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视点
2024中考数学复习核心知识点精讲及训练—分式(含解析)

2024中考数学复习核心知识点精讲及训练—分式(含解析)1.了解分式、分式方程的概念,进一步发展符号感;2.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与代数恒等变形能力;3.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4.通过学习能获得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能感受学习代数的价值。
考点1:分式的概念1.定义: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2.最简分式: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3.分式有意义的条件:B≠0;4.分式值为0的条件:分子=0且分母≠0考点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做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是:A A M A A MB B M B B M⨯÷==⨯÷,(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考点3:分式的运算考点4:分式化简求值(1)有括号时先算括号内的;(2)分子/分母能因式分解的先进行因式分解;(3)进行乘除法运算(4)约分;(5)进行加减运算,如果是异分母分式,需线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后,分母不变,分子合并同类项,最终化为最简分式;(6)带入相应的数或式子求代数式的值【题型1:分式的相关概念】【典例1】(2022•怀化)代数式x,,,x2﹣,,中,属于分式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B【解答】解:分式有:,,,整式有:x,,x2﹣,分式有3个,故选:B.【典例2】(2023•广西)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B.x≠0C.x≠1D.x≠2【答案】A【解答】解:∵分式有意义,∴x+1≠0,解得x≠﹣1.故选:A.1.(2022•凉山州)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A.x=﹣3B.x≠﹣3C.x≠3D.x≠0【答案】B【解答】解:由题意得:3+x≠0,∴x≠﹣3,故选:B.2.(2023•凉山州)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A.0B.﹣1C.1D.0或1【答案】A【解答】解:∵分式的值为0,∴x2﹣x=0且x﹣1≠0,解得:x=0,故选:A.【题型2:分式的性质】【典例3】(2023•兰州)计算:=()A.a﹣5B.a+5C.5D.a 【答案】D【解答】解:==a,故选:D.1.(2020•河北)若a≠b,则下列分式化简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答】解:∵a≠b,∴,故选项A错误;,故选项B错误;,故选项C错误;,故选项D正确;故选:D.2.(2023•自贡)化简:=x﹣1.【答案】x﹣1.【解答】解:原式==x﹣1.故答案为:x﹣1.【题型3:分式化简】【典例4】(2023•广东)计算的结果为()A.B.C.D.【答案】C【解答】解:==.故本题选:C.1.(2023•河南)化简的结果是()A.0B.1C.a D.a﹣2【答案】B【解答】解:原式==1.故选:B.2.(2023•赤峰)化简+x﹣2的结果是()A.1B.C.D.【答案】D【解答】解:原式=+==,故选:D.【题型4:分式的化简在求值】【典例5】(2023•深圳)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3.【答案】,.【解答】解:原式=•=•=,当x=3时,原式==.1.(2023•辽宁)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原式=(﹣)•=•=x+2,当x=3时,原式=3+2=5.2.(2023•大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原式=﹣+====,当x=1时,原式==.3.(2023•西宁)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b是方程x2+x﹣6=0的两个根.【答案】,6.【解答】解:原式=[﹣]×a(a﹣b)=×a(a﹣b)﹣=﹣=;∵a,b是方程x2+x﹣6=0的两个根,∴a+b=﹣1ab=﹣6,∴原式=.1.(2023春•汝州市期末)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A.B.C.D.【答案】C【解答】解:A、=,不是最简分式,不符合题意;B、==,不是最简分式,不符合题意;C、是最简分式,符合题意;D、==﹣1,不是最简分式,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3秋•岳阳楼区校级期中)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A.不变B.扩大2倍C.扩大4倍D.缩小2倍【答案】B【解答】解:∵==×2,∴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扩大2倍,故选:B.3.(2023•河北)化简的结果是()A.xy6B.xy5C.x2y5D.x2y6【答案】A【解答】解:x3()2=x3•=xy6,故选:A.4.(2023秋•来宾期中)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A.﹣2B.0C.2D.【答案】C【解答】解:由题意得:x﹣2=0且3x﹣1≠0,解得:x=2,故选:C.5.(2023秋•青龙县期中)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A.3xy B.6x3y2C.6x6y6D.x3y3【答案】B【解答】解:分母分别是x2y、2x3、3xy2,故最简公分母是6x3y2;故选:B.6.(2023春•沙坪坝区期中)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A.B.C.D.【答案】A【解答】解;A、是最简二次根式,符合题意;B、=,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D、=﹣1,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故选:A.7.(2023春•原阳县期中)化简(1+)÷的结果为()A.1+x B.C.D.1﹣x【答案】A【解答】解:原式=×=×=1+x.故选:A.8.(2023•门头沟区二模)如果代数式有意义,那么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A.x≠2B.x>2C.x≥2D.x≤2【答案】A【解答】解:由题意得:x﹣2≠0,解得:x≠2,故选:A.9.(2023春•武清区校级期末)计算﹣的结果是()A.B.C.x﹣y D.1【答案】B【解答】解:﹣==.故答案为:B.10.(2023春•东海县期末)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可变形为()A.B.C.D.【答案】C【解答】解:=﹣,故选:C.11.(2023秋•莱州市期中)计算的结果是﹣x.【答案】﹣x.【解答】解:÷=•(﹣)=﹣x,故答案为:﹣x.12.(2023秋•汉寿县期中)学校倡导全校师生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小亮每天坚持读书.原计划用a天读完b页的书,如果要提前m天读完,那么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要多读的页数为(用含a、b、m的最简分式表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要多读的页数为:﹣=﹣=,故答案为:.13.(2023春•宿豫区期中)计算=1.【答案】1.【解答】解:===1,故答案为:1.14.(2023•广州)已知a>3,代数式:A=2a2﹣8,B=3a2+6a,C=a3﹣4a2+4a.(1)因式分解A;(2)在A,B,C中任选两个代数式,分别作为分子、分母,组成一个分式,并化简该分式.【答案】(1)2a2﹣8=2(a+2)(a﹣2);(2)..【解答】解:(1)2a2﹣8=2(a2﹣4)=2(a+2)(a﹣2);(2)选A,B两个代数式,分别作为分子、分母,组成一个分式(答案不唯一),==.15.(2023秋•思明区校级期中)先化简,再求值:(),其中.【答案】,.【解答】解:原式=÷(﹣)=÷=•=,当x=﹣1时,原式==.16.(2023秋•长沙期中)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5.【答案】,.【解答】解:原式=(﹣)•=•=,当x=5时,原式==.17.(2023•盐城一模)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原式=(+)•=•=•=x﹣1,当x=4时,原式=4﹣1=3.18.(2022秋•廉江市期末)先化简(﹣x)÷,再从﹣1,0,1中选择合适的x值代入求值.【答案】﹣,0.【解答】解:原式=(﹣)•=﹣•=﹣,∵(x+1)(x﹣1)≠0,∴x≠±1,当x=0时,原式=﹣=0.1.(2023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假设每个人做某项工作的工作效率相同,m个人共同做该项工作,d天可以完成若增加r个人,则完成该项工作需要()天.A.d+y B.d﹣r C.D.【答案】C【解答】解:工作总量=md,增加r个人后完成该项工作需要的天数=,故选:C.2.(2023秋•长安区期中)若a=2b,在如图的数轴上标注了四段,则表示的点落在()A.段①B.段②C.段③D.段④【答案】C【解答】解:∵a=2b,∴=====,∴表示的点落在段③,故选:C.3.(2023秋•东城区校级期中)若x2﹣x﹣1=0,则的值是()A.3B.2C.1D.4【答案】A【解答】解:∵x2﹣x﹣1=0,∴x2﹣1=x,∴x﹣=1,∴(x﹣)2=1,∴x2﹣2+=1,∴x2+=3,故选:A.4.(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中)对于正数x,规定,例如,,则=()A.198B.199C.200D.【答案】B【解答】解:∵f(1)==1,f(1)+f(1)=2,f(2)==,f()==,f(2)+f()=2,f(3)==,f()==,f(3)+f()=2,…f(100)==,f()==,f(100)+f()=2,∴=2×100﹣1=199.故选:B.5.(2023秋•延庆区期中)当x分别取﹣2023,﹣2022,﹣2021,…,﹣2,﹣1,0,1,,,…,,,时,计算分式的值,再将所得结果相加,其和等于()A.﹣1B.1C.0D.2023【答案】A【解答】解:当x=﹣a和时,==0,当x=0时,,则所求的和为0+0+0+⋯+0+(﹣1)=﹣1,故选:A.6.(2022秋•永川区期末)若分式,则分式的值等于()A.﹣B.C.﹣D.【答案】B【解答】解:整理已知条件得y﹣x=2xy;∴x﹣y=﹣2xy将x﹣y=﹣2xy整体代入分式得====.故选:B.7.(2023春•铁西区月考)某块稻田a公顷,甲收割完这块稻田需b小时,乙比甲多用0.3小时就能收割完这块稻田,两人一起收割完这块稻田需要的时间是()A.B.C.D.【答案】B【解答】解:乙收割完这块麦田需要的时间是(b+0.3)小时,甲的工作效率是公顷/时,乙的工作效率是公顷/时.故两人一起收割完这块麦田需要的工作时间为=(小时).故选:B.8.(2023春•临汾月考)相机成像的原理公式为,其中f表示照相机镜头的焦距,u表示物体到镜头的距离,v表示胶片(像)到镜头的距离.下列用f,u表示v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答】解:∵,去分母得:uv=fv+fu,∴uv﹣fv=fu,∴(u﹣f)v=fu,∵u≠f,∴u﹣f≠0,∴.故选:D.9.(2023•内江)对于正数x,规定,例如:f(2)=,f()=,f(3)=,f()=,计算:f()+f()+f()+…+f()+f()+f(1)+f(2)+f(3)+…+f(99)+f(100)+f(101)=()A.199B.200C.201D.202【答案】C【解答】解:∵f(1)==1,f(2)=,f()=,f(3)=,f()=,f(4)==,f()==,…,f(101)==,f()==,∴f(2)+f()=+=2,f(3)+f()=+=2,f(4)+f()=+=2,…,f(101)+f()=+=2,f()+f()+f()+…+f()+f()+f(1)+f(2)+f(3)+…+f(99)+f(100)+f(101)=2×100+1=201.故选:C.10.(2023春•灵丘县期中)观察下列等式:=1﹣,=﹣,=﹣,…=﹣将以上等式相加得到+++…+=1﹣.用上述方法计算:+++…+其结果为()A.B.C.D.【答案】A【解答】解:由上式可知+++…+=(1﹣)=.故选A.11.(2023秋•顺德区校级月考)先阅读并填空,再解答问题.我们知道,(1)仿写:=,=,=.(2)直接写出结果:=.利用上述式子中的规律计算:(3);(4).【答案】(1),;;(2);(3);(4).【解答】解:(1),=;=,故答案为:,;;(2)原式=1﹣+++...++=1﹣=;故答案为:;(3)==1﹣+﹣+﹣+⋯⋯+=1﹣=;(2)原式=×()+×()+×()+...+×()=()==.12.(2023秋•株洲期中)阅读下列材料:通过小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数可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而假分数都可化为带分数.如:.我们定义:在分式中,对于只含有一个字母的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假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小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真分式”.如,这样的分式就是假分式;,这样的分式就是真分式.类似地,假分式也可以化为带分式(即: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如:,;解决下列问题:(1)分式是真分式(填“真”或“假”);(2)将假分式化为带分式;(3)如果x为整数,分式的值为整数,求所有符合条件的x的值.【答案】(1)真;(2)x﹣2+;(3)﹣1或﹣3或11或﹣15.【解答】解:(1)分式是真分式;故答案为:真;(2);(3)原式=,∵分式的值为整数,∴x+2=±1或±13,∴x=﹣1或﹣3或11或﹣15.13.(2023秋•涟源市月考)已知,求的值.解:由已知可得x≠0,则,即x+.∵=(x+)2﹣2=32﹣2=7,∴.上面材料中的解法叫做“倒数法”.请你利用“倒数法”解下面的题目:(1)求,求的值;(2)已知,求的值;(3)已知,,,求的值.【答案】(1);(2)24;(3).【解答】解:(1)由,知x≠0,∴.∴,x•=1.∵=x2+=(x﹣)2+2=42+2=18.∴=.(2)由=,知x≠0,则=2.∴x﹣3+=2.∴x+=5,x•=1.∵=x2+1+=(x+)2﹣2+1=52﹣1=24.∴=.(3)由,,,知x≠0,y≠0,z≠0.则=,=,y+zyz=1,∴+=,+=,+=1.∴2(++)=++1=.∴++=.∵=++=,∴=.14.(2022秋•兴隆县期末)设.(1)化简M;(2)当a=3时,记M的值为f(3),当a=4时,记M的值为f(4).①求证:;②利用①的结论,求f(3)+f(4)+…+f(11)的值;③解分式方程.【答案】(1);(2)①见解析,②,③x=15.【解答】解:(1)=====;(2)①证明:;②f(3)+f(4)+⋅⋅⋅+f(11)====;③由②可知该方程为,方程两边同时乘(x+1)(x﹣1),得:,整理,得:,解得:x=15,经检验x=15是原方程的解,∴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15.15.(2023春•蜀山区校级月考)【阅读理解】对一个较为复杂的分式,若分子次数比分母大,则该分式可以拆分成整式与分式和的形式,例如将拆分成整式与分式:方法一:原式===x+1+2﹣=x+3﹣;方法二:设x+1=t,则x=t﹣1,则原式==.根据上述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将分式拆分成一个整式与一个分式和的形式,得=;(2)任选上述一种方法,将拆分成整式与分式和的形式;(3)已知分式与x的值都是整数,求x的值.【答案】(1);(2);(3)﹣35或43或﹣9或17或1或7或3或5.【解答】解:(1)由题知,,故答案为:.(2)选择方法一:原式==.选择方法二:设x﹣1=t,则x=t+1,则原式=====.(3)由题知,原式====.又此分式与x的值都是整数,即x﹣4是39的因数,当x﹣4=±1,即x=3或5时,原分式的值为整数;当x﹣4=±3,即x=1或7时,原分式的值为整数;当x﹣4=±13,即x=﹣9或17时,原分式的值为整数;当x﹣4=±39,即x=﹣35或43时,原分式的值为整数;综上所述:x的值为:﹣35或43或﹣9或17或1或7或3或5时,原分式的值为整数.16.(2023春•兰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通过小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数可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而假分数都可以化为带分数,如:.我们定义:在分式中,对于只含有一个字母的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假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小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真分式”.如,这样的分式就是假分式;再如:这样的分式就是真分式.类似的,假分式也可以化为带分式(即: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如:.解决下列问题:(1)分式是真分式(填“真分式”或“假分式”);(2)将假分式化为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2+.若假分式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a的值为1,0,2,﹣1;(3)将假分式化为带分式(写出完整过程).【答案】(1)真分式;(2)2+;1,2,﹣1;(3)x﹣1﹣.【解答】解:(1)由题意得:分式是真分式,故答案为:真分式;(2)==2+,当2+的值为正整数时,2a﹣1=1或±3,∴a=1,2,﹣1;故答案为:2+;1,2,﹣1;(3)原式===x﹣1﹣.1.(2023•湖州)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A.1B.0C.﹣1D.﹣3【答案】A【解答】解:∵分式的值为0,∴x﹣1=0,且3x+1≠0,解得:x=1,故选:A.2.(2023•天津)计算的结果等于()A.﹣1B.x﹣1C.D.【答案】C【解答】解:====,故选:C.3.(2023•镇江)使分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x≠5.【答案】x≠5.【解答】解:当x﹣5≠0时,分式有意义,解得x≠5,故答案为:x≠5.4.(2023•上海)化简:﹣的结果为2.【答案】2.【解答】解:原式===2,故答案为:2.5.(2023•安徽)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答案】x+1,.【解答】解:原式==x+1,当x=﹣1时,原式=﹣1+1=.6.(2023•广安)先化简(﹣a+1)÷,再从不等式﹣2<a<3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整数,代入求值.【答案】;﹣1.【解答】解:(﹣a+1)÷=•=.∵﹣2<a<3且a≠±1,∴a=0符合题意.当a=0时,原式==﹣1.7.(2023•淮安)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答案】,.【解答】解:原式=÷(+)=÷=•=,当a=+1时,原式==.8.(2023•朝阳)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3.【答案】,1.【解答】解:原式=[+]•=•=,当x=3时,原式==1.。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实数 (5)

6 实数学习目标1.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及实数的分类。
2.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知识详解1.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2. 实数按正、负数来分类:实数⎩⎪⎨⎪⎧ 正实数⎩⎪⎨⎪⎧ 正有理数正无理数0负实数⎩⎪⎨⎪⎧ 负有理数负无理数3.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4.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值得一提的是,实数既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又可以进行开方运算,其中正实数可以开平方。
5.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数填满。
6.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根据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
在计算的中间过程,所取的近似值要比要求的精确度多取一位小数,计算出最后结果,再将最后结果按精确度取近似值。
【典型例题】例1:下列各数中,是负数的是( )A .-2B .0C .0.3D【答案】A【解析】根据小于0的数是负数即可判断。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只填序号)①有理数,无理数统称实数②任何实数的相反数都是非负数③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⑤没有绝对值最小的实数【答案】②③④⑤【解析】①是实数的定义,正确;②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故命题错误;③数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故命题错误;④没有最小的无理数,故命题错误;⑤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0,故命题错误。
例3:和统称实数.【答案】有理数和无理数【解析】实数的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误区警示】易错点1:有理数和无理数1.现有下列说法:①有限小数一定是有理数;②无限小数一定是无理数;③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④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⑤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的立方,则这个数是0,±1.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答案】①③【解析】∵有限小数一定是有理数,∴①正确;∵无限小数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②错误;∵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③正确;∵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和0,∴④错误;∵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的立方,则这个数是0和1,∴⑤错误易错点2:实数的分类2. 3.14-π是.(填“有理数”或“无理数”)【答案】无理数【解析】根据实数的分类进行判断.【综合提升】针对训练1. 实数3的倒数是()A.- 1 3B.1 3C.-3 D.32. 如图,数轴上A、B5.1,则A、B两点之间表示整数的点共有()A.6个B.5个C.4个D.3个3. 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a、b,则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A.a+b<0B.-a<-bC.1-2a>1-2bD.|a|-|b|>01.【答案】B【解析】∵3×13=1,∴3的倒数是132.【答案】C【解析】∵12,5<5.1<6,∴A、B两点之间表示整数的点有2,3,4,5,共有4个3.【答案】C【解析】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2<a<-1,b>2,∴a+b>0,-a<b,故A、B错误;∵a<b,∴-2a>-2b,∴1-2a>1-2b,故C正确;∵|a|<2,|b|>2,∴|a|-|b|<0,故D错误.【中考链接】(2014年武汉)在实数﹣2,0,2,3中,最小的实数是()A.﹣2B. 0C. 2D. 3【答案】A【解析】﹣2<0<2<3,最小的实数是﹣2。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绝对值 (2)

2.3 绝对值学习目标1.会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
2.知道| a|的含义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能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知识详解1.相反数(1)相反数的定义像4和-4,3和-3,2.5和-2.5等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相反数的理解:①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即符号相反,数字相同,不能误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就行,例如:-1与2符号不同,但不是互为相反数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例如,5是-5的相反数,-5也是5的相反数③0的相反数为0是相反数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相反数的求法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
一个有理数a,它的相反数是多少呢?有理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可以是0,可以是负数,还可以是一个式子.比如:当a=2时,-a=-2,2与-2是互为相反数;当a=-1时,-a=-(-1),因为-1的相反数是1,所以-(-1)=1;当a=m+n时,-a=-(m +n),所以m+n的相反数是-(m+n).(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绝对值(1)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绝对值是一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离开原点的长度,如图中,点-4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则-4的绝对值就是4②绝对值是一个距离。
(2)绝对值的表示方法一个数a的绝对值记作|a|,读作a的绝对值.如,+4的绝对值记作|+4|,-8的绝对值记作|-8|。
(3)绝对值的代数意义①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②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③0的绝对值是0。
用式子表示为:|a|=⎩⎪⎨⎪⎧ a ,a>0,0,a =0,-a ,a<0.3.绝对值的性质(1)数轴上表示某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越近,它的绝对值就越小,到原点的距离越远,它的绝对值就越大。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绝对值

1.3 绝对值学习目标1.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表示法。
2. 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知识详解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及表示方法(1)概念: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2)表示方法:数a的绝对值记作︱a︳。
注意:(1)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3)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2. 绝对值的代数定义一般地,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绝对值的代数定义,用式子可以表示为:︱a︳=a(a>0)或0(a=0)或-a(a<0)。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有两种方法:(1)根据几何定义画数轴,利用它到原点的距离来求;(2)判断已知数的正、负或0,根据代数定义来求。
【典型例题】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表示-5的绝对值,等于-5B.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C.-10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所以-10的绝对值是10D.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两个,是0和1【答案】C【解析】例2①若|x|=2 013,则x=2 013;②2332-=+;③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1;④0没有绝对值;⑤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正确的个数为( ).A.1 B.2 C.3 D.4【答案】A【解析】绝对值是2 013的数是±2 013;2233-=,3322+=;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0的绝对值是0;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也是正数,0的绝对值是0.所以⑤正确.例3:|-2|的值等于()A.2B.-2C.±2D【答案】A【解析】|-2|=2【误区警示】易错点1:绝对值的值1. -4的绝对值是()A.4B.1 4C.-4D.±4【答案】A【解析】-4的绝对值是4易错点2:化简2.化简下列各数的符号:(1)-{-[+(-10)]};(2)-[-(+5)]【答案】(1)-{-[+(-10)]}=-10;(2)-[-(+5)]=5.【解析】【综合提升】针对训练1.求下列各式的值:|+2 013|,|-3.9|,-56-,-|+18|2.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11,-3.4,0,3 2 -3.13-=()A.3 B.-3C.1 3D.1 3 -1.【答案】|+2 013|=2 013,|-3.9|=3.9,-56-=-56,-|+18|=-18.【解析】2.【答案】|+11|=11,|-3.4|=3.4,|0|=0,33 22 -=【解析】可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即根据“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进行求解。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分数的除法

2.6 分数的除法学习目标1. 理解互为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知识详解1. 1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得到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
0没有倒数,a 的倒数是1a (a ≠0),q p 的倒数是pq (q ≠0,p ≠0),那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自然就为1。
甲数除以乙数(乙数不为零)就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即:(0,0,0)m p n q n m p n q m÷=⨯≠≠≠q 2. 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3. 被除数或除数中有带分数的先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运算。
【典型例题】例1:计算:338÷= 【答案】331138838÷=⨯= 【解析】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 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据此解答。
例2:计算:447÷= 【答案】4415477428÷=⨯= 【解析】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 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据此解答。
例3:计算: ×6=310【答案】331161010620÷=⨯=【解析】依据“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以及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误区警示】易错点1:分数除法1. 计算:20×=5 6【答案】5511 20662024÷=⨯=【解析】依据“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以及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易错点2:分数除法法则2. 计算:714 15÷=【答案】7711 1415151430÷=⨯=【解析】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 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据此解答。
【综合提升】针对训练1. 计算:105 13÷=2.计算:918 20÷=3. 计算:1751 21÷=1.【答案】10101251313513÷=⨯=【解析】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 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据此解答。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测量物体的高度

1·5测量物体的高度1.测量高度的仪器测角仪和皮尺测角仪是用来测量仰角和俯角的大小的,皮尺是用来测距离.2.测量倾斜角首先我们来自制一个测倾器(或测角仪、经纬仪等).一般的测倾器由底盘、铅锤和支杆组成.制作测角仪时应注意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0刻度线要重合,否则测出的角度就不准确.度盘的顶线PQ 与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0刻度线要互相垂直,并且度盘有一个旋转中心是铅垂线与PQ 的交点.当度盘转动时,铅垂线始终垂直向下.用测角仪测仰角步骤:1.把测角仪的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 在水平位置.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经对准较高目标M ,记下此时铅垂线指的度数.那么这个度数就是较高目标M 的仰角.原理:如图,要测点M 的仰角,我们将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 在水平位置.我们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 ,此时铅垂线指向一个度数.即∠BCA 的度数.根据图形我们不难发现∠BCA+∠ECB =90°,而∠MCE+∠ECB=90°,即∠BCA 、∠MCE 都是∠ECB的余角,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BCA =∠MCE.因此读出∠BCA 的度数,也就读出了仰角∠MCE 的度数.用测角仪测量一个低处物体的俯角和测量仰角的步骤是一样的,只不过测量俯角时,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低处的目标,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同样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铅垂线所指的度数就是低处的俯角.3.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底部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地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底部之间的距离.测出旗杆的高度(设旗杆的底部可以到达)步骤:1.在测点A 处安置测倾器(即测角仪),测得M 的仰角∠MCE=α.2.量出测点A 到物体底部N 的水平距离AN =l.3.量出测倾器(即测角仪)的高度AC =a(即顶线PQ 成水平位置时,它与地面的距离).根据测量数据,就能求出物体MN 的高度.原因:因为在Rt △MEC 中,∠MCE=α,AN=EC=l ,所以tan α=ECME ,即ME=tana ·EC =l ·tan α.又因为NE =AC =a ,所以MN =ME+EN =l ·tan α+a. 4.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底部不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不能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例如测量一个山峰的高度.要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如图所示):1.在测点A 处安置测角仪,测得此时物体MN 的顶端M 的仰角∠MCE =α.2.在测点A 与物体之间的B 处安置测角仪(A 、B 与N 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测得M 的仰角∠MDE=β.3.量出测角仪的高度AC =BD =a ,以及测点A ,B 之间的距离AB=b根据测量的AB 的长度,AC 、BD 的高度以及∠MCE 、∠MDE 的大小,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求出MN 的高度。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分式的加减法

3·3分式的加减法1.通分定义:分式与分数类似,也可以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通分注意事项:(1)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应为各分母系救的最小公倍数与所有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2)易把通分与去分母混淆,本是通分,却成了去分母,把分式中的分母丢掉.2. 分式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一样,分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与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CB AC B C A ±=± (2)异号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BDBC AD BD BC BD AD D C B A ±=±=± 3. 概念内涵: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分母,其方法如下: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首先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1. 将下列分式通分【解析】(),,1323542232a b c ab ab c - 最简公分母是12232a b c ∴=⋅⋅=32362618122222222232a b bc a b bc bc a b c【解析】2.通分:(1)x y 2,23y x ,xy41; (2)y x -5,2)(3x y -; (3)31+x ,31-x ; (4)412-a ,21-a 分析: 通分时,应先确定各个分式的分母的公分母:先确定公分母的系数,取各个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解析】(1)三个分母的公分母为12 xy 2,则 c ab c ac ab ac ac a b c 343441232323232=⋅⋅=-=-⋅⋅=-545343151222322334232ab cab a b c a b a b a b c (),,221222222ab a b a b a b a ab b --+++() a b a b a b 22-=+-()()a ab b a b 2222++=+()∴+-最简公分母是:()()a b a b 22∴-=+-+-⋅+-=-+-2222223322ab a ba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b a b a b ()()()()()()()()1222222222()()()()()()a b a b a b a b a ab b a b a b -=+-⋅+=+++⋅-a b a ab ba b a b a b a b a a b ab b a b a b +++=+-+⋅-=--++⋅-222223223222()()()()()()x y 2=22626y x y ⋅⋅=23126xy y ; 23y x =x y x x 4342⋅⋅=22124xyx ; xy 41=y xy y 3431⋅⋅=2123xyy (2)因为(y -x )2=(x -y )2,所以两个分母的公分母为(x -y )2. y x -5=))(()(5y x y x y x ---=2)()(5y x y x --; 2)(3x y -=2)(3y x -. (3)两个分母的公分母为(x +3)(x -3)=x 2-9. 31+x =)3)(3(3-+-x x x =932--x x ; 31-x =)3)(3(3-++x x x =932++x x . (4)因为a 2-4=(a +2)(a -2),所以两个分母的公分母为a 2-4. 412-a =412-a ; 21-a =)2)(2(2+-+a a a =422-+a a .3. 计算()12222a b ab a b ab +--=+--a b a b ab 222()=+-+a b a b ab 222=22b ab4. 计算【解析】【解析】【解析】=1a ()222m n n m n m n m n m +-+---=+-----m n n m n n m m n m 22=+---m n n m n m 22=--n m n m =1()1562334xy xz xyz -+原式=1012812912108912z xyz y xyz xyz z y xyz -+=-+()24124122x x x x -+++-原式=x x x x x ()()()()+-++--2212212=+--++-=+---+-=-+-222222222242226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22a b a b a b +---原式=a b a b a b 22+--+()=+--+--a b a b a b a b a b 22()()5.【解析】解一:解二:=+---=+-+-=-a b a b a ba b a b a bb a b 2222222222()()12132922a a a a a a -+-÷--原式=a a a a a a a ()()()-+-⨯+--213332=-++-=--+-=-+-=---=-+-123212321322222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22()b a ab a b aba b ab -+-÷-原式=[()()]b a a b a b b a a b ab -+-÷-=---⨯-=--⨯-=-+--⨯-=-+-[()()]()()()()b ab a b a ab a b ab a bb a ab a b ab a ba b a b ab a b ab a ba b a b 2222原式=[()()]b a a b a b b a ab a b -+-⨯-=---⨯-[()()]b a a b a b a b ab a b解:解一:解二:=-⋅---⋅-=---=--=-+--=-+-b a a b ab a b a b a b ab a bb a b a a b b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22222222()3111112()()---a a 原式=-----()()11111222a a a a a a =---⋅-=--⋅+-=-+11111111222a a a aa a a a a a a ()()()4111122()()x a x a -÷-原式=-÷-()()a a x x a x a ax x ax 222222=-÷-=+-⋅-=+a x a xa x ax a x a x a x ax a x a x ax 222222()()原式=+-÷-[()()]()111111x a x a x a =+=+=+11x aa ax x axa x ax6.. 【解析】由题意得:7.甲、乙两位采购员同去一家饲料公司购买两次饲料.两次饲料的价格有变化,两位采购员的购货方式也不同,其中,甲每次购买1000千克,乙每次用去800元,而不管购买多少饲料.(1)甲、乙所购饲料的平均单价各是多少?已知与互为相反数,求:的值。
北师大版七上数学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知识点精讲

识点总结(1)三视图:是指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
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三视图就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总称。
(2)特点: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
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
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即: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要相等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
在许多情况下,只用一个投影不加任何注解,是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和确定形体的形状和结构的。
三个形体在同一个方向的投影完全相同,但三个形体的空间结构却不相同。
可见只用一个方向的投影来表达形体形状是不行的。
一般必须将形体向几个方向投影,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出形体的形状和结构。
课后练习1.球的三视图是( )A.三个圆B.三个圆且其中一个包括圆心C.两个圆和一个半圆弧D.以上都不对2.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都是正方形,则这个几何体是( )A.长方体B.正方体C.圆柱D.圆锥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视图是中心投影B.小华观察牡丹花,牡丹花就是视点C.球的三视图均是半径相等的圆D.阳光从矩形窗子里照射到地面上,得到的光区仍是矩形答案:1.A 2.B 3.C习题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视点、视线与盲区
学习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
2.体会视点、视线、盲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视点、视线、盲区与中心投影的关系,感受其生活价值。
知识详解
如图5-1所示,小明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小明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典型例题】
例1:电影院呈阶梯或下坡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美观
B.减小盲区
C.增大盲区
D.盲区不变
【答案】B
【解析】电影院呈阶梯或下坡形状是为了然后面的观众有更大的视角范围,减小盲区。
例2:图1表示正六棱柱形状的高大建筑物,图2中的阴影部分表示该建筑物的俯视图,P、Q、M、N表示小明在地面上的活动区域.小明想同时看到该建筑物的三个侧面,他应在()
A.P区域
B.Q区域
C.M区域
D.N区域
【答案】B
【解析】由图片可知,只有Q区域同时处在三个侧面的观察范围内。
例3:当你乘车沿一条平坦的大道向前行驶时,你会发现,前方哪些高一些的建筑物好像“沉”到了位于它们前面哪些矮一些的建筑物后面去了.这是因为()
A.汽车开的很快
B.盲区减小
C.盲区增大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沉”下去的建筑物实际上是到了自己的盲区的范围内。
【误区警示】
易错点1:盲区
1. 如图所示,在房子外的屋檐E处安有一台监视器,房子前有一面落地的广告牌,那么监视器的盲区在()
A.△ACE
B.△BFD
C.四边形BCED
D.△ABD
【答案】D
【解析】由图片可知,E视点的盲区应该在三角形ABD的区域内。
易错点2:视点、视角和盲区
2. “站得高,看得远”指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A.盲区减小,视野范围增大
B.盲区增大,视野范围减小
C.盲区增大,视野范围增大
D.盲区减小,视野范围减小
【答案】A
【解析】站得高,看得远说明了视角增大,盲区减小即盲区减小,视野范围增大。
【综合提升】
针对训练
1. 如图所示,课堂上小亮站在座位上回答数学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数学老师观察小亮身后,盲区是()
A.△DCE
B.四边形ABCD
C.△ABF
D.△ABE
2. 当你在笔直的公路上乘车由A至E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发现路边有两栋建筑物,那么不能看到较高建筑物PD的路段是()
A.AB
B.BC
C.CD
D.DE
3. 如图(1)表示一个正五棱柱形状的建筑物,如图(2)是它的俯视图,小明站在地面上观察该建筑物,当只能看到建筑物的一个侧面时,他的活动区域有______个。
1.【答案】D
【解析】盲区就是看不到的地区,观察图形可解决.根据盲区的定义,位于D的视点的盲区应该是三角形ABE的区域。
2.【答案】B
【解析】由图知:当乘车在BC段行驶时,建筑物PD位于自己的盲区内,因此看不到建筑物PD的路段是BC段,故选B。
3.【答案】5
【解析】根据正五棱柱形状的建筑物,它的俯视图,可知,当只能看到建筑物的一个侧面时,他的活动区域是以每一条正五边形的边长为以其中一条边的正三角形,∴当只能看到建筑物
的一个侧面时,他的活动区域有5个,是以每一条边构成的等边三角形。
【中考链接】
(2010年淄博)图中的八边形是一个正八棱柱的俯视图,如果要想恰好看到这个正八棱柱的三个侧面,在图中标注的4个区域中,应该选择站在()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①的角度能看到4个侧面;从③的角度也只能看到两个侧面,④的角度只能看到一个侧面,只有②的角度才能看到三个侧面。
课外拓展
盲区的意义还不局限于人观察的景物。
如雷达,它是靠发射无线电和接收从目标的反射波来工作的。
雷达波是直线传播,电磁波不能到达的空间部分就是雷达的盲区。