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达拉斯·斯麦兹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

研究总结
电视节目的政治经济分析
该研究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电视节目的制作、传播和消费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电视产业中权力、资本和意识形态的交织关系。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该研究不仅对电视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还进一步探讨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成果的创新性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电视产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
2
3
分析电视市场的垄断程度、竞争格局以及市场结构对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电视市场的垄断与竞争
探讨电视产业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电视产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分析不同产权结构下的电视治理机制以及其对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研究目的
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范围与限制
本研究主要针对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进行研究,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
研究范围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西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电视理论和实践,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则未能进行深入探讨。
对政策制定的参考
该研究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为电视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意见。
对电视产业的启示
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电视是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传播学概论》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作业答案

厂霍夫兰
'赖利夫妇
厂拉斯韦尔歹
29、卢因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
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
第一个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概念
从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30、沉默的螺旋概念最早见于谁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
卡茨
罗杰斯
蒂奇诺
诺依曼
31、最早提出“意见领袖”这一概念的是()。
效果;
²
暗示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分析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
²
报纸对较长时期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排列影响较大;
²
电视的热点化效果比较突出;
²
报纸的新闻报道形成议程的基本框架;
²
电视新闻则挑选最主要的议题加以突出强调;
播、人际传播和()。
劣势意见的沉默
社会公众对事务的“理性讨论”
优势意见的疾呼
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
9、传播学批判学派正式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的(
50年代
r60年代W
厂70年代
r80年代
10、“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
“镜子”式报道机构
厂“真实反映环境”的机构
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传播效果的探讨,着眼点是(
态度层面
行为层面
舆论层面
2、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整个世界缩成了“地球村”
2麦克卢汉该
厂英尼斯
r麦奎尔
广阿特休尔
3、提出“热媒介冷媒介”区分的是()。
传播学政治经济学派

69传播学政治经济学派以英国雷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学者戈尔丁和默多克为代表。
政治经济学派主要依据马克思关于“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的论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媒介所有制关系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媒介为垄断资本服务的本质。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西方传播学研究中另一个独特的流派。
在北美和欧洲,学术界基本上将传播政治经济学等同于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
这个流派完全有别于美国的经验学派,它着重分析西方传播体制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从而揭示文化工业的复杂性和通过资本实现的文化活动对社会过程的影响。
通过对传播的所有权、生产、流通和受众消费等层面的分析,传播政治经济学试图展现传播的社会权力关系。
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北美、欧洲以及第三世界国家都颇有影响,它和起源于英国、着重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文化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的文化研究一道,形成西方传播学领域的批判学派。
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术起源和发展传播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分析政治经济压力与限制对传播与文化实践的影响,以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如何左右传播的内容与形式的;二、研究传播产业在信息化全球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上升地位。
虽然传播政治经济学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但它不是对这一理论生搬硬套的结果,也不是抽象学术的产物。
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兴起过程中,有两个具体因素不可忽视:一、20世纪30、40年代的反法西斯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和西方激进社会运动对世界不平等的经济文化体系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的挑战。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不但与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运动密不可分,而且一开始就超越了方法论民族主义的局限, 使传播研究具有了真正的全球视野。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大体包括三个阶段:(1)随着平面媒体、电子媒体和电信从中型、通常是家族控制的企业演变成20世纪工业秩序中的大企业,传播政治经济学开始分析传播业的产业结构和资本积累过程,以及大型传播公司的权力运用问题。
从三种传媒经济理论看微博

生产 、分 配以及消费为基础,建构 了媒体与大众之间复杂 的 情 ,成为媒介赢得一席之地的关键战略 。微博 的碎片化与低 经济 关系。在 争夺受众有限注意力资源的过程中 ,媒体制造 门槛 恰逢其时的到来 。微博主要用短消息的形式来发布 ,不 焦 点,创造精 彩。但是注意力分配不可能很平均 ,在注意力 需要 在语言方面进行复杂的创作编排 ,人们可 以随 时随地 发
一
微博 ,即长度在 10 4 个字 以内的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
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 而微博大大缩减 ”
随着对传媒与社会 互动 的深 入认识,一种新的呼声开始 了找 到特 定对 象的过程 。与此同时,微博中人际关系结构也 诞 生。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吴信训和陈积银老师提 出“ 传媒经 减少至 四层 : 自己;朋 友;朋友的朋友;你不经意看到的某 济是舆论经济” 。这一理论立足“ 意力经济” 影响力经济” 注 和“
提 升先进文化 的影响力与指导作用 ,以提 高国民素质。
二、从 三种经济理论 角度看微博的兴起
( )碎 片化—— 注意力 经济 的根 源 一
在信 息爆 炸时代,注意力资源的短缺成为显而易见 的事
济最需要 的是创新 。( ) 5 负面 的注意力也 比没有注意力好I 。
注意 力经 济理论将 注意力视为一种资源 ,以这种资源 的
最早关注注意 力经济这 一概 念的是传 播政治经济学理论 泰斗 、美 国学者达拉斯・ 斯麦兹 。迈克尔- 高尔德哈伯在 《 注意 力经济与 网络 》和 《 意的售卖 》给出 了注意力经济的主要 注 观 点。( )网络/ 1 信息社会 中物质不是稀缺的,信息也不是稀 缺 的,而注意 力是稀缺 的。( )注意力的稀缺性导致 了它可 2 以转化 为财富。( )注意力比货 币更加重要 。( )注意力经 3 4
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达拉斯_斯麦兹

[收稿日期] 2001-04-03[作者简介] 郭镇之(1951-),女,云南昆明人,北京广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文章编号] 1002-5685(2001)03-0058-06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达拉斯#斯麦兹t 郭镇之(北京广播学院,北京,100024)[内容提要] 达拉斯#斯麦兹不仅是一位倾向于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而且是一位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身体力行者。
他开辟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建立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批判学派。
他是将学术分析、政策研究和行为参与结合为一体的典范。
其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有/受众商品论0、/依附理论0等;其实践贡献体现在积极参与并影响了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运动,并始终关注传播领域的公共利益和公共控制。
[关键词] 传播政治经济学 受众商品论[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0把马克思墓碑上这句著名的话献给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泰斗达拉斯#斯麦兹(Dallas W #Smythe),无疑是最合适的。
因为,他不仅是一位倾向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而且是一位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身体力行的活动家。
斯麦兹是将学术分析、政策研究和行为参与结合为一体的典范。
是他,开辟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建立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批判学派。
他参与并影响了呼吁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国际运动,并始终关注传播领域的公共利益和公共控制。
一、斯麦兹的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斯麦兹1907年生于加拿大。
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系受业,1928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
斯麦兹在加州伯克利接受了广博的经济学知识的教育。
尽管当时在学术界,保守的经济学派占上风;但是在伯克利,制度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是研究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斯麦兹在学校里专心研究经济史和理论史,他对政府工作报告和文件很感兴趣,认为它们提供了进行政治经济分析的重要条件。
传播政治经济学北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评介

传播政治经济学专辑291传播政治主人介马俊摘要传播政治经济学作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兴起于20世440年代的美国,后逐渐在G+和欧洲扩散。
在G+地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其开创者达拉斯•斯麦兹和其后继者赫伯特•席勒。
斯麦兹通过其“逆时针”的一生,对传播政策、传播技术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受众商:论”和"媒介依附论”;席勒则用激进的批判风格,提出了媒介帝国主义和文化宰制等重要概念,批判信息自由流通的神话,对信息不平等导致的社会危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关键词传播政治经济学达拉斯•斯麦兹赫伯特•席勒为了能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进行更的,首先需要以某个对其学术派别进行。
,传播学有欧洲学派和学派。
欧洲学派:的传播学者加•默多克及戈为代表。
他们在对经济基础决建行修正的基础上,偏向对大众文化的学批判。
学派-和加•席勒为主要代表。
加拿大学者•是该学派的开创人,“受众商品论”著称,并从媒体消费角度对传播学进行了重新定位。
•席勒际视角研究媒体与文化,建作者简介,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
电子邮箱:*****************。
基金项目为2019年陕社学“一带一路”背景下秦地文化对外传播研究(2019N016)的性成果。
292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立了传播、信息与的联系,其最大是创立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主要对北美学派的两大代表其主要观点进行,一步完善传播学的学科体系。
一、达拉斯•斯麦兹及其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一)人物生平-1907年生于加拿大,后随加州,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获得学学士和博士学位。
伯克来是左翼思潮和社动的大本营,也是制度学派的,制度学和马克思主义都很活跃。
克利,斯麦兹深受制度学的影响,并于马克思主义学说。
当时,制度学代表第就在此任教,斯麦兹深受其影响第对主度行的系析成为析主传播工业运作的思想来源。
《传播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

《传播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琼州学院附中黄明云这篇读书报告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算是对《传播政治经济学》一书的评论,第二部分算是我对传播政治经济学本身的理解。
第一部分关于《传播政治经济学》《传播政治经济学》是加拿大学者文森特•莫斯可的作品,也算这一学科的集大成者——这句话是我瞎掰的,反正我觉得这本书写了不少人,基本交待清楚了这个东西是什么。
总的来说,此书回顾了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亚当•斯密,李嘉图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主要的经济学流派思想,并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理论以及成果,同时就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三个动态过程进行了论述。
本书的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分类,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分类。
《传播政治经济学》一书在介绍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主要代表人物和其思想时,莫斯可主要介绍了达拉斯•斯密塞与赫伯特•席勒两位学者。
达拉斯•斯密塞。
作为这个领域的开创人,他以“受众劳动论”著名于传播学界,是他使得传播政治经济学正式走进学院体制,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在于他对于媒体消费的研究重新定义的传播政治经济学。
他将媒体受众视为创造交换价值的消费行为。
“他率先研究媒体中广告内容与非广告内容的联系,以及媒体这两种所谓功能的象征性关系。
”赫伯特•席勒。
他是从国际经济视角研究媒体与文化的先驱,他也建立了传播、信息与政治经济的理论联系。
他对美国大众文化的传播,直接引发了日后在传播学、媒体研究与文化研究中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其他的学者,不管是欧洲抑或北美,提及人数众多,故不赘述。
书中第四、五、六章就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三个动态过程进行了论述,我基本只看了大标题。
本书花费了大量的文笔,大致说明说在商品化中一方面传播过程和传播科技对经济学中的商品化的一般过程起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商品化过程其实渗透到传播过程与传播制度中,也会对传播这种社会实践产生影响——这主要包括内容的商品化、受众的商品化、传播劳动的商品化等。
国内外数字劳动研究综述

国内外数字劳动研究综述作者:韩雪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20期摘要:在查阅数字劳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发现已有研究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关键性问题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具体而言,在数字劳动的概念方面,存在物质劳动与非物质劳动之争;具体形式方面,存在四种形式和两种形式之争;在劳动形式方面,存在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之争,在数字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否受资本剥削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为了更好地研究数字劳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分析框架,加强国内外学界在数字劳动领域的研究对话,为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规避数字资本控制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数字劳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政治经济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劳动形态和劳动模式结构,数字劳动逐渐代替了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成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
深入对数字劳动的研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由之路。
一、国外学界的数字劳动研究(一)数字劳动的起源当前国外学者通常会将数字劳动的研究起源追溯到以达拉斯·斯麦兹为代表的传播政治经济学。
1977年,斯麦兹就在《传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盲点》一文中提出了受众商品论,通过受众、媒介、广告商三者的关系阐述了资本主义传媒广告市场的运行机制,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盲点”之争。
他认为媒体之所以为受众提供免费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获得忠诚度从而购买商品。
媒介竞争的本质不在于传统媒体所生产的商品,而在于“受众”本身,即媒介将受众的忠诚度、注意力作为一种“商品”出售给广告商,同时受众又将注意力聚焦到“广告”上,由此构成了“受众劳动”,这种“受众劳动”就是数字劳动的雏形。
数字劳动一词最早由意大利学者蒂兹纳·特拉诺瓦在《免费劳动:为数字经济生产文化》(2000)一文中正式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