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海岸动力地貌

合集下载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7000B.P以来的海面变化(美国)
海平面变动与海岸发育
海陆轮廓的巨大变化 海岸剖面的改造
红色区域显示如海面上升10m,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和东 海岸将被淹没的低地(这些区域目前居住25%的美国人 口)
近纽 )约 红一 外角 遥(
感纽
照约 片港

海面上升对海岸剖面的影响
海面下降对海岸剖面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性质及延伸方向对海岸平面 形态影响很大
花岗岩基岩海岸,向海倾斜的基岩节理容易产生地滑
飓风引起的大浪冲刷玄武岩组成的海崖,加深海蚀凹槽 (Maui, Hawaii)
玄武岩被侵蚀形成的海蚀崖(Kauai, Hawaii)
大 连 老 虎 滩 公 园 的 海 蚀 崖
海蚀崖的顶部较平坦,局部有沙砾沉积物,为海蚀阶地 (northern California)
岸峡海
湾岸
© (f)
断海分
层岸类
海(
岸堡据
: 洲(
a)
海 岸
溺 谷
(e)
火 山
海 岸
(b)

海岸分类(据组成物质)
基岩海岸 堆积海岸
砾石海岸 沙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剖面的塑造
海平面变化可以分为地动型和水动型两 类,对海岸线变迁影响的效果是相似的:地面 的下沉相当于海平面的上升,地面的上升相当 于海平面的下降。一般来说,海平面上升(陆 地下降)将导致海岸线向陆地的迁移——海 侵,海平面下降(陆地上升)将导致海岸线向 海洋方向的退却——海退。
泥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地貌
泥沙纵向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
水下岸坡泥沙的运动 冲激带泥沙的运动
规水 律下
岸 坡 泥 沙 纵 向 运 动

海岸地貌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海岸地貌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四、海岸地貌的类型及特点
2、海岸堆积地貌
(1)海滩按照沉积物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沙滩:沙滩是由于沙子淤积形成的沿水边的陆地 或水中高出水面的平地。沙质海滩较砾滩宽阔平缓。
四、海岸地貌的类型及特点
2、海岸堆积地貌
(1)海滩按照沉积物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泥滩:又称“海滨泥地”。在淤泥质海岸上的潮间带、潟湖、河 口及海湾顶部等波浪作用较弱或细粒物质来源丰富的地方多有分布,故 又称“淤泥质海滩”。淤泥海滩的坡度比石质海滩的坡度平缓得多,滩 面宽阔而低平,滩宽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其组成物质粒径细,滩面 坡度极平缓,潮流作用明显,潮沟、坑洼带发育。
四、海岸地貌的类型及特点
2、海岸堆积地貌
(1)海滩是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一般分布 在平均低潮线以上,并向陆地方向延伸到组成物质或地形有显著 变化的地带。海滩按照沉积物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砾滩:砾滩一般只分布在有砾石供应的海蚀崖和小河河 口附近。砾滩渗透性大,一般滩面窄而陡,滩顶较平缓,常 可高出平均高潮线以上数米,其内侧向陆倾斜。
波浪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外营 力。潮汐主要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在地球上分布的差异而引起,它也是 塑造海岸地貌的重要因素。近岸流主要是指与海岸平行的沿岸流和近岸 的循环流。对海岸泥沙冲淤和海岸线变动有影响。
图2-40 海浪
三、海岸地貌的分类
1、海蚀地貌:甲_海__蚀__崖__,乙__海__蚀__平__台_,丙_海__蚀__柱__。 2、海积地貌:丁_海__滩__、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四、海岸地貌的类型及特点
1、海岸侵蚀地貌
③海蚀平台
在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在海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发育﹑后 退﹑在海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便塑造出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坦岩 礁面。在海蚀平台上通常发育有浪蚀沟﹑锅穴﹑洼地等微地貌﹐以及由海蚀 崖崩坠堆积成的锥形岩体和砂砾覆盖的波蚀残丘。平台一般位于平均海面附 近。海蚀平台形成后,若因陆地上升或海面下降而高出海面,则形成海蚀阶地, 如果陆地下降或海面上升,则形成水下阶地。

2.3.2海岸地貌 课件 -湘教版(2019)必修一 高一地理上学期

2.3.2海岸地貌 课件 -湘教版(2019)必修一  高一地理上学期

海积地貌
E D
A
C
B
A海滩 B沙嘴 C离岸堤 D沙坝(沙堤) E潟湖
海岸地貌与人类活动
基岩海岸:较适合用于港口、码头开发,可以发展旅游 沙质海岸:宜开辟海滨浴场,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 淤泥质海基岸岩:海土岸 质肥沃,适合进行滩涂养殖,同时沙也质是海候岸鸟越冬 的中转地和能量补给站 生物海岸:宜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
海积地貌 威尼斯城就是一个因沙堤封住海湾而形成的潟湖城市(水上城市)。
海积地貌 水下沙坝常为保护海岸免遭波浪冲刷的一道屏障。议一议:如果人工 挖沙破坏水下沙坝,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利后果?
➢ 会加剧海浪对海岸带的 侵蚀与破坏作用
➢ 造成海岸带基础设施的 毁损及海水倒灌现象
➢ 加剧风暴潮、海啸等海 洋灾害对海岸带的破坏
淤泥海岸
生物海岸
海岸地貌 福建霞浦的水产养殖
海岸地貌
上海港
天津港
随着人类高强度的活动和气候变化,我国乃至世界海岸 带面临着自然岸线缩短、泥沙输入减少、营养盐增加、污染 加剧、海平面上升、强风暴潮增多、围填海频发和渔业资源 萎缩等严重问题,越来越多的海岸带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呈 现不可持续的趋势,甚至出现生态、环境灾害。海岸带已是 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带。
√C.沙坝向潟湖方向扩展
D.沙坝的面积在不断萎缩
课堂检测
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 烧焦样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 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常年风化②地壳运动③风雨侵袭④海水侵蚀(B )

第七节-海岸地貌ppt课件

第七节-海岸地貌ppt课件
.
3. 粉沙淤泥质海岸
➢ 特点:滩地宽广、滩坡平缓; ➢ 携带大量细颗粒泥沙入海的河 流,特别是黄河,对中国淤泥质 平原海岸的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 作用;
.
2021/7/14
浙江淤泥质海岸
➢分布
渤海的辽东湾、渤海 湾和莱州湾;
长江以北的苏北平原 海岸(中国最长的淤泥质 海岸 );
.
退潮时的淤泥质海岸
.
波浪冲击海岸—机械侵蚀作用
.
波浪冲击海岸—机械侵蚀作用
.
.
2.磨蚀作用
磨蚀作用指激浪流挟带岩屑和沙砾对基岩的 撞击、凿蚀和研磨作用,它加大了海蚀的速度。
3.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指海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除了碳 酸盐等岩石易于溶解外,其他如玄武岩、正长岩 、角闪石及黑曜石等岩石矿物,在海水中的溶解 速度比在淡水中快几倍到十几倍。
巴特勒姆(Bartrum,1962)认为是潮间带频繁交替的干 湿风化作用和海浪将风化物质搬走而使海岸后退的结果。
帕拉特(Pratt,1968)认为海蚀平台可分为高潮台地、潮 间带台地和低潮台地三类。高潮台地主要由干湿风化作用与 海浪的搬运作用形成,潮间带台地是波浪磨蚀作用的结果; 高潮台地的前缘如不断受波浪磨蚀亦可向潮间带台地演化。 低潮台地是灰岩地区的溶蚀作用所致。
.
二、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是由波浪、潮汐、沿岸流等海 洋水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可分为:
1. 海岸侵蚀地貌 2. 海岸堆积地貌
.
(一)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波浪和潮流以及它们挟带沙砾岩块撞击、冲 刷、研磨破坏海岸的作用称海蚀作用。海蚀作 用有三种形式:冲蚀、磨蚀和溶蚀。
海蚀作用
波浪冲击 磨蚀作用 空气压缩作用
.
.

海岸动力地貌学(王永红编著)PPT模板

海岸动力地貌学(王永红编著)PPT模板

17 图版
图版
202X
感谢聆听
202X
海岸动力地貌学(王永红 编著)
演讲人
2 0 2 X - 11 - 11
01 序一
序一
02 序二
序二
03 前言
前言
04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海岸线、海岸和海岸带 第二节海岸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海岸动力沉积地貌研究的 时空尺度 第四节海岸动力沉积地貌系统 习题
05 第二章海岸形成的地质背景
第二章海岸形成的 地质背景
第一节板块构造 第二节地质结构 第三节地壳的相对运动 第四节研究实例 习题
06 第三章海平面
第三章海平面
第一节简介 第二节海平面变化 第三节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的影 响 第四节研究实例 习题
07 第四章海岸沉积物和输移
第四章海岸沉积物 和输移
第一节海岸沉积物 第二节流体特性 第三节沉积物输移 习题
08 第五章海岸动力过程
第五章海岸动力过程
第一节潮汐 第二节波浪 第三节其他海洋动力 第四节陆地和地表过程 习题
09 第六章基岩海岸
第六章基岩海岸
第一节基岩海岸地貌过程 第二节海蚀崖地貌 第三节海蚀平台 第四节其他基岩海岸的地貌特征 习题
10 第七章砂质海岸
第七章砂质海岸
01
第一节基本 概念
04
第四节海滩 地貌和分类
02
第二节泥沙 横向运动和
中立线
05第五节海岸 沙丘03第三节泥沙 的纵向运动
06
第六节其他 砂质堆积地

第七章砂质海岸
第七节海滩实测和研究方法 习题
11 第八章粉砂淤泥质海岸
第八章粉砂 淤泥质海岸

第14讲 海岸地貌1

第14讲 海岸地貌1

水下岸坡(Nearshore)是低潮位以下到海浪作用开始掀起海 底泥沙处,即大约是水深等于1/2波长的位置。水下岸坡在平 均海面高度以下,只受浅水波的作用,又称潮下带。
Swash zone冲流带、Surf zone碎浪带、Breaker zone破浪带
第七章 海岸地貌(Coastal Landforms)
一、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波浪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最明显。基岩海岸的水深大,外来的波 浪能直接到达岸边,将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对岩壁的冲击上。
波浪水体的巨大压力及被 其压缩的空气对岩石产生 强烈的破坏,尤其对有裂 隙发育的岩石更为明显。 被破坏的岩屑砂砾随波浪 研磨基岩,加快了海蚀作 用的速度。
海水对岩石的溶蚀能力比 淡水强,其溶蚀速度比淡 水大3~14倍。
Wave bending around the end of a beach at Stinson Beach, California
所以,浅水区波浪的变形包括:垂直剖面+平面
第七章 海岸地貌(Coastal Landforms)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海岸动力作用 海岸地貌 海岸类型与演化 海面变化与地貌发育
1.深水区波浪是通过水质点在一定范围内作近于封 闭的圆周运动来实现。
2.深水区波浪运动,既是波形传播形式,又是波能 传播形式;波浪在向前传递的同时,也向下部水层 传递。
波浪在向前传递的同时,也向下部水层传递
水质点的圆轨迹半径沿水平方向相等,而在垂直方向上随 水深增加,半径减小(表明波高减小)。
海南岛东部激岸 波浪折射(Wave refraction)
波浪进入浅水区后,由于波浪前进方向与岸线斜交或海底 地形的起伏变化,都会随着水深的减小而使波浪传播速度 改变,在一个波峰线上,有些段运动速度快,有些段运动 速度慢,波峰线发生弯曲,使波峰逐渐与等深线趋于平行, 称为波浪折射。

chapter-1-海岸动力地貌

chapter-1-海岸动力地貌

系统和子系统的组分 黑箱方法是没有识别子系统的组分,在这个简单的例 子中,增加的河流沉积物供应也许可以导致附加的沙 丘的建造 所有子系统的组分都可以认别,这种方法成为白箱方 法,灰箱方法是处于中间的状态。 地形和过程之间的联系是由沉积物运移提供的。沉积 物的性质影响着过程的发生,沉积物的可能性控制着 运移的范围。
海岸带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渔业: 矿产: 工程: 经济: 国防:
(1)海岸线——多年平均大潮高潮时的水陆 交界线。 (2)海岸——海水面与陆地接触的滨海地带。 (3)海岸带——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地带。陆 侧就是海岸,即海岸带的上限是古代海水作用 于陆地的上限,海侧是近海明显受潮汐和波浪 作用影响的水下岸坡,包括潮间带和潮下带, 即海岸带的下限是水深相当于1/3至1/2当地 波长的地方。
20世纪晚期的历程和历史地貌 实验室和野外实验进行过程研究 测年的技术的发展 海平面的变化研究历史 直到20世纪60年代,海岸学的研究一直集中在 欧洲西北海岸,北美和前苏联。美国海军调查 办公室。这里同时也发展了一批强有力的研究 学校,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
3.空间和时间尺度 在空间上,海岸带的宽度可以从本质上 发生变化。 在一些情况下,海岸带必须包括大陆架 以及大部分的海岸流域。例如,沉积通 量穿过三角洲上溯到河流,向下到水下 峡谷。 在其他的情况,如高的海蚀崖陷入深水 中,不仅仅是海蚀崖面本身属于海岸带 的研究,一些盐水影响的崖顶植物群落, 也和海岸的研究相关。
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一个海湾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沉积物的运移和物 质的预算都是可以确定的,称为沉积物元。 平常的是一个开放系统,受到物质的输入,失去输出 物,包含有一系列的物质和能量过程和变化。图1.11 所示的河口和海岸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沉积物从 河流输入,以及其他输入和向外海和沿岸的输出。

海岸与海底地貌PPT课件

海岸与海底地貌PPT课件

.
83
红树林海岸
亚马孙平原
.
84
红树林外观
珠海
.
85
海南红树林外观
海南
.
86
泰国普吉岛
泰国普吉岛
.
87
“胎生”的红树林
.
88
发达的根系1
湛江
.
89
发达的根系2
.
90
海岸地貌
英娜湾砾滩
庄河泥沙滩
.
91
海岸地貌
亚龙湾海岸沙堤
.
92
海岸地貌
香港海湾. 沙滩
93
海岸地貌
万泉河河口海岸
.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1
.
30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2
.
31
海蚀拱桥1
台湾石门洞
.
32
海蚀拱桥2
.
33
海蚀拱桥3
.
34
海蚀拱桥4
大连 “ 恐龙探海 ”
.
35
1.1 海蚀地貌
• 岩滩(又称海蚀平台):是岩石海岸海蚀后退留下的、 剖面微微上凸、向海洋倾斜的岩石平台。海蚀崖的长 期后退,与海蚀平台的展宽和微微上凸剖面的塑造, 均趋于与海蚀能量的消耗相平衡,最终则形成海蚀均 衡剖面。
A岩石海岸,B沙质海岸,
H水深,h波高. ,L波长
6
1 海岸地貌
• 海岸地貌包括海岸侵蚀地貌与海岸泥沙堆积地貌 (以舟山朱家尖为例)
砾石堆积
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
. 沙质堆积
7
1.1 海蚀地貌
• 海蚀作用:波浪潮流及其挟带的沙砾岩块对海 岸的撞击、冲刷、磨蚀等作用。
辽宁庄河海.蚀地貌
8
冲蚀作用:波浪潮流对海岸的撞击、冲刷 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岸带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渔业: 矿产: 工程: 经济: 国防:
(1)海岸线——多年平均大潮高潮时的水陆 交界线。 (2)海岸——海水面与陆地接触的滨海地带。 (3)海岸带——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地带。陆 侧就是海岸,即海岸带的上限是古代海水作用 于陆地的上限,海侧是近海明显受潮汐和波浪 作用影响的水下岸坡,包括潮间带和潮下带, 即海岸带的下限是水深相当于1/3至1/2当地 波长的地方。
王宝灿,黄仰松 编著。 海岸动力地貌。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271 王颖,朱大奎 编著。海岸地貌学。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4,1-244 杨世伦主编。海岸环境和地貌过程导论。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3,1-240 杨子赓主编。海洋地质学(中国现代科学全书, 海洋科学)。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1448 李学伦主编。海洋地质学。青岛:青岛海洋大 学出版社。1996,1-310
9. 滩肩(Beach berm)-- 海滩上部近于水平的部分, 属于“后滨”的范围,滩肩顶(Berm crest) 或滩肩边缘 (Berm edge)-- 滩肩的向海界线。
10.滩坎(Beach scarp)-- 波浪在海滩剖面上侵蚀留下 的近于垂直的小陡崖,高度通常小于1m。
11. 沿岸沙坝 (Longshore bar)-- 与岸线平行的水下 沙垄,其形成通常与破波带有关。它可能在低潮时出 露,有时几条相互平行的沙坝出现在不同的水深。 12. 沿岸槽(Longshore trough)-- 平行于岸线延伸的 长条型水下洼地,通常出现在沿岸沙坝的向陆一侧。
系统和子系统的组分 黑箱方法是没有识别子系统的组分,在这个简单的例 子中,增加的河流沉积物供应也许可以导致附加的沙 丘的建造 所有子系统的组分都可以认别,这种方法成为白箱方 法,灰箱方法是处于中间的状态。 地形和过程之间的联系是由沉积物运移提供的。沉积 物的性质影响着过程的发生,沉积物的可能性控制着 运移的范围。
平衡 平衡是一个依赖于时间的概念。一般可以从一些状态 中推断,如地貌从一定时间尺度来观察的时候。不管 一个海岸是否平衡,平衡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岸地 貌组分。一般可以从几种方式上进行解释,形态的稳 定,形态和过程之间的联系,随着时间沉积预算的平 衡,空间上能量的相对均匀的分布(Chorley et al, 1984)。 对于外部边界条件不变化的地方,被称为静态,海岸 可以调整为静态平衡。更常见的是边界条件的变化引 起了系统的变化,而海岸地形的调整努力去维持动力 平衡。对于海岸系统的详细的反应似乎是不可预测的, 因为变化的范围广,组分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总 之,合其他混沌的系统一样,海岸系统趋向于在一个 特别的域内变化,主要的状态呈现循环性。
Valentin, 1952 1. 前进形海岸 (a)上升海岸 (b)构造海岸
Cotton, 1954 1. 稳定区域海岸 (a)最近下沉 (b)以前上升
(a)陆源侵蚀 (b)陆源沉积 (c)火山活动 (d)地壳变动 2. 次级或成熟海岸 (a)海洋侵蚀 (a)海洋沉积
(1)有机海岸(红树林,珊 (c)复合型的 瑚) (2)无机海岸(海洋,冲积) 2.活动区海岸 2. 后退海岸 (a)下沉海岸 (a)最近下沉 (b)最近上升
《海岸动力地貌》
Coastal dynamic geomorphology
王永红 博士
yonghongw@
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原理,并根据授 课内容进行现场观测。 每一章都有思考问题,从而提出需要对本 章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最后有期末考试,对需要掌握的情况进行 检查。 授课-问题-答疑 学生内容-实习-实习成果汇报-考试
瞬时时间 事件时间尺度 :潮汐循环、风暴潮 极端事件尺度:火山爆发、海啸 工程或历史尺度 地质时间尺度
4 海岸系统 将海岸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可以提供一个框 架,在这个框架下,海岸地貌的许多相互作用 的因素都可以进行考虑 系统外的因素指外生的,非本质的,外源的。 他们代表着边界条件 系统内部的变化(内生的,本质的),被称为 独立的变化,他们响应于非独立的变化。 在系统内部,不是外界因素影响,由于内生原 因引起的独立性的变化之间也会产生一定的调 整。
20世纪早期的研究 20世纪的前几十年,海岸学的主要原理,假说已经确 立,积累了自然界的实验中能够丰富的资料,从描述 阶段进入了定量的确定海岸过程的阶段。 1902年,美, N.M.Fenneman 研究了水下岸坡上的泥 沙运动; 1909年,美,W. Divis 提出了海蚀学说。 1919年,美,D.W.Johnson写了“The shore processes and shoreline development”成为几十年来海岸学的主 要指导书。但是对于水下岸坡的研究未给以足够的重 视。 1937年以上几人发展了前人的中立线的概念。
Johnson 提 出 的 海 岸 演 化 的 渐 进 模 式 (1919)。 他相信海岸的最初模式控制了海岸侵蚀 的第一个阶段。海岸经过了一个年轻的 阶段,这一阶段存在大量的不同的海岸 沙脊和沙嘴。
20世纪中期的海岸研究 研究者也进行了大量的努力
5.滨外(Offshore)-- 自较陡坡面的外缘(或者破波 带外侧)向海延伸至大陆架的坡折处。 6.滨面(Shore face)-- 自“低潮滨线”向海,经过几 乎成水平的坡面,然后至较陡坡面的外缘。 7. 前滨(Foreshore)-- 界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或 者高潮时波浪上冲流(Wave swash)达到的界线和低 潮时回冲流(Backrush)所达到的下限之间的斜坡。 8.后滨(Backshore)-- 向海与“前滨”的交界,向陆 延伸到自然地理要素明显改变的地方(如海蚀崖或沙 丘等);此带通常只有在风暴潮期间才被海水淹没。
反馈 系统是较为复杂的而不是那些简单的关系,这 是因为系统通常是非线性的。线性关系一般表 现在一种变化结果的增加响应于另一种变化 河口浅滩的例子中,浅滩的大小与河口水道的 横断面积成负相关的关系(浅滩面积越大,水 道面积越小),这样可以从而增加流速,增加 沉积物的捕获。在浅滩的沉积增加了流速,导 致了侵蚀;相反地,如果浅滩面积变小,水道 面积增加,流速降低,就会促进沉积作用。负 向反馈的例子就是浅滩趋向于保持平衡尺寸, 反映了优化的水动力和沉积条件。
2 海岸地貌学研究 国内的研究 沿海人类,食宿,海岸基本特征 唐朝:海塘-动力条件、地貌特征、动态过程和地质 条件。 明朝永乐年间(1408-1430),郑和7次下西洋,得到
了我国东南沿海、南洋、西亚、东非一带的海洋知识, 对各处海岸海底地形和沉积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清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数百年间,封建统治的 闭关自守,经济操纵于资本家手中,海岸带建设,围 海工程和港口建设等落后。
20世纪以前的基础(主要是18和19世纪) 海岸的破坏、探险和航行。 发现者的探险,特别是James Cook 船长的航行,探险 和调查使得人们认识到要通过长期的现代的过程来获 得实质的大量的侵蚀或者沉积 19世纪是人们逐渐增加了对于世界多样性的认识。 Charles Darwin的航行,James Dana对于美国的探险, 都导致了许多地质学家的观察结果,去解释海岸是如 何形成目前的 十六十七世纪各国海军的建立发展以及大规模的筑港 都大大推进了海岸带的研究。 十八至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在海外寻找殖民地, 也进一步对海岸带进行研究。
地貌上的地形研究被认为有三种时间尺 度, 地质时间,经常称为循环时间,反映了 长期的地理循环; 分级时间,河流趋向于动力平衡,景致 遭到剥蚀; 稳定状态时间,短期时间内外力的作用 被认为是不变的。 海滩的调整就可以在不同的尺度,宏大 尺 度 ( 1 0 - 2 0 ka), 大 尺 度 ( 7 天- 6个 月),小尺度(5-30分种)
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一个海湾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沉积物的运移和物 质的预算都是可以确定的,称为沉积物元。 平常的是一个开放系统,受到物质的输入,失去输出 物,包含有一系列的物质和能量过程和变化。图1.11 所示的河口和海岸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沉积物从 河流输入,以及其他输入和向外海和沿岸的输出。
绪论 1.概念 对在海与陆的动力相互作用下海岸地貌发生和 发育过程以及演变趋势的研究学科。研究对象 包括陆地部分、水下岸坡以及水体(河口海岸 带)。
从海洋方向,动力包括波浪、潮汐、海流以及 沿岸流等,从陆地方向,动力主要指径流等。
海岸线 地球表面70.8%的面积为海洋所覆盖。陆 地与海洋的交界线为海岸线。 地貌学上给以该岸线确定的定义是:海 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岸 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
全球海岸线总长约44万km。 我国大陆岸线1.8万km,岛屿岸线(6500个岛 屿岸线之和)1.4万km 美国海岸线长9.5376万英里,虽然国土沿海地 区面积仅占总国土面积的17%,人口却超过总 人口的50%。沿海30个州,集中了人口的75%, 13个大城市中的12个。 澳大利亚约80%的人口居住在近岸地区。 世界人口的60%的大城市位于距离海岸不超过 50km的地区,2/3人口居住于距离海洋80km宽 的狭长海岸带上。
20世纪晚期的历程和历史地貌 实验室和野外实验进行过程研究 测年的技术的发展 海平面的变化研究历史 直到20世纪60年代,海岸学的研究一直集中在 欧洲西北海岸,北美和前苏联。美国海军调查 办公室。这里同时也发展了一批强有力的研究 学校,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
3.空间和时间尺度 在空间上,海岸带的宽度可以从本质上 发生变化。 在一些情况下,海岸带必须包括大陆架 以及大部分的海岸流域。例如,沉积通 量穿过三角洲上溯到河流,向下到水下 峡谷。 在其他的情况,如高的海蚀崖陷入深水 中,不仅仅是海蚀崖面本身属于海岸带 的研究,一些盐水影响的崖顶植物群落, 也和海岸的研究相关。
(1)冰川(侵蚀的,沉积的) (c)断层或单斜 (2)河流 (重叠的,平摊的) (b)复合型的 (b)后退海岸(海蚀崖)
日益接受的板块构造学说在可以解释太 平洋(活动的板块边缘)和大西洋 (Atlantic, 被动的板块边缘)海岸的不同 (Inman and Nordstrom,1971)。海岸学 的研究也随着海洋地质和海洋学的发展 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