流温度下提取两次, 每次 2.5 h。 [ 13 ] 张英等人 用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过滤→减压浓缩→ 分离去杂→正丁醇分步萃取→减压浓缩回收溶剂→热水转溶→ 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得黄酮苷含量为 24%的竹叶黄酮粉。 3.3 其他方法 其他提取方法还有超临界 CO 提取法 、 微波法 、 高速逆流色 谱法 (HSCCC ) 等。但由于竹叶本身条件的限制以及成本等因素, 目前还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
OH A 0 C 0 (a ) 黄酮类化合物基本结构 R1 OH 0 OH R3 OH 0 (d ) 黄烷酮 R2 OH 0 R3 B OH 0 R2 OH 0 (b ) 黄酮 R1 R2 R1 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酮类化合物在其基本碳架上含有碱性氧原 子 ,而绝大多数都是带有酚性羟基的衍生物 ,因而 能与某些金属离子产生络合反应和与某些较强的 还原剂发生颜色反应 。因此可以黄酮类化合物的 这一特性对其进行定性鉴定 。
刘江雏等 [ 19 ]对硝酸铝 - 亚硝酸钠比色法进行 了改进 ,采用过滤法 ,将提取液中含有的絮状杂质 滤除 ,并对滤纸的吸附进行了校核 ,提高了测量的 稳定性 、准确度和重现性 。奚奇辉等 [ 17 ]也对比色 法进行了改进 ,用聚酰胺柱对提取液进行纯化 ,减 小了显色反应的干扰 ,使测得的总黄酮含量准确 可靠 。
许钢等 [ 15 ]对影响测量结果的几个因素进行了 研究 ,结果表明 : 比色溶液显色后 4h 内吸光度变 化不大 ,加入亚硝酸 、硝酸铝 、氢氧化钠的量分别 在 013 019mL、013 019mL、1 7mL 之间吸光 度基本不变 ,杂质对测定的影响不会超过 7%。
此外 ,还有人 [ 18 ]用简化的氯化铝比色法对样
竹叶黄酮的提取和测定研究进展
陈伟 1 ,陈惠 2 ,刘晓燕 2 ,徐宏楠 2
(1.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卫生防疫站 ,烟台 264006; 2. 烟台新时代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烟台 264006)
摘 要 :竹叶黄酮具有许多生物学功效 ,应用广泛 ;就竹叶黄酮的提取溶剂 、提取方法 、定性 、含量测定等的 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取 1mL 样品乙醇提取液置于试管中 ,分别加 入不同试剂 , 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 观察颜色反 应 : ①加入三氯化铁呈墨绿色 ; ②加入中性醋酸铅 溶液有黄色粒状沉淀 ; ③加入浓硫酸溶液颜色由 深黄色转至橙红色 ; ④加入碳酸钠溶液呈亮黄色 ; ⑤加入硼酸 ( +草酸 )呈亮黄色 ; ⑥依次加入镁粉 、 数滴浓盐酸 (1次加入 ) ,在泡沫处呈紫红色 。 312 比色法
74
显 ,且乙醇提取液的过滤 、溶剂回收 、干燥等过程 容易进行 。 212 提取方法的选择
竹叶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索氏提取法 、热 回流提取法 、乙醇超声提取法 、微波浸提法等 。不 同的研究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提取方式对竹叶黄酮 进行了提取 。王自军等 [ 7, 8, 12 ] 选用乙醇作为提取 剂 ,利用索氏提取装置 ,其中部分人还采用正交试 验对影响竹叶黄酮提取的因素进行了优化 ,影响 因素主要有乙醇浓度 、料液比 、提取时间 、提取次 数 、提取温 度等 。陈彦 等 [ 4, 9, 10, 13, 14, 16 ] 以 水或 乙醇 水溶液为提取剂 ,利用磨口三角瓶 ,上接冷凝管 , 对影响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 。李瑶等 [ 5, 11 ]选 用乙醇为提取剂 ,利用超声提取装置 ,选用正交试 验对影响竹叶黄酮提取的因素进行了优化 ,影响 因素主要有乙醇浓度 、料液比 、超声提取时间 、提 取次数 、提取温度等 。高梦祥等 [ 6, 18 ]在单因素试验 的基础上 ,采用正交试验 ,利用微波提取装置 ,确 定了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 。
CHEN W e i1 , CHEN Hu i2 , L IU X iao2yan2 , XU Hong2nan2
(1. Yantai Ecnom ic Technoic Development Zoon Hygiene & Ep idem ic Station, Yantai 264006; 2. Yantai New Era. Healthy Industry Co. , LTD. , Yantai 264006)
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糖 苷和香豆素类内酯 [ 1 ] 。张英等研究了竹叶黄酮中
的荭草苷 、异荭草苷 、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等四类竹 叶碳苷黄酮 , 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 。 从构效关系上看 ,竹叶总黄酮的生理活性超过银 杏叶总黄酮 ,有类似 SOD 和 GSH - Px的作用 [ 1 ] , 具有优良的抗氧化 、抗衰老 、抗突变 、抗菌 、消炎 、 镇静 、清热解毒 、降压 、利尿 、防癌 、抑制脂肪酶 、保 护心脑血管等生物学功效 [ 2 ] 。竹叶提取物可以用 于化妆品的生产 ,还可作为天然甜味剂 、天然抗氧 化剂 、天 然 风 味 增 强 剂 、天 然 色 素 等 食 品 添 加 剂 [1, 3 ] 。
许钢等 [ 15 ]以丙酮作为提取剂对竹叶黄酮进行 提取 。丙酮极性小 ,提取率比热水提取法高 ,结果 较理想 ,但价格昂贵 ,对操作者 、环境也有一些不 良影响 。
黄锁义等 [ 16 ]采用索氏提取法 ,用沸水进行粗 提 ,乙醇溶液纯化 。用热水浸提虽然成本低 ,但提 取率也低 ,奚奇辉等 [ 17 ]在用热水进行竹叶黄酮提 取时 ,加入纤维素酶作为催化剂 ,对热水回流提取 法进行了改进 ,使竹叶黄酮的提取率有了很大的 提高 。
×VV×总m
式中 : E—样 品 光 密 度 ; V总 —样 品 总 溶 液 量 mL; V —吸取的样液量 mL; m —样品质量 g。
313 高效液相色谱法
张廷之等 [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毛竹样品
中总黄酮进行测定 。方法以 RP - C8柱为固定相 , 甲醇 - 水 - 冰乙酸 ( 40 ∶60 ∶2 )为流动相 ,流速
收稿日期 : 2007 - 02 - 08 作者简介 :陈伟 (1978 - ) ,男 ,主要从事食品 、水质理化分析与检测 。
73
2 竹叶黄酮的提取
211 提取剂的选择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按竹叶黄酮的极性 ,以及
其在植物体内的结合状态选择提取剂 ,所以提取 剂呈多元化 ,常见的提取剂主要有乙醇 、甲醇 、丙 酮 、热水 。
定量 ,对 10种竹子的叶 、枝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
了测量 。
邹耀洪 [ 2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箬竹中黄酮类
化合物进行了分析 。方法先用 Spheriso rb - C6 H6 柱对样品提取液进行纯化 , 然后以 μ - Bondapak
phenyl色谱柱为固定相 ,甲醇 - 水 ( 30 ∶70 )为流
动相 ,流速 1mL /m in,检测波长 340nm ,也辅以二极
管阵列检测技术 。
314 液相色谱 - 质谱法
陈彦等 [ 4 - 14 ]采用单因素或多因素多水平正交 法选定乙醇作为提取剂 ,并对乙醇的浓度分别进 行了优化 。由于提取方法不完全一致以及样品的 不同 ,所得到最佳的乙醇浓度也不完全相同 ,常见 的有 50%、60%、70%、75%、80%。
彭秧锡等 [ 9 ] 采用单因素试验 ,试验了在不同 温度下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对竹叶黄酮的提取情 况 ,由于甲醇的熔点较低 ,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 度的升高 ,竹叶黄酮的提取率反而下降 ,当温度大 于 70℃度后 ,提取率严重降低 , 效果并不是很理 想。
关键词 :竹叶黄酮 ;提取 ;测定 中图分类号 : TS2011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 2513 (2007) 04 - 0073 - 04
Re sea rch and deve lopm ent of extrac tion and de te rm ina tion of bam boo flavone
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原理 :黄酮类化合物与 铝离子在碱性与亚硝酸根存在条件下形成黄酮的 铝络合物 ,生产稳定的黄色 。在一定范围内黄色 的深浅与黄酮含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 ,以芦丁 (对 照品 ) 作标准 ,于最大吸收波长处比色定量测 定 [ 16 ] 。
具体操作 :取芦丁对照品的乙醇溶液系列 ,用 乙醇溶液补充至一定体积 (常见的乙醇溶液体积 分数有 30%、60%、80% ) ,加入亚硝酸钠 ,摇匀 ,放 置一定时间后加入硝酸铝或氯化铝 ,一定时间后 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混匀 ,用乙醇溶液稀释至刻 度 ,一定时间 (一般是 10m in)后在 510nm (也有在 509nm[ 8 ] 、274nm[ 4, 10 ] )处测定吸光度 。
类黄酮是一种人体需要 ,但有不能自身合成 的具有许多功效的植物活性成分 。竹叶黄酮是其 中的一种 ,是竹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 。近十 多年来关于竹叶黄酮的研究颇为活跃 ,特别是日 本 、德国和美国 ,我国起步稍晚些 。本文就目前国 内关于竹叶黄酮的提取测定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 的综述 。
1 竹叶黄酮简介
高梦祥等 [ 6, 9, 12 ]通过试验分别比较了热水 、甲 醇 、乙醇 、丙酮等作为提取剂的优缺点 ,结果表明 在相同情况下乙醇的提取效果较甲醇 、丙酮 、热水 理想 。甲醇沸点低 ,易挥发 ,不易操作 ,导致温度 上升到一定程度 ( > 70℃) ,提取率反而下降 。热 水的极性大 ,作溶剂时 ,易把蛋白质 、糖类 、鞣质等 易溶于水的成分提出来 ,提取物易霉变 。随温度 上升水浸提总黄酮提取率有所提高 ,但提取率仍 较低 (与其它溶剂相比 ) ,增加提取时间提取率亦 提高不多 。乙醇 、丙酮克服了水提取法提取物存 放易腐败变质的缺点 ,丙酮极性小 ,提取率比水提 法高 ,后继的过滤等操作较容易 ,但价格昂贵 。乙 醇极性较小 ,含有羟基 , 80%乙醇水溶液既可提取 黄酮苷元又能提取黄酮苷 ,故提取率高 ,随温度上 升提取率有所提高 ,但 80℃以后提取率上升不明
主要颜色反应有 :
取样品提取液点在滤纸上 ,在一定条件下会 有不同的反应 : ①在可见光下呈淡黄色 ,在紫外光 下呈淡蓝色并有荧光斑点 ; ②将滤纸在氨水上方 熏 015m in,立即在紫外光下观察 ,呈极明显的黄褐 色荧光斑点 ; ③滴加 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吹干 。 在可见光下呈灰黄色 ,在紫外光下呈黄色荧光斑 点 ; ④滴加 1%乙酸镁甲醇溶液 ,吹干 ,紫外光下呈 黄色斑点 。
品进行测定 ,吸取供试液 015mL ,加 1%氯化铝溶
液至 10mL ,摇匀 , 10m in后 ,以 1%氯化铝溶液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