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兴力量的崛起》word学案

合集下载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1(人民版必修1)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1(人民版必修1)
6、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兴力量的崛起
教学:
一、“欧洲人的欧洲”;(欧共体的形成)
1、欧共体的建立;
1)背景:
①两极格局,美苏争锋;②西欧国家经济恢复发展;
2)过程: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
A、时间:1951年4月;
3、从____________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到____________,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_______________年,日本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4、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暴涨,日本迎来了所谓的泡沫经济时代。
3、影响:
1)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2)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由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严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使美苏两极世界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___________”。
③1975年,共同体立法机构“_________”成立,由选民__________产生。
④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________进一步加强,共同体_______也加快了步伐。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重点难点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过程及影响;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兴力量的崛起》word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兴力量的崛起》word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兴力量的崛起》word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欧洲议会”;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不结盟运动兴起、表现和阻碍。

②、明白得:欧共体的阻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缘故;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

③、能力: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了解和把握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差不多技能;通过阅读和明白得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把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差不多技能;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差不多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辨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欧洲、日本)进展体会探寻中国进展的措施;通过横向比较,把握各国进展的道路及走向联合的缘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进展的必定趋势;恰当的经济政策能够补偿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不结盟运动的进展符合历史进展趋势。

教学课时:1、5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阻碍。

教学建议(1)、可采取提问:苏美两极相持格局是如何样形成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前导语,指出,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步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差不多显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导入新课。

(2)、关于“欧洲人的欧洲”①、欧洲走向联合的条件。

阅读教材第一段,从经济、政治两方面明白得欧洲共同体形成的缘故。

②、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及目标。

利用课文资料及图片,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过程的三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专题总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由两极走向多极化【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知识结构】新兴力量的崛起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的振兴多极化趋势出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现实因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国际地位下降。

(2)根本动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3)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

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联合有助于保障自身的安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误区警示]关于西欧走向联合的几个误区(1)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2)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前提。

(3)欧洲联合的特点是从经济领域开始逐渐走向政治联合,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1)过程:①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的意义: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2)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1)原因: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2)表现: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人民版历史必修1学案:9.2 新兴力量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1学案:9.2 新兴力量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新兴力量的崛起[学习目标]一、“欧洲人的欧洲”1.背景(1)经济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得到恢复。

(2)现实需要: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只有联合才能使欧洲得到稳定与发展。

(3)政治基础: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奠定了欧洲统一的政治基础。

2.进程(1)经济一体化(2)政治一体化①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②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

③20世纪80年代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加强,防务合作加快。

[思维点拨]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

欧共体成立后,在政治经济领域展开多方面合作,实力大大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和两极格局,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原因(1)经济: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外交: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科教:重视教育,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表现(1)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3.影响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推动其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名师指津]日本在战后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并非美国的扶植,而是日本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图解识记]战后日本的崛起三、东方巨龙的腾飞1.经济建设成就(1)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2)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2007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经济体。

2.国际地位(1)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1.背景(1)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历史i人民版9.2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

历史i人民版9.2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

历史i人民版9.2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高一〔〕班姓名:上课时间:[目标]: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2、表达中国振兴所历经的阶段与概貌,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

3、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4、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中国的使命感。

[重点]:欧共体,日本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影响[温故知新]:美国的冷战政策及苏联的应对?[知识结构]:Array1、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1〕背景:①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②联合有利于欧洲稳定发展被各国认同。

〔2〕成立:1951年,法、意、比、卢、荷、联邦德国六国建立了。

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

1967年,3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

〔3〕扩大:①更多国家加入进来。

②各国认识到需要政治联合——“用一个声音说话”、成立“欧洲议会”〔4〕影响:带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逐渐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变化。

2、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1〕促成因素:①制定了合乎本国国情的战略。

②对外依赖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政治经济扶植。

③政府加强投资和重视教育。

〔2〕表现:①50年代中期进入发展时期。

②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③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3、不结盟运动兴起〔1〕原因:二战后赢得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兴起: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推动下,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3〕基本主张:①奉行的宗旨和原那么。

②坚持反帝、反殖、反霸,维护世界和平;③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力量,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的。

新兴力量的崛起导学案(DOC)

新兴力量的崛起导学案(DOC)

新兴力量的崛起导学案设计者马桥梁审稿人:高一历史组 1课时【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

【知识链接】欧洲的一体化进程: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原因:①必要性:A、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本原因;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为与美苏抗衡,欧洲非联合不可。

B.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反战情绪非常强烈,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

C.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又相对贫乏,许多重要原料和市场过去都是从它们所属的殖民地获取,战后殖民地先后获得独立,这些渠道大大缩小或者被堵塞。

这就使西欧各国认识到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

②可能性:西欧实行一体化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

A.思想基础: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

B.经济基础:战后西欧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的高度发展。

C.政治前提:法德两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道路。

D.科技因素: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要求各国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与联系。

【自主学习】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原因(1)战后经济的: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2)认识到联合将有助于稳定与发展。

2、经过(1)经济一体化①年,的建立:包括(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

②年由六国组成和的成立:。

③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

(2)政治一体化法国总统提出奉行的外交政策,以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3、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的成立:4、影响: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增强了同抗衡的力量,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优秀学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优秀学案(5页)

专题九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学习目标】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备考指要】1.本讲内容在实践上与现实生活最为接近,很多高考试题以形象的新情境切入,考查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判断。

2.多极化趋势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欧共体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都比较手高考的青睐。

3.要注意世界眼光,从整体世界的宏大背景中认识和把握世界格局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力避就事论事的学习方法,从而做到切入点具体、背景宏阔、含义深刻的学习效果。

【自主学习】考点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①二战使________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恢复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

(2)进程①1951年,____、意、荷、比、卢、_____流过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________。

②________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

(3)作用①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________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①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________,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________使日本通过给美国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③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________。

④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________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提出成为________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②新独立国家为了摆脱________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________举行(3)政策和目标①奉行非集团和________的政策。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设计(无答案)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学习目标】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

2.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及谋求政治大国的表现。

3.知道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

4.理解上述政治经济实体的变化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动因。

【重点】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

【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8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力量的增强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一、欧洲联合1.背景:50年代初,欧洲经济恢复;欧洲各国的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2.过程:(1)1951年4月,法、德等六国建立了;1958年,组成和。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

(2)西欧经济的一体化带动了政治的一体化;1975年,成立了共同体的立法机构,80年代以后,共同体内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加快了步伐。

3.意义: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二、日本崛起1.原因: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制定合乎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扶植;日本政府重视;80年代后加大了发展的力度。

2.表现:日本的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影响: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日本80年代开始谋求的地位,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三、中国的振兴1、建国初期(1949~1956):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2)____________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______________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文革”时期(1966~1976):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兴力量的崛起》word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相持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进展的阻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进展的阻碍。

专题概述:本专题要紧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进展变化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止至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

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相持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持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从总的情形来看,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实际上确实是两极格局的形成、进展以及最终瓦解的过程。

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三时期:第一时期,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相持格局形成。

其要紧特点是:第一,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相互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固。

尽管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第二,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要紧作用。

第三,美苏“冷战”是斗争的要紧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相持、意识形状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美国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但攻中有守,苏联则处于战略防备态势,但守中有攻。

第二时期,战后的20世纪60、70年代,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进展,形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步形成。

欧洲共同体产生和进展,增强了西欧贸易竞争力,迅速兴起的日本、加之西欧与美国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强,西欧和日本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的法律关系。

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专门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进展中国家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这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大,各种力量的整合,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有力的冲击。

第三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格局处在一个动荡、分化、改组和多极化进展的新时期,出现出由剧变到缓慢进展的态势,显现了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终止,一超多强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的曲折进展趋势锐不可挡,和平与进展成为当今世界政治进展的主题。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形,明白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把握历史进展的时期特点。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差不多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明白得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展的专门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进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要点1、欧洲共同体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打算”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复原到战前水平。

然而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

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固与进展。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治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进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

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2、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缘故战后日本政府依照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进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要紧方针;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靠美国的爱护,进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缘故;专门是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进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3、中国外交方面政策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进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爱护世界和平和进展中做出了重要奉献。

4、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产生。

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爱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进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爱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本目重点和难点1、欧洲共同体的产生和进展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缘故3、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阻碍。

三、教学过程导入:由两极格局形成,以及两极格局对世界局势的阻碍导入本课。

教学:(一)欧洲人的欧洲20世纪50至70年代,是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复原和进展时期,借助马歇尔打算的援助,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大体复原到战前水平,随着西欧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他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将有助于其稳固与进展,因此,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1)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缘故A.雅尔塔体制使欧洲处于美苏两极操纵之下,既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威逼,又受到美国经济渗透、政治操纵的压力。

随着西欧各国的经济复原进展,要求摆脱美国操纵,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要求日益猛烈。

然而,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各国人民反战情绪专门强烈,他们迫切期望有一个和平稳固的环境来尽快复原和进展经济。

B.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唯独的出路在于“联合”,只有联合起来,西欧才能连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C.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又相对贫乏,许多重要原料和市场过去差不多上从它们所属的殖民地猎取,战后殖民地先后获得独立,这些渠道大大缩小或者被堵塞。

这就使西欧各国认识到要尽快进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

D.西欧各国的经济进展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经济联系也较紧密;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意识形状;法德两国逐步排除宿怨,实现和解;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

这一切说明,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复原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传统地位;因此,他们的联合第一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2)欧洲共同体的成立过程1951年,欧洲六国成立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的总部在布鲁塞尔。

1975年,共同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截了当选举产生。

80年代之后,欧共体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

(3)阻碍:促进了西欧经济进展和政局的稳固,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力量;改善和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关系。

史料链接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不管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等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所占比重则大大上升。

……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和谐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幸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进展……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选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读史感悟(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缘故是什么?(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出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阻碍?(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条件:摸索:日本战后经济快速进展的要紧缘故是哪些?补充、归纳:(1)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及援助;(3)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4)制定了外向型经济进展战略;(5)大力进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6)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2、表现:20世纪50年代,经济高速进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依旧世界上要紧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3、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由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进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政治朝着多极化方向进展。

与此同时,日本妄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史料链接材料一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显现顺差并逐年增加。

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亿美元。

材料二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多边自主外交”,与中国复原邦交,在阿以冲突中支持阿拉伯国家,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发言权,积极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世界当代史》读史感悟(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材料二反映了如何样的历史现象?联系材料一,分析显现这种局面的缘故。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1、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的中国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与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受挫形成鲜亮对比的,是中国改革的庞大成就。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走过照搬苏联模式的弯路,从1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通过20余年的探究,终于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庞大成就。

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形下,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逐步增强,对国际战略平稳的阻碍,专门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和战略平稳中,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论从史出什么缘故中国改革成功了,而苏联、东欧的改革相继受挫呢?(1)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一场崭新的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阻碍它的进程有国内外诸多因素。

然而,最要紧是由于指导思想与路线不同。

(2)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时期理论,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党的差不多路线,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而苏联、东欧的改革没有能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经济理论;没能完全把握本国的国情;苏联热衷于霸权主义,搞军备竞赛,干涉别国内政;东欧则没有完全摆脱苏联的干涉、操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