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希腊哲学概述

合集下载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框架
二、斯多亚派的哲学体系
哲学体系
基 础 逻辑学
自然哲学
伦理学
一个动物
哲学
灵魂
骨骼和腱
有肉的 部分
逻辑学
自然哲学
伦理学
鸡蛋
哲学
蛋黄
蛋壳
蛋白
逻辑学
自然哲学
伦理学
肥沃的 田地 围绕田 地的篱笆
哲学
果实
土壤或 果树
逻辑学
自然哲学
伦理学
哲学 体系
自然哲学---物理学 按照自然生活 伦理学
命运和自由选择
2.
评价:后人评价他在这个城市从事哲
学多年,在各方面都是善人,鼓励年轻 人恢复德性和节制,走上正道。他的生 活是所有人的榜样。
2.克里尼雪斯-----来自小亚细亚的阿萨
斯。 他以顽强的毅力学习和实践芝诺的 教导,以热烈的情感颂扬神,把芝诺的 自然哲学 和伦理学进一步神学化。
3.克吕西普---克里尼雪斯的继承人,
3.伦理学与神学更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与 罗马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相协调,为统 治阶级提供精神支柱。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宏观层 次上
被动的本原是质料,能动的本原是“逻各斯” 或“理性”,两者结合为运动着的形体。
质料---只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实体或存 在,只有理性才赋予存在以运动的能力。
理性--以自身能量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 等级,理性所规定的形体也相应被排列 成无生命物、植物、动物、人和神。
无生命物:最低级的“普纽玛 ”,给予质料以 内聚力,使之形成单一的整体。 植物:内聚力+生长力→“种子理性”它控制 着生命的生长,扩大和繁殖过程。

第3章晚期希腊哲学

第3章晚期希腊哲学

第3章晚期希腊哲学3.1 考点归纳一、概述1.晚期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这两个时期的哲学是传统希腊哲学的延续,表现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思想特征。

晚期希腊哲学历经800余年,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新老观念的碰撞,因而派系林立,传承复杂。

除了柏拉图学园和吕克昂学园在维护传统而外,主要的流派是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

2.特征(1)没有全新的体系出现哲学家们基本上是以某位或某派前人的思想成果为依据,加以改造或发挥,演绎出自己的结论。

(2)伦理化倾向这一时期无论哪一派哲学都是以伦理学为核心来建构理论的,都是以灵魂安宁或生活幸福为主要目标,且缺乏前人那种学以致知的思辨风格。

3.原因(1)社会剧变的反应城邦制的瓦解,马其顿人和罗马人的政权交替,造成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与融合,人们普遍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

(2)学术发展的结果随着亚历山大里亚城文化地位的确立和人们视野的开阔,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逐渐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几何学、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等领域逐步脱离哲学而分化出去。

(3)缺少自然科学的支持当时的自然科学尚处在萌芽状态,这使希腊人对自然的认识停留在经验和猜测的层面,难以进一步向前发展。

(4)哲学内部的争论早期和中期希腊哲学家的思辨精神,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绝对主义哲学形态,遭到了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抨击。

二、伊壁鸠鲁主义1.伊壁鸠鲁(1)简介伊壁鸠鲁出生于雅典,到过萨摩斯等地,在那里熟悉了德谟克利特的著作。

18岁返回雅典求学,约36岁时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人称“花园”。

(2)哲学思想研究真理标准的准则学,自然及其生灭的物理学和人生及其目的的伦理学。

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安宁,享受人生的幸福,就必须认识宇宙自然的本性。

因而在他的哲学中,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则是目的。

2.准则学(1)真理标准的分类①感觉是绝对真实的,没有什么能驳倒感觉。

②预见是储藏于心灵中的把握、真实的意见、观念或普遍思想,它是对外在东西的回忆。

西方哲学智慧06晚期希腊哲学

西方哲学智慧06晚期希腊哲学

3.物理学:对原子论的发展
伊壁鸠鲁在物理学中继承了德谟克利特 的原子唯物主义。他在坚持德谟克利特 的原子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同时,也 作了一些重要的补充和修正,对原子唯 物主义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 提出原子有三种运动:因重量而垂直下 落的运动、稍微偏离直线的偏斜运动以 及由此而产生的碰撞运动。
伊壁鸠鲁的原子运动偏斜论,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不断地受到攻击。 有人攻击这个学说是“很幼稚地虚构出来的”谎言。马克思在他 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 别》一文中指出了伊壁鸠鲁这个学说的伟大意义,认为它在原子 唯物主义的体系中承认了偶然性的存在,从而打破了“命运的束 缚”。我们已经知道,德谟克利特只承认必然性,而不承认偶然 性,结果走上宿命论。相反地,伊壁鸠鲁认为原子除了由于它的 重量而产生的垂直下落的运动外,“在极不确定的时刻和极不确 定的地点,它们会从它们的轨道稍稍偏斜。”这意味着伊壁鸠鲁 在承认必然性的同时,也承认偶然性的存在。 因此可以说,这个理论不仅用朴素的观点说明了事物是怎样由原 子组合而成的,而也是直接反对宿命论的,为他的快乐主义伦理 学提供了哲学根据。
波菲利
他所著《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导论》对西欧中世纪 哲学和形式逻辑的研究影响很大。书中对一般(种、 属)和个别事物的关系提出 3个问题: ①种和属是真实存在的还是纯粹理智的产物? ②如果它们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们是有形体的还是 无形体的? ③它们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外的,还是存在于感性事 物之内的? 这些问题成为中世纪唯名论与实在论长期争论的焦点。
2、晚期斯多葛学派 、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罗马人在实践方面越 来越深地陷入到纵欲主义的泥淖,斯多葛学派 也相应地采取了一种越来越偏激的禁欲主义姿 态。顺应自然和服从命运仍然是晚期斯多葛派 的基本观点,只是其基调比早期斯多葛派更加 阴郁、更加悲观。他们取消了奴隶和主人在人 格上的差别,甚至主张应当宽恕你的敌人,对 后来的基督教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伊壁鸠鲁主义 斯多亚学派 怀疑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
第一节 伊壁鸠鲁主义


伊壁鸠鲁 (公元前342一公元前 270) 生于雅典,到过萨摩斯 等地,在那里熟悉了德 谟克利特的著作,18 岁返回雅典求学,大约 36岁时创办了自己的 学校,人称“花园”。 此后他一直在学校里从 事学术工作,终年72 岁。。

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核心的问题是德性, 他们认为:德性就是合乎或顺从自然而生 活,由于“自然”即“本性”,因而德性 就是合乎或顺从本性而生活,如果一个人 使自己的本性与宇宙本性和谐一致,遵从 宇宙本性行事,那么他就具有了德性。这 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宿命论观点。
二、中期斯多亚学派

西塞罗 公元前106-43年。 古罗马著名政治 家、演说家、雄 辩家、法学家和 哲学家。出身于 古罗马的奴隶主 骑士家庭,以善 于雄辩而成为罗 马政治舞台的显 要人物。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简介


“晚期希腊哲学”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征服和其后出现的几个王国,将希腊 文化扩张开来,与不同的文明相混合,形成了一种不同于 古典希腊文化的新文化,史称“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1世纪,罗马崛起,征服了马其顿和埃及,从而结 束了希腊化时期,开始了罗马时代。公元395年,罗马分 裂为东西罗马两个部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 人摧毁,而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则苟延残喘,直到1453年 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灭。


与以前的哲学相比,晚期希腊哲学有两个显著的 特征。一是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没有提出新的理 论学说,通常是以前人的思想成果为依据加以改 造或发挥,而且由于理性思辨的衰微,带有退回 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前去的倾向,从而使他 们的思想具有比较浓厚的感性色彩。 二是因为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使人们陷入 了对生与死等人生哲学问题的思考之中,所以这 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具有伦理化的倾向。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第六章晚期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1)从时间上讲,指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学园这段时期,在大希腊和罗马流传的哲学,也叫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

2)从包括的哲学学派讲,指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以柏拉图追随者组成的学园派和以亚里士多德追随者组成的逍遥派等的哲学。

3)从哲学特征讲:1、它是逐渐衰落的希腊哲学。

2、它具有明显的伦理化的倾向,即以伦理学为核心或归宿,哲学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追求幸福。

与此同时,哲学也变得追求实用。

伊壁鸠鲁派主要观点:1、以感觉主义出发,认为善或幸福就是快乐,恶就是痛苦。

2、认为快乐是有层次的,而最高的快乐是静态快乐,即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或者说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而在二者之中尤以心灵“宁静”为紧要。

他为此反对把“享乐”当“快乐”,享乐被认为是无止境地追求满足欲望,总是与痛苦伴随。

斯多亚派的伦理学在斯多亚派看来,伦理学是哲学的核心和目的,自然哲学是基础,逻辑学是手段。

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比喻。

斯多亚派的所有伦理学观点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按照自然生活”。

认为自然指世界的本性,即“逻各斯”、“正确理性”等,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律生活三、怀疑派(Skepticism)晚期希腊的怀疑主义哲学一般被认为有三个时期:1)早期:2)中期:3)晚期:(一)皮罗的怀疑主义(皮罗主义)皮罗(Pyrrhon、约公元前365——前270年)1、认为任何认识都是不可能的。

2、认为“悬搁”不仅是一种认识态度,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3、认为不动心或宁静的心境就是最高的善的体现。

(二)恩披里柯的怀疑主义的五个论据:四、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osm)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的观点:1、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三个。

2、认为太一是无所不包的统一性。

3、认为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叫“流溢”。

09第九讲 晚期希腊哲学概论

09第九讲 晚期希腊哲学概论

一旦这样的整体为发展的社会生活关系所破裂,一 个基本的后果就是,个人开始逐步地从这个整体中 分离出来,他开始逐渐从个人的立场而不是从前自 己所附属的城邦整体的立场来看待整个世界,这样, 一种完全个人主义的世界观对于他来说就是必然的, 他现在更多地是从个人的命运的角度来理解他自己 的个人生活和世界生活,而世界生活对于他来说由 于缺乏了从前的那种城邦式的整体的秩序,也仿佛 像是变幻莫测的命运一般,他作为个人完全没有能 力来对抗它,而只能听任它的摆布。这样,在强大 的命运面前如何照看自己的个体生命,安慰自己的 个体灵魂,就成为了这样的个人所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而这在哲学上也就很自然地表现为应当如何

在斯多亚学派的物理学中,我们看到了古 代自然观的一种典型形态,这就是强调自 然的整体的和谐统一。在斯多亚学派看来, 整个宇宙是一个活生生的、处于发展之中 的、互相联系的、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特 殊的个体都从属于这个整体,是这个整体 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同样也不例外, 它也从属于宇宙这个更高的统一体。而这 个统一的宇宙就构成了自然,我们人就生 活在这个自然之中。
第九讲
晚期希腊哲学概论
如果说古典希腊时期的哲学是以城邦作为 它的基本研究视野的话,那么构成晚期希 腊哲学的基本研究视野的却是从城邦中分 离出来的个人。换句话说,古典希腊哲学 是以城邦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的,它对 世界的描述实际上是以一种古代特征极其 浓厚的城邦生活作为自己理论的现实基础 的;而晚期希腊哲学的理论立足点则是个 体的人,这是些从古老的城邦生活中分离 出来的单个的个人,它们构成了晚期希腊 哲学理论的现实基础。
克利西普《论目的》:
“有德性地生活等于根据自然的实 际过程中的经验而生活。我们每个人 的本性都是整个宇宙的本性的一部分。 因而目的就可定义为顺从自然而生活; 换句话说,顺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本 性以及宇宙的本性而生活。”

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希腊哲学是指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系列哲学思想和学说,它在欧洲哲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希腊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典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

古典阶段是希腊哲学的开端,也是最为辉煌的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们主要关注人类的本质和宇宙的本源,他们的研究对象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家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赫拉克利特。

柏拉图的思想强调精神世界的至高无上性,他主张将理智和感性相结合,通过哲学来寻找真理。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实证主义,他的哲学体系中包括逻辑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等多个方面。

而赫拉克利特则主张宇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整体,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

中期阶段是希腊哲学的一个过渡期,这个时期主要是由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等一些小型学派主宰。

斯多亚学派主张一种自然的伦理学,他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生活。

伊壁鸠鲁学派则主张唯物主义和享乐主义,他们认为人类的目的是追求快乐和幸福。

后期阶段是希腊哲学的一个相对衰落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由新柏
拉图主义和斯多亚主义等学派主宰。

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家是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和斯多亚主义者艾皮库罗斯。

普罗提诺主张通过神秘主义和宗教信仰来探寻真理,而艾皮库罗斯则主张将哲学与信仰相结合。

总之,希腊哲学是欧洲哲学传统的基石,它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希腊化时期 梗概 罗马时期 新的四个学派和两个老的学派 新老学派的区别 伊壁鸠鲁生平 花园派 《格言集》和《学说要点》 原子论的自然观 自然的和必需的 第一种区分(三类快乐) 自然的但不必需的 既不自然也不必需 伊壁鸠鲁派(原子论) 快乐的分类 第二种区分 快乐主义 第三种区分 强烈但不持久的快乐 平静而长久的快乐 动态快乐 静态快乐 快乐主义的影响 快乐主义的影响和评价 快乐主表人 哲学体系 本原 主动的本原 被动的本原 物理学 普纽玛 宏观层次 宇宙观层次 晚期希腊哲学 斯多亚派(赫拉克利特) 顺应命运 忧伤 按照自然生活 不顺应命运(非理智的情感) 恐惧 欲求 快乐 天命和命运 命运和自由选择 “近因”和“主因” 物理世界 伦理领域 世界城邦和自然法 世界城邦 自然律 不可知论 怀疑派(学园派) 悬搁判断 不动心 完全消极的状态 随遇而安的态度 普罗提诺 第一本体“太一” 流溢说 新柏拉图主义(柏拉图) 第二本体“理智” 第三本体“灵魂” 可感世界 人的灵魂 灵魂的上升 公元前529年关闭雅典的哲学学校(象征性事 件) 希腊哲学的衰落 衰落的原因 内因 希腊哲学的优越性也孕育着危险 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在哲学内部对哲学发展的 阻碍 外因 基督教的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晚期希腊哲学的评价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是看
不到处于乱世、衰亡和没落时期的哲学,往往具
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深刻的体验。 它是整个希腊哲学史的构成部分,而且反映了希 腊哲学的走向和命运,有其独特的地位。
不了解这一阶段哲学的演变,就不理解希腊文 化与希伯来文化的交融,也难以对欧洲基督教 化作全面的理解。
3、主要哲学思想:
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包括三个部分:
1)准则学:研究真理标准以及获得认识的途径 (是伊
壁鸠鲁哲学的导论或入门);
2)物理学:研究自然及其生灭;
3)伦理学:研究人生及其目的。
(1)准则学(认识论)
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
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实在,认识是由事物所发生 的“影像”透入我们的感官的孔道所引起的 感觉是认识的来源,是判定真假的标准 理性不能推翻感觉,感觉本身毫无错误,错误 只存在于对感觉的解释和判断中
靠的,值得怀疑的。我们不能说现象 是什么,只能说它显得是什么或看来 是什么。
2)“悬搁”不仅是一种认识态度,而且也是一种生 活态度。
3)不动心或宁 静的心境就是 最高的善的体 现
既然现象是不真实的,我们 无权作出关于现象的判断, 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沉默 (搁置判断),毫不动摇地坚 持不发表任何意见。
2、主要哲学思想:
(1)自然哲学
亚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主要来源于赫拉克利 特的火本原说和“逻各斯”的思想,又吸收 了阿那克西美尼的“气”学说和亚里士多德 的关于质料和形式的学说。 主要特征:对自然的神化或精神化的解释, 反过来也是对神的世俗化和自然化的解释。
主要观点:
1)宇宙的两种原则:主动原则和被动原则 被动原则是不具性质的实体,即质料;主动原则 是内在于这种实体中的理性,逻各斯或神。它们二 者结合为运动着的形体 2)决定宇宙万物变化的原动力是原始的火(神) (原始的火——气——水——土——火) 3)神与世界的关系: 如同人的灵魂与肉体,神是世界的灵魂,故宇宙万 物本原是神,即逻各斯 4)世界是无限的轮回
(2)原子论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观与德谟克利特的自 然哲学观一脉相承,属于原子论。但伊壁 鸠鲁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进行了发展: 原子形状有限 在原子的性质中加入了“重量”性质。 认为原子的下落运动会产生偏斜。
伊壁鸠鲁对原子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哲 学意义:
由于原子有了重量,增强了原子自己运动的说
服力 由于存在原子的偏斜运动,丰富了对原子运动 形式的认识 由于原子的偏斜运动产生于原子的直线运动,
增加了对运动的偶然性的认识,说明了事物生
成中具有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3)伦理学
主张并追求快乐。主要观点: 其一,人的最高幸福是快乐,快乐是幸福生活 的始点和终点,任何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 快乐是善,痛苦是恶。 其二,快乐是有层次的,虽然并非所有的肉欲 都要杜绝,但最高的快乐是静态快乐,即身体 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或者说身体健康和 心灵宁静,而在二者之中尤以心灵“宁静”为 紧要。
1、犬儒学派的来历 犬儒学派是希腊化时代最早的哲学派别。创始 人安提西尼 (或译安提斯泰尼 ),最著名的 代表为狄奥根尼(Diogenes)。之所以称为犬 儒学派有两种说法:1)该学派创始人安提西尼 曾经在一个称为“快犬”(Cynosarges)的运动 场演讲,因此得名。2)该学派的人生活简朴, 像狗一样地存在,被当时其他学派的人蔑称为 “犬”(cyno)。
西方哲学史
晚期希腊哲学
重点掌握
晚期希腊哲学概况(存在的时代背景、 哲学主题和特点、主要流派及其演变) “五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哲 学主张 对晚期希腊哲学的总体评价
一、晚期希腊哲学概况
(一)存在时间
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又称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
公元前322、323年 公元529年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211页,商务印 书馆,1987)
(六)阅读书目:
1 、 [ 德 ]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 卷,211页,商务印书馆 2 、马克思博士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一卷,第7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6月第2版
二、哲学流派的哲学主张
(一)犬儒学派
(2)伦理学
伦理学是斯多亚学派学说的重心,在斯多亚 派看来,伦理学是哲学的核心和目的,自然 哲学是基础,逻辑学是手段。对三者的关系 进行比喻。 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讨论了诸如动机、善恶、情感、德性、目的、 第一价值和行为、责任、行为的价值趋向和 回避等很多问题,但核心的问题是德性。
1)公民与城邦的关系解体,公民成为失去城邦 传统纽带的个体 2)从马其顿至罗马时期,希腊人与外邦人、野 蛮人的界线消灭,形成了“大世界”的观念。
2、历史与哲学的关系
以往的公民与城邦的关系转化为个体与世界的
关系。从城邦中游离出来的个体,犹如偏离运 动中的原子。如何把握个人在世界中的地位, 求得个人在捉摸不定的碰撞和流变中的身心安 宁,成了世人关注的中心。对于这个问题的不
(五)关于晚期希腊哲学的评价
1、一般评价
希腊哲学从早期发展到中期,在柏拉图和亚 里士多德那里达到了顶峰,到了晚期,已是 走向衰落的阶段,在本体论、认识论上没有 多大的发展,只是对三段论有所补充,在伦 理学方面提出一些新思想。
因此,晚期希腊哲学一直被看得 无足轻重
2、受轻视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对这一时期的研究资料掌握有限, 所知甚少,而又未作深入研究。从较长的历 史跨度来看,不了解希腊哲学的来龙去脉,
提示:
早期的皮浪怀疑主义并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理 论,只是奠定了怀疑派的基础。真正使其具有 理论形态的是晚期怀疑主义。
在所有的世界国家中,无论是城邦、种族还是 阶级的界限都被消除,每个人在“最高权力下 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2)认为世界城邦遵循“自然律”或“自然 法”。
(四)怀疑主义
1、怀疑主义产生
怀疑主义由皮浪创立于公元前 4世纪末, 在公元前200多年达到顶点,前后延续五百 年左右,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实践 性阶段,中期的批判性阶段和晚期的系统性却可以控制对待 命运的态度,正确的态度是顺从命运,也就是理性的 态度,它的特点是“不动心”,不动心是幸福目标。 4)不顺从命运的态度是非理性的情感,具体为忧伤、 恐惧、欲求和快乐。因此他们与伊壁鸠鲁派的快乐主 义是对立的。
(3)政治学
1)提出“世界城邦”和“世界公民”或“世界 国家”观念。
2、 怀疑主义基本观念
人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性。伊壁鸠鲁主义和斯
多亚学派的观点是独断论,无论是感觉还是理
性都是不可相信的,人们只能通过对一切保持
沉默,不作判断,才能达到一种“不动心”的
境界,以此来谋求灵魂的安宁。
3、早期(皮浪:创始人)的怀疑主义
1)任何认识都是不可能的。
感觉现象是存在的,但现象的真实性 和我们关于现象所作出的判断是不可
2、犬儒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
犬儒学派的主要教条是:人要摆脱世俗的利益 而追求唯一值得拥有的善。犬儒学者相信,真 正的幸福并不是建立在稍纵即逝的外部环境的 优势。每人都可以获得幸福,而且一旦拥有, 就绝对不会再失去。人毋须担心自己的健康, 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
(二)伊壁鸠鲁学派
1、伊壁鸠鲁学派简介
就很难把握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基本方向。
3、不同的观点和我们研究的空间
晚期这个界定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不应等 同于学术理论上的低谷,或者是希腊哲学达 到顶峰之后的一个尾声
这一时期内,时间跨度很大(历经八百多年), 学术思想纷呈,学派林立,人物众多,相互争 论辩驳,包含了许多深刻内容和丰富的思想, 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如果说,过去对自然和社会有过哲学的沉思和 辉煌的哲学篇章,那么,晚期希腊对人生哲理、 对人的精神生活和追求的探讨,则是前苏格拉 底和古典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德国著名哲学史家文德尔班认为:
“由于希腊生活的理想世界已分崩离析,由于民族的 宗教日益淹没在客观世界的习俗中,由于被剥夺了独 立性的和破碎的政治生活不再唤起虔诚,每个人在心 灵深处深深感到只有依靠自己;因此更迫切需要人生 目的的科学理论,更迫切需要保证个人幸福的智慧了”
其三,构成快乐生活的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 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
观念”
注意: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不是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 ,应该说他有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与精神愉悦二 者进行结合的企图,以克服只强调其中一个方 面的不足。但是,对于如何处理二者的矛盾, 他还不能说明清楚。
(三)斯多亚学派
2)折中性的中期斯多亚学派:
罗马人征服希腊化地区之后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约公元前146年—前27年。代表有巴内修 (Panaetius、约公元前180年—前110年)和波 赛唐纽斯( Poseidonius、约公元前 135 — 前 51 年)。
3)务实性的晚期斯多亚学派:
罗马帝国时期,约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 代表有斯涅卡(Seneca、公元前4—公元65年、 尼禄的教师和大臣)、爱比克泰德 (Epictetus、55—135年,据说是奴隶)河 马可· 奥斯留(Marcus Aurelius、121—180 年,是公元161—180年在位的皇帝)。
(3)斯多亚学派的阶段划分 (以时间先后和思想特点为依据)
1)理论性的早期斯多亚学派:
约公元前 4世纪 ——公元前 2世纪的希腊化时 期,创始人为芝诺( Zero、公元前 336 — 前 264年,他讲学的地方叫“斯多亚”),其他 代 表 有 克 里 尼 雪 斯 ( Cleantlies、 公 元 前 331 — 前 232 年)和克吕西甫( Chrisippus、 约公元前280—前206年)
当时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创始人伊壁鸠
鲁,因为在一座花园式住宅讲学,人称“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