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综合征

合集下载

罗马标准Ⅲ

罗马标准Ⅲ

胃肠器质性疾病会出现许多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食物通过或排便困难等。

根据病理学改变可以对器质性疾病做出诊断,有时可通过医疗技术将其治愈,但目前对于功能性疾病还了解甚少且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使人们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个事件发生于30年前,它使疾病的模式开始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第二个事件发生于20年前,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使人们能够对FGID进行量化。

对胃肠道动力的评估有了很大进展,可以用恒压器检测肠道敏感性,对肽类物质、粘膜免疫、炎症、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都为胃肠疾病的正确诊断做出了贡献。

第三个重要事件发生在过去10年,治疗FGID的各种新药被研制和生产出来。

在FGID领域还面临新的挑战,包括进一步了解精神因素和消化道的关系,基础神经递质的功能如何在患者中表现为临床症状。

针对FGID的研究新进展制定了罗马Ⅲ标准(表1)。

功能性胃肠病的病理生理学1. 遗传因素某些人可能注定会发展为FGID,而对于其他人,环境因素可能更重要。

2. 早期家庭因素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可能增加FGID的危险。

3. 心理因素虽然心理因素不用来定义和诊断FGID,但的确会影响FGID的发生。

4. 动力异常在正常人,严重的心理或环境压力可使食管、胃、小肠和结肠的运动加快。

与正常人相比,FGID患者的特点是遇到压力后胃肠运动加快。

5. 内脏高敏感性内脏高敏感性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许多胃肠疾病的疼痛和胃肠道运动相关性差。

这些患者在肠道充气膨胀时痛阈降低,并可使内脏痛的躯体区域扩大。

6. 炎症大约一半IBS患者活化的粘膜中炎症细胞增加。

7. 菌群一些IBS患者肠道中可能存在细菌过度生长,菌群对FGID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8. 脑-肠轴双向作用脑-肠轴通过双向信息传递将胃肠道功能与中枢的情感和认知中心联系在一起。

外部或内在的感受信息可影响胃肠道感觉、运动、分泌和炎症。

小反刍兽疫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防控措施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1252020.21·0 引言近年,广西自治区田东县羊养殖产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各种传染性疾病也呈现高发趋势,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

其中小反刍兽疫病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

为严格控制重特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该地区的畜牧兽医站坚持每年春秋两季认真落实重特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制度,辖区范围内的羊养殖场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免疫率高达100%。

但从总体的发展情况分析,疫情防控压力仍然较大。

为进一步落实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异病的防控能力,打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阻击战,该县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安排人员对规模养殖场、集市、屠宰加工场所进行全面摸排和监督检查,责任到人,严格落实包场监督工作机制。

及时开展物资采购、分配和发放,全面开展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

以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新调入畜禽、交通沿线为重点,扎实开展消毒灭源工作。

针对疫病防控工作的各个环节,开展查漏补缺,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截止到2019年年底,对辖区范围内的规模化养殖场中,小规模养殖场和途经的羊群进行持续不间断的检疫,共检查山羊、绵羊超过1万头以上,没有发现存在重特大传染性疾病,确保本地区羊养殖安全。

1 流行特点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外观呈现圆形或者长丝状,具有特殊的囊膜,对紫外线、乙醚、氯仿等十分敏感,干燥和碱性环境中能长时间生存,但对热和干燥环境抵抗能力较弱,60 ℃环境下30 min 即可将其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如3%福尔马林溶液、5%石炭酸溶液均可将其快速杀死[1]。

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呼吸道传播感染。

患病羊和带毒羊的排泄物分泌物中携带大量病毒,是疾病传播的主要来源。

易感羊群和患病羊直接接触或者接触被患病源污染的环境,造成感染发病。

2 临床症状该种疾病发生十分突然,在发病第2~3天体温达到高峰期,最高升高到42 ℃,持续发热3~4 d ,患病羊多在发热的后期死亡。

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又叫羊瘟、胃炎肺肠炎综合症,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动物。

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发病机理:患病动物,通过接触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的污染物,经过呼吸道进入体内,然后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引起免疫力下降、淋巴组织坏死、导致肺炎、支气管炎等继发感染。

前期2-3天会在消化、呼吸系统的黏膜上复制增殖,随后几天,就会出现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特点:小反刍兽疫首次在1942年西非发现,之后很快蔓延到非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07年7月,我国西藏首次爆发小反刍兽疫,死亡羊只达到262只。

之后几年,在甘肃、内蒙、宁夏、辽宁、江苏、山西、云南、贵州等地,都相继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小反刍兽疫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非常高,在雨季、冬季更易爆发。

不过小反刍兽疫病毒在自然环境下存活率很低,对热、紫外线等非常敏感,50℃条件下就很难存活,普通的消毒剂一般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所以在常态环境中一般不会长时间存活。

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传染源很多,例如水源、料槽、垫料,主要存在于感染动物的眼鼻分泌物、唾液、尿液、粪便。

小反刍兽疫治疗方案:对患病地区施行封锁、扑杀等措施,严格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对发病场实施隔离、监视,禁止带病动物、产品、饲料等转移,羊群与羊群之间避免接触。

易感动物饲养、生产、经营、加工等环节,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加强种羊调运检疫管理。

针对小反刍兽疫治疗,除了定期对风险羊群进行免疫接种外,还要使用羊全清配合刀豆素进行防治与治疗。

婴幼儿功能性胃肠病

婴幼儿功能性胃肠病

G2. Rumination Syndrome反刍综合征Rumination is the habitual regurgitation of stomach contents into the mouth for the purpose of self-stimulation.Rumination has the following clinical presentations: infant rumination syndrome, rumination in neurologically impaired children and adults, and rumination in healthy older children and adults.反刍是指胃内容物习惯性的反流入口腔,以达到自我消解的目的。

除了婴幼儿反刍综合征,健康或神经系统受损的年长儿和成人均可发生反刍。

G2.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umination Syndrome反刍综合症的诊断标准Must include all of the following for at least 2 months: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症状持续至少 2 个月:1. Repetitive contractions of the abdominal muscles,diaphragm, and tongue腹肌、膈肌和舌肌的反复收缩。

2. Effortless regurgit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which are either expelled from the mouth or rechewed and reswallowed胃内容物不费力反流,再从口腔吐出或者重新咀嚼后再次咽下3. Thre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满足以下3 项或以上:a. Onset between 3 and 8 months发病年龄为3~8 月龄b. Does not respond to management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regurgitation按GERD 和反流治疗均无效;c. Unaccompanied by signs of distress不伴有痛苦的表情d. Does not occur during sleep and when the infant is interacting with individuals in the environment睡眠时或与周围其他人交流时不发作Clinical evaluation. 临床评价:Infant rumination syndrome is rare, and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A recent questionnaire based study of 1447 mothers showed a prevalence of 1.9%. 婴幼儿反刍综合征比较少见,并且很少有文献报道。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与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与防控

中国动物保健2023.11疾病防治收稿日期:2023-02-22摘要: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也被叫作肺炎综合征、羊口炎、小反刍兽假性牛瘟等。

该病不仅会对羊养殖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然后着重探讨了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广大羊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流行;防控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与防控刘嫄1,朱在明1,刘繁华2,葛玉双1,郑鹏1,张治斌1(1.江苏淮安市淮安区苏嘴畜牧兽医服务站江苏淮安223235;2.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淮安2232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11.024羊小反刍兽疫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一旦暴发该病,势必会对羊养殖效益及羊养殖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羊养殖业发展,在当前背景下对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及防控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致病源小反刍兽疫病毒是引发羊小反刍兽疫的致病源,该病毒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均与牛瘟病毒较为类似,均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小反刍兽疫病外界抵抗能力较差,高温(>50℃)、碱性(pH >11)、酸性(pH <4)环境,以及2%氢氧化钠、75%酒精等常规消毒试剂均可将其灭活。

但是小反刍兽疫病毒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在冰箱和低温环境中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

2流行病学2.1易感动物羊小反刍兽疫的易感动物为山羊和绵羊,其中绵羊的易感性要明显低于山羊,并且染病后症状相较于山羊也会相对较轻。

除此之外,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山羊、绵羊易感性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欧洲品系的山羊、绵羊易感性会更强,而西非品系的山羊、绵羊易感性会相对较弱;幼龄羊易感性会更强,哺乳阶段的羔羊以及成年羊易感性会相对较弱[1]。

罗马3标准

罗马3标准

罗马标准II III的异同 罗马标准II,III的异同 II,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排除与症状相关的结构组织生化方面 的异常 相关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且至少有3 相关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且至少有3 个月完全符合诊断标准 排除GERD GERD的可能 排除GERD的可能 排除其他所知的组织病理学的动力异 常疾病
功能性烧心
--生理学特征 --生理学特征
目前认为内脏感觉异常在功能性烧心 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尚未证实
Fass R, Tougas G. Functional heartburn: the stimulus, the pain, and the brain. Gut 2002;51:885–892.
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
--诊断标准
胸部中线处不适或疼痛, 胸部中线处不适或疼痛,而非灼烧感 缺乏胃食管反流引发该症状的证据 缺乏胃食管动力疾病组织病理学的证据 ☆相关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且同时满足 相关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 以上条件3 以上条件3个月
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
--临床评估
首先排除心脏疾病 排除GERD GERD的可能 排除GERD的可能 ☆ 内镜 食管动态pH pH监测 ☆ 食管动态pH监测 ☆ 食管测压法 PPI药物治疗 ☆ PPI药物治疗
功能性烧心
--治疗 --治疗
小剂量的抗抑郁药物 应用巴氯芬治疗 外科抗反流手术
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
--定义
疼痛往往局限于胸骨中线, 疼痛往往局限于胸骨中线,具有内脏 痛性质为特征,多来源于食管, 痛性质为特征,多来源于食管,而不能用 其它原因解释. 其它原因解释.
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
--流行病学
因胸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15-30%显示 因胸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15-30%显示 15 正常. 正常. 不明原因的胸痛45岁以上组的发病率是 不明原因的胸痛45岁以上组的发病率是 45 15-34岁组的 岁组的2 15-34岁组的2倍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2007)

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2007)

专题讨论小儿功能性胃肠疾病文章编号:1005-2224(2007)01-0001-03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陈 洁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E 2mail:hzcjie@mail .hz .zj .cn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志码:A 在临床上,许多患者因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这些症状影响到日常生活而就医,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随诊,在许多患者并不能发现器质性疾病。

近20年来,引入了功能性胃肠病(functi onal gastr ointestinal dis order,FGI D )的概念和相应的诊治体系,对以上病症有了合理的解释,并在认识上出现了重要的转变,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是生物2心理2社会综合因素的结果,不能以单一疾病为基础的简单生物医学模式来解释,FGI D 由于动力改变、内脏敏感性增高和脑2肠轴调节障碍等多种病理生理异常所致。

1 功能性胃肠疾病概念自1984年开始在国际胃肠会议上对FGI D 进行专题讨论以来,已经成立了数十位专家组成的功能性胃肠病的专家委员会———罗马委员会,1994年制定出25种FGI D 的诊断标准,即罗马I 标准,功能性胃肠病(functi onal gastr ointes 2tinal dis order,FGI D )定义为有慢性或复发性消化道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和生化异常。

随着继续深入研讨FGI D 的诊断标准,经过参加国际研究和临床鉴定的10个工作组(包括1997年成立了FGI D 儿科专家工作小组)反复讨论和研究,历经4年,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诊断标准于1999年问世。

此后专家委员会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和他们的经验修改了罗马Ⅱ诊断标准,2006年推出FGI D 罗马Ⅲ标准,将功能性胃肠病分为八大类,即①功能性食管疾病,②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③功能性肠道疾病,④功能性腹痛综合征,⑤胆囊和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⑥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⑦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⑧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

从打嗝表现看健康问题

从打嗝表现看健康问题

从打嗝表现看健康问题作者: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8年第10期美國某健康专业杂志网站近日总结了打嗝的九个原因。

1. 刚吃完大餐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餐只能吃下1~1.5升的食物和饮料,超过这个数量,饭菜对胃部施加的压力就会增大。

胃里的气体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只能向上流入食道,然后从嘴里流出。

2. 吃饭速度太快吃饭的速度太快,或是边吃饭边闲聊,吞咽了比往常更多的空气,就会导致打嗝。

3. 吸入了过量的空气有时吃饭速度很慢,也会因为其他原因而吞咽过量的空气,这种打嗝称为吞气症。

很多原因会造成吞气症,如吸吮硬糖、咀嚼口香糖、吸烟,甚至是由于焦虑而过度换气。

4. 吃了某些食物吃了含有硫化合物的食物(如洋葱、花椰菜和其他十字花科蔬菜),打嗝的气味会格外臭。

其他可能造成打嗝的食物包括鸡蛋、肉、鱼和大蒜等。

虽然类似臭鸡蛋气味的打嗝本身是无害的,但过度打嗝可能预示着有潜在的消化问题。

例如,对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如果摄入了乳糖,消化不了的乳糖直接进入细菌密布的结肠,产生的气体就会导致打嗝和腹胀。

5. 爱喝气泡饮料爱喝苏打水或啤酒的人会因为这些饮料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而打嗝。

6. 可能有肠易激综合征如果打嗝的同时伴有其他胃肠道症状,如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那么这可能是扬易激综合征。

这种慢性疾病在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更高。

研究显示,反复打嗝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症状。

7. 胃酸逆流当打嗝伴随着烧心,胃酸逆流可能是罪魁祸首。

慢性胃酸反流也被称为胃食管反流疾病。

这种病的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吞咽困难、上腹部或胸部疼痛、声音嘶哑和感觉喉咙有肿块等。

喝过量咖啡会加重反流和打嗝,因为咖啡的酸性会刺激环肌,而环肌收紧后能防止胃液进入食道。

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应当限制对硫啡因、酒精、辣味或油腻食物的摄入量,或者少吃多餐,看看症状是否能得到改善。

8. 可能有胃炎打嗝也有可能是胃黏膜发炎的一个症状,尤其是伴有上腹部疼痛、恶心或呕吐,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刍综合征
一概述
反刍综合征是指将摄入不久的食物回流到口中,再嚼后咽下或吐出,不费力,不伴有腹不适、烧心或恶心。

一般不引起患者反感,甚至伴有满意的体验。

以男性为多,最常发生于婴儿和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及成人并可能出现致命的并发症(吸入性肺炎)。

智力正常者也可出现,通常为年轻患者。

常有家族史。

本病常被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二病因
反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由嗳气或吞咽起始,此时降低的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在胃食管间产生一共同腔。

有时因手指或舌刺激腭及咽引起。

发育正常的儿童反刍可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注意和关心或由于尝到反流食物的味道而引起的正性反馈。

也有认为反刍的发生是与食管与胃同时收缩的波峰有关,可能是由于腹内压突然增高所致。

部分学者认为,对于智力正常的成年人,反刍是一个熟练的嗳气反射过程,因为嗳气时LES的松弛时间延长。

三临床表现
表现为反复将部分未消化食物反流至口腔。

症状通常在进食后10分钟内出现,可持续至餐后1~2小时。

其特点是当食物变为酸味时,就停止了。

体重下降常见,可能与将反流食物吐出有关。

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性贪食症,为了控制体
重而将反流的食物吐出。

反刍对健康无害,但有些儿童可因此出现体重减轻或不利于身体发育。

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胃十二指肠测压时,可见压力峰(称为R波),形成腹压骤增的假象。

2.放射影像学
上消化道造影正常,可用于除外其他疾病。

胃排空扫描可用于除外胃轻瘫。

五诊断
诊断标准为过去1年中至少12周:①持续或复发性将新近摄入的食物回流到口再嚼并咽下;②无恶心呕吐;③回流物质变酸性时此过程停止;④无症状性胃食管反流、贲门失弛缓或其他动力疾病。

六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GERD、贲门失弛缓、胃轻瘫、呕吐、梗阻及假性梗阻。

七治疗
对于智力正常的成人患者,治疗以教育和解释为主,可采用生物反馈疗法。

对于智障患者,可采用行为限制疗法。

无需要药物和手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