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分析资料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与学案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一、引言:日常生活中,同样是吃了鱼虾等食物,有的人会出现过敏现象,这是为什么?当有些病人需要器官移植时,为什么要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器官?在流感流行期间,为什么有的的人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人不易被感染?为什么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患第二次?这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引入课题)二、检查预习提问:根据课前预习,你知道人体有哪三道防线?学生回答后,播放多媒体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
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总体认识三道防线。
三、探究新知:(一)知识点1:生来就有的免疫力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学习要求:(1)观看幻灯片,皮肤和黏膜的作用。
(2)分析讨论:(学案提供的问题)2、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溶菌酶观看发炎的皮肤,皮肤发炎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发炎的皮肤有时会自己恢复,你知道为什么吗?还有我们皮肤瘙痒的时候身边没有药物,可以涂点唾液在上面这样也能缓解一定的症状。
这又是为什么呢?学习要求:(1)观看幻灯片体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作用。
(2)分析讨论学案提供的问题3、完成“环节清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本环节处理:学生自学完成学案------组内讨论-----班内交流达成共识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第一、二道防线,通过学生的自学、交流认识这两道防线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能力。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方案本课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三章《健康与疾病》第三节‘常见病及其预防’的第二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为本节的难点,分2课时,第1课时——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第2课时——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课程标准定位A级。
现就第1课时内容谈一下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讲的是免疫的基础知识。
学习免疫知识,对于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免疫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它是在上一节认识传染病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知道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同时又为下一课时第三道防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内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因此我会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并且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第一道和第二道免疫防线的组成、作用、及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013.1.7《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人体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2)知道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提高分析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生命,关爱生命教学重点1、人体免疫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2、知道非特异性免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生活环境中各种各样病原体的图片,提问‘人为什么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健康的生活?’引出人体有“三道免疫防线”。
本节课首先来了解下人体免疫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
❖新课学习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1)出示严重烧伤后而导致身体感染的图片,提问为什么皮肤受损后人会受到感染?(2)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第六章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及功能。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难点: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免疫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询问同学们最喜欢的季节,虽春季美,但春季却是传染病的高发期,用自己学校的实际例子:出水痘,引起学生的注意。
为什么有的同学发病,有的不发病呢?这都与人的免疫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导入课题)二、讲授新课:(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1.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105页(图3.6—1)~106页(前三段)相关内容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一,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自行纠正。
2.课件展示:(协助学生理解,和识记)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四幅动画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人体前两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并总结出其共同点,由此导出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合作研讨:(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组织学生讨论完成:(1)有人以前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作用?(2)一只小狗被调皮的孩子用小石块打到了腿部,它马上用舌头舔被打伤的部位,你认为小狗的这种做法有道理吗?通过第一个问题了解第一道防线中皮肤的作用。
通过第二个问题掌握体液(唾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的作用。
从而找出生物的共性:自我保护的水平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前两道防线及功能的理解和理解。
(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1.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106页(图3.6—2)~107页(前两段)相关内容,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二,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自行纠正。
2.先询问学生有无得腮腺炎的经历,引导学生分析人体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过程:(课件展示)(1)先让学生观察腮腺炎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抗体和抗原,说出抗原被清除后,一部分抗体仍能够留在体内。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课件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昌城树一中学刘秀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会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能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三道防线的资料分析活动,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三道防线及免疫功能的概括,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3、通过收集疫苗的资料活动,提高学生资料分析、整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计划免疫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1、重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
(2)人体的免疫功能。
(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4)计划免疫的意义。
2、难点(1)三道防线的理解。
(2)免疫功能的辨证理解。
三、教学过程1、引入你听说过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提示:会有免疫反应,这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的结果。
)人体这种识别功能是好还是坏呢?流感爆发时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得流感呢?为什么?你打过预防针吗?为什么打预防针能预防某种传染病?2、合作探究互动1 引入人体的三道防线明确: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那么,究竟是哪三道防线呢?他们是如何抵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的呢?学生读书,开展资料分析活动,总结归纳人体的三道防线。
互动2 资料分析1第一道防线明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功能?(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说明皮肤有杀灭病菌的功能)病原体在入侵时,首先遇到的是皮肤。
所以它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仅仅是皮肤吗?皮肤是怎样防御病原体的入侵的?学生读书回答。
并举例,如烫伤的皮肤易感染。
所以要勤剪指甲、勤洗澡、换衣、洗头。
以防生病。
互动3 第二道防线明确:如果病菌一旦突破第一道防线,人是否就会生病呢?学生阅读资料2,讨论回答问题2(当人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时,或当人体皮肤受伤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人体第二道防线的“卫兵”是谁?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器官中?(是吞噬细胞,还有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学习内容及方法:(提示:标▲是重点掌握内容)▲一、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推想、比较、总结,了解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区别。
)1、人体共有三道防线:和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由和组成的。
2、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而是对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
而人体通过产生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起作用,因此叫做。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细胞,这种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
▲二、免疫的概念、功能(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免疫的新老概念的区别及功能)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自己”与“非己”成分,从而和进入人体内的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和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和。
2、免疫的主要功能是和。
三、计划免疫(联系自己打预防针的经历,理解计划免疫及意义。
)1、计划免疫的概念。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以达到抵抗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简称为计划免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使其在的情况下产生,获得免疫功能。
学习疑问:1、免疫异常2、博爱工程。
人体的免疫功能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观看人体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过程的小动画。思考:
1、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说抗原是“自掘坟墓”
2、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3、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吗
4、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天花病毒或其他病毒为什么
知识小结(二)
特异性免疫:第三到防线
自主学习(三)
自学免疫和计划免疫的概念,总结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的意义。
四、启发点拨
1、非特异性免疫
2、抗体
3、特异性免疫
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五、应用拓展
免疫异常(104页相关链接)
六、总结反思
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能吸引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能吸引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人吸入的空气中也有病原体,为什么人们不一定都得病
3、为什么感染后的皮肤会出现流脓
4、一只小狗被调皮的孩子用小石块打
到了腿部,它马上用舌头舔被打伤的部位,你认为小狗的这种做法有道理吗
知识小结(一)
分析第一二道防线,引出非特异性免疫。
自主学习(二)
阅读教材103页,后天获得的免疫力,思考:
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
教学重点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教
学
过
程
(三流程六步骤)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有没有出过水痘啊,我们知道出过水痘后就不会再出水痘了。为什么一生中一般不会再出水痘在流感流行期间,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人不易被传染这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人体的免疫功能
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教学设计一、目标确立依据(一)课标分析1.课标摘录本节课属于“健康的生活”这个一级主题下的二级主题“传染病和免疫”单位下的内容。
课标具体要求: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免疫系统可以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
它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
2.课标分解学什么: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部分:第一,第一道防线的构成及作用、第二道防线的构成及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第二,第三道防线的构成及作用、它是如何保卫人体的、抗原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学到什么程度:能够说出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构成及作用,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能够描述人体第三道防线对腮腺炎病毒的免疫过程,说出抗原、抗体的区别,明确第三道防线的构成及作用,生成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怎么学:本节课内容抽象难懂,所以要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及动画,能够说出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构成及作用,通过归纳这两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来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提高整合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观看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的视频及分析讨论,能够描述人体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过程,说出抗原、抗体的区别,明确第三道防线的构成及作用,通过类比第一、二道防线的特点来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特点,生成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二)教材分析1.地位本节内容选自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章《免疫与健康》中的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在学习了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有关人体的健康问题,在知识方面主要介绍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相关知识,在应用价值方面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也涉及到了人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内容。
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强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促进他们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人体的免疫功能-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人体的免疫功能-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人体的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的区别及其作用;3.了解生物技术在免疫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了解人体的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的区别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人体的抗原和抗体的概念;2.如何让学生理解免疫系统在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袭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流感),引导学生对免疫系统的认识和重要性。
2. 概念解释•抗原:指引起机体(包括人类)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免疫系统中特异性抗原识别的产物,主要功能是降低抗原的活性或将其从体内清除。
•先天免疫:人体天生具备的防御机制,包括机械屏障、非特异性的免疫防御、及时有效的炎症反应等。
•后天免疫:机体通过接触到某种抗原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的免疫反应。
3. 具体内容讲解3.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包括淋巴系统和白细胞,它们协同工作来识别、攻击、清除和记住攻入机体的致病体。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异己物质,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3.2 先天免疫•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是机体天然的屏障,可以防止很多细菌和病毒的入侵。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吞噬和分解异物。
•炎症反应可以消灭病原体或鼓励机体反应的产生。
3.3 后天免疫•当人体遇到抗原时,免疫系统将分子、细胞、器官和组织等进行协调的反应。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记忆和应对病原体,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多次感染的抵抗力。
3.4 生物技术在免疫方面的应用•同种异体免疫:即将同种的抗原注射进人体,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以提高抗原的抗体含量。
•疫苗:利用实验室制造的病毒或细菌来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病原体的侵入。
4. 检查与总结•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和演示一些实验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在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其作用
2、描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3、解释免疫功能的作用
4、通过课前实验“细菌的培养”,提高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初步了解科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有意识地运用生命科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异同
难点: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免疫功能的PPT)
四、流程图
五:板书设计
防线组成
人一皮肤、黏膜
体
免二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疫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功
能三免疫细胞、免疫器官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