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希腊哲学

合集下载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特征:这时期哲学的显著特征是伦理化倾向。伦 理化是以伦理学为核心或者归宿,哲学主要目标 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追求幸福。(伊壁鸠鲁的 快乐主义) 原因:一方面是城邦瓦解造成的社会动荡和融合, 深刻而全面的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们在迅速变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普遍渴望 安宁和谐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罗马人和东方人的 实用态度和宗教信念侵入希腊哲学内部,怀疑主 义和相对主义引起的无谓争吵也从内部毁坏了希 腊人固有的思辨理性精神。
伊壁鸠鲁简介 原子论的自然观的内容 伊壁鸠鲁原子论的自然观与德谟克利特原 子论自然观的比较
伊壁鸠鲁简介
伊壁鸠鲁(希腊文Έπίκοσρος 英文 Epicurus, 公元前341~前270年) 伊壁鸠鲁 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 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结合起来。 伊壁鸠鲁生于公元前341年的 萨摩斯,但父母亲都是雅典人,他在18岁 时搬到雅典,之后曾去过小亚细亚,并在 那里受到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影响,公元前 307年开始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学派,这个学 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
原子和虚空
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首先,他们已可感的事实为标准,肯定存在东西是众多的,变动的。 既然存在的东西是充实的,那么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充实是可 以分割的。因为只有分割才能产生出众多充实的东西;只有在众多 的充实东西之间留有空隙,才会发生从一个过渡到另一个运动和变 化。 第二部,如果没有虚空,则充实之间没有间隙,如果没有间隙,则 充实东西不会彼此分开而形成众多的东西;同样,如果没有间隙,则 充实的东西不会移动。既然充实的东西众多和运动的不可否认的事 实。那么“虚空”对于事物的发展和存在都是必不可少的。“充实” 揭示的是万物存在的原则,“虚空”是解释运动的可能性,两者都 是本原。 第三部。原子是充实的最小单位。原子是不生不灭的存在,原子构 成的事物又是可以分割的,分割是需要虚空的。所以原子既满足所 需要的不生不灭的性质,又符合感觉到的生灭变化的事实。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一、晚期希腊哲学的特点1、延续时间长公元前322---公元后529两个历史时期:希腊化时期:前323亚历山大去世----前30罗马征服埃及罗马帝国时期2、特征沿袭古希腊哲学传统,新老学派共存,有别于新兴的基督教哲学。

哲学关注的中心为伦理问题。

二、斯多亚学派(Stoicism,又译斯多葛主义)“斯多亚”(stoa)原意“画廊”(一)概况:1、延续五百多年。

分早、中、晚三期。

2、创始人为芝诺(Zeno of Citium 前336-264))Zeno of Citium爱比克泰德塞涅卡(Seneca)“无论如何都别说我失去了某物,而要说我已把它归还。

您的孩子死了吗?——他被归还了。

您妻子死了吗?——她被归还了。

您失去了财产?——它们难道不也是归还了吗?”------塞涅卡(二)按照自然(本性)生活1、德行是最高的善。

德性就是合乎或顺从本性而生活2、去掉欲望,保持理性,顺应自然,用意志战胜情感。

3、神主宰世界,一切皆必然的,人要服从命运(芝诺与奴隶)4、幸福就是“不动心”三、伊壁鸠鲁派创始人伊壁鸠鲁(epicuru s前342-207),创“花园”学校。

卢克莱修(Lucretius前99-前55)是其学说的杰出阐述者。

(一)发展原子论1、提出原子有重量(及形状有限)2、原子下落有偏斜(二)快乐主义(hedonism)1、感觉是善恶标准,快乐就是幸福2、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快乐就是: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

3、人不应畏惧死亡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了。

四、怀疑主义(skepticism)创立于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前后延续500年左右创始人:皮罗(Purron,又译为皮浪或毕洛,约公元前360-270年)晚期怀疑主义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塞克斯都·恩披里克(Sekstus Empiricus,公元2世纪中叶人)1、悬搁判断一切可感事物、一切可知对象都是相对的。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框架
二、斯多亚派的哲学体系
哲学体系
基 础 逻辑学
自然哲学
伦理学
一个动物
哲学
灵魂
骨骼和腱
有肉的 部分
逻辑学
自然哲学
伦理学
鸡蛋
哲学
蛋黄
蛋壳
蛋白
逻辑学
自然哲学
伦理学
肥沃的 田地 围绕田 地的篱笆
哲学
果实
土壤或 果树
逻辑学
自然哲学
伦理学
哲学 体系
自然哲学---物理学 按照自然生活 伦理学
命运和自由选择
2.
评价:后人评价他在这个城市从事哲
学多年,在各方面都是善人,鼓励年轻 人恢复德性和节制,走上正道。他的生 活是所有人的榜样。
2.克里尼雪斯-----来自小亚细亚的阿萨
斯。 他以顽强的毅力学习和实践芝诺的 教导,以热烈的情感颂扬神,把芝诺的 自然哲学 和伦理学进一步神学化。
3.克吕西普---克里尼雪斯的继承人,
3.伦理学与神学更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与 罗马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相协调,为统 治阶级提供精神支柱。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宏观层 次上
被动的本原是质料,能动的本原是“逻各斯” 或“理性”,两者结合为运动着的形体。
质料---只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实体或存 在,只有理性才赋予存在以运动的能力。
理性--以自身能量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 等级,理性所规定的形体也相应被排列 成无生命物、植物、动物、人和神。
无生命物:最低级的“普纽玛 ”,给予质料以 内聚力,使之形成单一的整体。 植物:内聚力+生长力→“种子理性”它控制 着生命的生长,扩大和繁殖过程。

第3章晚期希腊哲学

第3章晚期希腊哲学

第3章晚期希腊哲学3.1 考点归纳一、概述1.晚期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这两个时期的哲学是传统希腊哲学的延续,表现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思想特征。

晚期希腊哲学历经800余年,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新老观念的碰撞,因而派系林立,传承复杂。

除了柏拉图学园和吕克昂学园在维护传统而外,主要的流派是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

2.特征(1)没有全新的体系出现哲学家们基本上是以某位或某派前人的思想成果为依据,加以改造或发挥,演绎出自己的结论。

(2)伦理化倾向这一时期无论哪一派哲学都是以伦理学为核心来建构理论的,都是以灵魂安宁或生活幸福为主要目标,且缺乏前人那种学以致知的思辨风格。

3.原因(1)社会剧变的反应城邦制的瓦解,马其顿人和罗马人的政权交替,造成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与融合,人们普遍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

(2)学术发展的结果随着亚历山大里亚城文化地位的确立和人们视野的开阔,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逐渐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几何学、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等领域逐步脱离哲学而分化出去。

(3)缺少自然科学的支持当时的自然科学尚处在萌芽状态,这使希腊人对自然的认识停留在经验和猜测的层面,难以进一步向前发展。

(4)哲学内部的争论早期和中期希腊哲学家的思辨精神,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绝对主义哲学形态,遭到了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抨击。

二、伊壁鸠鲁主义1.伊壁鸠鲁(1)简介伊壁鸠鲁出生于雅典,到过萨摩斯等地,在那里熟悉了德谟克利特的著作。

18岁返回雅典求学,约36岁时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人称“花园”。

(2)哲学思想研究真理标准的准则学,自然及其生灭的物理学和人生及其目的的伦理学。

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安宁,享受人生的幸福,就必须认识宇宙自然的本性。

因而在他的哲学中,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则是目的。

2.准则学(1)真理标准的分类①感觉是绝对真实的,没有什么能驳倒感觉。

②预见是储藏于心灵中的把握、真实的意见、观念或普遍思想,它是对外在东西的回忆。

西方哲学智慧06晚期希腊哲学

西方哲学智慧06晚期希腊哲学

3.物理学:对原子论的发展
伊壁鸠鲁在物理学中继承了德谟克利特 的原子唯物主义。他在坚持德谟克利特 的原子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同时,也 作了一些重要的补充和修正,对原子唯 物主义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 提出原子有三种运动:因重量而垂直下 落的运动、稍微偏离直线的偏斜运动以 及由此而产生的碰撞运动。
伊壁鸠鲁的原子运动偏斜论,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不断地受到攻击。 有人攻击这个学说是“很幼稚地虚构出来的”谎言。马克思在他 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 别》一文中指出了伊壁鸠鲁这个学说的伟大意义,认为它在原子 唯物主义的体系中承认了偶然性的存在,从而打破了“命运的束 缚”。我们已经知道,德谟克利特只承认必然性,而不承认偶然 性,结果走上宿命论。相反地,伊壁鸠鲁认为原子除了由于它的 重量而产生的垂直下落的运动外,“在极不确定的时刻和极不确 定的地点,它们会从它们的轨道稍稍偏斜。”这意味着伊壁鸠鲁 在承认必然性的同时,也承认偶然性的存在。 因此可以说,这个理论不仅用朴素的观点说明了事物是怎样由原 子组合而成的,而也是直接反对宿命论的,为他的快乐主义伦理 学提供了哲学根据。
波菲利
他所著《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导论》对西欧中世纪 哲学和形式逻辑的研究影响很大。书中对一般(种、 属)和个别事物的关系提出 3个问题: ①种和属是真实存在的还是纯粹理智的产物? ②如果它们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们是有形体的还是 无形体的? ③它们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外的,还是存在于感性事 物之内的? 这些问题成为中世纪唯名论与实在论长期争论的焦点。
2、晚期斯多葛学派 、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罗马人在实践方面越 来越深地陷入到纵欲主义的泥淖,斯多葛学派 也相应地采取了一种越来越偏激的禁欲主义姿 态。顺应自然和服从命运仍然是晚期斯多葛派 的基本观点,只是其基调比早期斯多葛派更加 阴郁、更加悲观。他们取消了奴隶和主人在人 格上的差别,甚至主张应当宽恕你的敌人,对 后来的基督教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伊壁鸠鲁主义 斯多亚学派 怀疑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
第一节 伊壁鸠鲁主义


伊壁鸠鲁 (公元前342一公元前 270) 生于雅典,到过萨摩斯 等地,在那里熟悉了德 谟克利特的著作,18 岁返回雅典求学,大约 36岁时创办了自己的 学校,人称“花园”。 此后他一直在学校里从 事学术工作,终年72 岁。。

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核心的问题是德性, 他们认为:德性就是合乎或顺从自然而生 活,由于“自然”即“本性”,因而德性 就是合乎或顺从本性而生活,如果一个人 使自己的本性与宇宙本性和谐一致,遵从 宇宙本性行事,那么他就具有了德性。这 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宿命论观点。
二、中期斯多亚学派

西塞罗 公元前106-43年。 古罗马著名政治 家、演说家、雄 辩家、法学家和 哲学家。出身于 古罗马的奴隶主 骑士家庭,以善 于雄辩而成为罗 马政治舞台的显 要人物。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简介


“晚期希腊哲学”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征服和其后出现的几个王国,将希腊 文化扩张开来,与不同的文明相混合,形成了一种不同于 古典希腊文化的新文化,史称“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1世纪,罗马崛起,征服了马其顿和埃及,从而结 束了希腊化时期,开始了罗马时代。公元395年,罗马分 裂为东西罗马两个部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 人摧毁,而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则苟延残喘,直到1453年 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灭。


与以前的哲学相比,晚期希腊哲学有两个显著的 特征。一是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没有提出新的理 论学说,通常是以前人的思想成果为依据加以改 造或发挥,而且由于理性思辨的衰微,带有退回 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前去的倾向,从而使他 们的思想具有比较浓厚的感性色彩。 二是因为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使人们陷入 了对生与死等人生哲学问题的思考之中,所以这 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具有伦理化的倾向。

09第九讲 晚期希腊哲学概论

09第九讲 晚期希腊哲学概论

一旦这样的整体为发展的社会生活关系所破裂,一 个基本的后果就是,个人开始逐步地从这个整体中 分离出来,他开始逐渐从个人的立场而不是从前自 己所附属的城邦整体的立场来看待整个世界,这样, 一种完全个人主义的世界观对于他来说就是必然的, 他现在更多地是从个人的命运的角度来理解他自己 的个人生活和世界生活,而世界生活对于他来说由 于缺乏了从前的那种城邦式的整体的秩序,也仿佛 像是变幻莫测的命运一般,他作为个人完全没有能 力来对抗它,而只能听任它的摆布。这样,在强大 的命运面前如何照看自己的个体生命,安慰自己的 个体灵魂,就成为了这样的个人所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而这在哲学上也就很自然地表现为应当如何

在斯多亚学派的物理学中,我们看到了古 代自然观的一种典型形态,这就是强调自 然的整体的和谐统一。在斯多亚学派看来, 整个宇宙是一个活生生的、处于发展之中 的、互相联系的、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特 殊的个体都从属于这个整体,是这个整体 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同样也不例外, 它也从属于宇宙这个更高的统一体。而这 个统一的宇宙就构成了自然,我们人就生 活在这个自然之中。
第九讲
晚期希腊哲学概论
如果说古典希腊时期的哲学是以城邦作为 它的基本研究视野的话,那么构成晚期希 腊哲学的基本研究视野的却是从城邦中分 离出来的个人。换句话说,古典希腊哲学 是以城邦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的,它对 世界的描述实际上是以一种古代特征极其 浓厚的城邦生活作为自己理论的现实基础 的;而晚期希腊哲学的理论立足点则是个 体的人,这是些从古老的城邦生活中分离 出来的单个的个人,它们构成了晚期希腊 哲学理论的现实基础。
克利西普《论目的》:
“有德性地生活等于根据自然的实 际过程中的经验而生活。我们每个人 的本性都是整个宇宙的本性的一部分。 因而目的就可定义为顺从自然而生活; 换句话说,顺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本 性以及宇宙的本性而生活。”

古希腊哲学史纲

古希腊哲学史纲

古希腊哲学史纲
古希腊哲学史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时期和流派:
1. 预苏格拉底时期(前6世纪-前5世纪):这个时期出现了
一些早期的哲学思想家,如泰勒斯、安纳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等人。

他们致力于寻求宇宙的起源和本质。

2. 苏格拉底时期(前5世纪):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方法是通过对话和质疑来寻求真理。

苏格拉底对伦理道德和人类智慧的研究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家。

3. 柏拉图时期(前5世纪-前4世纪):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
学生,他的哲学体系被称为柏拉图学派或新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关注于理论形式、理性和灵魂的观念,并认为真理存在于超验的世界中。

4. 亚里士多德时期(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哲学体系被称为亚里士多德学派。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各个领域,他强调通过观察和归纳来获得知识。

5. 后期希腊哲学(前3世纪-公元6世纪):这个时期出现了
各种各样的哲学学派,包括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新柏拉图主义等。

这些学派各自有着不同的哲学观点和主题,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古希腊哲学史纲展示了希腊古代哲学家们对世界和
人类的思考和探索,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和观点,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1)从时间上讲,指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学园这段时期,在大希腊和罗马流传的哲学,也叫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

2)从包括的哲学学派讲,指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以柏拉图追随者组成的学园派和以亚里士多德追随者组成的逍遥派等的哲学。

3)从哲学特征讲:1、它是逐渐衰落的希腊哲学。

2、它具有明显的伦理化的倾向,即以伦理学为核心或归宿,哲学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追求幸福。

与此同时,哲学也变得追求实用。

伊壁鸠鲁派主要观点:
1、以感觉主义出发,认为善或幸福就是快乐,恶就是痛苦。

2、认为快乐是有层次的,而最高的快乐是静态快乐,即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或者说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而在二者之中尤以心灵“宁静”为紧要。

他为此反对把“享乐”当“快乐”,享乐被认为是无止境地追求满足欲望,总是与痛苦伴随。

斯多亚派的伦理学
在斯多亚派看来,伦理学是哲学的核心和目的,自然哲学是基础,逻辑学是手段。

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比喻。

斯多亚派的所有伦理学观点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按照自然生活”。

认为自然指世界的本性,即“逻各斯”、“正确理性”等,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律生活
三、怀疑派(Skepticism)
晚期希腊的怀疑主义哲学一般被认为有三个时期:
1)早期:2)中期:3)晚期:
(一)皮罗的怀疑主义(皮罗主义)
皮罗(Pyrrhon、约公元前365——前270年)
1、认为任何认识都是不可能的。

2、认为“悬搁”不仅是一种认识态度,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3、认为不动心或宁静的心境就是最高的善的体现。

(二)恩披里柯的怀疑主义的五个论据:
四、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osm)
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
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的观点:
1、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三个。

2、认为太一是无所不包的统一性。

3、认为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叫“流溢”。

4、“流溢”过程:
5、认为人的灵魂可上升或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