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新区概念规划5.第五章.描塑新区

合集下载

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肇庆高新区“一区多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肇庆高新区“一区多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肇庆高新区“一区多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5•【字号】肇府[2012]27号•【施行日期】2012.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肇庆高新区“一区多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肇府〔2012〕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肇庆高新区“一区多园”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技局反映。

肇庆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七月五日肇庆高新区“一区多园”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品牌效应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提高我市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粤发〔2009〕13号)和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两区引领两化”战略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肇庆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管理,进一步突破发展空间和体制瓶颈,引导各县(市、区)突出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园区发展层次和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以国家高新区带动各县(市、区)经济协调联动发展,引领全市新型工业化。

第三条肇庆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和管理遵循的原则:(一)尊重各方,互利共赢。

既要有利于激发肇庆高新区的发展潜力,又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各分园区及所在地政府的积极性,形成“一区多园”共赢发展模式。

(二)创新体制、简政放权。

进一步解放思想、理顺体制、转变职能、提升效能、优化服务。

(三)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肇庆高新区(大旺园区)建设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引领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园区,各分园区建设成为差异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园区。

(四)统分结合,委托管理。

建立相对紧密的协调机制,促使肇庆高新区“一区多园”内涵和外延互动发展。

肇庆新区规划

肇庆新区规划

肇庆新区规划肇庆新区是广东省肇庆市的一个新建区,于2021年1月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立。

肇庆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毗邻香港、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的综合性国家新区。

肇庆新区的规划总面积为233平方公里,其中约17%为城市建设用地,69%为农田和林地,14%为水域面积。

规划范围内以追求生态优先、创新驱动、宜居宜业为目标,总体规划分为五大板块,包括核心区、产城融合区、生态宜居区、林下经济区和特色农业发展区。

核心区位于新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规划了商务办公区、科技创新区、文化教育区等功能区。

核心区将打造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等多功能集聚区,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提升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产城融合区位于核心区的东南方向,占地面积约81.5平方公里。

该区域将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同时建设人才公寓、社区商业、酒店等配套设施,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城。

生态宜居区位于新区的西部和南部,占地面积约16.5平方公里。

在规划中,将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农业基地、湿地公园、康养中心等,为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林下经济区位于新区的北部,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

该区域将发展林下生态旅游、休闲农业、果蔬种植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并带动农民增收。

特色农业发展区位于新区的东北部,占地面积约107平方公里。

该区域将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包括水果种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乡村旅游等,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总体来说,肇庆新区规划的核心理念是生态优先、创新驱动,力求在区域内打造绿色、智能、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空间规划,肇庆新区将为广东省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动力。

肇庆新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CCDI

肇庆新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CCDI

葫芦山旅游风景区 九龙山旅游风景区
大旺 国家高新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肇庆新区
肇庆老城区
广佛地区
山区 经济落后区域
肇庆老城区域
北部组团
西部组团
: 在肇庆市融入珠三角的背景下,城市发展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肇庆新区承担老城区核心功能转移,作为首位能级城市带动两翼现代服务业和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联动山区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型现代生产力服务平台。
大西南地区
西江经济带
粤东地区
区域发展轴
粤北地区
生态经济带
肇庆
ZHAOQING
广州
GUANGZHOU
佛山
FOSHAN
东莞
DONGGUAN
惠州
HUIZHOU
珠三角地区
中山
ZHONGSHAN
江门
JIANGMEN
深圳
SHENZHEN
沿海经济带
珠海
ZHUHAI-
粤西地区
1
1.1
1 区域分析
1.1珠三角层面——纽带
水运联系
基地南边紧邻西江设有工业新 港,其定位为:全国内河主要港 口,珠三角重要交通枢纽,是目 前5000吨江海轮能够到达的西江 最上游港口。向西南可达老城区 的肇庆港,距离约为36公里,有 便捷的水运联系。
5
1.2
2.3产业资源
2.3.1产业分工 肇庆市的主导行业中,以金属冶炼、矿物制造、建材行业、木材加工及造纸、化工行 业、纺织服装制鞋行业为主。 外围山地地区主要为建材行业、木材加工及造纸等资源依赖型产业。 东南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主要为先进制造业等环境限制型产业和土地消耗性产业。 中心城区为肇庆核心,主要以生态性都市服务产业为主。

《肇庆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解读

《肇庆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解读

1、城东新区规划的定位与目标是什么?本次规划功能定位是: 构筑功能复合的新城市中心区;建设配套完善,和谐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组织顺畅便捷的交通转换枢纽系统;塑造独具特色的山水城市形象。

本次规划的目标是:完善与深化肇庆市城东新区的功能与布局,促进中心城区职能提升,疏解旧城人口,带动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

率为线索,引导高效率、高品质的城市新区开发,强化公共服务、商务办公、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功能,塑造具有肇庆特色的城市意象,把城东新区建设为一个集商务、办公、文化、居住、旅游、科教等功能于一体,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新城市中心区。

2、最终规划方案是如何形成的?本次规划方案是以易道公司“水体•马赛克”的中标方案为基础,分析比较各投标方案的空间结构、用地布局、景观塑造等优点,综合形成规划总图。

中标方案是以“水•马赛克”作为城市肌理,依托现状水资源,保留和重塑部分现状水文格局。

在空间结构上,此方案提出了“水岸庭园城市”、“水•马赛克”以及“公交导向型社区”等设计理念,以水为特色,将开阔的自然景观与密集的城市建筑有机结合,本着“以山为托、以水为脉、以人为本”的思路,创造“山湖城江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雅城市生活环境。

在其他投标方案中,方案二重点将城东新区划分为特色鲜明的四大功能区。

提出“砚都•肇东星城”的城区形象与功能定位,以自然山水、新中心特色景观中轴为核心,组织城市空间的新城方案,并提出“圈层式发展”模式,对城市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分期实施来推演各种功能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开发强度及开发时序。

方案三则重点提出城东新区规划应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区,并作为星型结构的辐射点,形成向外辐射的城市形态。

值得吸收的优点在于:引入“生态职能”理念,通过设置山体间的联系绿带、整合水系拓展湖面,建立放射状与圈层式结合的生态绿地系统。

城东新区最终确定的空间布局方案,就是基于易道公司方案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主要是结合上层次总体规划、已批准的中小学布点等专项规划,同时吸取各投标方案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现状建设情况、已批用地的调研以及地方开发建设的相关经验,对局部区域用地的功能布局、路网组织、景观设计以及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方案的可操作性,使方案具有较强的实施性,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和地方管理操作的要求。

《广东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广东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广东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总则编制目的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粤发[2011]23号)》,落实肇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以肇庆高新区引领新型工业化,以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的重大决议,编制《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指导思想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绿色、智慧、包容和人本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建设珠三角集中展示科学发展成果的典范地区。

2、把握广佛肇经济一体化、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机遇,创新体制机制,高标准建设新区,构建肇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3、遵循低碳绿色的规划理念,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引领肇庆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协调发展。

4、传承地方文化,彰显山水特征,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产业高端、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城。

规划重点1、实现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

通过规模引领、功能引领、模式引领和品质引领,成为肇庆中心区域核心区、区域服务集聚区、理想城市试验区和国际都会标杆区,引领肇庆市新型城市化。

2、优化肇庆中心区域总体空间布局。

通过肇庆新区建设构建对接广州、佛山的开放空间格局,强化区域协作;拓展肇庆市中心城区,实现东拓完型;肇庆新区与端州区共同承担城市主中心职能,为区域生产性服务中心和市行政服务中心。

3、承载肇庆新兴战略定位。

新区应在肇庆市“广东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和试验区、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中国宜居文化名城和国际知名旅游会展胜地”的城市定位中承担重要角色。

4、探索符合肇庆地方条件的低碳绿色城建设模式。

严守生态本底,规划顺应自然、生态可持续的空间格局;制定低碳绿色的产业规划;选择适宜性技术,鼓励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集约高效的市政工程建设;采取对自然环境低冲击的建设模式。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4、《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各部门“十二五”规划5、《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6、《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年)》7、《肇庆市鼎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规划范围肇庆新区:西起凤凰大道,东临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北至鼎湖山25度坡以下山麓地,南临西江(含砚洲岛),规划区面积115平方公里,涉及桂城街道办、广利街道办、凤凰镇、莲花镇和永安镇五个行政辖区的部分区域。

肇庆市总体规划

肇庆市总体规划
肇庆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战略意义
加快肇庆新区开发建设,既是广东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肇 庆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规划建设肇庆新区,有利 于助推肇庆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实现社会和经济的 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整合资源,破解肇庆发展的瓶颈制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利于深化区域合作, 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助推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共建优质生活圈;有利于缩小发展差距,提 升科学发展水平,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实现与大西南、北部湾特别是西江流域水运、高铁、普铁、高速等运输方式之间的联动,建立以“无水保税港”
为支撑的集合联运枢纽,发挥交通要素集聚优势,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建沿海对接大西南内陆的枢纽
门户,促进大西南与珠三角互动发展。

肇庆新区规划范围图
肇庆新区以南北中央轴线引领发展结构示意图
区域合作
按照“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要求,以产业合作为核心,推动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的区 域合作,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和新举措。
肇庆新区区位图
1、辐射带动全市协调发展 2、加快融入广佛肇经济圈
3、积极参与粤港澳合作 4、构建对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
战略定位
——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 ——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 ——肇庆市行政文化中心。

肇庆新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肇庆新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肇庆新区用地布局规划图肇庆新区规划范围图肇庆新区区域用地结构规划示意图肇庆新区功能布局规划图《肇庆新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内容简介一、规划范围肇庆新区规划范围西起凤凰大道,东临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北含鼎湖山25度坡以下山麓地,南临西江(含砚洲岛),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公里,涉及桂城街道、广利街道、凤凰镇、莲花镇和永安镇五个行政辖区的部分区域。

考虑到与周边地区的协调,规划还划定了肇庆新区协调区,总面积585平方公里,包括除肇庆新区外的鼎湖区全境、四会市大沙镇和高要市蚬岗镇。

协调区在生态保护、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构建等方面,须与肇庆新区统筹安排和协调管理。

二、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三、发展定位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

以低碳、智慧、人本、包容为目标,建立符合岭南区域特点、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低碳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统筹产业、人才和生态的和谐发展,构建高效、便捷、低碳,生活、服务和生产协同互动城市功能组团,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推动低碳发展,建设山清水秀、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

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营造与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相匹配、山水城市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环境友好、资源集约、宜居宜业的建设风尚,打造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展现现代岭南风貌的宜居城区,构建珠三角健康产业发展和养生旅游度假胜地。

肇庆市行政文化中心。

依托交通枢纽区、中央商务区和行政中心区等功能区,建设新的行政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教育医疗中心,促进城市发展重心进一步东移,强化与珠三角核心区的空间联系和经济联系。

统筹肇庆中心区联动发展,肇庆新区与老城区协调发展,与鼎湖区一体发展,与肇庆高新区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

四、发展目标探索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路径,示范环境敏感地区低碳绿色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创新合作,兼顾区域协调、社会公平,引领肇庆新型城市化,融入珠三角,构建在国内新城新区中负有盛名的现代山水新城。

肇庆市土地整治规划

肇庆市土地整治规划
2
二、政策文件 1、《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 162 号); 2、《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 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 号); 3、《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 通知》(国土资发〔2011〕224 号); 4、《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 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 号); 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国土 资发〔2012〕99 号); 6、《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 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 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 500 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 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147 号); 8、《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 府〔2009〕78 号); 9、《关于切实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 作的通知》(粤府办〔2011〕24 号); 10、《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业厅广 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2〕75 号); 11、《转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
I
第一节 资金保障 ............................................................................................38 第二节 效益评价 ............................................................................................39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2 第一节 完善土地整治政策保障 ....................................................................42 第二节 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 ............................................................42 第三节 加强土地整治基础和能力建设 ......................................................43 第四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激励措施 ................................................................44 第五节 建立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 ........................................................45 附 表..........................................................................................................................46 附 图..........................................................................................................................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公共利益优先准则:保障生态城中心区、滨水区等高价 值区域的公共性和开放性;
(5)混合使用倡导准则: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的混合性,以职 住平衡、用地混合等规划理念为纲,减少不必要的钟摆通勤,集 聚城市人气,营造昼夜持续的城市活力,避免新区沦为老城区的 产业卫星城或卧城的尴尬;
(6)战略空间预留准则:在充分考虑肇庆新区范围的用地条 件的同时,规划统筹考虑肇庆新区周边的战略性发展地区。在新 区珠外环以东规划预留区域产业枢纽中心用地,以便当开发条件 成熟或政策性地区进驻时,新区能够占据最有利地区东扩。
“良好的城市空间不 仅可以反映定位目标,还 可以营造生活。”怀着这样 的目标,我们通过对肇庆 新区空间的描塑,实现新 区的城市理想。
塑 五、描
新区
图 5-1 基地现状自然资源条件
5.1 基地现状
基地现状基础条件优良,土地资源丰富,新城建设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缺乏整体引导的城镇建设和穿越性的区域交通设施对 基地空间发展的负面效应也逐渐凸现。
依据以上六点规划布局准则,新区土地利用规划首先控制生 态景观隔离用地,并在协调区内统筹考虑产业用地。
具体而言,其土地利用规划平衡表见表 5-1。规划总用地面积 11500 公顷,其中建设用地约 8540 公顷,占规划总面积的 74.3%, 其他为水域等非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倡导用地集约和功能混 合,主要城市功能用地规模和布局如下:
表 5-1 肇庆新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 (公顷)
1
R
居住用地
1755.85
2
C
公共设施用地
595.80
其中 C1 行政办公用地
94.94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C3 文化娱乐用地
128.75 90.98
C4 体育设施用地
92.64
C5 医疗卫生用地
31.28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其次,鼎湖区现状建设主要集中于桂城和坑口街道,紧邻于肇 庆新区范围。是肇庆新区建设中需要重点协调考虑的片区。
图 5-5 基地现状照片 2:现状城镇建设
图 5-4 基地现状城镇建设情况
5.1.3 大型区域基础设施
基地内集聚了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其中包括珠江三角洲与 大西南的人员、物资交流的大动脉 ——南广、贵广高速铁路;广 佛肇经济圈一体化的重要交通支撑 ——广佛肇城际线;现时物资 运输通道——三茂铁路,以及内河航运枢纽码头——肇庆新港等, 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5.1.1 自然资源
基地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北面背靠鼎湖山脉,南面临西江水, 区内河网密布,俨然一幅水乡田园的诗意画卷;依托其优越的自 然生态条件,鼎湖区已形成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羚羊山风景区、 葫芦山风景区、九龙湖风景区以及一批生态旅游景点,目前已形 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此外,鼎湖区还拥有众多人文景观资源,如 包公祠、陈焕章故居、观砚亭等,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保护力 度,这些景点缺乏精品、知名度不高。
803.25
小计
11
D
城市建设用地 特殊用地
8540.16 1020.72
12 E1
水域
1939.12
合计
城市规划总用地
11500
注:*具体为新区“资源循环智能管理中心” 用地
占城市建设用 地比例(%) 20.56 6.98 1.11 1.51 1.07 1.08 0.37 1.15 0.69 4.34 21.12 2.09 1.87 14.11 0.57 18.96 11.69 7.26 9.41 100.00 -
5.2.1 用地结构
图 5-10 肇庆新区用地规划图
广东·肇庆新区概念规划 Conceptual Plan for Zhaoqing New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肇庆市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且土地紧张,资源有限的 山地城市特征。因此,在肇庆新区的空间规划组织中,集中体现 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综合考虑环境、就业、居住、交通、 市政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按照紧凑、集约、高效、宜居的城市 理念进行规划布局,主要依循如下的布局准则:
5.1.4 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地内用地平整,均属于适宜建设区或限制建设区,只有极 少量用地属于禁止建设区。
基地周边的协调区范围,绝大多数土地属于禁止建设区,在 进行远期货运枢纽建设时,需要特别注意东部地质塌陷区的技术 施工处理。
图 5-9 基地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图 5-8 区域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5.2 概念方案
但另一方面,大型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也对基地 空间形成较大的分割,从而影响今后基地的城市空间布局。
图 5-6 基地现状大型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图 5-7 基地现状照片 3:大型区域交通设施建设
广东·肇庆新区概念规划 Conceptual Plan for Zhaoqing New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1)组团布局准则:依据步行和非机动车的出行距离,采用 组团式布局,通过生态廊道界定组团边界;
(2)公交引导准则:依托大运量城市轻轨等公交系统引导土 地开发,沿交通站点周围采用 TOD 模式集中开发,适当提高建设 强度,特别是在高铁站点地区,集中打造高端商务区;
(3)生态格局维系准则: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综合考虑土地 使用、交通组织,通过平面和竖向的合理设计,减少土方挖填, 实现高效的土地使用,创造丰富的城市景观;
图 5-2 鼎湖区现状自然景观资源分布
图 5-3 基地现状照片 1:自然山水资源
广东·肇庆新区概念规划 Conceptual Plan for Zhaoqing New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5.1.2 现状城镇建设
首先,由于长期处于肇庆发展重心之外,基地内现状主要为大 片的农田,仅有少量零星的城镇建设,主要沿 321 国道沿线以及 西江沿线布局,以村庄居民点与传统工业为主,整体呈现较低的 建设水平;几个较为集中建设区域包括凤凰镇、广利镇、莲花镇 等。
98.25
C9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58.96
3
商务办公用地
370.88
4
M
工业用地
1803.78
5
W
仓储用地
178.87
6
T
对外交通用地
159.62
7
S
道路广场用地
1204.84
8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48.35
9
G
绿地
1618.92
其中 G1 公共绿地
998.67
G2 生产防护绿地
620.25
10
生态绿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